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大全
2012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计划
2012年,我县的司法行政工作将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继续履行司法行政职能,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全力服务和保障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抓好队伍建设,为建设XXX“三个区”和实现“七个翻番”的新任务,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一、强化三项重点工作,增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1.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切实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一是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层次、全方位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不断加强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法制化建设,筑牢解决矛盾纠纷的基础平台,切实发挥好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二是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整体素质。加大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等活动,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广泛吸纳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政策法律水平、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成员担任人民调解员,不断调整、充实、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三是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定期分析、排查、调处、督办、信息报告等制度,实现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调解阵地、队伍建设、调解程序、调解文书等五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
2、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组织机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衔接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制度。以提高矫正效果为核心,认真落实各项矫正措施,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漏管。二是严格按照《XXX省司法行政机关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着力加强与监所的无缝对接措施,确保刑释解教人员接回率达100%,衔接经费、生活补助费发放率达100%。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安置帮教措施,努力减少刑释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真正做到刑释人员出狱有人接、接回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就业有人扶的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拓展监管方式。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县实际,争取在年内推行社区服刑人员手机GPS定位管控等措施。
3、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强化内外监督制约。一是进一步强化“执法档案”建设,狠抓执法质量。严格对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鉴定所执法档案的管理目标考核,对办证、办案质量实施跟踪监督检查,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执法质量。二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执法服务公开。充分利用局党务、政务公开栏、县政府信息网等公开平台,公开各项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执业纪律、收费依据、范围、标准等内容,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明。三是建立公开投诉、定期考核、督查工作机制。继续坚持开展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员制度,加强对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督查检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开展检查评议,对检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
二、优化法律服务工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1、继续深化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一是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结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向社会大力宣传法律援助工作意义、援助对象、内容、方式等,让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各个层面,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二是拓宽法律援助工作渠道。充分发挥“12348”法律援助热线作用,使“148”真正成为宣传法律知识和接待法律援助的窗口,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纽带。继续加强与劳动、妇联、民政、残联、信访、共青团、工会等部门的联系协调,简化法律援助程序,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努力实现应援尽援。三是全面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做到统一收案、统一审批、统一指派、统一归档,加速法律援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的监管检查,确保法律援助办案质量。
2、继续规范和优化法律服务职能。一是做好法律顾问工作。组织律师积极主动为各级政府、部门担任法律顾问,协助政府部门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法律顾问,为他们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献计献策,不断促进企事业单位走上正规化、法治化轨道。二是提升公证质量。积极拓展公证业务覆盖面,增大公证服务量。继续强化公证质量监管与考核,坚持规范标准,完善错证责任追究制,严把公证质量关,不断提高公证的社会公信力。三是加强司法鉴定工作。强化对机构和人员的监督、管理,维护司法鉴定正常秩序,推动司法鉴定工作的发展和规范,不断满足社会对司法鉴定的需求。
3、健全完善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信访接待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政府信访接待和处置涉法信访案件,参与疑难纠纷、群体性案件的调处工作,更多地采用调解的办法化解社会矛盾。对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集团性、敏感性法律事务要及时向县局报告,同时要依法做好教育引导和纠纷化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律师、公证员、法援工作者、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有关土地赔偿、房屋拆迁、交通事故理赔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中,实现法律服务工作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加强法制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1、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六进”活动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导、督促各乡镇和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法律六进”活动配套方案,将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机关单位、乡村、学校、社区、企业,覆盖全县,形成浓厚的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各项学法用法制度。督查各乡镇、单位落实相关的制度,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社区四个
一、学校法制教育四落实、法制副校长等制度。三是广泛开展送法活动。适时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送法进机关、单位、农村、学校、社区、企业等活动,不断提高公民学法用法意识。
2、着力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宪法和法律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大力推进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加强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公务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四是积极开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五是扎实开展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
3、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一是推进法治县、法治乡(镇)创建活动,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健全制度,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二是深化开展学法用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部门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依法治理,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XXX县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三是广泛开展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四是积极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开展专题法制宣传和专项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4、提高法制宣传效果。认真组织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等各类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加大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加大法制诗词创作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县电视台政法时空栏目、政府信息公开网等宣传媒介的宣传优势作用,努力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四、加强队伍和基础建设工作,树立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理论学习。着力提高司法行政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始终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依法行政。二是加强干部队伍业务知识学习。围绕职能职责要求,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业务建设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继续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型组织建设”、“XXX人家”幸福工程建设等活动,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是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的实际,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二是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投诉的接待工作,做到有访必处理,来信必回复,严格查处局内的违纪违法案件,增强司法行政系统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三是组织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精神,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执行“六条禁令”、“十要十戒”,严格执行司法行政公务员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3、加强基础建设。一是全力抓好县级司法业务用房建设。我县业务用房已被国家发改委和司法部纳入2011年第一批建设规划项目。要进一步争取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精心谋划,确保我县的业务用房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廉洁工程、领导和群众满意的工程,将好事办好。二是继续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的原则,对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按年计划,分步落实的方法,逐步改善基层司法所办公条件。三是按照《XXX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工作业绩高效化的要求,配齐所长和人员。今年力争在县委、政府,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向社会考录2-3名公务员充实司法行政队伍。
第二篇:2018年全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8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8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班子队伍建设“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争一流、上水平,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美丽幸福新无棣提供服务和保障。
一、着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1、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继续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完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搬迁扩建,争创省级公共法律服务示范中心。在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大“12348山东法网”的注册、管理、宣传、应用力度,全面提高法律服务工作者网上注册、网上申请答复、群众参与知晓度。整合运用“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专业高效、免费便民、全面覆盖的法律咨询服务。
2、规范“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加大对村(社区)法律顾问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力度,把司法行政工作室作为法律服务点,以服务群众、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引导法律顾问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参与人民调解,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确保村(社区)法律顾问真正发挥作用,规范运行,取得实效。
3、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无棣县“七五”普法规划,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培育法治文化,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不断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以案释法、媒体公益普法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县乡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一园一廊一街一场一栏一中心“六个一”建设。贯彻落实《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结合《宪法》的修改,在全县组织开展“学宪法尊宪法守宪法用宪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利用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加强重点普法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创新普法方式方法和载体,加强新媒体矩阵、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充分运用“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全力迎接“七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工作,提炼工作经验,补强工作短板,促进“七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与目标如期完成。
4、切实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认真履行人民调解工作职责,结合“两委”换届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员的选 聘、培训、管理、保障等工作。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以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支撑,加强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律师参与的诉前调解中心建设,实现矛盾纠纷多发领域人民调解组织的全覆盖。突出建设一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切实化解物业、交通、医患等多个领域的复杂的矛盾纠纷。建成县级人民调解专家库和人民调解案例库,建立健全预研预判预警机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分析研判、调处化解,提高人民调解的科学化水平。
5、推动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以“提数量、保质量”为目标,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快捷高效办理群众提交的各类援助案件,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建立案件质量评估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案件“全程跟踪”制度,实行事前预防、事后监督、全程跟进的监管模式,全面提升案件质量,着力打造法律援助亮点品牌。建立法律援助案件“重点环节监控”制度,保证每年法律援助案件“旁听庭审”率达到5%以上。严格执行法律援助资金管理规定,实行一案一评,一案一补。每半年开展1次案件质量评查活动,切实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深化法律援助公益品牌推广活动,加大对法律援助制度、先进事迹、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
6、积极做好法治扶贫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省市县扶贫开发有关会议精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象普法宣传和法律专项服务活动。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继续推进法律援助工作深度参与脱贫攻坚活动,加强对贫困村、贫 困人口的法律帮扶工作。组织开展老年人赡养类纠纷和涉及贫困人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行动。认真做好特殊人群脱贫工作,推动落实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就学、就业、低保等有关政策。切实抓好“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加大法治扶贫宣传力度,做好法治扶贫信息收集报送等工作。
二、着力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7、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执法水平。严格落实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日常排查走访和安全稳定形势分析制度,全面运用手机定位信息技术,对重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严防脱管失控、重新违法犯罪。成立社区矫正执法大队,配备专职人员,切实履行社区矫正法定职责。坚持“监管教育并重”理念,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切实增强教育矫正质量和效果。开展社区矫正档案、执法文书质量展评、执法督查等活动,规范执法行为。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新的远程会见帮教室,完成远程会见帮教系统与监狱的对接运行,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把远程会见帮教系统打造成服务群众、便民利民、提高帮教质量、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展示司法行政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持续深化社区矫正制度改革,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扶持的帮扶机制,着力提高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社会化水平。
8、全面提高法制工作水平。进一步梳理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落实“双随 机一公开”工作机制,规范法律服务业事中事后监管。开展依法行政业务教育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推进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运行,认真做好“放、管、服”各项工作。
9、提升法律服务队伍职业水平。加强对法律服务机构的监管、教育、引导,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等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组建专项法律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律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组织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加“1+1”法律援助志愿者、挂职锻炼等工作,创建公益品牌。拓展公证业务,创新民生、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不动产、司法辅助、“三农”、涉外等领域公证法律服务,打造公证服务“无棣特色品牌”。加强司法鉴定规范化建设,规范完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诚信档案,推进司法鉴定诚信体系建设。
10、深化基层基础和保障能力建设。将2018年作为基层建设攻坚年,推动司法所建设整体提档升级,启动司法所工作标准化试点工作。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加强司法行政工作室人员配备和业务培训,打通司法行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广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所“两所”共建共享、驻所联村,引导优质基层法律服务力量向镇街转移、向村居延伸。开展基层法律服务规范化建设,建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诚信档案制度,加强奖惩考核、投诉查处等制度建 设。规范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法律援助专项经费、“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补助经费等使用管理,用足用好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提升基层经费保障水平。强化新闻宣传工作,利用各类新媒体宣传平台,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扩大司法行政工作影响力。
三、加强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
11、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学习和培训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准则》《条例》全面落实。认真落实党组织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深化“第一书记”帮扶机制。加快党建信息化建设,用好“灯塔·党建在线”平台,提高党建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群团、退休干部、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
12、着力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树立实干导向,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队伍活力。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宣传基层一线先模典型,积极向党委、政府推荐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送先模人物参加“人物”评树活动,充分发挥导向示范作用,树立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鼓励党员干部参加学历再教育,提升党员干部及法律服务工作者学历和知识层次。积极推动解决司法所长职级待遇问题,落实干警职工各项权益保障,合理、依规落实各类津贴、补贴。
13、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述职工作。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执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要求,落实重大决策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强化“一岗双责”。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明选人用人纪律,落实选人用人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局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提升公正廉洁执法水平。开展“家庭助廉”“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等活动,推进家庭助廉活动深入开展。
第三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主要由基层司法所来完成。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称司法助理员。司法所是区县司法局职能系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履行的各项职能是区县司法局职能在乡镇(街道)的延伸,是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构成我国乡镇(街道)一级政法体系,共同担负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司法所的主要职能和业务范围包括:
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
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助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四篇: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落实年、突破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推进平安**、法治**、过硬队伍建设的总目标,坚持实实在在、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做实职能、做精主业、做亮品牌、做优管理、做好保障的工作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创新拉动、保障驱动的发展路径,用心把握、科学摆布、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履行服务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职责任务,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高监狱劳教整体工作水平
二、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持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落实《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标准》,制定新一轮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部署开展“星级司法所”创建活动,出台“星级司法所”动态管理办法。年内,全市三星级以上司法所达到80个,五星级司法所达到20个。认真抓好司法所业务工作考评,建立季度例会制度,对各县市区业务考评情况进行督导调度、通报讲评,促进工作落实。加强司法所工作力量,用好用足政法专项编制,并采取机关下派、乡镇补充、义工招聘、法律服务工作者帮助等措施,确保所有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在完成业务用房建设任务的司法局,因地制宜设立综合律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等实体性机构。在农村、社区建设一批“律师会客厅”、“法律惠民室”、“个人调解室”等永久性阵地。
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以开展人民调解“双争赢满意”活动(即“争当调解能手、争创品牌调解室、赢人民群众满意”活动)为载体,提升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实效。年内,命名表彰市级调解能手100名,推出以优秀调解员命名的品牌调解室30个。积极开展“人民调解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调处工作平台建设,完善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和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健全调解组织网络,依托人民调解信息管理系统,充实村(社区)、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及调解员信息。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调解工作向物业、环保、城建、经贸、工会等行业延伸,研究探索鼓励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组建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措施办法。年内化解矛盾纠纷3万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履行率分别达到100%、97%、98%。
推动特殊人群专项组工作。建立特殊人群专项组领导和办事机构,健全专项组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专项组工作会议。切实履行组长单位职责,进一步强化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成员单位和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协调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通报专项组及各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实施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着眼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和安置帮教工作水平,研究制定教育改造和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的措施办法,尽快形成“大墙内外资源共享、监所社会良性互动”格局。提升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水平,指导各县(市、区)建立1-2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动员社会力量多途径、多渠道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协调落实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措施,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安全顺利融入社会。组织开展远程会见和帮教活动。进一步健全信息核查、网络预报、文书传递、重点帮教对象接送等衔接机制,确保济宁监狱、市劳教所新释放解教人员衔接率100%。全市已衔接安置帮教对象帮教率、安置率分别达到100%、95%。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危险性评估体系,确保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2%以下。
提高社区矫正规范执法水平。继续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精细化管理、智能化防控”建设,完善执法体系、细化执法标准、优化执法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部署开展“两优化、一提升”(优化管理机制、优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能)活动,突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理顺各级社区矫正机构管理职能。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体系。落实风险评估和分级处遇制度,确保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低于1%,确保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完善无缝衔接,加强社区矫正判前社会调查和罪犯假释前社会调查,杜绝脱管漏管现象。适时与检察机关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优化基层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开展“抓管理、强业务、促服务”活动,调整基层法律服务布局,强化司法所对所属法律服务所的指导管理,推动两所结合、力量互补、业绩共创,确保业务量增长30%,基层法律服务所覆
第五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思考
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的发展,它的集中体现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司法局是全市司法行政管理机关,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项主要职能,具体承担着组织、指导全市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工作;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监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工作职责。全面履行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职能职责,对于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推进我市平安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服务科学发展、保障和谐稳定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
认真审视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虽然“五五”普法工作进展顺利,司法所建设全面完成,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全面开展,政风行风建设逐年进步,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离党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距离。因此,我们必须要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解放思想抓机遇、科学发展破难题、建设滨河新**”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理清司法行政工作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把各项工作纳入到全市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工作点多面广、面向基层的客观实际,着眼于和谐,致力于稳定,让司法行政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司法环境、维护人民权益中真正起到“助推器”、“稳控器”和“润滑剂”的作用。按照市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我们确定“开展法治进村(社区)活动,促进基层和谐稳定”为主题实践内容,以更好地为农村改革发展、基层和谐稳定和法治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快依法治市建设进程为目的,努力实现“八个加强八个提高”的工作目标。
一是加强农民普法工作。进一步健全普法工作指导、督查、考核、评价体系,创新方法,丰富形式,在突出抓好重点对象法制教育的同时,通过建立法制讲座、法律夜校、进村入户讲法等制度,不断完善和拓展农民普法载体和平台,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提高农民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能力。
二是加强村级依法治理工作。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创建标准,加快依法治理示范村的创建步伐,通过点的积累达到面的覆
盖,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提高基层组织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
三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加快规范化调委会建设进程,全面落实人民调解责任制、“以案定补”及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深化“三调联动”机制,协调全社会力量,形成大调解合力,并不断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切实调动人民调解员义务调处矛盾纠纷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优势、发挥作用,提高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稳定的能力。
四是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完善“一人一档一卡”、“四位一体”帮教机制和定期谈心回访制度,提高衔接帮教率,降低重新犯罪率。积极协调建立安置帮教过渡性基地,帮助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安置,提高刑释解教人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完善和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建立和扩大法律援助工作者队伍,依法维护经济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应援尽援,重点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引导农民工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维护经济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
六是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加强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探索建立律师管理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加强法律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行政监管,保护律师权益。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需求,建立农村法律服务团,拓展服务领域,采取接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法律服务,提高法律服务人员服务社会的能力。
七是加强公证工作。深入开展“公证为民”活动,采取巡回办证、上门办证、现场办证等方式,建立“进村入户”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引导群众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能力。
八是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开展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宣传,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逐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确保刑罚的顺利执行,提高司法行政机关对非监禁刑罚执行人员教育改造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审视当前司法行政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工作不足,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标准,自加压力,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局中有所作为并大有作为,才能在经济社会全局中确立起不可或缺的地
位,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从而实现司法行政事业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