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0:4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

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

作者:王艺刚 文章来源:驻马店市法学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社会矛盾呈现出频发性、多样性、复杂性、阶段性特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迫而重大的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就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清醒认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并由此做出相应的对策,正确处理和有效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这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一、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

当前,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企业转制、工资社保、拆迁安臵、征地补偿、土地承包、涉法涉诉等方面。从表达诉求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行为主体的群体性。一些社会突出矛盾在某种程度 或者某个范围内反映了一部分群众的共同思想感情,或者共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的意愿和要求,当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转化成自觉的、有组织的、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从驻马店市看,近年来我们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一些集体访事件总量上在高位徘徊。

二是各类因素的关联性。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一些社会矛盾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热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经济利益诉求与维护民主权利的要求,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群众的自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相互交织,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各类引发社会矛盾的因素关联性很强。

三是表现形式的激烈性。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表现的形式比较激烈。由于一些社会热点产生的问题,群众选择在党政机关门前、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等地集会,参与人员张贴标语,情绪激烈,个别甚至冲击机关。

四是人员结构的组织性。从处理的一些社会矛盾来看,在初始阶段大多是因共同利益而聚合的松散群体,但随着事态的发展,一些群体性事件大多从松散型向有组织化程度发展,尤其是涉及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事件,不仅在时间、形式、目的等方面进行事先策划,而且通过集体出资方式筹 集活动资金,形成固定的领导和骨干分子。

五是问题处臵的复杂性。由于社会矛盾集中呈现、错综复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性的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如果掌握不好时机,就会造成很大的被动。对一些社会矛盾,如果不高度重视,认清实质,防患于未然,甚至有的局部矛盾有可能演变成全局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

六是社会危害的严重性。部分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集体上访这一特殊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发泄不满情绪。有的群众性事件,出现了打砸行为,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影响社会治安。有的上访群众围堵党政机关,干扰了党委、政府的正常办公,同时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普通上访事件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有的甚至造成恶劣影响,破坏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是发展不平衡性的因素。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在生产领域的多种经济成分引发的矛盾,在分配领域的公平失衡引发的矛盾,在交换领域的部门和行业之间引发的矛盾,个别行业获得的超额垄断利润和大多数行业获得的平均利润构成了行业之间的矛盾,在消 费领域形成的巨大反差等等不平等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发生很大改变,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进而导致大量社会矛盾的产生。

二是干部作风方面的因素。虽然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容否认,确有少数领域干部经受不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革命意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享乐主义盛行,个人主义膨胀,拜金主义至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反感。少数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决策,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甚至渎职犯罪,贪污腐化;走私犯法和假冒伪劣始终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致使少数不法分子一夜暴富;公民个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等。

三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一般市场经济价值观念之间的引发的矛盾。扩大开放与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矛盾。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一些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一些文化垃圾的传播,“法轮功”一类的邪教组织妖言惑众,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

四是社会公平缺失的因素。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缺乏公平,必然导致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公平现象,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等。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一些下 岗职工、贫困弱势群体生活十分困难,相对均衡的社会成员结构和利益分配结构还没有形成。当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时,缺乏合理解决的途径,弱势群体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甚至激化。

五是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因素。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存在着严重的“越位”和“缺位”问题。从管理职能上看,政府还集“裁判员和运动员、调节者和经营者”的角色于一身,承担着无限责任,造成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管乱了。另外,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违背科学发展观,脱离实际,不顾民意,硬性推行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项目”,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六是社会管理滞后的因素。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形式、人们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深化,原来的“单位人”正在向“社会人”、“社会区”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网络,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但当前社会管理十分滞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基层服务网络不健全,特别是农村社会管理问题突出,往往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酿成大问题。

七是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表达方式错位的因素。由于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缺位,法律解决改革问题的滞后性及公信力不足,在群众中形成了“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的 错误认识,形成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恶性循环,造成越级上访增多,集体上访、缠访闹访增多。此外,对个别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臵不力,该处理的没处理,该打击的没打击,造成部分群众错误地认为群体性上访是表达诉求的最好形式,要想解决问题就得去封门堵路,这种从众心理和思维定势,也加剧了群众大规模上访事件的频繁发生。

三、解决社会矛盾的对策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为解决社会矛盾奠定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它是解决当前许多社会矛盾的关键,只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矛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社会越来越和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构成了社会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物质基础。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存在大量的社会矛盾,一个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生产力整个水平比较低,使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受到物质条件方面的严重制约。只有集中精力抢抓机遇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新时期大量的社会矛盾才会迎刃而解。强调发展生产力对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极端重要性,但并不等于说生产力发展了,所有社会矛盾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解决;也不等于说经济不发达解 决新时期社会矛盾就无能为力,或者必须等到经济发展了才去解决社会矛盾;而是说经济发展了,物质基础丰厚了,解决种种社会矛盾的回旋余地就大,许多矛盾解决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从一个地方来看,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地方特色,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区域经济,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项目建设以工业项目为主导的基本要求,不断深化“三项建设”,加快推进“三化”进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实重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辉煌业绩,把驻马店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二是深化各项改革,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强大动力。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摒弃各种机制体制的弊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妥善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扶贫帮困力度。要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 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协调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

三是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干群矛盾是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一个重点,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不仅可以直接减少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其他方面矛盾的解决。在改革攻坚阶段,发展关键时期,正确处理来自国际国内异常复杂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至关重要。要切实解决党自身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使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社会上的一切歪风邪气,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向前迈进。

四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效能和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深刻总结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更好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建设,认真解决好民计民生问题等相结合,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创新,即:社会和谐稳定的创新,把以 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愿,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社会人员服务管理的创新,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要探索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管管理和帮困扶助;以有效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标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的创新,按照公开管理、依法管理、主动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技术的等手段,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遏制网络消极影响;进一步健全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切实防止网上非法活动演变为现实社会危害,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创新,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使其在健康向上、聚人心促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基层基础工作的创新,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群建作用,努力创建和谐街镇、和谐社区品牌,尤其是在加强平安社区保障、矛盾调解、社会救助、社会养老、就业保障、普法教育、便民服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物业管理等社会管理创新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五是加强教育引导,为解决社会矛盾创造有利条件。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和群众思想动态,努力做好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宣传解释工作,帮助各种利益群体克服认识和心理上的偏差,理顺情绪。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六是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化解矛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力争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萌芽状态。加大对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投入,建立完善人民信访接待大厅,畅通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渠道。进一步强化绩效督查考核,强化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工作的督促检查,不断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今年以来,驻马店市结合我们的实际,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 了“一村一警一干一员”大走访活动,“一村”是指在每个行政村(社区)都要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确保一户不少、一人不漏;“一干”是指从市、县(区)直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抽调干部分包一个行政村(社区);“一警”是指从市、县(区)政法部门抽调政法干警分包一个行政村(社区);“一员”是指每个行政村(社区)都要确定一名信息员,负责行政村范围内平安建设信息的收集、上报,信息员原则上村治安主任或大学生“村官”担任。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市、县两级共抽调干部干警6027名,在全市194个乡镇(街道)、2700多个村(居)开展走访,截止目前,包村干部干警共走访群众近200万户,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大走访”活动的实施,使全市的平安建设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上半年,公众“经常见到”民警、巡逻队员或保安巡逻的比例为48.05%,公众对当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评价“能够及时得到解决”的比例为59.78%,均居全省前列。许多群众都说,过去机关干部平时都呆在办公室里,见一面都很难,现在主动到百姓家的多了,让他们感到既新鲜又亲切。这项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考

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考

朱伟坚

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换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矛盾正处于一个相对活跃期和高发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已成为影响新时期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正确处理和有效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一、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突出

(一)当前,我国正进入“危机多发期”

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关口,一是GDP总量超过6万亿美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解决过去想解决而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二是我国人均GDP超过了4000美元。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变动深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二)社会风险理论的主要观点

1、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无数的机会,但同时也制造了无数的社会风险。

2、风险来自各个方面。

3、风险有浅层和深层之分。源于社会结构方面的风险则属于基础性的、深层的风险。

4、社会风险一旦演化为突发性事件,那么其扩散性极强。

5、社会风险在政治上是对现有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的一个极大的挑战。

6、发达国家所面临的社会风险种类按其威胁的严重性程度排序是:生态环境风险,金融风险,恐怖主义袭击风险

(三)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特点

当前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企业转制、劳资关系、工资社保、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土地承包等方面。从表达诉求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行为主体的群体性。

二是表现形式的激烈性。

三是人员结构的组织性。

四是问题处置的复杂性。

五是社会危害的严重性。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群体分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发生根本改变,社会成员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众。

(二)社会公平缺失

当前,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过大,一些弱势群体生活十分困难,相对均衡的社会成员结构和利益分配结构还没有形成。

(三)社会管理滞后

社会管理滞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基层服务网络不健全,特别是农村社会问题十分突出,往往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酿成大问题。

(四)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表达方式的错位

由于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的缺失,法律解决问题的滞后性和公信力不足,形成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恶性循环,造成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增多。

三、四大机制化解社会矛盾

利益时代的到来,是市场经济机制和社会结构分化两个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具体的经济社会事务都可以成为一种利益,从中滋生出一群分享这种利益的人,并围绕这种利益进行博弈。利益冲突常规化,我们必须形成解决利益冲突的制度化机制

(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根本缓解利益矛盾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包括利益引导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利益引导机制,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利益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法律和道德对

人们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法律和道德是利益需求和利益行为的调节器和控制器。

(二)建立诉求表达机制 合理化解利益矛盾

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不同的社会成员,都有各不相同的利益和利益诉求。这就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社会协商和对话机制,引导各个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三)建立矛盾调处机制 及时处理利益矛盾

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调整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建立利益保障体系 积极预防矛盾产生

经济利益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主导方面,从近年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原因来看,绝大多数属于经济利益问题。群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对于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要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群众的利益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抓紧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种种经验和教训表明,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方针。要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群众的利益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抓紧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个人简介:

朱伟坚,现任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培训项目设计部主任,副教授。两次荣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面授教师称号。近年来,在《理论月刊》、《理论探索》、《党政干部论坛》、《岭南学刊》、《上海社会科学》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文章50多篇,主持的主要课题有《大部制改革后市区镇(街)市权关系研究——以佛山改革实践为例》、《佛山科学发展蓝皮书报告之一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狮山、容桂简政强镇研究》等,参与佛山“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佛山文化名城建设的战略研究》等省、市级课题四项,获得全省党校系统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次。2008年,荣获佛山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十百千工程” 社会科学类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第三篇: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的思考

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的思考

(2010 年 8 月 2 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农村政策深入贯彻,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出现了新的特点,呈现的群体性纠纷的倾向。以塘红乡为例,2006年,调解纠纷38件,其中群体纠纷3件。2007年调解矛盾纠纷42件,其中群体纠纷7件,2008年调解48件,其中群体纠纷8件,2009年调解59件,其中群体纠纷9件。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感到剌手。现就新时期社会以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思考如下:

一、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现状

以前,农村矛盾纠纷主要是以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为主,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涉法矛盾纠纷占主流,其范围包罗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农村土地延包过程中,土地发生转包、互换、继承或征用等流转行为,如处理不当,极可能引发矛盾纠纷或其它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几年来,纠纷类型扩大化和复杂化甚至群体化,往往是几种类型的纠纷交叉在一起,或由一种纠纷引发出其它纠纷,很容易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以下是两种常见的群体纠纷:

一是拉帮结派型。为达到自己的利益需要,纠纷双方寻亲友帮助,以增加势力,达求到以强压弱的目的。如塘红乡2006年覃某和朱某的经济纠纷。这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宗族势力和社会恶势力的参与。纠纷主体的帮派大多躲在幕后,通过各种方式来或明或暗威胁对方当事人,给调解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在调解工作中,必须尽量说服当事人排除帮派的参与易形成群体性事件。当事人是采矿合伙生意人,双方合伙财务混乱,争执不休,2006年1月23日,朱某用四辆微型车运来约30个人,他们守候通往矿山半路上,把覃某的老公腿砸拆了,车打烂了,覃某得知后,立即通知她的娘家人和当地的亲戚朋友,他们火速赶往现场,砸坏了四辆微型车,与朱某一伙人一阵火拼后,由于朱某一方寡不敌众,如鸟兽散逃入附近的树林里。在火拼过程中,当地人向我们报了案,我们赶到现场,覃某一方正追赶着朱某一方。公安机关对当事人进行了拘留。这次群体械头,伤了三人,车辆损坏五辆,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事故发生后,司法所干部主动与公安派出所沟通合作,通过当事人委托家属来协商解决纠纷。于2006年2月20日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双方继续合伙开采矿山。

二是共同利益型。纠纷双方群众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如板甫庄和板平庄用水纠纷。纠纷主体就是群众,他们都走出前台。当事人一方是万福村板平庄,人口430人,一方是万福村板甫庄,人口520人。两个村庄相邻。2006年初,板甫庄建了提水工程,引

用两庄共用的水源,提水工程建成使用后,板平庄发现水井蓄水严重减少,与板甫庄发生了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群体械斗一触即发。2006年4月22日上午,我们召集双方骨干和群众代表在现场调解,在召开调解会议过程中,双方青年却在不远处对骂,械斗即发,我们立即赶到事发地点,到事发现场时,他们已拿起农具对打。我们冲入群众中劝解,排开,划了警戒线,同时电话通知公安派出所和乡干部增援。双方对峙了一个下午,经过耐心说服劝导,掌灯时分,双方各散回家。我们认为现场调解不可取,稍不如意,容易产生双方紧张氛围。经过再次深入双方群众调查后,4月25日中午,召集双方骨干和群众代表到万福村委会进行调解,经过摆放事实,宣传法律,分析了几种解决纠纷的方案,达成了基本意向。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论证,5月24日中午,再次召集双方骨干和群众代表在万福村委会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的起因往往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容易引起共鸣,容易形成群体性事件。有时牵涉群众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上千人,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如山林权属、土地权属,水利权属、征地补偿、社会保障、医疗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造成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很大影响。如相互毗邻的向阳、上塘、三香、路马、六山庄,人口总数近2000人,2008年,争夺在相邻处的山地权属,多次群体对峙,多次群体械斗一触即发。为了平缓这起复杂群体纠纷,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财力面对群众开展劝解调解工作。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形成原因和特点

(一)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形成原因

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主要由下列因素引发:一是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贫富差距明显拉大,表面上,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改变了“均贫”的状态。但是,由于并没有达到“均富”,由心理失衡而导致行为失控。由于利益出现分化,个体与群体、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既得利益者与利益受损者等不同的利益需要难以统筹平衡,受利益驱动,各种矛盾纠纷不断产生。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服务等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弱势群体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同时面对新的社会结构,政府部门的管理理念、方式、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管理错位、缺位或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依法行政做得不够。领导干部不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想问题、定政策,过多考虑自己的政绩和位置,不能倾听群众呼声;干部作风不实、作风粗暴、不按政策办事,不关心群众疾苦,对一些已经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嘴上喊处理,行动上不迅速,方法上不得当,引起群众的不满和上访。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

新时期的社会矛盾纠纷趋向对抗性。如以上举的第二件案例,板甫庄在水源处施工时,板平庄一些群众已提出疑问:“水源是共同的,你们庄位于低处,从里直接引水,会影响到我们庄用水的,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分水方法。”板甫庄的施工人员答道:“我们引水已经你们骨干同意。”板平提问的群众也就不说话了。过后不久,就发生了群体事件。过去要求解决矛盾纠纷的当事人情绪较为温和,现在的矛盾纠纷多由利益冲突引发,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同时,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群体对峙,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问题的解决,矛盾的对抗性加剧。少数人员为达到诉求目的,至采取围堵单位大门、聚众堵塞交通等方式制造影响,有的利用敏感期进县进市上访,抓住基层为息事宁人往往会给予一定实惠的心理,故意反复上访,以要挟当地党委政府满足其诉求。

由于农村分户经营,单独生产,群体性活动少、流动人员多,集体制约和监督力降低,传统的行政干预已难以奏效。再加上许多群体性事件的处理要牵扯到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调处结果往往很难让群众满意,这在客观上又把矛盾交给党委政府,而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过问,其结果易造成干群隔阂。仅交由司法行政一身挑,人力有限,财力有限,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压力和难度很大。

三、当前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主要力量薄弱

(一)人民调解员素质偏低。《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对调解员的规定:“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的成年公民,可以当选为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现实上,人民调解员年龄普通偏大,文化偏低。面对日益复杂、新颖的民间纠纷,由于没有一定的政策、法律知识,难免会“和稀泥”。就算纠纷当时解决了,也难免日后复发和恶化。

(二)调解资金短缺。《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均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调解人员的工作经费和补贴经费,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事业单位解决。司法行政机关通过争取同级人民政府的支持,解决人民调解的指导和表彰经费,而当地政府根本没有钱来支持人民调解工作。

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一)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一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的利益矛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使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矛盾。

二是建立决策评估、执行评估和责任追查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实施重大改革和重大建设项目之前,必须发扬民主,科学论

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对社会稳定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三是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区域性、行业性依法治理活动,提高各类经济主体和广大公民的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在全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一是主动开展排查工作。排查是处置矛盾纠纷的基础工作和首要环节。大量不稳定因素起源于基层,排查、调处工作的关键也在基层。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整合排查力量,采取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常规排查与突出问题专题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做到不疏不漏。通过排查,及时发现了一些潜伏的苗头和隐患,尤其是获得了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内幕性、深层次的情况信息,及早研究对策、积极疏导,使处置工作开展得更加主动有效。

二是认真分析特征规律。要准确研判和妥善处置新形势下的各种矛盾纠纷,就必须充分掌握其阶段性特征和规律。从分析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可以发现,当前可能存在的矛盾纠纷,只有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现象研究得越深入、越细致、越接近本质,解决这类矛盾纠纷的思路才会越开阔,办法才会越多。

三是及早完善处置预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敏锐的观察能力,充分做好主动防范的思想准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制订完善的工作预案。对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早作对策,对症下药,逐件提出缜密的化解措施,使一些小矛盾、局部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得到有效处置,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整合资源,切实开展社会矛盾的调处化解工作

(一)强化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将其作为创建“平安乡镇”根本内容和重要保证。营造安定、安全、安宁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必须从治本的高度,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一个法治的社会,必然是矛盾纠纷发生较少的社会,必然是调解机制健全、各方依法办事、良性运转的社会。没有矛盾纠纷的化解就没有平安、就没有法治,就不会和谐。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调解工作的领导:一方面要提高调解工作的考核比重。指标细化要具体、科学,不但要考核矛盾纠纷发生数,而且要考核调解效果,将调解责任同时落实到调解职能部门和纠纷产生部门。另一方面,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考察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逐级落实责任。对因工作失职、决策失误、处置失当等原因造成矛盾激化、影响恶劣的,实

行“一票否决”。

(二)充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

人民调解工作是基层防止矛盾激化的“第一道防线”,它是党和政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力助手。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对调解工作的投入,配齐配强调委会班子,做到“组织、工作、制度、报酬”四落实。只有坚持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才能保证调解工作质量。人民调解历来是强调其灵活性,缺乏程序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没有对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做出明确规定。随着最高院的司法解释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合同性质,人民调解制度的程序更加规范,根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人民调解工作应坚持工作程序。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及仲裁法中都有调解制度的规定,而法院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法院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为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书以法律强制效力,如果把人民调解协议书与法院调解书衔接起来,即人民法院可以应当事人的申请,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根据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内容制作调解书,该调解书即具有法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以此申请强制执行。实行这种衔接制度具有现实上的重大意义。

(三)建立联动调解机制

社会矛盾纠纷面广量大,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基层尤为突出。整合各部门、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由司法行政及其以下人民调解委员会独家调解方式,要自下而上,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以行政调解为主导,人民调解为基础,成立由综治、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以及矛盾纠纷多发行业和领域的相关主管部门,组成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指导办公室。负责调解的综合协调、检查督促、总结并推广经验等。县、乡两级设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承担矛盾纠纷的接待受理、分流指派、协调调度和督办指导,直接调处或与有关部门联合调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重点拓展人民调解网络,发挥人民调解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纵向上健全县、乡、村组四级调解组织,横向上建立邻县、邻乡、邻村三级联防联调组织。整合国土、林业、公安、纪检、司法等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调解效果。

第四篇: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总结

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总结

本,我所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坚持“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的原则,深入推进矛盾化解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矛盾排查化解制度,调整充实了各级调解组织,制定了具体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提高“以案定补”标准,化解了一批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有力的维护了我所辖区的社会稳定,保障了我所辖区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我所对开展排查调处矛盾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全所民警认真学习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明确了开展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大调处的目标、任务,提高了对开展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迅速成立了矛盾大排查大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所长江军担任,全所其他人员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开展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工作。

二、加强队伍和基层建设,发挥群防群治力量

人是搞好工作的前提,我所编制少人员紧缺,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矛盾化解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完成三项重点工作,我所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全身心投入到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去,调处了一批重大复杂疑难矛

盾纠纷,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如今年五月份西板乡鼓楼坡村村民蒲某某给本村修公路后未得到工程款,本人与村委会多次协商无果后,我所为避免事态扩大,通过一周的走访调查,成功的化解了这一矛盾。本案成功调解得到了西板乡党委政府的表扬,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我所充分发挥村级综治机构第一道防线作用,对辖区内矛盾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及时掌握了各种矛盾的产生情况,及时化解和调处产生的矛盾,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了矛盾的激化、恶化。在本年我所共排查出各种民间纠纷 32起,调处成功 32 起,成功率为100%。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5 起,一般民间矛盾纠纷基本不出村,显示了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

三、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为依法开展排查调处奠定基础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全所民警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在排查调处中,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调处,严格按程序调处,提高了调处质量,真正依法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在下村时,不拘形式,借田间地头开展普法,走到哪里,就把法律宣传到哪里,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杜绝了采用非法手段解决矛盾的现象,也减少了矛盾的产生。

西板派出所

二0一0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五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集中解决当前影响我镇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按照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要求,芦阳镇党委决定开展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现结合芦阳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促进社会稳定为着力点,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集中化解影响全镇稳定的重大社会矛盾,健全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十二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是进行重大社会和积案攻坚化解,使往年遗留的积案和当年新发生的重大社会矛盾化解率达到95%以上;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机制,推进排查化

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三是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上升势头,确保群体性事件发生数和参与人数不超过去年,并努力实现稳中有降。

三、时间步骤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从2011年11月开始,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集中化解攻坚(2011年10月下旬至12月底)。各村结合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行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化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要求及时上报镇综治办,综治办建立工作台账,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进行分析梳理组织调处化解,对当时不能调处化解的归档分流到各分管领导或包村领导,实行一件矛盾一名领导包案制度,及时监督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情况,调处化解情况实行月通报制度,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必要时召开部门、行业联席会,进行分析研判,制定调处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确保今年12月底化解率达到95%以上。

第二阶段,深入排查调处(2012年1月至6月)。按照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新一轮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活动,各村和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镇属有关部门全面排查各类社会矛盾和隐患,并坚持边排查边化解,及早化解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重点排查截止上年底前尚未彻底解决、已发生群体性事件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重点社会矛盾,特别要着力排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宅子用地、邻里纠纷、企业改革改制、安全生产、土地矿产、涉法涉诉、执法管理、养殖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矛盾。各乡镇、各部门对排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要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逐一完善工作台账,确保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确定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化解的目标任务和化解时限,区别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社会救助以及思想教育等手段,及时有效进行化解。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2012年7月至9月)。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召开专题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

提出工作要求,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已经化解,但仍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群体性上访的,要落实好稳控措施,巩固调处成果、防止发生反弹。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为重点,进行检查、抽查,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建立月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推广典型经验,查找存在问题。9月上旬前,各村对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活动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写出专题报告。9月中旬起,组织工作组,对各村和有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当年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率达到90%以上,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

四、组织领导

芦阳镇成立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的组织领导、案件督办以及反映情况、交流总结等日常工作。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王涛 芦阳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 常蓬东 芦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晓斌 芦阳镇副镇长

寇明玉 芦阳派出所所长

成员: 王维武 芦阳司法所所长

徐新彩 芦阳镇纪委书记

刘兴杲 芦阳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张宏涛 芦阳镇综治专干

雷寅虎 芦阳镇综治专干

范丽娟 芦阳镇综治专干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刘兴杲同志担任。根据工作需要,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成立督导组,抽调工作人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督促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各村委会、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协调合作,确保工作实效。及时研究解决专项行动中的重大问题,对矛盾纠纷突出的村组,加强工作力度配调政治责任心强、熟悉法律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组

成工作组驻村、组开展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村、具体单位、具体领导、具体人员,限期进行化解。

二坚持领导包案,实行挂牌督办。按照“五个一”(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个工作组、一抓到底)的要求,实行领导包案,组织开展攻坚。在化解工作中,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化解矛盾,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把化解矛盾和落实稳控措施结合起来,坚决防止矛盾激化、矛盾激化升级或引发群体性事件。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全面梳理遗留的积案,根据活动进展情况,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开展攻坚工作。

三完善风险评估,健全长效机制。各村委会、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景泰县关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和《景泰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考评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将风险预判化解和控制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对各类稳定风险和隐患的科学识别、行业性管控和就地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认真总结可排查化解矛盾的经验,坚持全面排

查与重点可排查相结合、常规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区域排查与部门行业排查相结合,探索建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一般矛盾就地化解,重大矛盾发现得早、稳控得住、解决的好的目标,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载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思考(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的几点思考社会矛盾化解是“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繁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关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几点思考

    关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几点思考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加快,城乡统筹的顺利推进,农民的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洋溢着一派欢喜、和谐。但是农村社会矛盾......

    关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的几点思考社会矛盾化解是“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繁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唐山市政府的重要职责。2011年度,市政府法制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将这一任务作为重点......

    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总结

    铁西区妇联 “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阶段总结 为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我区妇联根据鞍西综治委发《铁西区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实施方......

    机关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汇报

    按照全县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部署,现就我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列为当前工作重点 确保“两个落......

    对乡镇干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能力的思考

    对乡镇干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能力的思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乡镇干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能力,是当前乡镇工作的重点,也是打造“和谐南部”和构建丘区经济强县的重中之......

    关于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的利益矛盾日益现出来。如何把握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