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进护理管理模式,提升护理质量
改进护理管理模式,提升护理质量
一、我国的护理管理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和普遍的关注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市场经济化的竞争、国家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我国的护理工作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和普遍的关注,卫生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从 2005 年发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到今年 9 月份出台的《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及深化 “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 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前后五年,针对护理工作就出台了十多个文件和条文,宗旨就在于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明确责任,拓展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护理质量。护理专业将面临一个更加开阔的医疗市场,同时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我国的护理管理工作 面临四个方面的重大变革
在当前的形式下,我国的护理管理工作必将面临专业定位、工作模式、管理模式、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的重大变革。
变革之一:护理专业定位的变革。从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和开展创优工程以来,全国的护理业掀起了一股基础护理的浪潮。
变革之二:护理工作模式由原来的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转变,护士对病人必须实行责任大包干。
变革之三:护理管理模式的变革。随着大批年轻护士加入护理队伍,合同制护士的待遇以及护士价值取向不明等问题凸显。促使我们必须完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探索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垂直管理体制,创新质量检查模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职能,完善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护士待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变革之四,护理队伍管理与建设问题上的变革。一方面医学分科不断的专科化,精细化,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医改医疗方案中提及要探 索 医师多点职业。如果医生职业的地点、时间和方式变得灵活了,病房就由护士来主导了,这样对护士的要求也就更高。因此要做好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为护士的成长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护理的继续教育要更加有针对性的立足于医疗专科技术发展以及对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三、我国的护理管理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临床护理工作的定位问题
认识不足,护士没能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护理服务质量堪。临床护理工作是以医嘱为中心,完成医疗和治疗相关的任务,没有能体现 “ 以病人为中心 ” 的理念,基础护理质量有所滑坡!根据专项调查显示,护士 57% 的工作时间用于各项药物治疗,而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仅占 8.1%、9.3% 和 3.9%。病人获得的实际护理和应该得到的护理在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一位病人发生多处压疮都没有记录,既没有上报护理部,科室也没有组织讨论。又如给气管切开昏迷的病人在吸痰的全过程都没有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没有给病人进行听诊、拍背和更换体位,更没掌握气管切开病人在复吸氧的方法,氧气管是脱出的,致使吸氧的全过程,氧气没有得到很好的吸入,另外对吸痰的压力调解不好,吸痰压力过低,吸痰五分钟以后,吸管处仍然有痰液不停的涌出,不能达到有效的吸痰等等。
基础护理质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护士对专业定位认识不准,护士没有全面落实基础护理的职责;二是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目前评估体系是在于衡量护士的常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而对病人实际获得的实际护理效果与病人的感受方面关注的比较少;三是护士自身方面缺乏一个责任心,在工作上过多的依赖医嘱、家属还有护工,同时也暴露出目前护理教育工作做的不够扎实的,也不够系统和全面。(右图为护士在学习吸痰器的操作规范)
(二)护理人力资源的问题
1.临床一线护士短缺与队伍不稳定的矛盾
目前各大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普遍短缺,床护比是医院配备硬性指标的一个要求。2009 年底约 35 %的三级医院床护比未达到卫生部 1 : 0 . 4 的配置标准,医院护士绝对数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问题很严峻。虽然临床一线护士短缺,但并没有使护士成为医院的珍稀人才。据统计,离职率最高的医院离职护士比例超过 20%。护士人员过于平凡的流动一方面提高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质量风险和安全隐患。没有能够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团队精神和质量持续改进为核心的医院文化、对护士在医疗团队中的专业价值、劳动强度还有职业风险,以及临床教育需求等,都缺乏相关的认识,对护士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好,在护士的待遇、职称、教育训练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护士队伍缺乏有效的举措,护士长期拖班,熬夜甚至低待遇,有时候还不被病人及社会的理解,都在客观上就导致了护理队伍的不稳定,也使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护士早早就离开了临床,流失了保证护理质量宝贵的人才。
2.护士学历结构与素质提升缓慢的矛盾
2010 年大部分三级医院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比例能达到 50% 以上,学历是提高了,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缓慢。这几年医院管理督查活动中,护士三基考试普遍比较好,但是临床实际工作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改善,护士的思维方法简单,用护理程序指导临床工作的思维方式没有能够很好的建立,护士习惯以医嘱作为工作依据,常常满足于基础护理技术的执行,工作状态被动,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
3.管理方式简单落后与合理配置的矛盾
管理方式简单具体在,护理管理模式采用功能式护理加健康教育,排班方式采用 “ 正常班大小夜班制 ” 及交班式,这样的排班方式有职称但没有层级管理和护士梯队,人力的安排没有能够从病人的需要出发的,正常班人力相对过剩,中午及夜班时段护士常常严重不足,导致人力、服务和护理质量在白班和中夜时段不均衡;工作时间不连贯,交接频次过多,护士对病人的了解和实际情况发生都打了很大的折扣,在治疗高峰时间段与下班交接时间往往发生冲突,拖班现象严重;临床高学历、高职称、高年资、有临床经验的护士都是办公护士、总务护士并没有在病人第一线岗位。造成了护理宝贵的人力资源极大的浪费,也影响到护理质量。
4.病人不满意与护士不快乐的矛盾
护理英文的意思是帮助,病人在住院以后除了在治疗上有需求以外,在吃、住、行方面更需要关怀和照顾,可是护士帮助病人的工作很少,护士工作的焦点,首先聚焦在打针、发药、完成医嘱,书写重复繁锁的护理记录,做本不是职责范围内的事如收费、送标本、领物,基本上没有把宝贵的时间放在帮助病人身上。相当多的护士看不清现状和未来,看不到自己应该怎样去发展,护士的价值观不清晰的,自以为年资就是资本,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既没有使病人得到满意的服务也没有在成长中得到快乐。
(三)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问题 1 .质控的检查方式
目前质控检查仍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唯一手段,质控方式基本上是这样,检查、排名、扣分(奖金)、批评,那么这种的质控行为是从上而下,造成护士极大的逆反、抵触和“抗上”的心理。上级的检查是年年有的,加上护理部,科室、科室长等每月每季自查自寻等这些方面,造成了很多频繁的检查,多元化的工作指导,多方面的工作考核,在加上一些教条的工作形式,以及质控人员对专科护理知识缺乏认识,对专科护理工作缺乏指导的能力,在这种从上到下的,非专业化的,只以质控为主的引导下,护士非常容易出现极大的逆反、抵触和“抗上”的心理,导致质量控制的结果事与愿违。上图为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质检过程中重规范化形式化,轻人性化和实效性,导致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在低位徘徊。
在质控过程中片面地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忽略了病人和护士的感受,从护理管理的制度到措施,基本上都没有紧贴临床的实际。比如过于强调病房的整洁,规定我们的床头柜上只能放几样的物品,而没有考虑病人取物是否方便,质控人员在检查危重病人的过程中,按照标准对齐床单整齐干净的能定时帮助病者翻身的,基本上就不扣分了,而此时患者的体位极不舒适,质控人员并没有去关注和发现,检查者注重的是规范化,没有看到患者真正的需要,也没有看到患者实际的护理效果,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化要求很高,但又没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导致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难度很大。又如,为了迎接质量检查,绝大多数医院或个人都在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对以往的工作做一些修正。突击性的质量管理必定是高分低效,使质量检查没有发现一些真实的问题,因而出现上次出现的问题下次还是存在,发现的问题永远大于解决的问题,处理问题大于预防问题,也就构成了质控的无效环,护理管理水平总在低位徘徊。
(四)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问题
目前我们国内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缺少对专科护理质量的评价。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是由一系列护理质量评价组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指标、评价方法等构成。行使着质量管理的职能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护理质控组织内部控制力量过于强大,护理管理人员素质阅历欠缺;缺乏各专科的、专业的临床护理督导专家参与。
综合性三级医院是由护理部 —— 科护士长 —— 护士长和科室质控组长组成的三级质控,来发挥管理职能,取得了一定的优化控制效果。从护理部到大科到病区,从科护士长到病区护士长到质控员,再从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到各个质控小组,在这样强大的控制力量下,检查效果也是有的,主要表现在护理差错、事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护士比较任劳任怨的完成本职工作,病房的管理和基础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保证,但问题是,护士主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薄弱了。另外在质量评价组织成员中,基本上是管理的人员为主,没有专业的护理专家的参与,由于不具备相应专科的知识,因此在质量督导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发现深度的专科质量问题,不能指导护士临场工作,有的甚至给出一些错误的指导和指责,造成很大的影响效果,伤害了各级护士人员的自尊心,影响到护士职业的信念,有损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2.护理质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指标未能体现 “ 以病人为中心 ” 的思想,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滞后,缺乏针对各专科特点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致使专科评价特异性差、专科内函质量不高,已成为阻碍专科护理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医院护理质量评价内容,评价的指标,都是技术指标,局限于临床项目和流程的评估,比较重形式的统一,强调的是操作的标准化。由于过多偏重于基础质量和常规工作,且以检查护士常规工作为主,内容较少涉及病人及专科护理的需要,导致患者不能从质量管理中受益。比如一级护理清洗口腔的标准:未称呼病人及说明解释,未放弯盘于颌下,未观察口腔情况,压舌板、上血钳、镊子使用不当,清洗口腔顺序混乱,动作不轻稳等等,一项不合要求扣 1 分,从这个标准上看都是为了考核护士而制定的,没有和病人评价相关的标准内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导向问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评价护理质量系统诞生开始,评价指标在分级医院的评审,对工作质控深入开展都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使分科不断细化,国家级的省级的还有市一级的重点专科和专病治疗中心在不断涌现,这对专科护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护理相匹配的评价指标相对比较滞后。目前沿用的都是以护理技术为主的评价指标,其重点停留在对护理技术项目和临床护理流程的评估。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一级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差错发生率、年褥疮发生率、一人一针一管合格率、病人满意率等等,基本上都是基础护理技术的评估。而对于反映患者一般状况的指标,比如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结果,出院指导的准确率,及时率,以及与患者当前相匹配的一些指标,使用药物错误的发生次数、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患者跌倒发生率、失禁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运送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等等,也都没能列入其中。
使广大的临床护士和管理者是为了应对检查而去抓质量的,而不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不利于创新,这样检查的导向也禁固了我们的思维,比如我们护理管理者从行政管理的思维出发,不断地细化检查标准,但由于剥离临床实际,并没有告诉护士们该如何去做,也没有考虑到我们的评价标准对护士的工作是否具有良好的指导性,一方面一线护士护理患者的专业技术与水平,在医院护理质量定理评价系统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护理检查的针对性不强,以检查满分为目标,患者需求有什么变化或患者是否有这种需求不清楚。从而也没有改进质量的措施。
(五)护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专科护理欠缺,临床护士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随着医院的编制,体制改革的发展,护理人员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年轻的护理人员涌入,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都比较年轻,职称、资历都比较低,在临床经验、知识与技能结构还有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方面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与诊疗技术不断进步和临床医学不断专科化得发展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我们目前专科护理工作的需求。
比如护士不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病情不到位,重病人护理不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不熟练,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很欠缺;在急救工作中,护士不能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急救技术不熟练,用物放置不规范,不能有效地参与组织协调以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开放等。又如在检查创伤骨科的过程中也发现,大部分受检骨科护士对颈、胸、腰椎术后的护理,各类骨折牵引,如髁骨上牵引、胫骨牵引的护理等缺乏认识和专业技能。
反思这些问题,一方面有客观的原因,如年轻的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缺乏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的能力;医院跨越式发展引进了大批的学科带头人高新的技术在不断应用于临床,而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这些方面也是造成专科护理比较欠缺的原因。另一方面管理者长期以来对护士的教育和培养方式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很多的业务学习查房未立足于护士、病人的需要,每月的学习和查房似乎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式的进行这些工作,让护士感觉到很累,常常是被动参与到学习和业务查房当中,还有就是操作考试与实际脱节,考核中就是关注护士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流程是否符合规范,而对患者感受关注的比较少,而实际考核多数用的是模拟人,长久如此护士思维僵化,主动思考不足,缺乏应变能力。导致护士在临床的工作中,当遇到各种情况的病人的时候,就感觉到无所适从。另外就是 三 基理论考核内容,长期以来以基础知识为作重点,缺少深度的专科护理内容,导致护士在病情观察、潜在并发症方面没有足够的预见性。
第二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科室:
检查日期:
年
月
检查者:护理质量质控小组
检查项目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跟踪评价
急救药品
1、急救车内有过期药品
2、实际数量与登记不符
3、交接管理不规范
对急救药品物品不熟悉
1加强急救药品管理的学习
2规范急救药品的管理的管理登记
改进中
病房管理
病房清洁不彻底
保洁员工作态度流程不熟
加强保洁员工作流程的熟悉
有改进
文件书写
护理记录书写不连贯
对护理记录书写要求不熟悉
加强护士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
改进中
护理安全
值班人员巡视病房不及时
患者较多、工作较忙
合理排班,明确岗位职责,加强配合改进中
院感
值班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
院感知识不强
加强院知识培训
待改进
培训内容:保洁员工作流程的规范
评价者签名:
评价日期:
****年**月**日
—
END
—
第三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1、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抓好护士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行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及时修订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工作流程等,并保证实施,完善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2、组织护士认真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护理核心制度。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3、加强对护理文书管理工作。根据河南省《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护理质控组织的作用,不断补充完善护理记录标准,体现专科护理特点。护士多与医生沟通,交换意见,规范医护配合行为,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一致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作用。高年资护士要为年轻护士把好关,做好传、帮、带、教,工作安排上要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防范护理缺陷出现。
5、进一步完善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与演练,保证在岗的护理人员人人知晓。对“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加强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因人施教,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坚持护士长夜查房,落实弹性排班制度,加大中午班及夜班的人力资源投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
6、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充分发挥质控组织作用,遵循护理质量标准,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全面控制护理质量。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建立护理缺陷分析讨论机制,尽力将缺陷消除在事前。
第四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护理工作是为病人服务的职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质量求发展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持续改进才能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整体水平。
一、提高质量意识
1、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护理人员应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要想抓好护理质量管理,就必须抓好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及质量目标的落实。
2、卫生制度的改革 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标准来督促实施。
二、增强服务意识
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涉及每一位护理人员,它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培养护理人员树立集体意识,自觉维护医院及科室的利益,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服务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业务培训、技能训练,以满足病人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同时规定了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法,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病人的投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达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宗旨。
三、规范护理质量管理
1、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科室每周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护理部定期组织行政和业务查房,定期质检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检查护理人员职责执行情况,动态掌握科室工作。护理部实施院控重点放在管理质量控制上,科室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重点是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同时每月进行质控讨论分析,及时总结反馈。
2、建立质量管理三个环节(PDCA)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抓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过程是我们工作重点。我们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循环科学程序进行质控活动。通过及时质控、评价、反馈,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3、建立各项质量管理标准 根据医院质量及目标要求,护理部制定质量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了护理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管理规范、护士行为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疾病护理常规。
4、制定护理工作作业规范 对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人员三基考核、急救物品、无菌物品等管理程序化,提高运作效果;规定对住院病人护理服务过程的控制,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保证了医疗质量。
第五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为了提高全院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根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特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1.病区护理管理总分100分,由护理部组织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和有关科室质控人员,每月对各种病区管理进行一次检查,分值不得低于85分。
2.消毒隔离和技术操作管理各50分,分值之和不得低于90分。
3.基础护理管理100分,由护理部每月组织各科护士长和质控人员检查,分值不得低于90分。
4.特护、一级护理管理100分,每次查5位一级以上护理病人,以5位病人的平均值为得分,分值不低于90分。
5.护理文件书写,体温单,医嘱单,危重病护理记录,书写符合规范要求,合格率≥90%。
6.手术室、供应室按各科室工作质量标准,不定时检查,分值不低于90分。
7.抢救药品完好率100%
8.健康教育质量检测评价100分。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知晓率≥80%。
二.各科室每月对护理部检查中反馈回来的问题要进行讨论,分析原因,要有整改措施,最后由效果评价。
三.对各单项检查超过标准的科室,将从绩效工资中扣除。
四.护理部严格按本方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