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转发《临沂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专题
临沂市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督促指导我市中小学认真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规律,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参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临沂市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人们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和谐发展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学校评价标准,扭转学校单纯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评价、奖惩学校的现象。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健康良性发展。
(二)评价原则
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基础上,鼓励学校积极创新。
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学校的发展。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依据评价内容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校的评价既注重对学校办学绩效的评价,又注重对学校教育工作过程的评价,促进学校发展与工作的改进。
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评价既遵循教育规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依据学校实际,突出评价重点,关注指标的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
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分为基础性评价指标和发展性评价指标,基础性评价指标内容主要包括:办学条件(15%)、学校管理(16%)师资队伍(10%)、课程实施(25%)、教育教学效果(30%)、办学特色(4%)6项A级指标,总分1000分。发展性评价指标分年度指标和发展潜力两部分,总分50分,作为附加分计入总分(具体评价标准见附件1)。
(一)基础性评价指标
1、办学条件评价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校准(试行)》进行,分为优秀、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4个等次。
2、学校管理评价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基本规范(试行)》进行,分规范办学、德育管理、学生管理、行政后勤管理4项B级指标。
3、师资队伍评价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进行,分领导班子、职业道德、专业发展、队伍建设、管理评价5项B级指标。
4、课程实施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进行,分课程理念、课程开设、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5项B级指标。
5、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分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办学满意度3项B级指标。
6、办学特色评价分为特色项目、特色成果2项B级指标。
(二)发展性评价指标评
1、年度发展评价主要依据年度内获得的教育教学成果、表彰奖励、荣誉称号等进行打分,与基础性评价目标内要求的内容不重复计分;
2、发展潜力主要依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科研水平及成果等内容进行打分,与前面的内容不重复计分。
三、评价实施
(一)评价方法
各县区教育局负责对所有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和年终评价。日常评价的内容由县区教育局参照《临沂市中小学日常管理检查标准》(附件2)制定,每年对所属学校的检查不少于2次,每次总分记100分,检查结果按20%折算计入总分;年终评价由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每年一次,具体实施办法由县区制定,可与年终综合检查合并实施,一般应在学校自评基础上进行,其结果按80%折算计入总分。各学校日常评价得分与年终评价得分之和,就是 该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得分。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按等级公布,评价结果分为A(900分以上)、B(899—750分)、C(749—600分)、D(599分以下)四个等级。评价应当在当年年底或下一年初进行,5月份以前应当公布评价结果。
(二)评价程序
1、学校自评。各学校要建立由校长牵头的自评小组,开展自评工作。学校自评要充分体现全员性原则,动员师生广泛参与,要与学校对教职工和部门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与学校阶段做总结结合起来。通过自评,对学校各部门做进行综合分析,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
2、县区复评。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县区评价小组对所属学校组织复评,复平面为100%。评出每所学校的得分后,向所有学校和社会公示5天以上,接受监督和质询。公示结束后,将评估结果上报市教育局。
3、市教育局认定。市教育局对学校进行抽查,每个县区根据学校数量分别抽查小学、初中、高中1—2处。抽查的全部学校等级高于或等于县区评价结果的,认定县区教育局评价结果,有一所学校低于县区评价结果的,所有学校评价结果发回县区重新进行评价。
4、公布评价结果。经市教育局认定后,县区可将评价结果向学校和社会公布。
四、限制标准
1、学校未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的,原则上不能被评为A级。
2、年度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能被评为B级及以上等级:
违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被处以全市通报批评及以上处罚的;
学校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监管不力的;
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办学条件达不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规定标准的。
3、年度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能被评为C级及以上等级:
违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被处以全省通报批评及以上处罚的;
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估不合格的;
因学校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因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力发生教职工或学生严重违法行为且被司法机关认定为犯罪的。
五、评价结果运用
1、学校办学水平的年度评价结果分别由市、县区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并作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进行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资金、资源调配的重要依据。
2、初中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的重要依据。
3、评价结果为D级的学校要限期整改;连续2年评价 结果为D级的,要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做出调整。
附:
1、临沂市普通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标准
2、临沂市中小学日常管理检查标准 附件2:
临沂市中小学日常管理检查标准
一、行政管理
1、学校办公秩序良好,校园环境和办公环境干净整洁。
2、工作日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不迟到、不早退。学校领导外出要向办公室说明,教职员工有事外出要请假。
3、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办公时间不得玩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
4、工作日中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不喝酒,教师酒后不上课。
5、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内容齐全。
二、办学规范
6、落实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学生自习时间不分配到学科。
7、学生作息时间符合规定,按照规定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8、学校不利用周末和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
9、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符合上级规定。
10、严格考试管理,学校、班级不以任何方式公开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
三、教学管理
11、学校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进行教学总结。
12、建立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结果进行反馈。
13、制定校本教研计划,经常组织开展多样、有效的常规教研教改活动。
14、坚持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做好教研教改活动记录,确保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5、建立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听课有记录,有分析,有和任课教师的对话与交流,有评议和反馈意见。
四、教师管理
16、教师仪表端庄,说普通话,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
17、教师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或侮辱学生人格。
18、教师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有教案,不接打手机,不无故离开教室。
19、教师布置作业有检查、有批改,无错批、累批、隔批、漏批现象。
20、教师不从事有偿家教活动,不组织或介绍学生参加有偿家教,不违规举办辅导班。
五、学生管理 2l、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课堂纪律。
22、学生着装整洁、得体,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染发,不留长指甲。
23、爱护公共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24、课间不追逐嬉闹,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有序行进;行为举止得体,遇到老师问候,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25、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保健操和课间操规范有序,学生动作到位,整齐划一。
六、安全管理
26、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7、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8、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情况有记录,安全隐患排查记录清楚,整改及时,对暂时没法整改的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
29、学校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门卫责任心强,管理严格。
30、按要求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第二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 2015
二龙山农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015)
一、指导思想
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中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举措。按照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招生与考试制度,探索学生评价机制改革,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是评价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推动力。促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本原则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起“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的教育质量观念;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根据其学龄特点,体现出不同的评价梯度和发展要求。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切实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提升提供平台和空间。
三、评价目的
(一)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评价观,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运用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
(二)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明确发展方向,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
础上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三)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四、评价内容及实施
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发展目标分为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亦称“基础素养”)。学科学习目标是指各学科课程标准列出的本学科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纬度的表现。
(一)学科学习目标评价
实行学生日常学习评价和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制度。
1、学生日常学习评价。
指对初中学生三年各学科学习成绩的阶段性和过程性评价,由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小组学习、活动参与、出勤以及期末测试等内容组成。学生日常学习评价采用等级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4个等级公布。学生日常学习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每个初中学校每一学科A等级的学生数原则上控制在全校该年级学生总数的25%至30%范围内。学生的日常学习评价是学生毕业及升学的重要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学习评价结果每一学科均 2
须达到C及其以上等级;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补考,补考工作由各初中学校负责统一组织,补考成绩达不到C等级的考生不得领取《义务教育证书》。
学生日常学习评价每个学期进行一次,不得组织统一的期末考试。
2、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
1、内容及标准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纬度,每个纬度又包括若干要素。
2、组织实施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由学校组织实施,分为学期评价与毕业评价。学期评价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主要用于改进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毕业评价在初中毕业前进行,由各个学期的评定结果汇总合成,主要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和高中段学校招生。各学校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日常评价的基础性作用。要采取恰当方式把日常评价结果纳入毕业评价中,避免日常评价流于形式、总结性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支撑的现象。
(1)学期评价
①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由班主任组织进行。事前,应当就学生评价的意义、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及家长作出说明,提出要求。
学生自评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描述和分析自己在6个纬度的表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出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为自己每一个纬度确定一个评定等级。
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前,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家访、信函、电话等方式向家长介绍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并介绍学生的表现情况。家长根据以上情况和对学生的日常了解,提出评价意见。
②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由班主任通过班会等方式组织。学生按班级或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评定内容与标准,结合每个学生日常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对其6个纬度下的关键表现进行等级评定。学生互评后,要计算出全体学生对某一学生各纬度的平均得分(全体学生给分之和除以全体学生数),然后根据得分与等级之间的转换原则,转换成相应的等级。
③教师评价。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各科教师参加的班级评价小组。班主任在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6个纬度的日常表现,参考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过程的表现、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及家长的评价
意见,为学生写出评语草稿,分别从6个纬度为学生初定1个评定等级并就此集中或分别征求评价小组成员及有关单位的意见,修改评语,维持或变更评定等级。对于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慎重作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研究决定。
④确定总评等级。根据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评定得分,按照最终得分=学生自评分数乘20%+学生互评分数乘20%+教师评价分数乘60%的公式计算出每个纬度的最终得分,并根据得分与等级之间的转换原则,转换成相应的每一纬度的总评等级。
每一纬度最终得分和总评等级之间转换原则为:90分以上为A(优秀);75分至89分为B(良好);60分至74分为C(合格);59分以下为D(不合格)。
等级评定为A等级的应当公示。各个纬度的A等级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年级总人数的30%,上一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估先进的学校以及省、市级规范化学校,A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不超过35%。一所学校各班A等级学生的比例原则上应均衡确定。
学生的6个纬度尤其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评为D等级时要极其慎重,要有充分资料予以支持,并将学生的材料提交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批准。除非学生有严重违法乱 5
纪或犯罪表现或国家有强制性规定,思想道德素养一般不评定为不合格。
⑤撰写评定报告及报审。班主任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就评语和评价等级向被评价学生征求意见。在完成逐一向学生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学生的总评等级,定稿评语,撰写本班学生本学期评价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填写相关评定表格,存入学生档案,并将评价结果通知到学生和家长。
(2)毕业综合评价
①各纬度毕业评价等级由各学期每一纬度总评等级汇总生成。依据每一学生各学期每一纬度的总评等级分值,计算出每一纬度的平均分值(所有学期评价等级分值之和除以学期数),根据得分与等级之间的转换原则,转换成每一纬度的毕业评价等级。
②学生毕业前,学校需打印或填写《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或《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并将毕业综合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若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在公示期间向学校评价委员会提出申诉或复议,学校评价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诉或复议之日起一周内给予答复。如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评价委员会的复议仍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映。
3、结果呈现
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价等级。综合评价结果评出后,学校评价委员会应对综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确认。
(1)综合性评语。包括学生自我综合评语、班主任综合评语两类。其中,学生自我综合评语由学生本人填写,主要填写学生本人初中生活的经历与体会;班主任综合评语,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各学期和初中阶段的总体表现,经过班级评价工作小组的集体评议,客观、公正、准确地对学生各学期和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写出整体描述性评语,重点突出学生的发展、发展特点和发展潜能,既要充分反映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不回避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对学生优点、进步的描述,既要充分又不能夸大其词;对学生的缺点或不足,要在具体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改正或改进的建议。评语要具体,反映学生特点,不能千人一面,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其健康发展的期盼,体现激励性,反映其进步和发展状况。
(2)评价等级。是指每个基础性发展目标各个纬度的评价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对六个纬度的前2个纬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进行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后4个纬度(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7
实行四等级评定,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评价标准详见《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及评价等级表》。
五、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与完善
(一)普通初中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档案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评价等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综合评语以及初中阶段发展的突出表现或标志性成果等内容。
(二)学生成长档案要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
各教育科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学校积累、整理实证材料,指导农场学校、薄弱学校拓展实证材料的来源,引导学校提炼好实证材料。实证材料的提供务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证材料的内容,主要收集以下几类实证材料:①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②考勤、教师观察等日常记录的统计资料;③关键性作品、作业;④综合实践活动有关记录和证明;⑤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⑥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重要人士);⑦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医学检查等证明;⑧自我描述;⑨其它相关重要材料。
(三)各初中学校在评价时应注意对实证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
学校要特别重视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各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合理划分各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家长等在收集整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实证材料方面的职责,将该项工作常规化。
(四)要严格规定学生发展标志性成果的种类,对可能加重学生负担和大量占用学生校外活动时间的项目,不作为标志性成果和认定特长生的依据,不与升学挂钩。
信息技术作为学业考试科目后,其他任何单位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为标志性成果,不与升学挂钩。
(五)学生评价结果经评价委员会批准后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学生成长档案包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
六、组织领导与制度保障
(一)初中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职责:①制定评价方案、实施细则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②组织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的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工作;③对下级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④组织专家对下级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以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⑤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质询、质疑与监督,并制定具体投诉方式与处理办法。
(二)学校成立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校长、学校有关中层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
主要职责:①确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②对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解释工作;③指导班级成立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本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④组织教师对全校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⑤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
(三)学校成立评价监察小组,建议由学校党组织负责人(校长兼任书记的学校由校党支部推荐人选)、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
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学校要组织独立测评小组抽样检测各班的评价结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如不能处理,应上报县区评价监察组织处理。
第三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确保我校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标准及要求 项目
等第
评价标准及要求
责任人
一、道 德 品 质
合格
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3、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行为要符合学校德育管理的的有关规定。
政教处 团委
不合格
违反学校德育管理的的有关规定而被学校记通报以上处分的,至今仍未撤消处分的。
二、公 民 素 养
合格
1、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
2、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学校布置的各种有益的活动;
3、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政教处 团委
不合格
1、在校期间不尊敬师长,不团结同学,曾经发生不文明行为的,且在师生中产生很坏影响的;
2、经常去营业性网吧,看不健康书籍,有不正当交往,且经多方教育仍不改正的。
三、学习能 力
合格
1、各考试学科成绩在C级或C级以上;
2、考查学科成绩在C级或C级以上
3、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县级以上等级奖的;
4、被评为百优少年的。
5、在各种学科比赛活动中,曾获校级以上表彰的。
学部
不合格 学习成绩差,没有完成规定的学业任务。
四、交 流 与 合 作
合格
1、平时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为实现目标探究合作的;能约束自己行为的;
2、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部
不合格
平时不与他人合作,性格孤癖,长期有自闭行为的;从不参与探究活动的。
五、运 动 与 健 康
合格
热爱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水平,学习评价成绩较好,在校级以上各种体育竞赛中获奖的学部 体育组
不合格 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学习成绩评价为较差的。
六、审 美 与 表 现
合格
1、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在校内外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比赛中获奖的;
2、其他有突出表现的。
3、艺术课程评价成绩在C级或C级以上
学部 团委 音体美组
不合格
没有完成艺术课程的学习,音乐和美术学科考核成绩不及格或较差的。
三、评价组织
为加强对我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1、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确定学校的评价方案,制定学校的评价程序;指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学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组织教师对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对全校初中部教师和初中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和解释工作。
2、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情况,接受学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并予以处理。
3、班级评价小组:各班级要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班级评价小组,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课任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小组成员5-7人。小组中的学生成员不参与评分,但应参加实证材料审核,评价细则讨论等决策过程。
四、评价工作原则
一是“三公”原则。坚持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保障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二是“三化”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均参与评价工作;评价形式多样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操作信息化。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及时把相关评价信息电子化,在评价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与客观性。三是“三结合”原则。坚持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间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五、评价方法与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贯穿整个初中阶段。每学年组织一次,第一、二学年在学期末进行,第三学年在5月底前结束,第三学年在评价时,既要参考第一、二学年的评价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第三学年的发展情况。
1、资料建设。各班级要全面建设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成长记录档案袋主要记录和收集学生日常主要行为表现材料,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实证材料。实证材料必须是原始、真实、完整、全面的。学校建议主要收集以下八类实证材料:1)各类课程学生等级评价表2)考勤及日常突出表现的统计材料;3)关键性作品、作业;4)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记录和证明;5)各类表彰、奖励以及处分证明、证件;6)关键性评语;7)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8)自我成长计划和成长小结;9)《成长的足迹》;10)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表;11)家长通知书;12)学生荣誉申评表;13)《学生学习成长记录》册;14)其它有效材料。
2、评价程序: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先由学生本人作出自我评价,上交班级评价小组。然后按评价内容标准和要求完成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最后评价材料如实填写于相应记录中,并将材料放入成长档案袋。
1)学生自评: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鉴定。
2)学生互评:学生所在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参与,集体形成评价结果。
3)教师评价:评价小组的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照评价标准,对全班每一个学生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量分。
4)结果合成:每个维度的评价,学生互评占20分,教师评价占30分,统一考试、考查等硬性评价结果占50分。学生自评不纳入结果合成,无统一考查的等级评价,学生互评占40分,教师评价占60分。
毕业生最终评价结果的合成:七年级评价结果占30%,八年级评价结果占30%,九年级评价结果占40%。
5)结果审定: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审查并负责解释。
6)反馈与公示:各班级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个人及家长,评定等级为A等的要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7)监察与投诉: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可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也可直接向县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学校负责调查与处理。学校在接到投诉后1周内作出答复。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和请求复议;
8)对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降低标准,以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六、呈现与使用
1、评价结果: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价等级
1)综合性评语:学生自我评语,教师综合性评语。
2)评价等级:每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等级时应非常慎重,其材料必须的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进行审核,对符合直接认定为A等级条件的,必须在学校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方可认定。
3)等级比例:学和毕业生最终评价均以学校为单位划分等级,其中公民道德素养维度A等级不受比例限制,其他四个维度A等占实际参加测评人数30%,B等占35%,C等占30%,D等不高于5%。
2、评价结果的使用
1)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
2)作为学校评估和监控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
3)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4)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9、本细则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七、评价制度的有关规定
1、全体师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合理,要签订诚信责任状。
2、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综合素质评价一、二项等第均为“不合格”。
3、如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经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核实,将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挂钩。
以上细则未尽事宜,待后完善,解释权归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第四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英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014-2015学年)为做好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垣曲县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试行)》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评价的制度、标准、内容、方法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差异性原则。评价中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体现个体差异;
3、公平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二、评定的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学校评定工作的有序实施,学校机构健全了评定工作组织机构(1)学校成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成员组成广泛,具有代表性。校长段红星任主任,副校长李银东副主任,成员有中层领导3人、教师代表2人、家长代表和社会人士各1人,共9人。委员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英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程序及要求》,任免评定小组成员,组织监督评定工作。
(2)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指导小组”。校长段红星任组长,副校长李银东任副组长,成员7人,负责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日常工作的指导与开展。
(3)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级评定小组。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工作,班级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班3人。评定小组成员根据学校制定的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规程,完成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三、制度保障
(1)建立公示制度。评定委员会及下设机构成员向社会及全校公示,班级评定小组成员向班级的学生公布,一周之内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个教师作为评定者,将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替换。
(2)建立诚信制度。学校评定委员会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者、学生本人、学校、评定委员会成员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信用记录,并将参与评定的有关教师的信用记录和表现与评选和考核挂钩。
(3)建立举报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定过程中可能影响或危害评定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定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和申诉,如果对学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上级领导小组举报或申诉。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新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档案,形成管理系统,以适应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及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收集管理方法。学生成长记录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要积极摸索一套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成长过程和个性特长潜能,又能够为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管理方法,这对于提高评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建立监控评估机制。评定委员会将组织人员对评定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充分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评定工作结束后评定委员会应进行质量分析并撰写工作总结。
四、内容方法
1、评定内容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把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内容整合为六个方面:(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运动与健康;(5)审美
与表现;(6)综合实践活动。这六个方面内容及其细化表现作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
2、评定程序
(1)学校成立评定委员会,每个班级成立班级互评小组。
(2)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评定。由学校评定委员会确定班级评定小组,评定工作由评定小组组织开展。
(3)在评定工作正式开展的前一个月,由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名成立评定小组,向评定班级所有学生公布,无记名投票征求意见,如果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定者,则需要做相应的替换。
(4)评定工作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家长说明评定的内容、方法、步骤、纪律,接受学生及家长的咨询。
(5)评定的程序先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此基础上由班级评定小组给予综合的评定,把学生每学年综合评定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记载,并在班内公示。
(6)评定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提交校评定委员会备案。校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如果确实发现评定结果有误,应记载更改缘由及更改人,同时保存原评定纪录备查。
3、评定办法
(1)评定的依据:评定的信息来源于学生的成长记录和日常表现,学生的平时学业成绩,学生的个性特长的表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等。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评定小组应参考学生本人、学生同伴及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必须有相关成长记录材料和书面理由为依据,以备接受学生及家长的质询。评定小组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当将日常的事实记录作为评定依据时,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如果集体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评定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定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2)评定的表达: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1)等级表达。评定者应从6个评定项目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评定给出一个等级。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2)评语表述。应以综合素质评定的 内容为主要依据,给予学生一个综合性、鼓励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含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指明努力的方向。
(3)评定的比例:原则上各班级评为A级的比例占班级人数25%,并且评为A的学生成绩必须是班级学业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前40%的学生,各班级要严格控制这个比例,B级占50%,C、D占25%。对学生综合素质不合格等级的评定要非常慎重,原则上学生只有违反国家法律和严重违反学校纪律才能被评为D级,被评为D级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定委员会审核并清楚明白地说明理由。同时要注意做好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的思想工作。
(4)评定结果:
① 根据“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的结果来确定学生的评定结果。② 为能更好地衡量、评价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成长过程,根据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评定的成绩来确定该生初中阶段综合素质的总评成绩。
③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依据学生综合素质总评成绩为优秀的同学,严格按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确定A级同学的名单,名额比例为25%。如若出现分值相同,同进A级又超过25%的情况,将参考这些同学提供的相关证据与材料裁定。25%以外的,总评成绩优秀的同学和总评成绩良的同学确定为B级。总评成绩为合格的定为C级,不合格的定为D级;也可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给予公正的评价。
(5)评定的记载:期末学业成绩评定和学年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一并汇入档案。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学校对学生在初中学习三年来的基础性发展进行综合评定,学生毕业成绩以初中阶段三个学年评定的成绩之和来确定综合素质的评定结果。
七、其他
本方案自2012—2013学年起执行,如与上级即将出台的评价方案有出入,以上级的方案为主,学校方案另行修订。
本方案的解释权属英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
英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
2014年 9月1日
第五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八角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对初中应届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确保我校初中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和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标准、评价细目表(附后)
三、评价组织
为加强对我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1、学校成立初中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及审核领导小组
组长:吴续香
副组长:叶华桥
成员: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具体办公:
主要职责:确定学校的评价方案,制定学校的评价程序;指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学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组织教师对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对全校初中部教师和初中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和解释工作。
2、班级学生评价小组:
组长:各班班长
成员:5——7名学生
3、教师评价小组:各班级要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班级评价小组,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课任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小组成员5-7人(其中班主任为组长,另由文科、理科教师各1名,体育与健康、音乐和美术教师可交叉),参与评价的教师在该班级任课不少于一年,并且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
四、评价工作原则
一是“三公”原则:坚持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保障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二是“三化”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均参与评价工作;评价形式多样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操作信息化。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及时把相关评价信息电子化,在评价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与客观性。三是“三结合”原则:坚持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间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五、评价方法与程序
4月底前结束,5月中旬完成上报数据材料等工作。
1、资料建设。各班级要全面建设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成长记录档案袋主要记录和收集学生日常主要行为表现材料,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实证材料。实证材料必须是原始、真实、完整、全面的。学校建议主要收集以下八类实证材料:
1)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
2)考勤及日常突出表现的统计材料;
3)关键性作品、作业;
4)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记录和证明;
5)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奖励证明、证件;
6)关键性评语;
7)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
8)自我描述。
填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业成绩记录、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情况描述、学生特长发展的有关信息以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和家长评价等评定等级和阶段性、总结性评语。
2、评价程序: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先由学生本人作出自我评价,经家长签字同意后,上交班级评价小组。然后按评价内容标准和要求完成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最后评价结果如实填写。
1)学生自评: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鉴定,并写出描述性评语,描述性评语应在100——150字内。
2)同学互评:每一位学生对照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评价量分。
3)教师评价:评价小组的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照评价标准,对全班每一个学生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量分。
4)结果审定: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审查并负责解释。对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目标被评价为D等级或A等级的,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将上报县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
5)反馈与公示:各班级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个人及家长,评定等级为A等的要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6)监察与投诉: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可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也可直接向县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学校负责调查与处理。学校在接到投诉后1周内作出答复。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和请求复议;
7)对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降低标准,以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六、呈现与使用
1、评价结果: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价等级
1)综合性评语:学生自我评语,教师综合性评语。
2)评价等级:每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等级时应非常慎重,其材料必须的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进行审核,对符合直接认定为A等级条件的,必须在学
校张榜公示15日后报县教委评价工作委员会审核认定。
3)等级比例:学和毕业生最终评价均以学校为单位划分等级,其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维度合格等级不受比例限制,分为“合格”,“不合格”的方式呈现(凡受学校记过以上处分未撤消者或因违法犯罪被刑事拘留或判刑,或两维度中四项要素不合格者,维度成绩为不合格),其他四个维度A等级原则上不超过毕业生参加测评人总数的30%,评定学生某一方面为“不合格”时应十分慎重。
2、评价结果的使用
1)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
2)作为学校评估和监控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
3)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4)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本细则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七、评价制度的有关规定
1、全体师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合理,要签订诚信责任状。
2、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综合素质评价一、二项等级均为“不合格”。
3、如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经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核实,将不再担任评价工作,并受到相应的处理,同时与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挂钩。
以上细则未尽事宜,待后完善,解释权归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