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

时间:2019-05-15 00:0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

第一篇:论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

论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 ——析《物权法》第21条第2款 柴振国田邵华4 我国《物权法》第2l条第2款规定: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该条明确了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不仅为因错误登记而遭受损害的受害人提供了相应的救济途径,同时也对登记机关的职务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然而,由于该条的内容较为原则,在理解上尚有一定的困惑,故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的适用范围依《物权法》第21条第2款的规定,登记机关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存在错误登记。那么,是否所有的错误登记均属于登记机关为之承担责任的范围?欲厘清该问题,须首先明确以下两个问题:(1)我国物权法上错误登记的界定;(2)不动产登记机关的审查对象。.(一)我国物权法上错误登记的界定《物权法》第19条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所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该条所谓的“错误”应当是第21条第2款中登记机关为之负责的“错误”的基础。那么,作为更正登记前提条件的所谓“错误登记”所指为何?物权法对此并未予以明确的规定。查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及学者的论述,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其一,广义说。该说认为,所谓错误登记,是指登记簿上所记载的事项与原始事实状态不符的现象,这种不一致既可因登记机关的登记错误或者遗漏所致,也可因物权合意的瑕疵(例如,当事人之间的物权合意自始无效或不成立)所致,还可因有效登记完毕后的一些嗣后的原因(例如,继承、合并或法院的判决等)所致。①德国民法典采纳了该种观点。例如《德国民法典》第894条规定:如果土地登记簿中的内容在有关土地的权利、此权利上的权利或者在第892条第1款所列举种类的处分权限制方面,与真实的法律状态不一致时,自己的权利未登记或者未正确登记的人,或者登记不存在的负担或者限制而受损害的人,可以要求因更正登记而涉及其权利人的人同意在土地登记簿中加以更正。

其二,狭义说。该说认为所谓错误登记,是基于有效的登记原因而为的登记,因登记错误或者遗漏所致的登记簿上的内容与登记原因证明文件所记载的内容不符。②基于这种理解,因登记原因行为的瑕疵以及有效登记完毕后的事由导致的登记簿状态与真实权利关系不符合的情形就不属于更正登记,而是属于涂销登记的范围。该说为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所主张。③此外,我国台湾地区还把此种意义上的错误登记作为登记机关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例如其“土地登记规则”第14条规定:“土地法”第68条第1项(即有关登记机关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笔者注)及第69条所称登记错误或遗漏,系指登记之事项与登记原因证明文件所载之内容不符而言。

其三,折衷说。该说所谓的错误登记,不仅包括上述狭义的错误登记,同时也包括了因登记原因瑕疵导致的错误登记。但并未包括因嗣后原因导致的登记簿记载与现实权利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例如,瑞士民法典第975条第1款规定,物权的登记不正当,或者正当的登记被不正当地涂销或更改时,其物权受到侵害的人,得诉请更改或涂销该登记。而根据其第74条第2款的规定,所谓不正当是指凡无法律原因或依无约束力的法律行为而完成的登记。那么,我国《物权法》第19条规定的“不动产登记簿所记载的事项错误”应作何种理解? 笔者认为,我国应取折衷说的观点。理由如下:首先,广义说不适当地扩大了错误登记的范围。所谓错误登记,究其原意,应指原始登记状态与真实的权利状态不相符的情形,由于其会造成对真正权利人的真实物权状态的妨害,因而需要法律提供特别的救济。而在因嗣后原因导致的登记簿的记载与现实权利状态不一致的情形,原始登记并无错误,只是登记的部分事项发生了正常变动(如因继承或法人的合并导致的房屋所有权发生移转等),但这种变动并不会构成对原始登记的物权人权利的妨害,因此,不能谓之“错误”。于此情形,只需进行变更登记即可,法律无需提供特别的救济措施。其次,狭义说不适当地缩小了错误登记的范围。一方面,该说将错误登记仅限于登记簿与登记证明文件所记载的内容不符的情况,忽视了登记证明文件本身存在明显缺陷而登记机关未能予以审查的情形;另一方面,该说将因登记原因瑕疵导致的不正确登记排除在错误登记之外,而事实上,这种情况与因申请登记过程巾的原因导致的错误登记一样,都是在原始登记状态即发生了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相符的情形。二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没有必要区别对待。相比较上述两种观点,折衷说取其之长,舍其之短,从而构建成了较为规范的错误登记体系,值得我国借鉴。综上所述,我国物权法所谓的错误登记,是指登记簿的记载与登记时的真实权利状态不相符的情形。其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因登记过程中的事由导致的错误登记;二是因登记原因行为的瑕疵导致的错误登记。那么,是否上述错误登记都应由登记机关承担责任?这需要明确第二个问题:即登记机关的审查对象。(二)不动产登记机关的审查对象在当事人申请不动产登记的情形,登记机关应对何种事项进行审查?对此,我国《物权法》第12条规定: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二)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三)如实、及时地登记有关事项;(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登记机构认为对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实际状况需要查看的,申请人以及其他有义务协助的人应当协助。上述规定虽然明确了登记机关的职责范围,但对于审查的权限和程度并未予以明确的规定。由于该问题关系到登记机关的责任范围,不可不辨。查各国法律规定,对不动产登记机关的审查方式,有三种不同的立法例:①一是严格的实质审查主义。这种审查方式为早期普鲁士法所采纳。即登记机关对登记的审查范围相当广泛,不仅要审查申请书的制作是否符合规定的形式要件,而且也要审查作为登记基础的原因关系(即债权关系)是否合法有效。二是形式审查主义。这种审查方式为目前德国法所采纳。即登记机关只审①以下立法例的介绍参见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292—30l页。180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年刊(2006-2007).法律出版社,2008.9.2006--2007年物权法查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登记合意,而无需审查当事人之间实体法律关系(即登记原因法律关系)的效力。但在土地所有权出让,以及设定、变更或者移转地上权的情形,当事人双方的物权合意例外地成为登记机关审查的对象。三是折衷的实质审查主义,这种审查方式为瑞士所采纳。依瑞士法,登记的要件除了需有“申请”和“登记承诺”外,还需证明有“登记簿册的处分权的法律原因”,即使物权变动得以发生的、以权利义务为根据的原因关系。但对该原因法律关系的审查则仍采取了“窗口式”(即形式意义)的审查方式。即登记机关审查的重点并非原因法律关系是否有效,而是当事人是否能够证明原因关系的存在,主要是其提交的原因关系的证明是否践行了必要的形式,如是否法律的规定进行了公证,是否具有书面的合同,或是否具有是唯一继承人的证明等。比较上述国家的规定,笔者认为,我国《物权法》第12条采取的应当是类似于瑞士法上的折衷实质审查主义。理由如下:首先,折衷的实质审查主义与我国物权变动的模式相一致。应当看到,德国、瑞士之所以采取不同的登记审查方式,与其实体法上采取的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德国民法采“无因主义”,认为债权行为的效力不能对物权变动产生影响,故登记机关并不需要把债权关系的存在与否作为审查的对象;而瑞士民法采“有因主义”,故需要审查债权合同。我国物权变动的模式与瑞士基本相同,所以把债权合同的有无作为审查的对象是符合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其次,对登记原因关系(即债权合同)采取“窗口式”的审查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登记的作用。严格的实质审查主义固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登记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但同时也会对当事人的私法自治构成威胁,还会加大登记机关的工作量,使得登记程序繁琐、冗长,并引起与登记机关的不必要的纠纷。而“窗口式”的审查方式由于仅仅查验是否存在真实的债权合同关系,而不触及合同的效力问题,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登记的真实性,还有利于降低登记成本,提高登记效率,有效地避免了实质审查主义的缺陷。①最后,我国《物权法》第12条第1项要求登记机关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其中所谓的“必要材料”从我国《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①但是,为避免登记流于形式,增大错误登记的发生几率,我国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规定辅之以相关配套措施,如要求申请人提交债权合同的公证文书等。如在瑞士,即要求申请人对作为原因关系的债权行为进行公证;德国也要求申请人对登记合意予以公证。参见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301页。181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年刊(2006-2007).法律出版社,2008.9.中国民法年刊2006--2007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来看,应当认为其包括了作为登记原因的债权合同,这与德国的形式审查主义不同;但另一方面,《物权法》对登记机关的要求只是“查验”,即检查验收,并未要求对债权合同的合法有效性予以审查,这不同于早期普鲁士法上的严格实质审查主义。就此而言,我国《物权法》上的不动产登记的审查方式更接近于折衷的实质审查主义。(三)结论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物权法上的“错误登记”包括因登记过程中的原因导致的不正确登记和因登记原因行为的瑕疵导致的不正确登记两种情况,但由于登记机关的审查对象并不及于当事人之问的实体法律关系,因此,因原因关系的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而导致的错误登记并不能要求登记机关为之负责任。作为登记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前提的“错误登记”应当仅限于登记机关在登记过程中因违反审查义务导致的登记簿内容与登记时的真实权利状态不相符的情形。

二、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的认定(一)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的性质首先,不动产登记机关之所以承担赔偿责任,系由于其违反了严格审查的法定职责所致,该责任应属侵权责任。又因为不动产登记机关作为国家机关,系以国家的公信力为基础为当事人提供不动产交易的安全保障,其因行使职权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害应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故该种侵权责任应当界定为国家赔偿责任。但就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而言,在理论上多有分歧,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代位责任说。即认为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因不法行为致人损害,应由其本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因其财力有限,为确保受害人能够获得实际赔偿,才由国家代替工作人员对受伤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中规定的国家对有故意和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的追偿权就是国家承担代位责任的依据。①二是自己责任说。该说认为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是就其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并不是代替其工作人员承担责任。因为国家授予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权限,本身就包含被工作人员违法执行的可能。也就是说,权限本身已具有危险,所以国家自己应当负担危险责任。②笔者认为,国家赔偿责任就其实质而言,应为自己责任。其理由固然因为国①叶晋明:“职务侵权民事责任若干问题探讨”,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②胡雪萍:“关于国家赔偿性质的法律思考”,载《行政法制}2004年第3期。182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年刊(2006-2007).法律出版社,2008.9.2006--2007年物权法家授予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权限,本身就包含被工作人员违法执行的可能。但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应当从国家与其工作人员的关系中去寻找。关于这一问题,学者主张的国家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关系是一种特别权力关系的观点值得赞同。依此观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代表国家管理公务的过程中,与国家具有同一性,即行使职权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出现的,而是以国家机关的身份出现的,其行为是一种国家行为,一切后果(包括违法行为的后果)都归属于国家。①至于国家赔偿法中规定的国家对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的追偿权,更多是一种纪律手段,而不是赔偿费的追偿。②综上所述,国家赔偿的性质系国家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侵权责任。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责任作为一种国家赔偿责任,当然也具有上述性质。(二)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物权法》第21条第2款规定,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虽然该条并未明确规定登记机关仅就其过错行为承担责任,但笔者认为不应就此得出该条采纳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结论。在笔者看来,登记机关的责任认定应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理由如下:首先,从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来看,我国并未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条则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一些学者将其归纳为“违法归责原则”,但自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理论观察,这一颇具“创造性”的结论是不科学的。而从侵权法的角度探讨“违法”的意义也许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违法”的本质。所谓“违法”,在学说上有“结果违法”和“行为违法”两种不同的观点。前者指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权利遭受侵害的事实;后者则指行为人的行为未尽必要的注意义务(故意行为当然被推定为违法)。由于“结果违法说”与同样作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损害事实”有同义重复之嫌,故多数学者同意“行为违法说”。③行为违法说将违法性的实质归结为对注意义务的违反,而是否违反注意义务恰恰是客观过错的判断标准。因此,多数学者认为作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违法性”概念在采纳客观过错责任的前提下,已为“过错”的概念所包含,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换言之,行为具有违法性即意味着行为人存在过错,反之亦然。就此而言,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的归责原则应当是过错责任原则。这一结论当然适用于不动产登记机关的赔偿责任。其次,从《物权法》第21条第2款的规定来看,该条仅规定登记机关要对登记错误承担赔偿责任,但正如前文所述,造成错误登记的原因不只一种,有的与登记机关有关,有的则与登记机关无关,而该条对构成登记机关责任前提的“错误登记”的范围并未明确规定,如果采纳无过错责任会导致登记机关对那些不可归责于自己的错误登记也要负责,这无疑加重了登记机关的责任,对登记机关显失公平。再次,从登记的性质和登记机关的职责来看,登记虽然属于行政行为,但登记机关的职责并非以国家的名义许可或授予物权,其只是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文件予以审查和公示,这是建立在申请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的基础上的。而在申请人刻意提供虚假材料的情形,由于登记机关的审查手段有限,即使其已经严格履行审查义务,对有些材料也可能难以发现它的虚假性。如果一概要求登记机关承担无过错责任,会导致登记机关因害怕承担责任而畏缩不前、消极履行职责的状态。同时也会使登记机关加大审查范围、延长审查时间,影响登记的效率。最后,从我国长期以来的立法实践来看,对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也一直采用的是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例如,我国《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37条规定:因登记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过失导致登记不当,致权利人受到经济损失的,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直接经济损失负赔偿责任。珠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第48条也规定: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工作疏忽,核准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失的,登记机关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些规定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物权法》第21条第2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三)不动产登记机关过错的认定i.不动产登记机关过错的判断标准所谓过错的判断标准,在理论上有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之说。前者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为标准判断其有无过错;后者则以社会要求的客观行为准则作为判断过错的依据。登记机关的过错作为公务过错,当然应当采客观标准加以判断:即以法律或职务要求的行为准则(或注意义务标准)作为公务过错的判断标准。如果登记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违反了这一客观判断标准,即可认定登记机关具有过错。例如,在登记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资料根本未予审查,导致根据虚假的材料予以登记的情形,即使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个人能力有限,如184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年刊(2006-2007).法律出版社,2008.9.2006--2007年物权法刚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等,也应认定登记机关存在过错。相反,如果登记机关已尽到审查义务,即使出现错误登记,也不应认定过错的存在。不过,在登记机关过错的证明上,考虑到受害人证明的难度,应采过错推定的方式。即在登记机关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则推定其过错的存在。然而,如果过错可以依照一般生活经验从事实本身予以认定,则可直接推定过错的存在。2.登记机关过错的具体认定在实践巾,由于登记错误系由不同原因引起,登记机关过错的认定也就有所不同:其一,因登记内容与证明文件的内容不一致而导致的登记错误。即与证明文件相比,登记簿存在错误、遗漏等现象。例如,权利人名称写错、债权金额错误、应登记的事项未作记载、抵押财产的名称或范围与当事人申请不同、登记日期的错误,等等。由于这种情形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通常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可直接推定登iE$)L关过错的存在。其二,因登记的内容被登记机关不当涂销而导致的登记错误。基于前文所述的原凶,此种情形也应直接推定过错的存在。其三,因登记机关与登记申请人串通进行虚假登记导致的登记错误。这是登记机关故意造成他人权利损害,自应认定过错的存在。其四,因申请人提交虚假证明材料而导致登记错误。这种情况下如何认定登记机关的过错较为复杂。因为它涉及登记机关对相关材料真实性的查验应当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区别证明材料的性质分别予以分析。(1)对于那些只要履行正常的审核程序就完全可以判断其真伪性的材料,如房产证以及在登记部门有原始档案的信息材料,登记部门应当保证其查验结果的真实性,一旦f十{现错误登记,就应当认定登记机关的过错。例如,2005年发生在北京的一起案件中,甲伪造了身份证、房屋所有权证、已购公房上市出售申请表等材料,将属于乙的房屋出售于不知情的第三人丙并办理过户登记手续。①在该案中,登记部门未能发现房产证系伪造,也未能发现甲提交的系争房屋的上市出售确认表中,所填房屋原产权单位与实际原产权单位不一致的事实。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登记机关的过错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作为房产证的颁发机关,完全有能力对房产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而对于所填房屋原产权单位与实际原产权单①王晓东:“买房人损失该谁承担”,载《中国青年报》2005年7月3日。185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年刊(2006-2007).法律出版社,2008.9.中同民法年刊2006--2007位不一致的情况,如果登记机关履行了正常的查档审核程序,也完全能够发现甲提交的是虚假材料。(2)对于那些不属于登记部门职权负责范围以内的材料,如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书等,只要登记机关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即使没有发现其虚伪性,也不应当认定过错的存在。(3)对于申请人依法院的判决或行政决定而申请登记的情形,只要经登记机关审核判决书和行政决定书是真实的,即使因法院错判导致登记错误,也不应认定登记机关的错误。

三、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承担(一)不动产登记机关的赔偿范围在发生错误登记的情形,受害人遭受的财产损失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权或权利地位的丧失。例如,登记机关将甲的房屋错误地登记为乙的名字,而乙又将该房屋所有权移转给善意第j人丙的情形;再如,登记机关不当涂销了甲的抵押权登记,致使甲丧失了就抵押物优先受偿的权利;(2)凶主张权利而支出的费用,如交通费、手续费、诉讼费等;(3)可得利益的丧失。例如,在因错误登记丧失房屋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情形,受害人就该房屋或土地可期待的租金或营利的丧失;等等。那么,上述损害是否均属于登记机关的赔偿范围?对此,《物权法》并未予以明确的规定。从国外立法规定来看,大多对登记机关的赔偿范围予以了一定的限制。如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法”第68条第2款规定,登记机关的损害赔偿,不得超过受损害时之价值。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在其《不动产法》中则将登记机关赔偿责任最高限额定为10万美元。而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8条第7项以及《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37条的规定,登记机关的赔偿范围应限制在直接经济损失的范围之内。所谓直接经济损失,一般认为系指受害人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与之相对的,则是间接经济损失即可得利益的丧失。①相比之下,笔者认为把登记机关的赔偿范围限制在直接经济损失的做法更具有合理性。一方面,不动产大多价值巨大,且都具有充分的利用价值。如果使登记机关对受害人的可得利益予以赔偿的话,则将会使登记机关负担过重,不利于登记机关积极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依侵权法理,只有那些与侵权行为具有法律上因果关系的损害才属于可赔偿的范围。就此而言,直接经济损失原则上是具备这一特征的,而因登记错误而导致的可得利益损失则自当别论。因为登记的作用仅仅在于公示①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761—764页。186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年刊(2006-2007).法律出版社,2008.9.2006--2007年物权法物权,而利用物权获得的可得利益并不在登记机关可预见的范围之内,也不在登记制度保护的范围之内,因此,可得利益的丧失与错误登记之间欠缺法律上因果关系,自不属于可赔偿的范围。综上所述,在上文提到的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害中,因错误登记导致的房屋所有权的丧失,以及受害人因办理相关手续支出的交通费、手续费、诉讼费等相关费用,以及抵押权被漏登后债权不能实现的损失等均属于直接经济损失而可以要求登记机关承担赔偿责任;而租金或营利的减少等间接经济损失,则不能要求登记机关予以赔偿。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受害人对其遭受的损害本身也存在过错,则应视其过错大小适当减轻或免除登记机关的责任。(二)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导致第三人损害时不动产登记机关的赔偿责任如果登记错误纯粹由于登记机关的过错所致,则其当然应当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果登记错误系由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所致,则登记机关的赔偿责任和赔偿范围如何确定?对此,学者之间有四种不同的观点。(1)责任否定说。即认为登记机关仅在因为其工作人员的过失而使登记发生错漏时,才对登记的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在因当事人的申请进行登记而导致第三人利益受到损害时,登记机关不承担责任。①(2)连带责任说。即认为由登记机关与申请人构成共同侵权,二者应承担连带责任。②(3)按份责任说。即认为应根据登记机关和登记申请人的过错大小分别确定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份额。(4)补充责任说。即认为受害人原则上应首先要求登记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只有当事人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时,方可要求登记机关承担赔偿责任。⑧对此,笔者认为,登记机关之所以需要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原因在于其违反了法定的审核义务,因此,即使错误登记系由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所致,只要登记机关未尽法定义务,就当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就此而言,责任否定说并不可取。而就此时登记机关承担责任的方式而言,笔者更赞同连带责任说。理由如下:第一,如果登记错误的原因源于登记机关与申请人的恶意串通导致的虚伪登记,则登记机关与恶意申请人显然构成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二者理应承担连带责任。①康宏:“房地产抵押登记中登记机关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载《中国房地产))2002年第12期。②常鹏翱:“也论不动产登记错误的法律救济”,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③“物权法中的行政法问题:不动产登记制度”,载http://rmfyb.ehinaeourt.org。187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年刊(2006-2007).法律出版社,2008.9.中H民法年邗J2006--2007第:二,如果登记错误的原因系由于申请人提供了虚假的证明材料,而登记机关未尽审查义务导致的,登记机关同样需要对全部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因为于此情形,登记机关作为物权确定的最后把关人,如果其尽到了审查义务,则损害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就此而言,登记机关的过错行为与受害人的全部损害之问是存在因果关系的。其应当与有过错的申请人一起承担连带责任。第2i,那么,登记机关是否应当承担补充责任呢?笔者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在补充责任的设计下,受害人只能在穷尽其他救济而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够向登ic!tJL关请求赔偿,这实际上为受害人寻求法律救济设置了障碍,变相减轻了登记机火的责任。实不足取。(三)登记机关的追偿权我网《物权法》第21条第2款规定,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该条明确了登记机关的追偿权,并明确了被追偿的对象是“造成登记错误的人”。具体而占,其应当包括以下两类人:一是造成登记错误的申请人。如果登记错误是由于申请人提供了虚假的证明材料所致,则虽然登记机关也存在过错,但由于登记申请人是登记错误的源头,其理应承担终局性的责任。登记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有过错的申清人就全部赔偿额予以追偿。二是造成登记错误的丁作人员。有过错的_:_I.作人员系造成登记错误的直接责任人员,自应对其行为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然而,是否所有有过错的T作人员均可以成为被追偿的对象?笔者认为不然。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4条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只能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予以追偿。笔者认为鉴于国家机关丁作人员行为的公务性,把追偿的对象限制在有故意和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是合理的,该条也应适用于不动产登记机关追偿权的行使。188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年刊(2006-2007).法律出版社,2008.9.

第二篇:论不动产登记机构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

论不动产登记机构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

摘要: 关于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的规定,《不动产暂行条例》和《物权法》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立法机关对这一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实际操作过程中关于登记错误的处理出现很大的纷争。登记行为的性质应该为行政行为,所产生的责任是国家赔偿责任。我国所采取的审查形式为折衷形式,即不仅要形式审查,对权利人有重大影响的还要进行实质审查,对于登记机关赔偿责任的性质,为了更有利于保障受损害人,应当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对登记错误的赔偿标准,一是要严格按照证据,二是依照损害的程度进行认定。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必须给予赔偿,间接财产损失则不予赔偿。最后结合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发展现状,建立一套有我国特色的保险救济机制,不能再依赖财政对受损害人进行赔偿。关键字: 不动产登记,登记错误,赔偿责任,赔偿机制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经过不断的讨论﹑征集意见和修改,终于在今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该暂行条例在不动产的登记程序、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出比较详细、合理和完整的规定,然而在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登记机构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这一方面,与原来《物权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相比并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对于登记机构的性质、赔偿责任的性质、归责原则、赔偿的范围以及救济机制等问题并未明文规定,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很多用现有法律无法有理有据的解决的问题,诸如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应为国家赔偿责任,但是其违法性之认定却以侵害民事权利为认定依据等这样的问题应早日解决。在赔偿机制方面,国外的三种模式,即国家负担机制、利用者负担机制和保险机制,三种保障机制各有优势,我国应当深入研究这三种模式,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实情的救济保障机制,使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更加完善。

一、登记行为概述

不动产登记是依赖登记机关的公信力,在不动产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对不动产的权利进行确认,当事人则是因为信赖不动产登记簿而从事交易行为。如果不动产登记机构在登记过程中发生错误就会使不动产的交易基础产生错误,这样会使不动产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财产权利很有可能会被侵害,不动产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就会追究登记机关的责任问题。要讨论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首先就要明确界定登记错误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其次要讨论登记机关的审查权限,《物权法》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是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规定,在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后,再定义登记错误的概念就变得简单了。

(一)登记行为的性质

关于登记行为的性质,目前主要的学说观点有两个: 1.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基础作出的能够产生权利义务的行为。该观点认为登记是由不动产权利人基于自己的意思表示将不动产交由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登记是对物权的公示,并不是物权的创设行为。因此登记行为是民事行为。从请求权角度考虑,不动产权利人享有登记请求权。将登记行为界定为民事行为,是最大程度的尊重私权利,使民事活动尽量减少行政权利的介入,营造一个更加自由的市场经济活动,使当事人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市场经济活动,而不是再像计划经济那样,由政府控制公民的经济活动。再者,将登记行为界定为民事行为,是从不动产权利人角度对登记行为做的界定,登记仅仅是对物权的公示,并不会产生物权,而事实上物权始于不动产权利人向登记机关提出登记请求,登记请求权也属于请求权,而请求权属于在民法中讨论的范围,所以应将登记行为认定为民事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该观点认为登记行为是属于行政行为范畴的行为,登记机关有权根据不动产权利人的申请或依据职权进行登记,并不是民事行为,因其具有职权性和强制性,是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行为,所以登记行为理所当然应该是具体行政行为。不管是遵从民事行为说,还是遵从具体行政行为说,对不动产登记行为的效力,都应当依据其法律性质的不同而区分认识,但现实生活中的做法却并不是这样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行政管理机关将登记视为其职能范围内的职权,所以不动产登记由行政机关甚至可以是事业单位负责。例如有土地管理机关对土地的登记工作进行管理,房屋管理机关对房屋登记工作进行管理。这些做法从名称到内容无不充分体现着很浓烈的行政色彩,并没有体现一丝的民事行为性质,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一发生登记错误的情况,权利受害者就会想到要选择行政诉讼来解决不动产登记错误案件,而不是考虑选择民事诉讼或仲裁。“那么从司法主流观点来讲,还是认为不动产登记行为究其性质而言,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所产生的责任是国家赔偿责任。”

(二)需要明确登记机构的审查权限 审查分为实质审查和形式审查两种模式。形式审查是指登记机关仅从材料的全面性、合法性角度出发考虑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实质审查不仅从材料本身出发,还要通过实地调查等方法最大程度上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形式审查审查工作量小,审查效率高,行政机关对真实性把握相对较小。实质审查工作量大,审查效率低,对其真实性却有很大的把握。从《物权法》第十二条第一款中的规定来探究,我国采用了一种折衷模式,即对一些不易产生纠纷的材料只进行形式审查,而对容易产生纠纷的材料不仅要进行形式审查,还要进行实质审查,尽可能的减少登记错误的情况发生。采用折衷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相应的不动产的面积也大,而不动产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有限,如果采取实质审查方式,那将会使不动产登记人员忙的焦头烂额,也无法按时完成登记工作。另一方面,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还不够完善,如果只进行形式审查,那么申请人若是提供虚假材料进行申请,那么登记人员将无法鉴定真假,最终造成登记错误。所以结合我国国情,我们采用折衷模式是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

(三)登记错误的概念近年来,因为不动产登记机关的错误登记而引起的行政赔偿案件与日俱增,由于登记机关造成登记错误或登记人员的不负责任等各种原因造成不动产权利人的财产受到损失,但是受损害的权利人想要主张自己的权利却遇到很多的困难,最主要的就是对于登记错误的含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通过对登记错误的性质和登记机关的审查权限的讨论,可以得出登记错误的性质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登记机关的审查方式应当采用折衷模式,即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相结合。关于登记错误的含义,学界有三种观点:广义说,狭义说和折衷说。1.广义说

广义说认为,错误登记是指登记簿上所记载的事项与原始事实状态不符的现象。原因行为造成的登记错误属于登记机关的登记错误,所谓原因行为就是在物权的变动中能够使物权发生变化的行为,在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登记机构的原因行为造成的登记错误,广义说认为就是登记错误。不动产登记完成后,物权发生变动造成的登记错误,广义说认为也是登记机构的登记错误,因为物权发生变化登记机构有义务及时进行更正物权的归属问题。登记机关失误造成的错误毋庸置疑肯定是登记错误,这一点三种学说都是认可的。2.狭义说 该说认为,错误登记是指基于有效地登记原因而为的登记。该学说认为登记错误或者遗漏导致登记簿与其他证明文件有内容上的出入就是登记错误,但是登记错误不包括原因行为所致的错误。认为将原因行为导致的错误也归到登记错误,这就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登记机关的责任,导致一发生错误就认为是登记错误,然后向登记机关追究责任,这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3.折衷说 折衷说涵盖了狭义说上所有错误登记情形,同时折衷说认为登记原因瑕疵所致的错误也包括在内,但是登记机关登记后因为原因行为所导致的的登记错误不包括在内。结合我国国情,采用折衷说是更符合我国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的赔偿问题的,广义说对于登记错误含义的界定过于宽泛,将原因行为造成的登记错误包含在登记机关的登记错误内,这不合理的加重了登记机关的赔偿责任。狭义说将登记原因瑕疵所致的错误排除在外,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登记机关应当对自己的过失造成的瑕疵登记承担赔偿责任。而折衷模式则全面准确的包含了所有正确的情形。对于登记错误的原因,《物权法》中规定了主要是两方面原因。1.当事人提供了虚假的申请材料,导致登记机关错误登记。2.由于登记机构或登记人员自身的原因。登记机关的过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登记机构在登记过程中发现登记材料有瑕疵却没有实地调查导致错误;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登记;登记机构工作人员与他人合谋,造成交易当事人财产受损;符合登记却故意不予登记,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登记簿与权属证书的记载不一致,登记机构没有进行更正给他人造成损失;当事人的正当查询登记的请求被无根据的驳回。

二、赔偿责任的性质及其归责原则

(一)性质

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给真正不动产权利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目前在我国,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其用很多年的拼搏才换来的心血,或者是几代人传下来的财富,如果因为登记机关的登记错误而丧失,却又不能得到相应的赔偿,这对于他们是一个很不小的打击,对于公众的安全感也会降低,对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有很大影响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清楚赔偿责任的性质以及归责原则。关于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的性质,目前的主流学说包括以下两种: 1.民事责任说

如杨立新教授就认为这种损害赔偿责任应当属于民事责任,理由有三点:第一,损害赔偿责任的基本性质就是民事责任。只有在民事领域才有损害赔偿责任,在刑事领域称为刑事责任,行政领域称为行政责任,研究损害赔偿责任都是在民法中研究的,所以该种赔偿责任是民事责任。第二,当事人的民事权利被登记机关侵害,就应该用民法的救济途径对当事人进行救济,所以这属于民事赔偿责任问题。第三,《物权法》是民事法律,在民法中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当然是民事责任。2.国家赔偿责任说

梁慧星教授认为因登记机关的过错,使得不动产登记发生错误,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因为登记机关的登记错误遭受损害的,登记机关应该依照《国家赔偿法》的相应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因为登记错误是因登记机关的行为导致的,登记机关属于行政机关,因行政机关的过错导致当事人的权利受到损害的,依照现有的立法,是属于国家赔偿范围。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错误赔偿责任应该是国家赔偿责任。登记的主体一方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事务过程中,首先必须对因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向受损害人进行赔偿。假设行政机关对自己所造成的损害不进行赔偿,那么行政机关乃至国家的公信力又如何保障呢?不动产权利人因为登记机关的过错或者是其他人的过错导致登记机关错误登记而遭受了损失,行政机关理应赔偿,但是行政机关并不是营利机构,它的资金来源大多数靠的是国家财政的支持,所以行政机关向受损害人支付的损害赔偿金从其根源上看还是国家对受损害人进行的赔偿,而且受损害人一旦其不动产权利受到登记机关侵害后,受损害人立刻想到了提起行政诉讼,将登记机关列为被告告向法院,其目的就是想通过行政诉讼来获得国家赔偿,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体系的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保障机构,而且登记机关又没有能力自己进行独立赔偿,所以我国目前应该采用的是国家赔偿责任。采用国家赔偿责任,一方面可以使受损害人的权利能够最终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国家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可以依据行政法的相关处罚规定,对造成登记错误的工作人员进行追究责任,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登记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二)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两种。纵观世界各国,以德、日为代表的国家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只有登记机关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赔偿责任;以瑞士、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国家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主张无论登记机关有无过错,只要在客观上给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我国采用过错责任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我国的学者对此存在很大的争议。胡康生教授认为实践中造成登记错误的原因很多,是没有办法一一例举的,立法若巧妙的用“登记错误”一词,该词描述的不是主动心态,而是一种客观状态,即只要发生登记错误,且给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造了损害,就应该对受损害人进行于损害相当的赔偿,并不去考虑登记机关是否有过错,也就是不以登记机关是否有过错为赔偿的构成要件,这就是无过错责任。朱岩,高圣平,陈鑫教授认为登记机构赔偿责任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因为《物权法》第21条第1款中的造成损害是登记机关的过错造成,而第2款中不是对登记机关的过错追究责任,而是由登记机关先垫付赔偿费用,后向造成登记错误的当事人追偿。

我国应当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给受损害人造成损害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不过问登记机构是否有过错,也不过问是因自身原因还是因他人原因,只不过因他人原因造成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登记机关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进行追偿。登记机关与受损害人相比,让登记机关举证自己没有过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且登记机关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也是没用的,因为法律规定及时因申请人的原因造成登记错误,登记机关还是要承担赔偿责任,所以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是无法解决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的。让登记机关承担无过错责任原则,如果不是登记机关的责任,登记机关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这样的追责原理才更加有利于纠纷的解决,让受损害人的利益更好的得到保障和救济。

三、赔偿范围问题

赔偿范围问题,是指因登记机关登记错误,必然会给受损害人造成财产方面的损失,受损害人必须有一个要求赔偿的标准,才能有法有据的提出自己的诉讼主张,因此有必要深入讨论哪些损失是登记机关需要赔偿的,哪些损失是登记机关不用负赔偿责任的。通常情况下,登记机关因各种原因造成登记错误,不动产的真正权利人会向登记机关请求更正登记,如果登记机关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是登记错误了,可以让申请人先申请异议登记,以保障自己的权利状态不继续被侵害,待登记机关查清楚事实真相,若果真发生登记错误,首先登记机关会进行更正登记。更正登记后受损害人仍然有损害的,可以追究登记机关的赔偿责任。在受损害人的损失当中,可以分为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直接财产损失包括因登记机关登记错误,权利人遭受的财产损害,因主张权利而支付的律师费,诉讼费,交通费,手续费等费用,间接财产损失包括权利人主张的期待利益和租金,营利的减少等损失。而真正需要登记机关赔偿的财产损失是直接财产损失。登记机关造成的登记错误给受损害人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的情形无法具体来罗列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证据来认定,直接财产损失的认定应当参考评估机构的意见。对于财产的价值应该参考受损害时的财产价值。因为在我国,不动产的价值变动是相当大的,如果以诉讼时的财产价值来评估,显然是不公平的。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受损害人遭受的财产损失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种:

(一)不动产物权权利地位的丧失

不动产权利人一旦丧失对不动产的支配权,那么不动产权利人的权利地位也就相应的丧失了,这对不动产权利人的侵害是很严重的。例如王某侵害李某的不动产权利,将不动产登记于自己的名下,然后又转让给善意第三人张某,那么李某就丧失了对该不动产的所有权。登记机关要对李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之后登记机关可以向王某追偿。

(二)因主张权利而支出的费用

受损害人在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后,会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而在他主张权利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因此支出额外的费用,这些费用理应由登记机关支付,因为是由于登记机关的登记错误使得受损害人为此花费了这笔费用。受损害人为维护合法权利而支付的交通费、诉讼费、律师费、手续费等都应该包括在内。

(三)可得利益的丧失 前文已述,登记机关因登记错误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需要赔偿,而可得利益并不是现实已发生的,是受损害人将来可能得到的财产利益,这种利益的取得具有不确定性,受损害人无法确保这些利益自己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必然会得到,所以可得利益是属于间接财产损失,登记机关不用对受损害人的可得利益进行赔偿。综上所述,登记错误给受损害人造成不动产权利或者权利地位的丧失,因主张权利而支付的律师费、诉讼费、交通费、手续费等都属于直接财产损失,登记机关应当对直接财产损失进行赔偿,而对于可得利益等间接财产损失则不负赔偿责任。司法实践的惯常做法是,将为解决登记错误而产生的费用支出认定为非直接经济损失,对这些费用不予赔偿。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立法精神的,因为这些费用是现实发生的,是因登记错误导致的直接财产损失,对于这笔费用,登记机关必须进行赔偿。而租金或者营利的减少,期得利益等,则属于间接经济损失,不能要求不动产登记机构予以赔偿。

四、赔偿机制的建立 目前,发达国家大多都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赔偿保障机制,以解决登记机关登记错误给受害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例如英国土地登记局设立了专门的赔偿基金。登记机构因登记错误的赔偿金从该基金中支出。这样就保证了登记机构能够长期有效的对受损害人进行赔偿,保证了资金的有序供应。我国台湾地区,依据土地法第七十条,地政机关所收的登记费中应当提存百分之十作为登记储金。而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正常的机制,以解决登记错误的赔偿资金问题。实践中,发生此类赔偿问题,大多是通过国家赔偿问题,由国家财政中支出来,这样做一来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国家需要支出很大的一笔资金来为登记机关赔偿,二来由国家进行赔偿,不利于提高登记机关的工作效率,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成熟的赔偿机制,由登记机关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发生赔偿问题由自己从赔偿机构中支付。那么,登记机关为了让赔偿机构正常运作下去,必然会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而且也提高了登记机关的工作质量。

(一)目前成熟的主要赔偿保障机制

目前成熟的主要赔偿保障机制主要有三种:国家负担机制,利用者负担机制和保险机制。

1、国家负担机制

国家负担机制是指由国家财政中支付登记机关登记错误,给受损害人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给予赔偿,以弥补受损害人的损失。国家负担机制的理念是不动产登记簿是具有公信力的,登记机关的登记错误行为损害的是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的行为,不动产登记薄的公信力归根结底由国家来保障。那么登记错误也就损坏的是国家公信力,国家为了维护其公信力,应当通过赔偿受损害人的直接经济损失以维护自身的公信力。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国家负担机制。例如德国和瑞士都采用国家负担机制。它们认为登记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发生侵权行为,应当由国家负担这笔费用。

2、利用者负担机制

利用者负担机制是指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受损害人要求的赔偿资金应当是收取的相关费用中支出。这种机制是要求不动产登记机关在内部建立一个完整的赔偿机制。当发生登记错误需要对受损害人赔偿时,直接由这个赔偿机制支付赔偿金,赔偿机制的资金则是从登记机关收取的费用中调动,而不是依靠国家财政。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采用利用者负担机制。

3、保险机制

保险机制是指不动产登记错误后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的机制。保险机制的理念是登记机关将收取的登记费用的一部分在商业保险公司中进行投保,当发生登记错误需要对受损害人赔偿时,由保险公司对受损害人进行赔偿。目前美国的一部分州采用保险机制。它们认为保险机制不仅对受损害人的损害予以赔偿,又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让资金可以流通起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二)保险机制的优点

结合我国实情,我国应当采用保险机制。保险机制的作用有以下四点:

1、解决赔偿问题

建立保险机制的目标就是解决登记机关登记错误后的赔偿问题。建立保险机制之后,登记机关将收取的部分费用投保于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管理这笔资金,若是登记机关需要对登记错误负赔偿责任时,则由保险公司对受损害人进行赔偿。

2、提高登记机关工作能力

登记机关收取的费用是有限的,若国家财政不再为登记机关提供资金,那么登记机关必定会保证登记的正确率,这样也就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登记机关的工作能力。

3、提高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我国保险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向保险类公司注入大量的资金,如果我们将收取的费用的一部分投入到保险公司,一方面登记机关可以规避因登记错误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三)保险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将保险机制确立下来,使其具有普遍效力和强制效力。再者是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将保险机制运行的程序及相关规定用明文加以规定,以便于实际的操作。例如,应该给保险公司交多少费用,这一业务由登记机关哪一部门负责,具体赔偿的步骤等问题都需要明示。

2.由登记机关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同保险公司处理相关问题。

登记机关应当新增设专门的部门,专门负责这一领域,具体工作包括管理收取的费用,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负责具体的赔偿工作等。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使赔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保障及时有效地对受损害人进行赔偿。3.发生赔偿时,由保险公司、受损害人和相关登记机关专门负责人员三方协调处理相关事项。登记机关和受损害人通过诉讼、调解或和解等方式将双方的争议进行处理,如果需要登记机关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关可以给受损害人出具一张有价证券,由受损害人向保险公司请求支付确定的金额。综上所述,我国可以尝试采取保险机制对受损害人进行赔偿。采用保险机制不仅可以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将这一部分资金用于其他经济建设领域。还可以提高登记机关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使登记机关内部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提高登记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这些资金的注入,不仅拓宽了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而且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一个符合国情的保险机制。结语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赔偿制度是对不动产权利人权利保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救济制度。对于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责任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受损害人的利益。在我国,不动产的价值巨大,不动产关系着很多人的幸福生活。如果不能很好的保障不动产权利人的权利,这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若不能很好的解决登记错误的赔偿问题,会使国家的公信力受到影响,所以,对于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赔偿问题,要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不动产登记方面的法律更好的服务于不动产登记事业。参考文献

[1]李昊,常鹏翱,叶金强等著《不动产登记程序的制度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姚辉:《不动产登记机构赔偿责任》载《法学》 2009年第5期。[3]钱燕娜:《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的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期(上)。[4]范利平:《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版权出版社2012年版。[5]白立新:《我国不动产登记机关及其责任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6]杨立新:《论不动产错误登记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载《当代法学》2010年第2期。[7]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法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出版。[8]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9]朱岩,高圣平,陈鑫等著,《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0]陈炯生:《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赔偿研究》复旦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11]程啸:《不动产登记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12] 马栩生《论中国不动产登记赔偿机制之构建——以公信力为视角的诠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五期第89-93页

第三篇:不动产登记注意事项

一、申请审批表

(一)询问笔录【技术规程P71】

1、抵押登记、转移登记:

你是否结婚?申请登记的房地产是否夫妻共有?

注:如果共有应夫妻共同申请;如果非共有应提交非共同所有的证明材料。

2、在建工程抵押:

是否已经取得了预售许可?截至目前已经预售了几套商品房?是否在房管机关进行了备案?

注: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时:1)请房管部门提供是否取得预售许可证,如果取得,应提供以备案的合同。

3、异议登记:权利人是否不同意更正登记?是否已知悉异议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注:《物权法》19条: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3、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是否已经取得预售许可证?已经预售几套房屋?

(二)实地查看【房屋登记办法】19条;[规程】P10

1、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在建工程抵押权登记、因房屋灭失导致的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

2、实地查看资料:实地查看表、现场照片。

3、实地查看内容:

1)在建工程的坐落与证明材料记载的信息一致; 2)申请抵押的部分已建造。

4、实地查看人员:由2名登记人员负责,至少一名登记官。

(三)申请人单方申请:【技术规程】P6

1、首次登记;

2、因继承、受遗赠取得房地产权力;

3、因生效的法律文件;

4、变更登记;

5、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

6、异议登记;

7、权利人申请不涉及房地产权利归属和内容的更正登记。

注意:夫妻共有的,必须夫妻双方共同申请。

(四)通知和公告

1、通知权利人:

2、公告:【技术规程】P10 1)公告的情形: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权属证书或证明公告作废;补发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权属证书或证明;查封建议公告【司审】p138。

2)公告期限:不少于15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22条 3)公告地点:报纸、官网;集体的应在村委会办公场所并拍照。(五)身份证明【规程】P27

1、自然人:【规程】P27 境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为《居民身份证》,无《居民身份证》的可以为《户口簿》及公安部门出具的贴有照片的证明【收件P23】、《护照》、有效军人身份证件等(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士兵证、学员证、离休证、退休证等);港澳同胞的身份证明为《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同胞回乡证》、《居民身份证》;台湾地区居住的有效身份证件或经确认的身份证明;外国人的身份证明为《护照》和中国政府主管机关签发的居留证件。【《房屋登记行政行为及司法审查》P130】

2、法人身份证明:【规程】P27 境内企业法人应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境内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团法人应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境内经营型其他组织应提交营业执照;境内非经营性其他组织应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境外企业法人应提交其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的批准文件和注册证明;境外其他组织应提交其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的批准文件和注册证明;外国驻华使馆、领馆和外国驻华办事机构、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应提交该使馆、领馆、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出具的身份证明。

【房屋登记收件】P16:香港、澳门法人、台湾法人及外国法人公证认证的规定。

【房屋登记办法】15条:外国组织提交外文身份证民的,应当同时提交经过公证或认证的该身份证明的中文译本。

3、权利人名称、身份证明类型变更登记:【收件】P38 1)自然人:

4、抵押登记或转移登记权利人的证明材料

5、公证的情形:

1)【收件】P47:转移登记,约定由某一方当事人单方申请的买卖合同或作价入股合同应当进行公证。

2)【收件】P71:转移登记,因离婚约定某一方所有或第三方所有的,协议经过公证或法院确认、经婚姻登记机关确认的其与存档档案一致的,且载明房屋申请人的,可以单方面申请。

3)【收件】P52:涉外涉港澳台的房屋买卖合同和房屋作价入股合同应当公证。

4)【规程】P29:

1、因继承、受遗赠实施申请相关房地产登记的继承文书、受遗赠文书,但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相关房地产的继承、受遗赠事实的除外。

2、境外申请人委托他人申请房地产登记的委托书。

3、父母之外其他人处分未成年人的房地产申请登记的,应提供对未成年人享有监护权的证明,但法院制定监护除外。

4、境外出具的公证材料应经转递或认证,并附中文译本。

2、企业法人是金融机构的应同时提交《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房屋登记行政行为及司法审查》P141,依据《贷款通则》】

(二)代理登记注意事项

1、委托代理人登记的,提交授权委托书、委托双方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登记不动产坐落、权限;注明委托期限的,申请登记时间应当在委托期限内。委托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加盖公章并注明日期;

2、自然人处分不动产,委托代理人申请登记的,应当与当事人共同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现场签订授权委托书,但授权委托书经公证的除外。

3、境外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其授权委托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公证或者认证。

(三)共有不动产登记申请注意事项

1、共有的不动产,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登记。共有人应当书面约定共有方式;按份共有的,还应当明确共有人各自占有的份额。夫妻共同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提交婚姻关系证明。

2、按份共有人转让其享有的不动产份额,应当与受让人共同申请转移登记;受让人属于共有人以外的,应当同时提交其他共有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书面证明。按份共有人抵押其不动产份额的,应当与抵押权人共同申请登记。

3、确定共有人的情形及证明材料【《房屋登记行政行为及司法审查》P20】

(1)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法人以其房地产转让、抵押的,应当报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授权投资机构审批;

(2)集体所有制企业以自由房地产转让、抵押的,应当经该企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以上级调整使用的房地产抵押的,应当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3)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者外商投资企业以房地产转让、抵押的,应当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通过,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以合伙企业的房地产转让、抵押的,必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

(5)以村镇依法建设的企业厂房等建筑物及其占有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应当经集体土地所有者书面同意;

(6)以出租房地产抵押的,抵押人应当书面告知抵押权人和承租人;(7)以预售商品房抵押的,其预售合同应当经所在房地产交易机构登记;

(8)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购买的房地产抵押的,其抵押额以房地产权利人可以处分和收益的份额比例为限;

(9)

(四)监护人代为申请注意事项

1、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的,应当提交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身份证明、有权机关出具的监护关系等证明材料;因处分不动产而申请登记的,还应当提供为被监护人利益的书面保证。

2、未成年人以外的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的,除提交本人和被监护人的身份证明、监护关系证明外,还应当提交人民法院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生效法律文书;

3、以下材料可作为监护关系证明使用:户口簿、婚姻关系证明;出生医学证明;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的生效判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指定监护人的证明文件;证明监护关系的公证书;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指定监护人的证明文件。

(三)其他

1、申请材料注明提交原件的,申请人应当提交申请材料原件。申请材料未注明提交原件的,申请人应当提交申请材料复印件,并提供申请材料原件供登记部门核验。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原件,申请人不能提交原件的,可以提交出具该原件的机关或者法定存档机构确认与原件一致的复印件,或者公证机构公证的复印件与原件一致的证明。

2、不动产登记申请审批表应当由申请人(代理人)签字确认。申请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申请人是自然人的,由申请人(代理人)签字。

3、申请人应当就有关事项接受登记部门询问并如实回答,在确认询问结果后,在询问笔录上签署姓名和日期。代理人代为接受询问的,代理人应当明确代某个申请人接受询问。

4、因继承或者受遗赠申请不动产登记的,申请人自愿公证的享有不动产权利的证明,可以作为登记原因证明材料。

一、其他材料

1、建设工程符合规划的证明【房屋登记司法审查】P87: 在建工程抵押: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首次登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及规划核实意见书(超出规划的)。

建设工程符合规划的证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验收报告【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第34、55条。

2、房屋竣工证明

1)【房屋登记司法审查】P88: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竣工备案证明。2)【房屋登记收件】P20:房屋竣工证明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出具的竣工验收备案表;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对竣工房屋综合验收形成的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证;城建单位或个人出具的房屋已经竣工的证明;房屋所有权人出具的房屋已经竣工的保证,或证明房屋已经竣工的照片。

注:

1、依据《建筑法》村民自建民宅,无需取得对竣工验收报告的备案,申请人出具房屋已竣工的证明。

2、《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可以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

3、房屋测绘成果:不动产权籍调查表、不动产测量报告、宗地图、房产分户图、界址点坐标成果表【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

4、契税缴纳凭证或减免税证明【司审】P111(2)继承证明:被继承人死亡证明、继承权公证书或遗嘱继承公证书。【司审】P112(3)受遗赠证明:遗赠人死亡证明、遗赠公证书。【司审】P112

5、公证:

涉外涉港澳台的房屋买卖合同和房屋作价入股合同应当公证。【收件】P52

8、房屋地址证明(原件);【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C.1.1】

9、保障性住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应提交批准文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10、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当事人不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应提交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司审】P112

11、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当事人不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应提交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司审】P112

12、房屋设定抵押权的,应提交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抵押权人同意房屋转移的书面文件、他项权利证书。【房屋登记办法34条】

13、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提交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办理出让手续或准予维持划拨状态的批文。【房地产管理法40条】

14、监护人代为申请的,应由被监护人的共同监护人共同申请,父母之外其他人处分未成年人的房地产申请登记的,应提供对未成年人享有监护权的证明,但法院制定监护除外。同时提交为被监护人利益的书面保证。【收件】P

12、乡村集体企业或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房屋作价入股的,应提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批文。【土地法】60条

13、反担保人的资格要求:反担保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业法人。自然人须是党政机关、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与盈利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及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共同认可的其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企业法人可以是申请贷款企业的主办企业,也可以是其他独立法人企业。自然人只能为个人提供反担保。企业法人可以为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反担保。

14、抵押权消灭证明包括:还款证明、提存单、抵消协议、债权人免除债务人债务的声明或决定、生效的种植债权的法律文书。【收件】P139

15、抵押权实现的种类:抵押物拍卖、抵押物变卖、抵押物折价。【收件】P139

16、房屋灭失证明种类:所有权人出具的房屋实体已经灭失的声明或保证、房屋实体灭失的照片、因火灾:消防、政府或所在社区出具的证明、房屋因拆迁灭失的,可以是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收件】P140

17、权利人放弃房屋所有权的证明,登记的房屋存在他项权利的,应提供他项权利人同意的书面证明。【司审】P123

18、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尚未确定的证明:抵押权人做出的声明或承诺、记载有在全确定其间的登记簿打印件或复印件(原件);【收件】P153(1)债权确定期间届满的证明:抵押合同中有约定的从其约定,约定不明确或未约定的,自抵押权设立之日起满两年;【收件】p168 【收件】p215:预告登记的权利消灭的证明材料:1)当事人协商解除合同的证明:接触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协议;生效的民事调解书、仲裁调解书。2)商品房买卖合同被法院、仲裁机构解除、撤销或宣告无效:民事判决书、民事裁定书、裁决书。3)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被生效的法律文书确认无效。

20、法人被撤销或宣告破产的,清算组织为权利人。

21、已备案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已备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依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时,应当向预购人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商品房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和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备案。【房屋登记办法】

22、按份共有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全体共同共有人书面同意,但另有约定的除外。【物权法】97条

一、境外机构、个人购房的有关规定:

1、境外机构、个人购房的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管理的通知】 个人:1)在境内只能购买一套用于自主的住房。

2)有关部门出具的境外个人(不含港澳台居民和华侨)在境内工作超过一年的证明;港澳台居民和华侨在境内工作、学习和居留的证明。

3)境外个人名下在境内无其他住房的书面承诺。

机构:1)有关部门出具的在境内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的批准文件和注册证明。

2)境外机构所购房屋是实际办公所需的书面承诺。

2、【收件】p52:《司法部、建设部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第四条:有关房产所有权转移的涉外和港澳台的法律行为,必须办理公证证明,然后由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产登记等行政事宜。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委托中国律师或者其他人代理诉讼,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才具有效力。

24、因公司合并发生转移登记的,应提供被解散(被合并或兼并)公司的工商注销登记资料。

25自然人变更姓名的,应提供户籍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企业法人名称变更的,应提供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名称变更核准证明材料及税务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免税凭证。涉及国有企业的,还应提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的证明材料,涉及集体企业的,还应提交上级管理部门的证明材料;社团法人名称变更的,应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地址变更的,应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26、查封或预查封未解禁之前不得办理:所有登记。异议登记期间:除查封或预查封外所有登记不得办理。

转移登记:抵押权人、预告登记权利人、地役权权利人、共有人书面同意。

变更登记:异议权利人

抵押登记:预告登记权利人、地役权权利人、共有人书面同意。

二、什么是认证:【民事讼诉法】240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委托中国律师或者其他人代理诉讼,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才具有效力。

问题:【赣州市登记指南】

1、立项批文。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用地红线图。

3、建设工程规划验收资料: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合格验收单。

4、物业用房证明

5、由社区服务用房的,须提交移交协议。

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附总平面图。自己问题:

1、几栋房屋的,其中一栋登记,如何识别符合规划?

2、保障性住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应提交批准文件;是否需要?

3、有地下室的,须提交非人防证明;??????

4、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应提交规划部门确认业主共有房屋的证明或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书面约定以及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全额缴存证明。??????????

5、以备案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只适于商品房、保障房);集体土地是否需要??????

6、集体房屋抵押是否先办理土地抵押,如何办理》》》???

7、商品房抵押,过户问题?

8、申请书自填还是签字?

9、在建工程抵押设立登记,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是否有必要?还没有施工的情况,怎样处理?

10、如何分清,某栋楼是否符合规划?

11、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业务多吗?

12、担保范围、履行期限是否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

13、抵押权预告登记转化为房屋抵押权登记如何操作?

14、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如何保障其为合法建造???

15、规划许可证的内容及附件?????

16、订立一个夫妻共有的实际操作规程。

问题:

1、以一层为单元登记,楼道部分是否为公有部分?

2、地下车位如何登记?

3、房地产首次登记时,是否就一套为单位编码,包括车库、地下室吗?

4、如何保障单位编码不重复,商品房登记不出现一房二登记?

5、[司审]127:抵押要件增加共有房屋须提交《房屋共有权证》和其他共有人同意抵押的证明。

6、P168:司审,在建工程抵押的询问?

7、在建工程抵押,收件应增加是否取得预售许可证,是否进行了预售。

8、异议登记,询问中应告知申请人权利、义务。15日,法院起诉。

9、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有谁签字?

10、土地预告登记是否可行??????????

11、询问廊坊地籍调查费测绘费如何收取?权利人是否委托资质单位测量调查.重点问题:涉外问题、夫妻共有、如何避免房地分别抵押、不予受理的情形、集体土地不得单独抵押、区分所有权、审查的内容

重点: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地籍调查规程。

依据:《地籍调查规程》《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房产测量规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公证汇总:

1、【细则】11条,父母、法院指定以外的监护人代为申请,监护关系应公证。

2、【收件】p52:《司法部、建设部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第四条:有关房产所有权转移的涉外和港澳台的法律行为,必须办理公证证明,然后由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产登记等行政事宜。

3、继承、受遗赠材料必须公证。【细则】14条。

4、【细则】12条,境外申请人委托,授权委托书应经公证或认证。

流程再造问题

1、如何使用电子签章?

2、测绘公司应提供电子测绘图、界址点坐标。

第四篇: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56号

现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 2014年11月24日 条例全文如下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规范登记行为,方便群众申请登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

第三条不动产首次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等,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国家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不动产登记遵循严格管理、稳定连续、方便群众的原则。

不动产权利人已经依法享有的不动产权利,不因登记机构和登记程序的改变而受到影响。

第五条下列不动产权利,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

(二)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

(三)森林、林木所有权;

(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

(六)宅基地使用权;

(七)海域使用权;

(八)地役权;

(九)抵押权;

(十)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

第六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不动产登记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确定一个部门为本行政区域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不动产登记工作,并接受上级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七条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确定本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办理所属各区的不动产登记。

跨县级行政区域的不动产登记,由所跨县级行政区域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分别办理。不能分别办理的,由所跨县级行政区域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协商办理;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指定办理。

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国务院批准项目用海、用岛,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等不动产登记,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

第二章不动产登记簿

第八条不动产以不动产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登记。不动产单元具有唯一编码。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登记簿应当记载以下事项:

(一)不动产的坐落、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用途等自然状况;

(二)不动产权利的主体、类型、内容、来源、期限、权利变化等权属状况;

(三)涉及不动产权利限制、提示的事项;

(四)其他相关事项。

第九条不动产登记簿应当采用电子介质,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用纸质介质。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明确不动产登记簿唯

一、合法的介质形式。

不动产登记簿采用电子介质的,应当定期进行异地备份,并具有唯

一、确定的纸质转化形式。

第十条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依法将各类登记事项准确、完整、清晰地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任何人不得损毁不动产登记簿,除依法予以更正外不得修改登记事项。

第十一条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不动产登记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加强对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

第十二条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不动产登记簿的保管,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度。

采用纸质介质不动产登记簿的,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安全保护设施。

采用电子介质不动产登记簿的,应当配备专门的存储设施,并采取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不动产登记簿由不动产登记机构永久保存。不动产登记簿损毁、灭失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依据原有登记资料予以重建。行政区域变更或者不动产登记机构职能调整的,应当及时将不动产登记簿移交相应的不动产登记机构。

第三章登记程序

第十四条因买卖、设定抵押权等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

(一)尚未登记的不动产首次申请登记的;

(二)继承、接受遗赠取得不动产权利的;

(三)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生效的决定等设立、变更、转让、消灭不动产权利的;

(四)权利人姓名、名称或者自然状况发生变化,申请变更登记的;

(五)不动产灭失或者权利人放弃不动产权利,申请注销登记的;

(六)申请更正登记或者异议登记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公场所申请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机构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前,申请人可以撤回登记申请。第十六条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代理人身份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

(三)相关的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登记原因证明文件、不动产权属证书;

(四)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

(五)与他人利害关系的说明材料;

(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材料。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在办公场所和门户网站公开申请登记所需材料目录和示范文本等信息。

第十七条不动产登记机构收到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应当分别按照下列情况办理:

(一)属于登记职责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人当场更正后,应当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四)申请登记的不动产不属于本机构登记范围的,应当当场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登记权的机构申请。

不动产登记机构未当场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视为受理。

第十八条不动产登记机构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查验:

(一)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与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状况是否一致;

(二)有关证明材料、文件与申请登记的内容是否一致;

(三)登记申请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第十九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对申请登记的不动产进行实地查看:

(一)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

(二)在建建筑物抵押权登记;

(三)因不动产灭失导致的注销登记;

(四)不动产登记机构认为需要实地查看的其他情形。

对可能存在权属争议,或者可能涉及他人利害关系的登记申请,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单位进行调查。

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实地查看或者调查时,申请人、被调查人应当予以配合。第二十条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手续,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登记事项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完成登记。

不动产登记机构完成登记,应当依法向申请人核发不动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第二十二条登记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二)存在尚未解决的权属争议的;

(三)申请登记的不动产权利超过规定期限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予登记的其他情形。第四章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的信息应当纳入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

第二十四条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与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审批信息、交易信息等应当实时互通共享。不动产登记机构能够通过实时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不动产登记申请人重复提交。

第二十五条国土资源、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应当加强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十六条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不动产登记信息保密;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

第二十七条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提供。

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查询、复制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不动产登记资料。

第二十八条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单位、个人应当向不动产登记机构说明查询目的,不得将查询获得的不动产登记资料用于其他目的;未经权利人同意,不得泄露查询获得的不动产登记资料。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或者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虚假登记,损毁、伪造不动产登记簿,擅自修改登记事项,或者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伪造、变造不动产权属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或者买卖、使用伪造、变造的不动产权属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的,由不动产登记机构或者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收缴;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国家规定,泄露不动产登记资料、登记信息,或者利用不动产登记资料、登记信息进行不正当活动,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有关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施行前依法颁发的各类不动产权属证书和制作的不动产登记簿继续有效。

不动产统一登记过渡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四条本条例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公布的行政法规有关不动产登记的规定与本条例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条例规定为准。

第五篇: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

不动产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背景

2013年1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由国务院颁布并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服务,有利于方便群众办证,提高办证效率,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不动产登记信息更加完备、准确、可靠,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2、建设目标

在研究现有不动产(土地、房屋、林地)调查、登记成果、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不动产已有调查、登记成果、系统、数据库的标准、规程和规范等技术性要求进行整理和分析,依据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引入产权登记、权籍调查、数字化测绘、数字制图、全球定位系统、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先进的、成熟的不动产技术成果,研发不动产登记管理系统软件,实现阳信县不动产统一登记发证。(1)建立新的统一的登记机构

按照县政府和编办文件的部署,完成不动产登记机构的挂牌、人员和资产划转,落实相关业务流程、收费依据;建立县级中心和分中心登记窗口,实现“一个窗口”对公众提供服务,将不动产登记的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等职责统一到不动产登记经办机构,确保不动产登记职责的完整性,实现“一站式”服务。

(2)建立新的统一的登记信息平台

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工作要求,依托国土资源业务网,进行安全网络和运行环境建设,并结合业务流程再造,组织软件系统开发,建立安全可靠、运行稳定,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登记信息平台,提高登记工作信息化水平,实现土地、房屋、林地等信息实时互通共享。

(3)整合建立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按照国家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对原来分散管理的土地、房产、林业、农业等登记数据,进行融合整理、数据关联,形成房地一体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确保登记信息统一、完整、安全。

3、建设任务

根据我局实际情况,按照部、省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的具体要求,需要完成以下八方面的任务:

(1)筹集不动产登记业务启动经费

用于购置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硬件、软件、办公用品等,以及数据整理等;协调解决房管部门已划转人员的工资待遇,包括解决聘用人员的工资来源等有关问题。

(2)解决登记中心办公场所(3)购置必要的办公用品和设备

为保证不动产登记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办事环境,需要为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和设备,包括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打证机、扫描仪、快拍仪、身份证识别器、扫描枪、窗口摄像头、服务评价器等设备;在大厅配备LED高清电子大屏、自助查询设备、等候席桌椅、取号机等服务设施。

(4)订购不动产登记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5)建设不动产登记信息体系

满足土地、房屋、林地等不动产登记相关的受理、审核、核定、登簿、缮证、发证等工作;不动产登记数据上报和接入系统,满足与部、省、市不动产信息平台的数据上报;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分析子系统,满足查询使用不动产登记信息的需求,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不动产社会化服务子系统,包括二维码查询、微信公共平台服务、手机APP等,实现网上登记预约、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咨询服务、公共信息公示等功能;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交换子系统,建设信息共享交换服务体系,满足不动产登记机构与本级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的需求;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子系统,提供档案电子化、档案质检、档案入库、档案查询应用等管理功能,强化档案自动化管理效能,支撑无纸化登记审核;不动产数据管理应用子系统,提供对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入库、管理、编辑、查看、输出等功能,实现不动产登记机构数据的统一管理。

(6)开展不动产数据整合

全面清理和整理不动产登记历史资料,遵循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在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的指导下,对土地、房屋、林地等方面的历史数据进行整合,建立关联关系,建成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7)开展城区不动产权籍调查

按照不动产权籍调查方案,完成对城区地籍调查工作。(8)改造国土网络、建设国土云平台

按照部省国土云建设方案,完成网络改造和服务器前期部署,独立开展国土云平台建设。

4、建设原则和思路

(1)总体思路

总体建设思路是:严格遵循《不动产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按照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的工作部署和实施方案,围绕基本定位和目标任务,立足已有基础,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紧密贴近需求,“反弹琵琶”,精心组织、快速推进我县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

(2)建设原则 ① 统一规范、严格有序

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整合建库技术规范(试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等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开展我县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确保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符合国家统一规范和数据标准,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② 尊重实际、因势利导

结合我局实际,充分利用我局“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各项建设成果,如国土资源主干网、核心数据库、土地登记信息等,积极协调房管局等协同单位的相关信息化建设成果,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整合,节约投资。

③ 先易后难、急用为先

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紧紧围绕不动产登记业务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优先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和证明,“新开旧停”,无缝衔接和电子登簿。

④ 注重安全、强化共享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按照等保四级要求改造国土资源主干网,确保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不泄露,保障权利人的权益;利用市政务网,实现与房管局、林业局等的交易、登记信息实时共享,与公安、地税等的社会征信等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五、建设内容 为了落实省、市政府开展不动产登记的工作目标,尽快启动我县不动产登记工作,保障该工作有序开展,尽快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准备工作

主要是对房、地、林等数据和相关系统的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调研摸底,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并以此进行项目预算的测算,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

2、数据采集和规范化管理

包括土地数据、房产数据、林权数据等三大类型数据的采集、规范化整理,建立土地、房产、林业标准过程数据库,用于下一步的数据关联。具体情况如下:

(一)土地数据标准化整理建库

通过对国土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地籍数据库等数据成果的收集、整理、清洗,建立完整的、标准化的土地数据库,包括宗地图形、属性、电子档案、登记业务信息等。

(1)、电子档案整理

对现有电子档案数据,需要进行规范化的整理、排序、著录编号,并与登记业务信息建立关联,提取宗地、登记业务缺失不完整的属性字段。

(2)、纸质空间数据整理

对现有土地,缺少电子矢量图形,需要从纸质档案中人工提取相关坐标,录入标准化数据库,进行拓扑处理。

(3)、电子矢量数据空间数据整理

对现有土地,有电子坐标,但尚未入库,需要进行整理、查阅档案补充录入宗地属性信息,录入标准化数据库,并进行拓扑检查。

(4)、地籍数据库整理

对现有的地籍数据库(二调成果)进行整理、拓扑检查,与地籍区、地籍子区等数据进行套合检查,并对缺失的宗地属性进行查档、补录,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基础。

(5)、电子登记信息整理

对土地登记电子登记信息进行整理、清洗,理清每笔业务的前后手业务,并对缺失信息进行核对、补录,与电子档案、宗地建立关联。

(6)、纸质登记信息整理

登记信息未进行电子化提取入库,需要进行人工整理、提取登记信息并录入标准化数据库。

(7)、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整理

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进行整理、缺失属性补录以及图形拓扑检查处理。

(8)、宅基地使用权数据整理

对现有的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清洗,以及数据格式转换,处理拓扑检查问题。

(9)、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数据整理

对现有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数据进行整理、清洗,查阅档案进行宗地属性、信息的提取补录,以及数据格式转换,处理拓扑检查问题。

(10)、外业调查

在数据整合建库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量的宗地,没有电子坐标且纸质档案中也没有记录坐标,需要进行外业实地补测、调查,然后进行内业图形拓扑处理、属性录入。

(二)房产数据标准化整理建库

房产数据标准化整理建库是对房管局移交的存量历史数据,包括电子档案、登记信息数据库、图件数据等进行整理、清洗,建立图、属、档、登记业务一体的房产标准数据库,用于下一步的房地数据融合、关联。主要包括空间数据(自然幢)整理、楼盘表整理和登记信息整理3大项工作任务。

1、空间数据整理(自然幢)

结合纸质档案资料、矢量图形文件和外业测绘、实地核实等方式,采集建立自然幢数据层,包括图形、自然幢属性等,并进行落宗检查,处理相关的拓扑错误。

(1)纸质数据整理

需要通过查阅纸质材料进行坐标提取、属性提取录入。

(2)矢量数据整理

借助现有的电子矢量数据进行整理,提取补录相关属性信息。

(3)外业测绘

在自然幢整理过程中,会存在一部分自然幢,无法从纸质和电子方式进行整理和属性提取,需要进行外业测绘图形、现场核实自然幢号等信息,然后进行内业拓扑处理、属性入库。

2、楼盘表数据整理

利用纸质档案资料和房管数据中的楼盘表资料,进行楼盘表的清理、去除无效、合并同质异名楼盘表,建立新的规范的楼盘表,挂接相关的权利信息。

(1)非电子化楼盘表数据整理

主要对登记档案、验收核对表等多种来源的纸质资料进行整理,提取楼盘表信息,与自然幢关联,建立规范楼盘表,补充挂接权利信息。

(2)电子化楼盘表数据整理

主要对房产数据库中现有的楼盘表进行清理、核实,对同名异质、同质异名的楼盘表进行处理,与自然幢准确关联,并与非电子化楼盘表整理成果进行校验去重,建立规范楼盘表,补充挂接权利信息。

(3)外业调查核实

对存在问题、数据冲突的楼盘表,需要外业调查核实,与民政等相关部门核对协调。

3、登记信息整理

对房管局移交的存量登记信息进行整理、清洗,剔除无效数据,理清每笔业务的手下手关系,与楼盘表挂接,建立房产标准化数据库。

(1)电子登记数据及电子档案整理

(2)非电子登机数据整理

(三)林业数据标准化整理建库

对林业局移交的林权登记档案进行电子化扫描、数据提取、图形提取、登记信息整理,建立林权标准化数据库。

(1)纸质档案扫描

(2)档案整理、所有权、使用权空间矢量数据整理和登记信息整理

由于林权数据量较少,且均为纸质档案资料,因此各项工作合并,同步开展。

3、数据整合关联经费

将各类所有权、使用权等标准数据库,进行数据融合、分层存储,并进行落宗,拓扑检查、修正,实现“房地关联”、“林地关联”,实现“图、属、档、登记业务”的完整关联、挂接,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整合关联、宅基地使用权整合关联、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整合关联、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整合关联、林权登记数据整合关联、房产登记数据整合关联等6项标准数据的转换、融合和数据关联。

4、数据入库及检查经费

对完成整合、关联的各项成果进行全面质量检查,修正发现的问题,并形成数据整合、检查报告,将最后成果抽取、入库到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5、工作总结文档编制经费

主要包括前期建设方案编写、技术实施方案编写、工作报告以及项目总结报告等资料的编制。

6、质量控制经费

参考其他地区情况,本次项目列入质量控制经费,用于作业员相关检查和作业单位组织专职检查,并比那只数据整合质量检查报告。质量控制工作量主要与数据整合建库工作量有关。

附:工作预算主要测算标准和依据 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

 《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试行) 《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 《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 《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料管理暂行办法》(财政【2004】192号文件) 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  《土地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征求意见稿)

 山东省厅转发《江西省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经费测算说明》

下载论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动产登记工作计划

    不动产登记工作计划 不动产登记工作计划 20**年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基层落地的关键年,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从制度层面堵住了房地分割中出现的制度、贷款和税收漏洞,进一步......

    不动产继承登记

    不动产继承登记,有四个问题要厘清 【发布日期】2016-7-8 【作者】李炜 【来源】《中国不动产》2016年第7期  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 一、 不动产登记的定义 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

    试析我国登记制度下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特征和影响 王逢逢 宿迁市国土资源局 摘要:我国不动产采取以法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和非法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相结合的物权生效要式,不动......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全文 2015年3月1日起,《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我国也将全面启用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证样式。对于新不动产登记证书启用后,老百姓会受到什么......

    不动产登记简介

    (1)不动产的概念 不动产(immovable property)是指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财产,包括附着于地面或位于地上和地下的附属物。不动产不一定是实物形态的,如探矿权和采矿权、如......

    浅谈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的设置

    浅谈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的设置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没有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关,而这样混乱的登记制度自然产生了许多问题。孙宪忠老师在其著作《争议与思考—物权立法笔记》中提......

    论不动产登记的性质[范文模版]

    论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最初目的是国家征税的手段。我国《物权法》确认了不动产登记制度,但对登记行为的性质没有界定、登记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