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个转变提升基层院处理信访的公信力
‚五个转变‛提升基层院处理信访的公信力
信访工作是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层检察院做好当前信访工作务必实行‚五个转变‛。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处理信访的公信力。
从‚处理信访是解决问题‛到‚处理信访是维护稳定‛的转变。处理信访就是解决问题,但问题是解决什么问题。当前信访问题具有复杂性,信访反映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反映新的现实问题,虽然有些信访信访不属于检察院直接处理的,但这些问题如土地征用、扶贫开发、事关社会稳定问题,检察院有义务接待来信来访进行处理。如果处理不好,社会影响社会稳定,由此作为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不能单纯把处理信访的目光放在解决问题上,必须把处理信访着眼于维护稳定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到信访处理事关检察院的形象,事关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信访摆到重要位置来抓。要把信访处理当作拦截矛盾激化的‚防火墙‛,打牢防线,使不安定因素得到遏制,让稳定工作在检察信访处理关口得到充分体现。
从‚处理信访是转办信函‛到‚处理信访就是解决‘告状验证’‛的转变。检察机关接待的来信来访大多涉及诉讼方面的问题,必须树立解决群众‚告状验证‛的理念来处理信访,必须克服随意性倾向,即重涉检信访轻涉及其他部门信访、重初访轻重访的倾向。必须规范办理,该转办的就转办,该直接处理的就直接处理,该请示汇报的就请示汇报。树立一件来信就是一个诉讼状的理念,该立案的就立案,使群众信访得到百分之百的处理。信访处理必须及时,对能当面处理的就当面处理,对不能当面处理的,预约时间进行处理,为避免信访处理通过层层请示汇报而超时处理的问题,开辟‚检察长信箱‛、‚检察长接待日‛制度,方便群众来访。信访处理必须透明,充分利用公示栏对特殊的信访进行公示,让群众知晓检察院对重大问题信访的处理程度,使诉求群众满意放心,从而增强群众的检察机关处理信访的公信力。
从‚信访整理‛到‚信访排查‛的转变。无论信访复杂还是简单,无论信访有没有价值,都反映来访者的意愿和心声,都必须对信访进行归档,做到有据可查,有原因分析,仅整理是不够的,还要注意进行信访排查,做好日常排查,各部门每月进行一查一报,并向院控申部门报送信访工作情况,控申部门每月通报一次信访处理情况;做好预警排查,随时排查发现问题随时通报,做好信访预防工作;做好应急排查,及时处理并报告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紧急情况;做好专项排查,对特别情况的信访进行专项调研,专题分析原因,并进行专项处理;做好综合排查,对所有信访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信访问题,进行综合处理。防止一件信访因处理不当,而影响其他信访的处理,继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从‚信访转办‛到‚信访回访‛的转变。回访的目的是主要考量检察机关处理信访工作的效果如何,一方面是属于检察机关自办的信访案件办理结果的回访,另一方面是转办案件督促处理结果情况的回访。通过回访,看看当事人对检察机关处理的结果是否满意;看看群众是否需要法律方面的援助。在回访过程中,要与被回访人促膝谈心,及时了解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所面临的困难,达到知民心、合民意、解民验证的目的。通过回访,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服务质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拉近检察干警与群众的距离,同时,更好地宣传法律,增进群众的法制观念。
从‚信访报告‛到‚信访调研‛的转变。处理信访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在当前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必须加强对信访突出问题如涉检信访。‚老、大、难‛信访进行调研,及时掌握信访现状和特点。对信访问题突出的部门和领域,尽可能组织力量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信访的起源、信访的时效、信访的周期,当地政府对处理信访的愿望等。掌握当前信访现状后,要从维稳高度和切实保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来分析信访的原因,是集体引起的信访还是个人引起的信访?是因群体利益信访还是因个人的利益引起的信访?掌握信访的来龙去脉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信访的措施。必须做到处理信访捍效性与处理信访的质量相结合;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与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处理信访,使人民群众确信检察机关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处理问题的公正机关,使人民群众自觉地通过司法途径化解纷争。
综上所述,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的‚五个转变‛是公正执法与效率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要求。基层检察院的干警,直接接触群众,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执法为民,扎实搞好信访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五个三工作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五个三”工作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开年来,海西州大柴旦准确把握基层党建工作新任务、新态势,采取“五个三”工作法,强化担当作为,狠抓执行落实,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一、聚焦“三强化”,有效落实党建工作责任
(一)强化责任意识
坚持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的思路,大柴旦工委书记与全区40个党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基层党组织重点工作任务。同时,通过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等方式,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书记不折不扣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做到投入更多精力,花费更多心思,谋划、部署、推进、完成好党建各项工作。
(二)强化联系点制度
以“一名党员一面旗”“组织部长下基层支部、过组织生活”等活动为载体,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大柴旦工行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2个基层党组织,两镇党委和21个机关党支部分别联系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并深入联系点讲党课、办实事、解难事,促使全区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强化保障措施
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大柴旦行委财政预算,建立村(社区)运转经费财政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镇村、社区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建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每年达6万元,社区组织运转经费每年达10万元。今年,基层党建活动和教育培训经费达30万元。
二、紧扣“三坚持”,持续巩固学习教育常态
(一)坚持以“学”为先不动摇
通过“红旗峰大讲堂”“道德讲堂”“书香柴旦”等有效载体和中心组学习、支部大会、学习研讨、讲座辅导、专题培训、讲党课等方式,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州重要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有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截至目前,共开展专题学习会6场(次),举办集中培训10场(次),培训党员干部1100人(次)。
(二)坚持以“做”为本不懈怠
以深入开展“晒成绩、亮承诺、作表率”“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活动为抓手,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四个合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组织机关单位党员深入村(社区),结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支部结对共建帮扶、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等活动,全面开展“十个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严格执行党员挂牌上岗、公开承诺、佩戴党徽、亮明身份等制度,认真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在“两新”组织中,围绕助力企业发展公开承诺,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岗”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坚持以“改”为重不打折
按照“四讲四有”标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紧紧抓住“改”这个重点,对照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先进典型,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具体问题改起,列出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始终做到问题整改不打折、不走样。截至目前,全区党员干部共梳理汇总存在问题964个,征求意见建议80条,已整改822个,整改率85%。
三、围绕“三注重”,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一)注重落实党的组织制度
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在大柴旦全区范围内进一步规范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支部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修订完善《工委会议事规则》《工委书记专题会工作规则》《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从严校准工作和学习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组织观念、遵守组织纪律、规范组织生活。
二是注重严明党的纪律要求。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及工行委具体措施,时刻坚持按规则议事、按制度办事,凡是涉及“三重一大”问题都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工委会、行委主任办公会、资金调度会等集体研究讨论作出决定,切实把从严管党治党贯穿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各环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是注重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方式。积极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党支部工作实际的组织生活模式,充分利用党员流动学习驿站、红旗峰大讲堂、党建QQ群、微信平台等载体,定期发送党建知识和政策方针等内容,使党员随时随地都能参与组织生活,全力打造“指尖”上的党建学习课堂。
(二)突出“三狠抓”,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狠抓“两新”组织党建。针对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生产经营季节性明显、党员流动性强、党组织组建和党员开展活动难等实际,认真开展调查摸底,采取“强弱联合”模式,以“党支部标准化”创建为路径,通过挂靠建、联合建、派驻党建义务指导员等形式,切实做到非公党建和企业发展两促进、两提升,实现了“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统一,着力补齐服务能力不强、活动载体不多、特色亮点不够等短板。
二是狠抓村(社区)党建。突出两村三社区基础条件、人员构成、生产活动的差异化,切实发挥“第一书记”的“引导员”和“指导员”作用,借鉴州外省内村(社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组织的好做法,进一步核查党员信息、摸清党员底数、理顺组织关系,规范了基?拥匙橹?“四个名册”“八个记录”台账,健全了“五套资料”“四类档案”。同时,在村级党组织大力推行“四抓四提升”工作法,在社区全力打造“357”党建模式,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改善办公环境、丰富活动载体,推动村(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发展。
三是狠抓机关党建。通过佩戴党徽亮身份、设立“党员示范岗”、建立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和开展“万场党课万人讲,人人争当主讲人”“党员谈心谈话”等活动,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作风还不实、学风还不浓、形象还不佳等问题,激励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比、学、赶、超”氛围,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发挥表率作用。同时,按照“书记破难点、部长抓重点”和党建品牌项目化创建思路,结合“三线四区”党建示范长廊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建项目化工作。
(三)做到“三到位”,切实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精准选拔任用干部到位。坚持把好干部“20字”标准和“四重用四关注四不用”选人用人导向贯穿于干部选拔全过程,改进考察方法、创新考察方式,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的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着力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作风硬朗、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干部到位。组织31名基层党员干部赴重庆红岩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进行培训,并鼓励干部积极参加省州举办的各类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断加大对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培训力度,逐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同时,组织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集体参观矿区人民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观看《打铁还需自身硬》等警示教育片,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利益观、价值观和廉洁奉公、立党为公的理念。
三是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到位。从严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健全完善廉政档案,确保干部监督真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严格执行《科级干部外出请销假制度》《科级干部在岗情况通报制度》和《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通报制度》,每月对正职在岗情况和中心组成员参加理论学习情况进行通报,并通过政府门户网、行委广播电视台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力度,把监管触角从“工作圈”向“社交圈”“生活圈”和“家庭圈”延伸,着力构建组织、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干部监督管理模式,确保党员干部权力运行在制度的轨道里。
第三篇:丰城市“四个转变”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丰城市“四个转变”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一是转变观念,力促党员双带能力长效化。教育引导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政治观念、大局观念、政策观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树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竞争、开放、创新意识。近年来,丰城市大力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着力培养党员服务群众意识,要求每名农村党员按照“思想好、素质强、收入高、贡献大”的要求,切实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一方面带头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诚实劳动率先富起来,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另一方面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群众发展经济,扶助1—2户贫困人员生产生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五年来全市累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000户。鼓励农村党员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模范遵守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形象。
二是转变方式,力促党员创业能力综合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求我们转变教育培训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因需施教的培训原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的要求,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即要加强对党员创业的技能培训,又要注重对党员经营能力、营销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组织部与劳动就业局合作开办了创业党员“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累计培训创业党员1000余名。在组织开展SYB培训中,严格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建立了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资金扶贷、后续服务一条龙培训和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创业党员项目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党员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是转变职能,力促基层组织运行系统化。适应农村经济体制变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引导基层组织转变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组织协调、政策引导、指导服务、保证监督上来。要统筹兼顾农村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不同情况,分类确定工作内容和方法途径,系统考虑,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途径,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党建“三落地”工作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合理配置村级组织权力,规范村级事务决策、执行和监督程序,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确保村民和村级组织正确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形成了既开放又闭合的运行体系,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深受村民普遍欢迎。
四是转变作风,力促党员行为准则规范化。健全完善“三会一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组织监督,有效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行为。近年来,丰城市通过“五同五学”、“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解民忧促和谐”等活动,切实解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好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针对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和拓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的实施意见》(丰党组﹝2007﹞91号)、《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丰党组﹝2008﹞06号),累计有5000多名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探索创建了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暨双语提升年工作汇报
XXXXXX开展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
暨“双语”强化提升年落实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由我代表XXXXXX党委、政府向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全乡开展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暨“双语”强化提升年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纳入目标考核,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及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及管理区书记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分设巡回督查、文秘、宣传等工作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切实为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我乡投入资金5万余元为每个工作组统一印制了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工作台账150本、考勤表28份、工作日志150本、宣传资料2000份等,为工作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落实责任到位。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干部协助抓,将任务量化到各单位,责任分工明确到人,切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深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一是全面动员。于3月1日乡党委召集乡领导、机关站所干部、中(小)学校负责人、管理区书记、大队书记和主任、团支部书记召开了“XXXXXX开展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步骤等内容。二是召开座谈会。围绕政治立场、党
性原则、思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以及工作作风等六个方面,组织机关站所干部、“四老”人员、宗教人士、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三是丰富宣传形式。以开展“长治久安大宣教活动”为契机,通过悬挂横幅52条、张贴标语1500张、制作版面28块、广播每天播放2小时等方式,把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地市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等重要意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全乡各族群众深刻感受到干部作风在转变,切切实实体会到党的关怀无处不在。
三、深化四同活动,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
一是整队编组建队伍。整编市、乡两级下派工作队147人组成27个工作组,并着重加强15大队和19大队两个重点村工作力量配备,深入村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二是进村入户大走访。结合本乡实际,工作组成员每人每天入户走访至少3户,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目前已走访农户4200户12650人,收集整理群众的意见建议387条,积极协调帮助解决群众困难128件。三是明确重点大排查。各业务部门和27个清查组分别对闲散人员、重点人口(包括刑释解教释放人员)、曾被打击参与宗教活动人员进行排查,摸清其思想动态,目前已清查出重点人口43人。四是矛盾纠纷大化解。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强化勤政爱民的意识,带着深厚的感情开展信访工作。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信访联席会议、责任部门(人)发包结办等制度,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积极排查和调处了各类影响稳定的隐患,切实筑牢了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基础。目前,全乡共登记信访案件26个,化解信访积案2件。五是田间地头送服务。全面落实“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五百服务,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疾苦;同时结合农业春耕生产,积极为农民群众送农资、送技术、送资金,让群众得实惠。今年春耕备产检修农机2527台,农资到位化肥5450吨、地膜297吨、种子140吨、油渣5000吨、农家肥12万立方、滴灌专用肥70吨,确保了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
四、以建设农村警务室为契机,搭建一个服务群众平台。
一是全面整合工作力量。我乡78名协警员、156名民兵已全部到位,每个行政村设1间警务室,并配齐了简单办公设备,标识标牌、规章制度等已全部上墙,各警务室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把任务量化到每一个干警和民兵身上,做到责任到人。二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协警员和民兵每天利用2小时进行正规化训练,并通过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考试,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健全服务群众体系。以农村警务室建设为契机,建设集情报信息收集、安全防范指导、治安秩序检查、便民利民服务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使农村警务室成为服务群众的“窗口”,守护平安的“桥头堡”,成为访民情、听民意、保民安、解民忧的一个群众工作平台。
五、强化双语水平,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以开展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我乡大胆改进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全面推进 “双语”强化提升年。一是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积极将“双语”学习列入政治学习教育当中,采取“民汉互学、民汉互教”的形式,切实将“学双语、用双语”的观念植入干部脑海,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按照“双语”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双语”工作做细、做深、做扎实,组织专业人员对全体干部进行“双语”授课,有效提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
利用开展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的有利时机,要求干部在活动过程中深入老百姓家中,体验语言环境,学习沟通方法,切实将理论用于实践、指导实践。三是形式多样,提升水平。建立“民汉搭配、新老搭配”的帮扶对子,采取每周一个“双语日”、“每天一句话”制度,广泛开展学习“双语”一帮
一、民汉结对子,把“双语”学习积极贯穿于干部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之中,达到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四是制度保障,确保实效。乡党委将“双语”学习情况与干部考核、提拔任用、职称评定等挂钩。一是“双语”考核与乡干部考核挂钩,“双语”考核不合格者,年终考核不予评优;二是“双语”考核与乡干部的提拔任用挂钩,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懂“双语”干部;三是站所干部“双语”考核与职称评定挂钩,“双语”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职称评审资格。不合格者需向“双语”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交纳200元培训费。
以上是我乡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及“双语”强化提升年活动所做的一些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落实好各项具体措施,以深入开展“长治久安大宣教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将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活动及“双语”强化提升年活动落到实处。
中共XXXXXX委员会
XXXXXX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第五篇:浅谈基层院检察长如何提升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领导素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自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而检察工作也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的司法实践也在不断地总结、完善、提高,其理念日渐趋于科学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其实质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
作为新时期的基层检察院检察长,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不仅对本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更要坚持带头学习,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教育活动,为广大检察人员作出表率,并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不断提升领导素质。
基层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素能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对基层检察院的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识人用人能力以及交往协调能力等的有机结合。提高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领导素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宗旨意识,提升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加强政治修养,就是要求政法工作者特别是基层院检察长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检察实践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检察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要始终坚持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把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因此,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彻落实党的领导的基石,也是司法实践中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基本要求,同时更是坚持对于执政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党的绝对领导的有力保障。在检察实践中,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做好检察工作,把执法为民落到实处,使院党组班子更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塑造检察长在广大人民群众和检察人员中的良好形象。
检察长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论水平要高,要高于一般检察人员思想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强,体现出先进性、表率性。检察长的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既要“领”,统领掌管,洞悉情况,指示方向,以身作则,又要“导”,因势利导,循循诱导,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这就要求检察长“打铁先要自身硬”,有点石成金之智,有能力以“领”,有方法以“导”。检察长要站得高,立意远,要具有很强的战略思维能力,能够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把握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抓住机遇,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二、强化职业修养,维护良好的检察机关风尚。
罗干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要求是,社会越是发展,分工越是明确、精细,从而也就形成了分工明确、职责明确的不同行业。而各行各业都有它不同的行业行为规范。作为社会主义的专政机关的基层院检察长,要坚决杜绝门难进、事难办、话难听等作风粗暴、缺乏文明的冷横、硬、推现象,努力培养待人和气,说话文明,依照法律、公平正义、积极有为的政法职业领导风范。一个优秀的基层检察院领导干部应该有智慧,是人才,学有所长、业有专长,是其所在检察院、领域和层次的优秀人物。良好的领导风范不但要有魄力,对下属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亲和力与感染力,而且还要在遇到复杂的局面时能保持思路清晰,指挥若定;遇到危险局面能做到从容不迫,化险为夷。检察长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自己的“本事”、用科学发展观去干事。不能只会谋划,还要会操作,成为破解难题的高手。如果是空谈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想干事而力所不能,只有“唱功”而没有“做功”,是担当不起检察长的重任的。
三、强化道德规范,扩展宽阔的胸怀和视野。
所谓道德规范,就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则,立足于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自己老老实实办事,踏踏实实为人,摈弃见利忘义,培养社会主义新型道德观,做到以法治国和以德服人并重。
在日常的工作中,检察长要有宽阔的胸襟,有包容心,对下属、对有才干的人的过失要善于包容,能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要多看多讲党组班子成员的长处,少看少讲并包容同志的缺点;对一般干警的“不敬”善于包容,只要同志们的建议和意见是善意的,都应虚心接受。检察长要做团结的带头人。团结出战斗力、出号召力、出生产力,团结出效益、出智慧、出干部。加强团结,检察长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要当班长不当家长,要掌权而不专权,要豁达大度,不搞小肚鸡肠;要当团结的粘合剂,不当矛盾的催化剂,带头维护好党组一班人的团结。同时要求班子成员和全体检察人员要摆正位置,自觉服从领导,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不断增进团结,增强战斗力。要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善于与普通干警和人民群众沟通,多找共同点,缩小并淡化分歧点,求大同、存小异,不听信谗言,不分亲疏,不分高低,反对掩盖矛盾的虚假团结、不讲原则的庸俗团结。作为领导,视野要宽,就是要以宽广的眼界和敏锐的战略思维观察形势,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横向和纵向的各方面关系。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能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头脑清醒,长于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和思考重大问题,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看透本质。
四、强化创新能力,规范执法和用权行为。
检察长要崇尚检察机制创新,一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来创新。活跃思想,启迪思维,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在检察实践中创新。找出工作的不足与差距,找出方法和措施上存在的缺点,找出决策上存在的偏差,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我们常讲,领导干部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文化、专业、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而创新素质则是一个基层检察长优良素质最集中的体现。基层院检察长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如果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创新能力,墨守成规,畏首畏尾,会影响到全院的发展方向,也会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充其量只能当一个“匠”,而不能成为一个“师”,更不能成为一个“帅”。科学的探索精神,就是不但要善于从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从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中,从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处事方法的不断转变中,从新事物新知识和认识未知领域中寻找创新机会,还要具有逆向思维,能通过其他基层院检察长的观点、倾向和思想,从相反的方向来进行推理思维,进行创新,不仅要敢于否定他人,而且要敢于否定自己。
五、强化务实作风,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抓落实是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抓而不实等于不抓。事实证明,我们过去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狠抓落实的结果,所存在的许多不足,正是抓而不实的后果。坚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检察工作有机结合,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在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中,落实和强化正确的法治理念,当务之急就是要在抓落实上下真功、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才能在各项检察工作中争创一流的业绩。
发扬务实作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内容充分体现出来。公平就是采信证据时做到去伪存真,还原案件真实,不为种种社会不良风气所动,保证中立、公开、独立、效率;正义就是要做到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明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检察长要求真务实,依照法定程序去办理各项检察工作,一是要不断提高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自觉地造福一方。二是作风要务实,要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干事创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无论是想问题、办事情,还是做决策、干工作,都要少琢磨上面知道不知道,多考虑群众需要不需要;少琢磨对自己有利还是无利,多考虑对地方发展有益还是无益;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三是为人要朴实厚道,待人要真诚善良,不矫情,不油滑,不霸道,做坦荡荡的君子,做人民拥戴的公仆。
六、强化执法能力,提高办事效能。
检察机关的执法能力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容要求的执法中的纪律和作风,它更是一种合力。消除执法中的官僚主义,努力提高执法效率,降低诉讼成本;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充分保障当事人知情权、辩护权、申诉权等诉讼权利,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有机统一;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执法和谐;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处理,加强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等等都是一个合格的检察长执法能力的体现。
提升检察长自身的执法能力,就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讲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就是要牢固树立精细化的执行理念,培养一丝不苟、紧盯细节、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用严格的制度、团队的精神,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凝聚人心抓落实。要提升执法能力,提高办事效能,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解决队伍中的“自由散漫”问题;着力推动机关作风转变,解决“各自为政”问题;着力提高办事效率,解决“推诿拖拉”问题。其次,要加强教育引导,形成队伍合力。既要坚持正面引导,建立典型导向机制激励干警,加大规范管理教育力度,使规范化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正面激励,引导干警往前跑,又要通过负面激励,推着干警往前走。要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运用先进理论、科学方法加强对司法活动的质量管理、过程控制和动态监督,规范各项制度,提高执法效率,以检察长自身执法能力的提高,促进全体干警执法能力的提升,丰富和完善执法的手段和形式,进而深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增强素质,培育并推出检察特色品牌,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