第一篇:心血管疾病的人性化护理
心血管疾病的人性化护理
【摘要】 为了提高护理的质量,从人性化的环境提供、规范护理服务程序、注重与病人沟通和交流技巧等方面上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提示在心血管内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心血管内科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237-0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人,人性化护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因此,运用人性化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显为重要,现将我科的实施方法介绍如下。人性化护理措施
1.1 营造人性化的环境提供超期望的服务:根据患者要求病房分为双人间、三人间及多人间,设置、电视。病床两侧有方便使用的折叠床挡,配合配套的部件,方便患者在床上就餐。病区走廊两侧安装了扶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活动保障。各种标牌显示清晰,指向明确。医院成立了120服务中心,24h对活动受限的患者提供免费接送检查服务。保洁员负责病区环境卫生,由医院相关部门监督,整洁舒适的环境使患者赏心悦目。
在加强病房环境建设的同时,我科还注重将无形文化内涵物化在有形工作之中,建立了常见疾病治疗宣传栏,以及健康手册,及时向患者提供康复信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休养环境,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及患者的个性特点调配病房,保证患者良好康复。
1.2 规范护理服务程序,拉近护患距离:当患者人住心内科护理单元,责任护士先自我介绍,再逐一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师等。在晨晚问交接班时,护士长带领护士看望问候患者,主动询问患者的睡眠及进餐情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坚持从基础护理做起,利用每天下午的时间为患者修剪指、趾甲、剃胡须,根据不同病种,将专科健康教育内容如饮食调理、休息、锻炼、心理自疗、出院流程、联系咨询电话等。
1.3 注重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沟通能力: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是整体护理的基本行为,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和延伸服务过程中。沟通是理解的桥梁,与患者沟通交流往往能较好地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护理纠纷,使护患双方都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治疗。但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沟通技巧,用词语气要恰如其分,时机要适宜。
1.4 规范护理服务,做好基础护理 例如晨间护理,传统的晨间护理多注重生活护理、病房环境的整顿,常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误解,此时我们可以将观察病情、健康教育、沟通等融合到晨间护理中,不仅做好了基础护理,而且沟通了护患关系。其他如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同病室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减少患者由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焦虑感;入院后,做好晨晚间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动态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发现问题,及时评估,发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尽早进行护理干预。
1.5 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督反馈系统 制定文明规范用语,如接待新入院患者、交接班、电话礼貌用语、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用语等。并定期进行回访,设计调查问卷,监督规范用语使用情况。一般护理
2.1 休息及卧位: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逐渐鼓励床上活动乃至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zh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2.2 饮食护理: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食物。
2.3 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 2-4l/min,浓度 30%~40%,严重缺氧者6~sl/min。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 30%一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予以间歇低流量持续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2.4 排泄护理: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解便习惯。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走行方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对危重患者记录24h尿量。定时测体重。
2.5 药疗护理: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利尿剂应用中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扩血管药物应用时应定期测量血压,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浓度与使用速度;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现象。急救护理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各抢救用物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抢救并通知医师;应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准、稳、快地使用各类药物;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保证足够的睡眠并避免任何精神刺激。
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对安装起搏器患者应随身带好保健卡,对冠心病患者应随身备好急救药物。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病情观察
5.1 症状观察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日含硝酸甘油等。
5.2 体征观察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危重者应使用心电、呼吸、血压监护。
第二篇: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症状观察: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含硝酸甘油等。
2.体征观察:定时监测脉率、心电图、心率、呼吸与血压,对危重患者应使用心电、呼吸、血压监护。
3.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生活护理。
4.休息及卧位:重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或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5.饮食护理: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盐食物。
6.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用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4 L/min,浓度20%-40%,严严重缺氧者6-8 L/min.急性肺水肿患者,用20%-3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
7.排泄护理: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对便秘患者,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如长期便秘者,可给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带手套润滑手指将粪便抠出,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定期测体重。
8.用药护理:准确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用洋地黄类药物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用利尿剂时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用扩血管药时应定期测量血压,并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浓度与使用速度;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有无出血现象。
9.关心、鼓励患者,做好解释和安慰,协助患者克服不利疾病治疗和生活习惯。
第三篇:药理论文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及作用特点
摘要 如今市场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而药物治疗仍是基础治疗。熟悉熟悉常用的心血管疾病用药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市场上抗心血管疾病的药主要有降血脂药、抗心律失常要、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强心药、利尿药等。关键词 抗心血管疾病 药物作用特点 1.降血脂药
1.1苯氧芳酸类:此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苯扎贝特等。苯氧芳酸类药物降血脂作用强,起效快,降甘油三酯的作用比降胆固醇的作用强。
1.2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有洛伐他丁、辛伐他丁、普伐他丁等。此类药物以降胆固醇为主,降脂作用强,起效快。
1.3 烟酸类:此类药物中氧甲吡嗪较常用,降低血清甘油三脂的作用比降低胆固醇强。1.4 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包括各种植物种子油。如橡胶种子油,月见草子,水飞蓟种子的油和海鱼的制剂。这类药物有降血脂和降低血粘度的作用,但作用比较温和。
1.5 泛硫乙胺:为辅酶A的衍生物,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1.6 藻酸双酯钠(PPS):是以海藻撮物为原料的类肝素海洋药物。有搞血长低血粘度、扩张血管和降低血脂,升高HDL水平的作用。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1.7 其他降血脂药物:如银杏类(天保宁)实验证明能使血清甘油三脂(TG)显著降低。2 抗心律失常药 晋江Jj 王新 10772009 邢丹丹
2.1奎尼丁适:用于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①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②转复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转复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③预激综合征。
国泰君安 1530397 523171 资金522706 2.2普鲁卡因胺:属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其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强度和毒性较小,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
2.3丙吡胺:丙吡胺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预防心房颤动电击复律后的复发和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
2.4普萘洛尔:窦性心动过速,特别是交感神经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等所致者效果良好。亦可用于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及LQTS引起的心律失常。减少肥厚型心肌病所致的心律失常。
2.5维拉帕米:治疗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好,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及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早有效。3抗高血压药
3.1中枢性降压药 可乐定:过去认为其降压是通过兴奋延髓背侧孤束核突触后膜的α2受体,抑制交感神经中枢的传出冲动,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后来研究表明其也作用于延髓腹外侧区的咪唑啉受体,使交感神经张力下降,从而降压。用于中度高血压,兼有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嗜睡、抑郁等。3.2 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硝普钠:在血管平滑肌内代谢产生一氧化氮,直接松弛小动脉和小静脉平滑肌。用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或嗜铬细胞瘤发作引起的血压升高。
3.3 神经节阻断药 本类药物有:樟磺咪芬、美卡拉明、六甲溴铵。其对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均有阻断作用,对效应器的具体效应则视两类神经对该器官的支配以何者占优势而定。
3.4 α1受体阻断药 本类药物有: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其主要通过阻断α1受体降低动脉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容量,增加肾素活性,不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加。主要用于中度及重度高血压,常与利尿药和(或)β受体阻断药合用。不良反应主要有首剂现象。
3.5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 本类药物有:利血平、胍乙啶、倍他尼定、胍那决尔。其主要通过影响儿茶酚胺的贮存及释放产生降压作用。
3.6 钾通道开放药 本类药物有:米诺地尔、吡那地尔、尼可地尔。其主要作用钾通道开放,钾外流增多,细胞膜超极化,膜兴奋性降低,Ca2+内流减少,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下降。4抗心绞痛药
4.1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可用0.3~0.6mg片剂,置于舌下含化,使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病人有效,其中76%在3分钟内见效。延迟见效或完全无效时提示病人并非患冠心病或患严重的冠心病,也可能所含的药物已失效或未溶解,如属后者可嘱病人轻轻嚼碎之继续含化。长期反复应用可由于产生耐药性而效力减低,停用10天以上,可恢复有效。近年还有喷雾剂和胶囊制剂可用。不良作用有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因此第一次用药时,病人宜取平卧位,必要时吸氧。4.2二硝酸异山梨醇:可用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或用喷雾剂喷入口腔,每次1.25mg,1分钟见效。
4.3亚硝酸异戊酯:为极易气化的液体,盛于小安瓿内,每安瓿0.2ml,用时以手帕包裹敲碎,立即盖于鼻部吸入。作用快而短,约10~15秒内开始,几分钟即消失。本药作用与硝酸甘油相同,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更明显,宜慎用。同类制剂还有亚硝酸辛酯。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可考虑用镇静药。5强心药
5.1洋地黄甙类:洋地黄甙类已应用于临床200多年,目前仍为应用最广泛的强心药,又被称为强心甙类药物。洋地黄甙类除了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外,还有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效果。临床上常用的洋地黄甙类包括:地高辛、西地兰、洋地黄毒甙及哇巴因。5.2拟交感胺类:拟交感胺类强心药即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拟交感胺类通过兴奋心肌细胞的β受体,激活心肌细胞内腺苦酸环化酶。在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下,心肌细胞内的二磷酸腺苦(ADP)环化,并形成环磷酸腺苦(cAMP),cAMP可进一步激活细胞内的蛋白激酶,使心肌细胞外的Ca++进入心肌细胞内,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
5.3双吡啶衍生物:双吡啶衍生物是目前临床上除洋地黄甙类外唯一口服有效的强心药,它具有正性肌力及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曾被认为是一类有临床应用前途的药物。6利尿药
6.1呋塞米口服吸收迅速。(1)利尿 作用强大、迅速而短暂。(2)扩张血管 能扩张肾血管,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还能扩张全身小静脉,降低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水肿。扩张血管机制尚不完全了解,可能与该药促进前列腺素E 合成,抑制其分解有关。
6.2噻嗪类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1)利尿 作用温和而持久。(2)抗利尿 噻嗪类药物使尿崩症患者尿量明显减少,口渴症状减轻。(3)降压 用药初期通过利尿作用减少血容量而降压,后期因排钠较多,降低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等加压物质的敏感性而降压。
参考文献
1.现代心血管药物与临床, 作者: 陈灏珠,杨新春,李延辉 2.心血管药物治疗学(原书第7版)_M.Gabriel Khan编著
3.药理学-第2版-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杨世杰(作者), 杨宝峰(译者), 颜光美(译者), 臧伟进(译者)4.心血管药物临床应用新进展
5心血管用药指南(第7版)》:(美)朗尼
6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药理学(第7版)杨宝峰(作者)
第四篇:心血管疾病讲稿(精选)
心血管疾病讲稿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最新医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的病因复杂,血脂升高、血液黏稠、血栓形成,都可导致心脑血管病。尤为重要的是,血管相通、心脑相连,心脑关系密不可分。临床资料显示,约6成脑血管病由心血管病引起,而5成以上的脑血管患者同时患有心血管病。专家指出,心脑不能单一治,全面治疗是关键。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病种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脂等。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是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最常见的死因。在我国,近30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显著增高,成为首要的死亡原因。世界大多数国家第1~3位死因都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同时,心血管疾病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及 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在保护人民的健康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及心肌疾病等,其中冠心病死亡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
一、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在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是首要死因,因心血管疾病死亡者约占死亡总人数的一半。美国1982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为420.0110万,占死亡总数的49.2%,调整死亡率为238.9/10万,比1950年下降了43.9%。其中心脏病1982年死亡率为316.1110万,占死亡总数的37.1%,调整死亡率为178.3/10万,与1950年相比,下降达40.0%。其中下降最多的是冠心病。澳大利亚、芬兰、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近年也已下降,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目前在爱尔兰、苏格兰、丹麦、德国及大多东欧圉家仍持续增加。
在我国,全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百万以上,心血管疾病在人口死亡中的比例从1957年的第五位上升到1984年的第一位。
十六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MONICA方案)协作组对我国十六省市急性冠心病事件(包
括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各类冠心病死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87~1989年十六省市35~74岁人群中急性冠心病事件有较高的病死率。
据1986年30个城市抽样调查慢性病的结果,在城市10万居民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36.32‰。据1986年全国农村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为12.36‰,仅次于呼吸系病(15.81‰)和消化系病(14.44960)。全国十三省市1984~1986年和1988~1989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而且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在地区分布上,高血压的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如北京为9.68%,广东为3.52%;城市高于农村,据华北50万人口调查,城市高血压的患病率为7.52%,农村为3.94%。在时间分布上,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958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北京为7.44%,上海为6.98%;1972年北京为10.89%,上海为8.33%;表10-12显示了1984~1986年和1988~1989年部分地区35~64岁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十六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MONICA方案)协作组的研究资料表明,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职业分布上,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据福建 省调查,农民患病率为3.15%,工人患病率为6.69%,脑力劳动者为9.31%。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冠心病在40岁前很少发病,此后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有研究指出,40岁后每增加10岁,患 病率增加1倍,男性高于女性,女性较男性晚10年左右发病,绝经期后女性患病率明显增加,逐渐靠近男性水平。
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一)遗传因素
很多心血管疾病有遗传倾向。人类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研究显示父母一人有高血压者,子女有28%血压升高;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子女40%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成年兄弟姐妹中65%出现高血压。可见,高血压的家庭聚集倾向不仅反映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还见于同胞手足之间。冠心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发生心肌梗塞的机会比~般人高5.5~12.8倍。
(二)种族
非洲黑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比高加索人高,而美国黑人的血压也比白人高,可见,血压和种族有关。
(三)地理环境因素
寒冷和微量元素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影响。
在对农村老年的健康调查中发现,肺心病在寒冷季节发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甚为严重,在人口死亡中约占10%。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它慢性肺部疾患的后果,而这些疾病与简陋、保暖差等居住条件恶劣有关,风湿性心脏病与居住保暖条件有关。
日本、美国、英国等发现饮用软水(含钠、镉高)的人群平均血压高于饮硬水组。已发现微量元素锌、铜、铬、硒、镉等与血压有关,其中以镉的关联最强。动物实验表明,微量的镉可引起慢性高血压。锌有拮抗高血压的作用。
(四)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
1.饮酒:1915年Loin第一次研究了酒精消耗与高血压的关系,发现法国服务业人员每日饮酒(红酒)量大于2.5升者,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以后大量的不同人群的断面研究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与酒精消耗呈正相关,并在某些前瞻性研究中得到证实。
2.吸烟:有报道吸烟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正相关。天津医学院的研究表明,男性吸烟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很多学者认为吸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倍以上,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高3~4倍,且危险性随吸烟的数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吸烟量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见表10-16)。Doll相Hill等的研究提示戒烟者较吸烟者冠心病的死亡率低。
3.体力活动:Gyntelberg对哥本哈根40—50岁的男性调查结果表明,适当的体力活动与血压呈负相关。Forohumon报告印第安人没有高血压患者,且血压不随年龄上升,这与他们饭后跑步的习惯有关。干预实验表明,规则的运动可使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
4.饮食因素:(1)盐与高血压:。近40年来,大量的人群研究证实了食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钠盐摄入过多的地区血压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而吃盐少或不吃盐的地区没有或极少发生高血压,且血压不随年龄而上升。Forohumon报告印第安人没有高血压患者,且血压不随年龄上升,原因之一是他们的食物中含盐较少。
(2)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与冠心病发病有密切关系。血浆中胆固醇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比一般人高2~3倍,且血脂水平与发病危险成正比关系。在几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对照组。但有报道冠心病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故多数学者主张用血浆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来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性。
(3)高热量、肥胖和高血压:许多研究证实血压和体重有密切关系,平均体重高或平均体重指数高的人群拥有高的平均血压水平,且各年龄组均如此。高血压患者若减肥,血压也会下降。Framingham研究显示,经过数年追踪后,过渡肥胖组患高血压的人是较瘦组的8倍,尤其是在30~40岁间增加体重者更易罹患高血压。高血压伴肥胖者有血浆胰岛素升高,葡萄糖耐量受损等代谢失常表现,这种肥胖与膳食中总热量高有关,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单纯减轻体重可在部分高血压患者中收到治疗效果,如再加土限盐则效果更好。这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降低有关。
(五)社会心理因素
高血压和冠心病是心身疾病,其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研究显示教育程度差、社会地位低者,血压较高。大量人群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有害心理环境下,可导致持续性高血压。美国职业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与紧张程度有关,50~69岁组职业低度紧张的患病率为5.87%~9.4326,中度紧张的患病率为9.12%~11.35%,高度紧张的患病率为9.81%~11.60%。另外,情绪反应也会使血压上升。A型性格(急躁、进取心和竞争心强、具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等)中高血压病人显著多于非A型性格者。芬兰心脏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提示,A型性格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病和流行有关,且影响其复发频度、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和心肌梗塞的病死率。
(六)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技术的提高特别是预防意识和技术的加强以及方便居民就医的全科医疗服务体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下降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医科大学1985~1989对心血管疾病的监测结果显示,冠心病猝死的人中,有59.4%在一小时之内死亡,提示应加强医院内外急救的人力、条件及急救水平,有研究报告冠心病死亡人中,有一半左右的人在接触到医院服务之前死亡,提示在社区内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急救将会降低其死亡率。
(七)高血压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冠心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研究证实高血压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一般地说,高血压增加各年龄组的死亡危险特别是增加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在Framingham等的研究中,70岁以上各年龄组总的死亡数字都证实了这一点。舒张压和收缩压升高,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先兆都有特别的意义。在Framingham的研究中,这二者在75%的病例中均有升高。有研究表明,致死性心血管病和心力衰竭引起的死亡更多地与收缩压升高有关。
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p受体阻断剂等新药和搭桥手术等内外科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然而,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发病1~2小时病情迅速恶化,在未见到医务人员前即死亡;又因现行医疗技术的昂贵等,使其对患者的可及性和可近性受到限制,针对个体的治疗技术的改善并未从根本上降低心血管疾病对人群的危害。因此,在心血管病的防治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特别是一级预防至关重要。一些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和人群干预结果均证明,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去除或减少致病的危险因素,减少个人的患病机会,降低人群的发病率。
1.一级预防的原则:
(1)全人群预防和高危人群预防相结合:从芬兰北Karelia计划的资料看,在高危人群预防中,若降低血清胆固醇20%,并把舒张压降至11.97千帕(90毫米汞柱),可减少28%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同样的效果在全人群预防中,只需降低血清胆固醇10%,并把舒张压降5%就可以达到。而实际上,凭籍改变饮食习惯,确可做到全人群降低血清胆固醇10%,并把舒张压降至10%,从而减少50%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从整个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才能真正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但对全人群的预防措施不易普遍接受,而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较易实现且效率高,因此,对全人群的预防应与高危人群预防相结合。
(2)一级预防应从儿童开始:大量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家族性及遗传学的证据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生都在进行的,是从儿童开始的。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如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都易于在儿童及青少年期形成。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宜于尽早进行。
(3)综合防治,多因素干预:一般认为,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以同时控制多个危险因素 较单个危险因素更为合理有效。要调动社区、家庭的各种资源,采取全方位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在社区、家庭、个人的水平,在生物、心理及社会的层次进行多因素干预。
(4)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需与基层医疗保健相结合。
2.主要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旋:
(1)控制体重:血压和体重有密切关系,平均体重高或平均体重指数高的人群拥有高的平均血压水平,且各年龄组均如此。而体重下降血压也会随之下降。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简单、经济的措施。
(2)戒烟:吸烟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危险度不如吸烟与肺癌的联系强度大,但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故特异危险度高,因此,减少吸烟率,降低人群特异危险度,已经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旋。具体措施有社区、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教育,个人香烟戒断症状的处理,制定控制香姻销售和吸烟场所的政策,动员学校、机关、厂矿等社会团体的配合等。
社区医生最了解居民的健康习惯及心理背景,容易掌握居民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因而社区医生应利用此优势,找到吸烟者的心理、社会原因及其戒烟的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3)加强体育锻炼:规则的体育锻炼对血压及心脏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体重的控制,瑜珈、气功和肌肉松弛的运动项目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4)改善社会、心理环境: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如紧张、噪音等不良的社会心理环境可导致高血压,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限盐:钠盐摄入多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也高。控制盐的摄入量可减低高血压的发病。首 钢采用以限盐为主的综合性心血管病干预,已在血压控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5)控制饮食:合理膳食是心血管病防治的关键,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高血脂、体重的控制以及超重、高血压等的预防均有重要作用。WHO推荐了预防性食谱的基本原则:①避免体重过重,如已过重则应减少能量摄入,并增加能量消耗;②增加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和“天然形成”的糖类的摄入,使它们占总能量摄入量的48%;③控制精制糖或经过加工的糖类的摄入,使之仅占总能量的10%;④控制总脂肪的摄入量,使之占总能量的30%;⑤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使之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平衡,各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⑥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至3 00mg/天;⑦控制盐的摄入量至5g/天。
(6)健康教育:在社区、家庭及个人的范围开展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在传播健康知识,转变人民健康信含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已取得了成就,成为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之一。社区医生执行健康教育有天然的优势,应把与病人的每一次接触均视为健康教育的机会,使病人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控制体重、戒烟、控制饮食等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习惯,加强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性。
(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原则。对已患病者个人或群体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等措施,预防复发及病情加重。由于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的患者,有很多在未见到医务人员以前即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而,心血管疾病的社区监测,如周期性健康检查是早期发觋病人的重要措施。另外,家庭监测应成为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措施之—。
(三)三级预防
调动社区、家庭的资源,为患者提供尽可能满意的社区、家庭支持,配合对患者积极治疗,采用康复治疗和病后医护咨询等手段,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
第五篇:人性化护理
紧跟时代步伐,切实开展人性化护理
一、开展人形化护理的时代背景
医疗生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之一。医疗资源在配置上的不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导致社会不公的表现。
一部分人享受着无病健身、小病大养的公费医疗;
还有人却因“小病拖、大病扛”,一人得病,全家受累……
真正的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之上。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能不能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不仅是政府部门要管的问题,也是我们护理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所要面对现实的问题。实施人性化护理,满足病人需求,不断解决医患矛盾和化解矛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为什么我院要实施人性化护理
综上所述,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更是医院护理改革的重要措施,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有效方法。也是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护理模式的转变经过了:一般护理——责任护理——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
三、定义
人性化护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自由和发展,对护理领域来讲,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的,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最终达到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和满足状态的目的。
四、人性化护理对护患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求护士在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病人的情绪、想法和感受;(中国护士在美国)
2、要求护士深入地接触病人,主动自觉地发现病人的问题,从而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服务。(中国护士在美国)
病人对护理工作不甚满意的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没有做到人性化护理,就是缺乏耐心、冷淡或解释不清,造成病人的心理紧张。这就要求护士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病人从入院进行治疗,到出院要有一个全过程的了解,更细致地观察病人的情感波动,从而进行开导以达到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五、护理工作如何实施人性化
1、以人为本,为患者创造和谐的人性化诊疗环境
我们要将“患者至上”作为护理的最高理念,不断
创新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措施,健全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确保服务质量。
要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树立二个观念,落实三个转变,做好四个服务” 的工作方针,并狠抓落实。
一个中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放心不放心,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两个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病人至上的观念。
三个转变:思路向市场需求转变,目标向品牌战略转变,管理向科学创新转变。四个服务:
开展让患者放心服务;
开展优质、高效、快捷、低价位服务;
开展亲情沟通式服务;
开展人性化服务。
2、服务设施人性化
当病人走进病区,首先看到的是面带微笑和彬彬有礼的接诊护士,她们亲切地称谓病人并进行自我介绍;
根据当地的习惯和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别称为“师傅”“大爷”“大娘”“宝宝”或称其职务等。
当病人走进病房,护士主动为他们送上一杯热水并进行详细的住院介绍。
在每个病室,设置家庭式饮水机;
盥洗室的热水带给病人的不仅是心里的温暖;
我院的特色:宽敞明亮的阳台两边配有一蹲一坐式便器,切实考虑到病人的需求。 方便的床头照明设施,可让病人恍惚如在家中卧室;
病床之间天蓝色或浅绿色的隔帘,为病人营造了温馨的个人空间;
整洁的床头柜和家居式的墙柜,让病人如在家中一样方便。
护士在进行治疗时应保护病人隐私,如使用屏风遮挡病人,给病人以应有的尊严。
3、护理管理人性化
病人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受益者,也对真实的内在质量有着最深切的感受。
定期召开“护患沟通联谊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建议,并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改进工作。
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出院前也进行信息沟通,征求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出院电话回访制度。
4.护理措施人性化
制定了“病人每日需求卡”,早晨发给病人填写当日需求,由护士长安排相关人员负责处理; 晚下班前发“征求意见卡”,了解工作是否落实和病人满意情况;
中午呼叫系统停止使用,护士要主动巡视病房及时处理情况;
为病人治疗中过生日的患者免费赠送生日蛋糕;
在一些重大节日,给住院患者送上节日礼品。
如老人节、儿童节为老人送一束鲜花,给小朋友送礼品玩具,让病人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拉近护患距离。
开展“我是患者,我喜欢得到怎样的护理”活动,让护士模拟患者感受患者;(中国护士在日本)
为尊重病人的选择权,对血管条件不好的病人采取点名护士为其进行操作;
内勤护理员为危重、卧床病人洗头、擦身、喂饭、倒大小便等生活护理。
为减轻病人痛苦,如肌肉注射时要两快一慢,手术室护士尽可能在麻醉状态下为病人导尿。 当病人或客人走进医院无论问到哪位护士,该护士都要负责解释、协助您解决问题,如不能解决,则需负责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员。
5、语言沟通人性化
在人性化护理使用文明语言“六个先”:
见面先问“您好”;
开口先加称谓;
话前先用“请”;
休息先表抱歉;
操作失误先道歉;
操作结束先谢谢。
常用忌语“四个不”:
称呼病人时不直呼床号;
病人询问时不说“不知道”;
遇到难办的事不说“不行”;
病人有主诉时不能说“没事”。
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制订了专科语言规范,对病人
不说等一会儿,要说马上来;
不说试试看,要说尽我最大努力;
不说没事,要说我们会及时观察。
十个“一点”:微笑多一点,对患者笑脸相迎,“请”字当头,谢谢合作不离口;语气轻一点,态度谦和,语言文明,主动沟通尊重患者及家属;脑筋活一点,用心工作,换位思考,遇到问题善于解决;理由少一点,为患者服务,履行职责;脾气少一点,遇事冷静,不浮不躁,礼让三分;肚量大一点,遇到误解或不公正的评价时,善于调整心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做事勤一点,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脑勤、脑筋勤;动作轻一点,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查房轻;行动快一点,分诊、接诊、抢救及时,果断有效;技术高一点,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0%。
有人会说,做到以上几点,可称为完人了。并非如此,我们要以此为镜,对照自己的行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专业护士,天天与患者打交道,工作一点瑕疵没有很难,也不可能,因此我们会承受来自患者、家属、科主任、护士长及院领导等各方面的批评与压力,有的护士把压力当成工作的动力,结果工作越来越出色,而有的护士面对压力则变得消沉、牢骚满腹,工作没有动力,对别人受表扬不服气,而自己的工作又上不去,这就是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的结果。因此,护士要做到“有张有弛、有劳有逸”。对不良情绪要学会适度疏导,烦恼时找朋友倾诉,一吐为快,也可养成上班前后整理情绪的习惯,上班前利用一两分钟整理好情绪,内心暗示自己在工作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遇事从容应对;下班后用三五分钟时间梳理一下情绪,反思在上班过程中是否保持了良好情绪,处事是否得当,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
6、公平公正、诚信友爱
公平公正对待每位病人,不分职业、年龄、民族、性别,都要一视同仁。收费要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不多收、不漏收,不分解收费,不重复收费。
7、护理宣教
病人或住院,接诊护士负责介绍管床护士、护士长、医生、科主任,对每位住院病人、客人进行健康知识、疾病常识的宣教,发放健康知识宣教卡片。手术室护士在病人手术前到病房看望病人,与他们沟通、讲解手术室环境,解除病人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对术后病人进行回访。
8、临终关怀
不论医疗科技如何进步、发展,生命只能被延长,死亡却无法被根除。当死亡成为不可避免时,应:
提供临终病人舒适的治疗环境;
实施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
控制临终病人的疼痛;
尊重和满足临终病人的权利和需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重视做好临终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能使死亡不致于经历得如此孤独、如此痛苦,如此具有伤害性。
使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站走得更开心,走得更放心。
六、实施人性化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更新观念。
人性化护理是护士的责任,责任就是自己份内应做的事,是一种不管高兴与否都必须做好的事;
人性化护理是知识的运用 护士不但要有专业理论,还要有人文学科知识;
人性化护理是护士的爱心,爱心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一种微妙的、让人能感触到内心的一种艺术。
2、必须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紧密结合 实施人性化护理不要忘记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更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不要好心办蠢事、办坏事。要记住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什么时候都要必须严格遵守。
3、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是护士的事,护士长应当身体力行,做出表率;
人性化护理没有时机成不成熟的问题,只要意识到就可以开展的事情;
人性化护理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开展,不需要轰轰烈烈,兴师动众。
4、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人性化护理不能热一阵、冷一阵,高兴时开展、不高兴开展,闲时开展、忙时不开展,检查时开展、不检查时不开展。也不能虎头蛇尾,要持之以恒。
6、必须取得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开展人性化护理和做其他事件一样,领导重视和支持也很关键。有些人性化护理也需要投入,如果领导不重视,不投入,工作开展就不顺利。
最后强调:坚定信念,在任何时候开展任何工作,要结果,不要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