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时间:2019-05-14 23:1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第一篇: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总则

1.1 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克服建设工程质量通病,规范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防治要点》。

1.2 《防治要点》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1.3 《防治要点》所列工程质量通病是本地区建设工程质量通病进行专项防治的重点,未列入本防治要点的其它质量通病也应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治理。1.4在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与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防治要点》。

1.5 《防治要点》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防治要点》的规定。

1.6《防治要点》高于国家现行规范的项目所增加的工程费用应列入工程造价,并报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备案。

1.7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防治要点》列入日常监督的重点。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

2.1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抽检,调直后钢筋的强度、伸长率、截面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2.2直螺纹连接的钢筋下料应采用砂轮机切割,保证端面与轴线垂直、无马蹄形或翘曲。丝头加工应经环通规、环止规螺纹检验和外观检查合格并形成记录。接头连接完毕后,应进行拧紧力矩值检验和外露有效螺纹检查。标准型接头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不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连接后应有外露有效螺纹,但不得超过2P。2.3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竖向构件(框架柱、剪力墙边缘柱)纵筋定位不得采用纵筋与水平筋点焊的方式。

2.4框架柱、剪力墙暗柱箍筋采用直径1 2及以上的带肋钢筋时,设计时应考虑调整纵筋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注意插筋定位,保证柱、墙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2.5 长度大于8m的混凝土长墙,混凝土配合比应采取减少收缩、后补偿和添加合成纤维等抗裂措施,同时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应大于等于0.3%。

2.6 同一节点三条轴线及以上的梁交会时,应由设计明确各梁纵筋叠放顺序。梁、异型柱、剪力墙暗柱截面宽度相同时,应按《重庆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规程》所示构造设计施工。因钢筋交叉造成梁角部纵筋远离箍筋弯角位置(不蹬角)的,应会同设计明确处理措施,不得随意添加蹬角纵筋。

2.7施工梁、柱的节点区域,穿扎梁筋应保证箍筋复位,防止单肢箍、内箍漏设。框架节点核心区,宜先按加密区要求确定箍筋圈数、肢数并穿套好(不固定)后,再穿扎梁筋,同时按间距调整固定箍筋。主次梁交接处主梁宜先绑扎基本箍筋后,再按设计文件要求绑扎附加箍筋。

2.8绑扎箍筋时弯钩位置应相互错开,扎丝应将纵筋与箍筋紧贴扎牢,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每一交叉点均应绑扎。采用焊接环式封闭箍时,应合理安排焊接位置,避免在施工现场焊接而损伤受力纵筋。框架柱和剪力墙约束边缘柱内的单肢箍应在加工时就两端弯到位,采用落套箍的方式绑扎。

2.9采用泵送砼的现浇板、布置在建筑平面转折处及外角部房间现浇板、屋面现浇板的配筋,应符合GB50010对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配筋的要求(即钢筋间距宜取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建筑平面外角部房间现浇板和屋面现浇板配筋,应采用双层双向布筋。

建筑平面外转角处的现浇板板角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不少于7Ф8@100,长度应大于板短边净跨的1/3,且不小于1.5 m。对于平面不规则,大跨度板宜在转角处加设板内暗梁,配筋不少于6Ф14。

板面钢筋在制作时应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及负弯矩筋的弯钩长度。采用冷轧扭钢筋单边弯钩时,弯钩端应置于锚固区,并保证锚固长度要求。

2.10梁底、板底钢筋支垫应采用统一规格的瓜米石、花岗石垫块,或选用合格的建筑塑料支撑件,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000mm。钢筋材质支撑件不得直接放置在模板上。板面钢筋的支撑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宜优先选用长板凳铁,分离式配筋应选用长板凳铁,支撑件间距不宜大于800mm。

2.11现浇板内电气及智能等线管应避免交叉和过度集中布置,禁止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禁止板内水平埋设水管。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间,线管直径应小于1/3板厚,在板分离式配筋无面筋区域沿管线方向应增设Ф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片。

2.12钢筋绑扎成型后,楼板、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2.13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2 m2范围内宜设置一处,浇筑过程的应进行插签检查厚度。

混凝土楼板成型后厚度的检测按分户检验要求执行;板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由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复算,并出具设计处理意见。

2.14现浇梁板浇筑后,应在1 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序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直接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2.1 6支撑和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立杆下部必须安装垫木(厚度不小于40mm,面积不小于400 mm),上部应有u型调节托,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

22.1 7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梁板支撑模板应予加强,且宜形成独立的支持体系并有足够的刚度,并应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后方可拆除。

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宜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2.18住宅工程的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抹灰施工工艺措施。

3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质量通病

3.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

3.2顶层框架填充墙和高层建筑的外墙不宜采用非烧结砌块等材料;当采用上述材料时,墙面应增加满铺钢丝网或钢板网等防裂措施,钢丝网的直经不小于0.8mm,钢板网为0.8mm厚9×25mm。

3.3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暗埋管线开槽处,应先分别清理、补槽后,再增加钢丝网抹灰处理,钢丝网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并进行隐蔽验收。

3.4填充墙上不应留设脚手眼、穿墙洞等。对墙上留设的孔洞,应有防治渗漏开裂的专项方案,可采用防水微膨胀砼分次填实,不得用干砖填塞。

3.5填充墙应沿柱、墙全高设拉结筋,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拉结筋应与墙、柱连接牢固,宜采用预埋和植筋的方式。

3.6构造柱钢筋宜采用预埋,上下钢筋应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漏设的钢筋经处理后应进行检测。

3.7填充墙砌体砂浆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小于80%,且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

3.8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砌筑完应至少隔7天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外墙的补砌砖灰缝,应先进行清理后,再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并形成施工检查记录。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宜少于30d再进行抹灰。

4建筑物临空防护栏杆质量通病

4.1建筑护栏工程必须进行设计,并出具完整有效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施工图的深度须符合有关规定及施工安装要求。护栏材料的选用、构件的安装连接、使用年限及维护保养等在设计施工图中应有明确的要求。

4.2护栏的安全高度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高度为面层以上的净空高度,初装饰房必须扣除相应面层的厚度。安全高度起量位置应从可踏面起算。4.3护栏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按设计及审批的施工方案要求先进行“样板’’的施工,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安装,检查时应提供原材料合格证明、复验报告以及相关检测报告。

4.4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安装必须牢固。栏杆护手与立柱、立柱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不得直接埋管或点焊于膨胀螺栓上。栏杆杆件应光滑,不得有毛刺。

4.5栏杆(板)安装预埋件的数量、规格、位置以及防护与预埋件的连接接点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或后置预埋件)连接节点、防雷连接节点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6栏杆(板)的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坠,无漏刷,附着良好;金属栏杆的除锈等级和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验收时应检查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干膜的总厚度,设计无要求时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并有相应的记录资料。

4.7在防护栏杆(板)安装施工完工后,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通病

5.1幕墙所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幕墙在施工前,应进行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平面变形性能的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5.2幕墙框架、预埋件(或后置埋件)、连接节点、变形缝及墙面转角处的构造节点、幕墙防雷装置应进行幕墙结构验收;面板施工前应先做样板,并得到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确认。

5.3幕墙防雷施工应符合规范要求,幕墙框架之间的跨接、框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宜采用相应的软扁线连接。

5.4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应通过预埋件连接,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时埋入。当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连接时,应采用其他可靠的连接措施,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承载力。采用后置埋件(不得采用膨胀螺栓)时,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后置埋件采用化学螺栓时,不应在定位后的螺杆上进行焊接作业。

5.5硅酮结构密封胶应打注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并应在温度15~30℃、相对湿度50%以上、洁净的室内进行;不得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胶。玻璃幕墙构件在打注结构胶后,应在温度20℃左右、湿度50%以上的干净室内养护,待完全固化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5.6主体结构与幕墙连接和各种预埋件,其数量、规格、位置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构件防腐应符合钢结构的防腐要求,因焊接或施工破坏的防腐层应重新进行处理。设计要求不得低于规范规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5.7玻璃幕墙(全玻幕墙除吊挂点外)的玻璃安装时,玻璃与构件不得直接接触,每块玻璃下部应至少设置两块弹性定位垫块,其宽度与槽口宽度相同,长度不应少于100mm。玻璃面板不得与结构面、装饰面的其他刚性材料直接接触,交接 处之间的空隙应留置不小于5mm的空隙。

5.8石材和金属幕墙的面板应通过干挂件与主框架连接,禁止直接用胶粘贴。干挂件的选择应符合《干挂饰面石材及其干挂件》JC830.2—2005的要求,并不得使用焊接方式固定于横梁上。

5.9金属幕墙加工制作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层铝板折弯加工时,折弯外圆弧半径不得小于板厚的1.5倍,折角后加劲肋的固定应确保铝板外表面不变形。构件四周应采用铆接、螺栓或胶黏与机械连接相结合的形式固定。

(2)单块铝塑复合板应设置四周加劲框,单块较大面积时应设置中部加劲肋。切割铝塑复合板内层铝板和聚乙烯塑料时,应保留不小于0.3mm厚的聚乙烯塑料,并不得划伤外层铝板的内表面;打孔、切口等外露的聚乙烯塑料及角缝,应采用中性硅酮耐侯密封胶密封;加工过程中铝塑复合板严禁与水接触。

(3)蜂窝铝板切除铝芯时不得划伤蜂窝铝板外层铝板的内表面;各部位外层铝板上应保留0.3~0.5mm的铝芯;直角构件折角处应弯成圆弧状,角缝用硅酮耐侯密封胶密封;大圆弧角构件圆弧部位填充防火材料;边缘应将铝板折合180˚,并将铝芯包裹。

5.10石材幕墙加工制作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板开槽(孔)尺寸、深度、位置,应符合要求,槽口石材单侧厚度不应小于8mm,开槽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时槽内清洁、干燥,不得有损坏,崩裂、穿透现象。

(2)石材干挂件与龙骨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应拧紧上牢,石板与干挂件间应采用环氧树脂型石材专用结构胶黏结,面板四周所开槽、孔必须采用环氧树脂型石材专用结构胶填充密实、饱满。

5.1 l幕墙板缝拼接处必须注胶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宽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的规定。隐框及半隐框玻璃幕墙耐候胶施工厚度应大于3.5mm,宽度不应小于施工厚度的2倍,且不得三边搭接,较深的槽口底部应采用聚乙烯发泡材料填塞。

石材和金属幕墙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嵌缝时,应在面板缝两侧贴防污染胶带,缝内杂物清理干净,泡沫条嵌入深度符合要求,嵌缝厚度应大于3.5mm,嵌缝应密实饱满,表面光洁平整,板材清洁无污染。外墙饰面砖、湿法安装饰面板质量通病

6.1外墙饰面砖规定

6.1.1外墙饰面砖的使用必须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要求。容重大于20kg/m2的饰面砖(如文化石)应采用专用粘结材料粘贴或采取拴、挂等措施。文化石粘贴高度不得大于7m。

6.1.2饰面砖施工前,在相同基层上应预先做出样板墙,并进行粘结强度试验,样板墙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方能进行饰面砖施工。

6.1.3面砖应按规定进行复验。上墙前应认真挑选面砖,色泽、尺寸等相差较大的、边缘不整齐、棱角损坏的不得使用。

面砖施工前,对基体积尘应刷洗干净,并浇水润湿,表面晾干,含水率适度。砌体灰缝应填塞饱满,脚手架孔洞应用细石砼填塞密实。

6.1.4面砖粘贴材料应使用专用粘结剂或聚合物粘结砂浆,面砖勾缝应用勾缝剂或聚合物防水砂浆。

6.1.5大面积面砖铺贴前,必须进行预排砖;面砖间缝隙应合适、均匀一致。小于三分之一边长的面砖,不得铺贴。非整砖使用部位应适宜,管线、设备的支架等突出物,应使用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临边的部位,饰面砖的压向应正确。流水坡向应正确,滴水线的高度或深度不得低于lcm,滴水线部位的面砖勾缝应与面砖表面齐平。

6.1.6面砖勾缝应用专用工具,灰缝应密实、平整、无裂纹、砂眼。饰面砖施工完毕后,面砖清洗应合理选择清洗材料和材料配合比,清洗后灰缝形成了砂眼、裂纹及表面反砂部位,必须进行重新勾缝处理。

6.1.7拆除外架前,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检查面砖空鼓情况,对检查发现问题应进行返工处理,并填写检查记录。

6.1.8应有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方案,明确检测部位、数量等;检测方案经建设、监理同意后,报监督机构备案。

6.2外墙湿法饰面板安装规定

6.2.1外墙湿法安装石材饰面板的施工方法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和设计要求规定。施工前,在相同基层上应预先做出样板墙,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方能进行湿法饰面板施工。

6.2.2湿法粘贴饰面板安装,应用专用石材粘胶剂粘贴,或采取拴、挂等措施。厚度大于12mm湿法饰面板安装,板与基体间应设置钢筋网,通过钢筋网连接拴挂。室内高于2米的大尺寸饰面板湿法安装应采取拴挂措施,门窗洞上侧边长大于200mm饰面板湿法安装,也应采取拴、挂等有效措施。

有外保温的墙面不得使用湿作法安装石材饰面板及文化石粘贴。大理石板材不得用于室外墙面。

6.2.3湿法饰面板安装的每块板材拴挂点不得少于三个,通过直径不小于1.5mm的铜丝、不绣钢丝等防腐材料或专用挂件与预埋件连接牢固。后置埋件设置在空心砌块或加气砼上时,后置埋件应用穿墙螺栓或穿墙钢筋。

6.2.4湿法施工石材饰面板前,应对板材的背面涂刷防碱剂,刷浆后阴干养护。6.2.5灌浆工艺湿法饰面板安装,板材应钻孔,通过直径不小于1.5的铜丝、不绣钢丝等防腐材料或专用挂件拴挂在钢筋网上,钢筋网直径及间距不得少于Ф8@5 00,钢筋网应通过锚栓与基体连接牢固、稳定。

6.2.6拆除外架前,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检查饰面板空鼓情况,对检查发现问题应进行返工处理,并填写检查记录。铝合金、塑钢门窗工程质量通病

7.1 门窗设计施工图应达到相应的深度,明确型材、配件等材料的规格及质量要求,连接固定的构造形式。

7.2 门窗二次设计单位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设计施工图必须经主体设计单位签章认可,有节能性能改变的门窗设计施工图必须经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合格。

7.3 门窗加工前,应对其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进行定型检测,有节能要求的门窗增加传热性能检测。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对门窗型式进行修改,重新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加工。

7.4 门窗安装应进行样板检查。一般门窗现场至少抽取一樘进行解剖,检查内部构造、材质及拼装质量;防火、防盗、节能等特种门窗进场应提供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7.5 门窗洞口四周应按照门窗框固定连结位置设置预埋件,不得将门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严禁在砖墙上用射钉或钢钉固走,也不得在多孔砖上用膨胀螺栓固定。砌体上的预埋件应使用小型混凝土砌块。

7.6 固定连结件位置应距边框及中横框、中竖框与边框交接处的两侧不大于1 50mm其它固定点间距不大于500mm,每个连结件不得少于两个固定点。

7.7 连结件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宽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冷轧钢板,两端伸出窗框与墙体固定;组合门窗拼樘料的规格、材质及连接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7.8 门窗的密封

(1)分层填充缝隙用的材料选用闭孔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烯等弹性材料,填塞厚度不宜大于20衄,填塞不宜过紧,以能自行发泡膨胀,起到防水止漏、隔音保温、防止窗周结露的作用为准。

(2)应按规范要求在缝隙外表留5~8mm深的槽口,打注嵌缝胶。在施工装饰面层时应嵌木楔,待装饰面完成后,取出木楔,槽口应连续贯通,清理干净浮灰。在槽内由下而上打注嵌缝胶,窗下槛抹灰时应伸入下槛3~5mm,在阴角处打注嵌缝胶。注胶前应清洁表面,注胶后应检查注胶是否连续,防止漏注。嵌缝胶不得有脱落、起皮,无弹性,胶面开裂等缺陷。

(3)副框与门窗框以及拼樘料之间的拼接缝处均应用密封胶封严。7.9 玻璃安装

(1)玻璃在窗框中的最小安装尺寸应满足要求。(2)门窗玻璃安装不得直接接触型材。安装铝合金、塑料框、扇玻璃时,玻璃应设置与槽同宽的搁置支承垫块和定位块,其安装位置应距槽角1/4边长处。支承垫块长度不得小于50 mm,定位块长度不得小于2 5mm。

(3)密封条应留有伸缩余量,一般比装配边长20~30mm在转角处斜面断开,并用胶粘剂粘贴牢固;密封膏密封缝口要求均匀,表面平整光洁。

7.1 0 门窗配件

(1)门窗配件应齐全配套,禁止使用与产品型号不配套的替代配件。紧固件、五金件、增强型钢及金属衬板应进行表面防腐处理,验收时发现锈蚀的该类配件必须全部撤换。塑料门窗滑撑铰链不得使用铝合金材料。

(2)配件安装位置正确、牢固、灵活适用,配件安装齐全。(3)推拉门窗扇必须有防脱落措施。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通病

8.1电气配管进盒、箱顺直,必须一管一孔,并用锁紧螺母或进盒接头固定平直,禁止柔性导管暗埋于墙内或混凝土内。

8.2导线按相分色符合规范规定,A相用黄色,B相用绿色,c相用红色,中性线N用浅蓝或蓝色,保护接地线PE用黄绿双色。照明开关后相线可采用原相色或白色。

8.3导线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导线连接不得采用绕接,禁止接头处虚接;禁止接头只用黑胶布不采用绝缘带包扎。

8.4插座接地支线禁止串联连接。8.5金属线管(槽)及其支吊架应作好跨接接地处理,采用紧定连接、卡套连接的金属导管不做跨接接地时,必须有可靠持久的保证接地导通的连接工艺及其工艺标准;低于2.4m以下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位必须进行接地处理。

9采暖卫生安装质量通病 9.1管道穿楼板时必须按设计或验收规范要求设置套管或止水环。套管设置要求下口平楼面,上口高出最后地面20一30mm,厨、厕为50mm,套管填塞符合规范要求。

9.2地漏的选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水封要求的地漏,其水封高度应不小于50mm。连接构造内无存水弯的排水器具的排水支管应设存水弯,其水封高度应不小于50mm。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

10.1沥青混合料级配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测沥青材料的针入度、软化点、粘度、延度、含蜡量、闪点、溶解度、密度等技术指标。

10.2沥青砼应控制加热及摊铺温度;热拌沥青砼的加热温度为 4 5—1 7 0℃,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摊铺温度根据所用材料标号不低于135—160℃。

10.3控制基层的标高、平整度、清洁度、摊铺时的干燥情况。10.4沥青砼每日作抽提试验及马歇尔稳定度试验。10.5沥青砼摊铺的厚度,平整度,压实度控制。10.6严禁雨天及气温定于1 o℃时摊铺沥青砼。桥梁伸缩缝破损质量通病

11.1伸缩缝轨必须锚固牢固,缝轨的锚固钢筋须与桥梁或桥台的预留钢筋焊接牢固,对于预留钢筋偏位、间距过大、保护层不够的情况,应采用植筋加强等措施处理。伸缩性能必须有效,伸缩缝的预留宽度须经安装温度与结构变形量计算而定,防止缝轨埋置过宽而扯破橡胶体或埋置过窄而挤坏缝轨的情况发生。

11.2伸缩缝两侧砼的类型及强度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未达到设计强度过早承受车行荷载。

11.3伸缩缝处不得积水,防止水流渗过伸缩缝橡胶体后污染桥墩,台及支座。填方区路基沉陷质量通病

12.1路基填方区须清淤、设台、控制填料含水量、粒径、分层厚度。严禁用腐殖土、淤泥、建筑垃圾、大粒径、树根、草皮、有机物等作回填料。

12.2配备必要的碾压设备,控制好压实度。

12.3作好施工临时排水即回填层作好纵横双向排水坡面,避免雨水浸泡路基。

12.4城市主干道回填压实度各层应达到93—96%。

第二篇: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009版)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2009年版)总 则

1.1 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克服建设工程质量通病,规范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防治要点》。

1.2 《防治要点》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

1.3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易发生的、常见的、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防治要点》所列工程质量通病是本地区建设工程质量通病进行专项防治的重点,未列入本防治要点的其它质量通病也应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治理。

1.4 在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与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防治要点》。

1.5 《防治要点》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防治要点》的规定。

1.6 《防治要点》高于国家现行规范的项目所增加的工程费用应列入工程造价,并报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备案。

1.7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防治要点》列入日常监督的重点。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

2.1 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抽检,调直后钢筋的强度、伸长率、截面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2.2 直螺纹连接的钢筋下料应保证端面与轴线垂直、无马蹄形或翘曲。丝头加工应经环通规、环止规螺纹检验和外观检查合格并形成记录。接头连接完毕后,应进行拧紧力矩值检验和外露有效螺纹检查。标准型接头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不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连接后应有外露有效螺纹,但不得超过2P。

2.3 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竖向构件(框架柱、剪力墙边缘柱)纵筋定位不得采用纵筋与水平筋点焊的方式。

2.4 框架柱、剪力墙暗柱箍筋采用直径12及以上的钢筋时,设计时应考虑调整纵筋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注意插筋定位,保证柱、墙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GB50010的要求。

2.5 长度L大于8m的混凝土墙,或5m≤L≤8m且两端有端柱约束的混凝土墙,混凝土配合比应采取补偿收缩或添加合成纤维等抗裂措施,同时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应≥0.3%。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2.6 同一节点三条轴线及以上的梁交会时,应由设计明确各梁纵筋叠放顺序。梁、异型柱、剪力墙暗柱截面宽度相同时,应有明确构造设计。施工时因钢筋交叉造成梁角部纵筋远离箍筋弯角位置(不蹬角)的,应会同设计明确处理措施,不得随意添加蹬角纵筋。

2.7 施工梁、柱的节点区域,穿扎梁筋应保证箍筋复位,防止单肢箍、内箍漏设。框架节点核心区,宜先按加密区要求确定箍筋圈数、肢数并穿套好(不固定)后,再穿扎梁筋,同时按间距调整固定箍筋。主次梁交接处主梁宜先绑扎基本箍筋后,再按设计文件要求绑扎附加箍筋。

框架柱和剪力墙边缘柱内的单肢箍应在加工时就两端弯到位,采用落套箍的方式绑扎。2.8布置在建筑平面转折处的现浇板、屋面现浇板,板内应采用双层双向布筋,钢筋间距宜取150~200。

不规则现浇板内阳角、建筑平面外转角房间有墙约束的现浇板板角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不少于7φ8@100,长度应大于板短边净跨的1/3,且不小于1.5m。

角部房间设置转角窗时,该角部房间板厚不宜小于120mm,板角应设置联系窗端混凝土墙(柱)的板内暗梁,并设置放射形钢筋。

2.9 板面钢筋在制作时应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及负弯矩筋的弯钩长度。采用冷轧扭钢筋单边弯钩时,弯钩端应置于锚固区,并保证锚固长度要求。

2.10 梁底、板底钢筋支垫应采用统一规格的瓜米石、花岗石垫块,或选用合格的建筑塑料支撑件,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000mm。钢筋材质支撑件不得直接放置在模板上。板面钢筋的支撑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宜优先选用长板凳铁,分离式配筋应选用长板凳铁,支撑件间距不宜大于800mm。

2.11 强弱电管线采用竖向穿梁方式布置时,应采用沿梁轴线方向分散穿梁方式埋设,管线距梁边≥50mm。穿梁段梁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若采用集中穿梁方式,应由设计明确加强措施。

现浇板内电气及智能等线管应避免交叉和过度集中布置,禁止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间,线管直径应小于1/3板厚,在板分离式配筋无上层钢筋区域沿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片。

严禁板内水平埋设水管。

2.12 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2m2范围内宜设置一处,浇筑过程的应进行插签检查厚度。

混凝土楼板成型后厚度的检测按分户检验要求执行;板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由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复算,并出具设计处理意见。

2.13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梁底模应设置独立支撑,保证梁板拆模后的楼盖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宜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质量通病

3.1 外围护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应增设构造柱或采取其它可靠拉接措施。3.2 外墙砌体的配砖选用应符合建筑设计要求。

3.3 厕浴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3.4 顶层框架填充墙和高层建筑的外墙采用非烧结砌块等材料时,墙面应增加满铺钢丝网或钢板网等防裂措施,钢丝网的直经不小于0.8mm,钢板网为0.8mm厚9×25mm。

3.5 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暗埋管线开槽处,应先分别清理、补槽后,再增加钢丝网抹灰处理,钢丝网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并进行隐蔽验收。

3.6 填充墙上不应留设脚手眼、穿墙洞等。对墙上留设的孔洞,应有防治渗漏开裂的专项方案,可采用防水微膨胀砼分次填实,不得用干砖填塞。

3.7 构造柱钢筋宜采用预埋,上下钢筋应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漏设的钢筋经处理后应进行检测。

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拉结筋应与墙、柱连接牢固,可采用预埋和植筋的方式。

3.8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砌筑完应至少隔7天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外墙的补砌砖灰缝,应先进行清理后,再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并形成施工检查记录。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宜少于30d再进行抹灰。建筑物临空防护栏杆质量通病

4.1 护栏的安全高度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高度为面层以上的净空高度,初装饰房必须扣除相应面层的厚度。安全高度起量位置应从可踏面起算。

4.2 护栏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按设计及审批的施工方案要求先进行“样板”的施工,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安装,检查时应提供原材料合格证明、复验报告以及相关检测报告。

4.3 栏杆(板)安装预埋件的数量、规格、位置以及防护与预埋件的连接接点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或后置预埋件)连接节点、防雷连接节点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4 栏杆(板)的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坠,无漏刷,附着良好;金属栏杆的除锈等级和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验收时应检查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干膜的总厚度,设计无要求时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并有相应的记录资料。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通病

5.1 幕墙所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幕墙在施工前,应进行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平面变形性能的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5.2 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应通过预埋件连接,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时埋入。当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连接时,应采用其他可靠的连接措施,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承载力。采用后置埋件(不得采用膨胀螺栓)时,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后置埋件采用化学螺栓时,不应在定位后的螺杆上进行焊接作业。

5.3 硅酮结构密封胶应打注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并应在温度15~30℃、相对湿度50%以上、洁净的室内进行;不得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胶。玻璃幕墙构件在打注结构胶后,应在温度20℃左右、湿度50%以上的干净室内养护,待完全固化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5.4 钢构件防腐应符合钢结构的防腐要求,因焊接或施工破坏的防腐层应重新进行处理。设计要求不得低于规范规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5 玻璃幕墙(全玻幕墙除吊挂点外)的玻璃安装时,玻璃与构件不得直接接触,每块玻璃下部应至少设置两块弹性定位垫块,其宽度与槽口宽度相同,长度不应少于100mm。

玻璃面板不得与结构面、装饰面的其他刚性材料直接接触,交接处之间的空隙应留置不小于5mm的空隙。

5.6石 材和金属幕墙的面板应通过干挂件与主框架连接,禁止直接用胶粘贴。干挂件的选择应符合《干挂饰面石材及其干挂件》JC830.2-2005的要求,并不得使用焊接方式固定于横梁上。

5.7 石材幕墙加工制作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板开槽(孔)尺寸、深度、位置,应符合要求,槽口石材单侧厚度不应小于8mm,开槽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时槽内清洁、干燥,不得有损坏,崩裂、穿透现象。

(2)石材干挂件与龙骨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应拧紧上牢,石板与干挂件间应采用环氧树脂型石材专用结构胶黏结,面板四周所开槽、孔必须采用环氧树脂型石材专用结构胶填充密实、饱满。

5.11 幕墙板缝拼接处必须注胶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宽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隐框及半隐框玻璃幕墙耐候胶施工厚度应大于3.5mm,宽度不应小于施工厚度的2倍,且不得三边搭接,较深的槽口底部应采用聚乙烯发泡材料填塞。

石材和金属幕墙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嵌缝时,应在面板缝两侧贴防污染胶带,缝内杂物清理干净,泡沫条嵌入深度符合要求,嵌缝厚度应大于3.5mm,嵌缝应密实饱满,表面光洁平整,板材清洁无污染。外墙饰面砖、湿法安装饰面板质量通病

6.1 外墙饰面砖规定

6.1.1 外墙饰面砖的使用必须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要求,面砖应按规定进场复验。容重大于20kg/m2的饰面砖(如文化石)应采用专用粘结材料粘贴或采取拴、挂等措施。

文化石粘贴高度不应大于7m。

6.1.2 饰面砖施工前,在相同基层上应预先做出样板墙,并进行粘结强度试验,样板墙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方能进行饰面砖施工。

6.1.3 面砖施工前,对基体积尘应刷洗干净,并浇水润湿,表面晾干,含水率适度。砌体灰缝应填塞饱满,脚手架孔洞应用细石砼填塞密实。

6.1.4 面砖粘贴材料应使用专用粘结剂或聚合物砂浆,面砖勾缝应用勾缝剂或聚合物防水砂浆。

6.1.5 大面积面砖铺贴前,必须进行预排砖;面砖间缝隙应合适、均匀一致。

小于三分之一边长的面砖,不得铺贴。非整砖使用部位应适宜,管线、设备的支架等突出物,应使用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临边的部位,饰面砖的压向应正确。

流水坡向应正确,滴水线的高度或深度不得低于1cm,滴水线部位的面砖勾缝应与面砖表面齐平。

6.1.6 面砖勾缝应用专用工具,灰缝应密实、平整、无裂纹、砂眼。饰面砖施工完毕后,面砖清洗应合理选择清洗材料和材料配合比,清洗后灰缝形成了砂眼、裂纹及表面反砂部位,必须进行重新勾缝处理。

6.1.7 拆除外架前,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检查面砖空鼓情况,对检查发现问题应进行返工处理,并填写检查记录。

6.1.8 应有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方案,明确检测部位、数量等;检测方案经建设、监理同意后,报监督机构备案。

6.2 外墙湿法饰面板安装规定

6.2.1外墙湿法安装石材饰面板的施工方法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和设计要求规定。施工前,在相同基层上应预先做出样板墙,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方能进行湿法饰面板施工。

6.2.2 湿法粘贴饰面板安装,应用专用石材粘胶剂粘贴,或采取拴、挂等措施。厚度大于12mm湿法饰面板安装,板与基体间应设置钢筋网,通过钢筋网连接拴挂。室内高于2米的大尺寸饰面板湿法安装应采取拴挂措施,门窗洞上侧边长大于200mm饰面板湿法安装,也应采取拴、挂等有效措施。

有外保温的墙面不得使用湿作法安装石材饰面板及文化石粘贴。大理石板材不得用于室外墙面。

6.2.3湿法饰面板安装的每块板材拴挂点不得少于三个,通过不小于1.5mm2的铜丝、不绣钢丝等防腐材料或专用挂件与预埋件连接牢固。后置埋件设置在空心砌块或加气砼上时,后置埋件应用穿墙螺栓或穿墙钢筋。

6.2.4 湿法施工石材饰面板前,应对板材的背面涂刷防碱剂,刷浆后阴干养护。6.2.5 灌浆工艺湿法饰面板安装,板材应钻孔,通过不小于1.5mm2的铜丝、不绣钢丝等防腐材料或专用挂件拴挂在钢筋网上,钢筋网直径及间距不得少于φ8@500,钢筋网应通过锚栓与基体连接牢固、稳定。

6.2.6 拆除外架前,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检查饰面板空鼓情况,对检查发现问题应进行返工处理,并填写检查记录。铝合金、塑钢门窗工程质量通病

7.1 门窗二次设计单位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设计施工图必须经主体设计单位签章认可,有节能性能改变的门窗设计施工图必须经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合格。

门窗设计施工图应达到相应的深度,明确型材、配件等材料的规格及质量要求,连接固定的构造形式。

7.2 门窗加工前,应对其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进行定型检测,有节能要求的门窗应有传热性能检测。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对门窗型式进行修改,重新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加工。7.3 门窗安装应进行样板检查。现场至少抽取一樘门窗进行解剖,检查内部构造、材质及拼装质量;防火、防盗、节能等特种门窗进场应提供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7.4 门窗洞口四周应按照门窗框固定连结位置设置预埋件,不得将门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砌体上的预埋件应使用小型混凝土砌块。

固定连结件位置应距边框及中横框、中竖框与边框交接处的两侧不大于150mm,其它固定点间距不大于500mm,每个连结件不得少于两个固定点。

7.5 连结件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宽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冷轧钢板,两端伸出窗框与墙体固定;组合门窗拼樘料的规格、材质及连接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7.6 门窗的密封

(1)分层填充缝隙用的材料选用闭孔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烯等弹性材料,填塞厚度不宜大于20mm,填塞不宜过紧,以能自行发泡膨胀,起到防水止漏、隔音保温、防止窗周结露的作用为准。

(2)应按规范要求在缝隙外表留5~8mm深的槽口,注胶前应清洁表面,注胶后应检查注胶是否连续,防止漏注。

嵌缝胶不得有脱落、起皮,无弹性,胶面开裂等缺陷。

(3)副框与门窗框以及拼樘料之间的拼接缝处均应用密封胶封严。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通病

8.1 电气配管进盒、箱顺直,必须一管一孔,并用锁紧螺母或进盒接头固定平直,禁止柔性导管暗埋于墙内或混凝土内。

8.2 导线按相分色符合规范规定,A相用黄色,B相用绿色,C相用红色,中性线N用浅蓝或蓝色,保护接地线PE用黄绿双色。照明开关后相线可采用原相色或白色。

8.3 导线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导线连接不得采用绕接,禁止接头处虚接;禁止接头只用黑胶布不采用绝缘带包扎。

8.4 插座接地支线禁止串联连接。

8.5 金属线管(槽)及其支吊架应作好跨接接地处理,采用紧定连接、卡套连接的金属导管不做跨接接地时,必须有可靠持久的保证接地导通的连接工艺及其工艺标准;低于2.4m以下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位必须进行接地处理。采暖卫生安装质量通病

9.1 管道穿楼板时必须按设计或验收规范要求设置套管或止水环。套管设置要求下口平楼面,上口高出最后地面20-30mm,厨、厕为50mm,套管填塞符合规范要求。

9.2 地漏的选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水封要求的地漏,其水封高度应不小于50mm。连接构造内无存水弯的排水器具的排水支管应设存水弯,其水封高度应不小于50mm。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

10.1 沥青混合料级配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测沥青材料的针入度、软化点、粘度、延度、含蜡量、闪点、溶解度、密度等技术指标。10.2 沥青混凝土应控制加热及摊铺温度;热拌沥青混凝土的加热温度为145-170℃,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摊铺温度根据所用材料标号不低于135-160℃。

10.3 控制基层的标高、平整度、清洁度、摊铺时的干燥情况。10.4 沥青混凝土每日作抽提试验及马歇尔稳定度试验。10.5 沥青混凝土摊铺的厚度,平整度,压实度控制。10.6 严禁雨天及气温低于10℃时摊铺沥青混凝土。桥梁伸缩缝破损质量通病

11.1 伸缩缝轨必须锚固牢固,缝轨的锚固钢筋须与桥梁或桥台的预留钢筋焊接牢固,对于预留钢筋偏位、间距过大、保护层不够的情况,应采用植筋加强等措施处理。

伸缩性能必须有效,伸缩缝的预留宽度须经安装温度与结构变形量计算而定,防止缝轨埋置过宽而扯破橡胶体或埋置过窄而挤坏缝轨的情况发生。

11.2 伸缩缝两侧砼的类型及强度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未达到设计强度过早承受车行荷载。

11.3 伸缩缝处不得积水,防止水流渗过伸缩缝橡胶体后污染桥墩,台及支座。填方区路基沉陷质量通病

12.1 路基填方区须清淤、设台、控制填料含水量、粒径、分层厚度。严禁用腐殖土、淤泥、建筑垃圾、大粒径、树根、草皮、有机物等作回填料。

12.2 配备必要的碾压设备,控制好压实度。

12.3 作好施工临时排水即回填层作好纵横双向排水坡面,避免雨水浸泡路基。12.4 城市主干道回填压实度各层应达到93-96%。路面井周沉降质量通病

13.1 砌筑窨井的石材、预制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不得小于30MPa,路面与井盖高差不得大于4mm。严禁采用砖砌筑窨井。

13.2 窨井周围回填材料严格选用;凡腐殖土、淤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草木不能作为回填用料。

13.3 回填分层夯实,必要时配备小型压实机具,保证施工质量

第三篇:重庆市建设工程十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重庆市建设工程十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文件

渝建发[2004]172号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十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各有关单位:

按照开展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现将《重庆市建设工程十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要点》(以下简称《防治要点》)予以公布,各建设、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机构等单位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本《防治要点》。凡2004年8月1日起新开工的工程,应全面贯彻本《防治要点》的要求,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将这项工作列入日常重点检查内容。

现将《防治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凡应执行本《防治要点》而未执行的建设工程,一律不予验收备案,并不得推荐参与质量方面的评优评奖。在本《防治要点》的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与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联系。

二00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重庆市建设工程十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总 则

1.1 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克服建设工程质量通病,规范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防治要点》。

1.2 本《防治要点》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

1.3 本《防治要点》是对本地区建设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专项防治,未列入本防治要点的其它质量通病将另行制定专项防治措施。

1.4 在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防治要点》。1.5 本《防治要点》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防治要点》的有关规定。

1.6 本《防治要点》中高于国家现行施工规范的项目所增加的工程费用应列入工程造价,并报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备案。1.7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防治要点》列入日常监督的重点。1.8 从事建筑幕墙、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防护栏杆的施工单位及其分包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2 建筑安装工程现浇楼盖质量通病

2.1 主次梁交接处主梁应先绑扎基本箍筋后,再按设计图所要求绑扎附加箍筋。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间距肢数应先定位核心区箍筋肢数,后绑扎梁筋,最后调整箍筋间距。2.2 梁、异形柱、剪力墙暗柱截面宽度相同时,洞口处梁筋锚入暗柱内,除按《重庆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规程》所标大样进行设计和施工外,梁净跨长度小于2400㎜时应有防止梁筋过大变形的措施。2.3 保护层控制措施中严格制止钢筋支撑件直接放置在模板上。应采用规格统一的瓜米石、花岗岩垫块,优先选用建筑塑料支撑件控制保护层厚度。

2.4 板面钢筋在制作时严格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及负弯矩筋的弯钩长度,绑扎就位应准确,优先选用长板凳铁支撑上层钢筋(采用马凳铁支撑上层钢筋的应按每500㎜梅花型布置,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宜设置间距不大于300㎜的马凳铁支撑件),选用塑料支撑件支撑下层钢筋,预先设置支撑件铺设输送泵、走道板,保证施工时钢筋不位移、不变形。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踩踏钢筋,振动棒尽量避免碰撞钢筋。

2.5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宜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2.6 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2㎡范围内宜设置一处。楼板厚度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的楼板数且不少于3个自然间进行抽查。板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由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复算,并出具书面意见。2.7 现浇梁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序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直接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2.8 支撑和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立杆下部必须安装垫木(厚度不小于40㎜,面积不小于400㎝2),上部应有U型调节托,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

2.9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梁底模应设置独立支撑,保证梁板拆模后的楼盖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宜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2.10 住宅工程的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抹灰施工工艺措施。3 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质量通病

3.1 顶层框架填充墙和高层建筑的外墙不宜采用非烧结砌块等材料;当采用上述材料时,墙面应增加满铺直径不小于1.0㎜的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

3.3 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暗埋管线开槽处,应采用增加钢丝网抹灰处理,钢丝网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3.4 填充墙不应留设脚手眼。

3.5填充墙应沿柱、墙全高设拉结筋,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拉结筋应与墙、柱连接牢固,宜采用预埋和植筋的方式。

3.6构造柱钢筋宜采用预埋,上下钢筋应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漏设的钢筋经处理后应进行检测。

3.7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边的砌体应留置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并错开不小于60mm。严禁构造柱与上部梁混凝土一齐浇筑。3.8 填充墙砌体砂浆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小于80%,且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

3.9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砌筑完应至少隔7天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宜少于30d再进行抹灰。3.10 暗埋管线开槽处应先行补槽处理,并进行隐蔽验收。4 建筑物临空防护栏杆质量通病

4.1 防护栏杆(板)设计的安全高度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高度为面层以上的净空高度,初装饰房必须扣除相应面层的厚度。安全高度起量位置应从可踏面起算。注:当栏杆(板)下部为实心体且高度小于450㎜,栏杆内侧实心体水平面宽度大于65㎜时,其实心体水平面应视为可踏面。

4.2 采用玻璃做防护的,应执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现行标准、规范和本要点规定,以及《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的要求。采用金属材料做防护的,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等现行规范、规程和本要点的规定。

4.3 居住建筑和有儿童活动的场所,防护栏杆(板)必须采取防儿童攀滑的构造,竖向杆件的净空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4.4 当采用玻璃做防护栏杆(板),必须采用夹层玻璃或钢化夹层玻璃。当外装饰为玻璃幕墙时,内侧应按《建筑玻璃技术规程》的要求采取保护措施,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碰撞后可能发生高处人体或玻璃坠落的情况,内侧必须采用可靠的护栏。

4.5 防护栏杆(板)制作与安装所使用材料的材质、规格、数量和木材、塑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4.6 防护栏杆(板)的施工前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先进行“样板”的施工,经有关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安装,检查时应提供原材料合格证明、复验报告以及相关检测报告。

4.7 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安装必须牢固。栏杆护手与立柱、立柱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不得直接埋管或点焊于膨胀螺栓上。栏杆杆件应光滑,不得有毛刺。

4.8 栏杆(板)安装预埋件的数量、规格、位置以及防护与预埋件的连接接点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连接的金属、塑料栏杆及扶手必须进行满焊。预埋件(或后置预埋件)连接节点、防雷连接节点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4.9 栏杆(板)的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坠,无漏刷,附着良好;金属栏杆的除锈等级和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验收时应检查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干膜的总厚度,设计无要求时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并有相应的记录资料。4.10 在防护栏杆(板)安装施工完工后,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11 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在移交房屋时出具栏杆等临空防护的合理使用年限和合理使用说明书,房屋管理者(建设方或物管)在房屋的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说明书对栏杆等临空防护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当使用年限超过设计确定的合理使用年限时,应该委托检测单位鉴定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后方可继续使用。5 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通病

5.1 幕墙所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幕墙在施工前,应进行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和平面外变形性能的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5.2 幕墙框架、预埋件(或后置埋件)、连接节点、变形缝及墙面转角处的构造节点、幕墙防雷装置、幕墙防火构造应进行隐蔽验收;面板施工前应先做样板,并得到参建各方确认。

5.3 幕墙防雷施工应符合规范要求,幕墙框架之间的跨接、框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宜采用相应的软扁线连接。

5.4 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应通过预埋件连接,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时埋入。当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连接时,应采用其他可靠的连接措施,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承载力。采用后置埋件(不得采用膨胀螺栓)时,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后置埋件采用化学螺栓时,不应在定位后的连接件上进行焊接作业。5.5 幕墙的连接与锚固必须可靠,承载力必须经计算或实物实验确定。连接螺栓每处不得少于2个。砖墙和轻质墙体不应作为幕墙的支承结构。

5.6 立柱与主体结构连接应采用不锈钢螺栓与连接件连接,螺栓直径应经计算,并不得小于10mm,且不得少于2个。不同金属材料接触时应采用绝缘垫片分隔。

5.7 硅酮结构密封胶应打注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并应在温度15~30℃、相对湿度50%以上、洁净的室内进行;不得在现场墙上打注(除全玻幕墙外)。玻璃幕墙构件在打注结构胶后,应在温度20℃左右、湿度50%以上的干净室内养护,待完全固化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5.8 主体结构与幕墙连接和各种预埋件,其数量、规格、位置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构件防腐应符合钢结构的防腐要求,因焊接破坏的防腐层应重新进行处理。设计要求不得低于规范规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9 玻璃幕墙(全玻幕墙除吊挂点外)的玻璃安装时,玻璃与构件不得直接接触,每块玻璃下部应至少设置两块弹性定位垫块,其宽度与槽口宽度相同,长度不应少于100mm。玻璃面板不得与结构面、装饰面的其他刚性材料直接接触,交接处之间的空隙应符合规范规定。

5.10 石材和金属幕墙的面板应通过连接件与主框架连接,禁止直接用胶粘贴。

5.11 金属幕墙加工制作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层铝板折弯加工时,折弯外圆弧半径不得小于板厚的1.5倍,折角后加劲肋的固定应确保铝板外表面不变形。构件四周应采用铆接、螺栓或胶黏与机械连接相结合的形式固定。

(2)单块铝塑复合板应设置四周加劲框,单块较大面积时应设置中部加劲肋。切割铝塑复合板内层铝板和聚乙烯塑料时,应保留不小于0.3MM厚的聚乙烯塑料,并不得划伤外层铝板的内表面;打孔、切口等外露的聚乙烯塑料及角缝,应采用中性硅酮耐侯密封胶密封;加工过程中铝塑复合板严禁与水接触。

(3)蜂窝铝板切除铝芯时不得划伤蜂窝铝板外层铝板的内表面;各部位外层铝板上应保留0.3~0.5㎜的铝芯;直角构件折角处应弯成圆弧状,角缝用硅酮耐侯密封胶密封;大圆弧角构件圆弧部位填充防火材料;边缘应将铝板折合180º,并将铝芯包裹。5.12 石材幕墙加工制作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板开槽(孔)尺寸、深度、位置,应符合要求,开槽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时槽内清洁、干燥,不得有损坏,崩裂、穿透现象。

(2)面板应先进行花纹图案预拼和编号。固定石材的挂件与龙骨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应拧紧上牢,石板与挂件间应采用环氧树脂型石材专用结构胶黏结,面板四周所开槽、孔必须采用环氧树脂型石材专用结构胶填充密实、饱满。

5.13幕墙板缝拼接处必须注胶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宽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的规定。隐框及半隐框玻璃幕墙耐候胶施工厚度应大于3.5mm,宽度不应小于施工厚度的2倍,且不得三边搭接,较深的槽口底部应采用聚乙烯发泡材料填塞。石材和金属幕墙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嵌缝时,面板缝两侧贴防污染胶带,缝内水泥浆等杂物清理干净,泡沫条嵌入深度符合要求,嵌缝厚度应大于3.5mm,嵌缝应密实饱满,表面光洁平整,板材清洁无污染。5.14 幕墙应有维护保养的安全设施。并定期按规定进行检查。5.15 建筑幕墙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专项验收。6 外墙饰面砖、湿法(灌浆)安装石材饰面板质量通病 6.1 外墙饰面砖规定

6.1.1 饰面砖粘贴工程的找平、防水、粘结和勾缝材料及施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较大、较重饰面砖(如文化石)的粘结材料应采用试验合格的专用粘结材料,并可采用拴、挂等加强牢固措施。粘贴工艺应经建设(或监理)单位批准后才能实施。6.1.2 饰面砖施工前,在相同基层上应预先做出样板墙,并进行粘结强度试验,不合格时,应重新调整找平层、粘结层材料配合比或改进施工工艺。样板墙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方能进行饰面砖施工。6.1.3 面砖应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进场复验性能指标符合标准,吸水率不大于6%;上墙前应认真挑选,色泽、尺寸(偏差大于1mm)不一致的砖分类堆放,以防混杂与同一墙面;边缘不整齐,棱角损坏的不得使用。

6.1.4 找平层砂浆和面砖勾缝砂浆应有防渗性能。粘贴面砖的砂浆应采用水泥基粘结材料,不得采用有机物作为主要粘结材料的产品。各层砂浆按样板墙配合比认真计量,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添水加灰。

6.1.5 基体积灰积尘应刷洗干净,基体润湿,含水率适度;表面不应过于光滑,混凝土基体表面应用水泥浆洒毛、拉毛;不同材料接触处应挂钢丝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加气混凝土块、空心砖等非烧结材料的轻质填充墙表面应满挂钢丝网。脚手架孔洞堵严塞实。

6.1.6 找平层的表面平整度、立面垂直度应符合要求,流水坡、滴水线等细部应抹出。

6.1.7 找平层应有足够强度,严格控制养护龄期;粘贴面砖前基层应提前浇水润湿,含水率适度,饰面砖应浸水吸足水后,表面晾干;贴粘时手法正确,用力均匀,个别面砖为纠偏不能反复移动、揉压、敲打;应避免在夏季酷热季节高温下,镶贴饰面砖。

6.1.8 施工排砖:从阳角或门窗开始,非整砖留在阴角,阴角处应留出面砖勾缝位置,使其勾缝密实、防渗;如遇孔洞,管线、灯具、设备的支架,应使用整砖套割吻合;临边的部位,如:阳台、窗台、腰线、雨蓬、压顶等饰面砖的压向应正确,立面阳角采取碰角做法;排水坡度及滴水线高度应符合要求。

6.1.9 面砖勾缝应采用专用工具操作,使灰缝压实、平直、光滑,深浅一致,无裂纹。

6.1.10 饰面砖镶贴3天后,用小锤轻轻敲打饰面砖检查空鼓情况。贴面砖砂浆达龄期后,应在外墙面砖实体墙上进行粘结强度试验。6.2 外墙湿法(灌浆)安装石材饰面板规定

6.2.1 饰面板安装的预埋件(或后置埋件)、基层焊接钢筋网及连接件的数量、规格、位置、连接方法、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6.2.2 后置埋件应进行抗拔强度检验,试验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6.2.3 饰面板材不得有暗缝或其他隐伤,不应使用有缺边掉角、局部污染变色的板材;板材加工的长、宽、厚、角度、平度、光泽度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材料标准。大理石板材严禁用于外墙。

6.2.4 基层:墙、柱面的平整、垂直度超过规定的偏差,应事先剔平或补齐,基层应清洁干净,并浇水湿润基层,光滑的表面应凿毛。6.2.5 施工准备要求:

(1)钻孔:每块板上下边打孔数量不得少于两个,孔径一般为5㎜,孔眼端部为长度的四分之一(每边两孔时),采用切槽工艺应按石材幕墙要求施工。

(2)连接件:应使用直径不小于2㎜的铜丝、不绣钢丝等防腐材料。(3)灌浆体:厚度大于25㎜时应事先用细石混凝土找补;水灰比不宜过大,白色饰面板应用白水泥。

(4)板材粘贴之前必须对板材的反面作抗渗处理,先清扫并用湿布擦干净,然后用防碱背涂剂涂刷两遍,应注意控制稠度,刷浆必须均匀且不得漏刷,刷浆后阴干养护不少于7天。

(5)钢筋网的焊接:先绑扎(或焊接)竖向钢筋在基体预埋体上,然后将横向钢筋绑扎(焊接)在竖筋上,钢筋网与基体连接应牢固,稳定;

6.2.6 外墙面在顶面无可靠遮雨设施情况下应用板材做压顶,与立面板材交角处应做成45°交角式或挑边,当底面宽度大于300mm时,应采用干挂法施工。

交角板缝应留设1.5~2㎜缝隙,缝中5㎜深度内的砂浆必须清理干净,最后成活前用密封胶注满。6.2.7 施工工艺要求:(1)安装饰面板:应着重检查板下边连接件与钢筋网是否拴紧套牢;连接件的规格、股数应符合设计;用托线板找垂直,水平尺找平整,保持接缝均匀,上口平直,如有不平可用砂浆或木楔固定,在横竖缝表面宜用石膏其它材料贴在表面作为临时固定,并防止漏浆。

(2)灌浆:每层深度不可超过板材高度的1/3且灌浆高度不大于15cm,每层灌浆后应停歇1~2h,以水泥初凝为度,每排饰面板最上一层砂浆应灌至比板上口底5~10cm处,使板缝与灌浆缝错开;灌浆时应用工具轻轻捣实,用橡皮锤轻击板面,排除空气及时擦净浮浆,灌浆最上一层终凝后,木楔轻轻拨出。

(3)嵌缝:清理缝隙不得有石膏等杂质,干接缝用排笔醮粥状水泥浆填入缝内,用棉纱擦均匀,嵌完缝后及时将板面水泥浆擦净。采用耐候胶嵌缝应符合石材幕墙的相应要求。7 铝合金、塑钢门窗工程质量通病

7.1 门窗加工前,应对其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进行定型检测,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对门窗型式进行修改,重新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加工。

7.2 塑钢门窗应检查型材或内衬增强型钢壁厚和内衬增强型钢的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3 门窗洞口四周应按照门窗框固定连结位置设置预埋件,不得将门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严禁在砖墙上用射钉或钢钉固走,也不得在多孔砖上用膨胀螺栓固定。砌体上的预埋件应使用小型混凝土砌块。

7.4 固定连结件位置应距边框及中横框、中竖框与边框交接处的两侧不大于150㎜,其它固定点间距不大于500㎜,每个连结件不得少于两个固定点。

7.5 连结件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宽度不小于25mm的镀锌冷轧钢板,两端伸出窗框与墙体固定;铝合金门窗的连结件(铁脚)应与门窗框配套使用。组合塑料门窗的拼樘料应采用与其内腔紧密吻合的增强型钢作为内衬,型钢两端应比拼樘料长出10~15㎜。7.6 门窗的密封(1)分层填充缝隙用的材料选用闭孔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烯等弹性材料,填塞厚度不宜大于20㎜,填塞不宜过紧,以能自行发泡膨胀,起到防水止漏、隔音保温、防止窗周结露的作用为准。

(2)应按规范要求在缝隙外表留5~8㎜深的槽口,打注嵌缝胶。在施工装饰面层时应嵌木楔,待装饰面完成后,取出木楔,槽口应连续贯通,清理干净浮灰。在槽内由下而上打注嵌缝胶,窗下槛抹灰时应伸人下槛3~5mm,在阴角处打注嵌缝胶。注胶前应清洁表面,注胶后应检查注胶是否连续,防止漏注。嵌缝胶不得有脱落、起皮,无弹性,胶面开裂等缺陷,有关隐蔽工程应作好隐蔽记录。

(3)副框与门窗框以及拼樘料之间的拼接缝处均应用密封胶封严。

7.7 玻璃安装

(1)玻璃在窗框中的最小安装尺寸应满足要求。

(2)门窗玻璃安装不得直接接触型材。安装铝合金、塑料框、扇玻璃时,玻璃应设置与槽同宽的搁置支承垫块和定位块,其安装位置应距槽角1/4边长处。支承垫块长度不得小于50㎜,定位块长度不得小于25㎜。

(3)密封条应留有伸缩余量,一般比装配边长20~30㎜,在转角处斜面断开,并用胶粘剂粘贴牢固;密封膏密封缝口要求均匀,表面平整光洁。7.8 门窗配件

(1)门窗配件应齐全配套,禁止使用与产品型号不配套的替代配件。紧固件、五金件、增强型钢及金属衬板应进行表面防腐处理,验收时发现锈蚀的该类配件必须全部撤换。塑料门窗滑撑铰链不得使用铝合金材料。

(2)配件安装位置正确、牢固、灵活适用,配件安装齐全。

(3)推拉门窗扇必须有防脱落措施。8 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通病

8.1 对整个建筑物或其中各个部分,施工前应明确其进户干线上设置漏电动作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整定值;配电系统应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超过0.5A的漏电动作保护器;

8.2 暗埋电气配管采用短配加套法,进箱盒处一管一孔,严禁导线直接暗埋于墙内或混凝土内;严禁柔性导管暗埋于墙内或混凝土内;

8.3 装饰工程中吊顶内明装UPVC管接头处应粘胶牢固,柔性导管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

8.4 导线按相分色符合规范规定,开关后出线可采用白色或与进线同相色;

8.5 导线连接前应进行线间绝缘电阻和对地绝缘电阻测试,测试项目应完全(相线、N线、PE线相互间绝缘电阻和三种线对地绝缘电阻);

8.6 导线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导线连接不得采用绕接,禁止接头处虚接;禁止接头只用黑胶布不用绝缘带包扎。8.7 穿越建筑物变形缝处的管线应作变形补偿处理。

8.8 接地支线严禁串联,金属线槽及其支吊架应作好跨接处理。9 采暖卫生安装质量通病

9.1 给水管道丝接处应清除填料后防腐;管道应根据不同环境选择相应防腐材料。

9.2 暗埋给水管丝接头不得使用生料带,隐蔽前必须按规范要求试压。

9.3 塑料给水管道支吊架设置合理,考虑消除管道伸缩的自由臂长度,安装完毕后应达到管道不晃动;

9.4 管道安装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隐蔽或进入下一道工序。

9.5 地漏必须保证防臭功能,其排水支管宜设存水弯,如条件不允许,地漏水封高度应不小于50mm。

10、隧道工程

10.1 认真编制切实可行的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做到开挖方法正确,有明确的施工防排水保证措施,否则不得施工。

10.2 隧道施工时对盲沟、边沟、截水沟、泄水孔等应保持完好畅通,二衬前渗漏水治理应按先顶(拱)、后墙、再底板的顺序进行。10.3 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10.4 用于隧道工程的各种防水卷材、防水板、防水砂浆、水泥浆液、防水涂料、止水带、无纺布、引排水管等防水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材料进场必须经过严格入场检验和监理认可,不合格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5 隧道衬砌防水砼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砼抗渗等级应≮S6。防水砼试配应严格控制水灰比≯0.55,砂率应为35%~40%,砼抗压、抗渗强度试件留置组数不得少于标准规定。10.7城市道路隧道结构防排水宜选用在喷射砼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防水层进行衬砌防水。并设置纵、环向软式透水管等型式进行排水。施工缝、变形缝必须设置止水带进行防水处理。

10.8 隧道结构防水砼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预理件等部位是隧道防水的薄弱点,其设置和构造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严禁出现渗漏现象。

10.9 防水层铺挂之前,应对喷射砼层表面有锚杆头或钢筋断头外露及表面凹凸不平部份进行修凿补平,以免划破防水层。防水层铺挂表面松紧应适度,防止浇筑砼时挤破防水层。防水层相互结合时,搭结方式、搭接宽度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防水层设置必须粘结牢固、无破损;防水板应做到无断裂、无变形、无孔洞等缺陷,损坏处必须进行更换或修补。

10.10 隧道渗漏水特别严重,或经多次处理都效果甚微者,需要会同设计单位及施工、监理等单位研究后,提出专项治理方案,再委托具有防水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彻底治理。

10.11 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隧道防排水施工隐蔽工程检查、主体结构渗漏水治理、隧道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及验收效果。工程竣工验收时,隐蔽验收资料及相关技术文件签字应齐全。隧道拱部、边墙应不滴水,洞内无渗漏水,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否则不予验收。预制人行道方块路面沉陷开裂、破损退色等质量通病

11.1 应保证人行道基础的强度和水稳定性。预制人行道方块路面下的路床应整平夯实,压实度必须≥90%(轻型击实)或满足设计要求。其基层压实度必须≥95%(轻型击实)或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重在选择合适的小型压实机具,在压实困难的地段或部位可采用人工夯实相结合的方法或改用低标号混凝土基层。基层一般采用厚10-15cm,1∶2.5-1∶3的石灰煤渣掺水拌和均匀摊铺压实而成。铺砌预制方块时,再用2cm厚的1∶3水泥砂浆作垫层找平。

11.2 预制人行道方块铺装应严格遵循先管线,后土基、基层、垫层,再铺砌方块的顺序进行施工。铺砌时方块必须平整稳定、灌浆饱满,注意防止垫层砂浆流失,确保方块与基础密贴,不得有翘动、空鼓、断裂、破损等缺陷产生。预制方块铺装允许偏差必须满足《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要求。

11.3 预制人行道方块(含彩色方块)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彩色方块必须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棱角整齐。人行道方块的外观质量、几何尺寸、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必须满足行业标堆《砼路面砖》的规定要求。根据预制方块的边长与厚度比值,选择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

第四篇:重庆市建设工程十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建设工程十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1.总则

1.1 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克服建设工程质量通病,规范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防治要点》。

1.2 本《防治要点》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

1.3 本《防治要点》是对本地区建设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专项防治,未列入本防治要点的其它质量通病将另行制定专项防治措施。

1.4 在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防治要点》。

1.5 本《防治要点》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防治要点》的有关规定。

1.6 本《防治要点》中高于国家现行施工规范的项目所增加的工程费用应列入工程造价,并报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备案。

1.7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防治要点》列入日常监督的重点。

1.8 从事建筑幕墙、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防护栏杆的施工单位及其分包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2.建筑安装工程现浇楼盖质量通病

2.1 主次梁交接处主梁应先绑扎基本箍筋后,再按设计图所要求绑扎附加箍筋。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间距肢数应先定位核心区箍筋肢数,后绑扎梁筋,最后调整箍筋间距。

2.2 梁、异形柱、剪力墙暗柱截面宽度相同时,洞口处梁筋锚入暗柱内,除按《重庆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规程》所标大样进行设计和施工外,梁净跨长度小于2400㎜时应有防止梁筋过大变形的措施。

2.3 保护层控制措施中严格制止钢筋支撑件直接放置在模板上。应采用规格统一的瓜米石、花岗岩垫块,优先选用建筑塑料支撑件控制保护层厚度。

2.4 板面钢筋在制作时严格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及负弯矩筋的弯钩长度,绑扎就位应准确,优先选用长板凳铁支撑上层钢筋(采用马凳铁支撑上层钢筋的应按每500㎜梅花型布置,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宜设置间距不大于300㎜的马凳铁支撑件),选用塑料支撑件支撑下层钢筋,预先设置支撑件铺设输送泵、走道板,保证施工时钢筋不位移、不变形。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踩踏钢筋,振动棒尽量避免碰撞钢筋。

2.5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宜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2.6 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2㎡范围内宜设置一处。楼板厚度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的楼板数且不少于3个自然间进行抽查。板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由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复算,并出具书面意见。

2.7 现浇梁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序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直接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2.8 支撑和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立杆下部必须安装垫木(厚度不小于40㎜,面积不小于400㎝2),上部应有U型调节托,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

2.9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梁底模应设置独立支撑,保证梁板拆模后的楼盖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宜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2.10 住宅工程的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抹灰施工工艺措施。3.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质量通病

3.1顶层框架填充墙和高层建筑的外墙不宜采用非烧结砌块等材料;当采用上述材料时,墙面应增加满铺直径不小于1.0㎜的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

3.2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暗埋管线开槽处,应采用增加钢丝网抹灰处理,钢丝网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3.3填充墙不应留设脚手眼。

3.4填充墙应沿柱、墙全高设拉结筋,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拉结筋应与墙、柱连接牢固,宜采用预埋和植筋的方式。

3.5构造柱钢筋宜采用预埋,上下钢筋应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漏设的钢筋经处理后应进行检测。

3.6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边的砌体应留置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并错开不小于60mm。严禁构造柱与上部梁混凝土一齐浇筑。

3.7填充墙砌体砂浆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小于80%,且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

3.8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砌筑完应至少隔7天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宜少于30d再进行抹灰。

3.9暗埋管线开槽处应先行补槽处理,并进行隐蔽验收。4.建筑物临空防护栏杆质量通病

4.1防护栏杆(板)设计的安全高度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高度为面层以上的净空高度,初装饰房必须扣除相应面层的厚度。安全高度起量位置应从可踏面起算。注:当栏杆(板)下部为实心体且高度小于450㎜,栏杆内侧实心体水平面宽度大于65㎜时,其实心体水平面应视为可踏面。

4.2采用玻璃做防护的,应执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现行标准、规范和本要点规定,以及《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的要求。采用金属材料做防护的,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等现行规范、规程和本要点的规定。

4.3居住建筑和有儿童活动的场所,防护栏杆(板)必须采取防儿童攀滑的构造,竖向杆件的净空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4.4当采用玻璃做防护栏杆(板),必须采用夹层玻璃或钢化夹层玻璃。当外装饰为玻璃幕墙时,内侧应按《建筑玻璃技术规程》的要求采取保护措施,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碰撞后可能发生高处人体或玻璃坠落的情况,内侧必须采用可靠的护栏。

4.5防护栏杆(板)制作与安装所使用材料的材质、规格、数量和木材、塑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4.6防护栏杆(板)的施工前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先进行“样板”的施工,经有关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安装,检查时应提供原材料合格证明、复验报告以及相关检测报告。

4.7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安装必须牢固。栏杆护手与立柱、立柱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不得直接埋管或点焊于膨胀螺栓上。栏杆杆件应光滑,不得有毛刺。

4.8栏杆(板)安装预埋件的数量、规格、位置以及防护与预埋件的连接接点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连接的金属、塑料栏杆及扶手必须进行满焊。预埋件(或后置预埋件)连接节点、防雷连接节点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9栏杆(板)的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坠,无漏刷,附着良好;金属栏杆的除锈等级和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验收时应检查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干膜的总厚度,设计无要求时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并有相应的记录资料。

4.10在防护栏杆(板)安装施工完工后,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11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在移交房屋时出具栏杆等临空防护的合理使用年限和合理使用说明书,房屋管理者(建设方或物管)在房屋的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说明书对栏杆等临空防护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当使用年限超过设计确定的合理使用年限时,应该委托检测单位鉴定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后方可继续使用。

5.建筑幕墙工程质量通病

5.1幕墙所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幕墙在施工前,应进行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和平面外变形性能的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5.2幕墙框架、预埋件(或后置埋件)、连接节点、变形缝及墙面转角处的构造节点、幕墙防雷装置、幕墙防火构造应进行隐蔽验收;面板施工前应先做样板,并得到参建各方确认。

5.3幕墙防雷施工应符合规范要求,幕墙框架之间的跨接、框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宜采用相应的软扁线连接。

5.4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应通过预埋件连接,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时埋入。当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连接时,应采用其他可靠的连接措施,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承载力。采用后置埋件(不得采用膨胀螺栓)时,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后置埋件采用化学螺栓时,不应在定位后的连接件上进行焊接作业。

5.5幕墙的连接与锚固必须可靠,承载力必须经计算或实物实验确定。连接螺栓每处不得少于2个。砖墙和轻质墙体不应作为幕墙的支承结构。

5.6立柱与主体结构连接应采用不锈钢螺栓与连接件连接,螺栓直径应经计算,并不得小于10mm,且不得少于2个。不同金属材料接触时应采用绝缘垫片分隔。

5.7硅酮结构密封胶应打注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并应在温度15~30℃、相对湿度50%以上、洁净的室内进行;不得在现场墙上打注(除全玻幕墙外)。玻璃幕墙构件在打注结构胶后,应在温度20℃左右、湿度50%以上的干净室内养护,待完全固化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5.8主体结构与幕墙连接和各种预埋件,其数量、规格、位置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构件防腐应符合钢结构的防腐要求,因焊接破坏的防腐层应重新进行处理。设计要求不得低于规范规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9玻璃幕墙(全玻幕墙除吊挂点外)的玻璃安装时,玻璃与构件不得直接接触,每块玻璃下部应至少设置两块弹性定位垫块,其宽度与槽口宽度相同,长度不应少于100mm。玻璃面板不得与结构面、装饰面的其他刚性材料直接接触,交接处之间的空隙应符合规范规定。

5.10石材和金属幕墙的面板应通过连接件与主框架连接,禁止直接用胶粘贴。5.11金属幕墙加工制作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层铝板折弯加工时,折弯外圆弧半径不得小于板厚的1.5倍,折角后加劲肋的固定应确保铝板外表面不变形。构件四周应采用铆接、螺栓或胶黏与机械连接相结合的形式固定。

(2)单块铝塑复合板应设置四周加劲框,单块较大面积时应设置中部加劲肋。切割铝塑复合板内层铝板和聚乙烯塑料时,应保留不小于0.3MM厚的聚乙烯塑料,并不得划伤外层铝板的内表面;打孔、切口等外露的聚乙烯塑料及角缝,应采用中性硅酮耐侯密封胶密封;加工过程中铝塑复合板严禁与水接触。

(3)蜂窝铝板切除铝芯时不得划伤蜂窝铝板外层铝板的内表面;各部位外层铝板上应保留0.3~0.5㎜的铝芯;直角构件折角处应弯成圆弧状,角缝用硅酮耐侯密封胶密封;大圆弧角构件圆弧部位填充防火材料;边缘应将铝板折合180º,并将铝芯包裹。

5.12 石材幕墙加工制作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板开槽(孔)尺寸、深度、位置,应符合要求,开槽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时槽内清洁、干燥,不得有损坏,崩裂、穿透现象。

(2)面板应先进行花纹图案预拼和编号。固定石材的挂件与龙骨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应拧紧上牢,石板与挂件间应采用环氧树脂型石材专用结构胶黏结,面板四周所开槽、孔必须采用环氧树脂型石材专用结构胶填充密实、饱满。

5.13幕墙板缝拼接处必须注胶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宽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的规定。隐框及半隐框玻璃幕墙耐候胶施工厚度应大于3.5mm,宽度不应小于施工厚度的2倍,且不得三边搭接,较深的槽口底部应采用聚乙烯发泡材料填塞。石材和金属幕墙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嵌缝时,面板缝两侧贴防污染胶带,缝内水泥浆等杂物清理干净,泡沫条嵌入深度符合要求,嵌缝厚度应大于3.5mm,嵌缝应密实饱满,表面光洁平整,板材清洁无污染。

5.14 幕墙应有维护保养的安全设施。并定期按规定进行检查。5.15 建筑幕墙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专项验收。

6.外墙饰面砖、湿法(灌浆)安装石材饰面板质量通病 6.1外墙饰面砖规定

6.1.1 饰面砖粘贴工程的找平、防水、粘结和勾缝材料及施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较大、较重饰面砖(如文化石)的粘结材料应采用试验合格的专用粘结材料,并可采用拴、挂等加强牢固措施。粘贴工艺应经建设(或监理)单位批准后才能实施。

6.1.2 饰面砖施工前,在相同基层上应预先做出样板墙,并进行粘结强度试验,不合格时,应重新调整找平层、粘结层材料配合比或改进施工工艺。样板墙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方能进行饰面砖施工。

6.1.3 面砖应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进场复验性能指标符合标准,吸水率不大于6%;上墙前应认真挑选,色泽、尺寸(偏差大于1mm)不一致的砖分类堆放,以防混杂与同一墙面;边缘不整齐,棱角损坏的不得使用。

6.1.4 找平层砂浆和面砖勾缝砂浆应有防渗性能。粘贴面砖的砂浆应采用水泥基粘结材料,不得采用有机物作为主要粘结材料的产品。各层砂浆按样板墙配合比认真计量,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添水加灰。

6.1.5 基体积灰积尘应刷洗干净,基体润湿,含水率适度;表面不应过于光滑,混凝土基体表面应用水泥浆洒毛、拉毛;不同材料接触处应挂钢丝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加气混凝土块、空心砖等非烧结材料的轻质填充墙表面应满挂钢丝网。脚手架孔洞堵严塞实。

6.1.6 找平层的表面平整度、立面垂直度应符合要求,流水坡、滴水线等细部应抹出。6.1.7 找平层应有足够强度,严格控制养护龄期;粘贴面砖前基层应提前浇水润湿,含水率适度,饰面砖应浸水吸足水后,表面晾干;贴粘时手法正确,用力均匀,个别面砖为纠偏不能反复移动、揉压、敲打;应避免在夏季酷热季节高温下,镶贴饰面砖。

6.1.8 施工排砖:从阳角或门窗开始,非整砖留在阴角,阴角处应留出面砖勾缝位置,使其勾缝密实、防渗;如遇孔洞,管线、灯具、设备的支架,应使用整砖套割吻合;临边的部位,如:阳台、窗台、腰线、雨蓬、压顶等饰面砖的压向应正确,立面阳角采取碰角做法;排水坡度及滴水线高度应符合要求。

6.1.9 面砖勾缝应采用专用工具操作,使灰缝压实、平直、光滑,深浅一致,无裂纹。6.1.10 饰面砖镶贴3天后,用小锤轻轻敲打饰面砖检查空鼓情况。贴面砖砂浆达龄期后,应在外墙面砖实体墙上进行粘结强度试验。

6.2 外墙湿法(灌浆)安装石材饰面板规定 6.2.1 饰面板安装的预埋件(或后置埋件)、基层焊接钢筋网及连接件的数量、规格、位置、连接方法、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6.2.2 后置埋件应进行抗拔强度检验,试验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

6.2.3 饰面板材不得有暗缝或其他隐伤,不应使用有缺边掉角、局部污染变色的板材;板材加工的长、宽、厚、角度、平度、光泽度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材料标准。大理石板材严禁用于外墙。

6.2.4 基层:墙、柱面的平整、垂直度超过规定的偏差,应事先剔平或补齐,基层应清洁干净,并浇水湿润基层,光滑的表面应凿毛。

6.2.5 施工准备要求:

(1)钻孔:每块板上下边打孔数量不得少于两个,孔径一般为5㎜,孔眼端部为长度的四分之一(每边两孔时),采用切槽工艺应按石材幕墙要求施工。

(2)连接件:应使用直径不小于2㎜的铜丝、不绣钢丝等防腐材料。

(3)灌浆体:厚度大于25㎜时应事先用细石混凝土找补;水灰比不宜过大,白色饰面板应用白水泥。

(4)板材粘贴之前必须对板材的反面作抗渗处理,先清扫并用湿布擦干净,然后用防碱背涂剂涂刷两遍,应注意控制稠度,刷浆必须均匀且不得漏刷,刷浆后阴干养护不少于7天。

(5)钢筋网的焊接:先绑扎(或焊接)竖向钢筋在基体预埋体上,然后将横向钢筋绑扎(焊接)在竖筋上,钢筋网与基体连接应牢固,稳定。

6.2.6 外墙面在顶面无可靠遮雨设施情况下应用板材做压顶,与立面板材交角处应做成45°交角式或挑边,当底面宽度大于300mm时,应采用干挂法施工。

交角板缝应留设1.5~2㎜缝隙,缝中5㎜深度内的砂浆必须清理干净,最后成活前用密封胶注满。

6.2.7 施工工艺要求:(1)安装饰面板:应着重检查板下边连接件与钢筋网是否拴紧套牢;连接件的规格、股数应符合设计;用托线板找垂直,水平尺找平整,保持接缝均匀,上口平直,如有不平可用砂浆或木楔固定,在横竖缝表面宜用石膏其它材料贴在表面作为临时固定,并防止漏浆。

(2)灌浆:每层深度不可超过板材高度的1/3且灌浆高度不大于15cm,每层灌浆后应停歇1~2h,以水泥初凝为度,每排饰面板最上一层砂浆应灌至比板上口底5~10cm处,使板缝与灌浆缝错开;灌浆时应用工具轻轻捣实,用橡皮锤轻击板面,排除空气及时擦净浮浆,灌浆最上一层终凝后,木楔轻轻拨出。

(3)嵌缝:清理缝隙不得有石膏等杂质,干接缝用排笔醮粥状水泥浆填入缝内,用棉纱擦均匀,嵌完缝后及时将板面水泥浆擦净。采用耐候胶嵌缝应符合石材幕墙的相应要求。

7.铝合金、塑钢门窗工程质量通病 7.1 门窗加工前,应对其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进行定型检测,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对门窗型式进行修改,重新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加工。

7.2 塑钢门窗应检查型材或内衬增强型钢壁厚和内衬增强型钢的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7.3 门窗洞口四周应按照门窗框固定连结位置设置预埋件,不得将门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严禁在砖墙上用射钉或钢钉固走,也不得在多孔砖上用膨胀螺栓固定。砌体上的预埋件应使用小型混凝土砌块。

7.4 固定连结件位置应距边框及中横框、中竖框与边框交接处的两侧不大于150㎜,其它固定点间距不大于500㎜,每个连结件不得少于两个固定点。

7.5 连结件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宽度不小于25mm的镀锌冷轧钢板,两端伸出窗框与墙体固定;铝合金门窗的连结件(铁脚)应与门窗框配套使用。组合塑料门窗的拼樘料应采用与其内腔紧密吻合的增强型钢作为内衬,型钢两端应比拼樘料长出10~15㎜。

7.6 门窗的密封

(1)分层填充缝隙用的材料选用闭孔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烯等弹性材料,填塞厚度不宜大于20㎜,填塞不宜过紧,以能自行发泡膨胀,起到防水止漏、隔音保温、防止窗周结露的作用为准。

(2)应按规范要求在缝隙外表留5~8㎜深的槽口,打注嵌缝胶。在施工装饰面层时应嵌木楔,待装饰面完成后,取出木楔,槽口应连续贯通,清理干净浮灰。在槽内由下而上打注嵌缝胶,窗下槛抹灰时应伸人下槛3~5mm,在阴角处打注嵌缝胶。注胶前应清洁表面,注胶后应检查注胶是否连续,防止漏注。嵌缝胶不得有脱落、起皮,无弹性,胶面开裂等缺陷,有关隐蔽工程应作好隐蔽记录。

(3)副框与门窗框以及拼樘料之间的拼接缝处均应用密封胶封严。7.7 玻璃安装

(1)玻璃在窗框中的最小安装尺寸应满足要求。

(2)门窗玻璃安装不得直接接触型材。安装铝合金、塑料框、扇玻璃时,玻璃应设置与槽同宽的搁置支承垫块和定位块,其安装位置应距槽角1/4边长处。支承垫块长度不得小于50㎜,定位块长度不得小于25㎜。

(3)密封条应留有伸缩余量,一般比装配边长20~30㎜,在转角处斜面断开,并用胶粘剂粘贴牢固;密封膏密封缝口要求均匀,表面平整光洁。

7.8 门窗配件

(1)门窗配件应齐全配套,禁止使用与产品型号不配套的替代配件。紧固件、五金件、增强型钢及金属衬板应进行表面防腐处理,验收时发现锈蚀的该类配件必须全部撤换。塑料门窗滑撑铰链不得使用铝合金材料。

(2)配件安装位置正确、牢固、灵活适用,配件安装齐全。(3)推拉门窗扇必须有防脱落措施。8.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通病

8.1 对整个建筑物或其中各个部分,施工前应明确其进户干线上设置漏电动作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整定值;配电系统应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超过0.5A的漏电动作保护器;

8.2 暗埋电气配管采用短配加套法,进箱盒处一管一孔,严禁导线直接暗埋于墙内或混凝土内;严禁柔性导管暗埋于墙内或混凝土内;

8.3 装饰工程中吊顶内明装UPVC管接头处应粘胶牢固,柔性导管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

8.4 导线按相分色符合规范规定,开关后出线可采用白色或与进线同相色; 8.5 导线连接前应进行线间绝缘电阻和对地绝缘电阻测试,测试项目应完全(相线、N线、PE线相互间绝缘电阻和三种线对地绝缘电阻);

8.6 导线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导线连接不得采用绕接,禁止接头处虚接;禁止接头只用黑胶布不用绝缘带包扎。

8.7 穿越建筑物变形缝处的管线应作变形补偿处理。

8.8 接地支线严禁串联,金属线槽及其支吊架应作好跨接处理。9.采暖卫生安装质量通病

9.1 给水管道丝接处应清除填料后防腐;管道应根据不同环境选择相应防腐材料。9.2 暗埋给水管丝接头不得使用生料带,隐蔽前必须按规范要求试压。

9.3 塑料给水管道支吊架设置合理,考虑消除管道伸缩的自由臂长度,安装完毕后应达到管道不晃动;

9.4 管道安装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隐蔽或进入下一道工序。

9.5 地漏必须保证防臭功能,其排水支管宜设存水弯,如条件不允许,地漏水封高度应不小于50mm。

10.隧道工程

10.1 认真编制切实可行的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做到开挖方法正确,有明确的施工防排水保证措施,否则不得施工。

10.2 隧道施工时对盲沟、边沟、截水沟、泄水孔等应保持完好畅通,二衬前渗漏水治理应按先顶(拱)、后墙、再底板的顺序进行。

10.3 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

10.4 用于隧道工程的各种防水卷材、防水板、防水砂浆、水泥浆液、防水涂料、止水带、无纺布、引排水管等防水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材料进场必须经过严格入场检验和监理认可,不合格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5 隧道衬砌防水砼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砼抗渗等级应≮S6。防水砼试配应严格控制水灰比≯0.55,砂率应为35%~40%,砼抗压、抗渗强度试件留置组数不得少于标准规定。

10.6城市道路隧道结构防排水宜选用在喷射砼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防水层进行衬砌防水。并设置纵、环向软式透水管等型式进行排水。施工缝、变形缝必须设置止水带进行防水处理。

10.7隧道结构防水砼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预理件等部位是隧道防水的薄弱点,其设置和构造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严禁出现渗漏现象。

10.8防水层铺挂之前,应对喷射砼层表面有锚杆头或钢筋断头外露及表面凹凸不平部份进行修凿补平,以免划破防水层。防水层铺挂表面松紧应适度,防止浇筑砼时挤破防水层。防水层相互结合时,搭结方式、搭接宽度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防水层设置必须粘结牢固、无破损;防水板应做到无断裂、无变形、无孔洞等缺陷,损坏处必须进行更换或修补。

10.9隧道渗漏水特别严重,或经多次处理都效果甚微者,需要会同设计单位及施工、监理等单位研究后,提出专项治理方案,再委托具有防水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彻底治理。

10.10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隧道防排水施工隐蔽工程检查、主体结构渗漏水治理、隧道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及验收效果。工程竣工验收时,隐蔽验收资料及相关技术文件签字应齐全。隧道拱部、边墙应不滴水,洞内无渗漏水,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否则不予验收。11.预制人行道方块路面沉陷开裂、破损退色等质量通病 11.1 应保证人行道基础的强度和水稳定性。预制人行道方块路面下的路床应整平夯实,压实度必须≥90%(轻型击实)或满足设计要求。其基层压实度必须≥95%(轻型击实)或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重在选择合适的小型压实机具,在压实困难的地段或部位可采用人工夯实相结合的方法或改用低标号混凝土基层。基层一般采用厚10-15cm,1∶2.5-1∶3的石灰煤渣掺水拌和均匀摊铺压实而成。铺砌预制方块时,再用2cm厚的1∶3水泥砂浆作垫层找平。

11.2 预制人行道方块铺装应严格遵循先管线,后土基、基层、垫层,再铺砌方块的顺序进行施工。铺砌时方块必须平整稳定、灌浆饱满,注意防止垫层砂浆流失,确保方块与基础密贴,不得有翘动、空鼓、断裂、破损等缺陷产生。预制方块铺装允许偏差必须满足《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要求。

11.3 预制人行道方块(含彩色方块)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彩色方块必须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棱角整齐。人行道方块的外观质量、几何尺寸、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必须满足行业标堆《砼路面砖》的规定要求。根据预制方块的边长与厚度比值,选择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

第五篇: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第一小节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1】钢筋工程常见问题

1、柱主筋移位:钢筋组装时位置不准确,或连接点绑扎不牢,绑扣松脱,钢筋固定不牢等,造成主筋移位。

2、松扣和脱扣:主要原因是没有按照规定绑牢,或操作不妥,损坏骨架等造成。

3、箍筋弯曲变形:箍筋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梁中钢筋骨架自重大,梁的高度大,没有设置构造筋和拉筋等,使箍筋被骨架自重压弯;箍筋加工时尺寸偏大也易造成箍筋弯曲变形。

4、组装的钢筋弯钩反向:主要原因是,操作者不熟悉规范的规定,施工不负责任,导致钢筋弯钩方向反向。

5、梁、板标高偏差:支模偏差引起钢筋绑扎一同偏差,柱头剔凿不到位引起梁顶标高偏差。

6、梁柱节点处主筋打架引起梁端截面偏差,箍筋位置偏差。

7、板筋弯曲不直,扭曲变形,观感差。

8、梁箍筋保护层偏小或无保护层,梁主筋保护层左右不均。

9、滚轧直螺纹连接露扣大于规范要求。

10、梁柱节点处箍筋缺少或有箍筋但被切断。

11、箍筋平行、间距不均匀。【2】钢筋工程常见问题的防治措施

1、主筋位移:测量工放线完毕后,绑扎墙柱钢筋前,先根据墙柱边线及控制线将主筋按1:6打弯,调整到位后再进行箍筋的安装和绑扎,若先安装箍筋并绑扎,而后进行位置调整,难度加大;在柱内设置定位卡或定位箍,保证调整后不再变形。

2、松扣和脱扣:严格采用八字扣进行绑扎,扎丝采用两股或两股以上,绑扎牢固,成型后注意免受冲击荷载。

3、箍筋弯曲变形:绑扎梁筋时及时穿构造钢筋,每个钢筋交点处都用扎丝绑扎牢固,及时垫垫块;后台加工箍筋严格按放样进行。

4、钢筋弯钩反向:绑扎过程中,加强自检和互检,发现后无条件改正到位,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

5、顶标高偏差:模板提前进行预检,模板标高偏差及时调整;绑扎钢筋前提前处理柱头,剔凿到位,避免出现“枕头”状,主筋在节点处高于梁中部;顶板马凳正确摆放,马凳高度根据班厚提前做好备用并做好预检。

6、梁柱节点处因为钢筋密集,常引起墙柱主筋位置重叠,此时应保证柱筋位置,调整梁筋,调整后截面一般偏小,从柱边开始逐步调整梁截面,梁筋可按1:6打弯,弯曲段在箍筋角部插 14或 12钢筋,绑扎牢固,保证箍筋位置正确。

7、钢筋弯钩反向:绑扎过程中,加强自检和互检,发现后无条件改正到位,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

8、顶标高偏差:模板提前进行预检,模板标高偏差及时调整;绑扎钢筋前提前处理柱头,剔凿到位,避免出现“枕头”状,主筋在节点处高于梁中部;顶板马凳正确摆放,马凳高度根据班厚提前做好备用并做好预检。

9、梁柱节点处因为钢筋密集,常引起墙柱主筋位置重叠,此时应保证柱筋位置,调整梁筋,调整后截面一般偏小,从柱边开始逐步调整梁截面,梁筋可按1:6打弯,弯曲段在箍筋角部插 14或 12钢筋,绑扎牢固,保证箍筋位置正确。

10、滚轧直螺纹接头用专用扳手拧紧,完成一段后进行复检,检查完毕在套筒上点红油漆做标识。

11、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绑扎梁筋时先插底筋,然后绑扎柱箍筋,再插梁上筋。

12、箍筋安装时在主筋上用石笔做标记,保证箍筋水平,间距均匀,绑扎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不水平不均匀的马上进行改正。

下载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ZL3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店子35kV变电站工程土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山东广大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济南电力设计院 济南金鼎电力安装有限公司: 由你单位参建的店子35k......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土 方 工 程 通 病 及 治 理 一、挖方边坡塌方 1.现象:在挖方进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2.治理:对沟槽塌方,......

    重庆市建设工程十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要点124534893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经建设部5月9日批准,于2005年7月1日起实施,由原行业标准修改为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50352-2005,新标准出台后,原标准自行作废。 新标准列入:第4.2.1、6.6.3(1、4)......

    重庆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要点(最终定稿)

    (2009年版)重庆市质量通病防治要点建设工程 1 总 则 1.1 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克服建设工程质量通病,规范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防治要点》。 1.2《防治要点》适用于......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009年版)》的通知-渝建发〔2010〕44号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009年版)》的通知 渝建发〔2010〕44号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工程质量水平,切实消除当前存在的工程质量通病,市城......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秦岭六街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608#、609#楼及地下车库 钢 筋 工 程 质 量 通 病 防 治 措 施 一、钢筋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原材料 1、表面锈蚀 (1)现象 钢筋表面生锈:轻微的出现......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公示牌

    冷水江市机关大院公务员团购商品房小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公示牌 组织机构 组长:曾松树 副组长:曾佳智 组员:袁志勇、毛拥军、李 东治理内容 工程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