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
浅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的流动进一步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更大的幅度涌入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流动人口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也给城市产生了综合压力,尤其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增多。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来自四面八方较为落后的农村,对整个城市管理的要求缺乏了解,总体系质偏低,给城市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严重问题。本文对流动人口在治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流动人口特点 存在的问题 措施
With the gradually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market has opened to the public and the urbanized process has sped up, all which cause the increaing of migratory labour.As we know, the surplus labours who come from rural area have been pouring into cities and districts where the economic is developed relatively in order to have business and do some jobs.Frankly speaking, the raising imgratory labour was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not only infused vatality into the ecnomic develoopment, but also offered a number of labours to the work to building the city, all that have promoted the prosperousn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However, the flowing labour also made some disadvatanges.On one hand, it has produced compositive pressure to the city, especially of a increased crime.Because the most imgratory labours are from the much poorer villages in all directions, so the mojority of them lacked the understanding towards to the entirely management of the city.Besides, they had no chance and installation to get the better education.So the result of imgratory labour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to the work of supervising the city.This paper will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peoblem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the imgratory labour in city, then propose the plan to settle the above problem.keywords: labours imgratory labour problem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比较严格的户籍制度严重束缚了人口流动,成为人口流动的双重壁 1
垒,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改善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与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已成为人口流动强大的力量源泉。即使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人们仍然千方百计努力克服流动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涌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流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如何?这都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现实必然导致其流动过程的复杂性和产生问题的多样性。
一、流动人口的成因及特点
(一)流动人口的成因
1、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推动产业发展迅猛,从而使城市比农村有多得多的就业机会,由于受利益、物质文化享受的驱使,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开始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流动,由农村向城市流动,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流动人口大潮。
2、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与城市建设的需求
自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显性化,农民不再满足于自己有限的收入 ,他们要致富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必然要走出家门 ,向外寻找出路 ,纷纷涌向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二)流动人口的特点
1、自发性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有关制度、政策的深入改革,以家为单位的流动人口呈上升趋势,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除了一部分是劳动部门组织的有序流动外,多数是通过亲友介绍结伴外出打工的。这种由地缘、血缘关系构成的自发性流动群体 ,彼此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且居住地相对密集。
2、流动人口的主体以青壮年适龄劳动力为主
据统计15-49岁青壮年劳动适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69.9%,其中25-34岁占30.7%,25-29岁是进入城镇的峰值年龄组,占流动人口的20%。流动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2.8岁,平均年龄为33.6岁。由此可见,青壮年人口占流动人口大军的绝大多数。
3、流动人口滞留时间延长,季节性、周期性增强,并逐渐趋向平稳 由于各地劳务、暂住等方面管理的加强,半年以上两年以下的流动人口占主体的格局,较长期暂住的比例进一步增加,而一年左右时期流动的人口会大量减少,一部分会重新回到半年以内季节性、周期性流动的状态中去。
4、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
流动人口侵财型犯罪居多,尤其是“二抢一盗”。团伙犯罪呈上升趋势。案件的发案起数与往年相比犯罪人数上升,有组织有分工的团伙犯罪逐年增多,一般出现在盗窃抢劫团伙案件中,有的盗窃团伙,形成了盗窃、转移赃物、销售赃物一条龙作业,而且犯罪主体的地域特征明显。
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少数人员在就业、生存受到挫折时,将犯罪作为生存和致富的手段;再加上极少数不法分子混迹于流动人口中,以打工为掩护,流窜作案;更有一些以亲缘关系、老乡关系纠合的流动人口犯罪团伙,有组织、有分工地疯狂作案,使得流动人口犯罪在全区犯罪总量中所占比例呈现连续上升态势。这说明人口治安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治安管理保障体制不完善
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处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国家相继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代之以“救助管理办法”,各大城市街头的乞丐有大量增加之势,且大部分乞丐并不愿意接受救助,而宁愿混迹于街头,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社会治安,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盲区”和隐患。随着出租房屋治安许可证制度的废止,目前出租房屋管理工作已无法可依。特别是对车棚(库)出租和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房间出租等行为,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未作出明确的禁止和相应的处罚规定。公安机关的主管部门地位自然丧失,而城建、国土等部门也拥有对出租房屋的管理职能,容易造成管理真空,法律上存在盲区。关于行业场所治安的管理上,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缺少必要的法律手段,使民警在实际工作中陷入无法可依的困境,难以展开管理,最后甚至导致部分行业场所失去管理与控制。
(二)社会各部门间的管理配合不当,职能管辖分散,管理工作互相制肘
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只是公安机关单方面的管理工作,还涉及到如工商、民政、计生、劳动、城管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有管理的业务。但因彼此间缺乏协调,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只好各自为政,再加上手续繁琐,使外来人口无所适从,造成大家都管但都没有管好的局面,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还有些基层派出所不重视居委会、村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很少与他们进行工作联系与指导,这也影响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三)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方式不健全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管理理念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在这种观念影响和支配下,对流动人口管理自然重视行政管理,忽视对管理对象的服务;重视强制手段,忽视引导机制;重视本部门利益,忽视共同利益;重视管理部门的自主性,忽视管理对象的共同参与。在我国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计划管理办法在市场调节机制面前消耗殆尽,变得效率日益低下,形成了“管不胜管,防不胜防”的局面。大部分流动人口没有固定住所,没有固定单位,行踪不定,所以很难像常住人口那样管理起来。有的地方虽然制定了地方性法规,但还有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方式落后,手段单一,治安管理和户口管理相脱节,有的流动人口没有纳入公安机关的管理视线内。第二,管理工作中存在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第三,服务意识淡漠,没能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单纯为管理而管理。没有及时转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观念,现在有一部分民警总是从自己所从事的治安工作角度出发,“总希望减少流动、限制流动、最好不流动,这实际是一种被动消极的职业心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一味的清退外来的流动人口,也不利于社会治安的好转,犯罪分子只要有犯罪动机,不管他是在这个城市,还是在那个农村,都有犯罪的可能,把犯罪分子从这个城市赶离,只不过是让其异地犯罪罢了。
(四)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法制宣传力度不够,受教育层次不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城市管理及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不够,法律意识淡薄
在农村因为条件的限制所受到的教育层次不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知识掌握不足,造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进到城市后不能适应城市的环境。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目前还不够深入,有时治安部门以及派出所为了应付吃紧的治安形势,往往把绝大部分警力投到其他立竿见影的专项斗争的硬任务中去,而 4
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软任务”自然就缺乏有效的投入,以致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繁忙时不要”的局面,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没有真正下大功夫,下大力气,从而出现对外来的流动人口管理不得力的状态。其次,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力度不够,覆盖面窄。有的外来的流动人口已经在一个地方暂住了很长时间,竟然不知道要办理暂住证,有的不知道应该到什么部门和机关去办理。
(五)对出租房屋的管理仍很薄弱
各类出租房屋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落脚点,目前的出租房屋多且乱,有的甚至是自己搭建的违章房屋、窝棚。违法出租房屋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出租屋房主只顾收取房租,而对租房人的更换、人数的增减和所从事的职业等都不闻不问,还有一些房屋出租者,不主动到公安机关办理租赁房屋治安许可证,使一部分租赁房屋没有纳入公安机关的视线,这就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加强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对策措施
人口的频繁流动对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同时,流动人口也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多方面带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不是什么“不治之症”,而是发展中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是可以解决的。要实现既有利于发展,又维护好社会治安,对于人口的流动,既不能禁止,又不能放任自流,因此,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如何改善流动人口的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把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是各个部门应当解决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该加强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治安管理体制
完善“救助管理办法”,界定了救助对象,规定了救助准入条件。《救助管理办法》则明确将救助管理对象严格界定为“城市中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而不是所有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对象的界定,既使救助对象有了保障,也有利于救助制度的建设。出租房屋管理制度中,首先,积极向上反映,要求省政府尽快对出租房屋管理进行立法。通过立法,明确界定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企业等与出租屋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同时,还要合理设定出租房屋法定的安全条件。如,卫生、消防设施的配备以及人 5
均租住面积限制等等,并明确相应的罚则。其次,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规范管理。要在进一步明确出租房屋管理主要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出租屋的登记办证和基础管理制度。对不符合治安、消防安全等条件以及违章搭建、改造的出租房,责令房东进行整改和拆除,以确保租住人员的居住安全。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房屋租赁中介机构的日常管理,通过严格的登记和申报、备案等制度,全面摸清出租房屋的底数,督促出租房屋房东,履行相关的管理职责。最后,实行出租房屋登记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合执法组织机构和协调运作机制,构建流动人口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信息交换机制,实现部门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的具体协调下,充分履行其职能,落实整改措施。
(二)社会各部门管理之间相互配合,增强全局意识
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立足大局,有所突破,要积极与当地劳动、卫生、民政、工商部门齐抓共管,互相策应做到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这样既克服了各自人员不足、重复劳动,保证各部门任务的完成,又方便了广大流动人口;要加强与外来的流动人口原籍地的联系,争取流动人口的原籍地公安机关的配合,密切联系,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双向管理,做到“流出有组织,流入有管理”;要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管理,用规章制度约束用工单位把好用人关、教育关、管理关;要尊重流动人口,破除轻视流动人口的不良风气,杜绝在管理流动人口中“歧视”的做法,应做到管理与服务并举,增强公安机关的服务意识;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特点 ,补充和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措施,把外来人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三)加强内部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实现流动人口的网络化管理 在我国,家庭及传统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保障与支持作用,对流动在外的人口也是如此。流动人口有自发性流动的特点,在他们以地缘结合的流动群体中一般都有其自发的组织者,为此,公安机关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中应当充分重视并注意引导这些领袖的积极作用。随着社区警务的实施,可以将流动人口管理溶入到实有人口管理中,通过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与其建立紧密的关系,搞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随着计算机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公安部门也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果,加快流动人口网络化管理的进程。要以动制动,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据了解,公安部门目前在流动人口计算机系统管理和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流动人口信息无法准确及时地上网,无效的人口信息不能及时得到纠正,网上数据也往往残缺不全,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有效比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及时地对信息进行更新,了解流动情况,提高网络化管理意识,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不失控”。(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自身素质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法制观念淡薄,文化素质低。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管理的同时,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转变理念,增强服务意识,维权和管理并重。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寓维权于管理,以服务促管理。公安机关在办证、检查、调解纠纷等具体工作中,对流动人员与本地居民平等相待,杜绝随意扣押身份证、乱收费等错误做法,摒弃简单粗暴的“大呼隆”清查的扰民方式。要通过下村走访、上门和上街服务等形式为流动人员提供登记办证、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咨询和服务,坚决打击侵犯流动人员人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更要增强服务意识,使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减少治安隐患。从流动人口的利益出发,尽量提供创造条件,为流动人口的生产、生活服务,使流动人口享受同本市市民的同等待遇,培养流动人口对所在城市相对一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服务观念放在首位,把目光放远,不能只贪求一时一个地区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发案率的减少,而忽略了长此以往给社会治安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服务,管理外来的流动人口,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 ,并贯穿于管理工作过程的始终。对流动人口进行培训,提高其生产技能,并依靠其既能与劳动在城市自食其力,谋到合适的职业,扩大流动人口的就业面,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发生。
(五)加大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
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流动人口往往选择出租房屋作为自己的落脚点,出租房屋为外来人口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外来人有的流动人口利用租赁来的房屋制假售假,有的进行卖淫嫖娼,有的进行盗窃销赃。因此,管理好出租房屋是管理好流动人口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
流动人口犯罪的综合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也可以从源头上掌握和控制好流动人口。首先,公安机关应把出租房屋列入工作视线内,实施管理责任制,配齐配强专职协管员,对外来人员可能落脚的出租房屋严格管理。其次,应抓住出租房屋主,坚持“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出租房房东和租住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同时,建议定期分析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分布和动态发展趋势,对车棚(库)住人、出租房屋的卫生、租住者人均面积以及消防设施配备等情况进行定期抽样调查,分析特点和规律,为各级党委、政府规范出租房管理和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也为下一步开展对出租房屋管理立法提供保障。加大对出租房屋的管理的力度。
结语
流动人口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对社会同时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人口的盲目无序流动,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如何通过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抑制和消除其负面影响,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流动人口现状分析出发,针对流动人口及其治安管理中存在的治安管理保障体制不完善,社会各部门间的管理配合不当,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不健全,管理模式落后,法制宣传力度不够,受教育层次不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城市管理及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出租房屋的管理仍很薄弱等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讨论和研究,,提出完善治安管理体制,社会各部门管理之间相互配合,增强全局意识,加强内部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实现流动人口的网络化管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等,符合我国现阶段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措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在现阶段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应当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公安、检察部门、法院以及各基层组织应携手作战,打防结合,恩威并举,使流动人口形成规范化管理,综合性预防的制度体系,真正使外来流动人口犯罪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城市的安定、祥和。
参考文献:
[1]吴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分析》,牡丹江农业信息中心,2003年。
[2]陈君武:《我国流动人口的新特点及其管理模式的研究》,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
[3]王智民:《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犯罪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陈冀平:《陈冀平强调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央视国际,2007年。
致
谢
在我初期选题目和列大纲时,周敏老师就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明晰思路、查找资料时,周敏老师更是给了我关键性的帮助。在毕业论文即将完稿之际,特向周敏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感谢她在我的这次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与我的细心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同学们、以及同事们、在这里我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你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通过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也让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的缺乏。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论文还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第二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如不妥善加强管理将给社会治安稳定增加新的难度。
【关键词】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治安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于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区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一、我区目前流动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1
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1、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2、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4、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
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5、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基本情况掌握难,由于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分布较散,且流动区域较大。我们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就无法落实到位。难以达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总体要求。
6、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难以到位,目前就我区情况来看,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仅是公安机关一家,虽然上级有法律、法规、文件明文规定,但其他部门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
7、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法律意识谈薄,对公安机关的管理持不配合心态,使管理工作无法到位,公安机关也因警力缺乏,仅依靠派出所民警去管理工作很难到位。
二、流动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认识不清,认为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工作中互相推诿,导致人力、工作经费等不能正常到位。
2、各职能部门对本身的职责不明确,不负责任,相关单位协作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3、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4、现成的法律法规对不配合管理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三、对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工作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1、党委、政府要切实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度,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人员经费到位。
2、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4、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
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5、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6、不断简化管理环节,提高优化服务质量。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与服务的往往相互脱节,管理部门的手续比较烦琐,不能达到及时登记办证和
管理,流动人口要把各种证件办齐,需要跑上跑下,因此,大多就不向有关部门登记办证,处于自流状态。对于流动人口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单位的登记办证阶段,而要进一步拓展管理深度,还应当树立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为此,我区普遍建立了“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站,简化手续,统一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提高了工作效果。流管站还提供住房租凭信息、就业务工信息、法律咨询、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十项服务,深受流动人口的欢迎。同时,注重营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医疗服务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善了流动人口生活和经营环境,不仅保证他们的安居乐业,也促进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7、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构筑自我管理阵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需要注重实际,开辟有效管理途径,不能内外因素分离,形成“两张皮”,要把政府管与自身管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内在的积极因素,实行“以外管外”,增强其群体自治能力,才能增强管理实效。为此,我区十分重视流动人口的组织建设,构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阵地。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在流动人口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流动人口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党团员占一定比例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了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重点打击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丑恶现象,清理遣送“三无”人员,取缔制假贩假、制销伪劣商品、非法行医等。要克服清查整治一阵风现象,全面推广以重新编制门牌号码为切入点,进行“滚动式”循环清查整治,努力做到编排门牌号码不错、不重、不漏,出租户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大大增强了管理效果。一是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房屋出租户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多了,如秋长派出所辖区过去鲜少有人主动办证,进行“滚动式”清查整治,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已有100多人主动来登记办证,提高了登记办证率和信息采集率;二是自我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一把小挂锁、一扇破单门、物品随地扔、外出敞开门现象少了减少了犯罪分子下手的漏隙,有效性防止了被盗案件的发生;三是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开展不间断“滚动式”清查整治,有效遏制流动人口发案上升势头。如流动人口聚集地新湖村,2月份只发生一起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四是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出租与承租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减少,和睦相比、邻里守望风气形成;五是打防能力明显提高。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清理整治,在发现线索,争取破案主动权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2001,(1).[2] 马庆斌,韩恒.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问题,2004,(2).
第三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2005年10月3日,我县南安镇新安村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二、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一)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二)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三、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三)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四)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第四篇: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06-29 18:19:2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市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和能源基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我市投资兴业、务工经商,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服务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外来人口处于盲目、无序的流动状态,其违法犯罪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
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管理工作,确保我市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市流动人口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有流动人口约两万人,核发暂住证九千余人,占48%左右。我市流动人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来源广泛,农业人口比重大。外来人口涉及全国所有省份,农业人口比重大,占81%;青壮年和男性比例高,占74%。二是居住时间短暂,从事职业多样化。他们主要从事建筑、运输、贩卖、餐饮、服务、加工、收旧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还有部分无正当职业,从事拾脏扒荒等。三是居住点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大多数流动人口居住在个体小旅店、施工工地的工棚、居民出租房屋内,居住环境较差,且多以同乡、同族等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民工群”。四是文化程度不高,收入普遍较低。五是违法犯罪活动比较
突出。近几年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中,外来人口占62%左右,抓获的犯罪团伙中,外地人组成的团伙占56%。
二、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设在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五缺”问题。一是缺乏制约措施。流动人口管理没有纳入基层政府任期目标,基层组织缺乏具体明确的管理职责、任务和指标,检查、制约措施不够。二是缺乏专职管理队伍。长期以来形成了公安派出所独家管理流动人口的局面,但公安民警和专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缺乏协调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公安、工商、劳动、税务、民政、交通、城建市容、计划生育等许多部门,由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造成资源信息不能
共享,综合治理效能不好。四是缺乏服务意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多,服务少,致使有些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管理有抵触情绪,不配合、不支持甚至逃避正常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缺乏经费保障。以前流动人口管理所需经费依靠收取的暂住人口管理费。取消收费后,因地方财政困难,工作经费无法保障。
(二)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居住分散。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速推进,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再加基层派出所工作任务繁重、警力资源短缺等因素,造成流动暂住人口在部分辖区内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情况。
(三)流动人口成份复杂,难以管理。流动人口中有一些流窜作案分子隐藏其中,利用流动这种方式伺机作案;有的染有恶习或在原籍多次受过打击,为逃避公安机关的管理和控制,借流动
改变环境。这些不安定分子不易被发现,旅店、出租房主也无法辨其良莠,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遇有适宜的环境或条件,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四)流动人口管理措施不够到位。按规定,流动人口在一地居住七天以上要到派出所登记。如果在一个地方只停留了两到三天,实际上处于失控脱管状态。还有的流动人口刚办理了登记,有可能又流动到别的地方去了,完全不受制约。加之少数业主为少缴或不缴社区居委会规定的卫生费和税务部门征收的税费,瞒报、漏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登记。至于不办证者,公安机关既无法掌握,更谈不上管理,故失控面较大。
三、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
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构和谐、促发展、保稳定”这个大局,以“齐抓共管、优化服务”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理清工作思路,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实践服务管理新模式,努力在工作中实现“四个转变”。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制,由公安机关唱“独角戏”向“大管控”转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党政领导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公安机关唱“独角戏”向“大管控”转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区依法自治、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格局,推动涉及
第五篇: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和能源基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我市投资兴业、务工经商,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服务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外来人口处于盲目、无序的流动状态,其违法犯罪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必
须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管理工作,确保我市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市流动人口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有流动人口约两万人,核发暂住证九千余人,占48%左右。我市流动人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来源广泛,农业人口比重大。外来人口涉及全国所有省份,农业人口比重大,占81%;青壮年和男性比例高,占74%。二是居住时间短暂,从事职业多样化。他们主要从事建筑、运输、贩卖、餐饮、服务、加工、收旧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还有部分无正当职业,从事拾脏扒荒等。三是居住点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大多数流动人口居住在个体小旅店、施工工地的工棚、居民出租房屋内,居住环境较差,且多以同乡、同族等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民工群”。四是文化程度不高,收入普遍较低。五是违法犯罪活动比较突出。近几年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中,外来人口占62%左右,抓获的犯罪团伙中,外地人组成的团伙占56%。
二、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设在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五缺”问题。一是缺乏制约措施。流动人口管理没有纳入基层政府任期目标,基层组织缺乏具体明确的管理职责、任务和指标,检查、制约措施不够。二是缺乏专职管理队伍。长期以来形成了公安派出所独家管理流动人口的局面,但公安民警和专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缺乏协调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公安、工商、劳动、税务、民政、交通、城建市容、计划生育等许多部门,由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造成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综合治理效能不好。四是缺乏服务意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多,服务少,致使有些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管理有抵触情绪,不配合、不支持甚至逃避正常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缺乏经费保障。以前流动人口管理所需经费依靠收取的暂住人口管理费。取消收费后,因地方财政困难,工作经费无法保障。
(二)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居住分散。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速推进,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再加基层派出所工作任务繁重、警力资源短缺等因素,造成流动暂住人口在部分辖区内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情况。
(三)流动人口成份复杂,难以管理。流动人口中有一些流窜作案分子隐藏其中,利用流动这种方式伺机作案;有的染有恶习或在原籍多次受过打击,为逃避公安机关的管理和控制,借流动改变环境。这些不安定分子不易被发现,旅店、出租房主也无法辨其良莠,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遇有适宜的环境或条件,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四)流动人口管理措施不够到位。按规定,流动人口在一地居住七天以上要到派出所登记。如果在一个地方只停留了两到三天,实际上处于失控脱管状态。还有的流动人口刚办理了登记,有可能又流动到别的地方去了,完全不受制约。加之少数业主为少缴或不缴社区居委会规定的卫生费和税务部门征收的税费,瞒报、漏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登记。至于不办证者,公安机关既无法掌握,更谈不上管理,故失控面较大。
三、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构和谐、促发展、保稳定”这个大局,以“齐抓共管、优化服务”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理清工作思路,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实践服务管理新模式,努力在工作中实现“四个转变”。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制,由公安机关唱“独角戏”向“大管控”转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党政领导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公安机关唱“独角戏”向“大管控”转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区依法自治、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格局,推动涉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能,落实专门力量,靠实工作责任,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公安机关要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不断发展。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特别是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做好工作。要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摸清底数,夯实基础,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确管控”转变。一要摸清底数。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建筑工地及中小旅馆、废品收购站点、劳务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流动人口易聚集的重点区域、场所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清查,彻底澄清流动人口底数。二要登记造册。集中清查收集暂住人口信息,通过身份证、照片、人口数据信息“三对照”后登记造册,并分别录入派出所综合信息和暂住人口管理系统。三要完善档案。以村、街、厂、矿、队为单位,把暂住人口档案装订成册,与暂住人口管理系统配套使用,健全辖区流动暂住人口的信息资料。四要核实身份。对无有效身份证件、来历不明、形迹可疑的流动人员进行网上比对,直到查清真实身份。并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将流动暂住人口划分为“重点人员”、“不放心人员”、“放心人员”三类,实行分级管理,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有重点的“精确管控”转变。
(三)因地制宜,管住管活,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流动人口最大的特点是“流动”,管理的核心是掌握“动态”情况。因此,管理工作必须由以往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一要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暂住户口登记、暂住证办理和查验等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要通过流动暂住人口本人申报;出租户、用工单位申报;各乡镇、街道计生委及各社区流动人口协管机构申报;民警日常工作发现登记等“四条渠道”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工作,真正做到何时何地流入、流入原因、从业单位、有无犯罪前科和现实表现“五个清楚”。二要落实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的协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推行融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生育、卫生防疫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业主责任制,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用工单位、经营业主要及时登记流动就业人员的相关情况,并向当地派出所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报告,配合做好服务管理工作。三要加强以出租房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管理。健全“以房管人”工作机制,严格出租房屋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能。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全面实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落实房屋出租人、承租人的相关责任。健全完善房屋租赁相关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形成管理合力。建立宾馆、饭店住宿登记联网和来客信息查询制度,加强对中小旅店等流动人口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管理,及时发现漏登失控人员,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适时开展对无照经营、非法用工和违章建筑问题、环境卫生脏乱、安全事故频发、治安秩序混乱、刑事案件高发的流动人口聚集区的专项清理整治,减少治安和安全隐患,净化社会环境。
(四)以人为本,心系民生,由重管理轻服务向服务管理并举转变。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一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大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劳动人事执法力度,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妥善处理劳动纠纷。二要逐步提高服务和维权水平。推动有关部门和社区认真落实涉及流动人口安全生产、卫生环境、子女就学、劳动技能培训、工资支付、社区保障等相关规定,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要鼓励、支持流动人口参与当地有关活动,在就业、维权方面提供服务,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三要充分调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集贸市场等依法成立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和有关协会,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和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流动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四要及时有效打击违法犯罪。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混杂在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做到“发现得了,控制得住,适时处理”,有效遏制流窜犯罪高发势头,营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