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发力 乘势而上 奋力开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新局面(定稿)
2010年第10期重点文章
2010年11月09日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全面发力 乘势而上 奋力开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新局面
今天我们在万州区召开重庆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认真总结上半年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任务。
万州是重庆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在万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团结奋进、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万州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对这次会议的召开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市市政委和全体与会代表,向万州区为本次会议提供的有力支持,向各级领导和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下面,我代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和市市政委讲三点意见。
一、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上半年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发力,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广泛深入开展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是市委、市政府为改善重庆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市委、市政府真心真意察民情、解民忧、促和谐的民生工程。总体看,综合整治的态势可以概括为三个“前所未有”: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各级领导重心下沉、靠前指挥、分片包干,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组织指挥体系,为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综合整治的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各区县在整治中坚持全民动员、全面发力、多方联动,努力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脏乱差”问题,广大城市管理工作人员“白加黑”、“5+2”,全身心投入,形成了强大的整治合力,为综合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综合整治取得的实际成效前所未有。各区县始终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开展声势浩大的综合整治,城市环境更加清爽整洁,城市景观更加和谐统一,市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城市管理更加长效精细,为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苦干实干,强势推进,主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3月底以来,主城各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强势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确立了“苦干实干100天,市容环境大改观”的工作目标和“1446”工作思路,主城各区快速行动,重拳出击,齐抓共管,攻坚克难,从综合整治的实际效果、社会各界的舆论以及上级领导的评价来看,基本实现了“苦干实干100天,市容环境大改观”的阶段性目标,并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是城市空间得到有效净化。直辖以来最大规模的户外广告整治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主城区共拆除各类大型户外广告7500余块、54万平方米,除各大商业中心、商场、卖场和“两江四岸”等区域外,其他区域的大型户外广告已全部拆除。公交站台、公交车身广告和轻轨桥墩广告也已全面完成减量规范整治任务。主城37条主干道路、7个商业中心和龙头寺火车站等路段和区域的店招店牌已完成阶段性整治目标,共拆除店招店牌6263块,整治后达标门店8369个,其他路段和区域也按照一店一招的原则进行了减量,规范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沙坪坝区沙北街和沙南街、江北观音桥商圈、大渡口区阳光小区等路段的店招店牌规范整治为主城其他区提供了示范。主城区管线下地、立面整治等工作也正在有序开展。
二是城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洒水车、机扫车、多功能车、冲洗机具、果皮箱等环卫设施设备得到不断更新和改善。主次干道的路面保洁作业水平更趋高效稳定,冲洗保洁在各区得到普遍推广,道路附属设施的擦洗进入了标准工序。背街小巷、开放式社区及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死角和陈腐垃圾得以清除,轻轨及内环快速路视线范围内的暴露垃圾彻底清理,累计清除暴露垃圾4万吨。主城区扬尘污染得到较好控制,截至8月15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208天,比去年同期多4天。北碚区环卫保洁基础工作扎实,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渝中区发动全区开展城市建设和管理“三治三化三创”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是市政设施档次逐渐提升。主城区市政设施的规范整治、提档升级正在加快推进,并在整治中强力推行“六个统一”,即主干道上所有路灯灯杆、防撞护栏、人行护栏、人行天桥、地下通道、高架立交等结构设施涂装统一。截至8月15日,防撞护栏和结构设施涂装整治基本完成,车行道整治完成40.7万平方米,人行道整治完成31.2万平方米,人行护栏整治完成159公里,安装、更换灯具10529盏,灯杆改色上漆44403根,暴雨积水点整治完成计划任务的90%。市市政设施局负责实施的中山四路、渝州宾馆、黄花园大桥北桥头的道路整治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渝北区大力推进道路“白改黑”工程。巴南花土湾社区、南岸南湖社区、大渡口新一社区等社区的设施档次明显提升。
四是城市秩序得以逐步规范。按照“主干道严禁、支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和“先移除、后规范”的步骤,全面推进占道经营整治。主干道上的经营性占道亭棚移除任务全面完成。截至8月15日,主城区累计移除三峡报刊亭744个、爱心亭278个,拆移其他亭(棚、伞、摊)1819个;取缔严重影响交通的占道停车场195个、停车位8969个;经营性临时占道亭棚的规划设置工作基本完成,从 8月中旬起已开始布点设置和规范管理。九龙坡区国美支路的摊点统一规划、统一设置,比较规范。南岸区在龙门浩街道桂花新村社区建设了规范摊区示范一条街。
这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困难大、矛盾多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得益于整治活动组织有力,得益于各部门辛勤劳动,得益于人民群众理解支持。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用心上心、尽职尽责,就一定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顺应形势,奋起直追,远郊区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迈上新台阶
在主城区的率先带动下,远郊各区县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把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落实工作责任,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结合地方实情,倾力打造了一批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江津的城市道路沥青化率达到了100%,大足、南川、铜梁等区县也达到90%以上,荣昌的市政设施提档升级工作谋划早、投入大、标准高,县城30%以上人行道铺装花岗石,市委书记***指出荣昌的城市发展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可以算是一个典范。大足的人行道建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青石板铺装,将设施提档升级与地方文化特色有效结合。璧山投资3000万元采用新型材料对75栋建筑的12万平方米外立面进行整治。长寿大手笔启动桃花大道、长寿路等10条城市道路全程10公里的风貌综合整治工作。武隆投资4.5亿元建成了10里南滨大道,打通了江南沿江通道。酉阳实施“东进、北拓、南扩”战略,建成一批道路、登山步道、广场等市政基础设施。每个区县都有示范项目,都有自己的亮点,各个项目的实施,都使城市容貌焕然一新。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城管执法新路子。大足、巫溪等地成立了集交巡警、市政和交通行政“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合川构建城管执法与交巡警警务工作联动机制,实现了城管执法与交巡警勤务工作的无缝对接。奉节公安部门领导兼任市政执法领导,加大了领导力度,保障了执法效果。梁平县实行公安民警派驻综合行政执法局办公。綦江从15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大队。云阳推行了“三次教育,一次处罚”的“3+1”人性化执法模式。这些创新做法,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城管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作了有益尝试。
三是改革管理手段,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南川对施工工地、未建地设置了可循环利用水的高压冲洗设施,对遏制脏源起到了较好效果。万州建立了考评信息库,每月在报纸上公示街道城管考核名次时让办事处一把手同时“亮相”。万盛、石柱等地建立了背街小巷、居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涪陵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新举措和新技术。巫山、丰都等地对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有关工作实行了市场化改革。潼南把双江镇作为特色风貌集镇打造。秀山把户外广告的审批纳入县行政审批大厅进行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户外广告设置的审批程序。开县在广告整治中采取了“三净三减”的办法。远郊区县城市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为全面提升重庆的城市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
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中,全市城管系统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积极探索督查考核机制。4月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牵头对主城各区的综合整治情况进行月度考核。我们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充分尊重民意,不断完善考核方法,努力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在综合检查组人员构成上,从单纯的由市市政委处室负责人考评,调整为由各区市政部门负责人互评;在考核分值设定上,实行综合检查得分与特定项目加减分并重;在检查内容、范围上,从以主次干道的市容环境为主,扩大到窗口单位、商圈、居民社区和公共厕所等重点区域,并将网民推荐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实地检查评选有机结合起来。从4~7月的月度考核实施情况看,各区对月度考核非常重视,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在对全市各区县的城管目标考核上,主城区采取月度考核和年终考核,主城以外区县采取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的方式。为鼓励各区县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创先争优,从2010年起设置“城市管理工作进步奖”和“城市管理工作创新奖”两个单项奖。各区县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竞争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开展。
二是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机制。整治工作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下,通信、广电、电力、燃气、供水等公共服务企业全力配合,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景区、市场广泛参与,形成了政府、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互动机制。大多数区县开通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24小时接受市民的反映、咨询和投诉。沙坪坝、合川等地在中小学校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扮靓洁净家园”的环境整治主题活动。广大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宣传,通过市区联动、上下统筹,突出亮点宣传、深度宣传和系列宣传。自3月底以来,市级以上媒体共刊发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各类正面报道新闻稿件790多篇(次),平均每天6篇(次),形成了“报纸天天有文、广播天天有声、电视天天有影”的宣传态势。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与新华网重庆频道共同设立的“市容环境整治大家谈”,已经成为与广大网民的互动交流平台、城市管理工作的监督平台和督促整改各类“脏乱差”问题的处理平台。这一系列举措,把党委、政府的主导和引导变成了广大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全员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探索城管与街道、社区共建共创机制。北碚指导社区发动居民参与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手段有效监管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江津深入推进城管进社区,与社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江北、渝北等地在开放式社区和“农转非”小区积极探索自主化管理模式。永川在辖区7个街道办事处分别设置了环卫所和城管大队。这些措施,把城市管理的触角从公共区域延伸到了居民生活的周边环境,市民参与市容整治和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
四是积极探索城乡统筹环境整治的机制。铜梁一次性投入数百万元,给全县大部分乡镇购买了洒水车,在部分乡镇设置了垃圾中转站。黔江今年为乡镇安排15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重点支持集镇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市容秩序整治。垫江在乡镇组建了环卫管理机构,落实了人员,加大了工作力度。丰都县政府与重点集镇签订了市容环卫管理目标责任书。这些有益探索,为下一步在全市推进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综观全市上半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工作,各区县在创新中前进,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并继续深入推进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搞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始终坚持把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指针。各区县在把握科学发展观价值内涵的前提下,在整治中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采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推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党委、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模式下,没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没有政府部门的主导和引导,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就失去了组织保障,也就不可能取得各方认同的成效。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大投入作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关键之举。提升城市容貌水平、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加强队伍建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投入机制的建立,没有巨大的资金投入,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就无从谈起,改善人居环境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必须始终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强大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市政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敢于打破常规先行先试,着力构建敢为人先、敢争一流的竞争机制,用新的标准、新的工作方法,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取得新的成就,才能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区县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体现了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注重拓宽市民群众参与整治的渠道,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潜力。必须始终坚持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各区县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执法能力建设和业务素质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整治历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责任和使命始终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在此,我谨代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和市市政委,向给予我们坚强支持的各级领导,向参与这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奋战在整治第一线的全市城市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关心、支持、理解这次整治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把握大局,进一步明确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直辖13年来,重庆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功能持续完善,城镇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前全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深入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全力构建内陆开放高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重庆城市管理步入了迈向更高平台的重要机遇期。同时,重庆作为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国家战略定位、主城进入外环时代、两江新区的设立,也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全新的任务。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城市管理工作与全国其他中心城市相比,涉及城乡覆盖面更广、统筹难度更大、社会矛盾更多,特别是我们的城市市容环境和城市管理水平,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管理理念滞后,“重建轻管”思想观念客观存在。由于当前重庆正处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各级政府的优先选择,城市管理客观上滞后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二是硬件投入不足,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体制和力度与城乡统筹的直辖市不相适应,欠账较多,城市环境基础薄弱,管理方式粗放,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短板”。三是管理体制不顺,对城市管理形成制约。城市管理机构、职能不规范,市、区之间职责划分不合理,导致一些管理工作监督机制缺失,管理手段乏力。四是能力建设薄弱,管理部门自身存在局限性。城市管理队伍复杂多元,专业性管理人才匮乏,没有形成人才引进和能力培养的良性机制,影响了整体形象的提升。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工作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关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又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目标要求。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站在新起点,面向新阶段,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发力,整体推进,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举措,奋力开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新局面,让更多的市民群众提前受益、更多的企业资产提前增值、更多的外来资本提前进入。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加强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建设,不断提升环境卫生保洁水平、市政设施建设档次、城市秩序监管效能和城管队伍整体形象,着力强化思想、组织、能力、法治、舆论、和谐环境保障,为把重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秩序规范、功能完善、管理高效、舒适宜居的国际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到2012年,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奋斗目标是:
——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全市城区道路机扫率要达到85%以上,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洁净清爽,“脏乱差”现象基本消除,乡镇环境卫生保洁水平显著提升。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县)处置”的管理模式。全市建制镇以上的广告和店招店牌规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市政设施档次明显提高。加快推进城市道路路面“白改黑”,主城区主次干道沥青化率达到100%,其他区县主次干道沥青化率达到70%,全面提升城区车行道安全性和舒适度,车行道完好率达到98%以上。按照集中连线、相对成片的原则,主城区累计改造人行道不低于600万平方米,其他区县累计改造人行道不低于300万平方米。在全市建制镇消灭“无灯区”,全市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达到98%以上。
——城乡公共服务明显加强。确保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主城区累计新建公厕150座、人行过街设施100座,累计新增停车位15万个以上。其他区县每年至少新增5座二类以上公厕,并全面消灭旱厕,因地制宜解决过街难、停车难问题。加强12319城管服务热线建设,确保12319投诉、举报按时办结率达到95%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加强数字城管建设,确保主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小时经济圈内所有区县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并逐渐向其他区县延伸。
——城管队伍形象明显提升。大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推行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人性化执法,努力实现行政复议“零撤销”、行政诉讼“零败诉”、行政处罚“零问责”。大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将全市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城市管理主力军和服务科学发展、建设宜居城市的先锋队。
在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城市管理实现“六大转变”。
一要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重在管理”转变。“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一个高品位的城市更离不开城市管理。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理解支持,让各级领导进一步强化“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管理就是抓生产力”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牢固树立“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思想观念,在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编制配备等方面逐步向城市管理部门倾斜,不断夯实城市管理长远发展的根基。
二要推动城市管理方式由简单粗放向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转变。要在日常管理维护的基础上,制定标准,统一规范,细化管理空间,量化管理对象,优化管理流程,并注重从细节入手、从小处做起,做到管理上精雕细刻、服务上精耕细作、技术上精益求精、花费上精打细算,切实解决决策不精心、设计不精到、施工不精确、维护不精细、服务不精致等问题。在城市管理中,无论是立面整修、平面改造,还是绿化提升、广场铺装、路灯设置,都要始终做到精心设计、和谐统一;无论是路面修补,还是设施检修,都要始终做到科学组织、快进快出。
三要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由依靠“人海战术”向科技化、信息化转变。城市管理要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成果,依托机械化装备和高科技手段实现科技化、信息化管理。要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四新”成果的推广运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装备的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要在推进数字城管上攻坚,通过打造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行动指挥、信息发布、投诉受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无死角、无漏洞的城市管理反应机制,实现城市管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个个受监督,大力提高城市管理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加快形成统一指挥、责任到位、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四要推动城市管理模式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责任清晰、程序规范的日常管理机制;统筹规划专项整治,发挥管理合力,把主要精力从突击整治、专项整治向做好日常性、经常性管理工作转移。要加大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力度,逐步健全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沉、属地管理”原则,合理配置责、权、利。推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构建统一高效、规范有序的现代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
五要推动城市管理方法由单纯政府推动向政府、社会、市民互动转变。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是城市管理的主体,要让城市管理充分体现重庆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体现对人的关怀,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期盼。城市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民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要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和市民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政府、社会、市民协同管理城市的整体合力。
六要推动城市管理范围由中心城区向城乡统筹转变。城乡统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要立足重庆作为全国唯一省级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际,站在“全域重庆”的高度,把城市管理的触角由城区向乡镇延伸,努力推进城市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环境质量需要,让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创共赢”,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三、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努力完成年度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
下半年,我们将在巩固前一阶段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的基础上,按照8月初提出的“决战60天,国庆换新颜”的阶段性目标,继续坚持“5+2”、“白加黑”,战高温、斗酷暑,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庆。同时,我们将逐步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由治理“脏乱差”转向市政设施的提档升级,将整治的区域由主城区拓展到远郊区县,将整治的重心由城市延伸到乡镇,在全市掀起城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高潮。要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深入推进户外广告整治。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加快主城区户外广告规划编制进度,争取在国庆前全部完成。加快推进对影响“两江四岸”景观区域内楼顶户外广告的清理拆除,全面完成主城区出租车站牌广告的规范整治任务。按照“统一不绝对、规范不呆板”的原则,主城各区要对迎宾大道、主干道沿线的店招店牌整治查遗补漏,在抓好主次干道一店多招的店招店牌减量规范整治的同时,9月30日前必须再分别完成1万平方米店招店牌的规范整治任务,进一步实施减量、提档升级。其他区县也要参照主城区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清理整治的标准和要求,对当地户外广告、店招店牌进行集中整治,年底前要收到明显效果。
二要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各区县要严格对照环境卫生作业要求和质量标准,提高车行道、人行道、路沿石、花台立面的冲洗保洁水平,并对沿路布设的护栏、标牌、各类立柱(杆)每周定期进行擦洗。深入开展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开放式社区以及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环境治理,对公共设施进行专业队伍保洁,全面清除积存垃圾、污水、杂物和污泥。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努力完成国家“以奖代补”污水管网950公里的建设任务。加强市政监察执法,加大对乱丢乱扔、乱张贴、乱刻画、乱涂写以及运渣车冒、滴、撒、漏和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等环境卫生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要深入推进市政设施整治。要按照路面铺装原则采用天然石材或灰色透水砖的要求,加快人行道改造,主城各区在8月底一定要有比较成型的道路铺装完工,并确保完成主次干道人行道示范段改造和背街小巷各3条、共4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规范结构设施涂装,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色调,推进全市防撞护栏、人行护栏、人行天桥、地下通道、高架立交等结构设施涂装改造。加大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启动主城内环城市快速路照明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城中村”改造和公租房建设中照明设施的配套建设,主城区及其他区县政府所在地的背街小巷和居民社区在年内要消除“无灯区”。严格按照节能减排的相关规定,控制景观照明建设规模,逐渐淘汰高能耗照明灯具,推进照明设施升级换代。
四要深入推进占道经营整治。要继续坚持“主干道严禁、次支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细化检查考核标准,对主城区占道亭(棚、伞、摊)整治工作组织一次“回头看”,严防死灰复燃。主城各区要按照与三峡书报刊传媒有限公司、爱伦爱心亭管理有限公司之间就三峡报刊亭、爱心亭规划设置的数量和点位达成的共识,抓紧做好设置工作。积极探索制定《主城区临时占道经营性亭(棚、伞、摊)设置管理办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其他区县也可借鉴主城的做法加强占道经营行为整治,进一步亮化城市公共空间。
五要大力加强法治建设。要积极协调市人大争取在年内出台《重庆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全力推进《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重庆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抓紧出台《重庆市城区招牌标识管理规定(试行)》、《户外广告位经营权公开出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逐步推广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对行政执法中的裁量权予以合理的细化、量化,确定不同档次和处罚标准,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依据公开、行政违法线索和案件移送、行政执法回避、行政处罚和强制执行告知等制度。
六要大力加强体制创新。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资,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形成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推进环卫作业、市政设施养护等市场化改革,培育发展市容环境管理服务市场,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投资和管理。要创新监督考评机制,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已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并占有较大分值。我们要坚持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专业考评与公众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监督考评制度,定期开展对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督查考评,以评促创,以考促优,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七要大力加强规划编制。要及时根据“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城市道路、环卫设施、供排水、城市照明设施、科技与信息化等指标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科学谋划、指导实践,结合实际、适度超前,突出重点、覆盖行业的原则,切实做好市政行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并加强与建设部和市发改委的联系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快制定规范统一、标准明确的城市管理技术规范,尽快完成市容评价标准、市容管理标准、星级卫生间评定标准、停车楼场建设技术标准、道路照明设施维护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新编和修编工作,逐步建立行业技术管理体系。此外,还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测算全市道路养护标准和市容保洁标准,让各区县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八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要严把城市管理队伍“入门关”,广泛引进高素质、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入到城市管理队伍中来。要建设学习型城市管理队伍,启动实施“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法规知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唱读讲传”活动,通过组织实施拍摄一张形象光碟、印制一本工作画册、制作一套宣传展板、组织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四个一”工程,进一步提振城市管理队伍的精气神。深入开展“城管执法服务进社区、入校园”、“大手牵小手”等系列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和普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及时传递城市管理工作信息,树立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典型,展示城市管理队伍“以人为本、和谐执法”的良好形象。结合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城管执法事件,全面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加强约束力,提高执行力,积极打造“和谐城管”。
九要大力加强对外宣传。要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密切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通过组织专题新闻发布会,适时发布城市管理工作的突出亮点、新鲜经验和显著成效,保持媒体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持续关注,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新闻舆论的支撑点。通过举办“市政开放日”、“城管体验日”等活动,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引导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广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县、市容市貌示范镇(街道、乡)以及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社区)等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转变生活习俗,增强环境意识,自觉改造优化居住环境,形成共建共享城乡环境的社会氛围。十要大力加强交流合作。要加强与全国城市管理系统的联系合作,在设施管理、环卫保洁、体制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学习借鉴外省市的好经验、好理念、好做法。举办城市管理高峰论坛,提升重庆城市管理工作在行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加强市市政委与区县党委政府的联系和对区县城市管理工作的行业指导,建立完善市市政委领导和市政委处室联系区县市政局制度,并借助“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平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尽快实现OA办公系统的推广运用,畅通市市政委与区县市政局之间信息互动、工作交流、业务指导的渠道。
总而言之,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重庆城市管理面临的重要历史机遇,把雄心壮志聚集在攻坚克难、乘势而进上,把全部心思凝结在美化城市、提档升级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在维护秩序、促进和谐上。今年的时间已过去一大半,我们的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再接再厉,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优质高效完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 王元楷)
(本文是作者2010年8月20日在重庆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数字城管”成效综述
“数字城管”从试点到逐步推广,因城市规模的不同、建设动因的区别及对“数字城管”理念的理解差异,各城市建设的模式、实施的方式不尽相同,取得的效果也千差万别。从全国51个试点城市(区)的情况来看,“数字城管”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主要以杭州市、常州市为例)。
一、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
(一)建立了“大城管”格局。按传统理念,城市管理的内容仅限于市容、环卫、执法,有的甚至更少,但“数字城管”的内涵和范围要大很多,属于“大城管”范畴。从问题处置部门来看,既涉及到区、街道、村委(社区),俗称“块”,也涉及到市职能部门,俗称“条”,以及相关责任单位(公司);管理内容既涉及到原城管系统内部的内容,也涉及到其他领域与民生相关的内容,如河道保洁、绿化管理、小区管理、工地管理等等。因而实施“数字城管”,必须建立起“大城管”格局的体现和载体——城市管理委员会,将涉及城市管理内容的部门全部纳入其中。
(二)设立了高位监督机构。在实施“数字城管”过程中,各个城市都根据本地实际,成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或者监督指挥中心,作为监督、指挥、协调城市管理问题的机构。因各地情况不同,监督机构的行政职级有一定区别。如,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属副厅级,扬州市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属独立的正处级行政机构,常州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属正处级行政机构。这些高位监督机构代表市政府真正发挥了监督、指挥、协调城市管理问题的作用。
(三)实现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以往城市管理的力量配备是倒三角形,经费和职能都在市级职能部门,而区、街道管理力量薄弱,所以管理水平一直停留在粗放型阶段。“数字城管”的实施,促进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系的形成,市一级主要是监督,区、街道主要是落实,真正实现了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区为主,突出了街道一级的城市管理职能,发挥了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如常州市,实施“数字城管”前,市委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心城区和城区的中心街道要以城市管理和居民服务为重点;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区级政府城市管理职权的若干意见》,从22个方面将市相关职能部门涉及城市管理的职能进一步下放到区政府,从根本上解决了市职能部门与区之间职责不清、“有利大家争、无利大家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问题,真正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四)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数字城管”的实施,理清了市和区、市相关部门的职能,也理清了区和街道、区相关部门的职能。各个城市都根据本市实际制定了《城市管理指挥手册》,规定了每个城市管理问题具体由谁来处置、处置时限和处置标准,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派遣和处置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了绩效评价机制
(一)建立了高位考评机制。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下,市级主要领导是否关注“数字城管”、是否关注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关系到“数字城管”运行的效果。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建立了高位评价机制,书记、市长亲自过问、参与“数字城管”工作,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各个部门领导工作能力的指标,这大大促进了各部门真抓、狠抓城市管理工作。如,杭州市建立了“数字城管”运行情况直报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期必批,对部门无法协调的问题,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协调。常州市成立了以市政府秘书长为主任的考评委员会,市长每月定期进行暗查、暗访。
(二)制定了科学评价办法。如,常州市根据本地管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确保了“数字城管”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一是采取多种考评方式。实行网格检查、专项检查和样本抽查相结合,既对某一区域范围内的所有项目进行考评,又根据不同季节的实际情况,对某一项内容进行专项检查,例如夏季夜排档、夜间施工的专项考评、广告牌的专项检查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随机抽查,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时效性。二是将“12319”平台受理问题整改率、视频监控、媒体曝光等作为重要补充。凡是未按时限进行整改、被主要媒体曝光的问题,直接在该单位当月总分中扣除0.5分,确保市民举报的问题得到高效处置。引入视频监控系统,在全市重点区域和主要道路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将视频监控软件与“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有效对接,视频监督员发现问题后直接立案受理。
(三)实施了可行的奖惩机制。通过落实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将绩效评价结果落到实处,从而调动各部门参与“数字城管”的积极性。如常州市,各区政府年初需缴纳200万元单位保证金,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缴纳2万元个人保证金,根据年度评价结果,分别给予双倍奖励、返还保证金和没收保证金。各区年终“数字城管”绩效评价成绩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辖区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权重占到6%。定期召开由市长、分管市长及各区区长、分管区长以及市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点评会,考评成绩及存在问题在电视台、常州日报、晚报等媒体上公布。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采取每年年初预算安排“数字城管”专项奖励资金100万元,向各职能部门收取一定管理基金的办法进行激励。烟台市政府将“数字城管”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各区《年度城市经济工作考核办法》指标体系„„这些机制的实施,为“数字城管”健康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三、提升了问题发现能力
(一)市场化的问题发现模式。杭州市以信息采集市场化为主渠道,大胆创新,建立一整套全面发现问题的机制,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信息采集市场化的新路子。政府“花钱买信息”、“养事不养人”,按区域设定5个标段,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人力资源管理资质的公司从事信息采集工作。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对采集公司的管理,按月对采集公司的信息采集情况进行排名;建立“周例会、月考核、季兑现”制度,加大对漏报、错报、失报信息的校核力度,设定“两条高压线”,杜绝虚假信息和“吃拿卡要”行为。信息采集走市场化之路,确保了街面事、部件问题的及时、全面发现,也确保了发现问题的公正与中立,大大降低了运作成本。
(二)分级化的问题发现模式。常州市在问题发现上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市、区、街道各自巡查、发现问题。市一级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来源。一是由12319电话24小时被动受理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二是通过自建的100个视频探头,全方位监控城市管理重点区域的问题。三是由市级监督考评员抽查、专项检查发现问题,除部件外,被市发现的问题将直接扣分。所有问题都及时通过市一级平台下派到区二级平台。区一级都有专业监督考评员队伍对所辖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并通过视频及时发现重点区域的问题,区巡查的目的就是提前发现、解决问题,不让市一级发现本区的问题。街道一级则在自己的网格内不断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不让市、区发现自己所管辖区域的问题,如有涉及市级职能部门的问题,及时报到市平台。目前,全市每天有近1200个监督巡查人员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问题发现的数量和及时性都大大提高,管理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
四、确定了城市管理标准
什么才是城市管理问题?这与各个职能部门管理的标准相关。不同的管理标准,产生问题的数量就有很大区别。如窨井盖下陷,有的城市作为问题,有的城市则不作为问题上报。“数字城管”是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因而对城市管理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州市在“数字城管”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化”,其中就有一个标准化,即城市管理要有标准。由市各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实际情况,结合工作重点、难点及政府导向等,围绕民生,制定出具体的管理标准,由市监督指挥中心归纳汇编,出台《常州市城市长效管理规范标准及实施细则》。如,护栏管理,原来可能一年才进行一次清洗,现在规定城市中心区域每周一次;外墙粉刷,原来几年才进行一次,现在规定重点区域每年一次;报刊亭管理,原来只要求不占道经营就行,现在要求定期更新,不能超范围经营;等等。“数字城管”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标准,而标准的提高,必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提高了问题处置效率
“数字城管”实施后,各个城市都制定了《城市管理指挥手册》,由监督指挥中心按照部颁标准中的“立案、处置、结案”要求,明确本市城市管理问题的具体处置要求和时限。
(一)结案标准明晰。杭州市实施“数字城管”后,将问题的处置要求和结案标准定位于“眼睛能看到”,也就是说问题得到解决后才能结案,杜绝了以往“已派人去处理”、“将要去处理”等敷衍行为。常州市处置完市民举报的问题后,要由平台回访市民,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才能结案。
(二)处置时限缩短。杭州市的问题及时解决率从原来的26.7%提升至95.11%;“数字城管”事件、部件单件问题的平均处置时间由去年的5.78和16.38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17和14.67小时,改变了过去“发现问题靠举报、处置问题靠突击、解决问题靠批示”的做法。专业信息采集员队伍每天不间断巡查,促进了街面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处置和解决。
六、建立了市民诉求平台
一个城市的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如果说原来的城市管理模式对公众参与的渴求还是一种形式,“数字城管”的实施,就真正实现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目标。“数字城管”的信息系统平台,使城市管理问题得到快速受理、快速派遣、快速处置,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诉求得到了及时回应。
“12319”是联系市民与政府的桥梁。目前,实施“数字城管”的城市绝大多数都设置对外公开电话“12319”,即时受理“大城管”范围内的城市管理问题。设置对外统一电话,可以随时接受市民对城市管理问题的投诉,拉近了政府与市民的距离,也有利于促使市民树立卫生意识、关心城市管理,从而提升公众的文明素质。
常州市设立的“12319”监督指挥平台,将受理子系统与呼叫中心相结合,将所有部件、事件以及与民生有关的城市管理问题全部纳入受理范围,24小时接听市民来电,重点突出咨询和事件类的管理,并对所有问题都进行回访。开展城市管理“百人找差”活动,邀请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城市管理工作找不足、提意见。所有问题由专门人员梳理、派遣,处置结果一一在常州本地论坛、监督指挥中心网站上布,做到了事事有回音。
七、整合了社会管理资源
“数字城管”作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信息平台,涉及范围广、数据种类多、网络覆盖全,它依托城市原有信息化进行提升,整合了社会公共资源,节省了政府投资,“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数据、网络支持。常州市整合市规划、国土部门的电子地图,与部件普查相结合,形成了全市的基础设施数据库,不仅满足了自身需要,也为公交、电力、通信等部门的设施管理提供了翔实数据;利用公共无线信号,建成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免去了因租用运营商网络而产生的高昂费用。杭州市借助“数字城管”GIS、GPS等关键技术,建立了环卫车载GPS、自来水远程抄表、阳光许可审批等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为强化行业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八、实现了长效管理目标
“数字城管”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真正的长效管理城市的模式,不再需要突击,不再需要“运动战”,城市管理问题可以随时发现、随时派遣、随时处置。常州市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并切实有效的“数字城管”长效管理机制,突出事件类管理和考评,各区、各部门努力做好本部门的基础性工作,随时接受市监督指挥中心的考评,做到了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坚持不搞突击。2008、2009年,连续两年征询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入户调查、现场问卷等形式,征求市民群众对“数字城管”运行成效的评价,群众满意度都在92%以上。
(常州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 陈建伟 赵夕荣)
上海市粪便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城市粪便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解决得不好,将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空间和质量。粪便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物质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并散发出含氨、硫化氢、硫醇、硫醚等恶臭成分的有害气体。其中,病人的粪便中含有多种肠道病菌、寄生虫卵和病毒,发展中国家70%的疾病与粪便的生物性传染有关。
因此,对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市的粪便处置情况为例,对此国内外的处置方法,提出对策建议。
第二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努力开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8日)
同志们:
2011年12月29日,温家宝总理听取审计署的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刚才,大胜同志传达了总理的重要讲话。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总结和部署审计工作,动员广大审计干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做好审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审计机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审计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等方面的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至11月,全国共审计12万多个单位,促进财政增收节支1000多亿元,挽回损失和节省投资1000多亿元,移送案件线索1100多件,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500多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把推动中央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力度。
一是围绕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贯彻落实,着力提高财政、金融审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去年对财政收支结构和银行信贷投向的审计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审计了财政管理、预算执行和金融业务开展等情况,对转移支付、税收征管、新增贷款投向等进行了审计和跟踪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关注了财政金融相关政策执行情况。通过审计,揭示了一些部门预算管理不够规范、转移支付分配不够合理、有的地方执行财税政策不够严格、部分信贷资金投向不符合政策要求等问题,提出审计建议14万多条,促进健全完善制度1500多项。
二是围绕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充实、调整了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机构,设立副部长级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两办规定,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制定贯彻落实措施,有19个省(区、市)由党委、政府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或领导小组组长,12个省(区、市)设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局,配备了专职领导和人员。各级审计机关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国资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更加密切,不断改进计划管理和成果运用等工作。在审计中,牢牢把握权力与责任两个方面,着力关注重大经济决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财政管理、土地管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已完成对2.6万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比上年增加1300多名,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35名。审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尽职尽责和守法守纪,但也查出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的违规问题金额34亿元,有36名被审计领导干部和214名相关人员的问题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三是围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注重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在审计中,重点关注和及时反映了财政、金融、投资、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以及信息、粮食、环境、社会稳定等方面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促进有关方面及时完善防范和保障措施。特别是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全国审计机关4万多人以“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为原则,对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涉及部门机构单位8万多个、项目37万多个和债务187万多笔,通过审计摸清底数、反映成效、揭示问题、提出建议,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各地还对2400多家国有企业和机构的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事项进行了审计。
四是围绕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继续深化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和跟踪审计。重点对三峡工程、京沪高铁、西气东输二线、支持新疆发展、汶川、玉树和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等4万多个政府投资项目,以及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贵州少运会和湖北智运会等重大事项进行了审计和跟踪审计,并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审计中,坚持边指出问题边督促整改,及时纠正了招投标、投资控制、土地征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核减工程价款、挽回损失和节省投资690多亿元。
为进一步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必审制,一些地方建立了多部门联动机制,有的成立了政府投资审计局、项目造价审计委员会等机构,充实了投资审计力量。
五是围绕国家富民惠民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全国共审计养老保险基金、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1万多个,涉及专项资金2万多亿元,在促进资金及时拨付到位、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地方还向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审计项目建议,有的整合区域内审计力量对重大民生项目进行联动审计,审计的深度和力度进一步加大。
六是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审计。各项审计都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重点审计了产业振兴规划、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落实、土地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等情况,揭示出部分地方和企业落实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以及违规用地等问题。各地普遍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联动机制,有的探索建立了资源环境审计绩效评价体系,资源环境审计水平进一步提高。
此外,我们还对国外贷援款项目、国有企业境外机构和部分驻外使领馆进行了审计,完成对联合国31个项目的审计。从去年起,中国审计署担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在推动联合国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建立审计任务轮换机制、完善审计委员会的内部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
(二)坚持把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作为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在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注重深入研究违法违规问题的发展态势,坚持以财政资金为主线,以国有资产资源为抓手,紧紧盯住工程建设、土地及资源出让、国有资产管理和金融交易等关键环节,有重点地加强监督。坚持深挖违法犯罪案件线索,顶住各方压力,查核大量资料,核实海量数据,深入调查取证,付出了大量艰苦努力,高效、精准地揭露和查处重大案件。1至11月,全国审计机关共向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移送案件1100多件,涉及1300多人。
(三)坚持把推动深化改革和完善管理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目标,切实加大对体制机制制度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注重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相结合,深入分析审计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密切关注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的宏观性和建设性。一是积极推动整改,加大督促和跟踪力度。
各地各部门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万多项,普遍建立健全了整改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积极提出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的建议,为中央决策及有关方面完善制度提供参考和依据。全国审计机关提交报告和信息12万多篇,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500多项。三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继续加大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的公开力度。全国共发布审计结果公告4400多期;审计署主动公开审计信息1万多篇(条),首次公告了审计署绩效报告。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比较突出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深化对审计规律的认识。在总结经验和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审计监督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国家治理的背景下考虑和部署审计工作,站位更高、视野更宽、作用更大。这一认识得到世界各国审计机关的广泛认同,世界审计组织已把“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作为第21届大会的主议题。以科学审计理念为指导,制定“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审计业务与队伍建设、法治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理论建设、文化建设等协调发展,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二是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在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推进落实上合力攻坚、奋力突破。这是去年审计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我们举全国审计机关之力,上下联动,步调一致,集中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摸底审计,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中央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等重大决策奠定了基础;第一次开展了对中央财政决算草案的审计,在深化财政审计和健全完善财政审计制度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完成了历时3年的汶川灾后重建跟踪审计,实现了保障灾后重建不出重大问题、促进重建顺利进行的“一保一促”目标;及时启动对支持新疆发展、玉树和舟曲灾后重建等项目的跟踪审计,以及三峡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等等。这些重大事项的实施,增强了全国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彰显了各级审计机关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强大战斗力,也充分表明广大审计人员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顽强,是一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今天,我们隆重表彰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和汶川灾后重建跟踪审计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要大力弘扬他们那种恪尽职守、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意志,激励广大审计人员信心百倍地投身到工作中去。
三是必须筑牢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石,在提高队伍能力素质上常抓不懈、狠下功夫。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抓好“一把手”能力提升和后备干部培养,积极主动地协助各级党委、政府抓好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审计署对地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积极推动班子成员进入地方党委和纪委任职。要求审计人员视审计质量为生命线、审计纪律为高压线、文明审计为保障线,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努力争当“四手”,落实“实、高、新、严、细”作风,集中治理“庸懒散”、“娇骄暮”,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编写《精神传承》、《中华英模》、《审计群星》三本书,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推进创先争优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审计署和21个地方审计机关跻身全国文明单位行列,9个地方审计机关蝉联全国文明单位。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评选出270名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培训全国审计干部7880人次;推动设置审计硕士专业学位,已批准全国34所高校招生,在南京设立审计干部教育学院,为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必须放宽视野,胸怀全局,把握方向,从而使我们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坚定必胜的信念,迈出崭新的步伐。
(一)要深入把握规律,切实践行科学审计理念,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多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审计发展规律,每一次认识的深化、理念的创新,都推动了审计事业的发展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近年来,我们逐步认识到,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治理的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制度。在审计实践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学审计理念,始终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谋划审计,着眼国家治理的目标部署审计,围绕国家治理的任务实施审计。通过审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经济建设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在维护国家安全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在责任、法治、效能、阳光政府建设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促进提高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水平,在和谐社会建设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建设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促进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深化改革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坚决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在廉政建设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切实把科学审计理念植根在头脑中、体现到制度里、落实在行动上,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要主动适应形势,紧紧抓住各种挑战中蕴含的新机遇,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在增加,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一些岗位腐败问题依然高发多发,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此,中央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求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一定要落实好中央要求,主动研究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更加紧迫,深入揭示体制机制方面的矛盾和障碍、推动深化改革的责任更加重大,要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及时跟进监督和保障。从国际审计发展看,我们已担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将主办世界审计组织第21届大会,环境审计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国际联合审计正在逐步推进,要求我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说,审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也面对难得机遇。我们要正视挑战、积极应对,也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不断增强主动性和适应性,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要牢记光荣使命,认真落实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新要求,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给予了有力领导和支持,总理每年都要听取审计署的工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地方各级政府把审计作为“一把手”工程,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处理问题、督促整改、如实公告,并在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法规完善等方面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保证了审计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全社会对审计工作也寄予厚望,希望审计监督在惩处腐败、推动改革、确保政令畅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这些新要求、新期待相比,我们自身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与审计任务日益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审计人员素质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审计监督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审计管理、技术方法、法规制度建设、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亟需提升和改进,许多新的工作领域还有待探索。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的提升,也是我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开拓进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更加坚定地履行好法定职责,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同志们,对形势的清醒认识,让我们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奋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努力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在推动审计工作的“深化、规范、提高”上狠下功夫。深化,就是进一步深化对审计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深化审计监督内容,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更加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为完善国家治理发挥更大作用;规范,就是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加快构建国家审计指南体系,逐步推进审计管理、审计行为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就是全面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审计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高依法审计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审计理论研究和现代技术方法运用能力,推动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突出重点、确保质量,高标准做好今年审计工作
今年是我国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审计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总的要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依法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坚持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更加注重重点难点的攻坚突破,更加注重方式方法的探索创新,更加注重基层基础的建设发展,合力抓大事、全力保质量、大力促规范,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今年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和对地方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我们已提交会议讨论,请大家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今年的审计任务总体上比较繁重,关键是加强统筹,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一)要把握着力点,力求发挥审计监督的最大效用。审计的目的不是为了查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是通过审计监督,促进整改、健全完善制度,减少问题产生的根源,减少问题发生的几率。为此,在各项审计中,都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是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要在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着力监督检查财政、金融、产业、土地、税收、环保等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揭露和查处违背政策要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促进政令畅通;深入分析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政策目标未实现等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和有效;发挥审计独立、客观、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优势,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趋势,及时揭示和反映新情况、新问题,为政策措施的及时调整、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是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案件线索的揭露和查处力度。要抓住关键环节,切实突出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工程建设中的招投标和物资采购、土地出让中的招拍挂和异地置换、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和票据贴现、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等方面的审计监督,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揭露和查处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揭露和查处重大铺张浪费、国有资产损失、资源毁损和环境破坏等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锲而不舍地一查到底,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不轻易放弃重要线索,坚决厘清案件的准确情况,做到问题明、证据实、打得准。要敢于坚持原则,坚决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面对说情疏通、软拖硬抗甚至威胁恐吓,不回避、不退缩,对犯罪分子绝不手软,坚决查处。要加强与监察、司法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提高重大案件的突破能力。
三是加大对重大风险隐患的揭示和反映力度。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充分发挥审计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更为紧迫。在各项审计中,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密切关注风险,特别是财政风险、金融风险、资源环境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境外投资风险以及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风险;要增强预见性,敏锐感知风险,及时揭示和反映对全局、对未来有根本性影响及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问题,及时揭示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提高判断力,有效促进防范和化解风险,及时推动堵塞漏洞、妥善处置和避免损失,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维护经济社会安全。
四是加大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审计要真正起到减少问题发生几率的作用,就必须追根溯源,切中要害,从体制机制制度上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审计过程中,要见微知著,善于洞察问题的本质,透过审计发现的众多纷繁复杂的线索和现象,抓住核心和实质性问题,实事求是地准确揭示和反映;要深挖症结,善于查找背后的原因,通过审计收集到的与问题相关联的各种数据、资料和背景,深入分析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扭曲、制度性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要标本兼治,善于对症下药,通过分析审计事项和审计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倾向性和趋势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
(二)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开展好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审计。在全面深化财政、金融、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和涉外等各项审计的过程中,要切实抓住财政资金、权力运行和群众利益三个重点:
一是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促进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预算管理的改革和规范,要求审计相应地调整和深化。当前,要不断深化对财政管理情况的审计,关注财政收入、支出和分配以及有预算分配权部门职责履行等情况,特别是财政超收增收和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情况,促进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推动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要强化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的审计,关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和公开等环节,特别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追加调整的规范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所有政府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促进节约公共资金,增强预算的公开透明度。要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特别是加大对在建和续建工程的跟踪审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各项审计都要把握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个重点,把守法守规守纪尽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力争在审计的深度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要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式,逐步扩大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的统筹结合。要区分不同类别领导干部,探索各有侧重的审计内容、方法和标准,在全面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执行方针政策和遵守财经法纪等情况的基础上,对党政领导干部,重点关注财政、土地、节能减排、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情况,特别是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资金用于过度超前建设和形象工程等问题;对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领导人员,重点关注金融经营管理、业务创新发展、监管职责履行等情况;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重点关注重大决策、对外投资、资产处置、招标采购、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内部管理等情况。要逐步健全审计评价体系,力求体现人格化和责任化的特点,分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观因素与客观原因等界限,切忌简单地将部门单位的问题,特别是下属单位的问题直接归为个人责任。各地还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关于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按同级副职配备等要求,切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队伍和制度等建设。
三是推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中央提出,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贯彻落实这些部署,国务院要求审计机关切实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对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重点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重点是集中力量组织好3个重大项目: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全面审计,摸清资金规模、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揭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的建议;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跟踪审计,跟踪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工程设计和质量、住房分配和后续管理以及退出机制的建立等情况,保证中央部署和要求落实到位;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弄清布局调整相关政策措施的执行和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方面情况和问题,积极提出对策建议。这些项目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共享改革成果,关系到能否逐步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切实抓好推进落实。
(三)要科学组织,确保各项审计规范有序推进。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最根本的是要创新审计管理,优化审计方式,整合审计资源,发挥整体合力。
一是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在重特大项目上,要始终坚持全国审计“一盘棋”,做好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和各项专业审计之间的结合,在计划安排上统筹兼顾,在审计内容上互相呼应,在实施时间上前后衔接,把小规模的“阵地战”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结合起来。还要根据审计项目特点做好审计组的人员配置,着力构建具备查核问题、分析研究、计算机应用、审计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审计一线团队,实现审计组人员能力和结构的优势互补,提高战斗力。在这方面,我们这些年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灾后重建跟踪审计等等。通过资源整合,大大提升了审计质量、层次和效率,审计作用的发挥也更为充分和及时。今年,对国务院交办的社会保障资金、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这3项重大民生审计,全国审计机关要“拧成一股绳”,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做好资源整合这篇文章,发挥审计监督的最大合力。尤其是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各地要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标准口径、统一审计报告和统一对外公布的原则,集中统一推进。审计署专门成立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对项目实行统一领导,各级审计机关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像去年搞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那样,真正实现上下联动、快速反应,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是加强审计过程控制。要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一线,做到决策科学,要求明确,指挥有力。要落实分工和责任,把责任细化到完成时限、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工作实效上,确保审计实施每一个细节的责任都能落实到人。要强化各环节控制,将方案制定、现场实施、质量检查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高标准制定并严格执行审计方案,确保实施中不偏离、不走样、不架空;规范审计取证,做到有关联、讲程序、重事实,形成能支撑审计结论的证据链条;加强审计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探索对重大项目的审计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审理,提高质量控制效果。
三是做好审计结果的综合和利用。在制定审计计划、提出审计方案、实施现场审计和撰写审计报告的过程中,都要有成果意识,注重情况的动态沟通,力求审计内容、数据口径和定性标准的统一规范,确保审计数据可汇总、审计结果好综合、审计情况更完整。还要切实加大综合、分析的深度和力度,着力打造审计成果“精品”和“高端产品”。
四、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夯实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根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落实全会精神,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审计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各项基础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行为引领和人才支撑。
(一)要大力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素养。“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责任,就是以对国家和人民、对历史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忠诚,就是秉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对事业的无限忠诚,牢固树立党员、公务员和审计人员意识,始终坚持真理和正义,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清廉,就是坚持自警、自省、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真正做到清正廉明、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做人、做事。依法,就是崇尚法律,敬畏法律,自觉遵纪守法,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运用法定的手段捍卫法律的尊严。独立,就是无私无畏,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经得住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客观公正,秉公办事。奉献,就是勤勉敬业,恪尽职守,奋发向上,全心投入,无怨无悔,努力为审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学习好、宣传好和弘扬好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要以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审计精神,做到坚定信仰、崇尚法律、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扎实苦干、求实创新;恪守审计职业操守,做到廉洁、质量、文明;坚守审计职业道德,做到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继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落实“实、高、新、严、细”要求,提升审计队伍的“精气神”,做到以责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业、以行立信。
(二)要深入推进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审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关键是要认真落实审计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审计机关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力争使各级审计机关在队伍的专业技术资格、专业结构、知识层次等方面达到规定的比例,使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要严把准入关,着力引进符合标准和满足需要的人才。要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力求做到能力与岗位相匹配。要建立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机制,年轻干部要注重实践历练,做到知识与能力兼备;老同志要注重知识更新和实践经验的提炼,成为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积极开展“审计大练兵”活动,鼓励和推动审计干部争当“四手”,培育更多的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着力培养一批精通外语、精通国际审计惯例、精通中国审计业务的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端人才,不断提高从事国际审计事务和国际审计交流的能力。要针对专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不同需求,有重点、有选择地安排多岗位锻炼,着力加大上下级审计机关以及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要健全审计干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要加快建立专业和权威的培训专家团队,开发统一和标准的培训教材,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上岗力度,注重能力和实绩,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等,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要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责任型领导班子。各级审计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要更好地承担起责任,树立有为有位思想,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特别是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为审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坚持原则,对外敢于碰硬,对内善于管理,推动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的提高;要增强统班子、带队伍意识,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建设能力强、风气正的审计队伍,为审计事业长远发展打牢人才基础。
(三)要加强审计法治化建设,切实规范审计行为。实现审计工作的法治化,不仅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更要严格执行到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健全完善与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等配套的规范和指南,到2014年,初步构建起国家审计指南体系。还要持续关注审计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相关制度规范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使之更加具体和细化。要增强审计人员的法治观念,使法律法规真正转化为内在约束,成为自觉遵守和执行的行为指南,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做到以道理服人、用事实说话,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言行举止规范文明,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和处理问题。同时,也要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办事、管人、理财,实现规范管理。
(四)要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技术方法的现代化水平。要打牢基础,大力推进电子审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模拟审计实验室,建立健全审计事项数据字典和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启动金审工程三期的申报和前期预研。要创新技术,加强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的总结研究,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和联网审计,加快推进大型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强化对重大审计项目的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切实增强在信息化环境下查找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提升审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水平,逐步形成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成果利用、审计资源调配、机关事务处理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切实提高审计管理绩效。
(五)要深入推进理论研究工作,为审计实践发展提供指导。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结合筹办2013年世界审计组织大会,对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等重大课题进行合力攻关,深入探索和把握审计的本质及规律。要进一步深化审计应用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为审计实践提供有力指导。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积极关注财政、金融、企业、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现状,及时掌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国际审计动态,为我国国家审计理论研究提供有益参考。要利用建立审计干部教育学院、设置审计硕士专业学位、开展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好博士后工作站等契机,引导鼓励广大一线审计人员和高层次高水平研究人才投入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审计宣传和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发布信息,正确有效地引导舆论,积极探索用多种表现方式宣传审计工作、激励审计干部,使社会充分了解审计、理解审计和支持审计,为审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同志们,科学发展未有穷期,审计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xin与时俱进 乘势而上 开创文管委工作新局面
积极进取 求真务实 踏踏实实开展工作
——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04—05学年第二学期)
2005年7月7日
二00四——二00五学第二学期,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根据全院工作要点,按照学院党政和学生工作处的要求。贯彻学院“迎评促建”的工作方针,认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为学院开展各项迎评促建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这一学期我们院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全体学生干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院学风校风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学生工作处各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一学期我们全体学生干部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向全院广大师生展现了良好的学生干部自我形象,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因此,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突出工作特色,完善工作机制,应用于今后的工作中,对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过去一学期的基本工作及经验
纵观2004年~2005年学第二学期,是我院全体师生在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举全院之力,迎本科评估”工作的关键年,在上饶师范学院的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里程碑意义。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各项工作。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学院、学工处领导的关怀下,在学管科王建平科长、王礼伟老师的直接指导下,紧紧围绕学院建设,明确了自身的几大工作任务。(1)狠抓、落实大学生文明 修身实践课的考勤考核工作。(2)切实作好全院三个年级的早操考勤、考核工作。(3)推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学生干部选拔工作,完善学生干部考核任用机制,打造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4)协助学工处成功举办第三届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成果展,创造大学校园特色文化生活,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5)探索部门工作开展新体制,形成较为完善的超前、高效的体系,明确职能,各司其职。(6)积极组织学生干部进行思想理论学习、培训,从思想觉悟上与学院党政保持高度一致。(7)4月中下旬对全院各主要教学区晚自修情况进行集中抽查,并形成《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自修人数抽样报告》。以此确定今后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作为一个崇尚团结自律高效创新的集体,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工作有条不紊,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全体学生干部作了广大学生的表率,带动了广大同学搞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建设;担负起了联系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广大同学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了广大同学的切身利益;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各部门均开展了一系列积极向上,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广大同学的进步和成才提供了帮助;加强了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基础性工作扎实到位,使人员机制更为灵活,能上能下能进能退,培养了广大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干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使整个工作环境呈现出了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景象;立足本职,结合校外,倡导良好校园文化,满足同学们多方位需求;带动和引导广大同学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校建设和发展当中;积极开展多方面宣传工作,潜移默化的对同学们的思想产生影响。本学期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文明建设委员会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1、3月中旬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举办了学生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从道德礼仪规范、面试应聘技巧、上饶师范学院迎评促建知识80问等方面对学生干部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培训和教育,使广大学生干部在知识体系、思想认识、道德觉悟等方面得到了升华和提高。广大干部积极递交培训心得、体会。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搞的及时、到位而且很有继续进行的必要。最好成为一种体制,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教育。
2、4月3日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全体学生干部到上饶集中营扫墓。瞻仰革命烈士遗物,缅怀先烈。对广大学生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干部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定的大好局面。积极努力,更好的投入学习,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组织学习《浅谈文管委学生干部的一点基本素质——学习》(郭文明),并在副部长以上学生干部中组织讨论。从学习的机会性、阶段性、全面性综合论述了学习是学生干部的基本素质。使广大学生干部领悟到了为人处事的许多道理。
4、及时组织学生干部学习讨论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热点,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贯彻大政方针政策,树立明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如在年初中日关系紧张时刻,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各高校学生义愤填膺,纷纷组织不同形式的示威抗议活动。我们学生干部坚信我们 的党和政府是有决心有能力妥善处理这一问题的。所以我们大学生现在的基本任务是努力学习,作好自身建设。
文管委本身是一个培养学生干部的大舞台,它尤其注重与工作和人生态度有关的思想理论的培养。学习一些基本思想理论,是每个文管委成员所必须的。但思想理论素质并不是具体有形的东西,它还包括全方位的无形的思想塑造。具体来说,思想理论素质包括个人的政治立场、精神风貌、工作态度、文字修养等具体情况,这些都是在文管委工作中所要全面塑造的。端正的政治立场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维护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保证自我思想的健康发展;学生干部的精神风貌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一个部门甚至整个文管委的几十个人,这时我们属于的是一个集体,要学习用自身的表现来反映集体的文化与精神风貌;文学修养是我们在理论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项。在文管委的日常工作中有许多书写工作,如何使每一份文字资料精确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文字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艰难的,需要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更需要多动笔进行写作锻炼。文学修养的提高是一个学生干部特别是活动组织者尤其注意的一个方面。
二、团队、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
1、完善组织建制,实行逐级负责制:部委对部长负责、部长对分管副主任负责、分管副主任对主任负责、主任对学生工作处负责。实行分工到人,人人都有任务、人人都是责任人。
2、相继出台了《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学生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办法》、《〈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系督查组工作细则》、《〈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处罚条例》、《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考勤、考核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使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日趋完善。
3、及时组织学生干部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作到人人熟悉规章制度、人人遵守规章制度。违犯纪律的“依法处置”。从而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纪律性、原则性、主动性。
三、考勤考核工作做到实处
1、考勤、考核工作是熟悉和了解学生干部工作情况的基本信息渠道。本学期考勤、考核工作步步紧跟,一周一小结,两周一总结。并及时在例会上公布。表扬优秀、激励后进。对表现欠佳的学生干部及时交与分管副主任谈话、了解情况,并及时作好思想工作,要求写出书面保证。
2、进一步完善并强化请假制度。建立健全请假制度,是强化学生干部主人翁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把文管委的工作放在心上,把自己的工作职责落到实处,时时事事处处想到文管委,铭记自己是文管委的一名学生干部。有事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文管委的工作或活动时,应及时请假,报告组织知,以便组织做出新的安排。使工作或活动顺利开展。从而杜绝无组织、无纪律的涣散团队的出现。
四、重点作好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是一个部门或单位的核心,起中枢神经的作用。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工作能否作的好,效率是否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公室工作的到位与否。新学期开始原先主持办公室工作的分管副主任辞职,04级同学担任办公室主任,由于工作业务不熟练、没经验致使文管委多项工作处于被动。各项工作、活动办公室不能及时作好总结,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开展局限性大。因此我们决定改变工作分工:由主任主抓办公室工作。
为了使新干部尽快熟悉工作、掌握经验,先从整理历年资料文件、开展办公室日常事务入手,逐步了解工作方式、工作原则,积累工作经验。先后对历年新生干部招聘材料、学生干部评优材料、大事记材料、系列十佳材料、学生干部档案材料等进行汇编整理,并装订成册。使新干部对办公室的工作逐渐理出了头绪,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常规工作]
早 操 工 作 概 述
一、工作亮点:
在早操的开展过程中,院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和校安全巡逻队的全体成员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协助学工处认真做好全校大学生早操的考勤抽查工作,尽显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但也有极少数的学生干部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有欠妥当,还有待于加强锻炼和提高。
早操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院大学生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学生早锻炼、早读的风气已经逐步形成,对学院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起积极推动作用。总体来讲:体育系、经济学系、化学系、教科系表现较为突出。其中体育系表现的最为突出。其原因:一是系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系学生干部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三是学生的积极性较强。这充分展现了体育系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有待解决的问题:
早操工作的进行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大多数同学得到做早操的相关信息不够完善,重视程度也不够,不能按时 起床进行早锻炼,而且迟到的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广播已播放还在陆续的进入场地,甚至播放完毕才来的也有。即便是到场的同学也不做早操,整个队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懒散、比较乱,这样就没有起到早锻炼的效果,还有待于改善。
2、广大同学的参与积极性较差。可能由于系部的宣传不到位,没有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早锻炼的意识,同学们还没有意识到早锻炼的意义以及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3、有些班级的领操员不做操,还有些班级没有领操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各班级造成一种负面影响,降低了做操的质量。
4、有些系部的学生干部工作不负责,不能以身作则,尤其是考勤班长不能严格开展工作,慌报考勤的情况比较严重,在填报缺勤人员名单时做不到认真具体。
5、02、03级的学生对早操极不重视,尤其是02级的学生,很多同学干脆不出勤,考勤率低于50%的情况也时有出现。02级音乐系的同学在后半月集体不出早操。
6、请假的同学不能按时上交正式的请假条,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工作建议:
在工作结束后,我们将所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1、加强对各系早操锻炼的宣传力度,有必要对各班考勤人员(学生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能在思想上意识到早操锻炼的重要性,并可以积极的去开展工作。2、可以由各班的体育委员进行每天的整队工作,这样不仅方便考勤班长考勤,而且方便我们进行抽查工作。在整个场地效果上更能体现整齐统一。3、对于每天的早操汇总工作是否可以放到下午进行,这样可以放宽时间收集请假人员的请假条,更能方便我们做好汇总工作,保证各班的正常出勤率,避免早上汇总后再进行修改时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4、对文管委学生干部工作时(考勤考核)的方式方法问题应进行细致的学习,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树立文管委学生干部的良好形象,更好的去开展工作。
《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工作概述:
工作概况:
04-05学年全年共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12期,分上下两段,上学期有史地系、政法系、外语系、经济系和外语系、中文系,本学期参加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的教学系有数计系、生命科学系、体育系、美术系、中文系两个班和教育科学系、化学系、音乐系。
上学期的实践课始于2004年10月18日,12月27日结束,为期10周,共举办5期。本学期始于2005年2月28日,6月18日结束,除物理系外的其他七个系参加了该课程。
全年实践课上岗总人数为2239人,经考核,优秀人数293人,优秀率为13、09%;合格人数2186人,合格率为97、63%;重修、延修人数53人,不合格率为2.36%。
从2005年2月28日数计系《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正式启动,我院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经过前一学期的探索,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创 新考核形式,完善考核机制,各项工作都有的质的飞跃。
在上一学期的中文系实践课的基础上,数计系发挥自身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每一位上岗实践人员都表现突出,尽职尽责,给新学期的实践课开了一个好头。数计系学管组统一思想,协调一致,做好前期宣传动员工作;在实践课当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实践课的正常进行。经考核,优秀30人,占总人数的14.02%,合格177人,占86.69%。
数计系之后,实践课的接力棒交到数计三个班(4、6、7班)和生命科学系手中,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数计系的优良作风,圆满地完成了实践课任务。接下来的体育系,把实践课工作推向了又一个高峰。上岗人员严格按规矩办事,努力发掘问题,为人所不敢为,大力整顿食堂秩序,为改进实践课的工作方式方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体育系学管组领导多次莅临指导实践课工作,规范学生工作形式,鼓励创新。系督查严格检查,把好关口,发扬风格,做好率先垂范作用。
继体育系后,美术系.中文(5、6班).教科系.化学系相继上岗。实践课接力棒一一交接,优良作风“代代”相传,学院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适应实践课改革需要,经学工处领导协商讨论决定,在体育系之后取消食堂的实践课岗位,集中人力做好校园岗位卫生维护,特别是学院大门内侧的环境卫生。这是本学期实践课工作进程的重要一步,对后来的工作有重要影响。
本学期实践课的最后一棒交给了音乐系,在音乐系学管组的重视下,上岗人员不辞辛苦,服从指挥,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学生干部积极配合音乐系上岗人员做好实践课工作,搞好考勤考核登记,保 证实践课顺利进行。
经过一学期《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的工作开展,校园卫生环境明显改变,在校大学生在公共场合的文明礼仪有明显改善,学院学风校风建设走上新台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工作特色:
1、强化考勤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机制。负责实践课考勤考核工作的院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加强考勤考核工作的同时,出台了《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强化考勤考核工作实施办法》,以此大力强化内部考勤考核工作,促进实践课的顺利开展。
2、创新实践形式,突出实践内容。非食堂实践岗位同学在做好文明礼仪监督的同时,积极做好岗位周边卫生维护。实践课上岗的系班采用海报形式宣传,向广大师生宣传实践课内容,倡议学生遵守文明规范,加强自身文明修养。
3、领导重视,学生齐心。各系领导非常重视实践课工作的开展,各系学管组早准备,早动员,切实做好实践课的各项前期工作,为实践课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各系领导多次莅临指导,并广泛了解实践岗员的困难和意见。广大实践员深受鼓舞,工作积极性普遍提高。
4、求真务实,努力解决“老大难”问题。食堂问题,历来是较头痛的一点。本学期,实践课在食堂设置了一至两名系考核员管理,他们除做好日常考勤考核等管理工作之外,积极主动地协助食堂工作人员做好食堂秩序的维护工作,保障食堂良好的用餐环境。
5、赏罚分明,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实践岗员工作积极性。在第一周实践课后,评出表现突出的实践岗员为示范岗员,实践课结束后评出优秀岗员,采取积极的奖励措施,为广大实践员树立榜样,同时又宣传了实践课,极大地调动了实践岗员的实践热情。
6、做好岗位安排,克服人力资源的不足。院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做好考勤考核工作时,克服人力的严重不足,大力整合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各系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岗位设置,协调工作矛盾。
7、积极进取,务实创新,稳步推进。实践课过程中,克服盲目心态,戒骄戒躁,锐意创新实践课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完善考核工作制度,积极推动实践课在学院的开展。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想把工作做成一项品牌工程,真正落到实处,确属不易。在实践课工作的进展中,我们也暴露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实践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一些高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还很不熟悉,不清楚实践课的实践内容,不了解实践课的目的意义。
2、少数督查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工作不认真,不负责,部分上岗人员态度恶劣,不配合检查人员的工作。迟到,早退现象依然严重。
3、流动岗员考核管理机制有待改善。极少数流动岗员流而不动,到处“盲流”,工作责任心没有明确,岗位要求及工作职责未能起到应有作用。
4、食堂问题,困难重重。极少数食堂就餐学生态度恶劣,极不负责任,恶意破坏食堂就餐秩序,甚至与实践岗员发生冲突,给食堂就餐环境卫生质量 造成严重影响。
5、实践课的上岗时间有待调整。双修日早上学生较少,实践课教育效果不大。且上岗同学在周六上午有选修课,给实践岗员带来不便。
6、考勤考核力度还不够,工作透明度有待加强。
7、工作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管委与系考核组的交流和合作应强化,共同做好实践课工作。
通过本学期《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以后《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课》更好地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校园的学风、校风建设又有了巨大的进步,这是全院师生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院“迎评促建”的重要砝码。
我们热切地期望,在以后的实践课工作中能有更大的突破,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更有力地推动评估工作的开展。
工 作 思 考
过去一学期的工作让我们认识到,每一项活动的顺利举行,均离不开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学生工作处的具体指导,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干部兢兢业业的奉献,更离不开广大同学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帮助。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广大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干部本着“无私、奉献、高效、创新”的工作精神,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无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把汗水和心血倾注到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经受住了各种考验,顺利完成了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各项任务工作,成绩斐然。但不可避免地,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庞大,组织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内部的聚合力和战斗力不够;活动组织在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结合有所欠缺;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学校各系间及与其他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社团联系方面的工作几乎为零。工 作 展 望
总的说来,我们的工作成绩斐然,但与学生工作处的要求和广大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干部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新的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即将产生,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也面临着一个更有挑战性的新局面,建议下一届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开拓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工作,为广大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干部服好务,更好地履行职能:
一、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促进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的生命力、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二、进一步促进校风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各项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丰富同学业余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加强勤工助学和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四、打造品牌工作项目和课余文化活动。
五、重视宣传的作用。不断扩大影响。
最后,真诚的祝愿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文明建设管理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也祝愿学生工作处工作蒸蒸日上!
第四篇:乘势而上再铸辉煌努力开创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
乘势而上再铸辉煌努力开创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
领导和同志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召开全市农技推广系统总结表彰大会,我认为非常适时,非常必要,必将对于全市上下进一步总结经验,明确思路,开拓创新,全面做好2005年的农技推广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把xx农技站2004年工作情况和2005年工作打算,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下简要汇报。
2004年,xx镇农技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农技推广为己任,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立足本职,依托科技,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圆满完成了任务目标,使各项工作都在原来很好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是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按照镇里制订的“南部种子北部棚、念好规模种植经、重点突破求特色、调整结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积极推进全镇农业结构调整。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结合本地优势,经济作物突出抓好保护地栽培。重点抓了级北科技示范园、龙岗千亩果菜示范基地巩固扩建和弓棚马铃薯示范方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和专业特长,把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指导好农民科学生产作为工作重点,全体农技人员长年深入到生产一线特别是大棚基地,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及时发现解决种植户遇到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12期,召开现场观摩会12次,印刷技术资料10000余份,有力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民调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4年,全镇新发展冬暖大棚200个,大棚总数首次突破1万个。冬暖大棚生产获得了较高的收益,棚均年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大田作物重点抓品种改良,大力实施订单农业。与东谷面粉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2万亩优质麦订单合同,2004年喜获丰产丰收,收购优质小麦300万斤,增加农民收入45万元。
二是全面推进良种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良种产业。充分发挥我镇农业基础优势和种子站龙头带动作用,坚持把良种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大产业来发展,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培育品牌,做大做强。继续实施了“1.2.5”小麦良种繁育工程,巩固提高三圃田、攻关田、展示田种植面积和管理水平。全镇三圃田面积达到6100亩,其中穗行圃30亩,株系圃70亩,原种圃6000亩,一级种子田面积达到1万亩。2004年,共引进新品种(系)临麦2号、多丰2000、泰山9818等29个,繁育优质小麦白硬冬2号等新品种6个,累计推广面积500万亩,实现外销良种300万公斤,直接增加农民增加收入120万元。扎实推进玉米种引进示范工作,通过引进新品种参加展示,从中筛选出了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11个,登海3707、郑单958、鲁单981等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5%以上。坚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引进良种,以科学严谨的做法繁育良种,以周全详实的服务推出货真价实的优质良种,我站良种销售渠道继续扩大,社会信誉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集繁育、加工、包衣、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路子。三是注重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抢占农业发展科技制高点。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坚持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在巩固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积极承担省市安排的试验课题。2004年,先后承担《xx市优质专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省农业厅下达的《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项目、《超高产夏玉米新品种引进、选育及示范》等项目5个,承担完成了小麦、玉米和花生省区域试验,引进筛选繁育推广了小麦新品种6个,推广玉米新品种5个,推广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另外,争取的农业部下达的《国家粮食产业工程农
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基本确定,今年可正式实施,项目可利用资金近1000万元。项目的承接和实践,不仅使我镇农技推广工作始终走在了全市前列,加快了新成果转化率,而且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2004年,全镇农民共获良种补贴资金30万元。
四是坚持上挂下联,全镇农业知名度和外向度显著提高。继续与山东农业大学、省种子管理总站、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2004年全国著名小麦专家xxx院士三次来xx检查指导小麦生产,于振文教授专门委派研究生来我镇调研,登海集团也将我站确定为鲁南地区玉米种销售唯一总代理,现在我站又与全国最大、最具有实力的种业集团——中种集团签约了加盟协约,为提高种子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外埠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技站的知名度的提高,有力彰显了我镇农业大镇、农业强镇的新形象。2004年,全省玉米新品种观摩会、枣庄市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均在我镇召开。在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组对我镇优质专用小麦白硬冬2号进行的实打验收中,我镇单产达到670公斤/亩,居全省小麦单产第二名,再一次有力见证了我镇农业实力,为全镇乃至全市农业赢得了新的荣誉。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和广大农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实际,找出不足,加以改进。2005年将按照党委政府和市农业局的安排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巩固实施良种繁育体系,推进良种产业化。在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建立优质小麦三圃田 7000亩,一级种子田3万亩,品种以泰山9818、多丰2000、临麦2号、潍麦8号、滕286为主,花生良种繁育基地300亩。
二是继续搞好试验示范与课题研究,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我站将继续与山农大、省农科院、省种子管理总站、登海种业等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稳固的业务关系。计划引进小麦、玉米、花生新品种200余个,筛选适合我镇种植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15个,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省市项目8个,课题3项。加大秸杆还田、微滴灌等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力度,使我镇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同时,今年我们还积极争取加入了中国种子集团,成为他们在xx地区唯一代理商,提高xx农技站的知名度。
三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拓宽增收渠道。今年与东谷面粉厂签立优质小麦白硬冬2号收购合同5000份,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做好优质小麦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并做到优质优价。四是继续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在现有冬暖大棚的基础上,适时发展弓棚土豆及新建冬暖大棚200个,在品种引进、技术推广上搞好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抓好农技站自身经营,壮大为农服务实体。今年计划销售小麦良种150万公斤,玉米种25万公斤,肥料、农药1000吨,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我镇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
六是抓好农技站人员的思想政治、业务技能培训工作,真正把农技站建设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战斗的集体、敢打硬仗的集体。
领导和同志们,一年之际在于春,人勤春来早。新的一年,我们xx农技站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局的大力指导帮助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一心,干事创业,为推动xx农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为加快全市农业的大发展、快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00五年一月十三日
第五篇:礼泉县水利系统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礼泉县水利系统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作者:王亚萍来源:礼泉县水利局
礼泉县城镇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刚一结束,水利系统就紧急召开局机关、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全面安排落实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为了保证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实施并见到成效,该局及时制定并印发了《礼泉县水利局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任组长,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要求和职责,指定了范围,保障了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同时,领导小组还制定了分片督查、定期集中检查、及时报告、限期办结、跟踪落实等一系列整治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齐抓共管,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及时理顺,明确责任分工,避免相互推诿,从而形成工作合力,让市容整治工作可持续健康有序地开展,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得到长期巩固和保持。
会后,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组织300余名干部职工,走上街头,按照包抓路段和具体要求,立即投入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中,集中清扫路面,清理垃圾,对乱堆放、乱搭建、乱设置广告牌等脏乱差现象进行了全面清理。在今后的活动中,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发动宣传攻势,切实做到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人人知晓,从而提高大家的城市意识和环保意识,营造一个“洁净家园、你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