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控制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质量控制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自2013年以来对护理工作采用质量控制,比较质量控制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质量控制实施后该组护士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理技能操作、手术配合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控制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有利于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质量控制;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4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60-01
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手术室的工作需要不同层次的护士完成,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使整个护理工作程序化、整体化、规范化,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综合质量一直都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热点。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我院手术室自2013年以来对护理工作采用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术室护士共10名,其中女性8名,男性2名,年龄20-43岁,平均32.4±7.6岁。在职称方面: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6人;未婚2名,已婚8名。在学历分布上:中专2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1例。工作时间2-12年,平均6.5±2.8年。质量控制前后我手术室护理人员并未发生明显变动。
1.2质量监控的实施方法
1.2.1计划科室成员成立由护士长、组长和责任护士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检查和完善制度、流程及管理等内容,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指引,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学习培训(手术室护理配合、护理技能操作、消毒隔离、术前访视等),制定了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层层分解,做到责任到人。
1.2.2制定手术护理流程术前对仪器、设备、器械进行彻底检查,确保仪器、设备、器械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术前1d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介绍手术内容及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帮助患者缓解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治疗的信心→手术日在手术室门口迎接→交接患者→进行手术(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按照事先制定的工作内容进行手术配合)→手术结束时,配合医生为患者包扎伤口,用温生理盐水擦拭干净患者身上的消毒液、血迹,妥善固定引流管→送患者到病房→详细交班→补充手术间物品、清洁灭菌。
1.2.3质量持续改进由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对护理工作的实施进行质量监控。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护士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措施,建立一个个性化、全方位、主动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①护理质量:包括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士行为规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管理、手术室护理配合、护理技能操作、环境管理共9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工作质量越好。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患者对护理过程、护士的服务及治疗环境的评价,满分100分。实施前后各调查20例患者。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质量控制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理技能操作、手术配合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控制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基地,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等特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手术室为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实施质量监控,在实施过程中,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指引,制定了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让护士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去,明确岗位职能,做到岗位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健全了护理三级质控体系,逐步建立了良性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人人参与质控的理念,这势必有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质量监控通过一轮轮的发现问题,做到及时纠正,补充,不断循环,充实工作内容,优化工作结构,并层层落实,更为高效。结果显示,质量监控实施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质量控制有利于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戴碧茹,欧阳庆.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9):145-146.[2]杜曼莉.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在骨科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8):1197-1199.[3]晋同蓉,张晓琳,蔡瑞锦.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运作成效[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3):187-188.[4]邱红,张金凤,刘兰莲,等.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67-1369.
第二篇:手术室护理质量
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
管理小组
质量和安全时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坚强环节质量监督管理,防微杜渐,做到各项管理有章可循,用制度及规程指导工作,明确职责、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组长:
二、成员:
三、职责
1、坚持顶峰期和不定去对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检查、督促各级护理人员认证履行岗位职责,提高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
2、根据护理部“三基”培训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和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方案规定要求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的培训,并制定出手术室相关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3、按照《距离文件书写规范(试行)要求对手术室护理记录单及其它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篇:手术室护理质量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核心,是手术室的灵魂。
一:手术室护理质控小组:
组 长:祁国群
副组长:王广云 刘小芳
组 员:各手术配合组组长
二:手术室护理质控内容:
1:无菌技术质量
2:手术器械准备的完好率
3:手术配合业务熟悉的程度
4:手术患者全程护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6:各项记录的完整性
7: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情况
8: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主要是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9:消毒隔离技术质量——包括污物的处理、消毒,灭菌的过程,限制、半限制、非限制区的划分和流程是否合理
10:精密、贵重器械、仪器的完好率
11:急救物品准备的完好率
12:有无过期的无菌用物
13:清洁卫生情况等
三、手术室护理质控方法:
1、每周确定一项质控重点。
2、每周组织一次质控活动,并记录。
3、每月按护理质控标准对手术室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并记录。
4:每月进行一次质控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5:每年进行一次质控效果评价。
四:手术室质控标准:
见上级部门颁布的“规范”、“要求”、“通知”及手术室“职责”、“制度”、“要求”等。
第四篇: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情况
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情况
有护士长任组长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手术室内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肃静,有安全感 术前访视、手术过程与病人有交流和人文关怀,术后有评估,与病房有接交程序和记录。对《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等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
敷料室、器械室、药品室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查看三个月内的记录资料)。
考核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手术记录,护士长管理和监控记录文件。
对术前器械的配置、术中的配合、应急器具使用等方面有规范与程序的文件,并得到切实执行。
对意外事件(如停电、停水、停气等意外情况)有应急预案,护士均知晓,并有定期演练。建立临床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的评价制度,与病房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有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有索证记录,热源监测记录及存储库房。有手术标本管理的制度。
第五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
2011年手麻科护理质量控制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核心,是手术室的灵魂.一:手术室护理质控小组: 组 长:秦文春
组 员:张永强
孙龙 二:手术室护理质控内容: 1:无菌技术质量 2:手术器械准备的完好率 3:手术配合业务熟悉的程度
4:手术患者全程护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6:各项记录的完整性 7: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情况
8: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主要是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9:消毒隔离技术质量--包括污物的处理、消毒,灭菌的过程,限制、半限制、非限制区的划分和流程是否合理 10:精密、贵重器械、仪器的完好率 11:急救物品准备的完好率 12:有无过期的无菌用物 13:清洁卫生情况等
三、手术室护理质控方法:
1、每月确定一项质控重点。
2、每月组织一次质控活动,并记录
3、每月按护理质控标准对手术室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并记录。4:每月进行一次质控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5:每年进行一次质控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