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现实意义
公共政治
试论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应对当前
复杂形势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委党校2012级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温州班
张鹏飞
学号:20120301215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的影响巨大,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也对中国人民影响巨大,无数的中国人从邓小平的思想中获得灵感和启示,重新审视自己的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处境,树立了新的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认识,堪称一次由思想风暴引起的社会大规模转型。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这篇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发挥过重大历史作用的历史文献,完整地系统地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习邓小平在应对复杂形势时的科学方法,在现时期全球化浪潮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于我们认清大局,把握趋势,做好各方面工作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学习参考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及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特点》、《伟大遗产与现时使命――重温邓小平1992南方谈话》等文献资料,对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认识,提出进一步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全面清醒等的科学方法,并对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现实意义做了分析总结。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一度放缓,改革开放遇到较大困难,国际环境十分复杂严峻的情势下,政治、经 济发展到了一个较为关键的历史时刻发表的。邓小平南方谈话通篇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地、全面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主体思想内容为: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方法和手段,与社会模式的选择无关,平息了姓“社”姓“资”的争论;强调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强调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思想是一个整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成果的扩大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经济和改革开放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保证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地发展,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同时,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也具有重要意 义。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南方谈话是围绕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展开的。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如此精辟阐述者,迄今并无第二人。和谐社会理论以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无疑丰富深化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同时也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既是基于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高度概括,也为现时乃至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四个大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前缀,而是一切社会实践展开的质的规定和价值指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这些认识与实践都是为了激发与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力量。而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更是为了激发与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力量。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力量不源自其高自标树或言辞魅惑,而源自其生动有力的实践和有说服力的实践成果。邓小平坚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信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更以生动具体的实践成果使广大人民感到不是离社会主义越远而是越近,普遍建立起对 社会主义的信心。继续以生动有力的实践,激发广大人民投身改革发展实践的热情并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在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中焕发出巨大的本质力量。
今天,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党十八大刚刚闭幕,领导班子实现了新老接替,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内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的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情况复杂,头绪繁多,发展抓什么,改革改什么,已经成为战略研究中不能回避的大问题。重温这篇党中央评价为“又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的历史文献,完整地系统地学习领会这篇重要文献,学习邓小平在应对复杂形势时的科学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清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展自己。是在国内经历了政治**的阵痛,苏东剧变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关键时期发表的南方谈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以他丰富的经验和宽广的视野,总结了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他动员和告诫全党更加坚定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他的重 要政治交代就是:“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当前我们既不能因为遇到国内外政治**这样的压力而退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以至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也不能因为坚持科学发展观而把社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而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的党中央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十分清醒。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今后,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十八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设定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新量化目标,要求将“创新驱动”作为新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提出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平等”的不同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理论,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化同步”的新观点,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指导改 革开放的科学理论中,提出的“抓机遇”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可以这样说,抓住机遇,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战略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战略和全部策略的着眼点,是邓小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十六大以来10年的历史进程证明了,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能抓住历史机遇;只要有了机遇意识,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2010年,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说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指出:“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当前我们今天在国内外遇到许多新的挑战。比如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加上我们自身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社会矛盾也在逐步积累和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尤其需要我们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特别是要求能够找到挑战背后的机遇,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我们现在的情况比南方谈话时要好 多了。今天的许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或者说是快速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而且可以成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我们要看到这些问题和挑战背后,隐藏的正是我们科学发展的新机遇。
联系当前国际形势,虽然有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消极影响,但这也正是我们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极好机遇。可以预见的是,从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我国以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将出现历史性的新跨越。我国将实现惠及更多人的“全面小康”;从制度建设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对外开放来说,我国将以更深层次和更广大规模参与经济全球化;从国际地位来说,我国将以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活跃在世界的中心舞台。因此,今天的各项决策,还是要围绕“抓住机遇而不能错失机遇”来思考和布局。国内问题要在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有许多事要做,孰先孰后,孰重孰轻,都要从“抓住机遇而不能错失机遇”来思考和布局。要引导群众中不断膨胀的利益需求和社会心态,继续鼓励和保护创业,同时采取正确的步骤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和福利差距。我国在国际上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要紧紧抓住21 世纪第二个10年这一战略机遇期而不能错过这一战略机遇期,从根本上调整全民心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健康的思想氛围。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两手抓”的工作思路。他还特别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他还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多么清醒的提示,多么深刻的见解,多么重要的告诫!
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党自身,尤其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邓小平吸取了过去在“突出政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在南方谈话中,围绕解放生产力,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围绕解放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围绕解放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政治路线上,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关键在党”的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了这一重要经验,在党的十 七届五中全会深刻地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讲的发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对当前应对国际复杂多变形势,解决国内矛盾,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完成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我党和党员只有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才能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走向民族复兴。
第二篇:邓小平南方谈话
学风建设
——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什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被视为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思想解放的“宣言书”。南方谈话的内容对学风建设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1)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就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
当今的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上面。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多的是由于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因此各高校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学风建设方面。对于学风建设的标准,我们自己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利于营造校园学习氛围。
(2)要加快改革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学风建设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一切有利于学校营造整体学习氛围与精神建设的措施都可以实施。学风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邓小平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强调了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学风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明确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要有侧重点的进行改革。一个学校最主要的群体是学生,学校办学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成才。学风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学风建设要围绕学生开展,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邓小平还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学校在除了学生之外,老师也是个主要群体。因此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有关学生的相关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也要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基本方向不偏离。
(5)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社会主义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借鉴意义:在学风建设进程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和信念。加强学风建设要不断结合学校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建设什么样的学风?
我们要建设的学风是:营造一种让学生学会做人的氛围,让大学生懂得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在大学里,学生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
总体目标: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和生动活泼、健康上进的良好风气,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大学生们终身学习的习惯,使我校整体学风状况进一步改善。
应该怎么做?
我们学校开展整顿校风的一系列措施:
一:学校组织检查学生晨起情况
为贯彻落实关于“整顿校风”的要求,学校组织开展了整顿学风系列活动。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是此次活动的重要抓手,为此学生工作处开展了学生晨起专项检查,切实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经检查,总体情况良好,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晨读,无课学生也按正常上课时间起床,但仍有个别学生未按照要求晨起。
二:以查促建 加强学生课堂管理
2月15日上午第一节课,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再次深入课堂,全面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文明行为规范。通过检查,学生上课总体情况良好,出勤率较高,但仍然存在课前未向老师问好、课上不认真听讲、使用手机、不记笔记等现象。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与集中整治,逐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建设并完善管理长效机制,将为建设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守规范讲文明 学生干部在行动
为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校开展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活动。广大学生干部积极响应,全力配合学校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学伊始,校学生会、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就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做一个规范文明的合师青年学生”的主题倡议。
四:抓学风整顿初见成效
新学期伊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重抓教学、整顿校风。经过相关部门和各院系的共同努力,学风整顿初见成效,学校学风有了明显好转。
经过几天的整改,上课迟到、旷课现象不断减少,课堂纪律良好,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与此同时,带早餐进教室的行为也慢慢杜绝,使得公共教学场所的卫生状况得以改良。
五:拓展自习教室 服务学生学习
为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保障学生学习热情,解决学生上自习难的问题,学生工作处会同后勤管理处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开辟新的全天候自习场所。初步缓解了学生上自习难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将学校的“整顿学风”措施落到实处,并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六:全员参与抓规范坚守一线促学风
新学期开学以来,学校按照学生宿舍、教室课堂、公共场所三个不同功能区分别安排了学生行为规范和学风整顿的执行落实和督促检查。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管理与学风整顿专项督促检查开展一周以来,学生精神风貌和学习状态进一步饱满,校园学习氛围进一步浓厚。学校对督促检查中发现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风整顿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通报,提出了整改时限和要求。目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管理与学风整顿专项督促检查工作已全面展开并有效有序进行。
七:创优良学风宿舍建和谐文明校园
有效加强校园宿舍文明创建,营造更加安全、卫生、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优良学风学生宿舍的创建意识,学校于3月7日中午同时在锦绣校区和三孝口校区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学生宿舍安全卫生大检查活动。校、院系两级自律委员会近200名学生干部参加了本次检查。
此次检查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创建优良学风宿舍的关注,有力地增强了我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同时对大学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营造温馨舒适学习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八:学生处召开学风建设学生座谈会
学生工作处在平房会议室组织召开学风建设专题座谈会,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学生由学生工作处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18名组成,座谈会由学生工作处处长马平主持。听取学生对学校学风建设以及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九:就文明餐 做文明人
校律委会伙食管理委员会和各院系律委会志愿者们在锦绣校区五个餐厅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就餐秩序维护活动。许多平日里不文明的就餐现象也在逐渐减少。
学生应该怎么做:
1、积极配合学校对于学校针对学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要加强自控能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做一个四有青年
3、学生社团应多组织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充实大学生活
第三篇: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
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在吴乡长的带领下学习了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世界的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邓小平南巡讲话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巡讲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
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次南方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总的来说就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确实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所以很多老一辈很是不满小平的改革,可在严打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有所好转,而且在开放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也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很多事情需要实践来证明,当然实践证明小平的理论和实践都是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人民的。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也就是在这次南巡途中,邓小平用非凡的气魄胆识,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他说:“要注意济经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他的话,为当时及后来的改革家们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邓小平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小平也说了:“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还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等等,他的话总是有前瞻性和致命的准确性,这些既实在,又精辟的话,我们要学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并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
第四篇:邓小平南方谈话有感
邓小平改革开放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就是邓小平同志。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的影响巨大,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也对中国人民影响巨大,无数中国人从邓小平的思想中会的灵感和启示,重新审视自己的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树立了新的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认识,堪称一次思想风暴的社会大规模转型。其当时的国际背景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一度放缓,改革开放遇到较大困难,国际环境十分复杂严峻的情形下,政治、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较为关键的历史时刻发展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地、全面地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二、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六、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我认为我们的祖国能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的原因就是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必须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而现在,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从温饱到小康,从初级小康行进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我们正一步一步的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着。经济的崛起,地位的提高,那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标识着小平的先见。因为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迅速蓬勃的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为改革开放,我国的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所以有着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因为改革开放,我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现在的航天计划,让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因为改革开放,我国的体育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从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各大比赛,我们都能开到中华体育健儿那优秀的表现。所以,改革开放的提出不仅仅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命运的转折点。
邓小平同志还说过:“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也说:“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还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等等,邓小平的话总是有前瞻性和致命的准确性,这些既实在,又精辟的话,让我听出了这位老人为祖国未来更好发展的决心,也让我感觉到了国家对改革开放的信心。
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要珍惜前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我们要学会抓住时机,鼓足信心,我们要在年轻气盛时坚定目标,并为之奋斗。但是我们不能认死理,时代在改变,我们在坚定信念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更不要忘了,我们并不只是一个人在努力,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让我们的青春热情挥洒在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吧!
第五篇: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
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
作者:龚育之
来源:学习时报
来源日期:2005-12-21
本站发布时间:2005-12-25 9:42:56
阅读量:935次
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那一年,也就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前一年,出版了两部重头的党史书。
一部是一九九一年五月出的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
此书有“刘少奇同志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构想”一章。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认为刘少奇的构想,实际上“也是发端于毛主席的理论”,“在大的问题上两者是基本一致的”。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不尽一致的地方”。对待私营工商业,毛泽东在强调利用的同时,比较突出强调节制资本、限制和反限制斗争的一面;刘少奇则在赞成限制的同时,更强调发展和利用的一面。毛泽东一九五二年就开始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刘少奇则主张多搞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待条件成熟后再转入社会主义。
在引述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主张之后,薄老认为,列宁提出要发展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来发展经济等思想,“实际上是提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十分注意的一个带普遍性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更加重视和利用资本主义已经创造的物质技术管理和文化条件的问题。”“看来,少奇同志的有些想法,是从列宁的这些论述中受到了启发。”“回想起来,应该说当时在我们党内注意学习和深入研究、领会列宁这些论述的同志还不是很多。到了后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一些曲折之后,大家才愈来愈感到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这些思想的重要性和深刻性。”(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第六十一——六十四页)
同时,薄老在这本书里肯定毛泽东对“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批评,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时期,是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所以“是很难巩固的”。他还表示完全同意历史决议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的结论,因为总路线将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提出的“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转变”,融为一体,“应当说,这是根据实践的要求和经验,对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新发展。”(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第二一五、二二九页)
另一部重头的党史书,是一九九一年八月出版的,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同薄老的书观点相接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这一章中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是适时的和必要的”;就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言,到一九五六年已经基本上完成,过渡时期已经完结,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实现;“按我们现在的分析,这个情况
表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以下简称《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第三四〇、三四二、三八三页)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章和全书结束语中,详细叙述和高度评价了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正规的党史教科书中,也许是第一次作了这样的论述。
《七十年》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论断,就是在讲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六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一章中,专写了一节“十年建设成就和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
这“两个发展趋向”的提法,是从总结历史经验出发,对这十年做出的一个历史结论。这样的结论已经蕴涵在历史决议中,《七十年》用更加鲜明的语言把它刻画了出来。它超越了过去“两条路线斗争”的模式和框架:没有把这十年探索中的正确或比较正确的东西看作一条贯彻十年的正确路线,也没有把这十年探索中的错误的东西看作一条贯彻十年的错误路线。更没有把正确都归之于毛泽东而把错误都归之于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如同在“文化大革命”中那样);也没有把错误都归之于毛泽东而把刘、邓称之为正确路线的代表(如有些史家所简单化地主张的那样)。它肯定一九五六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以前八九个月和一九六〇年冬天以后五年调整的探索,为正确或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批评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从反右派到“反右倾”再到八届十中全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错误。它认为,“如同对正确的东西还要作分析一样,对错误的东西也要作分析”;十年探索中的两种趋向,“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时候都是相互渗透和交织的,不但共存于全党的共同探索过程中,而且往往共存于同一个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在全党有时这种趋向比较占上风,有时那种趋向比较占上风,或者不同趋向在不同领域同时并存。”它的总结性论述是:“十年建设的成就和探索中积累的正确的东西,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取得的。在党中央领导人中毛泽东无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都起了重要作用。许多正确的思想和决策是毛泽东提出的,得到中央领导集体的支持;其他领导人提出的正确意见,也是在得到毛泽东支持的情况下作出决定,付诸实施的。这十年中的错误,毛泽东无疑要担负主要责任。这不仅因为他是中央主席,而且因为一些重大的错误思想和决策是由他提出或由他支持的,有时甚至是由于他的个人专断,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了比较正确的意见的结果。但是,正如邓小平所说:‘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总之,十年建设中,无论是成就还是失误,都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获得和发生的。正确地加以总结,无论是正面经验还是反面经验,都是党的宝贵财富。”
这一番超越了过去“两条路线斗争”模式的框架的论述,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好评。当然,也听到不同的意见,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一直不能理解有些指责究竟是什么意思。我至今认为,“两个发展趋向”的概括是合乎这十年历史的。
但这个概括也有一个不足之处:没有用“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这样一个中心论点来贯穿全部论述。其实,邓小平在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二日同埃塞俄比亚总统的谈话中已经说过:“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说,邓小平已经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角度对过去的历史作了这样的概括。大概是因为
那时《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还没有编成,已出版的小册子中还不包括这篇,编写《七十年》时对这篇谈话中的这句话没有注意到吧。
回过头来看历史,这十年中积极的探索,如八大前后的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三个为主三个为辅的设计、消灭了资本主义再搞点资本主义的思想,庐山会议以前划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线、划分集体所有和全民所有的界线、批评消灭商品的思想,调整五年中农村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先是从生产大队为基础退到生产队为基础,再退到承认生产小队部分所有制,再退到把生产小队改称为生产队,二三十户大小的生产队(相当于合作化开始时的初级合作社规模)成为“三级所有”的“为基础”的“队”,都应该视为对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逐步纠正(虽然还不彻底)。而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共产风,则是明显地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呢?我认为也可以归入“离开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为这十年(甚至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被认为仍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过渡时期”。
胡乔木高度评价了《七十年》,专门为此书写了一篇《题记》,又在出版座谈会上发言,称赞这本书“提出不少新颖的见解”。特别讲到“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段历史比较难写,现在对这段历史不但提出了许多首次发表的事实,而且作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见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党史研究》一九九一年第六期)这“比较确切的解释”,应该说,就包括“两个发展趋向”的分析。胡乔木把它称之为“夹叙夹议的议”,而且是“成片段”的“议”。
胡绳在同一个座谈会上进一步说:《七十年》“以我们党的两个历史决议为总的依据,但又不只是重复其词句,而要在组织材料和论述上有新意”。哪些新意呢?胡绳特别说了一九五六到一九六六年“这十年探索中间,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这个新意。他说:“后一种(即错误)趋向直接引导到‘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而前一种即正确的趋向,正是‘文革’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的路线方针的先导。从六十年代的情况来说,错误的趋向暂时压倒了正确的趋向;但是从历史全局来看,正确的趋向终于战胜了错误的趋向,在一九七八年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像这样的分析是不是对,有待理论界来评论。也许这是提供了足以贯穿社会主义时期历史的一种看法。”(见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党史研究》一九九一年第六期。)
“两胡”的这些评价,成为后来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时力图加以贯穿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