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来能源互联网实时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未来能源互联网实时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2014-08-10 点蓝字關註 商业汇评
一、能源互联网的内涵
能源互联网是解决国家能源环保命题的必由之路,其领域主要可以包括:
①传统煤电燃气的清洁高效利用;②高耗能动力设备装置的节能降耗;③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④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利用;⑤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应用; ⑥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互联网化。
从特定意义上可是说,所谓能源互联网就是把以上六者有机串联融合起来的纽带。能源互联网是个价值经济体: 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节能环保。
二、能源互联网的数据来源
由于电力系统的独特性,从发电输电配电到用电天然形成一張超级巨大的网-电网。一端是燃煤燃气核电水电传统能源和风光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一端是数百万计的高耗能动力装置、数亿的电力用户和
未来的智能家電以及电动汽车。遍布全国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在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每毫秒微秒都会産生海量实时大数据,就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燃煤火力发电厂;2)天燃气发电厂;3)风场光伏发电厂;4)天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5)分布式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微网;6)各级智能变电站;7)省市县各级调度SCADA ;8)数亿计智能电表等;9)数百万计的高耗能动力设备装置;10)未来电动汽车。
例如:一台6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各种各样传感器(测点)每秒可產生15000个实时监控数据。
三、能源互联网智能技术
1、智能大电网数据采集分析诊断技术:
智能采集终端对大用户专用变压器、公变和低压居民用户用电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实现用户侧电能量、负荷数据采集,用电设备数据采集及在线诊断,支持实时数据的远传。其主要特征如下:
1)实时采集电力用户侧电能量信息,并计算出实时负荷、整点电量、月累计电量、已购电费(电量)、剩余电费(电量)等用电数据以及计量工况。
2)根据主站设置的超限定值,对采集的用电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数据是否超限,并根据统计结果生成相应的事件记录。
3)根据主站设置,终端定时冻结日、月、抄表日用户负荷数据,以及终端设备运行工况,生成用电负荷曲线。
4)根据主站下发的控制定值,实时监测用户用电情况,自动执行本地功率闭环控制、本地电量闭环控制,并能够执行主站遥控、保电/剔除、催费告警、控制解除等控制命令,引导用户合理有序用电。
5)进行变压器、开关、电源分配箱等设备数据的采集,进行在线设备故障诊断和分析,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6)采集更多的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电压、电流、功率等),从而掌握更加详细的用户负荷情况,加强需求侧管理,为电网规划和扩容提供决策支持数据。
7)采集终端间支持快速通信,可装置级在线分析用电异常情况。
8)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必要时提供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方案。
9)支持装置级的线损和变损分析,统计和曲线的存储。
10)基于IPV6技术下的终端设备的管理,实现采集终端与主站、电能表及终端之间数据的无缝传输。
11)实现用户定制模式下的个性化数据采集。
12)能够实现厂矿、企业、家庭电器工作参数、环境参数等多种数据的定时采集和召唤采集。
13)可进行用电效能分析,为客户提供经济、安全的电能。
2、智能电网交互终端技术:
智能交互终端为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友好、可视的交互平台。可成为电力企业联络客户,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管理的桥梁。智能交互终端基于网络化、人机交互,融合业务与功能的原则,凭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网络平台,直接向用户显示用电信息、用电方式、告警信息以及电价政策等相关内容。
对于居民用户,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网络向用户家庭延伸,可在家中安装用电显示终端,终端采用液晶屏显示,可以直接连接到家庭电气线路上,以采集器或者电能表为网关,通过电力载波通道,自动监测自家的电能表,提供实时用电信息,也可以接收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下发的各类信息。用户还可以通过简单操作,主动查询历史用电记录、历史交费记录、历史数据统计图形等其他信息服务。居民及大专变用户可及时获得用电量、电价、预付电费、剩余电费等信息。用户也可通过各类终端设备(手机、网络等)进行用电信息的查询。供电局可根据剩余电量情况对居民发送停电通知、缴费通知以及电价政策宣传等。也可设置欠费、违约金提醒,提供家中购电,社区信息发布等服务。
智能交互终端可对用户用电设备的监测,及时发现客户受电装置隐患,以“隐患整改通知书”等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履行告知义务,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终端设备的可视化功能,可满足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的可视化交互沟通。
3、智能电网需方响应技术
需方响应技术通过电力用户接收电力企业发布用电信息,及时响应用电负荷变化的措施,以达到削峰填谷,减少负荷波动的目的。其主要特征如下:1)通过用户改变自己的用电方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而不象以前那样被动地按所定价格行事。2)电力企业基于负荷特征召唤用户接入或退出分布式电源,制定有客户参与需方响应的补偿结算机制。3)用户可得到连续即时的计量信息,负荷信息。用户可得到获得连续即时的电价信息4)对参与市场的用户提供实时电价,并实现同实时电价相结合的自动负荷控制。5)编制和发布有序用电方案,远程监视电能质量与实施电压控制,快速的系统故障定位和响应,能量损耗的检测。6)为系统调度、规划和运行提供精确的系统负荷信息,在新一代的智能设备和高级服务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4、智能变电站技术
智能变电站:在传感器及实时大数据平台等物联网技术依托下,智能变电站可实现全站监控、在线监测及智能辅助控制等多功能联动,这种集成联动系统正成为国内标准化设计方向。在与云计算、实时大数据融合过程中,除了在设备上预留端口以外,服务方案还包括收集数据、实时监测、信号交互、故障处理等基本维护措施。
5、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
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是内核,未来千千万万个智能微网互联互通构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能源互联网。
1)微网的定义:
专家们的定义多种多样,大概都会涉及分布式电源、小范围电网、监控策略、相对独立等概念,回到最基本的字面意思,微网就是微小的供用电网络。(英文就是Microgrid,译为微网,也许是Micro-可以当前缀,而small或little不能当前缀)这里的“电网”实质上指的是电力系统,电网与电力系统的不同点在于,电网只是输变电的环节,而电力系统比电网还多了发电和用电,是一套完整的封闭的系统,电网只是电力系统中的一部分。之所以叫“微网”也许是因为字数少吧,跟“电网”一个道理。因而微网就是小范围的电力系统,特点就是范围小、自治(可基本独立运行),至于清洁、高效、友好等概念已高出了微网的字面含义。
2)分布式微网的作用
智能微网云调度平台支持并协同调度人员统观全局,有效地指挥分布式微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实现监控微网安全运行状态。微网正常运行时,通过监视和控制微网的各实时大数据:周波、电压、潮流、负荷与出力等;分布式各主设备的状况太阳电池板、风車及供冷供热、储电池、柴油机等各方面的实时运行工况指标,使之符合规定,确保电能质量和用电负荷。(2)对分布式微网运行实现经济优化调度。在保证微电网安全监控的基础上,通过智能云调度平台实现微电网的经济优化调度,以达到降低损耗、节省能源,低成本发电、低成本供电的经济优化运行目的。
(3)对微网运行实现安全分析故障诊断和对策处理。导致微网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的因素比较复杂,且过程十分迅速,如不能及时预测、判断或处理不当,不但可能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甚至会使微网瓦解崩溃,造成停电带来严重损失。为此,必须运用实时大数据分析诊断技术,通过智能云调度平台,实现微电网运行的安全预警分析,提供故障诊断对策和相应的监控手段,防止故障发生,避免或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
3)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发展
分布式新能源大跃进式的发展,使如何应对风能、光伏发电量的不稳定性成为核心问题,智能电网的建设亦由此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日前在京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气候问题会议上,智能电网成为双方气候合作的重点。
传统电网在发电和输电的过程中,有高达56%的资源被浪费。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让发电厂和用户进行实时数据双向互动,通过网络反馈回来的数据可以使电厂掌握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对发电量进行合理调节,达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借助智能微电网实时大数据监控技术,解决各类新能源并入电网的难题,实现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智能电网“四位一体”的新能源监控平台,实时保障电能质量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国外分布式智能微网
谷歌数据中心的分布式能效管理微电网图
上图西门子开发工程师们正在进行风光分布式能源微网试验。它由一个机柜大小的储电池和配备了用于将组件连接至电网的逆变器的控制机柜构成。组件包括蓄电装置以及光伏发电设备和风电机组,是向商业购物中心、医院和酒店或小区等输送电能的典型配置。取决于日照强度,电池既可以临时储存过剩电能,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向独立电网输送电能。如果需求大幅增长,还可以快速启动柴油发电机。目标是将多种不同类型的能源资源合并起来,确保以高效环保的方式,供应电能、暖气、冷气和饮用水。
对于分布式发电而言,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一个必要组件。为推进此项技术的发展,西门子与智能电表制造商“威胜”成立了智能电表解决方案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管理电表数据的软件开发。根据相关研究,中国智能电表数据管理系统的市场每年的增长速度预计达到15%左右。用电和电网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未来智能电网管理的关键。所以能源互联网必须是服务于智能电力系统,其中包括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和用户需求的完整价值链变革。
6、能源管理系统
1)谷歌收购的NEST开启智能家居能效管理的先河:
2)日本探索未来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
未来家庭能源管理HEMS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单元。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包括:智能监控家庭太阳能,EV电动車,储电池或燃烧电池,空调,冰箱各家電,与微电网智能互动调整平衡等
本田東芝HEMS试验用家宅
日本家庭氢燃料電池
家庭氢燃料電池简单基本原理
从技术上看,在保障电池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电池成本以及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一直是储能领域的两大课题。为此,日本开展了许多实证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风电项目、车载电池、固定式储能电池、电池材料技术评价等,涉及的储能技术有锂电池、镍氢电池和钒电池等,期望到2020年,电池系统成本能够降到7万日元/kW(约685美元/kW),2万日元/kWh(约196美元/kWh),使用寿命20年,效率在80%左右。另外,燃料电池在东日本地震之后,迅速得到推崇,广泛应用在家用储能系统和燃料电池汽车中。截至2013年,家用燃料系统(ENE-FARM)已销售了62000多台,目前还未产生任何安全问题,计划在2030年累计实现销售530万台,2016年价格降至70-80万日元(6854-7834美元)的目标。丰田、本田、日产公司的燃料电池汽车也将有可能在今年年内开始陆续上市,其中,丰田公司研发的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里程可达500-700公里。此外,还将加大加氢站的建设,并与宝马、戴勒姆等海外汽车厂商密切沟通。
3)GE的工业互联网
四、能源互联网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能源互联网面临的核心问题:数据共享。上海電気远程监控诊断服务云平台具有发展潜力(如接入100个电厂/每个5万点数据每秒=500万点每秒),但还是面临电厂运行数据分享问题(目前电厂担心电力安全,不愿意分享数据)。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分享机制是能源互联网面临的核心命题。怎么激励它们共享数据呢?所有的传感器都在捕捉数据,但是怎么分配价值?游戏规则需要制定,而在我们讨论能源互联网时,常常忽略的议题。正在萌芽的智能家居,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都会面临同样的挑战。
五:相关能源动态:
我国电网现状
我国电网现状: 装备智能化水平需持续提升。近年来以来,国网南网公司应用了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故障综合分析告警、配电网自愈等一批先进技术,但整体来说,技术应用的规模、范围和深度仍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同时,需更加注重应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和自动控制等基础技术,进一步提升电网在线智能分析、预警、决策、控制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满足各级电网协同控制的要求,支撑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行。
日本电力改革
德国能源转型
德国2050年《能源方案》明确提出了德国能源转型“行动路线”,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先锋。作为世界第五大能源消费国和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政府高调的能源转型战略受保障能源安全供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气候和环境等多重目标因子的共同驱动。通过“能源转型”,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德国总理默克尔决定在2022年前关闭境内所有17座核电站,德国也成为第一个明确去核化国家,由此还催生出了德国可再生能源史上的一个历史性计划——2022年前,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35%左右。这就是如今被世界各国反复借鉴思考的德国“能源转型”计划。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德国包括风能、生物能、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电力所占份额达到了25%,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幅度高达90%。同时,德国已经实行了厂网分开、输配分开、配售分开和电力交易,四位一体的100%的电力市场自由化。在过去三四年间,德国家庭电费平均上涨了1/4,高出欧盟平均水平40%-50%。
第二篇:未来十年内互联网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内互联网发展趋势 互联网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今天的互联网上活跃着黑客攻击,多媒体音视频下载应用,移动应用等多种元素。为了解决这些新元素给互联网带来的问题,美国的计算机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考虑修改互联网的整体结构,这些措施涉及了IP地址,路由表技术以及互联网安全等等多方面的内容。尽管如何修改我们的互联网结构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在业界也存在几个普遍公认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下我们便将其中的11项列出,和大家一起来看看10年后 的互联网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1.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已经达到17亿左右,相比之下,全球的总人口数则为67亿。很显然,2020年以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互联网中。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这样,互联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便将成为人们构建下一代互联网架构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2.互联网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将日趋分散:
在接下来的10年里,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会是发展中国家。据互联网世界
(Internet World)的统计数据: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是非洲地区,仅6.8%;其次是亚洲(19.4%)和中东地区(28.3%);相比之下,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则达到了74.2%。这表明未来互联网将在地球上的更多地区发展壮大,而且所支持的语种也将更为丰富。
3.电子计算机将不再是互联网的中心设备:
未来的互联网将摆脱目前以电脑为中心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等设备将被连接到互联网上。据CIA公布的2009年版世界统计年鉴显示(CIA World Factbook 2009), 目前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主机大概有5.75亿台.但据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安装在楼宇建筑,桥梁等设施内部的传感器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人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监控电力运行和安保状况等.到2020年以前,预计被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这些传感器的数量将远远超过用户的数量.4.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量将增加到exabyte,乃至zettabyte级别:
由于高清视频/图片的日益流行,互联网上传输的数据量最近年出现了飞速增长.据思科公司估计,在2012年以前,全球互联网的流量将增加到每月10亿GB,比目前的流量增加一倍有余,而且不少在线视频网站的流行程度还会进一步增加。为此,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考虑将互联网应用转为以多媒体内容传输为中心,而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传输网络。
5.互联网将最终走向无线化: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统计,今年第二季度,这类用户的数量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目前,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6.互联网将出现更多基于云技术的服务项目
互联网专家们均认为未来的计算服务将等多地通过云计算的形式提供。据最近Telecom Trends International的研究报告表明,2015年前云计算服务带来的营收将达到455亿美元。国家科学基金会也在鼓励科学家们研制出更多有利于实现云计算服务的互联网技术,他们同时还在鼓励科学家们开发出如何缩短云计算服务的延迟,并提高云计算服务的计算性能的技术。
7.互联网将更为节能环保:
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在能量消耗方面并不理想,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必须在能效性方面有所突破。据 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统计,互联网的能耗在2000-2006年间增长了一倍。据专家预计,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互联网的能效性和环保性将进一步增加,以减少成本支出。
8.互联网的网络管理将更加自动化
除了安全方面的漏洞之外,目前的互联网技术最大的不足便是缺乏一套内建的网络管理技术。国家科学基金会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开发出可以自动管理互联网的技术,比如自诊断协议,自动重启系统技术,更精细的网络数据采集,网络事件跟踪技术等等。
9.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信号质量的要求将降低
随着越来越多无线网用户和偏远地区用户的加入,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也将发生变化,将不再采取用户必须随时与网络保持连接状态的设定。相反,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允许网络延迟较大或可以利用其它用户将数据传输到某位用户那里的互联网技术,这种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尤其重大。部分研究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可用于在行星之间互传网络信号的技术,而高延迟互联网技术则正好可以发挥其威力。
10.互联网将吸引更多的黑客
2020年,由于接入互联网的设备种类增多,心怀不轨的黑客数量也将大为增加。据Symantec公司的数据表明,2008年出现了160万种新的恶意代码,比过去几年来出现的恶
意代码总量60万种还多了好几倍。专家们纷纷表示未来的黑客技术将向高端化,复杂化,普遍化的趋势发展。
第三篇: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
时间:2012-09-10 13:07:50 来源:网易 作者: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 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
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 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第四篇:大数据在交通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数据在交通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由于云计算的出现又一次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现如今,我国已经将大数据应用于交通行业,借助大数据使交通更加智能化,也有利于更好的管理交通秩序,实现高效运作。1.大数据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信息,由此大数据一词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目前普遍对大数据的理解是4个V(海量Volume,多样Variety,价值Value,速度 Velocity):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 PB级至EB级。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包括文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传感器数据等。第三,价值密度低,应用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第四,Velocity 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2.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各种传感器、软件,应用而生,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可靠的物理保障,使得交通行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大型存储设备的出现也为海量数据存储提供了可能,云计算的出现使数据的计算更加高效,交通行业的数据特征基本符合大数据4V特点。2.1信息采集
目前,我国交通行业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人工与自动和半自动化设备记录。人工方面主要是人工填写的各种报表,由于人工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错,所以信息的可靠度不高,并且人工采集的信息量具有一定限制;自动与半自动设备方面信息的来源主要有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如大运输联网、网上售票、城市公交刷卡、公众在线交通路线查询、网购物流数据、银行数据、生活消费数据等;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如货运源头称重数据,货运、危险品运输电子运单数据,客运进出站报班及例检数据,营运车辆维修检测数据,邮政包裹数据等;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包括车辆相关动态数据:GPS位置信息、车辆能耗、车辆技术状况信息,路网监控信息:卡口视频监测、基于传感器的路况监测、路上动态称重设备、桥梁监测GPS等。2.2数据挖掘分析
大数据目前在挖掘分析方面应用到的技术有数据库技术,也就是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查找,搜索;SQL ON Hadoop技术是直接建立在Hadoop上的SQL查询,这种技术能将信息管理能有结构化数据延伸到非结构化的数据;传统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仓库是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ETL处理,形成统一的数据仓库,并基于数据仓库进行查询,联机分析处理等。也可以应用一些计算工具或第三方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形成有用的数据,来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3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的应用
针对公共服务方面,如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公交车实时定位软件《车来了》,通过《车来了》这款手机软件能够实时查询公交信息,车来了不仅能提供公交车的到站距离、预计到站时间,还能显示整条公交线路的通行状况,让用户不再盲目等待,有效缓解用户候车的不安全感;Lathia N 等通过统计地铁系统中流动性的刷卡数据来判断地铁里面人群在不同站点的通行时间,从而指导乘客选择出行时间、购票方式,最小化乘客的花在公共交通上的时间和精力;Ceapa I 等根据出行数据估计了单个地铁站里面的拥挤状况,从而优化乘客的出行。对于智慧出行方面,如实时交通数据采集商 INRIX-Traffic可以通过实时获取用户的出行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给用户提供最佳线路,能够让用户躲避拥堵;,Yuan J等设计的T— Drive系统利用出租车的GPS轨迹数据来分析交通流量,并且为驾驶者设计最快行驶路线。关于货运交通,学术界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对货物运输进行实时监控、路线优化。例如,高连周基于物联网采集到的运输车辆的数据,提出了一种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控制危险物品和车辆;陈丰照基于物联网实现快速采集数据、实时传输并运用改进的 Dijkstra算法对配送路线进行优化。
虽然大数据在交通行业已有所应用,但是这只是大数据的冰山一角,有更多的应用方面有待我们去挖掘与开发,在大数据这个领域我们只是前行者,我们要认识到这点,然后脚踏实地的去探索大数据的奥秘。3.大数据在交通行业存在的问题 3.1数据信息分散化
在我国,由于政府管理体制为“条块结合”,也就是区域化比较严重,大量的数据主要存储在基层,各级政府部门对数据不能及时共享。由于我国管理制度主要是中央统一领导,区域有一定的自治权,各省都在大力的发展自己的经济,组建自己的交通信息网络,导致各个地区交通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国家专项支持,一般由交通管理部门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方向和项目,地方单位申请项目并承建,然后按着上级单位的要求进行交通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在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在信息化道路交通方面发展没有创新,导致资金不能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由于资金的限制和创新思维的缺乏,在交通发展方面不能与地方特色很好的结合,只是一味的按照上级规划路线发展,导致信息化建设项目同质化严重,阻碍了当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信息采集方面,由于各地方规定不同,导致信息采集的标准不一,造成信息分析加深难度。3.2信息存储困难和成本提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大数据已经渗透各行各业,我们用大数据也做了不少的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数量不断的增多,就会需要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数据存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业人员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对于交通管理部门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来维持现有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地方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对于自建的信息中心维护难度也越来越难,投入会越来越多,就会感觉入不敷出,不愿有更多的投入,导致现有的信息资源浪费。4.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4.1商业化模式 4.1.1服务精准化
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已经有所体现,如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公交车实时定位软件《车来了》,通过车来了这款手机软件能够实时查询公交信息,车来了不仅能提供公交车的到站距离、预计到站时间,还能显示整条公交线路的通行状况,让用户不再盲目等待,有效缓解用户候车的不安全感。尽管大数据在交通行业已有所应用,但是,目前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的应用只是处于低层次的应用,我认为以后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更能体现在精准服务方面。什么是精准服务?,精准服务就是运用大数据能够为每一个人的出行提供精准服务,可以精准到你去哪里,几点几分能到哪里,运用什么交通工具更适合你的出行等等一系列的精准服务模式。如何做到精准服务?对于精准服务,可以通过对人们出行的数据进行记录,然后对记录的大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以及后期有可能出现的新的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分析出大数据中能够为交通出行提供决策的信息,然后其他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结合各方面的资源,最终推算出有利于个体出行的计划。
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精准服务在未来的发展,将会给服务提供者,带来无限的商机,就如,服务商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然后根据特定的消费者的出行计划,然后在消费者可以出现的地方投掷面对个体消费者的广告,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消费着的消费习惯为消费者选择喜欢的交通工具,还可以根据消费者到达什么目的地,然后根据大数据分析,对消费者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提供参考方案。4.1.2个性化出行
个性化,顾名思义,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而对于个性化出行,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出行者日常的出行习惯,购物习惯,生活习惯等一系列要素进行分析。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出行者在什么心情下愿意乘坐什么类型的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为出行者提供特制的服务,还可以根据出行者的人物个性,身体状况,所处的环境进行数据分析,然后为出行者提供独特的出行方式以及出行工具。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数据都有可能被记录下来,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然后为出行者提供具有与众不同的出行方式及其生活体验。在现在快速的生活方式中如果能有特制的服务方式,不仅能够为出行者提供了不同的出行体验换可以降低出行成本以及在出行时间上得到高效的利用。4.2非商业化模式
4.2.1形成高效统一的管理系统
大数据最终的目的是使使用者能够根据大数据实现高效的决策。对于交通而言,交通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由于参与要素的不同,会将信息分散在很多地方,存储在不同的行政单位,例如存储在交通局中的,存储在公安局中,还有各种航运公司等这些信息之间的共享性不是很高,大数据有助于在各级行政单位将会把信息共享,信息统一性,实现高效的管理,而将地理区域和行业区域化分成不同的块,这种划分将会有利于,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决策。这样一种系统将会有很多优点,比如提高信息的集成率,还可以提供多样化信息,在面对道路交通中拥堵问题可以其前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发送给司机,让司机选择最短并有利于自己的通行方案,这样就能够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换可以改善交通质量,让出行者切身体会到公共交通的便捷性,也能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体验,让出行者有种享受的感觉。4.2.2促进全面的交通智能化改革
大数据的特点主要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大量性足可以体现出需要获取海量的数据,目前获取数据的通道有城市交通卡、网上购票、货运公司、淘宝购物数据、银行数据、医疗消费数据等,而在交通行业中大数据的获取主要是城市交通卡、网上售票、购物物流、货运公司记录、出租车记录、道路监管网、道路收费信息等通过这些方面获取的信息可以说还不够全面,有一定的制约性,因为目前在技术方面还具有很大的不成熟性,硬件方面也不能支持整个系统,所以这就需要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及系统在这一方面进行布局,建设公路,航空,市场等基础设施,借助这些手段与方法可以在交通行业实现全面交通智能化,为数据的采集提供更多方式,也能够利用这种变革可以使数据具有多样性,经过分析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也有利于交通智能化与大数据互相促进,实现有利的结合。最终会使交通智能化。4.2.3提供交通安全性预测
中国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五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天平均死亡288人,每年平均死亡105120人,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所以针对交通安全严峻形势,要完成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和特大交通事故起数同比减少的工作目标,全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4·17会议精神,深化“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对于交通安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效果甚微,不过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交通大数据进行分析,在容易出现交通的路段安装相应设施,做到提前预防,也可以通过对道路运行车辆进行实时数据分析,进行相应的安全指数提醒,和相应的措施阻止交通安全隐患的发生,及时帮助司机排除隐患,构建安全体系。大数据的发现和相应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福音,要借助大数据的优点,利用好大数据为交通安全提供一种参考,让大数据发挥相应的作用,而大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预测性保证了交通系统对事故的主动预警,以便提前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在事故时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利用大数据技术不仅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改善人们出行体验满意度,同时也可以帮助物流配送过程提高稳定性与安全性,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5.结语
大数据的出现,可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将是有利于我们的,在交通行业中,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虽然现在有些企业已经利用这些数据,也将这些数据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但是这只是对大数据微不足道的应用,而大数据里面存在的信息与价值将成为交通行业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带来破解难题的重大机遇,大数据必将在今后会对交通产生巨大的改革。伴随着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的应用,将会在交通信息统一管理,共享,交通智能化改革,交通安全方面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作者:马有贵)
参考文献
[1] 王雅琼,杨云鹏,樊重俊.智慧交通中的大数据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5,37:1-2 [2]Ceapa I,Cepra C S L.Avoiding the Crowds:Understanding Tube Station Congestion Patterns from Trip Data[c].UrbComp,Beijing,2012.
[3]Yuan J,Zheng Y,Zhang C,et a1.T—Drive:Drying Directions Based on Taxi Trajectories[c].SIGSPATIAI,GIS,San Jose,2010.
[4]高连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3:80—82+68.
[5] 马英杰.交通大数据的发展现状与思路[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4,14:56-59 [6]梁景原.“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智慧交通的发展思考[J].信息及系统应用,2016,10:64-65 [7] 刁仁群,莉莉.大数据背景下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J].江苏交通科技,2016,03:28-30 [8]海川.大数据时代的智能交通[J].新经济导刊,2016,07:11-16 [9] 李建国.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技术2016(73)[10] 陈德铭.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体系架构[J].信息技术2016,81:280-282
第五篇: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内互联网发展趋势
作者: 丁丁,出处:计世网, 责任编辑: 瑞瑞苏, 2010-01-06 11:00
互联网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今天的互联网上活跃着黑客攻击,多媒体音视频下载应用,移动应用等多种元素……
互联网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今天的互联网上活跃着黑客攻击,多媒体音视频下载应用,移动应用等多种元素。为了解决这些新元素给互联网带 来的问题,美国的计算机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考虑修改互联网的整体结构,这些措施涉及了IP地址,路由表技术以及互联网安全等等多方面的内容。尽管如何修改我 们的互联网结构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在业界也存在几个普遍公认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下我们便将其中的11项列出,和大家一起来看看10年后 的互联网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1.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已经达到17亿左右,相比之下,全球的总人口数则为67亿。很显然,2020年以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互联网中。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这样,互联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便将成为人们构建下一代互联网架构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2.互联网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将日趋分散:
在接下来的10年里,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会是发展中国家。据互联网世界(Internet World)的统计数据: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是非洲地区,仅6.8%;其次是亚洲(19.4%)和中东地区(28.3%);相比之下,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则达到了74.2%。这表明未来互联网将在地球上的更多地区发展壮大,而且所支持的语种也将更为丰富。
3.电子计算机将不再是互联网的中心设备:
未来的互联网将摆脱目前以电脑为中心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等设备将被连接到互联网上。据CIA公布的2009年版世界统计年鉴显示(CIA World Factbook 2009), 目前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主机大概有5.75亿台.但据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安装在楼宇建筑,桥梁等设施内部的传感器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人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监控电力运行和安保状况等.到2020年以前,预计被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这些传感器的数量将远远超过用户的数量.4.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量将增加到exabyte,乃至zettabyte级别:
由于高清视频/图片的日益流行,互联网上传输的数据量最近年出现了飞速增长.据思科公司估计,在2012年以前,全球互联网的流量将增加到每月10亿GB,比目前的流量增加一倍有余,而且不少在线视频网站的流行程度还会进一步增加。为此,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考虑将互联网应用转为以多媒体内容传输为中心,而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传输网络。
5.互联网将最终走向无线化: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统计,今年第二季度,这类用户的数量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目前,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6.互联网将出现更多基于云技术的服务项目
互联网专家们均认为未来的计算服务将等多地通过云计算的形式提供。据最近Telecom Trends International的研究报告表明,2015年前云计算服务带来的营收将达到455亿美元。国家科学基金会也在鼓励科学家们研制出更多有利于实现云计算服务的互联网技术,他们同时还在鼓励科学家们开发出如何缩短云计算服务的延迟,并提高云计算服务的计算性能的技术。
7.互联网将更为节能环保:
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在能量消耗方面并不理想,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必须在能效性方面有所突破。据 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统计,互联网的能耗在2000-2006年间增长了一倍。据专家预计,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互联网的能效性和环保性将进一步增加,以减少成本支出。
8.互联网的网络管理将更加自动化
除了安全方面的漏洞之外,目前的互联网技术最大的不足便是缺乏一套内建的网络管理技术。国家科学基金会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开发出可以自动管理互联网的技术,比如自诊断协议,自动重启系统技术,更精细的网络数据采集,网络事件跟踪技术等等。
9.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信号质量的要求将降低
随着越来越多无线网用户和偏远地区用户的加入,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也将发生变化,将不再采取用户必须随时与网络保持连接状态的设定。相反,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允许网络延迟较大或可以利用其它用户将数据传输到某位用户那里的互联网技术,这种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尤其重大。部分研究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可用于在行星之间互传网络信号的技术,而高延迟互联网技术则正好可以发挥其威力。
10.互联网将吸引更多的黑客
2020年,由于接入互联网的设备种类增多,心怀不轨的黑客数量也将大为增加。据Symantec公司的数据表明,2008年出现了160万种新的恶意代码,比过去几年来出现的恶意代码总量60万种还多了好几倍。专家们纷纷表示未来的黑客技术将向高端化,复杂化,普遍化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