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南农业大学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省公安厅、省综治办、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安监局印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公通字〔2017〕157号),在全省范围内联合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华南农业大学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目标任务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夏季消防检查为抓手,紧紧围绕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财富》全球论坛、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社会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摸清高层建筑基本情况,采取针对性综合治理措施,力争实现“四到位,四提升”工作目标(确保高层建筑防控措施到位,提升火灾防御能力;确保高层建筑管理制度到位,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确保高层建筑人员装备到位,提升灭火救援能力;确保高层建筑宣传培训到位,提升逃生自救能力),切实预防和遏制高层建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治理时间
2017年9月至12月。
三、治理范围 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
四、治理内容
(一)合法性。高层建筑未依法通过消防审核、验收或审核、验收备案;高层建筑中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未取得消防安全检查手续;高层建筑存在违章加建、改建、扩建行为;高层建筑存在未落实专家评审意见相关要求和加强性措施设计要求。
(二)总平面布局。高层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间距、耐火等级等不符合现行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登高面被挪作他用、设置障碍物或设置符合要求;消防车道设置不符合要求或被堵塞、占用、封闭;高层建筑中的共享空间(中庭)未按规范要求实施有效防火分隔或违规设置商铺、促销展位等。
(三)平面布置。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防火分隔设置不符合消防技术要求或使用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材料作分隔;防火卷帘下堆放杂物,影响降落;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设置不符合要求。
(四)安全疏散。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数量、疏散楼梯间设置形式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避难层(间)堆放杂物或擅自改变用途;安全出口锁闭、疏散通道堵塞、楼梯间被占用;防火门为保持常闭或损坏、闭门器缺失等;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识和楼层指示标识的设置不正确、数量不足和照度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等。
(五)建筑消防设施。高层建筑未按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消防设施或设置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建筑消防设施故障、损坏或瘫痪,不能保持完好有效;消防标识设置不清晰准确;消防控制室设备故障,控制功能及联动运行不正常;建筑消防设施未按照《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10)进行维护保养,不能保持完好有效。
(六)管道井。电缆井、管道井等管井未独立设置;井壁耐火极限、管井检查门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电缆井、管道井未在每层楼板处进行严密封堵;电缆桥架等未在防火分隔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防火封堵;管道井内堆放杂物或被占用,管井井壁、检查门破损。
(七)电气管理。电线乱拉乱接或敷设不符合规范要求;消防电源未落实任何情况下不得切断消防电源的安全保障措施;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电气线路过载、老化、故障,使用无证、“三无”电气产品;电气设施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检测等管理措施不落实;未结合本地智慧用电安全管理系统将高层建筑安全用电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八)燃气管理。使用燃气的场所、部位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燃气管线、燃气用具的敷设、安装等不符合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公共建筑使用燃气部位未设置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和应急联动切断设施;燃气设施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检测等管理措施不落实;未结合本地智慧燃气管理系统将高层建筑安全用气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九)户外广告牌及装饰物。户外广告牌位置阻挡建筑外窗开启,妨碍人员逃生,影响建筑排烟以及灭火救援行动开展;建筑外墙门窗违规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用电敷设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疏散走道、楼梯间等安全疏散的内部装修以及装饰材料燃烧性能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使用可燃易燃材料制作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及附加物。
(十)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产权单位、实际使用单位、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重点岗位人、特殊工种人员和员工逐级岗位责任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未建立、不落实;消防控制室人员未按照要求配置、无证上岗;存在边经营边施工的违章行为,尤其是动火、动气作业时未落实现场监护和安全措施;未按标准建立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并实体运行;建筑室内违规停放电动车或充电;已建立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的城市,未将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建筑接入监控系统。
五、治理措施
(一)排查摸清建筑底数。紧密结合夏季消防检查、消防安全基础数据信息采集专项行动,实施高层建筑基础数据和整治信息采集,各学院、部处、中心等单位,要做好自查工作,核实所在办公场地是否属于高层建筑,做好消防检查台账工作。后勤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认真统计学校高层建筑数量、高度、地点等基础信息以及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和隐患整改情况,组织开展调查摸底,督促开展责任单位自查自纠,监管行业核查,逐一建立工作台账,逐一查清高层建筑底数及消防安全现状,建立健全“一楼一档”制度,及时检查、发现、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按照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两种类型做好分类,按照危险程度、区域分布等特点对底数台账进行细化分类,针对性做好隐患排查统计和整改情况记录,实现“整改一处,销案一处”,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二)铁腕整治消防隐患。对排查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严格依法实施责令“三停”、行政拘留、临时查封、强制执行等处罚和强制措施。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在供货、检测、施工等环节弄虚作假、降低标准,违规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或降低外保温系统安全性能的,以及违规施工作业的,一律依法严厉处罚。对整改难度大、火灾风险高、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高层建筑,提请政府挂牌督办,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落实整改措施。
(三)打通安全疏散通道。各学院、部处、中心等单位要联合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对建筑消防登高面、消防车通道以及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开展1次集中清理行动,全面清理疏散楼梯、疏散走道堆放的杂物以及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车,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高层住宅建筑设有通向屋面出口的,出口上的门或窗应能从内向外开启。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损坏或拆除的,应及时维修安装,确保达到防火防烟功能。疏散走道、楼梯间内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确保火灾状态下引导人员安全疏散。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被占用的,应恢复原有功能。
(四)阻断立体蔓延通道。各学院、部处、中心等单位要联合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对在建筑外墙上设置容易造成火灾蔓延、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广告牌、户外显示屏等障碍物开展1次集中拆除行动,对建筑电缆井、管道井违章占用、堆放杂物、防火封堵不严等现象开展1次集中清理行动,加大对建筑外墙违规装饰、装修,违规广告牌、雨蓬等影响建筑防火排烟性能和火灾救援行动的障碍物的查处力度,组织清理电缆井、管道井等竖井防火封堵不严以及堆放可燃杂物等问题。
(五)加强物防技防措施。针对依规无法办理相关手续、整改难度大、无法拆迁、确需保留使用的既有高层建筑(包括居民自建高层建筑),督促使用单位、权属单位结合实际采取物防技防措施降低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积极推动老旧高层住宅在建筑公共区域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在居民家庭推广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结合老旧高层住宅改造工程推动安装简易喷淋设施和电气火灾监控装置,提高初起火灾预警和处置能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地市加快推进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建成后将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建筑联入系统,主动利用智慧用电安全管理、智能燃气管理、智慧用水管理等信息系统,加强数据搜集、分析和应用,实行智能监测、动态管控,确保高层建筑用电用气安全可控、消防供水正常可靠。
(六)加大消防宣传力度。紧盯高层建筑特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针对性消防宣传工作力度,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切实提升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广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微博微信以及LED屏、橱窗、板报等媒介,提示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宣传普及高层建筑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提示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火灾危害和防范措施,提高居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高层建筑管理单位应每半年组织1次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引导居民配备防烟面罩、逃生绳索等器材,提高应急疏散逃生能力。
(七)提升灭火救援能力。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小区应建立集防火、灭火、宣传宇一体的微型消防站,配齐人员和必要的装备器材,与公安消防队开展联勤联训,达到“三知四会一联通”(即知道消防设施和器材位置、知道疏散通道和出口、知道建筑布局和功能;会组织疏散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穿戴防护装备、会操作消防器材;各单位与学校微型消防站、消防控制室与微型消防站队员保持通信联络畅通)要求,提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六、任务分工
(一)各学院、部处、中心等单位的消防责任人要做好消防管理职责,督促落实本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做好消防检查台账,按时开展清理工作,并及时上报情况和总结。
(二)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 的原则,落实监管责任,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切实履行综合治理的职能作用:
(三)保卫处主要工作任务:
1、依法对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和管理、使用单位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查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2、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集中组织高层建筑的消防队员开展消防培训和演练。
3、做好综合治理的相关协调工作,及时通报信息,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
4、将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纳入基层日常网格化管理,推动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实行社会综合治理。
5、开展高层建筑自查自纠,排查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建立隐患台账。
(四)后勤处主要工作任务:
1、配合公安消防部门组织物业单位开展排查工作,对依法依规报建高层建筑改建、扩建工程,违规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的高层建筑开展专项整治;配合相关部门完善高层建筑市政消防设施配套建设。
2、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落实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防范工作,优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消防设施故障维修的申请使用流程。
3、高层建筑电气、燃气安全进行排查检查。指导做好高层建筑电气线路、燃气管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使用、维护等环节安全隐患综合治理。
(五)资产管理处主要工作任务:
1、对高层公共建筑、大型综合体违规设置影响火场排烟、灭火救援行动的铁栅栏、广告牌、装饰物开展整治。
2、对消防车道、救援场地被占用、堵塞情况开展综合治理。
七、工作步骤
综合治理工作分4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10日前)。学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细化相关部门、单位治理工作职责,掌握检查自查要求,迅速开展工作。
(二)全面排查阶段(9月11日至10月31日)。各二级单位组织对高层建筑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纠,填写《高层建筑综合治理自查自纠表》,10月27日下午5点前交到保卫处综合科。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逐个区域开展排查。重点排查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建筑消防设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或落实到位。对排查出的消防安全隐患,要详细登记,建立台账,督促整改。
(三)重点整治阶段(11月1日至12月20日)。各二级单位对排查发现的高层建筑火灾隐患的整改难易程度以及危害后果进行分析研判,逐个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逐个落实整改方案、责任和资金。填写《高层建筑安全综合治理情况统计表》,12月15日下午5点前交到保卫处综合科。
(四)总结验收阶段(12月21日至31日)。各职能部门对高层建筑综治治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一律重新进行整治。治理工作结束后,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固化好的经验做法,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及时修订完善有关法规标准,健全高层建筑火灾防控长效工作机制。对尚未完成整改的高层建筑火灾隐患紧盯不放,跟踪督办,确保隐患消除。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广泛发动。此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时间紧、范围广、任务重,各二级单位要充分认识我校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严峻性,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确定重点环节,细化整治措施,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广泛发动部署,务求治理实效。
(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明确职能部门具体工作职责,对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落实具体责任,防止推诿扯皮。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查处、案件移送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及时通报违法违规行为,移送违法违规案件,加强全链条监管,切实形成合力,有效推进高层建筑综合治理工作开展。
(三)督导问责,确保成效。各二级单位要成立督导组,对职责内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该督办的要督办,该约谈的要约谈,该曝光的要曝光,该通报的要通报,确保治理成效落到实处。对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导致发生较大以上及有影响火灾事故的,将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求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消防安全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消防安全承诺书
为深刻吸取近期多起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教训,坚决预防和遏制高层建筑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我单位严格履行以下承诺:
一是承诺全面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制,保证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提高单位抗御火灾的能力。
二是承诺开展“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认真整改发现的火灾隐患,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三是承诺完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配备专业电工,确定建筑“楼长。
四是承诺电缆井、管道井等管井的设置和封堵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管井内不堆放杂物,日常管理到位。
五是承诺电气线路敷设符合规范,电气设备容量负荷不超标,燃气管线敷设、安装符合标准,落实日常维护保养、检测等管理措施。
六是承诺不在建筑外墙违规动火用电,不在建筑周围堆放可燃物。全面清理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管道井、电缆井内堆放的杂物以及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车。
七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安装配置消防设施、消防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组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有效,并明确维保责任。
八是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员工上岗之前全部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做到每名员工懂消防常识、懂器材使用、懂自救技能。
九是保证本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
十是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落实整改资金,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严格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十一是发生火灾时,立即实施灭火和启动应急疏散预案,及时报警,迅速疏散人员,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火灾扑灭后,保护火灾事故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故的情况,协助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
十二是做好微型消防站和区域联防组织建设工作。保证完成微型消防站建设,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接到火警,按照“3分钟到场”要求赶赴现场处置,并能联动周边区域微型消防站应急处置力量。
单位(盖章):
承诺人(消防安全责任人):
时间:
第三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公告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通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刻吸取英国伦敦“6•14”高层公寓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加强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工作,按照公安部、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市人民政府决定自2017年7月7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社会化消防安全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治理范围
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和在建高层建筑施工工地.二、治理内容
(一)合法性检查
1、正在施工建设的高层建筑要依法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要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或备案手续;
2、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要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手续,设置在高层建筑内的公众聚集场所要依法办理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手续。
(二)在建高层建筑施工工地
1、各在建高层建筑施工工地要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严格管理火源、电源以及易燃、易爆和可燃物品;
2、大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要设置临时消防给水设施和临时消防车通道,配备相应种类、数量消防设备;
3、工人集体宿舍、临时办公用房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等级不能低于A级。
(三)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
1、高层建筑要采用不燃、难燃外保温材料;
2、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防护层不能有破损开裂、脱落,未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等情形。
(四)建筑消防设施
1、高层建筑要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消防设施、器材;
2、建筑消防设施要保持完好有效,不能有故障、损坏或瘫痪等情形;
3、消防控制室控制功能及联动要运行正常,不能存在故障、损坏等情形。
(五)安全疏散设施
1、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数量、疏散楼梯间设置要符合标准要求;避难层(间)不能存在堆放杂物或擅自改变用途等情形;避难区内穿越通风风管、排烟风管、电缆桥架等部位要采用不燃、难燃材料包覆管道;
2、不能存在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情形;防火门构件不能损坏或缺失;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楼层指示标志的设置位置、数量、照度等要符合标准要求;
3、疏散走道、楼梯间内装修材料要符合标准要求。
(六)管道井
1、电缆井、管道井等管井要独立设置;井壁耐火极限要达到标准要求;管井检查门要采用丙级防火门;电缆井、管道井、电缆桥架等要在每层楼板处封堵严密;
2、管道井内不能堆放杂物或被占用,管道井井壁、检查门要完好,无破损现象。
(七)电气燃气管理
1、电气线路不能乱拉乱接,敷设要符合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容量不能有超标或安装不规范等情形;
2、消防用电要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坚决落实任何情况下不得切断消防电源的安全保障措施;
3、使用燃气的场所、部位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燃气管道、燃气用具的敷设、安装等要符合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公共建筑使用燃气部位要设置燃气泄露报警装置和紧急切断装置;
4、电气、燃气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测等管理措施要严格落实;
5、用火、用电、用气要规范。动用明火作业时,要落实现场监护和安全防范措施。
(八)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1、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要落实,要设立或明确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建立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重点岗位人、特殊工种人员和员工逐级岗位责任要严格落实;
2、单位消防安全检查巡查要认真落实开展,及时发现并整改消除火灾隐患;
3、建筑外墙门窗不得设置影响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4、单位要按标准组建微型消防站,开展针对性消防训练,具备“早发现、早处置”的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5、单位要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6、物业服务企业要按照合同约定对高层住宅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此通告
第四篇:全国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
全国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2017-07-10 17:39:10 | 来源:中国网/中国消防在线 | 作者:辛闻
中国网7月10日讯记者今日从公安部获悉,7月至12月,全国将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以易燃可燃外墙保温材料、建筑消防设施缺失损坏、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等为重点整治内容,将集中查处、曝光重大隐患和消防违法责任人,对发生亡人特别是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依法依纪从严从重追究责任。
高层建筑存在五个消防安全问题
据悉,近十年全国共发生高层建筑火灾3.1万起,亡474人,直接财产损失15.6亿元。其中,特别重大火灾3起、重大火灾4起、较大火灾24起,形势严峻。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数量多、增长快,火灾防控难度大
全国现有高层建筑(8层以上、超过24米)34.7万幢、百米以上超高层6000余幢,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重庆有1.9万幢,北京2万多幢,上海达到3万幢。高层建筑体量庞大、功能复杂、人员密集、危险源多、火灾荷载大,给火灾防控带来严峻挑战。
(二)历史遗留问题突出
一是外墙采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我国建筑节能综合改造初期,使用了约30亿平方米易燃可燃的保温材料,一旦墙体保护层脱落、破损,遇到明火会迅速蔓延,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
二是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备。全国23.5万幢高层住宅建筑中,未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占到46.2%。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建筑,平均完好率不足50%。
三是老旧高层建筑隐患重重。由于高层建筑发展初期没有严格的消防安全标准,现在不少高层建筑存在耐火等级低、疏散楼梯数量不足、缺少防排烟设施、建筑材料防火性能不达标等突出问题,甚至采用木质闷顶结构,火灾风险较高。
(三)火险隐患多、疏散不畅通,人员逃生难度大
一是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问题普遍。一些住宅小区没有环形车道,消防车通道被占用,严重影响灭火救援。
二是用电用气用火管理不规范。不少高层建筑私拉乱接电线,燃气管线不符合技术标准,居民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等现象屡禁不止。近年来因电气线路、电器设备等引发的高层建筑火灾占总数的38.2%。
三是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引发的问题突出。2015年以来,全国因电动车在楼道内停放、充电引发的较大亡人火灾达到27起,造成121人死亡。
四是安全疏散通道不畅。不少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防火门不常闭、楼道内堆放杂物等问题普遍,发生火灾后,本来用于逃生的通道充满有毒烟雾,反而成为夺命的死亡通道。
(四)灭火救援难度大,消防装备不适应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一是灭火手段少。目前,我国配备的举高车大都在50米以下,多数消防水枪、水炮的喷射高度也只有50多米。可以说,50米以上特别是超过100米的楼层发生火灾,除利用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外,几乎没有有效的外攻手段。
二是作业面受限。有的灭火作业面被汽车、隔离桩等占用,或者受架空电线、广告牌等影响,举高消防车无法停靠作业。三是破拆和内攻困难。高层建筑外立面多采用钢化玻璃幕墙,而现有强臂破拆车最大工作高度仅18米,超出这一高度只能靠人工,破拆难度大。内攻灭火时,消防员负重登楼超过20层,就无法有效开展救援行动。
(五)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发生火灾风险高
一是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上有偏差。不少地方把高楼大厦作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形象和标志,片面追求数量、规模和形象,致使越建越多、越建越高,由此产生的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急剧攀升。
二是相关部门监管合力不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涉及多个部门,但不少部门存在模糊认识,在推动高层建筑快速发展时,没有将消防安全一并纳入统筹考虑,建筑设防标准低,源头把关不严格,导致遗留不少“先天性”隐患。
三是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大部分高层建筑物业服务企业主体责任不明确,缺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和人员,在消防设施方面不舍得投入,日常防火巡查检查不到位,火灾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
重点整治三个方面
(一)重点整治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问题
目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要求,高层建筑严禁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这次综合治理,各地要全面摸排、彻底摸清外保温材料的情况底数,区分轻重缓急,逐幢制定整改计划,分类施策开展整治。对于新建工程和节能改造工程,要坚决执行现行规范标准,绝不允许降低标准、弄虚作假。发现违规安装的,要坚决依法上限处罚,立即组织拆除,并从严从重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对于既有的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要结合改建、扩建工程和老旧住宅小区整治,实施综合改造,拆除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更换符合现行规范的外保温材料;未拆除前,要督促管理使用单位落实看护措施,确保不出问题。
(二)重点整治建筑消防设施缺失损坏问题 要区分三类不同高层建筑,分类实施整治。
对高层公共建筑:一是对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测,合格的张贴标识,不合格的要配齐配全,擅自拆除停用的必须立即整改。二是50米以上的必须保证消防供水,确保安全疏散。三是消防设施设备要接入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控。
对高层住宅建筑:一是对室内消火栓进行全面检查,配齐水带、水枪,确保供水压力。二是清理疏散通道,保证防火防烟和应急照明设施完好。三是在老旧高层住宅推广安装应急广播、简易喷淋、感烟报警和电气火灾监控装置。
对大型商贸综合体:一是明确消防设施维保管理职责,定期联动测试,确保完好有效。二是在建筑外墙设置灭火救援窗和排烟窗,拆除广告牌等遮挡物。三是设有多个消防控制室的,要建立可靠快捷的协防机制。
(三)重点整治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问题
一是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主体。高层建筑使用管理单位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要制定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负责日常消防管理。高层住宅建筑的物业服务企业要逐幢明确“楼长”,落实防火巡查检查、消防宣传教育、外保温系统防火管理等职责。高层公共建筑要推行专职消防安全经理人制度,明确具体的职责任务,负责本单位、本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对于多产权、多租户的,要建立统一的消防管理组织,定期召开消防工作例会,解决消防安全重点事项。
二是加强常态化、规范化消防管理。高层建筑应纳入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使用管理单位要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规定,按要求配备专业电工,加强用电用气用火安全管理,定期委托检测维护电气线路、燃气管线,严格管控电源、气源、火源。对火灾荷载较大、人员密集的,要确定为火灾高危单位,实行更为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三是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要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普及防灭火和自救知识,并对专职消防安全经理人和“楼长”进行培训,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疏散逃生能力。四是建强微型消防站。每幢高层公共建筑、每个高层住宅小区都要建立微型消防站,配齐人员和必要装备器材,做到火灾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提示
1、高层建筑严禁违规采用易燃可燃外墙保温材料。对外墙保温防护层破损开裂、脱落,未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的,要及时修缮。
2、严禁在高层建筑外墙违规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禁止在建筑周围堆放可燃物、燃放烟花爆竹;汽车、电动车停放要与建筑外墙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高层建筑要按消防技术规范设置消防设施,并经常维护保养,确保齐全好用;防火门要常闭。
4、进入高层建筑内,请注意观察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避难层所在位置;遇到火情,迅速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有序逃生,不可贪恋钱财,不要返回火场拿取财物。
5、高层建筑疏散楼梯、走道严禁堆放的杂物以及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车,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6、社区管委会、高层建筑物业单位要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7、高层建筑使用单位按要求配备专业电工,严格落实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测维护电气线路、燃气管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8、高层建筑居民住户要制定家庭防火和火场逃生计划,备齐毛巾、防毒面罩等器材,熟记逃生路线,实地勘验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9、高层建筑管理或使用单位,应建立集防火、灭火、宣传培训于一体的微型消防站,配齐人员和必要的装备器材,与公安消防队开展联勤联训,提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第五篇: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11月4日下午,我校首届软件工程(温氏阿里创新班)在我校软件学院院长刘财兴的带领下,来到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兴县总部举行开班典礼。据介绍,此次开班仪式主要目的在于让创新班学生通过实地交流了解温氏集团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了解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开班仪式前,温氏集团讲解员带领创新班同学参观了温氏集团展览馆,并详细介绍了温氏集团的发展历程、商业成果、人才引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深入阐述了“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温氏精神。
温氏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吴夙强在开班会仪上介绍了温氏集团近几年来的发展特色及企业优势。他说,软件工程(温氏阿里创新班)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型办学模式,为畜牧行业信息化发展培养精英是创新班的目标,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集团,温氏集团欢迎学有所成的同学毕业后到温氏工作。作为创新班班主任,吴夙强表示将充分利用学校与温氏集团的优势资源,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温氏集团信息中心副总经理徐国茂介绍了温氏20年来的信息化发展,向同学们展示了温氏集团不仅是畜牧养殖企业,更是一个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的公司。
会后,刘财兴代表学院向温氏集团表示感谢。他表示,学院一定会充分调动各种办学资源办好这个班,希望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能力,努力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互联网+”人才。
据悉,软件工程(温氏阿里创新班)从2016年起被纳入华南农业大学招生计划,独立成班,每班招生30人。2016级温氏阿里创新班平均录取分数为556分,最低投档分数为552分,均为全校最高分。该班采用“学校课程学习+企业实习”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温氏集团和阿里集团进行教学实训、生产实践,并结合实践完成毕业论文。温氏集团将资助“温氏阿里创新班”每人每学年一定的培养经费,用于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实践实习、班级活动、奖助学金等,阿里集团则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开发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新方法等学习、实训的资源与场所。(文图/软件学院 倪慧娜 邓海权)(责任编辑:费思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