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意见(农市发[2008]6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市发[2008]6号 【发布日期】2008-04-11 【生效日期】2008-04-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意见
(农市发[200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林)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示范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精神,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现就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对示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了信息化的重要地位。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等工程建设,作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工作。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切实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一是有利于各地深入探索与实践,找准工作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二是有利于“以点带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农村信息化良好氛围,推动全国农村信息化工作上新台阶。三是有利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牢牢把握面向“三农”服务的大方向,让广大农民早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实惠。四是有利于整合市场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实现多方共赢的同时,合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认识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谋划,勇于创新,做大做强示范工程,开创农村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二、明确示范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通过农业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以提升示范单位信息化水平为基础,以发挥示范单位示范引领作用为重点,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增加投入,使示范工作深入、扎实开展,示范单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辐射、带动周边乃至全国各地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能力明显提升,有效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繁荣。要通过树立和培育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示范单位,总结信息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强化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推动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村信息化水平。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示范单位的业务指导,协调、帮助解决示范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示范经验并加以推广。各示范单位要在新的起点上主动适应新形势需要,下更大的力气,花更多的精力,切实把信息示范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具体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07]8号)提出的“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整合资源、面向实际;多方参与、坚持实干;鼓励创新、讲求实用;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的“五个实”原则。
三、加强示范单位能力建设
示范单位要真正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提高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能力。各类型示范单位能力建设重点:
(一)信息服务型
1.切实加强信息服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各农村信息服务组织的作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2.建设完善“三电合一”等信息平台,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提高信息服务覆盖面。
3.充实丰富信息服务内容,重视实现服务信息“本地化”,确实提高当地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重视发展信息员,重点培养一支责任心强、能较好采集发布信息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一线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服务。
(二)技术应用型
1.加快完善现有信息技术应用系统,根据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加大应用推广力度。
2.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改造和集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开发推广新的信息应用系统。
3.重视开展“经济、便捷、实用”的信息技术服务终端产品研制,让农业生产经营者用的起、用的上、用的好。
4.积极推进3S、自动控制和专家系统等技术应用,努力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水平。
(三)网络建设型
1.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针对当地农村信息服务的需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提高网站知名度。
2.强化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支撑当地农村信息服务多种数据库,不断丰富网站信息资源,积极开展信息发布。
3.加强与农业系统和其他涉农系统网站的联动,打造“功能强大、信息共享、覆盖面广、服务便捷”的网络平台。
4.做好网站的延伸服务,推进网络服务进村入户。
(四)资源整合型
1.统一标准和要求,加快整合信息资源;规范涉农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推进信息共享与部门间的业务协同。
2.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的投入,形成合力推进工作的新格局。
3.统筹涉农信息平台、涉农呼叫中心、信息服务站(点)等建设,提高信息设施装备利用率。
4.梳理整合信息采集、传播渠道,提高信息采集、发布和服务能力。
(五)整体推进型
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专家队伍建设,为信息平台开展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提供强力支撑。
2.因地制宜开发推广信息技术,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增强农业和农村信息网站的功能,不断提升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水平。
4.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全面开通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电话。
四、落实示范工作的保障措施
要全面提高示范工作的成效,必须在促使各示范单位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同时,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措施,切实发挥示范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作为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摆上主要领导的议事日程,加强指导与协调,把示范工作落到实处。
(二)相互交流学习。各级农业和与示范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示范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要采取考察、观摩、现场会等形式,组织辖区内有关单位到示范单位学习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农业部将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全国性的座谈交流和考察观摩活动。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利用各类媒体和其他宣传渠道,对示范工作深入加以展示和报道,“用实事说话,以成效感人”,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营造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增加资金投入。示范单位的发展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都需要增加必要的资金。国家将争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各地要努力争取当地政府和计划、财政、信息、科技等部门,安排一定的示范经费;要适当调整农业部门和有关部门的信息化资金投入结构,确保示范工作发展的需要;要积极利用市场资金,鼓励与公司、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实体)合作、共赢。
(五)倾斜扶持政策。各地要对示范单位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积极帮助和扶持示范单位有效开展示范工作。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参与示范的公司、企业、经济实体等单位,给予税收、电信资费、场所设施租赁等适当减免的优惠政策。
(六)建立考评机制。农业部将建立示范工作考核和评价制度,加强对各地示范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在大力支持先进单位的同时,对示范工作组织领导不力的相关农业部门,要严格要求整改;对不合格的示范单位,要适时给予撤消。各省级农业主管部门,也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推动示范工作有序开展。
请各省级农业主管部门4月30日之前将各示范单位工作方案统一报我部备案,12月15日前统一上报各示范单位工作总结。
农 业 部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月9日下午,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神农行动‛启动仪式在樊城区太平店镇启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信办、省信息产业厅、省农办、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的领导和市委副书记万桃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玉出席启动仪式。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神农行动‛的主要任务。‚神农行动‛启动仪式选在太平店是对我镇近年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充分肯定。
太平店镇版图面积232.7平方公里,下辖42个行政村,3个街道居委会,3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7.3万人,耕地面积8.1万亩,宜林山滩5万余亩。我镇是农业大镇,农村人口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三,农民富则全镇富。推动农业跨越式发展,繁荣和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镇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镇委、镇政府根据农村、农业、农民的特点和需要,加快农村农业信息化步伐,向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农村市场真正需要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信息化进程,为农民搭建信息致富的桥梁。我镇充分利用和整合电话、电视、电脑等资源,利用 ‚互联网信息+电视节目信息+电话联络信息‛的‚三电合一‛方式实现了农业信息与农民的零距
离传播、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培训、零距离受益。通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搭建信息系统平台,把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及时发送到网上,解决信息收集难、发布难、交换难的问题,为农产品的供求、农技、农贸等提供最新信息。目前,我镇已建成一个农业信息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和11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2006年,我镇农产品贸易网网上展销促成农产品交易2万多吨,成交金额10万多元。农业信息数字化,使我镇广大农民得到实惠。目前全镇发展山药、土豆等蔬菜5000亩,落实冬春萝卜面积2000亩,草莓面积1000亩。蔬菜大棚180多个,新发展黄豆、芝麻等小杂粮面积达到1万亩。引进日本甜柿350亩,油桃800亩,拐枣460亩,大梨枣、布郎李、桔橙等1000多亩。蛋鸡养殖协会、草莓协会、豆制品加工协会、香菇协会等等,网络了一批乡土人才,在市场经济中同进同出,互惠互利,成为新的经济实体。民间传统手工业产品实现网上营销。王台村的豆制品、龚州麻绳、小龙洲的鞭炮、蔡岗的凉席、小樊粉条、龙巷的竹编等在襄樊、十堰、宜昌、河南郑州等地都找到了订单。全镇实现农业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3550元,与上年相比人平增收500元。
电脑编织致富网
我镇芦湾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安谈到网上农业信息时,他满脸兴奋地说:‚我们村在网上创建的商务信息栏就像一个‘黄金宝
地’。‛2006年,他们通过电脑网络发布山药丰收信息后,湖南长沙市一家农贸公司很快发来联系邮件,一次就签下订单收购山药50吨,成交金额达10万元。一下子解决了山药零售易损伤、价格低的问题。近年来,我镇有许多村像陈文安这样的搭上了农业信息的‚致富快车‛。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各类农业企业‚网上卖菜‛、‚网上卖鸡‛、‚网上卖果‛等生意日益兴旺,广大农民也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据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随成介绍,我镇目前开办综合性网站点1个,农业农村政策信息网点11个。网站主要面向农村开展三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开辟了实用技术、新品推荐、专家系统等栏目,开展网上农业病虫预报、专家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向农民提供计生、医保、养老保险、土地、道路建设方面的政策信息。三是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企业招工、劳动力需求、农产品供求等方面的市场信息服务,以及科普、气象、交通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公共领域信息服务。网站自去年7月底开通以来,已累计发布各类信息2000条以上,网站点击率稳步攀升。
电视看出致富路
为了让普通农民朋友看得到农业信息,学得到农业技术,自2004年以来,镇委、镇政府利用镇电视台传播信息的便利条件,开办了《农村科技》、《农业信息》专栏节目,主要是选播中央
七台农业频道与本地情况类似的‚科技迷‛、‚致富经‛,让农民学有榜样,学有动力。同时,结合时节播放农业生产管理中应关注的问题,很受农民欢迎。年前,随着500多头肉猪销往广东。我镇养猪大户凌代全笑了,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农业信息电视频道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凌代全通过电视媒体学到了生猪养殖技术、疾病有效防控等知识。经过四年多的流动发展,已成为一个年出栏2000头生猪养殖大户。不仅自己致了富,还为他人送去了养殖技术,带动了五十多家农民养殖致富,成为生猪养殖龙头。
自农业信息专栏开办以来,为农民解决重大疑难问题800多个,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发送农技、预防灾害等公共信息2000多条,减轻农业灾害损失超过100万元。
小樊村、沈河村农民依靠农业信息电视频道调整种植结构,组织农民大力发展苞菜、辣椒等无公害蔬菜生产。近两年,两村年种植蔬菜2000多亩,外销额130万元,仅蔬菜一项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人均增收300元左右。
徐堤村农民吴志军结合农业电视频道农业培训节目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三膜覆盖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把草莓上市时间提前到元月份,挂果期延长到5月份。并且具备投资小,效益高的特点。元月份草莓每斤价格在10元左右,按每亩草莓产1000斤,收入在10000左右。
电话连上致富线
春耕生产生产在即,镇种粮大户王堤村的农民王爱民正忙着用电话联系粮食种子。放下话筒的他略显激动:‚这年代信息太重要了,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民不出家门也能通过电话了解急需的农科知识和市场行情。‛
电话目前已成为当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我镇在2004年已经全面实现了有线电话村村通,近两年又新建设移动手机电话信号发射塔13处,覆盖面达到100%,手机用户在10000人以上。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2005年被市科技局定为市级科技服务网点后,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全天侯值班,只要遇到农业疑难问题,拨打一个电话号码,就会有人给你耐心的答复。一年多来,拔打人次达6万人次。目前,信息电话已成为全镇农民的最贴心电话,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06年,又被省科技厅定为全省科技信息示范点。
第三篇:市经信局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化建设工作
市经信局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化建设工作
市经信局进一步细化目标,明确职责,积极开展信用信息化调研,强化部门沟通协作,加快推进市信用信息化建设。
一、确定信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开展“两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市经信局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总目标,结合我市信息化建设情况,确定了信用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为:建立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工作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社会信用信息化资源,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头实施、平台集成的原则组织建成全市统一的、能够满足各专责小组子系统接入需求的“信用中山”信息平台。
二、成立市信用信息化建设专责小组
根据《中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市经信局成立了市信用信息化建设专责小组,确定中山市信用信息化建设专责小组的组长、副组长与成员单位,形成责任清晰、组织有力、协调高效、沟通顺畅的协同工作机制,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收集和报送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工作制度以及内外沟通协调等日常工作。
三、协助开展市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调研 按照市政府《关于构建中山市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
一1一
化系统的批复》,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着手建设中山市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以下简称“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以中山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为数据交换载体,实现人民银行与目标单位间的数据交换。11月18日开始(调研历时一个月),市信息中心会同人民银行一体化系统领导小组人员先后前往工商局、国土局、国税局、地税局、法院、质监局、供电局、人社局、环保局、海关等单位进行政务数据采集调研,就一体化系统所需的政务数据能否提供、何时提供、可提供的政务数据内容、提供的频率、采用全库共享还是“一查一送”方式等问题一一确认,并与提供单位签订政务数据保密与使用协议。调研结束后,市信息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将共同整理新的一体化系统信息采集目录与政务数据采集方案,并根据方案开展数据采集工作。
四、积极参与相关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的讨论研究 市经信局积极参与《中山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和《中山市社会组织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的讨论研究。同时,结合市信用信息化建设工作实际,分别对相关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建议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子系统按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分头实施、平台集成的原则以及电子政务云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和安全保障的标准要求建设,子系统建一2一
成后接入“信用中山”信息平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供稿)
一3一
第四篇:湖南省积极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推荐]
湖南省积极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5月20日讯(记者 左丹 通讯员 任彬彬)湖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专家咨询会,今天在长沙举行。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汇报了我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农村中小企业服务系统建设方案,与会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在发言中表示,湖南是继山东省之后,全国第二个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有着发展农村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他希望湖南的试点实施方案,在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尤其在顶层设计、定位、数据库建设和制作、形成湖南特色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争取尽早通过审定。
省委常委、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书记陈肇雄,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当前湖南正在大力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加快推进“数字湖南”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和“数字湖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将以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为新的起点,加快构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加快富民强省、建设全面小康打造新的动力支撑,为全国系统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探索经验和模式。
第五篇: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农市发[20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市发[2005]11号 【发布日期】2005-08-08 【生效日期】2005-08-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
(农市发[2005]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林渔业)、农垦、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乡镇企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的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大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有效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对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将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新时期促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比较优势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性收入的增加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适应市场需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促进优质优价,是实现农业生产性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
(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既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农业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二、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消费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强化标志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确保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二)发展方向。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进程,树立品牌形象。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标志管理,逐步推进从阶段性认证向强制性要求转变,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坚持证明商标与质量认证管理并举、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行,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带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
(三)发展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要迅速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机农产品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提升质量和效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重点是“菜篮子”和“米袋子”产品;绿色食品发展重点是优势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有机农产品重点发展有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三、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
(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资源、行业特点和质量安全状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按照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快发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通过产地认定解决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千家万户的生产质量管理问题,重点抓好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通过产品认证切实解决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市场准入问题。发展绿色食品,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围绕提升产业素质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开发和认证。发展有机农产品,要在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的基础上,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根据农业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需求选择性地发展。
(二)发挥资源优势,扩大总量规模。无公害农产品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绿色食品要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大型骨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要发挥农业系统的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的农业资源,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提高认证产品效益。
(三)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及修订力度,优先推动农产品安全标准、大宗优势出口农产品的品质标准的制定。努力争取我国在农产品国际标准制修订方面的参与权。积极筛选和组装配套适用的生产技术,推动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过程中,要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农场)、建设科技示范场、优粮工程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等,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结合起来。要按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划和农业标准化发展区域布局要求,以产地(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品牌、有效益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合理引导消费需求。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积极通过农交会、绿博会等农产品展览展示活动,大力推介和推广认证产品。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全面树立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促进农产品国内外贸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农产品产销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农产品集散地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专销网点、柜台和展示区。要充分利用当地农业信息网,尽快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认证等信息,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网上交易。各地要充分利用公共传媒,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贸易和流通。
(五)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各地要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要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实施生产全过程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产品适销对路和实现优质优价。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计划、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定认证、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等。同时,要创新机制,将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示范园区创建等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实施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新建和在建的各类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要以标准化生产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为项目实施的重要目标和验收的基本条件。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为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户纳入财政支持、奖励范围。要积极争取将鲜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尽快纳入绿色通道实施范围,减免过桥过路等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监督,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公信力
(一)完善制度,依法管理。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管理制度,当前,无公害农产品要在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监督管理规范》;绿色食品要加快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修订《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组织制定《绿色食品管理办法》;有机农产品要在执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符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有机农业及有机农产品管理办法》。
(二)实施例行检查,强化证后监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同步”的方针,突出抓好认定产地的投入品使用和获证产品的监督管理。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例行检查制度。对获证产品和企业(产地)要实行抽查、检查制度;对标志的印制、使用和登录要加大跟踪力度;加强对工作机构工作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检查认证质量体系、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要通过例行检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有效性。
(三)健全信息网络,提高追溯能力。要加快建立健全认证产品、企业和基地追溯查询网络,积极推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信息网上公示、查询、追溯制度。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受理认定认证投诉,适时公布执法监督检查结果,尽快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尽快建立获证产品、企业(产地)质量信用体系。要通过建立获证质量档案和监管档案,强化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认证公信力。
(四)加强工作体系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工作机构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完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范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行为。对各级工作机构,要逐级实施考核和报告制度,对产地环境、产品检测技术机构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实行资质考核、注册制度,建立退出机制,提高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公证性和权威性。各级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五、加强组织协调,全面落实各项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将其纳入到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进一步完善省、地(市)、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工作机构,积极改善工作推进条件,充实工作队伍,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认真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责任,建立激励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基本原则,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工作业绩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对业绩突出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相关行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计划(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好社会各种管理资源和技术优势,尽快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共同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的新格局。
农 业 部
二○○五年八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