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动产登记简介
(1)不动产的概念
不动产(immovable property)是指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财产,包括附着于地面或位于地上和地下的附属物。不动产不一定是实物形态的,如探矿权和采矿权、如建筑物及土地上生长的植物。
我国规定不动产的类型有:土地、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添附于土地和建(构)筑物的物。最核心的是土地、最复杂的是房产。
不动产与动产的划分是以物是否能够移动并且是否因移动而损坏其价值作为划分标准的。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若移动则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
(2)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和内容
不动产登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
1.登记是依当事人申请的行为。2.登记是国家专职部门的活动。
3.登记内容为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4.登记事项须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登记的权利包括: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
(二)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
(三)森林、林木所有权;
(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
(六)宅基地使用权;
(七)海域使用权;
(八)地役权;
(九)抵押权;
(十)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
不动产登记的内容:
1.不动产的坐落、界址、空间界址、面积、用途等自然状况。
2.不动产权利的主体、类型、内容、来源、期限、权利等变化等权属状况。3.涉及不动产权利限制、提示的事项。4.其他相关事项。
不动产登记的确是房地产税向存量环节征收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2013年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进行通知,要求2014年6月底前出台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法制办、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2013年1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由国务院签发,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土资源部在其官网上发文表示,将在2016年全面实施统一登记制度。
具体时间表为:在2014年建立统一登记的基础性制度,2015年推进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过渡,2018年前,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投入运行,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基本形成。
不动产登记的作用:
(1)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基于健全市场经济需求。
(2)为全国统一的不动产交易市场的形成构建明晰的产权基础。
(3)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减少办证环节,减轻群众负担。
(4)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
(5)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
伴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出台,不动产登记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又成为热点话题。有人认为,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实施,会逼出房叔、房姐,使以人查房落到实处;也有人认为会因此而导致房价应声而落;还有人认为,为房产税征收打下了基础。那么,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实施到底会有什么作用呢?到底会触动谁的利益呢?
(3)不动产登记的步骤
原则:新申请办理的将不再是过去的“房本”,而是不动产权证书。另外,原有的房屋、土地等权利证书继续有效,遵循“不变不换”的原则,权利不变动,簿证不用更换。
登记步骤:
应买卖、设定抵押权等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由当事人单方(这里不是指一个人,当权利人为多人时应当有多人共同)申请:
1.尚未登记的不动产首次申请登记。2.继承、接受遗赠取得不动产权利的。3.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生效的决定等设立、变更、转让、消灭不动产权利的。
4.权利人姓名、名称或者自然状态发生变化,申请变更登记的。5.不动产灭世或者权利人放弃不动产权利,申请注销登记的。6.申请更正登记或者异议登记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的其他情形。
(不动产登记机构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不动产数据库整合、权籍调查、业务登记、资料汇交
不动产数据库整合:
2015年5月国土资源部出台《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整合建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规定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程序。
目标:
通过将现有的分散存放、格式不
一、介质不同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行规范整合,依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整合建设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为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管理平台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任务:
1.对土地、房产、森林林木、海域等已有的登记信息按现行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梳理和规范,形成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数据集。
2.依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通过抽取、转换、补录、整合等方法,建立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取水权、探矿权、采矿权等数据整合另行规定。
不动产数据整合建库的步骤: 资料准备:(电子数据信息、纸质登记薄、电子化档案、技术规程等)数据库设计:(空间数据库分层方案、数据库平台和地理信息平台、根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设计具体数据库表、建立数据字典)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细则; 技术培训:(建库、质检等)
内容:
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不动产历史档案、逻辑关系
逻辑关联后阶段性成果: 1.土地登记数据集 2.房产登记数据集 3.林权登记数据集 4.海域登记数据集
数据整合后阶段性成果: 1.空间信息数据 2.不动产登记薄信息数据 3.不动产登记业务数据
最终成果:
1.不动产空间信息数据库 2.不动产登记电子登记薄 3.不动产登记历史档案数据库 4.不动产登记信息元数据 5.各类文档资料
权籍调查
2015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做好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的通知。指出建立不动产权籍调查体系和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并下发《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有效期为8年。
权籍调查的内容:
不动产权籍调查应以不动产登记申请人申请登记的不动产单元为对象,遵循“权属清楚、界址清晰、面积准确”的原则,根据申请调查或登记的不动产权利类型,合理确定不动产权籍调查的内容,以宗地、宗海为单位,查清宗地、宗海及其房屋、林木等定着物组成的不动产单元状况,包括宗地信息、宗海信息、房屋(建、构筑物)信息、森林和林木信息等。
(一)宗地信息。查清宗地的权利人、权利类型、权利性质、土地用途、四至、面积等土地状况。
(二)宗海信息。查清宗海的权利人、项目名称、项目性质、等级、用海类型、用海方式、使用金总额、使用金标准依据、使用金缴纳情况、使用期限、共有情况、面积、构(建)筑物基本信息等内容。
(三)房屋等构(建)筑物信息。查清房屋权利人、坐落、项目名称、房屋性质、构(建)筑物类型、共有情况、用途、规划用途、幢号、户号、总套数、总层数、所在层次、建筑结构、建成年份、建筑面积、专有建筑面积、分摊建筑面积等内容。
(四)森林、林木信息。查清森林与林木的权利人、坐落、造林年度、小地名、林班、小班、面积、起源、主要树种、株数、林种、共有情况等内容。
调查的基本方法:
1.不动产单元的设定和编码。2.不动产权属调查。3.不动产测量。
不动产单元编码采用七层28位层次码结构,由宗地(宗海)代码和定着物代码构成。
例:
不动产变化的权籍调查(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表格:
1.《地籍调查表》 2.《界址标示表》 3.《界址签章表》 4.《宗地草图》 5.《界址说明表》 6.《调查审批表》
7.《共有/共用宗地面积分摊表》
8.《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地其他使用权调查表》 9.《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分类面积调查表》 10.《房产调查表》 1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业主共同部分调查表》 12.《房产分户图》 13.《林权调查表》 14.《海籍调查表》
15.《宗海及内部单元记录表》 16.《宗海现场测量记录表》 17.《宗海位置图》 18.《宗海界址图》
19.《构(建)筑物调查表》 ……
图: 图:
业务登记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
(二)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
(三)森林、林木所有权;
(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
(六)宅基地使用权;
(七)海域使用权;
(八)地役权;
(九)抵押权;
(十)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
涉及:首次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
基本流程:
收件受理——》权籍调查——》初审——》复审——》审批——》制证——》缮证——》发证——》归档
资料汇交
1.省级、市级信息推送
2.权利人信息查询、法院信息查询、银行他项权信息查询等 3.涉及不同部门的信息共享,如税务部门 4.月度、年度报告汇总需要 „„
问题:
1.时间紧,任务重 2.业务复杂
3.数据整合不到位
4.不动产登记各部门配合不紧密,相关机制不完善。5.经验缺乏
6.技术力量有待加强
希望有兴趣的同仁加入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实施。
(6)展望
1.完善不动产登记相关规程。
2.登记机构职责明确、各部门沟通协调更加顺畅。
3.不动产登记数据库逐步完整、登记业务更加全面、登记系统更加完善。4.能够更便捷的服务群众。
5.其他作用,比如反腐、不动产税收、保护权利人利益等。
第二篇:不动产登记工作计划
不动产登记工作计划
不动产登记工作计划
20**年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基层落地的关键年,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从制度层面堵住了房地分割中出现的制度、贷款和税收漏洞,进一步明晰了不动产权,但也出现了部门衔接、历史遗留处理等相关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让不动产登记工作真正做到便民利民,笔者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关键要实现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簿册、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一、基本情况
20**年11月20日,县委编委会批准在县国土资源局加挂**县不动产登记局牌子,负责全县不动产登记工作,将相关部门涉及的不动产职责整合到不动产登记局,内设**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为县国土资源局事业单位,定编14人。根据我县实际,县国土资源局组建工作专班,初步拟定不动产登记办事流程,印制不动产登记样表、申请资料、服务指南。并就“人员调配、办公场所设置、权籍档案移交、税费收取、印章启用、人员培训、县政府实施不动产登记公告时间、工作经费、成立不动产登记领导小组”等9个议题提请县政府专题审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县政府决定自20**年元月1日起,国土资源、房管、林业等部门暂停受理业务。1月11日,**县不动产登记局和**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挂牌,统一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
二、主要做法
1、整合力量。按照“人随事走,编随人走”的原则,从县林业技术推广站连人带编划入1名,从县房管局连人带编划入2名,国土资源局内部调整5名,8名人员于20**年12月30日前到岗,迅速开展系统培训。
2、增设窗口。在县行政服务大厅设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8个,其中受理窗口6个,收费、缮证、归档窗口2个。3、优化服务。完善工作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全员设定A、B岗,确保工作连续性;对招商引资企业、城投公司等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要求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工业项目的抵押贷款项目、预告预抵押、房产抵押注销登记、新建商品房转现登记等业务,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做到立等可取;其他业务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截止目前,全县共颁发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57本。
三、存在问题
1、部门协调配合待解决。一是与房产部门的业务协调配合中存在数据共享、查询和补录工作不到位。原房产登记业务统一划入不动产登记后(其中,转移登记仍由房产部门审核),由于未进行房产数据补录,造成不动产登记系统不能查询房地产数据。县政府要求20**年7月1日起实行不动产数据统一查询,如此,造成不动产登记机构不能对房产数据的完整性负责。二是国土资源局内部程序亟待简化。因为我局未设置导询台,申请人来大厅登记后,就认为已经受理,实际在受理前还有不动产测绘、土地评估等一系列环节,经常因其中一个环节时间过长,引发矛盾和误解。
2、不动产登记测绘单位需统一。在不动产登记初期,我们一直按照原有模式,房产测绘和土地测绘一同到现场开展业务,经常因测绘人员不足问题,造成时间长,资料积压多,影响不动产登记质效;两家单位收费,不符合不动产登记的便民利民原则。
3、数据整合待启动。按照部和省厅关于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20**年11月底前,我县必须完成信息平台建设,与市、省、部对接。当前必须尽快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房产数据补录到不动产信息平台。二是在地藉核心数据库内导入不动产信息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和日常维护,确保信息平台的及时更新。
四、建议与思考
1、加快不动产信息平台建设步伐。一是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不动产数据共享与保护,从根本上解决档案查询、数据补录问题;二是通过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申请人只需提供一次资料就能办理完不动产登记业务,不需再向房产部门提供资料。三是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图、表、证、薄的有机统一,实现数据成果管理和信息安全的需要。
2、规范不动产登记测绘和收费。一是省厅要尽快联系物价等部门,及时确定不动产测绘收费标准。在现阶段应综合房产和土地测绘收费标准,按下线的70%收取测绘费。二是规范不动产测绘机构。通过备案或者公开遴选2-3家具备不动产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实现不动产测绘一次性进场测绘、同时出具测绘成果,一次收取费用,从而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三是进一步明确测绘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对测绘单位实行黑名单制管理,规定测绘单位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整理和出图,并确保成果质量,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在收取费用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对涉及农村宅基地的登记测绘实行全程免费,按时完成,确保不能增加农民负担。
3、提升不动产登记人员素质。一是在系统内部加强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学习,做到人人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二是要加强横向交流,向先进单位学习、向业务能手学习,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努力提升**不动产登记整体水平。三是严格工作纪律,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对工作人员定期轮岗。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内部团结,对把握不准的业务,要及时反馈、沟通。
第三篇:浅析不动产登记条例(定稿)
浅析《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所带来的影响
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为更好地让广大市民了解《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相关内容,现对该条例作如下解读:
了解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定义?
《不动产登记条例》将由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起草。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实施是落实《物权法》规定、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的一项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为未来核定相关税基作准备,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打基础。
为什么要制定出台《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对于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财产权、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尤其是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物权法第十条规定,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并授权行政法规对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作出规定。制定出台条例,通过立法规范登记行为、明确登记程序、界定查询权限,整合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登记职责,实现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不动产登记和百姓有什么关系?
不动产登记工作完成后,市民不需多处跑,在指定办公地点就能一步查询,避免产权交叉或冲突。不动产统一登记是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基础,比如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地入市”等。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不动产登记条例可能意味着公民拥有房屋情况的“全透明”。房产作为过去十年财产主要藏匿形式的选择将出现变化。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所产生的影响
自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件施行以来,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人说不动产登记的实施将影响国内房地产商,会增加市场上的供应量,房价就会下跌。据资料显示经过2013年的快速上涨,进入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尤其上半年多数城市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呈现供大于求局面,直到下半年市场成交量才有所回升,这与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放松有直接关系。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指数研究院[微博]统计的12个重点城市今年前51周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中,只有武汉一个城市超过了2013年同期,北京、广州和南京三个城市前51周成交量分别同比下降31.86%、25.16%和22.19%。针对这些数据,某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推出,短期对楼市确有不利心理影响,主要是拥有多套房的官员和国企高管可能出售房屋,且影响他们新增的投资需求。“但这类所售及所投的房屋占全国交易总量比例极小,应不超10%,且部分房源早已抛掉。长期来看,对房价走势无实质影响。”杨红旭表示。对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到底有何意义,有何具体的影响呢? 一、四川推出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必然
2015年3月1日起《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施行,全国首批、四川省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在泸州诞生。不动产登记的办理让老百姓辛勤劳动积攒起来购买的不动产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同时办理程序的简化让老百姓更省心。不动产权证书内详细记录了权利人土地使用权面积、专有建筑面积、使用年限等权利状况。证书首页上方还印有二维码标识,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标识是为了存储不动产登记信息,便于下一次受理时能够快速查询出登记信息。对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更多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必走之路。
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物权法》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就是将分散在国土、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承担不动产统一登记,通过立法规范登记行为、明确登记程序、界定查询权限,整合相登记职责,实现不动产登记依据、登记机构、登记簿册和信息平台“四统一”,促使不动产登记行为更加规范,不动产交易更加安全,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益更加保障。同时,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居民将可以在一个窗口办理所有手续。”一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称,方便群众办事是不动产登记的初衷之一。不动产登记职责统一到一个部门,未来或将实行“一站式”服务,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办证环节,方便企业和群众。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落地标志着不动产登记政策的加速推进。对于部分高端住宅来说,政策的利空效应更为明显。某研究院研究员马千里表示,面对不动产登记和未来可能到来的房产税,今年一季度北京、广州等地也确实出现了高档空置存量房加速出售的现象,对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历经一年之后,其影响早已由市场所消化、平复。
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不动产登记客观上将对房价产生影响是难以避免的。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不动产登记制度并不直接影响房价,以它为基础的房产税或遗产税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房价。不过目前,房产税和遗产税如何收缴,还是未知数;另外,不动产登记从今日起开始实施,完成登记还要花几年时间。比如,不动产登记实施将会促使有产阶层进行财富结构调整,降低房产在其财富结构中的比重,因而会产生部分有产阶层一方面进行房产抛售,增加二手房供给;一方面减少房产购置,降低一手房的购房需求。
当采取这种措施的有产阶层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对房价产生短期向下波动。当然,也不要盲目乐观,因为有产阶层购置的房产大都以
豪宅、大户型、别墅等形态,与刚需市场需求是不匹配的,并不会刺激刚性置业人群,只会刺激部分改善型需求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后。受此政策影响,一些二三线城市一些持有多套房屋的业主已经开始谋求低价卖房,这些房源主要以单位团购房居多。近期,二手房的挂牌量也因此呈现上涨趋势。业内认为,未来随着不动产登记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征收房产税的预期,可能会有更多商品房房源进入二手房市场,对房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春节前有不少想卖房的人上门咨询,但真正成交的还不多。至少从数据来看,不动产登记政策对二手房市场的交易影响还不明显。数据表现不明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一些被拿出来低价出售的团购房,大多没有房产证,而房产证是网签的必要条件,所以,有些人想卖暂时也卖不掉。二是《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虽然从3月1日起施行,但地方细则并未出台,受牵扯的业主压力并不紧迫。目前市场上出现低价抛售的房源主要以机关单位的团购房为主,而真正的商品房二手房的挂牌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不动产登记对市场的影响还需要继续观察。
如果未来不动产登记的细则出台,相关查询制度完善,卖房者的信息联网又可查的话,估计抛售现象会显著增多。
在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全面运行、房地产税体系建立完善前,购房者观望情绪或将加重,在反腐工作配合之下个别城市或局部地区也会出现二手房源集中供应,从而影响当地房地产市场量价变化的情况。不过未来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供求和库存等市场
因素。
对于未来的房价走势,根据央行2014年四季度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仅有17.3%的人预期房价上涨,有52.5%的人预期基本不变,也从侧面证明了无论是放松调控的“利好”政策,还是不动产登记的“利空”政策,都没有明显影响买房人对房价的心理预期。
三、实施房产税收的前兆,中央地方税收博弈
从3月1日开始,《全国所有城镇都必须将其纸质房产档案录入电子信息库,并建立本地的住房信息系统;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住房信息系统都必须与住建部联网,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延,农业部将选择两省试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
根据税收政策制定者所说,结合重庆和上海两地的试点情况,可以预期房地产税大概有以下特征:
1、第一套房基本可以确定免征。拥有一套豪宅的,虽然房子抵得上人家四、五套,甚至十套,但也有免征的可能性。
2、第二套房从轻征收的可能性很大。
3、至于第三、第四套房子征税的税率,会采用固定税率,而且税率超过3%的可能性非常小。这样才能实现所设想的“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否则,富人们都把房子卖了,还怎么通过房产税调节贫富差距呢?
4、享受公共服务越多,征税越多,一、二线城市房产的税负将高于三、四线城市。
如此一来,未来的房地产税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能交得起的。如果你只有一两套房子,就不必担心交不起房地产税;拥有四五套房子的,也不要过于担心征税会让你破产。
作为一种在保有环节征收的税种,房产税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成熟国家施行所起到的疏导住房购买需求、抑制房地产囤积空置、规范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等作用已经为不少专家学者所论证,并被认为是推动房地产调控由“短效”趋向“长期”的重要手段。
不动产登记是不是为房地产征税做基础数据采集?房地产税会开征吗?拥有多年房地产开发经验的房地产从业人士在业内高端微信群分享《不动产登记条例》解读时表示,我国房地产税开征是必然,预测应在3年内开征,并估算价值100万的首套房可能会每年增加约5000元税负,即每月400多元。
参照欧美国家及世界通行做法,王大国认为,房产税开征是合理的,业内人士测算首套房的税率应该在0.5%-1%之间,即100万一套房,一年交 5000元,每月420元不到。二套房、三套房及以上,税率不会超过3%,预计在2%以内。多套房的人也会交,以此来减少低收入者的负担和控制高收入者的收入过快增长。
有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公布的城市化率是54.77%,三年后我国城市化率预计接近60%,全国近14亿总人口,60%就是8.4亿城市人口。
因此,也有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不动产登记将促进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数量不能确切反映城镇人口,包括很多目前是农村户口但在城市(包括县城里)买房,2年后入住的部分,包括已居住在城市但户口还在农村的。所以,不动产登记,还有搞清这部分统计遗漏的作用。
另一位参与讨论的业内人士表示,为了避免无知者畏惧而对市场的消极影响,也应该尽快建立和实施(房地产税),应该不会拖过三年。另外,城市化的60%是个经验值,不见得死守,再说中国,以人口城市化计算,应该不止54.77%。
结合国内外学者观点,不动产登记落实后,房产税势在必行,老百姓一下子就担心了,但是如果对政府有信心,就会知道,税收从不是一碗水端平,税收是调控的手段,正如高收入者征收高税收,确实落实房产税,只要合法合理,对社会公平也必将带来良性反应。当不动产登记之后,房产税随之而来,人们对于购房的观念将从投资增值,回归到最基本的保值和必需品。
时代变了,房地产的游戏规则也变了。房地产从增量时代逐渐进入存量时代。二十年来地方政府将土地出让作为财政主要来源。但当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土地出让减少,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难以支撑。在房子上下文章,中央与地方将围绕新开征的房产税收展开新一轮的利益博弈。
四、促使楼市长效性调控机制逐步形成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及2014年“两会”来看,2014年及未来几年内,当宏观经济结构改革初有成效,宏观经济逐步好转之时,在建立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房地产税、二手房交易环节征收20%增值税、“空置税”势在必行,关于房地产方面的税制改革顶层设计势必会逐步推出。最终,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税费经济手段会更加突出,以税费手段改变市场需求结构,坚持“去投资化”,使市场回归自住属性,促使楼市长效性调控机制逐步形成。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动产登记与房产税有关系但影响小。CRIC研究中心研究员余仁花就认为,一方面,《房地产税立法》尚未出台,真正落地更无明确时间表;另一方面,即便《房地产税立法》出台,个人不动产产权信息错综复杂,各地不动产登记工作进度不一,其顺利完成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房地产税征收要想享受不动产登记所带来的便利,恐怕还需要一些年月。
由于我国不动产实行“属地登记”制度,具体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主要在市、县。职责和机构整合完成是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前提条件。国土部要求各地在加快不动产登记机构职责整合的同时,应尽快设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窗口,实现“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透露,统一的受理工作现已全面展开。据了解,不动产统一登记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的统一。其一是城乡统一。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法律处处长蔡卫华介绍,今后需要登记的不动产涉
及城乡所有拥有不动产的人群。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都需要登记;其二是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统一。蔡卫华说,以前是房子产权到一个地方申请登记,土地到另一个地方去申请登记。以后都要统一了;其三,业务部门职责统一。要将不动产登记的申请、受理、审核、登簿以及发证、登记资料和信息管理、查询等属于不动产登记的职责统一起来,确保职责的完整性。
2014 年起,中国房地产调控思路已经转向,限购、限贷等行政化的硬调控退出是必然趋势,金融工具的运用、行业规则的建构将成为主流。房地产调控正被纳入更大的制度性改革框架中,更为主动,而不再仅仅被动的聚焦价格起落等短期目标,更关注居住权的保障以及房地产的中长期制度性建设。
不动产统一登记一方面可以为房产税的开征做铺垫;另一方面,不动产统一登记后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全国不动产的数据和分布、闲置情况,也将成为长效机制的权威基础资料。
五、不动产登记条例对房地产钢铁行业的影响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在国家层面不动产登记职责及机构整合工作完成基础上,省市县三级整合工作已全面铺开。不动产登记的作用首先是摸清国内不动产市场的状况,为将来土地供应、市场调整、城市规划、开工建设等提供基础性的依据。其次,使房产交易更安全、更便捷、更顺畅;再次,才是为未来房产税课征提供一个必要条件。那么不动产会不会对房价产生影响,作为
钢铁下游主要的消费领域,不动产会不会造成建筑钢材需求量下滑,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简述。
房地产行业的考量指标包括房地产景气指数、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等。对于钢材消费直接有拉动作用的指标主要是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其兴衰的转变也给市场信心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房屋销售面积作为反映房地产成交状况的指标也不可忽视。
从建筑钢材的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建筑用钢的主要用户是民用房施工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和产业厂房。民用房地产施工单位是建筑用钢的最大用户,其用钢量约占建筑钢材总消费量的6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一般为国有大型企业,其用钢量占总消费量的20%,产业厂房也是建筑用钢重要消费客户,其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5%左右。
房地产钢材用量、钢材累计产量和房地产用钢占比基本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2009年趋势最为明显,其中房地产(000736,股吧)用钢占比在2014年增幅最大,占比达到将近40%,虽然国家近几年在调控房地产,但是面对中国经济增速全年放缓趋势下,未来国家不可能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洗牌或者崩盘。
根据线性回归等模型预测,未来建筑钢材表观消费量继续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增幅出现连续下滑的趋势。从历史数据来看,建筑钢材表观消费量与房地产行业的表现密切相关。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过度
开发,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转向,房地产行业已经处于颓势阶段,而建材表观消费量增速也随之下滑。这也导致了未来增速放缓的局面将延续预计截止到2020年增幅将降至6%以下。
不产登记的出台,会使房地产市场更加透明规范,并会推进房产税的实施,由于持有多套房产的成本和风险上升,会降低一些投资人的房地产投资热情,从而改变市场对供求关系的预期。所以不动产统一登记未来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房价上涨形成压力,将有利于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推出。而面对建筑钢材的刚性需求也将受到一定抑制。
第四篇:不动产继承登记
不动产继承登记,有四个问题要厘清
【发布日期】2016-7-8 【作者】李炜 【来源】《中国不动产》2016年第7期
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14条规定,因继承、受遗赠取得不动产,当事人申请登记的,应当提交死亡证明材料、遗嘱或者全部法定继承人关于不动产分配的协议以及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材料等,也可以提交经公证的材料或者生效的法律文书。这一规定摒弃了原来办理房屋继承登记时非公证继承即法院继承的二选一的要件模式,解决了公证难、收费高的问题,可以简化手续、便民利民。需要指出的是,新规落实到位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还需厘清并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一:死亡证明由谁出具
要办理继承登记,首先应该证明原产权人已经死亡。尽管《细则》对此并未明确,但国土资源部最新出台的《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被继承人或遗赠人的死亡证明,包括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或者注明了死亡日期的注销户口证明;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书;其他能够证明被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死亡的材料等。”
一般来说,自然人的死亡分为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宣告死亡三种。2014年,国家卫计委、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经救治死亡或者正常死亡的,由各地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全国统一制定的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的由公安部门按程序办理。至于宣告死亡,则由人民法院根据《民诉法》和《民法通则》之规定出具宣告死亡判决书。
综上,法律上规定有效的《死亡证明》应该分别为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证明书、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或者人民法院出具的宣告死亡的判决书。除此之外的其他证明,均为缺乏法律依据的非合法《死亡证明》,登记时不应采用。
问题二:遗嘱可否作为继承登记要件
按照《细则》第14条的规定,遗嘱可以作为登记申请的要件。根据《继承法》,继承分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嘱、遗赠抚养协议三大类,一般而言,遗赠抚养协议优先于遗嘱、遗赠,遗嘱、遗赠优先于法定继承。《继承法》第20条明确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的遗嘱,而且可以订立多个遗嘱,公证遗嘱也不例外。究其效力,又有公证遗嘱优于其他遗嘱、后遗嘱优于先遗嘱等适用规则。
此外,《继承法》还规定了几个特殊的规则来对遗产的分配进行调整,如第7条规定的继承权丧失规则,第19条规定的特留份规则,第21条规定的遗嘱无效规则,第28条规定的胎儿预留份规则等。
有鉴于继承的复杂性,中国公证协会2009年出台的《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第31 条、第5条、第14条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申请继承权公证需提供的材料以及公证处应审查的内容,并在第15、第16条明确规定了不予办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公证的情形。
据此,如当事人仅提供遗嘱作为申请材料,即使其为公证遗嘱,也不宜直接作为继承权的依据,还应结合其他材料予以认定。
问题三:怎样认定全部法定继承人
根据《细则》第14条的要求,不管原产权人是否留有遗嘱,如没有提供继承权公证书或者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来证明继承权归属的,均需要全部法定继承人来确认其效力,或者签署《关于不动产分配的协议》。因此,对于全体法定继承人的认定,就成为了办理继承不动产登记的重中之重。
《规范》第10条明确规定,所有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与被继承人或遗赠人之间的亲属关系证明,包括户口簿、婚姻证明、收养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公安机关以及村委会、居委会、被继承人或继承人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其他能够证明相关亲属关系的材料等。
2015年8月,公安部微博公布的不出具的18种证明中明确,亲属关系证明不属于公安职权范围,应该属于公证职能,因为现实中存在大量家庭成员不在一个户籍中的情形。中国公证协会《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第3条中明确说明,本条所述“亲属关系证明”,是指被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基层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能够证明相关亲属关系的婚姻登记证明、收养登记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和公证书。
综上,申请人提供的亲属关系证明应为公证机关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公证书》。
问题四:登记错误责任如何承担
对于登记错误责任承担,学界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等几种不同的观点。根据《房屋登记办法》第9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登记机构的过错表现为两种形态:一为过失,即第12条规定“未尽合理审慎职责的”;二为故意,即第13条规定的“登记机构工作人员与第三人恶意串通违法登记的”。即如果登记机关能够证明自己的登记行为合法且没有过错,可以免除相应的责任,且房屋登记人员只有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登记错误的”才承担赔偿责任。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29条对赔偿责任的确定,规定为按《物权法》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细则》并未对此做出具体的规定。从《物权法》第21条规定的文义解释来看,登记机构是应该承担无过错责任,在此情况下,对具体登记工作人员的赔偿责任又没有明确规定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更不要说明确“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具体认定标准了。在此情况下,假定出现了登记错误,登记人员即有可能承担民事的赔偿责任,更有甚者会承担渎职的刑事责任。这也是实践中登记人员更有意于保守操作,登记机构愿意大量采用公证文书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根本原因。
有鉴于继承不动产登记还有上述亟须解决的问题,立法部门在下一步的立法进程中应对 相关具体操作予以明确,并加强与公安、民政、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数据大平台,方便登记机构核查相关信息。同时,建立不动产登记赔偿基金制度或者设立责任保险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既解决老百姓的办证难问题,又解除登记人员的后顾之忧,真正达成“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的目标。
第五篇: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一、不动产登记的定义
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不动产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依法将各类登记事项准确、完整、清晰地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
二、系统背景
长期以来,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登记职责分散在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海洋部门,基本上由县级部门承担。各部门都针对各自行业管理特点,制定了技术标准和规程。
原有分散登记制度下形成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呈现出几个显著特征,一是登记资料分散保存在各级不同部门,且数字化程度不同,数据标准互不衔接,数据格式不统一,行业之间和行业内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二是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平台软件不统一,技术架构和技术路线不尽相同;三是行业或部门信息化统筹力度不同,数据和系统标准化程度不一。
2015年2月15日,中央编办、财政部、住建部等八家不动产登记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国土部就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推进事项展开集中办公,包括研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由国务院颁布并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登记信息应当纳入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
三、建设原则
1.立足已有基础,创新建设方式
立足相关部门已有的各类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基础,加强对已有系统改造、数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据整合和相互对接,充分发挥已有成果的作用;同时,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国土资源云”总体框架为技术指导,运用云计算技术和云服务模式,创新建设方式。
2.加强纵向协调联动,保证横向紧密衔接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是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共同任务,需要顶层设计、统筹部署,明确职责分工和进度安排,加强各级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有序推进;强化部门间协同,保证不动产登记相关系统、数据与横向相关部门系统、数据之间的紧密衔接,确保登记信息与相关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3.强化资源共享,确保信息安全
加强基础设施资源、数据资源、应用服务资源的集成整合,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级、各地登记机构的分散、重复建设内容;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确保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不泄露,保障权利人的权益。
4.坚持与制度实施深度融合,实现与机构和职责整合良性互促
不动产统一登记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迫切需要将信息化理念和方式贯穿制度实施全过程,融入到不动产登记工作规则、业务流程中,更好地发挥信息平台的服务保障作用;既把统一登记机构作为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行的组织保障,又把信息平台作为促进职责整合和机构建设重要抓手,“反弹琵琶”,实现良性互促。
5.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共同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中,必须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为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对接奠定基础,适用于本地登记职责和业务特点的内容也必须以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由于各地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基础不同,进度不一,在推进过程中充分借鉴率先实现机构整合和信息化应用,尤其是开展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形成适用于本地的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
四、系统目标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根据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的总体要求,总的目标是对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是不动产登记各项制度落实和信息共享查询的基础。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服务,有利于方便群众办证,提高办证效率,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不动产登记信息更加完备、准确、可靠,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系统概述
不动产登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针对房地产管理部门提供业务解决方案,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
六、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总体构成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遵循“国土资源云”总体框架,由资源得到充分共享、互联互通的四级平台或系统组成,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不动产登记机构信息实时共享,与各级横向部门间实现互通、共享、交换。
根据各地工作基础和现实情况,分以下四种情况:
1.省级“大集中”: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已有覆盖本辖区的统一的平台,为了保护已有投资,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扩展,支撑本地三级不动产登记机构履行职责,并统一接入国家级平台。
2.省级“部分集中”: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已有的统一的平台,部分基础条件好的市级不动产登记机构也有本市统一的平台,为了保护已有投资,在现有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扩展,省级和部分有平台的市级分别接入国家级平台。
3.市级集中: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平台,只有本级系统,市级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机构已有统一的平台,省级系统和市级平台分别接入国家级平台。
4.省、市都不集中: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市级不动产登记机构都没有平台,全省三级系统分别接入国家级平台。
七、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平台组成
1.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系统
全国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是信息平台建设的核心,是按照特定策略组织存储的覆盖全国各级不动产登记结果数据的数据集合。全国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全国不动产登记数据库进行统一组织、存储、管理、维护和更新。
2.不动产登记统一接入系统
不动产登记统一接入系统是信息平台有效运行的驱动力之一,提供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接入国家级平台服务,确保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登记信息实时纳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各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和同步更新。
3.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是平台提供的业务应用系统,为不动产登记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等全流程提供服务,实现各级不动产登记日常业务的网络化、透明化、柔性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的运行,实现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实时更新,保障数据库的现势性。
4.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查询与分析系统
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查询与分析系统包括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面向不动产审批和交易主管部门的协同共享服务;二是面向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服务;三是面向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社会化查询服务;四是面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的信息综合分析服务。
5.平台管理系统
平台管理系统是国家级平台的管理中枢,负责各类资源的统一配置、调度、监管和调控,为全国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不动产登记统一接入系统、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查询与数据分析系统等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统一的资源保障、运维保障和安全保障。依据云架构建设要求,平台管理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基础资源管理、数据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通用服务管理、开发环境管理等内容。
6.相关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保障不动产登记信息互通共享和信息平台的规范化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
(2)《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3)《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规范》。(4)《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交换规范》。
(5)《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接入技术规范》。(6)《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7)《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服务规范》。7.运行环境
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和基础软件,是国家级平台运行的基础,采用云服务模式集成。
8.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建设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安全制度等内容,保障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安全平稳运行和信息的安全管理、应用服务。信息安全纳入信息系统建设的全周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八、系统特点
功能全面,操作便捷,贴近用户需求.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
系统为各级不动产机构提供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环境。
配置齐全,从用户管理到权限设置,从登记类型到单位面积等各个功能模板的自定义设置。
图形、业务数据一体化,数据集中管理,交互共享实时便捷。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各项业务自动化流程,可随业务类型的不同定义不同的业务流程。统一完善的权限管理体系,实现各类用户的统一授权管理,保证信息安全。系统可扩展性强。
九、系统主要功能
1.通过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2.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相关标准,针对不动产登记特点,形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实现登记机构、登记依据、登记簿册和信息平台的四个统一。
3.为不动产登记业务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缮证、归档的全流程管理。4.实现各级不动产登记日常业务的网络化、透明化、柔性化和规范化管理。5.通过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的运行,实现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实时更新,保障数据库的现势性。
6.实现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审批-交易-登记信息的实时互通共享和业务联动。
7.向相关部门提供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共享,为社会提供依法信息查询服务。
十、不动产登记内容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
(二)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
(三)森林、林木所有权;
(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
(六)宅基地使用权;
(七)海域使用权;
(八)地役权;
(九)抵押权;
(十)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十一、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不动产登记条例》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
《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 《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规范》 《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交换规范》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接入技术规范》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服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