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排污费征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排污费征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今年西昌市审计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抽查排污费征收情况,发现征收核定程序不规范,征收环节内控制度不健全,随意减免等问题,严格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及时足额征收排污费显得十分迫切。
一、排污费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抽查企业均未按污染物排放因子量征收排污费,而是按产量计算征收且只征收主产品未征收副产品。
2.征收程序不完善,存在未申报收费、虽然申报但未核定收费、核定与实际收费不符等情况。
3.环保计征产量与统计产量悬殊大。
4.减免排污费程序不公开、不透明、随意性大。
二、完善排污费征管的对策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对排污申报、核定、复核和计征、减免、监督、政务公开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全面的规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1.坚持排污申报登记,全面掌握排污企业的现状,以监测排污量核定收费。
2.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开的减免条件和减免程序,杜绝协商收费或无条件免征或减征排污费。
3.加强排污费征收票据管理,严格领购和核销程序,规范票据使用,切实发挥财政票据的源头控制作用。
4.加强排污费征管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排污单位自觉缴纳排污费的意识,建立排污收费公告或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5.健全环保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发挥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职责。(据西昌市审计局提供材料整理)
第二篇:浅谈排污费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谈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自20世纪70年代排污收费制度实施以来, 排污费在我国环境管理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因此当前环境治理的难度很大。近期,笔者参加了由市人大交办的某市2010年-2011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通过审计,发现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专项资金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
一、存在的问题
(一)“应征未征”情况普遍存在
经审计,该市的10个县市区普遍存在排污费核定程序不规范,缺失核定资料,征收制度不健全,随意征收排污费的问题。有的没有申报就收费,有的申报但未核定,有的核定却与实际收费金额不一致,有的不按核定的实际污染物排放量收费,有的按协商数进行收费。
(二)挤占挪用排污费
一是用于办公大楼建设。经审计,某市财政局根据政府抄告单从排污费专项资金中安排1819.1万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无关的项目支出,其中环境执法监测大楼建设1729.7万元。
二是用于自身能力建设和办公经费不足。审计发现,个 别县市将预算安排的排污费支出用于局机关自身建设,以及办公经费不足,例如某市财政局从纳入预算管理的排污费收入中安排了390.6万元给环保局,但只有31万元用于监测设备,其余均用于环保局自身建设和公用经费。
(三)以其他收费名义收取排污费
该市的个别县市存在以其他收费名义收取排污费的现象,有的一些正常经营的企业在当年没有收取排污费,而是收取了罚没款,有的是以监测费的名义收取了排污费。
(四)收缴排污费存放财政过渡专户中,并违规列支 审计发现,个别县市未将收取的排污费全部缴库,而是将一部分存放在财政过渡专户中,然后再缴入国库,造成排污费的上缴不及时。此外,还有的县市直接在财政过渡专户中列支其他费用,例如某市2年结余合计260.3万元未按规定缴入国库,用于环保局行政运行经费、政府调控、以规费收入的名义缴库等列支171.1万元。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征收管理薄弱
部分环保部门排污费征收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管理薄弱。排污申报、核定制度不够健全, 没有按规定设置排污费征收台账,在排污费征收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登记排污申报文件、排污核定通知单、缴费通知单等资料,不能准确的反映各期应征排污费。
(二)排污任务压力
一是上级部门年年下达排污费任务指标,环保部门为完成任务将任务数分解到企业,以任务数核定应征数,加上协商收费、企业因经营困难无力缴纳等因素造成排污费少缴、漏缴;二是为防止下年任务数过大,个别县市环保部门将当年收缴的排污费存放财政过渡专户,下年再上缴,造成收缴不及时。
(三)经费保障不足
有些县市财政比较困难,原本应由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无法保障,难以保证环保部门的需要,致使返还的排污费收入用于环保部门的公用支出,没有用于防治污染等专项支出。由于财政拨款不到位,经费保障不足,导致了一些地方出现了挤占排污费的问题。
(四)地方财政调控
实行排污费征缴系统后,系统自动对收缴的排污费按比例分成,不能人为控制缴库级次,个别地方财政部门为便于滞留排污费或用排污费资金调控,将上缴的排污费放在财政过渡专户。
(五)地方利益驱使
由于罚没款、监测费等事业性收入财政将全额返还,因此以罚没款、监测费名义收取排污费,可以少上缴中央、省级分成的30%部分。
三、对策及建议
(一)健全排污收费管理机制
各级环保和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等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工作。一是要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费核定制度,收费额应以实测数据进行核定,杜绝未征、少征排污费。二是要规范和严格财政管理制度,修改完善非税收入征收系统,清理撤销排污费征收过渡户,规范收缴入库工作,做到按规定就地及时足额解缴排污费,防止挤占、挪用和拖欠排污费问题的发生。三是加强基层环境监察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基础装备建设,形成快速、高效、准确、有力的执法力量,提高其执法水平和执法力度。同时,加强排污费征管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排污单位自觉缴纳排污费的意识。
(二)提高财政预算保障能力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环保机构的工作需要,结合当前环保部门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将环保部门的在编人员经费以及必要的公用经费和专项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要增加能力建设和项目建设的支持投入,中央、省要对贫困地区环保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保证经费足额安排,切实从源头上杜绝挤占、挪用排污费现象。
(三)切实加强排污费资金管理
各级环保、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排污费资金的使用管理,排污费资金必须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格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或转作他用,提高排污费的使用效率,切实发挥资金效用,保证污染减排效果,真正促进污染防治工作。
(四)加强监督,杜绝违纪问题发生
各级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对弄虚作假、私设过渡性收入账户滞留不缴、截留、挤占、挪用排污费资金,应收未收或少收排污费等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行为,给予有关责任人员经济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通过执法机关严格执法,确保排污费及时足额收缴入库,确保环保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切实发挥排污费在发展环保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2016建筑材料资源税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建筑材料资源税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的同时,基本建设也日新月异,施工房地产业日益繁荣,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不断攀升。作为调控手段之一的建筑材料黄砂、砾石等非金属矿原矿资源税也随之增长,并且在没有矿山的地区,其在资源税大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建筑材料资源税管理却秩序混乱,存在扣缴滞后、纳税主体错位等违反税收管理有关规定的现象,整顿其秩序、规范其执法成了迫在眉捷。
一、管理现状:黄砂、砾石从开采到使用都要经开采、运输(第一次流转)、砂砾石供应商销售、使用方购买等四个环节,我们对开采出来的黄砂、砾石,大部分在开采地征收了资源税,而建筑施工单位在购买黄砂、砾石时,如不能提供资源税“已税证明单”,则由施工所在地主管地税务机关根据建筑工程的面积等指标,采用一定的比例折算办法计征资源税。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上述操作方法,存在以下三种税收执法行为的不规范:
1、重征现象。目前我们对建筑用的黄砂、砾石其资源税在开采时,开采地税务机关采用核定或其它的办法,征收了资源税。由于开采环节的高额利润回报,纳税人不重视资源税“已税证明单”的使用,不申请开具“已税证明单”,即使开具了,也只在船运货主手中,并不跟随应税产品流转,从而在建筑施工使用环节,不能提供“已税证明单”,在施工地只能该黄砂、砾石被认定为未税矿产品。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资源税的扣缴义务人,建筑商为扣缴义务人,应代扣代缴资源税。一船黄沙从开采第一个环节到使用最后一个环节中间还有二个流转环节,你说建筑施工方到哪去扣缴开采人的资源税,结果只有自己缴纳。从而同一船黄砂、砾石在开环节由开采人缴了一次资源税,在使用环节又由建筑商缴纳一次资源税,造成了重征现象。
2、扣缴严重滞后现象。一车砂石从开采到使用,中间还有二个环节,而偏偏在最后一个使用环节扣缴资源税,这给纳税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你税务机关想在哪个环节扣缴就在哪个环节,而不是法定。而事实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扣缴义务人,那么,在开采环节未纳资源税的砂石,交给贩运的船主时,就应由贩运方代扣代缴资源税,而不是到最后使用环节才扣缴。
3、纳税主体错位现象。根据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开采应税资源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而现实中,扣缴行为的严重滞后导致:建筑施工单位在收购建筑材料时,扣缴往往不能实现,通常供应方不缴纳资源税,建筑施工方也无法扣缴,结果施工方成了事实上的纳税人。很明显,纳税主体严重错位。
上述情况,细究以来,不难发现:税务规章与税收征管法相抵触对上述现象的出现难辞其责。国税发[1998]4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代扣代缴管理办法〉的通知》第十五条规定,“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及时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否则,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由扣缴义务人负担”。纳税人拒绝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扣缴义务人不向税务机关报告,只会产生未能扣缴税款的后果,按此第十五条的规定,扣缴义务人应负担未能扣缴的税款。而国税发[1998]49号文第十七条也规定:扣缴义务人发生应代扣而未代扣或少代扣资源税款的,按《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处理。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也就是说,即使扣缴义务人未履行扣缴义务,也只是承担罚款的责任,而不是负担税款。可见国税发[1998]49号第十五条与第十七条之间不合逻辑,国税发[1998]49号文与税收征管法存在相抵触的现象。
三、规范建筑材料资源税征收管理的对策
1、规范税收法制建设行为。规范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必须要先规范税收制度建设行为,提高税收制度建设的质量。负责起草税收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职能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使之符合当前实际。尤其是要进行跟踪问效,分析评估,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切实解决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确保税法协调一致。
2、从源头抓起。砂砾石的开采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少数一些地方,应在开采地强化征管,抓好资源税的管理,将应收资源税征收到位。
3、慎重使用扣缴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资源税的扣缴方法主要适应税源小、零散、不定期开采、易漏税等情况,或税务机关认为不易控管的情况。建筑材料黄砂、砾石的开采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少数一些地方,而使用则是遍地开花。开采时控管较方便易行,不宜采用扣缴方法。即使确需使用扣缴方法的,也应规
定在第一次流转时实行扣缴。
4、多方联合,齐抓共管资源税。应视开采人的具体情况,除可采取查帐征收、核定征收等多种方法加强开采地资源税的征管外,还可以采用与开采权相联系的管理方法,与当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相联系,将开采人的纳税诚信度作为来年竞取开采权的考评指标之一,以此方法来提高纳税人自觉缴纳的积极性。或与工商、港航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管理小组,共同管理,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合力
第四篇:建筑材料资源税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的同时,基本建设也日新月异,施工房地产业日益繁荣,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不断攀升。作为调控手段之一的建筑材料黄砂、砾石等非金属矿原矿资源税也随之增长,并且在没有矿山的地区,其在资源税大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建筑材料资源税管理却秩序混乱,存在扣缴滞后、纳税主体错位等违反税收管理有关规定的现象,整顿其秩序、规范其执法成了迫在眉捷。
一、管理现状:黄砂、砾石从开采到使用都要经开采、运输(第一次流转)、砂砾石供应商销售、使用方购买等四个环节,我们对开采出来的黄砂、砾石,大部分在开采地征收了资源税,而建筑施工单位在购买黄砂、砾石时,如不能提供资源税“已税证明单”,则由施工所在地主管地税务机关根据建筑工程的面积等指标,采用一定的比例折算办法计征资源税。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上述操作方法,存在以下三种税收执法行为的不规范:
1、重征现象。目前我们对建筑用的黄砂、砾石其资源税在开采时,开采地税务机关采用核定或其它的办法,征收了资源税。由于开采环节的高额利润回报,纳税人不重视资源税“已税证明单”的使用,不申请开具“已税证明单”,即使开具了,也只在船运货主手中,并不跟随应税产品流转,从而在建筑施工使用环节,不能提供“已税证明单”,在施工地只能该黄砂、砾石被认定为未税矿产品。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资源税的扣缴义务人,建筑商为扣缴义务人,应代扣代缴资源税。一船黄沙从开采第一个环节到使用最后一个环节中间还有二个流转环节,你说建筑施工方到哪去扣缴开采人的资源税,结果只有自己缴纳。从而同一船黄砂、砾石在开环节由开采人缴了一次资源税,在使用环节又由建筑商缴纳一次资源税,造成了重征现象。
2、扣缴严重滞后现象。一车砂石从开采到使用,中间还有二个环节,而偏偏在最后一个使用环节扣缴资源税,这给纳税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你税务机关想在哪个环节扣缴就在哪个环节,而不是法定。而事实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扣缴义务人,那么,在开采环节未纳资源税的砂石,交给贩运的船主时,就应由贩运方代扣代缴资源税,而不是到最后使用环节才扣缴。
3、纳税主体错位现象。根据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开采应税资源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而现实中,扣缴行为的严重滞后导致:建筑施工单位在收购建筑材料时,扣缴往往不能实现,通常供应方不缴纳资源税,建筑施工方也无法扣缴,结果施工方成了事实上的纳税人。很明显,纳税主体严重错位。
上述情况,细究以来,不难发现:税务规章与税收征管法相抵触对上述现象的出现难辞其责。国税发[1998]4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代扣代缴管理办法〉的通知》第十五条规定,“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及时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否则,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由扣缴义务人负担”。纳税人拒绝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扣缴义务人不向税务机关报告,只会产生未能扣缴税款的后果,按此第十五条的规定,扣缴义务人应负担未能扣缴的税款。而国税发[1998]49号文第十七条也规定:扣缴义务人发生应代扣而未代扣或少代扣资源税款的,按《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处理。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也就是说,即使扣缴义务人未履行扣缴义务,也只是承担罚款的责任,而不是负担税款。可见国税发[1998]49号第十五条与第十七条之间不合逻辑,国税发[1998]49号文与税收征管法存在相抵触的现象。
三、规范建筑材料资源税征收管理的对策
1、规范税收法制建设行为。规范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必须要先规范税收制度建设行为,提高税收制度建设的质量。负责起草税收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职能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使之符合当前工作实际。尤其是要进行跟踪问效,分析评估,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切实解决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确保税法协调一致。
2、从源头抓起。砂砾石的开采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少数一些地方,应在开采地强化征管,抓好资源税的管理,将应收资源税征收到位。
3、慎重使用扣缴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资源税的扣缴方法主要适应税源小、零散、不定期开采、易漏税等情况,或税务机关认为不易控管的情况。建筑材料黄砂、砾石的开采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少数一些地方,而使用则是遍地开花。开采时控管较方便易行,不宜采用扣缴方法。即使确需使用扣缴方法的,也应规
第五篇:环保局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自查报告
省环保局:根据云环发[20xx]566号“关于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切实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市环保局严格按照“通知”精神和要求,认真组织全市十一县区环保部门,对《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排污费在征收、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按照云环发[20xx]第566号文件通知要求,结合全市环保工作的实际,及时转发了省环保局“关于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切实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并有针对性地对全市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分阶段性地进行了全面布置。各县区环保局根据昭环发[20xx]118号通知要求,在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排污费征收和解缴政策,按照征收范围、权限、时限和程序,认真抓好各县区排污费的征收和解缴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确定征收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加大征收力度。截止20xx年9月25日,全市十一县区近三年共缴排污费入国库548.7万元(其中:20xx缴入排污费116万元;20xx缴入排污费308万元;20xx年9月25日止,各县区汇总上报征收排污费124.7万元)。二是严格按照“环保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制度,按照征收标准,加大征收执法力度,杜绝了协商收费、人情收费的现象。三是落实排污费征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各县区环保部门在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在银行开设“排污费专户”进行管理,各所收排污费均按规定全面足额上缴县财政,全市十一县区环保部门在排污费的使用和管理上没有出现坐支、截留和挪用现象。
二、具体做法及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制度措施,确保全市排污费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自20xx年7月1日《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在我市全面贯彻实施以来,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省政府云政发[20xx]100号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并下发了“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的意见》的通知”,《通知》中对我市排污费的征收许可证、具体的解缴方法、环境保护资金的使用办法、排污费解缴中央、省、市、县区四级国库的比例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各县区环保部门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辖区内的排污费收缴工作,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努力,各县区环保部门在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制度上逐步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排污费征收执法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落实。
(二)加大排污收费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一是从宣传政策入手,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对征收人员进行培训,向征收对象发放宣传资料等办法进行广泛宣传。二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杜绝协议收费、人情收费和随意减免排污费的现象,确保了排污费的足额征收和上级下达任务的完成,为排污收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从实际出发,坚持依法全面、足额征收的原则,努力解决排污费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确保了排污费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从抓协调配合入手,不断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做到齐抓共管,相互配合,避免了在执法工作中矛盾激化和意外事件的发生。五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做到让排污费征收对象明明白白缴费,提高污染治理意识。
(三)规范操作程序,接受群众监督。一是强化排污申报核算程序。各县区环保部门主要是根据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和现场监理情况,核算排污量及应征排污费数额,提出征收方案,报经县区政府研究通过后按照征收程序全面进行征收。二是规范排污费的征收管理程序。做到排污费通知书、排污费收据保管使用专人负责;排污费的开票台帐、到帐台帐、排污费减、免、缓台帐、排污费季度报表等专人负责和排污费征收档案专人负责。三是实行“阳光收费”,公开排污费征收程序和收费标准。在征收排污费的过程中,各县区环保部门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规定,对各排污收费对象的征收标准和程序进行公开,排污对象在收到排污费收缴通知书后可在一定期限内对征收标准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可随时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复核,通过公开征收程序和征收标准,各排污费征收对象明白了自己的征收数额,征收对象之间没有了猜测,增加了排污费征收的透明度,一方面调动了排污费征收对象缴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杜绝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和违纪违法现象。
(四)加强监管,严格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