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5 00:3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

吉政发〔2012〕1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4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加强全省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我省实际,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综合整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按照 “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因地制宜,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合理安排土地整治任务和时序,充分依托现有水利、交通、农业等基础条件,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增地增产潜力大的地区倾斜,统筹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综合整治。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以市(州)、县(市、区)政府为主导,建立国土资源、财政、发展改革、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环保、监察、审计、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土地整治项目所在县(市、区)、市(州)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项目具体实施管理工作,切实抓好项目前期论证、勘测、规划设计、招投标、实施管理、竣工初验等工作,对项目投资及工程建设质量负全责。市(州)级政府负责落实本地区土地整治任务目标,负责项目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工作。

(三)健全制度,规范运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相关制度和技术体系,规范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招标代理、监理、决算审计等中介机构从业行为,对中介机构实行登记备案管理,相关单位通过公开选定的方式确定,具体确定办法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报告备案制和审计制,落实政府绩效考核问责制,规范行业管理,加强土地整治全程监管,确保土地整治工作规范开展。

(四)尊重民愿,维护权益。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动。要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在土地整治方式、拆旧建新等方面提供多种选择,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做到整治前群众同意、整治中群众参与、整治后群众满意,使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农村土地整治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以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前提,稳妥推进村庄整治;以集约节约、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加快推进土地复垦;以加大科技支撑、健全制度规范、强化项目监管为手段,逐步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保障体系。

(二)近期目标。到2015年,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600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250万亩,新增耕地275万亩,提高粮食产能43亿斤,集约投入土地整治资金160亿元。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土地整治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

(三)远期目标。到2020年,完成土地综合整治3300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00万亩,新增耕地300万亩以上,提高粮食产能60亿斤;完成我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任务,集约投入土地整治资金285亿元,建成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城镇和中心社区,使全省四分之一的村庄得到系统的改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大的改善,农村面貌有大的改观。全面实现土地整治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项目动态监管体系。

四、重点工作

(一)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各地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认真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要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规划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发展、交通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城乡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等规划紧密衔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以农田整治为基本任务,以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为方向,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增加耕地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和时序。依据县(市)镇村体系规划,积极引导村庄布局合理调整,形成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基层村、特色自然村等 “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体系。同时,土地整治规划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计划,并落实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经市(州)、县(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二)大力开展农田整治。紧密结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和我省粮食发展目标,规划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按照集中连片、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强化设施配套、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科学安排农田整治区域。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提高道路硬化标准,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耕地规模经营。通过项目实施,做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各级农业部门要做好耕地地力调查评价,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抓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进一步健全耕地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全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三)稳妥推进村庄整治。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依据乡(镇)、村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推进村庄建设用地整治。根据村庄经济条件、居民点布局实际情况,实施迁村并点和旧村改造。通过村庄整治,使项目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民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四)严格落实土地复垦责任。对于生产建设损毁土地,按照 “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对于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由县级以上政府负责组织复垦。各地、各部门要按照 《土地复垦条例》要求,完善土地复垦义务履行的约束机制、强化土地复垦的激励机制、加强土地复垦的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土地复垦活动,做到 “新账不欠、旧账快还”。

(五)建立后期管护长效机制。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项目所在地政府应按照 “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落实权利义务。积极探索建立有偿使用制度,做到以收养支,有效保证工程设施的长期持续运行。建立健全项目后期管护制度,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建立土地整治效益提升的长效机制。

(六)推进土地整治制度标准建设和专项课题研究。加快推进土地整治立法,开展 《吉林省土地整治条例》起草制订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及后评价全过程管理制度和办法,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预算、招投标、实施、验收管理和土地整治相关业务规程、行业技术标准研究工作。适时开展 《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修编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土地整治战略和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七)加强土地整治信息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整治项目信息报备制度和土地整治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集土地整治信息发布、项目实施管理评价、相关业务监测监管和业务综合办公于一体的管理平台,全面实现土地整治业务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

五、激励政策和措施

(一)政策和资金向土地整治区倾斜。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区域,优先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涉及建设用地整理,符合增减挂钩试点条件的,按照增减挂钩项目管理,优先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土地整治节约的土地,优先用于村集体建设,节余指标通过增减挂钩用于其他建设的,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土地所获收益用于整理区内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反哺乡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进行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只能用于耕地总量平衡,对使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其他政府资金及社会资金进行土地整治新增加的耕地,经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可作为补充耕地指标在本市(州)范围内有偿转让,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务求取得实效。省政府成立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国土资源、财政、发展改革、监察、农业、环保、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业、审计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农村土地整治日常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发挥项目实施主体作用,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和实施管理工作,建立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地要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以及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等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主体,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地力培肥、农村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部门、各行业涉农资金,进行深度整合,按照 “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用于农村土地整治。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拓宽土地整治资金渠道。

(三)加强队伍建设。适应土地整治工作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土地整治机构干部队伍素质,切实增强土地整治相关业务工作、项目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能力。鼓励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设土地整治专业和建设重点实验室。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加大基层土地整治人才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加强土地整治业务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四)严格项目管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土地整治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严格项目审批,加强土地整治相关业务全面、全程监管,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有序开展、规范运作。各地要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项目具体管理办法,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坚决杜绝以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及擅自扩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五)抓好监管考核。把农村土地整治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评价。建立土地整治项目监督、监管机制,对招投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对土地整治工作推进不力、土地整治资金未及时发挥应有效益、耕地保护各项目标未完全落实的市(州)、县(市、区),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强化舆论宣传。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各地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与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0一二年三月十七日

第二篇:搞好土地整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搞好土地整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摘 要:土地是民生之本,城乡统筹发展之基。本文以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入手,阐述我国及我省发展土地整治历程和现状;实例证明土地整治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分析保护我省黑土地该如何因地制宜地搞好土地整治;论述我国土地制度针对土地整治所需要改革的内容,从而证明土地整治是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非常 重要的工作,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土地 整理 城乡 统筹 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6-0028-01

一、土地整治理论概念

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土地整治是盘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现在的土地整治是对于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的统称。

二、土地整治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意义

城乡统筹,字面上解释是“城”、“乡”,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以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发展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城市的支持,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农村的支持,尤其是土地方面的支持。当前,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开辟建设用地供给第二来源,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水平,保证农民土地权利在经济上得到实现,从而推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势在必行。

三、土地整治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

1.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开展农田整治,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在增加耕地的同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推进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林网等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村成片”的社会主义农村新貌。

2.推进土地整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依据村镇体系规划和新农村布局建设,适度调整撤并布局分散的自然村,合理开发利用腾退宅基地、村内废弃地、空闲地,改造旧村、建设新村,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新农村格局。

3.完善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 通过对于农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农村路网、供水、通电、通讯、广播电视以及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和处理等基础设施,健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社会养老、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广清洁能源,实现农村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四、我国土地整治发展历程与现状

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我国通过土地整治共补充耕地4163万亩,整治后农地利用率提高5%-10%,农业生产成本下降了10%,产能提高了10%-15%;通过对农村散乱、废弃、闲置的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进行整理复垦,集中建设居民点,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净增耕地13%左右,促进了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五、我省土地整治发展历程与现状

1.因地制宜,保护黑土地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先后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区一期工程、国家农发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等一批工程,项目区内每年减少耕地损失1000余亩,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100万吨,每年可增产粮食3006万公斤。目前,东北黑土地保护项目正持续运行。吉林从去年开始启动全省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

2.创新方法,表土剥离 吉林省建设占用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全省建设占用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城市建设用地表土搬家造地的图们模式、道路交通建设的长余模式、工矿废弃地表土搬家造地乾安模式和招商引资用地表土搬家的公主岭模式。

六、我省土地整治未来前进方向

1.科学谋划,协调好土地整治规划体系 我省为农业大省,土地整治规划必须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原则。涉及到田、水、路、林、村、房的综合整治,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对耕地整治、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突出土地整治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重点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上做文章。其主要内容包括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

2.科学实施,土地整治保护黑土地 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加强农业、促进粮食生产作为重大任务。国务院专题审议通过《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吉林省发展的支持和期望,也体现了吉林在国家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土地整理必须围绕保护黑土地为目标,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七、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服务城乡统筹发展

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向着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迈进,而土地整治则可以说是架起城乡相互交融的桥梁。如今的土地整治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属于新生事物,而与之配套的土地制度则诞生已久,必然需要加以引导和改革以适应新生事物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十六字原则。当前,我们除了不折不扣地执行耕地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两个“最严格的制度”外,还应抓紧做好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城乡土地流转市场等工作。

八、提高国土资源工作的组织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土地整治涵义广泛,内容多样,涉及到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交通、建设、财政等多行业、多部门,此项工作只有在多部门的密切合作下才能搞好,这就要求国土资源工作发挥组织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B.土地整治10年补充耕地4163万亩.人民日报.2009年05月29日

[2] 王春雨、徐扬、刘毅非.东北三省加大力度保护“黑土粮仓”.新华网.2011年07月08日

作者简介:李辉(1973-),现就职于四平市国土资源局。

第三篇:开展土地整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特别报道

开展土地整治活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实现保发展、保耕地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一项“政府得民心、投入得利润、农民得实惠” 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崇阳县共申报国家、省级国土整治项目26个,建设规模15810公顷,批复投资39366万元,净增耕地面积2953公顷;实施县级耕地占补项目168个,净增耕地1526公顷,为崇阳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主要做法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一)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加强土地整理,集中连片推进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田间防护林等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切实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形成居住相对集中、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农村格局;着力抓好设施配套,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以白霓镇小港村为例,全村113户移民新居进行规划设计,第一批64户采取“统一征地、统一平整、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监理、统一配套”等“六个统一”的模式,建成了小港移民新村,五排新楼错落有致,水、电、路、绿化配套完善。

(二)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崇阳县各级政府积极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在土地整治区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项目区原有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后形成的建设用地置换指标,优先保证农民宅基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留足空间,富余部分可以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剂到城镇。2010年底,崇阳县国土资源局已选定青山、白霓、路口3个镇为“城乡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项目区。项目区总面积119.8248公顷,共涉及拆迁户1245户,6223人口,通过拆旧区面积119.8248公顷,还建面积只需21.0016公顷,可净增建设用地指标98.8232公顷。这将大大激活村内闲置零散建设用地,实现了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缓解了新增建设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崇阳县山地面积197万亩,占全县版图面积的80%,农业用地多为低丘岗地。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低丘岗地土地整治工作的计划部署,设立了肉鸭产业基地、现代化万头种猪养殖基地、马铃薯种植基地等功能区,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铺开了新路子。

(四)土地整治与集体土地流转相结合崇阳县在稳步推进土地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明确山林权属,搞好土地延包,推动土地流转。全县以多种形式盘活耕地和“四荒”资源26万多亩,促进了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初步成效

(一)增加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

通过土地复垦整理,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肥沃、产出高”的高标准农田效果。

(二)改善了农村面貌,脏、乱、破、旧的村容焕然一新

实施土地整治和村庄规划建设后,许多“空心村”得到整治,中心村变杂乱无章为井然有序,民居整齐划一,道路四通八达,有的村内还建有村民广场等配套设施。如白霓镇石山村,近年来,该村围绕新农村建设,并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先后投资300多万元,硬化全村通组公路;投资近30万元,解决全村群众吃水难、通信难等问题;投资40余万元,新建集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综治室、医疗室、超市等于一体的村级阵地,农民居住状况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三)显示了土地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

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可有效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潜力,仅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例,崇阳县农村居民点总面积6839.84公顷,人口36万,人均占地190平方米。根据《崇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到规划期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用地面积为120平方米,若按此标准测算,通过实施“城乡增减挂钩”可腾地2520公顷,如果将这些建设用地全部置换到城镇周边,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拓展了城镇建设的发展空间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乃至经济发展的难点之一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和土地资源瓶颈制约之间的矛盾,而农村土地整治恰恰为这种矛盾提供了解决的途径。通过土地整治,一方面增加了有效耕地的面积,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的置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再配置。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将重点保障县城建设和开发,各镇区建设所需用地计划以内部挖潜为主。

三、存在问题

崇阳县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但由于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是难免的。

(一)少数群众不理解,影响项目整体进展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但由于群众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少数群众抱有抵触情绪,致使工作难做。因此,必须妥善解决绝大多数人受惠拥护,少数人切身利益受损反对的问题。

(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够科学

土地综合整治与土地整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田、水、路、林、村的统一规划、统一整理,改变了由于农村居民点比较分散使得农村土地的开发整理相对不集中的缺陷。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片面追求居住集中,没有对居住点进行统一规划,没有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道路排水、通水、通电、绿化等生产生活设施的配套,只进行简单的拆小并大,往往给农民生活带来更多不便,甚至因重复建设造成过程性浪费。

(三)农村土地整治缺乏资金来源

目前崇阳县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推动土地整治,如政府出钱编制村庄规划等。而这些基本都是利用财政直接投入,用政府财力做一些基础工作或选点示范可以,但政府财政毕竟有限,长此以往,将不堪重负。

(四)土地整治成果管护有待完善

由于管护资金短缺、责任不落实,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后期管护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应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形成强大的自上而下的宣传态势, 将土地整治的优惠政策充分下达给群众,对各地的典型做法与有益经验及时予以推广介绍,使广大群众真正明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契机和机格式觉参加土地整理。

(二)坚持统筹规划,搭建土地整治推进的有效平台

首先,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树立统筹兼顾的规划设计理念,结合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以镇区、村为单位,统筹开展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规划设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整治,统一发展”的思路,突出区域土地整治的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统筹环境治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及水利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把握生产、生活、建设和生态用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村则村,促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要坚持政府主管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管理体制,按照“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合作、分级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从单一的土地复垦整理或增减挂钩向土地综合整治转变;从保护耕地提高粮食产能目标向促进城乡统筹的多目标转变;从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管”向“大家参与”转变。

(三)坚持资金整合,加大土地整治投入

实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加强整合,为土地整治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一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全额用于土地整治,并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地整治及奖励农村新增耕地和集中建房。二是鼓励和支持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商业银行开展融资服务,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周转压力。三是整合涉农投入。支农惠农资金按照“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形成合力”的原则,资金跟着项目走,打捆投入,集中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村企共建,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农业企业投入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使项目实施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同时,鼓励乡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增加投入或投工投劳,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四)建立规范化的监督管理机制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绝不能急推冒进、千篇一律,应该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步调,适当保持农耕文化的特色和当地民风民俗,更不能使农村的建设用地全部流向城市。特别是防止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违法违规征收征用农民土地、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等问题,确保符合农民实际承受能力,依法保护农民合法利益。建立约束性指标,将耕地总量、质量、建设用地规模、集约节约用地水平以及农民权益保障等作为监管和考核的主要内容,保证土地整治工作依法进行。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整治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土地整治资金收支情况监管,保证资金规范使用。同时,在项目规划设计、资金投入、质量管理、竣工验收等方面突出农民参与、监督权,预防土地整治腐败行为。

总之,开展土地整治,就是要促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意愿,认真做好统筹规划,坚持资金整合,建立规范化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实现耕地数量增加、质量提高、节约用地水平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总体目标,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孙景淼(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为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对于我市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扣“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大力抓好都市农业发展和农村实事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动力,整体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加快形成城乡产业融合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以都市农业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建设都市农业为主题,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重视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形成以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的都市农业产业格局和“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圈层布局,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的扶持,引导和鼓励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充分利用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都市农业外向度。

继续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培育以推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为重点的人口集聚机制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要素市场化的产业集聚机制。引导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小城镇集聚,吸引乡镇企业逐步向小城镇合理集聚。以产业化为依托,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纽带,发展块状物色经济,繁荣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推进家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健全都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杭州农网和农技110的作用,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更有效的科技信息服务。抓好食用农产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健全生产管理、检测检验、监督保障体系,强化全过程管理,不断满足群众对放心、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以实事项目实现城乡共同进步

以农村实事项目建设为重点,致力城乡共同进步,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有新成果。坚持城乡统筹、执政为民、惠及农民,把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从农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入手,设计和利用有效的载体,从需要和可能上考虑,明确内容、时间、标准,集中力量抓好和深化一批涉及实事项目,并以此为抓手积极探索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和现实途径。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加快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载体,以改善农田水利、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农村建设与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精神生活,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多领域、多层次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需求。深化“49100”工程,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群众共同富裕。重视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和困难户危房改造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困难。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结合杭州实际,积极推进农业税征收办法改革,尽快实现农户零说赋。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深化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逐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农村征地制度,努力解决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社会保障难以落实到位等问题。

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撤村建居单位的清产核资和股份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制度改革,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更好地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广大农民。

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流动。

积极探索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趋势,适时调整乡镇、村行政区划和管理范围,加快建立“精简、高效”服务型的乡镇、村管理体制。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4-0023-03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 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 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市中来了。那么,剩下的农业人口在原有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富裕之路,就不会是纸上谈兵了。而农村人口转移出来后,城市的活力就增强了。对房地产的拉动也将大大增强。原来想买新房的,换个大一点的房子的,可把旧房子卖出去。旧房子卖出去,新房子就会有人买了,房地产业就好起来了。

目前,延边州正在根据吉林省政府批复的《延龙图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延龙图一体化战略,建设以延吉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以此作为推动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延龙图三市共享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200亿元,其中,延吉市长白山路向西延伸布尔哈通河西段综合治理等工程正在建设中;围绕扩大延吉发展空间,原龙井市朝阳川镇已整建制划归延吉市;三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2008年上半年延龙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亿元,占全州58.6%。下一步将进一步抓好《规划纲要》的落实,做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以及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延吉市北出口加宽、西部城区规范与建设、州新兴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三市供热、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一批先导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8年完成延吉市长白山路西段至朝阳川联络线路基工程建设,做好延吉至海兰湖至图们城际公路等工程前期工作。围绕产业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共体、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科教同兴目标,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做好同城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争取开通延吉至龙井城际公交线路,2008年底撤销延龙、仁坪收费站,构建日趋紧密的城市结合体。针对延龙图城市人口布局不合理、人口规模小的实际,在不改变现有城市框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延龙图三市特别是龙井市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力争使延龙图地区人口有大幅度增加。积极协调金融、税收、电信、邮政等部门,在延龙图三市实行同城管理,为群众提供便利条件,使群众享受到一体化带来的实惠。

三、城市化发展的措施

要创造条件,通过制定政策加快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积极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以实际居住地登记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要加快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制度和承包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制度,增加农民进城创业的原始资本。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提高文化技能水平。

(一)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有超前的总体规划、重大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和刚性约束力。要从国家生态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高标准、高水平出发,规划设计城市的建设布局。

(二)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重点是通过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设施的完善、服务功能的齐全,增强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事业,促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如,近年来,通化市以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以及宜居城市为目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利用BOT等方式,新建了绕城公路、城市立交桥,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启动建设了一批大型商贸服务设施。目前,吉林省欧亚大型购物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义乌国际商贸城、恒坤家居博览购物中心正在建设之中,长白山药谷物流中心,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东润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也在2008年建设。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使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三)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要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的土地利用修编工作。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同时,加快城市向周边延伸,拉大城市骨架。通过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文化科技城等建设,通过引进和建设大项目,使之成为中心城市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和现代服务业的新集聚区。

(四)要鼓励全民创业

只有全民创业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释放每一个城市市场主体的潜能,让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进发,才能真正解决城市化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在发达国家每千人企业数量平均45个左右,发展中国家是20~30个,中国不到10个,吉林省为2.9个。反差非常大,所以大大限制了城市化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观念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等等,在许多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为此,要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造精神,从文化的根源上,培育创业文化,引导树立敢创、敢闯的创业信念和信心,鼓励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精神。要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让全民创业有更大的创业空间,最大限度地加大对全民创业型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从战略高度认识经济发展的转型,推动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全民创业型经济转变。

(五)积极发展县城经济,扩大县城规模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十分薄弱,因而更具有重大的发展空间。以工业化为主导,突出抓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化产业基地,提高县城的承载功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域公路、饮用水、商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

下载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

    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X届X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跻身全国两百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深入实施XXXX战略,全面推进XX产业工程,进一步加......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毛嘴镇委毛嘴镇人民政府近两年来,我们抢抓省、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域仙桃的总体发展规划,壮产业、兴水利、建社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讲座主持稿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讲座主持词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路。为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及省、市、县有关......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金昌市金川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金川区是金昌市政府所在地,是祖国的“镍都”。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脉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辖2镇, 27......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求是》 >> 2009年 >> 2009年第23期作者:陈宗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银川市金凤区 阅读次数:538 发布时间:2010-09-27近两年来,金凤区区委、政府抢抓被确定为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试......

    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