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立正确的领导干部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领导干部政绩观
上海交大软件学院
09哈铁工程硕士班
姜百涛
政绩,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履行岗位职责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政绩是准确评价干部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领导干部从政思想、为政风格、施政目标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
政绩观,是人们对政绩的价值取向,是对政绩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包括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领导干部政绩观就是领导干部对施政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作为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总书记的这些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就以我们身边的事实为例,最近发生了几个单位连续发生瞒报事故以及两个工务段篡改线路的检测数据的严重问题,对此有些同志讲“这样做是为了荣誉”。路局党委韩江平书记在总结5月份部署6月份工作全局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看表面上是为了单位的荣誉,实际上是为了你们个人的名利,根子在这里。问题往下追踪就是“政绩观”的问题。应该讲,讲政绩、追求政绩是一名干部,尤其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天职,也是成就事业和一名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无可厚非的。现在的问题是,你讲的是什么样的政绩?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政绩?从当前一些单位发生的问题来看,你讲的这种政绩是非常错误的。典型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假政绩。是通过投机取巧、瞒天过海,甚至是颠倒黑白拿到的政绩。二是有水分的政绩。是浮夸的、是膨化的、是带有很大泡沫的政绩。三是有名无实的政绩。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 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与那种“一个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
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个人政绩与党章赋予的义务之间的关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在这一宗旨下赋予了每个党员干部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党性观念强的同志,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在实践中能尽力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人民群众拥护他、爱戴他。这是正常之举,是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做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能拿来在公共场合炫耀,更不能把它当作和组织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胡长青、慕绥新、马向东等一批高层领导干部在履行党章赋予的义务的同时也为人民做了一些事情,由于曲解了个人政绩与党章赋予的义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忘乎所以,忽视党纪国法,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如果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所谓的个人政绩,就不会居功自 傲,也就不会轻易落马,成为党内腐败分子。
二是正确处理好个人政绩与为民谋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当前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尚在探讨和不完善的体制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是把个人政绩建立在上级领导干部的爱好上,凡是上级领导喜欢的,不惜余力去做,有时根本不考虑人民群众怎么想。在现实生活中,上一任领导修了一个工程,下一任领导毁掉这个工程另建一个项目等劳民伤财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由此我们看出,创造政绩如果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既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更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财,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三是正确处理好个人政绩与当官之间的关系。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的贡献有表现极明显的,也有表现不明显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贡献,都是职责所在。如果大家把个人政绩与自己所担任的职务理解成成正比的关系,认为自己为人民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要组织上安排这样或那样的职务的话,这样就曲解了自己为人民做贡献的初衷了。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要努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是自己当什么官的问题。
三、要消除四种思想障碍
一是要消除“为官一任,轰动一场”的思想障碍。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上任伊始,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快出政绩,多出政绩,这本身无可厚非,值得充分肯定,大力倡导。但这种思想意 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正确把握,就很容易陷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泥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重眼前、不顾长远等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目标,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为官一任”的轰动效应上。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注意克服这方面的不良倾向,要以甘为人梯的宽广胸襟和牺牲精神,杜绝短期行为,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是要消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思想障碍。付出之后希望有相应的回报,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领导干部也不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付出之后的回报是以自身的心理需求为主体,还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实惠为主体。不言而喻,前者是否定的,后者是肯定的。想通了这个问题,即使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只要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个人的荣辱升迁又算得了什么?对此,领导干部必须随时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工作心态,要沉心静气,强化修养,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切忌盲目攀比,更不可因目标未能直接达到而气馁以至怨天尤人、放弃奋斗。
三是要消除“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障碍。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是领导干部取得突出政绩的一个重要前提。但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中,由于过分强调了主观创造力的作用,偏执地信奉“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观点,导致工作措施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杜而未绝。要以尊重客观实际为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四是要消除“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思想障碍。实现政绩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民,判断政绩优劣的最高标准是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不仅要求领导干部个人正确看待政绩,而且还要求领导干部的上级和组织正确看待、科学评价下一级领导干部的政绩。但事实上,有的领导干部却片面地重视下级对上级的忠诚与负责,把“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主观印象和个人好恶自觉与不自觉地当成了评判下一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下一级领导干部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对上级负责放在了首位,关键时刻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除了总体上坚持群众路线、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之外,还要认真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探索完善现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尤其要高度重视区分不同环境、不同基础,对领导干部的政绩实行分类考核,在鼓励和支持领导干部创造“显性政绩”的同时,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创造具有长远效应的“潜性政绩”。
总而言之,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佳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真绩。领导干部只有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有异国家、百姓的实事,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心里,才能创造成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政绩。
第二篇: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
政绩,就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对政绩的看法不同、理解不同、所持的态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政绩观。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干部、一个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顺利发展,影响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才一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确保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二要坚持长远发展。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喜欢“新官上任三把火”,只顾眼前的红红火火、表面的轰轰烈烈,只求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他们实现赶超的愿望非常强,决心非常大,容易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以致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领导干部要尊重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在解决好现实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
长远利益,致力于长远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绩。事实证明,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第三篇: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城投公司总经理李俊杰
政绩观,就是对执政成效和工作实绩的价值判断,它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其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决定其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
具体表现就是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碰着矛盾和稀泥,遇着难题绕开走。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对显山露水的事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事不管不问。报喜藏忧,争功诿过。在言谈中说成绩洋洋洒洒,多多益善,谈问题,轻描淡写,遮遮掩掩。出了问题,责任向下压、往外推;有了成绩,贪天功为已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甚至三分成绩、七分宣传。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注水政绩”。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是要牢记群众利益,把群众困苦放在心上。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知民之所盼,察民之所忧,亲民之所爱,于民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发展是硬道理。为官一任,要追求造富一方的真成就。二是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要严格遵守政治
纪律,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对上级的政策、决策必须坚决执行,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行,阳奉阴违。同时,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努力把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实事求是。对成绩要客观公正地看,对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看,正确地看。要树立“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成绩,揭露问题是优点”的观念。
第四篇: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中醉心于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这样的“政绩”,实则“政疾”。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政绩不是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第五篇: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江苏南京的南西营村是一个待拆迁的城中村,可近日却连夜在土房子前突击盖起了围墙。记者采访时,多名居民称是街道嫌土房子难看因此修建砖墙,实际上就是一堵“遮羞墙”。又是一堵遮掩破旧、粉饰形象的“遮羞墙”。这种形式的遮羞墙,公众已看过许多,有河南郑州的,有甘肃永靖的„„像以往各地的“遮羞墙”一样,南京相关部门也竭力为“遮羞墙”遮羞,又说修墙是街道实施的“门户工程”,又说是“美化工程”,还美其名曰“文化墙”。倒是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不小心说漏了嘴:市里要求凤台南路高架沿线路面做出新改造,要求站在高架桥上不能看到路边破旧丑陋的一面。
点评:为了不让上级领导和外人看见丑陋的东西,某些领导可谓是煞费苦心,可惜这劲头没用对地方。某些领导干部眼睛专门盯着上级领导。上级领导想看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脑袋里面都是考核,上级考核检查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头脑中整天想的不是为民办多少实事、好事,而是考虑的是自己的“政绩”、“官帽”。如此当官显然违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然遭到老百姓的怨恨和咒骂。
真正的政绩应该是以群众的需要为基础,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而不是以领导的满意度为标准。如果领导干部都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那些热衷于搞“形象工程”、专做表面文章的人自然无立锥之地。而类似“遮羞墙”这样的笑话也必然会成为历史。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队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胡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