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关于《南京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

时间:2019-05-15 00:2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市关于《南京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市关于《南京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

第一篇:南京市关于《南京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

【发布单位】南京市

【发布文号】宁政办发[2002]4号 【发布日期】2002-01-12 【生效日期】2002-01-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南京市关于《南京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政办发[2002]4号)

二零零二年一月十二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市体改办、市编办拟定的《南京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转发,希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南京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市监察局 市政府法制办 市体改办 市编办

二零零二年一月九日

? 为了确保我市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健康有序地深入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部门制定的工作意见,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

我市进一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应对加入WTO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要求,也是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精神,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市今年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基点,把制度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努力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决调整阻碍加快发展的政策和权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经济发展,推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勤政建设。?

根据国务院的布置,今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凡是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公平竞争以及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凡是应该由社会组织或中介机构办理的都要逐步向这些组织和机构转移。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程序严密、环节减少、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同时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我市今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达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将该清理、削减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全部清减到位;二是各部门对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建立有效的审批、管理和监督制度,并向社会公示;三是制定、出台一批有关行政审批方面的管理规定,包括依法调整、设定审批事项的规定程序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等。?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原则。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必须遵循我国的立法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凡保留或新设立的行政审批事项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依照法定职权、程序制定的规章为依据;鉴于目前有关立法还不够完善,国务院各部门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命令和要求设定并以部门文件形式予以公布的行政审批事项一般可以作为依据。国务院各部门内设机关文件、省政府部门文件和市区县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文件(市政府依照法定权限制定的规章除外)设定的行政审批,一律无效。?

(二)合理原则。设定行政审批,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有利于政府实施有效管理。凡是通过市场机制或通过公正、规范的中介组织、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政府应坚决放弃,不再审批。有关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事项,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

(三)效能原则。要进一步合理划分和调整部门之间的行政审批职能,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加强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一个部门应当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涉及几个部门的行政审批,应当创造条件筹建行政审批中心。实行联合办公或由市政府规定的主要负责部门牵头,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决定后办理;实施行政审批要规定合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在限定期限内及时办结。要努力改进审批方式,积极推进电子政务,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责任原则。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行政机关确立行政审批权时,要规定相应的责任;实施行政审批应当依法对审批对象实施有效监督,并承担相应责任。行政机关不按规定的审批条件、程序实施行政审批甚至越权审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对被许可人不依法履行监督责任或者监督不力、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审批机关主管有关工作的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监督原则。行政机关确立行政审批权,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明确行政审批的条件、程序,并建立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监督的制度。行政审批的内容、对象、条件、程序必须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依据。持行政审批权的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依法加强对被许可人是否按照取得行政许可时确定的条件、程序从事有关活动的监督检查。?

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在掌握和运用这五项原则时,不能割裂,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一项或几项而不完整执行。符合合法原则的行政审批事项,如果不符合合理原则,该项行政审批应当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取消;符合合理原则,但不符合合法原则,则应当通过相应的法定程序,制定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予以设定;对于符合合法、合理原则要求的行政审批项目,要按照效能、责任和监督原则的要求进行规范和运作。?

三、组织机构和实施步骤?

为了加强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市、区县两级要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充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级机关各部门都要落实工作机构和人员。各区县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办公室地点、电话号码于2002年元月20日前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委大院23号楼)?

市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今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巩固成果,继续清理、削减行政审批项目。?

一是各级有关部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回顾和检查。要对照市政府印发的《南京市市级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清理方案》,检查本部门减少的审批事项是否落实到位,与其相应的有关政府规章和文件是否已及时清理;二是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对涉及本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彻底清理。填报行政审批项目登记表,并逐项提出取消、保留、下放或转入市场机制运作的处理意见。凡国家和省各部门取消的审批事项,市各部门不再保留;国家和省清理方案中未涉及的事项,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提出不再保留的处理建议;市、区县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文件(市政府依照法定权限制定的规章除外)中设立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填报的相关表格及提出的处理意见于2002年2月5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典型项目的解剖,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第二阶段:研究、确定行政审批项目处理意见,制定规范行政审批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部门提出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处理意见进行审核,并负责与各部门协商,对意见分歧较大的,可听取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专家组意见,最后报领导小组审定。对最终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除国家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外,由市政府统一向社会公布。另一方面各部门对保留的审批项目要认真制定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要公开审批内容、审批条件、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限,减少环节,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对技术性较强的事项,应制定具体的审批技术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要制定并公布实施对行政审批监督制约的具体措施,实行审监分离制,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各单位将书面材料于2002年4月30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三阶段:重点检查,建章立制。5月上旬,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部门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的相关工作是否已全部落实到位;二是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是否已建立了监督制约机制,并已按要求予以公布;三是有无违规违纪现象。同时制定、出台我市行政审批工作相关制度,实行行政审批工作的长效管理。?

各区、县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根据市里的工作步骤,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确保区县的改革工作与市级同步进行。?

四、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今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既是去年这项工作的延续,同时也是已有成果巩固、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各级政府、各部门不能有松懈思想,要继续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一把手总负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按分管范围协同抓的领导责任制,同时组织专人承担日常工作。监察、法制、政研、体改、编办、财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注意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保留审批事项的审核把关,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注意综合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

(二)注意工作衔接,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注意多方面的衔接。对宏观管理中的重大审批事项的改革,在调整、削减事项的过程中,要注意与省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对于国务院和省有关部门取消的项目要作出相应处理;对国务院及其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可以提出取消或其他处理建议,但不能自行宣布处理意见;要主动与本市法规清理工作衔接,及时削减与被取消法规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同时,各部门要加强与区、县方面的衔接和工作上的指导,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疏漏。?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各级有关部门既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又要按照市里的部署和要求,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要准确把握政策,防止工作出现偏差,要注意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坚决削减和调整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保留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管,并及时对取消的行政审批的事项制定后续监管措施,避免造成管理脱节。要将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与政府机构改革、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三)突出重点工作,把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把总体要求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既要坚持整体推进,又要注意突出重点。在清理、调整阶段,要把经济管理事务的行政审批作为重点,兼顾其他方面,把多头审批、重复审批、交叉审批的行政审批行为,作为重点项目来抓,切实处理好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在项目清理、削减阶段性任务完成后,要把改革措施落实、强化监督、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作为工作重点,使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面实现通过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勤政廉政的最终目的。?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执行纪律。各级政府和监察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工作迟缓、成效不明显的要及时帮助,提出整改措施;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欺上瞒下、瞒报虚报行政审批项目,搞数字游戏的,对擅自设立新的审批项目或将已明令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仍在进行审批的,要坚决纠正并根据情节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单位】81005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2-06-14 【生效日期】1992-06-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1992年6月1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0号)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八五”期间“要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的指示,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30号《 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及江苏省政府苏政发〔1991〕125号《江苏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一、指导思想

住房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房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缓解居民住房困难,不断改善住房条件,正确引导消费,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发展房地产业。房改要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通过转换机制,从改革公房低租金制度着手,将现行的实物福利分配制度逐步转变为货币工资分配制度。住户通过商品交换(买房或租房),取得住房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使住房这种特殊商品进入消费品市场,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从而逐步过渡到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

二、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负担投资建房的原则。在保持现有建房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逐步改变由政府和单位把居民住房包下来的制度,适当增加个人在住房建设投资中的比重,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结合筹资建房的新机制。

(二)坚持租、售、建并举的原则。形成一个逐步提高租金,推动职工买房、加快资金回收、促进住房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坚持机制转换的原则。逐步改变现有资金分配体制,把住房资金从作为积累形式的计划分配变为消费形式的商品交换分配,使目前实际用于职工建房、修房的大量暗贴转化为明贴,并逐步纳入职工工资;将现行的住房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管理体制转化为住房作为商品生产投资的指导性计划管理体制;在理顺目前围绕住房所发生的各种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住房基金,逐步形成住房资金的良性循环;开放房地产市场,发展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新的住房制度和运行机制。

(四)坚持在统一政策下的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分步渐进的原则。既要在房改的目标、基本政策上同国家和省保持一致,又要使房改的具体内容、措施和步骤切合我市实际。要从现实经济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承受能力,采取循环渐进的办法逐步实施。

三、三、奋斗目标

(一)近期目标。“八五”期间,以改变公房低租金、无偿分配为基本点。公房租金标准在房改起步阶段按实际支出的维修费一项计租,“八五”末期,要力争达到三项因素(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租金水平,实现“以租养房”。在保持原有建房资金渠道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公积金、分房缴定金、买房给优惠,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建立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人三级住房基金,加快住房建设。“八五”期间,要建房800万平方米,重点解决危险住房和人均居住面积在4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户住房问题,使全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60~70%。

(二)中期目标。2000年,公房租金标准应达到五项因素(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投资利息和房产税)的成本租金水平,初步实现住房建设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九五”期间,要建房900万平方米,重点解决人均居住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的拥挤户住房问题,使全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70~80%。发育房地产市场,建立和健全住房资金的融资体系。

(三)长期目标。公房租金标准要达到八项因素(上述五项因素基础上增加土地使用费、保险费和利润)的商品租金水平,使每户有一套舒适的住房。形成房地产市场,完善住房融资体系,完成住房商品机制的转换,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

四、四、主要内容

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公积金,提租发补贴,分房缴定金,买房给优惠。”

(一)建立公积金

公积金是一种通过义务性长期储蓄积累,提高职工家庭解决自住住房能力,扩大住宅建设资金的融通,加速住宅建设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

凡在本市工作,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的在职职工,按月缴存占工资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单位按月提供占职工个人工资一定比例的公积金,两者均归职工个人所有。

离退休职工、计划外临时工、在宁的外籍和外方工作人员,单位和个人均不缴存公积金。

职工因各种原因停发工资时,单位和个人均不再缴存公积金。恢复工资关系后,继续缴存公积金。

职工个人缴存和单位提供的公积金存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南京市房改信贷部(以下简称建行市房改信贷部),比照活期存款利率计算。

1992年职工个人和所在单位的公积金缴存率分别定为职工月工资的5%,以后随经济发展和职工个人收入的变化,分别进行调整,予以公布。

公积金中职工个人缴存的部分,由职工个人支付;企业提供的部分,在公有住房的折旧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国营企业经财政部门核定、集体企业经税务部门核准,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提供的部分,按差额比例分别比照全额预算单位和企业开支渠道列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提供的部分,比照企业开支渠道列支;外商投资企业提供的部分,在提取的自营住房折旧费和住房基金中列支。

职工可使用本户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积累的公积金购买、自建自住住房,或进行私房翻建和大修。职工离退休或死亡,所结余的公积金本息还给职工或依法由继承人、受遗赠人提取;工作调动或调离本市的,其结余的公积金本息转至调入单位该职工名下继续存储。职工出国定居,其结余的公积金本息,属个人缴存的部分,归还职工本人;属单位提供的部分,留作单位的住房基金。

各单位原则上可有偿使用本单位职工名下结余的公积金进行住宅建设;原有各种渠道用于建造职工住房的资金,仍不能减少。

在征收职工个人收入调节税时,可扣除职工个人缴存的公积金数额;职工提取的公积金本息,免缴个人收入调节税;继承和受遗赠的公积金本息,受益人免缴个人收入调节税。

(二)提租发补贴

改革现行低租金制度,将公房租金逐步提高到商品租金,是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实现住房商品化的一项长期目标。

在房改起步阶段,按照“横向统一、纵向微调、提租补贴”的原则,我市房管部门直接管理和系统单位自行管理的公有住房,租金标准一律提高到每平方米使用面积平均月租金0.30元。每处住房的实际租金,按市政府宁政发〔1992〕55号《南京市公有居住房屋租金标准》评定。

对多占住房的,要加收租金。具体办法根据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另行制定。对租住提租公房的职工,由所在单位分别按其工资或月离退休费的2.5%一次核定金额,按月随工资发给住房补贴。原来部分职工享受的租住公房补贴相应取消。

对居住集体宿舍和私房的职工,暂不发住房补贴。租住私房职工,过去已发给住房补贴的,全市不作统一规定。

租住提租公房职工因各种原因停发工资时,住房补贴也随之停发。恢复工资关系后,继续发给。

提租后的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公房维修、管理。

发放的住房补贴,企业随工资渠道列入成本;全额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差额预算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分别比照全额预算单位和企业开支渠道列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比照企业开支渠道列支。

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参加革命工作享受离休待遇的干部或已故离休干部的配偶,一处住房提租后,新增租金支出与家庭住房补贴相抵,每户每月净增支出一次核定,全额免缴。

1937年7月7日及以后参加革命工作享受离休待遇的干部或已故离休干部的配遇、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老工人或已故退休老工人的配偶,一处住房提租后,新增租金支出与家庭住房补贴相抵,每户每月净增支出超过15元以上的部分,给予减免。

民政部门确定的社会救济户和非在职优抚户,提租后,新增租金酌情全额免缴或限额减免。

(三)分房缴定金

分房缴定金,是推进住房有偿分配,建立住房需求自我约束机制,筹集住宅建设资金,加快住宅建设,增加住房供给的一项措施。

凡分配的公有新旧住房,住房必须按规定缴纳定金后才能获得住房使用权,并按月缴纳房租。1992年缴存定金的标准定为每平方米使用面积20~50元,今后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进行调整。住房缴存的定金归缴存人所有,享有低息,不计复利,5年后一次还本付息。

定金由产权单位专项用于住房建设。

(四)买房给优惠

出售公有住房,筹集建设资金,是缓解住房矛盾,实现住房资金良性循环,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解决住房问题新机制的重要内容。

各单位在分配住房时,应实行先售后租、租售并举的原则。要优先安排房源出售(或出租)给住房困难户,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科技人员、知识分子、一线职工。

凡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以自住为目的,且符合分房条件的职工,均可向本单位申请购买(除列入不予出售的范围外)新建的(含腾空的)或现已租住的成套公有住房。

职工购买公有住房,在规定的面积标准内以标准价为基价;超过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市场价计价。在房改起步阶段,新房暂以住房本身的建筑造价为基价;旧房以重置价(上一竣工的同类新建住房本身的建筑造价)乘以成新折扣为基价,两者都按住房所在地段、楼层、朝向等因素增减后计价。

职工以优惠价格购买公房,以户为单位,每户限购一次。一次付清全部购房款的,可减收房价的20%。也可分期付款,首期付款不得低于购房款的30%,在此基础上每多付10%,减收房价2.5%,剩余部分可向建行市房改信贷部申请低息贷款,由购房人按月还本付息。还款年限新房15年以内,旧房10年以内。贷款利率根据还款期限长短确定。

职工以优惠价格购买的公房,拥有部分产权,原产权单位为共有产权者。购买人享有永久使用权和合法继承权,但不得转让、出租、赠与或改变用途。购房人付清全部房款并住满5年后可以出售,原产权单位有优先购买权。出售的收入,购房人只能分得原购房款所占平均综合造价比例的部分,剩余的部分归原产权单位所有,列入住房基金。

产权单位以优惠价格出售新房,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免征营业税;旧房暂免征营业税。售房筹集的住房基金,暂免征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和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购房人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一次性契税。

企业以优惠价格出售公房,对尚存的产权,可继续提取折旧费和大修理基金。

五、五、加强房改工作领导

住房制度改革是一切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和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房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

(一)成立具有综合协调功能的常设机构-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房改办),在市政府和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房改的日常工作。

各区、县和各大中型企业也要成立房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部委办局应确定有关部门分管和指定专人负责房改的日常工作。

(二)成立南京市住房基金管理中心,与市房改办合署办公,负责统一归集、管理、监督和使用全市住房基金。

(三)建立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人三级住房基金。在立足现有资金转化的基础上,把围绕住房生产、经营、消费所发生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之合理化、固定化和规范化。

三级住房基金的归集、存贷等金融业务,委托建行市房改信贷部办理,实行单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就地完税的原则。经办的住房基金存款免缴存款准备金;政策性住房信贷的金融业务收入,暂免征营业税;取得的利润,暂免征所得税。

六、六、附则

本方案实施中,原来已推行的商品房、侨汇房售购以及集资建房、住宅合作社、住房储蓄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仍应继续积极推广,并结合本方案实施。

实施房改方案,要紧紧围绕“解危”、“解困”,重点解决危险住房和人均居住面积在2~4平方米的居住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无论在资金使用、计划安排、组织建房、分配或出售住房各方面均应优先落实。

与本方案配套的《南京市公积金管理办法》、《南京市公房提租和补贴实施办法》、《南京市分房缴定金暂行办法》、《南京市优惠出售公有住房暂行规定》、《南京市住房基金管理办法》、《南京市住房基金金融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税管理的暂行规定》、《南京市缴存公积金和发放住房补贴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等项措施,和方案同步实施。

本方案先在十个区范围内施行。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30号文件第八条规定,国家、部和江苏省属及外地在宁单位,均按本方案实施。

根据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房改字〔1991〕3号文件和中央军委〔1992〕1号文件规定,驻宁部队企业化工厂的住房制度改革按本方案实施。军队人员租住地方公房的,按地方房改方案规定的租金标准交租;地方人员租住军产房的,按军队房改方案规定的租金标准交租。

根据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房改字〔1992〕6号文件规定,铁道部部属在宁独立事业单位(院校、科研院所)按本方案执行。铁路分局可单独制定房改实施方案。交叉住房的部分,按本方案执行。

本方案由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南京市司法行政工作报告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今年的工作。

一、2002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情况回顾2002年是南京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年份之一,也是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拓创新、拼搏奋进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按照“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作风转变年”、“调查研究年”的各项措施,主动适应新形势需要,从更新观念、明确发展方向入手,多次进行解放思想动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开展了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理念研讨,制定了转变作风和为改善投资环境服务的具体措施,编制了今后五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安排,激发了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明确了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明确了全市系统实现快速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学习江泽民“5·31”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全市系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加深了对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质的理解,思想更加统一,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工作精神更加振奋,为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跨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司法行政的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去年是我市司法行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绩喜人的一年。法律服务业快速发展。律师业实施品牌战略,规模化、专业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多家律师事务所实现联合重组,其中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成为全省律师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振泽、圣典、知识、天之权、三法和刘洪等一批律师事务所形成了各自的专业化特色。公证业务呈现全面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办证量突破17万件,同比增长33%;区县公证处业务量平均增长42%,形成了市做大、区县做强的良好格局。市公证处启用的公证业务管理集成系统,使办证效率和办证质量明显提高,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在今年人大、政协换届中,有20名律师、公证员分别当选省、市、区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体现社会各界对法律服务业的信任和肯定。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基层司法所都落实了专项编制,增配了人员,办公条件和硬件装备普遍改善,工作趋于规范,有58个司法所经验收合格达到了司法部规定的规范化标准,占全市总数的46%。劳教所教育改造秩序井然。在大连山劳教所由市直管的半年多时间里,先后完成了办公、监管设施等方面的改造,新建了习艺性劳动场所,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扩建建设规划方案,为提升市管劳教工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窗口单位的硬件建设和机关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市法律援助中心、司法考试办公室和法学培训中心搬进新的业务用房,以崭新的形象开展工作。下关、雨花台、江宁、溧水、高淳等区县局搬进了新的办公地点或者进行了装修出新,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市属公证处业务用房在副省级市中处于较好水平,区县公证处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一些律师事务所业务用房已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展现良好窗口形象。司法行政工作领域进一步得到拓展。成功地组织了首次国家司法考试,全市共有617人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通过率为18%,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出11个百分点。启动了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对全市各类鉴定机构进行了调查摸底,成立了第一家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亲子司法鉴定所”。应对“入世”工作取得成效。制定实施了我市法律服务业应对“入世”的10条措施,加强了对法律服务工作的引导、培育,拓展了法律服务领域,在涉外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服务特色,提升了涉外法律事务的服务层次。法律援助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79件,同比增长181%。法律服务专线“12348”缩号后,咨询量直线上升,同比增长79%。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拥军成为“双拥”工作的新亮点,法律助残、济贫扶老等特色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围绕中心,改善投资环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服务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围绕“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四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突出了应对“入世”、投资创业、老城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成立了“百人普法讲师团”,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领导干部、公务员、和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制度和措施。法制宣传月期间,组织司法、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宣誓,并开展了法制文艺汇演、送法进社区、送法下乡等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依法治理工作向前推进。制定并实施了《南京市2002年依法治市工作目标》,成立了法学专家咨询组,开通了“WTO与法治论坛”和依法治市网站,网站日平均访问量2600人次。行业依法治理和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努力为加快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市局及六城区司法局积极参与老城环境整治,坚持到一线宣传政策法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保障了7721工程的顺利实施。公证机构和律师积极为仙林大学城、奥体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积极为改善投资软环境服务。市、区县局分别制定了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服务的措施,主动宣传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与招商引资配套的法律咨询服务网络、代理服务投资和商务活动、调处与投资有关的各类矛盾纠纷,促进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四)强化基础,构筑防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有效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调解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预防调处工作,调处各类民间纠纷2.2万多起。新型人民调解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加强了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市局与市中级法院联合召开了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会议,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参与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受了检验。“9·14”重大投毒案件发生后,江宁区局机关及司法所人员全部出动,参与各工作小组的工作,市局组织部分律师为事件的善后处理提供法律服务,锻炼了基层队伍参与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劳教场所实现了“四无”。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树立场所安全第一的思想,狠抓场所安全稳定,优化管教手段,提高矫治质量,2002年实现了第三个无劳教人员逃跑、无非正常死亡、无所内案件、无重大生产事故的“四无年”目标。安置帮教工作更加扎实。全市各级安置帮教工作组织认真落实帮教措施,市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有效提高了管控和帮教水平。2002年登记接收刑释解教人员xxxx人,继续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接待制度化。组织律师坚持定期参与涉法信访接待,免费解答群众的涉法问题,依法疏导上访群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司法行政的各项改革得以顺利推进从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行政的各项改革。区县局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局加强对区县局机构改革的指导,积极做好协调工作。目前,区县司法局机构改革已经完成,明确了领导班子,完成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基层法律服务所全部脱钩改制。重新审批年检基层法律服务所78个,注册执业人员450名,通过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名称、人员构成、服务范围等方面的规范,引导其把工作重点放到社区法律服务中去。公证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证工作方式得到优化。按照“积极稳妥、分类指导”的方针,公证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公证方式得到优化,公证行为更加规范。“法律进社区”工作全面启动。制定了法律进社区实施意见,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各项职能优化整合,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六)依法行政,健全规范,司法行政法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落实机构,加强培训,法制工作受到普遍重视。在做好本系统、本部门法制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政府的立法改革论证,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修改意见,一些建议、意见被立法部门采纳。清理规章制度,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为适应“入世”、转变政府机构职能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市局将行政审批事项由11项减少到4项,对原有的164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废止85项,修订43项,并将修订后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推行政务公开,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局加入了市政府网上政务大厅,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进行了公示;劳教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所也都全部实行了政务公开、服务公示。通过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和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依法行政的意识得到增强。去年全市系统共发生公证行政复议案件5起、行政诉讼案件6起。由市局法制部门承办和指导的行政复议应诉案件无一败诉,并以发送整改建议书的形式向被申请人指出问题和瑕疵,增强其严格依法行政的意识。对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所、法律援助等多项工作开展了执法监督检查,并通过实施行政处罚使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落实。2002年对7名违纪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分别予以警告、停业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七)文明执法,诚信服务,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市系统通过开展转变思想作风、行风评议、“双争”活动,大力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机关和基层思想作风建设初见成效。司法行政机关转变作风,劳教所、司法所开展执法执纪专项检查,促进了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使队伍形象建设得到加强。在去年评议机关活动中,全市系统列41个执法部门的第9位,位次有所前移。法律服务业努力创建“信用行业”。出台了法律服务业信用建设实施意见,推出了过错追究、责任赔偿和违规违纪警示等项制度,开展了“争创诚信律师事务所”的演讲、公证诚信服务的研讨,诚信建设已成为推动法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组织和监察部门采取多种措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工作的开展收到了良好效果。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一年来,全市系统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的41人,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32人,参加本科学历教育的329人,参加大专学历教育的58人;参加在职培训、继续教育达近2300人次,其力度之大,人数之多,都是以往没有过的,有力促进了干警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两步走”战略,2005年南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4000美元左右,2015年达到10000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新一轮经济增长加速期正在形成。罗志军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GDp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等预期目标,要求把坚持解放思想作为实现跨

已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南京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要加强领导,组成精干的工作班子,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二是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司法部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和规范性文件精神,着力抓好乡镇、街道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调解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调解人员培训等项工作,积极推行首席调解员制度、调解协议书制作和建立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等项改革。三是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要以建立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安全防范体系为重点,运用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动向进行分析排查,落实对有重新犯罪倾向人员的帮教管控措施,抓好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四是积极稳妥地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是实行刑罚执行社会化的有益尝试,是对我国现行刑罚执行制度的一个重要补充。省司法厅已经明确南京市作为试点城市,市局将确定几个街道开展试点工作。五是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强化目标考核,切实把司法行政各项职能落实到基层,力争今年全市司法所全部达到部颁规范化建设标准。六是着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以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出台为契机,加强对刑事指定辩护的指导,突出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特色,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充实人员,扩大志愿者队伍,调整服务布局,改善服务条件,进一步方便群众。七是认真做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待司法鉴定的立法出台后,要本着严格规范、适度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体制,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司法鉴定工作高起点地开展。

(五)抓作风,推进文明执法和诚信建设加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作风建设,是保障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近两年,全市系统经过共同努力,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对照这次评议机关中反馈的31条意见建议,按照保障和服务富民强市大局的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和管理力度上还存在差距。今年,全市系统要以贯彻落实全市机关作风暨党风廉政建设大会精神为重点,突出机关公务员、法律服务人员和劳教人民警察的特点,整体推进文明执法和行风建设。机关公务员要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中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法律服务队伍要以创建“信用行业”为抓手,更新服务观念,树立新的行业形象;劳教人民警察要认真贯彻司法部《2003—2005年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着力提高文明执法的水平。市局决定,在全市系统严格执行“五不准”规定:1.不准劳教人民警察在办理劳教人员减期、所外执行、就医等执法活动中徇私枉法;2.不准司法行政公务员和劳教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饮酒;3.不准司法行政公务员在办理行政审批、核准、报批事项和组织国家司法考试中徇私舞弊;4.不准司法行政系统的人员参与赌博;5.不准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司法鉴定人办关系案(证)、人情案(证),弄虚作假,谋取私利,损害当事人利益。对违反以上规定者,将视情节轻重,严格依法依章予以查处。请社会各界监督。

(六)抓素质,大力加强干警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全市系统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纪律作风、廉洁自律和权力观教育,大力宣传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不断推进“双争”和“三十佳”等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向纵深发展。加强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研究,采取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等方法,不断完善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制度。大力开展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南京师资力量的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党校合作,开办好法律专科和本科以及素质教育培训班,努力提高和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好今年司法考试工作。要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着手建立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备案管理制度,为我市的法制建设储备法律人才。同志们,2003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面临的工作和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开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南京市司法行政工作报告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今年的工作。

一、2002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情况回顾2002年是南京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年份之一,也是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拓创新、拼搏奋进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按照“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作风转变年”、“调查研究年”的各项措施,主动适应新形势需要,从更新观念、明确发展方向入手,多次进行解放思想动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开展了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理念研讨,制定了转变作风和为改善投资环境服务的具体措施,编制了今后五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安排,激发了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明确了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明确了全市系统实现快速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学习江泽民“5·31”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全市系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加深了对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质的理解,思想更加统一,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工作精神更加振奋,为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跨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司法行政的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去年是我市司法行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绩喜人的一年。法律服务业快速发展。律师业实施品牌战略,规模化、专业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多家律师事务所实现联合重组,其中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成为全省律师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振泽、圣典、知识、天之权、三法和刘洪等一批律师事务所形成了各自的专业化特色。公证业务呈现全面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办证量突破17万件,同比增长33%;区县公证处业务量平均增长42%,形成了市做大、区县做强的良好格局。市公证处启用的公证业务管理集成系统,使办证效率和办证质量明显提高,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在今年人大、政协换届中,有20名律师、公证员分别当选省、市、区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体现社会各界对法律服务业的信任和肯定。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基层司法所都落实了专项编制,增配了人员,办公条件和硬件装备普遍改善,工作趋于规范,有58个司法所经验收合格达到了司法部规定的规范化标准,占全市总数的46%。~所教育改造秩序井然。在大连山~所由市直管的半年多时间里,先后完成了办公、监管设施等方面的改造,新建了习艺性劳动场所,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扩建建设规划方案,为提升市管~工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窗口单位的硬件建设和机关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市法律援助中心、司法考试办公室和法学培训中心搬进新的业务用房,以崭新的形象开展工作。下关、雨花台、江宁、溧水、高淳等区县局搬进了新的办公地点或者进行了装修出新,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市属公证处业务用房在副省级市中处于较好水平,区县公证处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一些律师事务所业务用房已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展现良好窗口形象。司法行政工作领域进一步得到拓展。成功地组织了首次国家司法考试,全市共有617人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通过率为18%,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出11个百分点。启动了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对全市各类鉴定机构进行了调查摸底,成立了第一家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亲子司法鉴定所”。应对“入世”工作取得成效。制定实施了我市法律服务业应对“入世”的10条措施,加强了对法律服务工作的引导、培育,拓展了法律服务领域,在涉外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服务特色,提升了涉外法律事务的服务层次。法律援助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79件,同比增长181%。法律服务专线“12348”缩号后,咨询量直线上升,同比增长79%。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拥军成为“双拥”工作的新亮点,法律助残、济贫扶老等特色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围绕中心,改善投资环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服务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围绕“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四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突出了应对“入世”、投资创业、老城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成立了“百人普法讲师团”,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领导干部、公务员、和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制度和措施。法制宣传月期间,组织司法、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宣誓,并开展了法制文艺汇演、送法进社区、送法下乡等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依法治理工作向前推进。制定并实施了《南京市2002年依法治市工作目标》,成立了法学专家咨询组,开通了“WTO与法治论坛”和依法治市网站,网站日平均访问量2600人次。行业依法治理和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努力为加快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市局及六城区司法局积极参与老城环境整治,坚持到一线宣传政策法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保障了7721工程的顺利实施。公证机构和律师积极为仙林大学城、奥体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积极为改善投资软环境服务。市、区县局分别制定了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服务的措施,主动宣传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与招商引资配套的法律咨询服务网络、代理服务投资和商务活动、调处与投资有关的各类矛盾纠纷,促进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四)强化基础,构筑防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有效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调解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预防调处工作,调处各类民间纠纷2.2万多起。新型人民调解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加强了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市局与市中

级法院联合召开了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会议,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参与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受了检验。“9·14”重大投毒案件发生后,江宁区局机关及司法所人员全部出动,参与各工作小组的工作,市局组织部分律师为事件的善后处理提供法律服务,锻炼了基层队伍参与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场所实现了“四无”。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树立场所安全第一的思想,狠抓场所安全稳定,优化管教手段,提高矫治质量,2002年实现了第三个无~人员逃跑、无非正常死亡、无所内案件、无重大生产事故的“四无年”目标。安置帮教工作更加扎实。全市各级安置帮教工作组织认真落实帮教措施,市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有效提高了管控和帮教水平。2002年登记接收刑释解教人员xxxx人,继续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接待制度化。组织律师坚持定期参与涉法信访接待,免费解答群众的涉法问题,依法疏导上访群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司法行政的各项改革得以顺利推进从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行政的各项改革。区县局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局加强对区县局机构改革的指导,积极做好协调工作。目前,区县司法局机构改革已经完成,明确了领导班子,完成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基层法律服务所全部脱钩改制。重新审批年检基层法律服务所78个,注册执业人员450名,通过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名称、人员构成、服务范围等方面的规范,引导其把工作重点放到社区法律服务中去。公证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证工作方式得到优化。按照“积极稳妥、分类指导”的方针,公证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公证方式得到优化,公证行为更加规范。“法律进社区”工作全面启动。制定了法律进社区实施意见,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各项职能优化整合,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六)依法行政,健全规范,司法行政法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落实机构,加强培训,法制工作受到普遍重视。在做好本系统、本部门法制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政府的立法改革论证,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修改意见,一些建议、意见被立法部门采纳。清理规章制度,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为适应“入世”、转变政府机构职能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市局将行政审批事项由11项减少到4项,对原有的164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废止85项,修订43项,并将修订后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推行政务公开,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局加入了市政府网上政务大厅,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进行了公示;~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所也都全部实行了政务公开、服务公示。通过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和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依法行政的意识得到增强。去年全市系统共发生公证行政复议案件5起、行政诉讼案件6起。由市局法制部门承办和指导的行政复议应诉案件无一败诉,并以发送整改建议书的形式向被申请人指出问题和瑕疵,增强其严格依法行政的意识。对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所、法律援助等多项工作开展了执法监督检查,并通过实施行政处罚使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落实。2002年对7名违纪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分别予以警告、停业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七)文明执法,诚信服务,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市系统通过开展转变思想作风、行风评议、“双争”活动,大力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机关和基层思想作风建设初见成效。司法行政机关转变作风,~所、司法所开展执法执纪专项检查,促进了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使队伍形象建设得到加强。在去年评议机关活动中,全市系统列41个执法部门的第9位,位次有所前移。法律服务业努力创建“信用行业”。出台了法律服务业信用建设实施意见,推出了过错追究、责任赔偿和违规违纪警示等项制度,开展了“争创诚信律师事务所”的演讲、公证诚信服务的研讨,诚信建设已成为推动法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组织和监察部门采取多种措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工作的开展收到了良好效果。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一年来,全市系统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的41人,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32人,参加本科学历教育的329人,参加大专学历教育的58人;参加在职培训、继续教育达近2300人次,其力度之大,人数之多,都是以往没有过的,有力促进了干警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两步走”战略,2005年南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4000美元左右,2015年达到10000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新一轮经济增长加速期正在形成。罗志军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GDp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等预期目标,要求把坚持解放思想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把不断突破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作为推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动力,把执政为民和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核心。随着改革发展的加速,司法行政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必须明确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面对新的形势,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新”要求,明确四个关系。一是坚持“发展要有新思路”,明确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与促进事业发展的关系。“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我们要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大力培育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不断推出精神振奋点,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争先创优的工作激情,抓住发展机遇,促进工作思路的创新,不断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坚持“改革要有新突破”,明确推进司法行政的各项改革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司法行政的各项改革,是适应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特色,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充实人员,扩大志愿者队伍,调整服务布局,改善服务条件,进一步方便群众。七是认真做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待司法鉴定的立法出台后,要本着严格规范、适度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体制,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司法鉴定工作高起点地开展。

(五)抓作风,推进文明执法和诚信建设加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作风建设,是保障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近两年,全市系统经过共同努力,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对照这次评议机关中反馈的31条意见建议,按照保障和服务富民强市大局的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和管理力度上还存在差距。今年,全市系统要以贯彻落实全市机关作风暨党风廉政建设大会精神为重点,突出机关公务员、法律服务人员和~人民警察的特点,整体推进文明执法和行风建设。机关公务员要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中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法律服务队伍要以创建“信用行业”为抓手,更新服务观念,树立新的行业形象;~人民警察要认真贯彻司法部《2003—2005年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着力提高文明执法的水平。市局决定,在全市系统严格执行“~准”规定:1.不准~人民警察在办理~人员减期、所外执行、就医等执法活动中徇私枉法;2.不准司法行政公务员和~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饮酒;3.不准司法行政公务员在办理行政审批、核准、报批事项和组织国家司法考试中徇私舞弊;4.不准司法行政系统的人员参与赌博;5.不准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司法鉴定人办关系案(证)、人情案(证),弄虚作假,谋取私利,损害当事人利益。对违反以上规定者,将视情节轻重,严格依法依章予以查处。请社会各界监督。

(六)抓素质,大力加强干警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全市系统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纪律作风、廉洁自律和权力观教育,大力宣传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不断推进“双争”和“三十佳”等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向纵深发展。加强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研究,采取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等方法,不断完善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制度。大力开展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南京师资力量的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党校合作,开办好法律专科和本科以及素质教育培训班,努力提高和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好今年司法考试工作。要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着手建立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备案管理制度,为我市的法制建设储备法律人才。同志们,2003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面临的工作和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开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为贯彻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四轮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0号),进一步规范全省地税系统行政审批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经云南省地方税务局研究,决定对省政府第150号令决定调整的地税行政审批项目作以下规范,请各局严格遵照执行;

一、调整的项目范围

按照省政府150号令的要求,此次涉及调整管理实施机关的地方税务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为:

(一)资源税困难减免审批由云南省人民政府调整到县级人民政府;

(二)延期缴纳税款审批由省局调整到州(市)地税局、省直征局;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审批由省局调整到州(市)地税局、省直征局;

(四)2000万元以下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由省局调整到州(市)地税局、省直征局;

(五)总机构提取管理费审批(跨州市除外)由省局调整到州(市)、县(市、区)地税局、省直征局。

二、调整时间

从即日起,省局不再审批以上调整的项目,由调整后的管理实施机关审批。

三、审批要求

除资源税困难减免审批、总机构提取管理费审批以外的其他项目审批程序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受理机关。审批事项的受理机关由纳税人自行选择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或有审批权限的州(市)地税局;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州(市)地税局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受理。

(二)受理申请。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受理机关应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1.不受理。如果申请事项属于地税机关管辖范围,但不需要审批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同时告知其解决的途径。

2.不予受理。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地税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当场书面作出《税务行政审批不予受理通知书》(附件

1),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要求补正材料。申请人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出具《补正材料告知书》(附件2),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4.受理。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

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并出具《税务行政审批受理通知书》(附件3)。

(三)审查。具有审批权的机关直接审查申请,但可以征求下级地税机关意见;审查应当以书面审查为原则,依法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四)决定。行政审批决定应由有审批权的地方税务机关书面作出,任何一个审批环节不得因不同意而自行终止。

为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遵循内外卷分离的原则,对作为“内卷”的各种审批表,审批机关按要求归档,不送达纳税人;对作为“外卷”的决定,审批机关按审批结果制作准予或不予的审批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对于决定的形式,有法律文书的,统一使用法律文书;没有法律文书的,暂由各州(市)地税局和省直征局参照有关法律文书自行确定。

(五)时限。按照省政府第150号令的规定,本次调整的涉及我系统的审批项目审批期限均为26个工作日。调整项目26个工作日的时限原则上按以下标准分解:

1.主管地税局受理申请的:基层管理分局(所)4个工作日,县级地税局6个工作日,州、市级地税局16个工作日。

2.州市级地税局受理申请的,需转县级地税局实地核查和审核,核查和审核时限为10个工作日。

附件:1.《税务行政审批不予受理通知书》

2.《补正材料告知书》

3.《税务行政审批受理通知书》

4.《延期缴纳税款审批情况汇总表》

二○○九年三月九日

下载南京市关于《南京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市关于《南京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一种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 在中国,由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巨大影响,行政审批已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许......

    2009年自治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2009年自治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新政办发[2009]83号)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

    南京市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2006年南京市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南京市文化局(市文物局) (2006年10月30日) 根据江苏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现将南京市文物行政执法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2006年,南京市以大力推行......

    2002年南京市司法行政工作报告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

    2002年南京市司法行政工作报告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

    南京市司法行政工作报告工作总结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

    承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承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几年来,我市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取得初步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2008年,承德无线电管理分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加强无线电管理的制度建设入手,以强化行政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