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全国流动人口的总数已突破1.2亿,相当于大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流动人口一方面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流出地增加了经济总量,并且带回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但为自己挣回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流动人口由于其无固定的工作,无固定住所,并且居住分散、隐密,给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很大困难,每年有相当一部分计划外生育人口都是在人户分离的情况下出生的。因此,如果不正确处理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势必给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强化和探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多年的流动人口管理实践中,我认为要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重点抓好流入地、流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形成资源共享,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同时应强化基层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
一、面临的难点问题
一是流出人口办证难。由于我县为国列贫困县,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外出务工,加之近年大抓劳务输出,流出人口数量逐年增加。流出人口由于文化偏低,流动无序,加之宣传不到位,不知道出门务工需要办理的相关证件,并且有一部分是为逃避当地计划生育政策而寻求避风港的,难以正确掌握其流向,加之流入地查证、验证不到位,致使流出人口的办证难、跟踪服务更难。
二是流入人口验证难、管理难。部分流入人口由于居住分散、隐密,而且经常更换居住地,无固定的工作场所。在管理上仅靠1—2名兼职人员进行调查、摸底、登记、查验证件,村(居)民小组长由于报酬未落实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个城镇内,县内流动人口往往由于户口在本地而忽视管理,成为管理的死角,往往这部分育龄人群未办理《婚育证明》,难以准确掌握婚育史及详细住址,再加上跨省、跨县的流动人口,其量大面宽,给验证和管理服务带来诸多困难。
三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队伍、经费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致使管理困难。由于各县计划生育专职人员偏少,乡(镇)和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均为兼职干部,一是精力不够,无能为力;二是责任心不到位,不能尽职尽责,加之不能保障居民小组长、流动人口免费服务、函查、电话查询等必要的报酬和费用,致使责任不明、服务开展差,给管理带来困难,有时甚至放水养鱼,以罚代管。
四是相关部门之间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协调,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例如计生部门要求工商部门在办理营业执照时查验《婚育证明》,可工商部门要求只要有申请就必须办理,致使部门之间政策相互抵触,部门配合流于形式,基层齐抓共管难以落到实处。
二、建议及对策
1、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是要充分发挥“两节”前后外出人口返乡的有利时机,进村入户对经常外流人员和有外出倾向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提醒其外出时办理《婚育证明》;二是对外流未返乡人员,通过询问家属或亲戚掌握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计生部门联系协查办证和反馈情况;三是在车站、码头制作醒目的固定标语,提醒育龄人群在外出前必须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四是及时开发有利于流出地协查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流出人口办证率,为流入地更好地管理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依据。
2、强化流入人口查证验证工作。一是可采用将本人身份证复印件连同《婚育证明》邮寄到流出地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的方式,督促流出地办理《婚育证明》(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后寄回,以提高流入人口的持证和查验率,便于掌握流入人口的婚育史;二是充分利用流动人口信息平台,掌握其婚育史;三是强化对县内跨乡、进城务工等人员的监管,定期进行跟踪服务;四是签定《计划生育管理合同》和《房屋出租户监管合同》,进行严格的合同化管理和服务。
3、强化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严格考核评估。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重要性,从组织、机构、队伍上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二是要加大经费投入,使流动人口管理所需要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且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逐年增加,使各级计生部门或流动人口管理机构有钱办事、有人管事,使流动人口享受到与常住人口一样的免费服务;三是不断充实流动人口管理人员,使各乡(镇)、社区均有专职流动人口管理员,便于业务上指导和责任制的落实;四是严格责任、严格考核和奖罚,要严把现居住地计划生育的关口,就必须把乡
(镇)、社区作为考核单位,制定详细的考核评估方案,并与负责人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严格奖罚,从机制和制度上规范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4、相关部门要从高层抓好协调工作。要通过人口计生部门的协调,使计划生育工作从部门协调、配合上升为政府决策,使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成为政府行为,在基层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方抽调公安、工商、城建、计生等部门人员组成流动人口日常事务管理督查办公室,在县级计生部门的指导下,专门负责抓督查、协调工作,并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的地盘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并定期检查、评比、考核,使流动人口的管理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对策
第二篇:浅谈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浅谈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流动的数量和速度也在急剧上升,农村大量劳力流出,城市大量民工流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出现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数量倒挂现象,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县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流动人口的现状
出租房屋是与流动人口相伴而生的事物,谈流动人口必然离不开出租房屋。以笔者所在的吉安县为例,分析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的现状。
(一)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1、人员数量和增幅。2006年至2009年,吉安县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数分别是:1971人、1266人、2244人、2863人;286所、394所、461所、676所。而流动人口大大超出这些数字,仅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就突破万人。
2、人员分布和住所。吉安县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主要分布在县城工业园区、县城中心商业区、油盘铁矿、天河煤矿、安塘煤矿和各乡镇的砖厂、松脂采集点等地。居住地点分散,有居(农)民家中,有厂矿企业临时宿舍,有山林和工地的临时工棚。
3、人员来源和类型。吉安县的流动人口来自全国的20多个省市。其中,油盘铁矿主要来自沿海福建等地;天河煤矿和安塘煤矿主要来自湖北、河南;各乡镇砖厂主要来自贵州和四川;采松脂工人主要来自广西等地;县城中心商业区和工业园区外来人员除了部分来自台湾、香港、沿海城市的外商外,主要来自邻近县(市、区)和本县农村地区。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
4、人员职业和素质。吉安县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以服装加工业、建筑业、餐饮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为主,从事技术行业的比例极小。流动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
(二)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常住人口具有固定性、长期性,易于管理,而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短期性,难于管理。人口管理难度的增大,使公安工作的压力增大,加上流动人口本身素质偏低,经济收入较少,工作岗位不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的概率较高,对社会治安稳定影响巨大。仅2009年,我县公安机关共打击查处八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 536名,其中流动人口252名,占47%;共抓获“两抢一盗”犯罪嫌疑人343名,其中流动人口294名,占85.7%。在这些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中,进城一个月内就实施犯罪的高达占59%,绝大部分是借助我县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便利的交通工具实施违法犯罪,在已破获的县城“两抢一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为临近县(区、市)人员,自带交通工具流窜至我县作案后立即离开。事实表明,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的稳定已经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结合吉安县的实际情况,笔者分析流动人口管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谁来管界线模糊。流动人口是个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个治安问题,因此,公安一家要承担起全部的管理职责是不现实的。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在形式上把房管、工商、计生、教育、城管等相关部门都纳入到流动人口管理小组当中,同时也设立了流动人口领导小组办公室。但是,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户政科,一个正股级单位根本无法组织协调众多正科级单位共同开展工作。同时,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单位和部门并没有承担明确的管理职责,没有责任压力,自然不愿花大力气投入工作。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各部门对于有利益收获的行动便参与,没利益收获的行动便不参与,或者参与出工不出力。如,房管部门,能办证收费的出租房屋便积极管理,而不能办证收费的出租房屋置之不理;工商、计生部门,基本上是走过场,没实绩。靠公安一家管好人口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共同抓好流动人口管理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是怎么管模式滞后。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有很大差异,在管理模式的选用上也不尽相同。现行的管理模式与常住人口管理模式区别不是很大,根本无法行之有效地掌控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必须到派出所登记户口、领取身份证,公安机关可以不用上门,坐在办证大厅就能掌控常住人口的底数。在这种形势下,养成了部分民警以管人者自居的心态:自古华山一条路,必须得上门找我。可是,流动人口不需要也没有当地户口和身份,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不向派出所报告也能进行下去,他们不会主动到公安机关申报,坐堂等候的模式无法获取全部的信息资料,于是,在实际工作中,流动人口漏管失控的现象已成为公安工作的“软肋”。靠着一张身份证、一本户口簿就能看死盯牢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把握住流动人口的流动性、短期性这一特点试行新型的管理模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几点建议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舒晓琴在全省公安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更加注重在社会管理中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结合吉安县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提高管理级别,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分工细、职责明、协调紧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格局,确保管理合力大
由县公安局户政科牵头的全县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显然无法很好地组织协调各方面工作,笔者建议,提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级别,把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委,各乡镇、各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加入办公室,形成以综治委牵头、各乡镇及政府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格局。综治委“一把手”亲自抓,各乡镇及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亲自抓,“抓领导、领导抓”,使各项管理职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分工要细。流动人口管理并不仅仅就是登记办证那么简单,而是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立法、管理、宣传、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一系列问题,一个环节跟不上,整个流动人口管理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如,立法跟不上,管理没有指导性文件,工作便会失去方向,这就必须由立法部门制订出台我县的《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定》;宣传跟不上,流动人员没有申报意识,摸底的难度就要大大增加,这就必须由各乡镇统一建立宣传栏,由司法、公安等部门定期给流动人口上法制宣传课;经费、人员跟不上,各项工作没有保障,这就必须由财政部门把流动人口管理的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由各乡镇建立起一支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要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切实防止工作的遗漏或重叠。
二是职责要明。大分工的基础上还要对各单位各部门的具体职责细化。如,房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房屋登记办证的信息资源,把全县的房屋底数摸清,并对各房屋业主开展出租房屋注意事项及申报登记要求的宣传教育工作;劳动部门要充分利用劳务中介的信息资源,把全县人员流入流出数量、方向及从事职业的底数摸清,并对流动人员开展登记办证的宣传教育工作;卫生、计生、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流动人口在医疗、保健、防疫、计生、学习过程中登记的信息资料提供相关流动人口数据,并向流动人员宣传流动人口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公安、司法部门充分利用查处案件、调处纠纷时掌握的信息资源提供相关流动人口数据,并宣传相关政策法规,等等。要让流动人口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接受流动人口数据采集和流动人口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减少流动人口管理的盲区和死角。
三是协调要紧。多部门协同作战,协调不紧凑,即使分工再细、职责再明,也无法取得成效。要加强和完善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如,年初制定考核细则、下达管理目标,使各单位各部门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年中每季度召开一次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会,实时掌握流动人口管理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年底组织细致的检查考核,对未达村的单位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督促各单位各部门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牢。要按照“以房管人”模式,明确公安和房管是流动人口管理的主力军,并对两部门工作予以重点协调和督察。如,综治委确定专人为两部门流动人口管理联络员,专门负责两部门信息传递和汇总,协同两部门同步工作;综治委在公安、房管两部门抽调专人成立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整治小组,在综治委的领导下对出租屋进行专项整治,并进行长期管理;公安、房管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和联络,共商工作难题的对策。要让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所有部门实行互为共享,通力合作,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模式,形成管理严、服务优、信息准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确保管理掌控牢
流动人口散布各地,要真正管好流动人口,阵地必须建在基层,笔者建议,在社区(村、居委会)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由社区(村、居委会)“一把手”任站长,社区(责任区)民警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与管理服务站工作,具体担负起辖区流动人口管理的各项职能。
一是管理要严。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稳定带来的巨大影响使我们在流动人口管理上一丝也不能放松。要“以房管人”,实行上门登记。流动人口进入本地必须有落脚之处,把宾馆旅社、出租房屋控制住了,流动人口的底数也就大致清楚了。要紧紧依托县公安局开展的“四万”活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办万家事、解万家难,借助“周俊军工作法”信息平台,逐家逐户上门登记拍照,并绘制方位图。登记过程中,积极向业主宣传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业主的支持,引导业主主动申报,做到留有登记,走有销户,为今后流动人口数据变动登记打好基础。要加强流动人口的函调协查工作,掌握流动人口身份及经历。对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口,要看死盯牢,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治安情况复杂的重点区域里的“无合法有效证件、无固定住所、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要列为高危人群管理,及时有效的采取处置措施,预防案件发生。
二是服务要优。优质服务能给流动人口以“家”的感觉,他们就会主动地把自己融入当地社会,为当地社会各项事业做出贡献。工作中,要切忌以管人者自居,将流动人口视为低等人的观念,要切忌以本地人自居,对流动人口欺生、欺外的思想,要切忌随意斥责、辱骂流动人口。要把尊重人、关心人的理念融入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要把各种便民利民措施贯彻执行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赢得流动人口的配合和支持,才能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驶入快车道。此外,我们要积极探索各项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使流动人口意识到,登记与不登记就是不一样。笔者建议,逐步推行居住证的做法,向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发放居住证,凡持居住证的流动动人口,可以享受相当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的计生、医保、教育、就业、经商等各项保障措施,吸引流动人口主动申报登记,也充分调动起流动人口的聪明才智,凝聚更多更强的外部力量,为吉安县经济的腾飞增添新能源。
三是信息要准。与常住人口区别最大的是,流动人口信息资料变化快,因此,我们要随时掌握流动人口信息的变化,确保信息资料及时准确。要在流动人口聚居地选择一些素质较高,法律意识较强,有凝聚力的流动人员作为我们的信息员,建立起信息员队伍。管理服务站定期组织学习,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在业务上胜任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并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信息。有条件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通过信息员队伍,我们可以要第一时间掌握流动人口的每一手信息资料。面对大量流动人口信息资料,我们要实行信息化管理。以社区为单元,整合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库,按照“人户(房)一致”的原则进行信息定位,实现流动人口的“户籍化”,做到“以信息化管人”。同时,能增强流动人口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并能加速的检索查询速度。
流动人口中大部分是为当地社会创财富、做贡献的,违法犯罪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社会就象一潭水,流动人口底数清了、情况明了,这潭水自然清澈了,混杂在其中的违法犯罪人员便原形毕露,无藏身之地,社会也就能保持稳定的治安局面了。(吉安县公安局政工科 刘玮)
第三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如不妥善加强管理将给社会治安稳定增加新的难度。
【关键词】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治安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于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区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一、我区目前流动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1
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1、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2、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4、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
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5、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基本情况掌握难,由于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分布较散,且流动区域较大。我们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就无法落实到位。难以达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总体要求。
6、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难以到位,目前就我区情况来看,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仅是公安机关一家,虽然上级有法律、法规、文件明文规定,但其他部门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
7、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法律意识谈薄,对公安机关的管理持不配合心态,使管理工作无法到位,公安机关也因警力缺乏,仅依靠派出所民警去管理工作很难到位。
二、流动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认识不清,认为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工作中互相推诿,导致人力、工作经费等不能正常到位。
2、各职能部门对本身的职责不明确,不负责任,相关单位协作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3、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4、现成的法律法规对不配合管理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三、对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工作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1、党委、政府要切实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度,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人员经费到位。
2、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4、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
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5、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6、不断简化管理环节,提高优化服务质量。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与服务的往往相互脱节,管理部门的手续比较烦琐,不能达到及时登记办证和
管理,流动人口要把各种证件办齐,需要跑上跑下,因此,大多就不向有关部门登记办证,处于自流状态。对于流动人口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单位的登记办证阶段,而要进一步拓展管理深度,还应当树立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为此,我区普遍建立了“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站,简化手续,统一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提高了工作效果。流管站还提供住房租凭信息、就业务工信息、法律咨询、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十项服务,深受流动人口的欢迎。同时,注重营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医疗服务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善了流动人口生活和经营环境,不仅保证他们的安居乐业,也促进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7、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构筑自我管理阵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需要注重实际,开辟有效管理途径,不能内外因素分离,形成“两张皮”,要把政府管与自身管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内在的积极因素,实行“以外管外”,增强其群体自治能力,才能增强管理实效。为此,我区十分重视流动人口的组织建设,构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阵地。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在流动人口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流动人口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党团员占一定比例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了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重点打击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丑恶现象,清理遣送“三无”人员,取缔制假贩假、制销伪劣商品、非法行医等。要克服清查整治一阵风现象,全面推广以重新编制门牌号码为切入点,进行“滚动式”循环清查整治,努力做到编排门牌号码不错、不重、不漏,出租户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大大增强了管理效果。一是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房屋出租户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多了,如秋长派出所辖区过去鲜少有人主动办证,进行“滚动式”清查整治,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已有100多人主动来登记办证,提高了登记办证率和信息采集率;二是自我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一把小挂锁、一扇破单门、物品随地扔、外出敞开门现象少了减少了犯罪分子下手的漏隙,有效性防止了被盗案件的发生;三是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开展不间断“滚动式”清查整治,有效遏制流动人口发案上升势头。如流动人口聚集地新湖村,2月份只发生一起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四是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出租与承租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减少,和睦相比、邻里守望风气形成;五是打防能力明显提高。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清理整治,在发现线索,争取破案主动权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2001,(1).[2] 马庆斌,韩恒.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问题,2004,(2).
第四篇: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原因及对策
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原因及对策
城中村是城市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的聚集地。城中村因为人口密集、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加之管理工作不到位,成为犯罪分子的栖息地和避难所,给城市社会治安和社会正常秩序带来严重威胁。加强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幸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及问题
目前,西安每年有流动人口200多万,其中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约为150万,这些人大多居住在城中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填补了城市某些职业的缺位现象,对于改变城市面貌,发展城市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解决了城市建设中所需的产业大军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流动人口的无序增长,对城市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使本来已经紧张的城市基础生活服务设施更加紧张,进城之后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无业人员不同程度的偷、摸、拐、骗、赌、黄等违法犯罪现象也给城市治安带来了严重冲击。城中村已成为案件多、高发地,治安形势严峻。
城中村流动人口问题的成因分析
人口急剧扩充,人员构成复杂是城中村治安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由于农民工多为廉价的体力劳动者,其收入低微,他们在城市生存只能居住在城中村的廉价民房中。另一方面,随着大专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人数翻倍增加,有的毕业生虽有工作,但工资不高;有的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又不愿返回原籍,这些人也只能选择廉价的城中村作为暂时的栖身之地。农民工、大学生等流动人口的进入改变了城市原来的人口结构,给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手段缺乏是城中村治安状况严峻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现存的二元结构社会体制,流动人口在体制外生存,由于他们在劳资关系及同本地人关系中的位置不对等,从而导致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增多。表现在:一是就身份而言,进城务工者他们虽居城市,却没有合法的户籍关系;虽有工作,却多是临时或不稳定职业,未能完全融入城市。对暂住人口实行暂住证管理,仅解决了临时身份问题。但对一些想在城市长期谋求发展的人而言,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就制度而言,制度的更新跟不上劳动力流动的需要,甚至出现管理缺位,有的部门和用工单位歧视外来打工者,查扣、盘剥“打工仔”、“打工妹”的现象时有发生。流动的农民工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重活、脏活、累活和险活,却连血汗钱都无法按时领取,甚至靠自杀自残等过激行为换取舆论的些许关注。三是政策滞后,法制不健全导致的城市位置的不对等。目前,城乡二元化结构还未得到有效改变。城市常住人口对进城务工者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接纳。农民工人格受辱、工资拖欠、合法权益受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流动人口成为城市的对立面,滋生了仇富心理、报复心理,甚至职业化违法犯罪。同时,犯罪团伙的组成格局也由原来的本地、本乡、本族逐渐转变为本地及外地违法犯罪分子相互勾结,违法犯罪的职业化特征更加明显。
盲目、无序和简单化管理是造成城中村案件高发的主要因素。一是城中村暂住人口底数不清。由于警力短缺,派出所日常工作繁杂,社区民警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全面系统地对城中村暂住人口进行比对登记,由于城中村的暂住人口流动性大,即使天天在登记,登记率也不过70℅左右,户籍民警只能是哪里有案件先登记哪里,哪里有问题先排查哪里,致使一些流窜犯罪分子仍游离于管控之外。二是城中村暂住人口情况不明。虽然基层派出所在了解掌握流动人口情况中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一些社区民警将掌控、管理暂住人口简单地理解为登记和发证,将管理目的简单化、表面化,掌握的流动人口信息质量不高。加之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狡猾奸诈,频繁更换住所、行踪不定,也为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三是城中村出租屋管理不规范。大多数城中村的出租户都没有《房屋租赁证》,部分房屋出租人害怕被公安机关掌握情况后,房管部门要收取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费,税务部门要征收房屋租赁税,于是极力躲避公安机关的管理,“主人难见面、情况难掌握、问题难发现”现象比较普遍。同时,中、小旅馆无证住宿,一证多人住宿现象屡见不鲜,增加了流动人口的掌控难度。
防范措施滞后,也是城中村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一是城中村中监控探头太少,监控没有覆盖城中村的所有街道;二是城中村的治保力量薄弱,每村只有派出所指定成立的治保组织,大多11人,人均管理的区域在1平方公里以上,想要开展24小时全天候全村重点部位巡防很不现实。巡防力度薄弱、巡防形式单
一、巡防时间固定,易留有死角;三是城中村自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到位,大量的住户都没有安装防盗门,三层以上的楼层很少有村民安装防护网,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加强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
构建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领导体制。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藏匿其间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进各部门齐抓共管,寓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城中村流动人口带来的消极社会问题进行统筹综治,建立党政领导、公安、劳动、城建、卫生、安全、工商、计划生育等部门参加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针对存在的问题,出台有关政策,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很有必要。
增强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近年来,国家和省上先后出台了有关加强城市建设、关心农民工、促进就业等政策法规,要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合,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法规,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低大城市流动人口的落户“门槛”,调节增长过快的盲目人口流动,在中小城市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单一户籍制度。同时,又需大力发展农村城镇,通过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本县有序流动。要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帮助外来流动人口、城市失业人员享受平等的就业政策,进而在医疗保险、子女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同样享受市民待遇,鼓励长住,减少流动。还要吸收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在本地务工多年、能遵纪守法的外地人员参加群防群治、劳资纠纷调解、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站等工作,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增强其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推进流动人口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一是依法规范管理。当前,对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如社区民警在清查、检查过程中对外来流动人口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故意不出示身份证或出示假身份证,如何管理没有明确的规定。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二是转变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管理模式。变突击性、不规范管理为经常性、规范制度化管理,变孤立的治安行政治理为综合性的“市场调节﹢行政﹢法治”管理,克服管理真空,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强化劳动部门的管理职能,健全劳动力市场,引导流动人口在城市合理、有序流动。同时,强化劳动力市场的监管,规范劳动合同管理,防止侵害劳动者权益事件发生。更多的关心、关注流动人口,特别是居住在条件较差的城中村的流动人口,无偿提供社区救助服务和法律援助服务,切实保障城中村流动人口的合法利益,重点解决企业、公司克扣农民工工资,侮辱、体罚外来人口的问题,充分的实行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就业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强化公安机关的管理职能。一是运用证件管理,整治治安环境。加强不定期的对城中村流动人口的清理检查力度,随时掌控城中村的暂住人口信息和人员动态。在检查中集中现场办理暂住证,通过警务信息平台及时比对人员信息,掌控重点人员进行登记录入,对发现的重点线索迅速出击,力求现场破案,降低城中村的发案率。二是加强信息化管理。继续完善全国常住人口信息化管理网络,方便各地公安机关核实人口信息。推广民警手机上网查询系统,完善“四色预警”系统,对高发案地区进行及时清理整治。建立流动人口犯罪预警系统,方便民警进行检查、登记、发现重要线索和防控重点人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异地案件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了侦破案件和抓逃的效率。三是加大对城中村出租房屋和中小旅馆的管理力度。规范城中村房屋出租,出租户必须办理《房屋租赁证》,签订《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保证书》,同时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制度,督导出租户进行正规出租。加大对出租户和中、小旅馆的安全宣传力度,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中、小旅馆出现的无证住宿、一人登记,多人住宿现象。四是开展群防群治。强化城中村技防设施,将监控延伸到每条街道、每个角落,延伸三级网格化巡逻触角,发动、发展村民壮大基层社保力量,同时可吸收固定流动人员参加,在派出所带领下做好村中自巡自防,增加巡逻厚度,可适时调整巡防时间,对重点发案时段、重点发案地段,采取猫鼠同步,重点巡控,全面掌控重点流动人员,使犯罪分子无处可躲、无处可藏,犯罪活动无处下手。五是重拳打击,以案说法。对城中村发生的恶性、暴力犯罪,公安机关应当举全警之力,寻找案件突破口,快速破案。民警可以深入城中村以案说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城中村居住人员防范意识,震慑犯罪
第五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2005年10月3日,我县南安镇新安村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二、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一)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二)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三、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三)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四)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