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涧县木材运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涧县木材运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木材运输管理工作意义及发展趋势,对南涧县木材运输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工作措施,以期为南涧县的木材运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涧县;木材运输;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10203
引言
林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发展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荒漠生态系统的治理以及改善等维护生物多样性,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职责。随着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木材运输管理作为森林资源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木材流通正常秩序,促进林业生态建设既是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途径,又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对推进南涧县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南涧县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
南涧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处东经100°06′~100°41′,北纬24°39′~25°10′之间。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县毗邻,西南与云县以澜沧江为界,西至黑惠江与凤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县相连。县域东西横距59 km,南北纵距55 km,总面积1731.63 km2。根据《云南省南涧县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报告》显示:南涧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2.23万hm2,占全县国土面的70.3%。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9.49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的77.6%,在有林地面积中纯林8.73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91.99%,混交林7478.6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7.88%,乔木经济林108.7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0.11%,疏林地93.1 hm2,占有林地面的0.1%;灌木林地1.84万hm2占有林地面的19.39%;未成林造林地5079.9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5.35%;无立木林地353.7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0.37%。在林地面积中有防护林5.1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53.74%;特种用材林7461.4 hm2,占有林地面的7.86%,用材林4.57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48.16%,薪炭林4020.4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4.24%,经济林5215.2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5.49%。全县有天然林面积8.01万hm2,人工林面积1.43万hm2,飞播面积372.8 hm2。全县的森林覆盖率58%,林木绿化率66.4%。活立木总储蓄量452.46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449.65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9.38%。
南涧县现有的林业管理机构有:南涧彝族自治县林业局及其8个乡镇各下设一个生态保护与开发服务中心、南涧彝族自治县森林公安局及南涧彝族自治县森林公安局公郎镇森林派出所、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及其下设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凰山管理站、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强管理站、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管理站、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华管理站以及南涧县漫害山国有林管理所。加强木材运输管理的意义
《森林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林区设立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对未取得运输证件或者物资主管部门发给的调拨通知书运输木材的,木材检查站有权制止。《森林法实施条例》还进一步明确了木材检查站对无证运输的木材可以扣留。这就从法律上确定了木材检查站设立的依据及主要任务。同时自国家1995年开展治理公路“三乱”以来,始终把林业部门作为4个可以在公路上设立检查站的部门之一,这充分说明木材检查站的地位及作用,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重视。
(1)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是《森林法》赋予林业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是新形势下国家对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业执法监管的行政要求。《国务院批转国家林业局关于各地区“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41号)中明确要求,“要切实加强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林政稽查队等基层林业执法队伍建设,保障其公正、有效履行执法职责”;要“大力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格实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和统一装识制度,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这些都为切实维护正常的木材流通秩序,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目标。
(2)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必然选择。南涧县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县,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虽然经过全县林业工作者艰辛付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了58%,森林蓄积量提高到了现在的45万m3。但是与周围的县市相比南涧县的森林资源情况较为落后,与国家、省、州、县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南涧县林木产品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违法收购、经营、加工和运输木材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所以严格地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部门的核心工作。实践证明,通过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打击非法采伐和运输,保证木材流通依法有序,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
(3)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木材检查人员执法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直接面对的是广大林农和木材加工经营者,直接触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木材执法人员任何不作为、乱作为都会直接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就要求木材检查要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执法就是服务的宗旨,提高法制意识,提高队伍素质,提高执法水平,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塑造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良好队伍形象。
(4)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是治理公路“三乱”重要举措之一。治理公路“三乱”是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林业作为国务院批准有上路执法权的部门之一,在治理巩固公路“三乱”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和“纠建并举”的原则,必须始终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来抓好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实现木材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进一步推行阳光执法,规范执法,建立和完善治理公路“三乱”的责任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抓好执法队伍政风行风建设,建立健全治理公路“三乱”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公路“三乱”反弹提供保障,为营造更加畅通、有序、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奠定基础。南涧县木材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南涧县商品材采伐指标只有2014年采伐过3800 m3,所以在南涧县境内木材运输管理中不涉及本地的商品材运输管理问题,主要是针对周边州、县(市)的过境木材和本地滥砍乱伐无证运输木材。近年来南涧县木材运输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违法违规运输木材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不断发展变化,一些新的木材运输管理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木材检查站布局和数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南涧县目前只设立一个木材检查站,没有固定的执勤办公场所,只是租用祥临公路沿线干田村农户的零时出租房作为执勤点,没有检查停车场、没有卸料场、物资封存仓库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工作条件非常的艰苦。根据南涧县发展的实际形势,南涧县木材检查站的设置已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4.2 人员编制得不到落实,工作经费投入不够
南涧县木材检查站现有编制10人,实际在岗6人。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木材检查站的人员编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另外,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许多设备需要更新升级。南涧县木材检查站现有的办公设备基本上全部是2004年省林业厅配发的,目前许多设备已经不能使用,但一直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使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发生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执法不廉等现象的发生。
4.3 对木材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部门和群众对通过木材运输管理打击木材非法运输,维护木材流通秩序,有效控制森林资源损耗,保护森林资源的认识不足,认为木材检查站的存在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制约了木材的流通,不利于开放木材市场,影响了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给木材运输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
4.4 道路交通的发展增加了木材运输管理的难度
近年来,南涧县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特别是村村通和高等级公路网的全面建设,大量非法运输木材车辆可以绕过木材检查站,直接运输到木材经营加工厂所或者直接上高速公路快速运出南涧县境逃避检查。高速公路在给百姓带来交通便利,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了木材非法流失的“快速通道”。
4.5 木材检查执法人员素质偏低
南涧县木材检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文化程度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有部分人员不能领会和全面贯彻国家的政策法规,许多政策和管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法制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使木材运输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对策与建议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主体和运输主体日益多元化,新的时期木材运输管理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
5.1 正面引导,治标先治本
要保护林业资源,杜绝乱砍滥伐、非法运输木材及林产品,不能只单靠木材检查站的检查和监督,要大力扶持和鼓励林区经济发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林业产业多种经营。木材运输管理工作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而木材检查的最终目的是控制森林限额采伐、防止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当前,木材检查站要针对交通公路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的现状,适应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严格木材凭证运输制度,保护森林资源,依法打击非法运输,保证木材流通秩序正常有序。
5.2 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
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不仅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木材流通正常秩序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木材检查站的重要工作职责。木材检查站在加大林政处罚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云南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守法意识,木材检查站作为基层执法单位更容易贴近广大群众,更容易了解群众法律实际认知水平,积极探索林业法律法规宣传的新方式、新途径,使得普法宣传既能够符合林业执法的实际情况,又有利于实践的操作,降低执法成本。木材检查站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网站、电视、广播等进行相关法律的宣传和讲解。同时应利用办案现场直接向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其认知违法事实及依据,减少因不懂法而违法的事情发生。最后,在每年12月法律宣传活动月期间,可在县城小花园、科技广场、以及各乡镇街天人群聚集地点,进行有关林业法规和政策宣传,让广大群众知法、懂法。
5.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木材检查站
加强以站房、停车场道、交通、通讯、信息网络、检测检量器具为重点的装备建设,不断提高木材运输检查监督的快速反应和综合控制能力。结合南涧县道路交通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木材检查站,从目前的道路建设情况和实际需要在老214国道生态处理厂区域新规划建设一个木材检查站以便于对老214国道木材运输车辆的检查,同时重新规划建设祥临公路干田木材检查站。木材检查的规划建设应包括大型停车场、卸料厂、物资封存仓库等必要的附属设施。其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执法车辆、安装执法监控设备、摄像头、录音笔、摄像机、高清晰照相机、办公电脑以及其他的安全警示设备等。
第二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如不妥善加强管理将给社会治安稳定增加新的难度。
【关键词】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治安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于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区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一、我区目前流动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1
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1、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2、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4、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
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5、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基本情况掌握难,由于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分布较散,且流动区域较大。我们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就无法落实到位。难以达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总体要求。
6、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难以到位,目前就我区情况来看,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仅是公安机关一家,虽然上级有法律、法规、文件明文规定,但其他部门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
7、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法律意识谈薄,对公安机关的管理持不配合心态,使管理工作无法到位,公安机关也因警力缺乏,仅依靠派出所民警去管理工作很难到位。
二、流动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认识不清,认为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工作中互相推诿,导致人力、工作经费等不能正常到位。
2、各职能部门对本身的职责不明确,不负责任,相关单位协作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3、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4、现成的法律法规对不配合管理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三、对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工作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1、党委、政府要切实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度,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人员经费到位。
2、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4、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
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5、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6、不断简化管理环节,提高优化服务质量。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与服务的往往相互脱节,管理部门的手续比较烦琐,不能达到及时登记办证和
管理,流动人口要把各种证件办齐,需要跑上跑下,因此,大多就不向有关部门登记办证,处于自流状态。对于流动人口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单位的登记办证阶段,而要进一步拓展管理深度,还应当树立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为此,我区普遍建立了“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站,简化手续,统一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提高了工作效果。流管站还提供住房租凭信息、就业务工信息、法律咨询、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十项服务,深受流动人口的欢迎。同时,注重营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医疗服务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善了流动人口生活和经营环境,不仅保证他们的安居乐业,也促进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7、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构筑自我管理阵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需要注重实际,开辟有效管理途径,不能内外因素分离,形成“两张皮”,要把政府管与自身管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内在的积极因素,实行“以外管外”,增强其群体自治能力,才能增强管理实效。为此,我区十分重视流动人口的组织建设,构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阵地。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在流动人口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流动人口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党团员占一定比例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了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重点打击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丑恶现象,清理遣送“三无”人员,取缔制假贩假、制销伪劣商品、非法行医等。要克服清查整治一阵风现象,全面推广以重新编制门牌号码为切入点,进行“滚动式”循环清查整治,努力做到编排门牌号码不错、不重、不漏,出租户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大大增强了管理效果。一是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房屋出租户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多了,如秋长派出所辖区过去鲜少有人主动办证,进行“滚动式”清查整治,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已有100多人主动来登记办证,提高了登记办证率和信息采集率;二是自我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一把小挂锁、一扇破单门、物品随地扔、外出敞开门现象少了减少了犯罪分子下手的漏隙,有效性防止了被盗案件的发生;三是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开展不间断“滚动式”清查整治,有效遏制流动人口发案上升势头。如流动人口聚集地新湖村,2月份只发生一起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四是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出租与承租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减少,和睦相比、邻里守望风气形成;五是打防能力明显提高。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清理整治,在发现线索,争取破案主动权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2001,(1).[2] 马庆斌,韩恒.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问题,2004,(2).
第三篇: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曹文甫 加入时间:2012-8-13 13:51:57 点击次数:3645
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培植了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使地方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现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随着征、管、查三部门的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指导征收的多。若出现申报不实,偷、漏税等问题则由稽查部门去处理。这样一来,在税源的管理上便出现了“空档”,管事与管户在一定程度上脱了节。由于征、管、查之间始终处于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导致税源管理的职能存在“缺位”现象。办税大厅征收人员就表征税,被动接受纳税人的申报资料;税收管理员不能主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对税源控管乏力,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二)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土管、城建、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机关科(股)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
(三)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基层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多、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基层税源管理人员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集中精力开展税源控管,缺少充分有效的时间对纳税人的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同时存在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日常工作任务不明、目标不清、考核不到位的问题。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参次不齐,适应目前税收征管的工作能力和税收执法水平不高,工作缺乏主动,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建议
要全面提高税源控管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树立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人机结合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控。
(一)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全面建立税源管理体系
按照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工作要求。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统一,建立统一、规范的岗责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征、管、查三部门的职责分工,避免各环节、岗位之间职责交叉或缺位。三部门应加强业务衔接,既要分工,又要协作;既要制约,又要协调,凝集征、管、查合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税源管理的整体效能。搞好征管信息系统的业务整合与衔接,加强协调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防止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保证征管业务流程衔接紧密、运转高效。县局征纳股应加强对基层分局税源管理工作监督指导;稽查局、征收分局作为税源监控的辅助管理部门,应及时反馈税收工作中发现的相关情况。基层管理分局作为税源管理的主力军,应经常深入到纳税单位进行税源调查分析,监控并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常规及非常规的税源变化情况,特别要加强对改制企业、重点企业、漏征漏管户、新办户、停(歇)业户、注销户、非正常户等纳税人的监控工作,减少税收死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税收管理员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税源进行专项检查、调查、预测、分析和控管,将税源监控置于征管工作之中,在征管工作中寻找税源、监控税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征管、税政、法规、发票、信息中心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特长和职能功效,积极为基层部门强化税源管理提供指导、帮助和监督,多渠道多领域地实现税源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全方位地构建税源管理体系。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把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到实处
1、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县局、基层分局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源发展趋势、基层人员数量与素质等因素,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优化税收管理员队伍,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先保证对重点税源户的监管需要。加强税收管理员的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管理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健全岗责体系,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积极探索税收管理员考核管理激励机制,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税收管理员的能力差异分配任务,做到以能定级,按级定岗,以岗定责,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和发挥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岗责体系,按照税收管理员工作岗位的不同,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减少日常的应付性事务工作,确保税收管理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税源管理工作。实行税收管理员工作底稿及巡查记录制度,规范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形成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
3、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税收管理员开展工作,方便管理员查询各项涉税信息。围绕管理员工作重点,通过分析、预警、监控、评估、筛选、异常信息处理、台帐、工作总结等功能模块,解决管理员“管什么”、“怎么管”、“管没管”的问题,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地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创新手段,改进方法,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
1、加强户籍管理,夯实税源基础。基层管理分局要分区域、分经济类型、分行业、分类别、分户建立纳税人户籍档案。健全房屋、土地、车辆等信息。充分运用税收信息化的手段,加强户籍管理,做到实有户数与系统机内户数一致。加强对纳税人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非正常户以及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等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户籍管理情况的专项清理工作,减少漏征漏管户。
2、坚持属地原则,实施分类管理。实行分类组织与管理。根据纳税人规模、行业、企业存续时间、经营特点和信用等级等实行税源分类管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税种等“五个重点”,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和跟踪监控制度;二是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征管。尤其是这两行业中的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征管难度大、漏洞多,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全面落实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三是抓好个体经营大户的征收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个体经营大户的征管,减少税收流失。
3、加强源头控制、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一是要做到源头控制与税收分析相结合。源头控制就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纳税人实现的税款数量,以及各税种收入的潜在分布情况,以便征收过程中心中有数,防止税源流失。税收分析主要是对税收收入的来源和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从中了解经济发展状况和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以便调整税收工作部署和征管重点。要实现源头控制和税收分析的最佳结合,要求每个税收管理员都要做到眼勤、腿勤、手勤,认真负责,不坐等纳税申报等资料,把室内静态分析与深入纳税户实施税源跟踪或动态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掌握税源情况,并善于从调查分析中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要扎实推进纳税评估。积极探索建立纳税评估管理平台,运用指标分析、模型分析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在评估工作中,注重综合评估与分税种评估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机结合。三是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形成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纳税评估用于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并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税务检查与稽查又促进分析与评估,促进完善税收政策、改进税收征管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稽查,整顿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一是以日常检查为重点,堵塞征管漏洞。建立完善日常检查管理办法,规范日常检查工作程序,提高日常检查的效能。处理好日常检查与稽查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日常检查作为纳税评估与稽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构建一种以纳税评估为基础,以日常检查为纽带,以稽查为总闸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加大稽查打击力度,整顿税收秩序。树立“重点稽查”的意识,对一些税收秩序比较混乱、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与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税收治理,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力争做到检查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税收秩序;三是积极开展涉税违法案件的分析、解剖和宣传曝光工作。对查处的案件特别是典型案件要进行分析解剖,研究发案规律、作案特点和手段,及时发现税收政策和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打击、防范和堵塞漏洞的措施,并选择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宣传。
(五)加强协作,多头并进,建立和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
一方面要逐步实现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建立与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涉税信息资源共享,拓宽税源信息的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基层地税机关根据零散税收税额小、户数多、征收难度大的特点,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等方式,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配合,密切部门协作,建立、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特别是要加强对车辆、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个人所得税等征管薄弱环节税源信息的实时交换工作,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对地方税收的控管作用,强化税收源泉管理。
作者单位:新平县地方税务局
第四篇:公务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务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调任(调动)过程中存在人走编不走问题。由于人员任职单位、编制所在单位、工资关系所在单位出现不一致的。致使各单位呈报考核、公车补贴、人事管理等方面出现重复呈报或遗漏呈报的现象,对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便。
建议:市人社局汇同市委组织部、编办、财政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后未转移工资关系问题进行一次督查整改。对未转移工资关系的,由单位负责通知本人,必须在一个月内将其工资关系转至现工作单位。逾期仍不转移工资关系的,由人社、财政等部门通知原工作单位停止报送其工资的各种审批手续。并规定干部工作调动后,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手续交接,并在一个月内持原单位工资、编制卡、行政介绍信及单位留存的本人工资档案、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到组织、人社部门办理工资、行政及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原单位从调动的下月起停发其工资。对工作调动后未转移工资关系的,一律不予办理其晋升工资、考核、公车补贴等审批事项,并按《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追究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机关事业工作人员档案存放问题。公务员管理办的业务中公务员(参照)的登记、职务职级并行等申报及审批均需要查阅个人档案,由于一部分政府序列科员以下人员的档案仍然存放在市委组织部档案室,造成审批工作滞后与不便。
建议:档案管理原则上按照管理权限来进行存放,请人社局信息中心与市委组织部档案室衔接,尽快将政府序列科员以下人员的档案进行移交,以便于公务员办和事业单位管理股日常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量和工作人员数量不匹配的问题:公务员管理办,目前负责全市151个公务员(参管)单位和3308名公务员(参管人员)的日常管理以及全市25408人的考核工作的组织、审核、汇总等具体工作,加之近几年,随着职务与职级并行、公车改革等重点工作的启动,工作量急剧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人员只有2名,很多业务不能及时推进,业务档案也没能及时整理归档,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着公务员管理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建议:依照省市相关部门人员配备,设立综合管理岗、考核奖惩岗、职位管理岗等三个基本岗位,以解决目前工作困难,恳请领导考虑我办实际工作量,尽快研究、配齐工作人员。
公务员管理办 2018年3月1日
第五篇: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容通,男,福建闽侯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观念、方式和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用新的思路加以改革和创新。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提出了基于激励手段的大学生管理策略。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要客观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认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传统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给予准确定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其次是管理体制的创新,然后是管理手段的创新。激励理论从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其间,国际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研究,发展到目前可说是学说林立、流派纷呈,特别是美国在激励理论方面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成效显著。我国对激励理论的研究则是刚刚开始,有周其仁、张维迎、魏杰等人的“人力资本”之说,钱颖一的“激励机制”之见等,特别是用到实践中的东西少。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的激励理论研究缺乏系统和深入,尚无完整的理论成果。从现实管理工作的需求看,激励理论是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满足个人某种需求、期望的基础之上的。通过管理工作中有效运用激励机制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能,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独特的价值与作用,这对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机制,是指有预见地通过特定的外界刺激来激发和引导个体的积极性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直至目标的达成。激励机制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方式方法,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去启迪人的心智潜能。高成效地运用激励机制有赖于管理者的高素质和高水平。在管理学中,最困难、最复杂的莫过于对人的管理,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是依据对人的一种看法提出来的,激励机制的基本理论集中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着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结合新形势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
1.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目前,地方院校尤其是北方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仍停留在重管理、轻服务阶段,认为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起辅助作用,认为学生只是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只要服从管理者的管理,听从管理者的安排就够了;停留于“管好学生”、“管住学生”,以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重点,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来开展工作。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视学生为管理客体,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表现为以经验代替民主管理;问题式管理代替发展式管理;事后处理代替预警管理,强调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多用传统标准,轻视综合素质要求,影响了管理的效果。
2.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使学生管理难度增大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逐步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生源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交费上学,导致经济困难学生增多;面对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造成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多;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大学生管理理念的创新
“以人为本”就是要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让人积极愉快地进行工作,并取得更好的效益,实现更大的发展。引申到教育中即是以学生为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的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仅要为学生的求学需要,同时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不仅要让他们学得好,还要让他们活得好,健康成才。
1.思想观念要以人为本
大学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爱好习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与信任学生,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
2.方法手段要以人为本
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说教式、灌输式,强调的是道德规范、法律条文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强调的是用严格的制度、规范的条文来限制约束学生,强调的是分数的获取、表面的言行,而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出发,过多强调外在的强制。只有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才能培养出有人性的人。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方法的人道化、行为方式的人性化。
3.行政建设要以人为本
如果没有健全的组织建设、规范的制度建设、精干的队伍建设,是很难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人本管理的底线是基本的组织制度和法律规范,如果抛弃这样的行政性建设而强调人本管理,那只能是自由散漫的、无原则的。因此,要加强各种行政建设,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
第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管理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一个特定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也是有不同需求的,这就需要管理者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对他们进行积极规范和引导,规避不合理的需求,引导合理需求向高一层次提升,将学生的活力与动力激发出来。
第二,引导学生适当参与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想法,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给学生发挥才能的机会,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参与权,允许学生对管理和决策提出批评建议,给予学生适当的、相称的决策权,提高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第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运用竞争意识进行竞争激励,可以使学生发挥潜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产生最佳的激励效果。为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首先,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可以使学生产生压力和危机感,从而激发积极性;其次,竞争可以使学生的自尊、毅力和优胜信念得到加强;再者,受到竞争目标的鼓舞,学生就会出现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提高效率和激发创造性。
四、结 语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在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各高校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学生管理工作集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咨询、维权、关爱七位一体,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马海泉,昌东伟,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 2004,[2]高 伊.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值得信赖[J].中国高等教育, 2004,[3]顾 斌,彰显人文关怀,改善学生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责任编校:罗 红,张 静·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