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管理预案
濮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健全濮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保证本行各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并结合本行实际,制定预案。
第二条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三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
第四条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原则是:全员参与、动态预防、科学量化、审慎管理,确保本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
债务的支付。
第五条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的取向是:稳健。即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平衡收益水平和流动性水平,保持适度流动性,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确保本行的安全运营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六条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适时、合理、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推动本行的持续、健康运行。
第七条 本行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划分明确的风险管理职责、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程序和制度,强化考核监督,持续推动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 流动性风险的组织架构和职责
第八条 本行建立与流动性风险特点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
第九条 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职责。具体包括:
(一)审核批准本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和重要政策;
(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体系内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适当管理和控制;
(三)对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准确
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四)决定与流动性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
(五)审核批准本行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与程序、流动性风险限额和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对以上内容进行审议修订,审议修订工作至少每年一次;
(六)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关于流动性风险水平和相关压力测试的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和潜在转变;
(七)根据内部审计的结果,督促高级管理层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程序;
(八)授权并听取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高级管理层负责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本行的总体发展战略测算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及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出对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修订的建议,并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
(二)根据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承
受能力,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程序、限额,其中重要的策略、程序和限额需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三)根据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程序和限额,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充分了解并定期评估本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及管理状况,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汇报本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及时汇报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或潜在转变;
(五)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工作;
(六)根据董事会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相关政策、策略和程序,组织实施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并定期将测试结果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汇
报,推动压力测试成果在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七)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
(八)识别并了解可能触发应急计划的事件,并建立适当机制对这些触发事件进行监测;
(九)定期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进行内部审计,并对审计提出的整改措施实
施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并及时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
审计报告;
(十)指定专门人员或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职责明确,并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独立性,特别是独立于从事资金交易的部门;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容
第十一条 本行在根据发展战略、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测定自身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与程序、模式、方法与技术、限额、监测频度、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信息披露等风险管理内容。
第十二条 从持续、前瞻的角度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并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及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进行评估和修订。评估和修订工作最少每年进行一次。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应涵盖本行的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所有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并包括正常情况和压力状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十三条 本行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选择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可以是集中、分散或二者相结合。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模式,都应确保对总体流
动性风险水平和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流动性水平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确保遵守各有关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
第十四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该体现在资产与负债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压力测试、应急计划、限额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并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本行根据监管要求和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根据限额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监测频度。
第十六条 本行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制定适当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程序的完整和有效。
第十七条 本行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定期审查和评价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应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
第十八条 本行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及时、持续地计量、监测、管控和汇报流动性风险状况。管理信息系统应能确保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相关部门适时了解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事项。
本行在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手段,建立新机构、新业务部门前,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评估其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和信息管理系
统。引入并运行后,加强日常监测,定期评估相应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 本行按照监管要求定期披露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在出现流动性危机时,适时披露相关情况说明以提高交易对手、客户及公众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可能给本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程序
第二十条 高级管理层按季度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书面监测报告,详细说明风险管理情况和下一步完善措施。
第二十一条 对本行发生的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高级管理层应及时启动应急计划,并在第一时间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监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直接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对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和内外部审计机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在高级管理层落实整改措施后,及时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董事会将流动性风险年度管理情况纳入到对董事、高级管理层的年度履职考核中。
第二十四条 高级管理层应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明
确的内部评价考核机 制,将各分支机构或主要业务条线形成的流动性风险与其收益挂钩,从而有效地防范因过度追求短期内业务扩张和会计利润而放松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第二十五条 针对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评价考核机制,本行应建立相关问责制度,以推动业务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政策由濮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某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某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本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行章程和自身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三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
第四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与分散性原则,即在全行流动性筹集、储备、调度上实行总行统一管理、集中调配。各分支行对流动性风险实行分级监测和分层负责,以确保负债来源的多样性和资产运用的多元化。
(二)现金流匹配原则,即任何时点的现金流入要大于现金流出。
(三)分币种管理原则,即按本、外币分别管理。
(四)全面性原则,即涵盖所有的表内、外各项业务,所有的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
第五条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的取向是稳健原则,即控制风险与讲求效益并重。通过加强有效管理,把全行流动性风险压降到可以有效控制的范围,坚持补充流动性不足与处臵流动性剩余并重,既要控制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又要控制流动性过剩而导致成本上升、收益降低的风险,以促进各项业务的协调稳定发展。
第六条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适时、合理、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确保以较低的成本,保持充足且适度的流动性,随时满足客户支付需求,兑现客户贷款承诺,维护良好的市场信誉,实现资金营运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协调统一,以推动本行的持续、健康运行。
第七条 本行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划分明确的风险管理职责,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程序和制度,强化考核监督,持续推动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八条 本行建立与流动性风险特点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计划财务部。
第九条 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职责。具体包括:
(一)审核批准本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和重要政策。
(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体系内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适当管理和控制。
(三)对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四)决定与流动性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
(五)审核批准本行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与程序、流动性风险限额和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对以上内容进行审议修订,审议修订工作至少每年1次。
(六)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关于流动性风险水平和相关压力测试的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和潜在转变。
(七)根据内部审计的结果,督促高级管理层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程序。
(八)授权并听取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高级管理层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本行的总体发展战略测算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及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出对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修订的建议,并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
(二)根据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程序、限额,其中重要的策略、程序和限额需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三)组织建立流动性风险的监测、识别、计量、控制体系和预警机制、应急方案,并确保其运行的有效性。
(四)充分了解并定期评估本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及管理状况,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汇报本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及时汇报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或潜在转变。
(五)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工作。
(六)根据董事会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相关政策、策略和程序,组织实施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并定期将测试结果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推动压力测试成果在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七)识别并了解可能触发应急计划的事件,并建立适当机制对这些触发事件进行监测。
(八)定期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进行内部审计,并对审计提出的整改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并及时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审计报告。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十一条 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根据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程序和限额,监督执行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明确各部门在流动性管理上的职责分工。
(三)及时了解本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及流动性管理状况,对突发流动性、清偿性事件和超过本行控制能力的流动性风险及时上报高级管理层。
(四)按照总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有关规定,成立突发流动性、清偿性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突发流动性、清偿性事件的处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计划财务部,负责突发事件处臵的相关具体工作。各分支行应分别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第十二条 风险管理部职责:
(一)根据董事会确定的流动性风险承受度,负责起草和落实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程序、限额等,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关制度。
(二)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日常监督,定期组织开展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分析、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
(三)汇总分析全行流动性风险信息和综合报告,定期编制全行风险综合报告并向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汇报本行流动性风险状况、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或潜在转变。
第十三条 计划财务部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日常操作的部门,其职责主要是:
(一)落实流动性管理相关的政策。
(二)制定银行头寸管理办法,负责全行日常流动性风险的头寸管理。
(三)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分析和压力测试,并在向资产负债管理委员、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四)负责本行流动性的预测、筹集、储备和调度。
(五)对分支机构流动性需求提供系统内资金支持,及时化解分支机构支付困难,对总行范围内难以解决的流动性需求及时协调向人民银行或同业提出融资申请。
(六)履行突发流动性、清偿性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第十四条 总行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流动性管理工作。其他部门应协助计划财务部进行全行流动性管理。信贷管理部负责合理安排贷款期限结构,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资产保全部、资产经营部负责组织盘活资产存量,关注各类金融风险的相关性,及时提示各类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和国际业务部、资金营运中心负责扩大核心存款比重,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增强资金来源的稳定性。稽核审计部负责审计流动性风险及其监测和管理的真实性。
第十五条 在全行流动性管理基本框架下,各分支行应贯彻落实好总行的各项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
第三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第十六条 为避免资产和负债过度集中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本行在管理过程中将逐步建立资产、负债的限额管理制度,限额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品种、币种、交易对手、市场、行业、期限、地域等。在限额管理过程中,应结合资产负债的剩余期限、担保方式、关联交易、交易对手的历史情况等确定相应限额的大小。
第十七条 本行应审慎评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对资产负债业务流动性的影响,密切关注其他风险转化为流动性风险的可能。
第十八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按照现金净流入的期限分别进行管理,在短期现金流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备付金管理。相关部门及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每日提前预测大额头寸的净流入或流出,合理调度资金、满足日常的支付结算需要,防止出现头寸红字。
第十九条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对小概率等极端不利的情况进行压力测试,常规性的压力测试每年至少进行1,在必要时应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压力情景进行临时性、专门压力测试。
第二十条 根据情景假设的不同,压力测试可以分为单个机构情景的压力测试和整个机构情景的压力测试。
第二十一条 在可能的情况下,压力测试过程需要对以往影响银行或市场的类似流动性危机情景应进行回溯分析。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内容
第二十二条 流动性预测和日常管理。流动性预测是指对未来一段时期内资金流入流出总量及其盈余(缺口)的预测,包括短期、中期、长期和特定期流动性预测,是流动性风险管理决策和操作的依据。
(一)短期预测。指对未来3个月(含)以内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行预测,包含未来1天、7天(含)以内、1个月(含)以内、3个月(含)以内4个时间段。
(二)中期预测。指对未来3个月至1年(含)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行预测。
(三)长期预测。指对未来1年以上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行预测。
(四)特定时期预测。指对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以及季节性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时期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的预测。
第二十三条 各分支行和资金营运中心按日做头寸分析,作为日常资金调度和头寸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按月做流动性比率分析,按季作流动性缺口率分析;在特定时期,根据统一要求做流动性分析。
第二十四条 在定期开展流动性预测的基础上,总行相关部门和各分支机构以超额准备金存款、系统内往来、同业往来和存贷款业务、票据业务等为主要操作手段,认真做好日常流动性管理工作,及时解决流动性不足,有效处臵流动性剩余。
第二十五条 总行计划财务部核定各分支行备付金占用计划,并纳入考核。各分支行要加强全辖备付资金管理,加强资金预测分析,合理配臵资金,以合理适度的头寸资金保证流动性需求。
第五章 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第二十六条 本行在流动性日常管理过程中采用指标管理,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指标:存贷比、超额备付率、中长期贷款比重、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比例。
(一)存贷比包括人民币存贷比、外币存贷比和本外币存贷比。
存贷比=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
(二)超额备付率包括人民币和外币。
超额备付率=(超额准备金存款余额+库存现金)÷各项存款余额×100%
(三)中长期贷款比重=1年以上的贷款总额÷所有贷款总额×100%
(四)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负债总额×100%。其中核心负债包括余期在3个月(含)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五)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资产余额×100% 流动性缺口是指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资产余额减去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负债后的差额。
(六)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超额准备金存款、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1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1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1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1个月内到期可变现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1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负债方净额、1个月内到期的已发行债券、1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及各项应付款、1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1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第二十七条 总行风险管理部会同计划财务部定期对所需要监测和管理的流动性风险指标设立相应的目标值和阀值,阀值设臵应作为预警线,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本行经营需要,定期或临时修改相应的目标值。
第六章 流动性风险报告程序
第二十八条 计划财务部门按日对各项风险指标进行监控,及时向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管理委员会汇报出现的重大流动性风险情况。
第二十九条 风险管理部配合计划财务部按月汇总分析流动性风险的变化并形成风险报告,向高级管理层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按季度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书面监测报告,详细说明风险管理情况和下一步完善措施。
第三十条 对本行发生的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高级管理层应及时启动应急计划,并在第一时间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监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一条 稽核审计部每年1次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直接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对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和内外部审计机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在高级管理层落实整改措施后,及时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七章 流动性风险的应对
第三十二条 本行融资性流动性风险的缓释手段主要包括债券质押回购、票据转贴现、票据回购、信贷资产回购、信贷资产转让、同业存款、协议存款等。
第三十三条 综合考虑缓释手段的时效性和成本因素,偿付性流动风险缓释的优先级次序如下:
(一)第一类债券质押回购、票据转贴现和票据回购;
(二)第二类信贷资产回购、信贷资产转让、同业存款等;
(三)第三类协议存款等;
(四)第四类央行融资。
第三十四条 市场流动性风险的缓释手段主要包括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调整、授信政策调整、经济资本分配政策调整、业务计划指标调整、信贷资产转让、理财产品转移、资产证券化、发行金融债券等等。
第三十五条 考虑市场流动性风险的时效性和缓释力度,本行风险缓释的优先级次序如下:
(一)资金转移定价调整、授信政策调整、经济资本分配政策调整、业务计划指标调整;
(二)信贷资产转让、理财产品转移;
(三)发行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增资扩股。第三十六条 应按正常市场条件和和压力条件分别制定流动性应急计划,并定期更新应急计划。应急计划至少应包括一种银行本身评级降至“非投资级别”的极端情况。应急计划应说明在 11 这种情形下银行如何识别和优化融资渠道和出售资产以减少融资需求。设定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一)流动性临时中断,如突然运作故障、电子支付系统出现问题或者物理上的紧急情况使银行产生短期融资需求;
(二)流动性长期变化,如因银行评级调整而产生的流动性问题。
第三十七条 在发生流动性风险情况下,最短生存期限应不低于1个月。压力测试情景下,最短生存期内的净现金流量为负值时,本行应采取相对应措施,提高流动性水平。
第三十八条 本行应及时做好同业融资渠道的管理工作,市场的授信工作,并做好额度管理等。
第八章 流动性风险预警
第三十九条 计划财务部在日常流动性管理中或风险管理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监测分析中发现出现下列一种或数种情况后,要及时提请风险管理委员会启动流动性预警机制:
(一)多项或单项监测指标连续6个月以上严重、持续、偏离标准值,表明流动性风险迅速集聚的。
(二)短期和中期预测显示流动性严重不足,流动性缺口在2个季度以上持续扩大的。
(三)存款连续3个月负增长。
(四)存贷款前10大客户出现经营危机的。
(五)超过4周以上出现备付资金短缺情况。
第四十条 预警机制启动后,采取以下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 12
(一)风险管理部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流动性风险预警报告,汇报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配合计划财务部提出流动性风险的预处臵方案。
(二)计划财务部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流动性风险状况,提出及时控制流动性缺口、防止流动性风险形成和蔓延的有效措施,并付诸实施。
(三)启动流动性风险预警后,要从调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大力发展负债业务、减少或暂停贷款投放、加强信用风险和信誉风险控制等方面,制定降低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措施。
第四十一条 流动性风险预警的解除依据流动性状况的好转以及流动性管理指标的修复情况具体确定。由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确定是否解除,并向总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九章 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理
第四十二条 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理是指在局部地区流动性状况发生异常恶化的情况下,为防止流动性风险蔓延而采取的紧急预防和处臵方案。
第四十三条 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理包括启动程序、流动性紧急补充方案、报告制度和公告制度。
第四十四条 出现下列情况后,要及时启动应急处理程序:
(一)非正常提款大量增加、发生集中挤兑存款事件,短期内存款严重流失。
(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挤兑存款事件或其他金融风险,有可能波及到本行。
(三)由于债券、保函、信用证、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信托投资、外汇衍生产品等业务越权、违规、违法操作,有可能形成巨额资金的清偿需求。
(四)经营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货币市场资金严重短缺,资金供求发生急剧变化。
(五)全行备付资金持续匮乏,并无法按常规途径进行补充,难以保证正常业务资金需求。
(六)外部评级下降,不良信息披露,新闻媒体负面报道增加,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
第四十五条 以上情况出现后,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要及时启动应急方案,迅速进行先期处臵,并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依据事态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在全辖范围启动流动性风险应急方案。
第四十六条 流动性紧急补充方案
(一)除按照常规途径,如主动性负债、提前收回贷款、清收逾期贷款等方式进行流动性补充外,可以动用二级准备金,缓解出现的支付危机。
(二)暂停办理债券投资、贷款投放、同业融出等资金运用业务。
(三)按有关授权管理规定,通过出售债券资产、信贷资产和股权所形成的现金流入进行流动性补充。
(四)向人民银行申请动用缴存准备金存款和其他释放资金、注入资金的方法。
第四十七条 建立报告制度。发生流动性突发事件后,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向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汇报流动性风险情况,争取有关部门提供紧急救助措施。
第四十八条 建立公告制度。确有必要时,可根据总行董事会授权,发出社会公告,做好说明解释工作,争取广大客户特别是大客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降低风险损失,防止事态扩大。
第四十九条 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应急处臵后,相关部门要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及时采取强化管理和健全制度的措施,有效防止流动性风险的再度形成和发展,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专题报告。
第十章 罚则
第五十条 对出现下列行为之一,按照本行相关问责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视具体情节和后果轻重,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一)在流动性风险监测上弄虚作假,严重失实,不能向风险管理委员会真实反映流动性状况的。
(二)在流动性管理工作中严重失职,贻误时机,致使本来能够及时加以有效控制的流动性风险不断扩大和蔓延的。
(三)违反信息披露有关规定,擅自对外公布未经批准和未经核实的信息,对银行信誉和市场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因流动性管理松弛受到监管部门批评或被新闻媒体曝光的。
(五)流动性管理指标严重超标,流动性缺口持续扩大,又不及时采取降解风险措施,造成流动性风险集中暴发的。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或与本办法实施后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或本行章程的规定相冲突的,均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本行章程的规定为准。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风险管理部制定并负责解释、修订。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银行的流动性精细化管理
银行的流动性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化,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障制度的推行,《巴塞尔协议Ⅲ》的约束,银行面临的金融市场愈发复杂,面对的监管政策日益苛刻。银行倒闭在金融改革后成为了可能,充分研究国外优秀银行经营管理,借鉴曾经辉煌的英国北岩银行等大型银行轰然倒塌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银行倒闭风险多以流动性枯竭的形式表现出来,金融机构必须增强流动性管理意识,特别是资本金较少、发展地区集中、风险较大的农合机构必须高度关注流动性水平,避免资金业务过度发展导致流动性风险敞口过大甚至失控的不利局面。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面对最主要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风险。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特别对于农合机构而言,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下,需要高度关注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并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和快速的反应机制。
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流动性脆弱是银行的天生缺陷,主要原因是银行的资产来源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吸收客户的存款或者向外筹借获得资金,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和经营多种资产业务,然而这种负债的被动性是商业银行无法准确预计,银行不能保证发放贷款和投资等业务对资金的需要。
目前,纵观我国农合机构,单一业务结构、资金期限结构不匹配、资本充足率低、资产流动性下降以及不良信贷比例过高是流动性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综合起来,影响农合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包还括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监管部门的政策、银行间流动性风险的传导、银行自身经营不善、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受对外开放的冲击等等。
流动性风险的管控。存贷比是流动性风险管控的主要指标。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存贷比具有以下作用:一是管控流动性风险,这是存贷比的首要目标;二是在客观上可以起到控制信贷过快增长的作用;三是与银行体系稳定和宏观经济表现具有相关性。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的实证研究来看,存贷比较低的国家,其银行体系更为稳健,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宏观经济的表现也更好。
目前,美国、荷兰、比利时及中国香港等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将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韩国、阿联酋等少数国家将存贷比作为监管指标。美国、加拿大、荷兰、比利时、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还在内部管理中将存贷比作为重要的流动性风险指标之一,并对外公开披露。经过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稳定理事会、欧洲系统性风险理事会,以及英国、比利时等国家已将存贷比作为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监测指标。
具体措施
引入精细化管理。农合机构在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中,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管控的重要指标,虽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指标的滞后性与流动性风险发生的突发性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还应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有依赖于更合理的管理-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细分目标,落实责任,充分运用数据定量分析技术进行精准业务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成本核算及风险控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是银行自身提高经营效益的必备要求。同时,精细化管理是农合机构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精细化管理可以袮补农合机构决策经验性,管理主观性及业务拓展无针对性等粗放式管理的弊端,提升自身经营效益。
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力量。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异军崛起,虽然从时间上是突然,但从技术上可以说是必然。余额宝是最近最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其运营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余额宝每天出现巨大的购买量和赎回量,怎样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反应和控制呢?完善的信息系统。由于在推出余额宝之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已经有充分的数据预测资金的流向趋势,解决流动性管理的矛盾破解了金融行业普遍难题--就是资金期限错配所导致的流动性管理的风险和挑战。据介绍,余额宝资金流出预测系统会每天定时进行业务预测,平均预测命中率达86%,最高达97%,预测准确率非常高。可见,完善的信息系统为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提供了非常准确、科学的参照,流动性风险大大降低,也正因为如此,用户们可以毫无顾虑地使用余额宝,享受理财带来的收益和乐趣。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完善。鉴于互联网金融能破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监控难题,开发属于银行的大数据信息系统成为了银行流动性风险
精细化管理的一大重要任务。精细化管理在于定量分析银行管理中的各个关节,核心在于数据信息。银行经营中遇到的成本、财务等业务流程都能进行量化,使银行管理者有充分的数据对实践进行分析、控制、改进,确保实际管理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提高核心竞争力。
银行流动性风险虽然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各个角落,但是银行管理者能够通过量化数据对流动性风险的分析、反应、控制,能够进可能地降低流动性枯竭的概率性。为此,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深化,能否开发出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支撑成为银行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第四篇:南京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
南京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修订)
2009-12-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进入论坛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健全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保证本行各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并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 本政策所指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三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
第四条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原则是:全员参与、动态预防、科学量化、审慎管理,确保本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第五条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的取向是:稳健。即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平衡收益水平和流动性水平,保持适度流动性,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确保本行的安全运营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六条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适时、合理、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推动本行的持续、健康运行。
第七条 本行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划分明确的风险管理职责、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程序和制度,强化考核监督,持续推动流动性风险管2理工作的开展。第二章 流动性风险的组织架构和职责
第八条本行建立与流动性风险特点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董事 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
第九条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职责。具体包括:
(一)审核批准本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和重要政策;
(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体系内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适当管理和控制;
(三)对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四)决定与流动性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
(五)审核批准本行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与程序、流动性风险限额和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对以上内容进行审议修订,审议修订工作至少每年一次;
(六)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关于流动性风险水平和相关压力测试的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和潜在转变;
(七)根据内部审计的结果,督促高级管理层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程序;
(八)授权并听取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高级管理层负责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应履行以下职责:3
(一)根据本行的总体发展战略测算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提请董事会风 险管理委员会审批;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及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出对流动 性风险承受能力修订的建议,并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
(二)根据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制定流动性 风险管理策略、程序、限额,其中重要的策略、程序和限额需提请董事会风险管 理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三)根据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程序和限额,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充分了解并定期评估本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及管理状况,向董事会风险
管理委员会定期汇报本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及时汇报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或潜在转变;
(五)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工作;
(六)根据董事会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相关政策、策略和程序,组织实施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并定期将测试结果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汇 报,推动压力测试成果在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七)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
(八)识别并了解可能触发应急计划的事件,并建立适当机制对这些触发事件进行监测;
(九)定期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进行内部审计,并对审计提出的整改措施实 施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并及时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审计报告;
(十)指定专门人员或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职责明确,并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独立性,特别是独立于从事资金交易的部门;4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容第十一条 本行在根据发展战略、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测定自身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与程序、模式、方法与技术、限额、监测频度、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信息披露等风险管理内容。
第十二条 从持续、前瞻的角度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并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及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进行评估和修订。评估和修订工作最少每年进行一次。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应涵盖本行的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所有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并包括正常情况和压力状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十三条 本行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选择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可以是集中、分散或二者相结合。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模式,都应确保对总体流动性风险水平和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流动性水平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确保遵守各有关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
第十四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该体现在资产与负债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压力测试、应急计划、限额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并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本行根据监管要求和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根据限额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监测频度。
第十六条 本行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制定适当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程序的完整和有效。5第十七条 本行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定期审查和评价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应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
第十八条 本行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及时、持续地计量、监测、管控和汇报流动性风险状况。管理信息系统应能确保董事会、高级管理层 及相关部门适时了解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事项。
本行在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手段,建立新机构、新业务部门前,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评估其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引入并运行后,加强日常监测,定期评估相应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第十九条 本行按照监管要求定期披露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在出现流动性危机时,适时披露相关情况说明以提高交易对手、客户及公众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可能给本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程序
第二十条高级管理层按季度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本行流动性风险 管理书面监测报告,详细说明风险管理情况和下一步完善措施。
第二十一条 对本行发生的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高级管理层应及时启动应 急计划,并在第一时间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监管部门报告。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直接 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对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和内外部审计机构审计中发 现的问题,在高级管理层落实整改措施后,及时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董事会将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纳入到对董事、高级管理层 的履职考核中。
第二十四条 高级管理层应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明确的内部评价考核机6制,将各分支机构或主要业务条线形成的流动性风险与其收益挂钩,从而有效地防范因过度追求短期内业务扩张和会计利润而放松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第二十五条 针对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评价考核机制,本行应建立相关问责制度,以推动业务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本政策由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民营企业联合投资公司筹建方案(草案)
为进一步推动陕西民间投资健康稳健增长,按照省政府有关要求,由省工商联牵头,组织部分代表性民营企业,根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发起设立一家新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特色鲜明的民营企业联合投资公司。公司拟暂定名称为陕西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民投”)。为确保筹建工作有序推进,特制定筹建方案(草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统一领导,统一思路,拟暂定陕民投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参与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金融投资、进出口贸易、海外并购、“一带一路”建设等,特别是要在国内外并购一批资质优良、实力雄厚的高新科技企业,让这些高新技术在国内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按相关规定,选聘具备任职资格条件的优秀管理团队,构建现代投资公司必备的法人治理架构和体制;制定严格有效的风险管控制度。使成立后的陕民投成为一家资本充足、治理优良、内控严密、运行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的现代化专业性投资公司。
(二)业务发展目标
力争用3到5年时间,把陕民投做成资产1000亿以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投资集团,打破一家民营企业不能参与或参与不了大型项目投资的格局。
(三)基本原则
1.依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依法合规操作,对关键指标设置量化触发标准,并设置风险对冲、资本补充、机构重组等应急预案。
2.市场运作原则。遵循行业发展规律,遵循各发起人的意愿,以市场化方式引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根据筹建各阶段要求,选 聘专业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确保发起设立过程公开透明。
3.专业化发展原则。根据陕民投发展目标、业务方向以及法律、法规对投资公司的要求,公开选聘符合陕民投建立及发展要求的专业人员队伍。
4.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陕民投股东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陕民投将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运营及风险控制。
二、股本募集和股本结构
陕民投注册资本拟为100亿元人民币。拟由9或11家主发起人和若干一般发起人共同出资设立。主发起人每家出资5亿元,一般发起人每家出资1-3亿元。
三、筹建机构设置方案
为确保陕民投筹建工作顺利,拟设立筹建领导小组。组长拟请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冯月菊担任;副组长拟请省金融办主任周彬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刘玉明,省工商联副主席李建军,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省工商联副主席、荣民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史贵禄担任。
筹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拟设在省工商联经济部。办公室主任拟请李建军副主席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拟请省金融办分管领导、史贵禄担任。工作人员拟为:张宏伟、省金融办相关 处室负责人、余奎佑、闵和平以及各发起人单位相关人员。
四、筹建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筹建阶段
1.4月中旬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遴选、确定主发起人、一般发起人,以及股本比例。
2.进行预名申报。
3.选定各专业服务机构,完成各项法律文书的拟定。4.履行组建陕民投的法律程序。计划于5月中下旬召开发起人股东大会,审议各项法律文件,通过各项发起人决议,签订发起人协议。
5.选择营业场所。
6.拟定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拟定人员选聘方案,提交发起人大会决议通过。
7.证照办理。筹备办公室根据筹建进展情况,计划于上半年完成证照办理等相关工作,做好开业准备工作。
(二)开业阶段
1.发起人出资。发起人认缴并出资到位全部股金。2.召开创立大会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创立大会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决议,选举董事(含独立董事)、股东监事和职工监事。股东大会实行律师见证制度,聘请律师见证会议,并出具法律意见书。3.完成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4.挂牌开业。
五、法人治理设计总体方案
(一)公司治理结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陕民投拟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形成“三会一层”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1.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陕民投的权力机构,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的数额行使表决权,实行“一股一票”制。股东依法享有选择管理者、参与重大决策、资产收益等权利,并以所持股份比例对陕民投的债务承担责任。
2.董事会
董事会是陕民投的常设决策机构,由陕民投股东大会选举产生,采用候选人差额选举和累积投票制。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三名。董事会设董事长一名,董事长为陕民投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董事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董事会下设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
3.监事会 监事会是陕民投的监督机构。监事会由五名监事组成,其中股东监事两名,外部监事一名,职工监事两名。设监事会主席一名。监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
4.经营层
陕民投设总裁一名,副总裁若干名。总裁由董事长提名,副总裁由总裁提名,经董事会审议通过,报经省工商联、省金融办核准任职资格后,由董事会聘任。总裁、副总裁每届任期三年,期满后可以连选连任。
经营层下设投资管理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考评委员会和预算及审计管理委员会。
(二)决策监督机制
建立既符合公司基本决策要求,又符合股东对公司经营知情权、决策权、风险控制需求的一整套决策监督机制,确保陕民投经营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维护股东、客户利益。
六、内控体系建设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渗透陕民投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加,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2.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陕民投的经营管理,尤其在新设期或开办新业务时,均应当体现 “内控优先”的要求。
3.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4.独立性原则。陕民投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二)内部控制的组织构架
1.陕民投应建立起完善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法人治理结构,并在各个层面下设立不同的专业委员会,以确保在权力、决策、监督、执行层面的内部制衡约束机制。
2.陕民投在具体操作经营层面应设立前中后台部门,建立起业务运作、投资审查、稽核监督全过程的内控报告和纠正机制。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亦应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
(三)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
陕民投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引,借鉴先进投资公司的内控模式,结合治理结构和业务流程,完善并制定业务经营、风险控制、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信息科技、综合保障在内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
七、聘任高管、其他从业人员和专业服务结构的计划
(一)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陕民投董事会拟由九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三名);监事会拟由五名监事组成(其中外部监事一名);管理层设总裁一名,副总裁若干名。陕民投筹备组根据有关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和建立国内一流投资公司的目标要求,面向全国公开招聘。
(二)其他从业人员
根据陕民投内设部门和岗位需要,在筹建阶段将严格按照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任职资格条件及要求,公开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具有与拟任职务及岗位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
(三)专业服务机构
将根据陕民投的经营特色,选聘行业内业务水平一流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内控制度评价工作和法律咨询服务,同时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
八、制度建设和流程设计
1.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陕民投在组建阶段应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参照先进投资公司现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按业务线条修订包括业务经营、风险控制、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信息科技、综合保障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合规性、科学性、操作性和前瞻性。
2.涉及业务流程。作为发起设立的陕民投,在建立完善的法 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对业务管理流程将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整体设计,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陕民投挂牌前,应制定各项制度,完善各项具体业务流程。
九、营业场所建设方案
陕民投办公场所设在西安市,具体地点待定。筹备组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审慎选址,以满足开业和办公的需要;并进行设计和装潢工程的招投标,按照公安、消防等方面的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时间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