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保利能源沙峪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灵石县沙峪煤矿有限公司
安
全 管 理 体 系 的 建 立 与 完 善
试论保利能源沙峪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摘要:当今,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求效益、谋生存基本要求,是煤矿管理工作的永恒的主题。煤矿企业属高危行业, 为使我矿能够更好的生产,完成质量标准化、本质安全年特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安全管理
以人为本
本质安全
和谐发展
前言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预测到2010年煤炭占60%左右,2050年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2000年全国煤炭总量为9.9亿吨,2001年11.0亿吨,2002年煤炭产量尽管达到了13.9 亿吨,仍不能满足需求。当前,快速增长的经济,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我国煤矿生产环境条件复杂,与其它行业相比,煤矿安全尤为重要。
分析目前我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硬件基础设施的控制,即:对人、财、物的控制。一类是对软件基础设施的控制,即宏观管理。硬件管理表现在由于地方煤矿起点低,基础薄弱,企业职工大多是农民工、轮换工、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性季节工,他们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专业技术,心理上缺乏市场考验的能力,主人翁仪式和集体观念,不能适应高强度的集约化、机
械化采煤作业,并且资金投入不足,安全高效的高科技现代化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往往会导致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机、物的不安全状况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软件控制表现在管理,科学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而且科学技术必须通过管理才能转变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系统工程是煤炭工业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是从企业(或人)自身经验归纳的一些方法、原则进行管理,也就是经验管理。而现代安全管理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核心,并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越多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它应用现代的、严格的管理手段和高科技的网络监测信息,能动地分析、预测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使事故的概率达到最低值。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应从概念确定、问题分解、途径选择、措施制定、责任划分,制度建立、体系构建,知道战略规划和评价系等方面着手,系统地创建一个煤矿安全管理模型,以解决管理体系缺位问题,帮助煤矿管理者设计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支撑个煤矿生产过程,适应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的需要。
1、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对象就是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包括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系统、空间、条件、辅助系统。行为管理的内容包括人的素质和人的意识。
2、煤矿安全问题。有了煤矿安全的构成定义后,依次分析安全上存在的问题。从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看,主要存在六大问题:环境上不可靠,行为上不规范化,措施上不得力,责任上不落实,体系上不健全,战略上不到位。要想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应围绕上述六大问题研究措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3、安全管理途径。面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环境方面,二是行为方面。
环境达到安全的途径:技术、工程和装备。行为达到安全的途径:培训和制度。人的素质问题,必须通过培训来解决;人的意识问题,必须通过严厉的制度来约束。
4、安全管理措施。环境管理措施:优化系统、提升装备、改善条件。优化系统,要科学地设计系统必须依靠最好的设计专家和人员,设计出最好的系统,再通过投资,构建好这个系统。选择最好的专家进行设计、投资建设,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关键措施。提高装备,要采用良好的设备,并与优化系统结合起来;提高效率,减少人员,实现集约化生产。改善条件,就是对危机安全的有害气体、火区、水源、构造、地压等,采取技术措施,消除隐患。
5、安全管理责任。技术责任:对环境的设计负责,即对系统、空间和改善条件的方案设计、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设计等安全可靠性负责。不同层级的技术人员,负责不同的技术责任,由此划分技术责任。行政责任:对环境的结果负责,这里分为决策责任和管理责任,决策责任和管理责任,决策责任对系统、空间和改善条件的投资负责,管理责任对环境形成的过程和结果负责。
行为管理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对行为的教育负责,即管理者对行为者的培训与教育负责。使用了没经过培训或不合格的员工,完全是管理责任,因无知而出了事故,谁使用,谁负责。
自身责任:对行为的结果负责,即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自身责任有两种后果,一是自己的行为生产的结果伤害了自己;另一种是自己的行为后果伤害了他人,或连自己和他人一并伤害了,行为者都要负责任。
6、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指把安全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管理责任、奖惩办法等,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程序化,使安全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安全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责任制、环境管理标准、员工培训制度、岗位技能等级制、“三违”处罚制度、安全风险抵押制、安全管理奖罚制度等。
绝大多数奖惩制度存在的缺陷:以事故结果为评判标准,不是以环境和行为结果为评判标准,两者应当联动。现对我矿安全管理提出的建议如下:
(一)、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理念意识
认真学习十七精神和各级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把安全发展纳入到我矿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总体战略中来,把安全文化理念上升到企业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真正把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信念和安全价值观,安全才能生产、安全才有效益、安全才能幸福、安全才是和谐,弘扬企业安全理念。
2、抓住学习不放松,牢固树立“学习也是挣工资”的思想,着重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学习日等有利时机,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分析当前矿井安全生产形势,灌输安全文化理念,摆正安全、生产、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强化对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员工依法作业能力。同时,全面推行“五项”教育既:安全认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企业团队精神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组织纪律教育。
(二)、务实安全基础,创建矿井本质安全
1、进一步强化“三基”建设,创新管理手段,深化安全质量防控闭合体系,实现“三基”管理的不断升级。(三基既:基层、基础、基本功)
2、大力开展“本质安全高效型”示范化矿井创建。全面提升对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的重要性的认识,广泛开展“本质安全型区队”、“本质安全性班组”、“本质安全个人”创建,层层打造创建网络,全面提升矿井本质安全水平,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忧患、实干、执行、自律意识,养成勤勉敬业、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廉洁奉献的好作风。全面实行区队自主、班组自治、个人自律的“三自管理”,进一步加强区队、班组和安监员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区队长业绩档案,定期考核;把班组建设作为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人物,提高班组长的政治待遇和安全收入比重,坚持好例会制度,促进班组长管理职能转变;继续执行安监员动态竞争制度,对不适合安监工作的安监员坚决调离安监工作岗位,树立良好的安监队伍形象,提升安全监察质量。
(三)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提升创新保安能力
1、着力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和控制下井人数。坚持编制和实施本质安全型矿井投入计划,严格安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满足安全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要争取好、利用好安全技术措施资金,加大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以装备现代化来提升劳动效率,减少下井人数。
2、要广泛深入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全矿范围内掀起创新的新高潮。摸索经验,探索创新,推进“创争”活动向深入开展。
3、继续推行安全风险抵押制度,执行好“安全事故责任分析、追究、处罚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把安全质量、隐患、事故等与员工收入密切挂钩,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4、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系统。调整优化通风系统,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主要风门逐步实现自动和声光报警,尽快实现局扇三专两闭锁及自动切换。加强综合防尘能力,杜绝“行车行人”现象。提
高机械化装备水平,加快矿井综合自动化监测、监控技术以及生产辅助环节的自动化建设步伐,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5、开展以“科技兴安”为主题的科技攻关活动,要依托科技完善生产系统,依托科技装备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形成“以科技保安全,向科技要效益”的浓厚气氛,并实行奖励政策。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提高超前防控能力
严格按照“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行为无违章、安全无事故”的四无要求,定期排查分析管理范围内的重大隐患和薄弱环节,实行分级管理,做到措施、人员、时间、奖罚“四落实”。
1、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健全完善各项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对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或治理不及时、不到位导致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2、完善各自专业隐患分析排查制度,形成隐患治理体系,避免安全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时紧时松等现象的发生。以经济手段严格考核安全质量管理的每一道流程、工序。
3、注重预警作用,做到超前防范。
4、加强安全隐患排查、筛选、上报、落实、治理、复查、考核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的每一道流程、工序。
5、推行“安全环境评定准入制”。严格执行“准入”评定标准,对新开工的采掘头面,由安监部门组织有关专业科室人员对现场的安全环境进行“准入”评定,严把安全“入口”。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先整改、在生产,从源头上消除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
(五)狠抓现场管理,不断提高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矿井安全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是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是瞄准一流的目标,在管理上狠下功夫,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不断提升。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质量标准化意识。设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奖励,对日常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始终保持领先,创建成绩优异的单位进行奖励;对工作标准低,质量标准化建设效果不明显,在上级组织的各类检查验收中问题多,影响专业、甚至
全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总体水平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推行采掘、机电、运输、通风、防尘、支护、地测防治水等各项专业安全质量线性管理、动态管理,强化管理,加强煤质管理,实现产量、质量的稳步提高。
2、实行“分析、排查、计划、检查、处罚、督改、复查、考核”安全质量闭合管理。做到安全工作责任分解、目标拉动、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四连动”和活动项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完成期限、工作要求、部门监督“六落实”。强化对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形成层层把关的动态质量监督机制。
3、首先要走出去,学习兄弟单位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矿实际认真加以推广;其次,要积极组织好“评优找差”活动,每月召开现场会,推广好的典型和曝光差的单位,推进整体学习活动的全面开展。第三各级领导要多深入区队现场,严格督查和指导。及时发现质量隐患进行跟踪落实整改,达到整改循环闭合,对质量隐患和问题不留死角;对现场存在的重大质量隐患和质量隐患较多 的,坚决停头(面)进行整改;第四对因技术操作不熟练致使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坚决停下来进行学习,直至熟练掌握技术操作技能;第五对于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做到能现场整改的立即现场督促整改,不能整改的限期整改和跟踪整改,做到小问题不过班、大隐患不过天,对问题较多不能现场整改的实行千元以上的罚款,直至完全彻底整改。
(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消除不安全状态
1、高度重视一通三防、防患于未然。认真落实通防安全责任制和各项治理制度,组织开展好瓦斯治理、综合防尘、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和通风系统优化“四大活动”。加强基础设施装备建设,严格现场管理,狠抓责任落实,确保通防安全万无一失,加强矿井安全监测工作,严格按规定上齐采掘工作面瓦斯传感器,保证瓦斯超限自动报警断电,调度监测中心实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监测。加强综合防尘的治理工作,严禁干打眼,煤机内外喷雾、各转载点喷雾要正常使用,并严格冲尘,确保煤尘不超标,改善职工作业环境。
2、加强顶板管理,提高支护质量。要针对现场实际,积极探索和优化支护形式,借鉴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支护质量。要突出采煤工作面的初次放顶期间的顶板管理;抓好工作面的安装和安全撤离。特别是断层等重点环节的顶板管理。采煤工作面要坚持好单体液压支柱的二次注液,保证初撑力,抓好端头支护,掘进工作面要使用好临时支护,提高锚喷、架棚巷道质量,重点加强沿空掘进和大断面掘进巷道的支护强度,抓好三岔门、四叉门、断层处及窝透点等特殊地点 的支护,强化措施落实;利用先进手段及时预防,3、加强放炮作业的管理工作,严格对涉爆物品的管理,各职能部门要强化涉爆物品制度的落实,各单位放炮员要做到持证上岗,加强涉爆物品的运、储、发、退等各环节的管理,杜绝涉爆物品丢失。
4、加强提升运输和机电管理,杜绝机运事故。机电运输是我矿安全管理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提高综合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对主要机、运系统的管理,保证检修质量,做到安全运转。二是严格对特殊岗点的管理,坚持好持证上岗。三是加强对小绞车运输安全设施管理,严格设计、安装、验收等程序。健全完善安全设施管理档案。四是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严格设备在地面和井下的检查验收,杜绝不合格设备投入使用,杜绝失爆。
5、切实加强防治水工作,矿主泵房和各采区泵房要加强日程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有出水可能的施工地点,要有专门措施,要提前安装临时排水系统,并保证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6、加强地面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地面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行业标准和作业规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技术规程。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明确分管安全生产人员,坚持正常的安全检查制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各地面单位必须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活动,对查出的问题建立台帐,跟踪整改,闭合管理。加强对特殊作业场所(如高温、高压、高空作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管理,各特殊岗位工种
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严禁无证人员上岗作业。注重对地面环境的综合治理,打造和谐、生态、健康的矿区环境。
(七)、加大“三违”治理力度,严控人的不安全行为 “三违”是事故的第一诱因、第一祸源,一个“三违”就是一个流动的隐患,全矿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切实认识反“三违”的重要性,树立“三违”不除,事故难免的理念,按照“蓄意违章重惩处、一般违章重教育、干部违章加一等”的原则,进行“三违”治理,对“过失性违章”、“习惯性违章”、“麻痹性违章”、“形象性违章”、“知识局限性违章”等实行“对症施治、帮教为主”,重点惩戒故意违章、重复违章和不负责的管理干部。严格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层层传递安全压力
1、要认真履行安全岗位责任制,严格检查考核,确保岗位责任制在工作中的落实。以“工作前推,事故后退”为安全工作要点,以“严+人性化”的管理,浓厚从严管理的氛围;实施环式闭合管理,增强干部职工的主动执行意识,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和整体管理的效能;强化诚信安全建设,养成言必行、行必果、令行禁止、高效执行的良好习惯,保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健康发展。
2、加强执行力建设不放松,着力解决“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在工作中,各级干部要切实做到“三严、四不、五规范”:严格工作标准、严格工作程序、严格工作纪律;不找借口、不打折扣、不讲情面、不讲下不为例;规范思想、规范管理、规范考核、规范奖惩。全面提高执行力和战斗力,促进安全工作。
3、各单位“一把手”是实现分管范围安全生产的关键任务,“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要切实摆正安全与一把手、安全与生产接续、安全与人力资源整合、安全与采场优化布局、安全与科技投入、安全与流程控制之间的关系,落实好决策、管理层和操作层的岗位责任制,抓好安全法律、法规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严格对各级领导安全指标和责任制考核,实行领导干部安全警示制度,把安全工作作为考评、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
(九)、严格安全奖惩考核,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按照奖罚对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以充分调动安全员工作积极性。
2、实行安全管理创新奖和安全合理化建议奖。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安全管理中的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注重听取员工好的意见和建议,安全管理创新奖由安检处负责,每半年评比表彰一次。安全合理化建议奖由工会负责,每月征集一次,对好的安全合理化建议给予表彰奖励。
3、开展安全生产“三基”建设评比和“本质安全型区队”、“安全优胜班组长”竞赛活动,一季一评比一表彰。季度评比结果,作为全年安全先进单位评比的重要依据。
4、对人身事故的处罚:(1)发生重伤以上事故不含重伤,责任
单位“三大员”给予处分,每人罚款3000元;单位责任扣当月工资总额的40%;分管副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各罚1000元;分管部室副职、业务管理人员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每人罚1000元;对事故直接负责人从重处罚,给予开除矿籍流矿察看处分,并罚款1000元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处理;对当班安全员给予下岗处理;对当班班工长、班组长给予撤职处分,并罚款2000元;副矿级以上领导的处罚按能源公司处理意见执行。(2)井下单位出现重伤事故,“三大员”给予行政诫免,各罚1000元;责任单位扣除当月工资总额的20%,主要责任者给予降一级工资以上处分,罚款500元;当月出现两名重伤,责任单位“三大员”给予撤职处分,责任单位扣除当月工资总额的40%。地面单位出现重伤,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罚款500元,直接责任人给予降一级工资处分并下岗,罚款500元,责任单位扣除当月工资总额的40%。基层区队出现重伤事故,对分管副总和业务部室副职、业务管理人员各罚款200元,当班的工长、班组长、安检员罚款100元,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3)单位发生轻伤事故,每人(次)对单位罚款1000元,直接负责人罚款200元,其他责任人按事故分析,依据《沙峪煤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执行。
5、发生重大非人身事故,对单位“三大员”各罚500元、分管副总和业务部室分管副职、业务管理人员各罚300元;责任单位给予3000元以上的罚款,按经济赔负制的规定追究经济责任。对事故直接责任者按经济赔负制的规定追究经济责任,给予下岗或降一级工作以上处分,并给予至少500元以上的罚款。
6、对现场管理混乱,存在隐患多,在各类安全检查中被停头停面的单位,每次给予2000元以上的罚款,罚“三大员”各300元。对限期整改的隐患,在规定时间内没整改完的,给予加倍重罚,整改期间的费用由责任单位自负。
7、设立安全奖励基金,由各类安全罚款列入安全基金,由财务科单立账户,专款专用。安全罚款由安监科长负责提取和使用,每季提取一次,用于奖励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人员。
2009年是沙峪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年,是建设质量化、安全本质化矿井的起步年,是矿井改扩建收尾达标验收的关键年,要以制度化建设为前提,要以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争创全国同类矿井一流管理水平为目标。实施精细化管理,不得提高管理水平。使沙峪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创出新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浅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这里的“有效”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20xx《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80个成员国和19个国际或地方组织的专家,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在我国,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换句话讲,这类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简单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质量理念支持;缺乏监督考核制度支持;企业的执行力度低。现分别对以上三点进行如下分析和探讨: 1.质量理念树立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相信企业管理者都有非常的认知度。关键是,有的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通过策划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的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将顾客的需求错误理解;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指导具体工作并达到工作目标。影响质量理念的树立有几个关键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和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一是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是决定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发展取决于领导,如领导层有远见卓识,志在谋求长远发展必然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这就是引入iso9001标准前提所在。领导有这样的理念必然要在企业营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化员工质量意识的氛围,就会用心动脑去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就会去策划企业运作过程的细节管理。所以企业领导的观念、意识、作用是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当然可以通过制定企业文件、质量方针,并不断地给员工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质量理念。二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在做任何工作时,都要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树立工作就是为客户服务的质量理念。这里的客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外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代理商、销售商等;在企业内部,根据工作流程的划分,上下道工序间、前后流程间、部门间也应是客户关系。但要树立这种质量理念,不是朝夕之间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企业质量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战略的构建,提高各层次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对员工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员工从单纯过程完成提高到过程质量的完成;员工在企业文化指导下,从职业人转化为企业人;员工要树立和坚守公司的质量方针。2.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考核体制 一个完善的监督考核体制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良好的运行。目前诸多成功的企业普遍采用“目标管理”手段,并将目标管理与监督考核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将企业的方针目标逐层分解(从部门、科室、车间和班组到个人)并建立监督考核体制。部门的质量目标应依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本部门业务的特点来确定部门质量目标项目,目标值应依据历史业绩、公司质量目标值,结合目前经营、技术、生产等现状综合确定。考核体制要充分体现出部门、科室、车间、班组、个人在工作方面的效率以及能力而建立激励机制,这样可以激起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员工日常工作的潜力,以促进个人与公司的共同发展。建立基于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尤其是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去考量的考核激励机制,努力对员工的工作业绩给予准确、恰当的评判,以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认同度。同时,要建立监督制度,任何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进行监督就不能成为最好的制度,而监督目的应是协调和完善制度的执行。
第三篇:浅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这里的“有效”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
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80个成员国和19个国际或地方组织的专家,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
在我国,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换句话讲,这类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简单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质量理念支持;缺乏监督考核制度支持;企业的执行力度低。现分别对以上三点进行如下分析和探讨:
1.质量理念树立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相信企业管理者都有非常的认知度。关键是,有的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通过策划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的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将顾客的需求错误理解;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指导具体工作并达到工作目标。
影响质量理念的树立有几个关键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和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一是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是决定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发展取决于领导,如领导层有远见卓识,志在谋求长远发展必然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这就是引入iso9001标准前提所在。领导有这样的理念必然要在企业营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化员工质量意识的氛围,就会用心动脑去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就会去策划企业运作过程的细节管理。所以企业领导的观念、意识、作用是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当然可以通过制定企业文件、质量方针,并不断地给员工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质量理念。
二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在做任何工作时,都要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树立工作就是为客户服务的质量理念。这里的客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外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代理商、销售商等;在企业内部,根据工作流程的划分,上下道工序间、前后流程间、部门间也应是客户关系。但要树立这种质量理念,不是朝夕之间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
企业质量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战略的构建,提高各层次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对员工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员工从单纯过程完成提高到过程质量的完成;员工在企业文化指导下,从职业人转化为企业人;员工要树立和坚守公司的质量方针。
2.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考核体制
一个完善的监督考核体制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良好的运行。目前诸多成功的企业普遍采用“目标管理”手段,并将目标管理与监督考核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将企业的方针目标逐层分解(从部门、科室、车间和班组到个人)并建立监督考核体制。部门的质量目标应依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本部门业务的特点来确定部门质量目标项目,目标值应依据历史业绩、公司质量目标值,结合目前经营、技术、生产等现状综合确定。
考核体制要充分体现出部门、科室、车间、班组、个人在工作方面的效率以及能力而建立激励机制,这样可以激起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员工日常工作的潜力,以促进个人与公司的共同发展。建立基于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尤其是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去考量的考核激励机制,努力对员工的工作业绩给予准确、恰当的评判,以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认同度。
同时,要建立监督制度,任何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进行监督就不能成为最好的制度,而监督目的应是协调和完善制度的执行。
3.提高管理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种能力,其内涵广
泛,包罗各种学科、方法、思想的概括,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质量管理过程需要要求全员参与,但如何让全员积极地加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来,这就要公司领导来动员大家,要求大家一定要按公司的规程来办事。执行力不是仅仅要求员工按公司的规程去做事,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规程下做事的同时,想出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执行力度对一
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一流的点子和三流的执行力,不如三流的点子和一流的执行力。如果执行力度不够就是再好的质量管理模式也不能够有效的运行,所以我们需要着手解决执行力度低下的问题。纵观那些普遍存在执行力度低下现象的企业,其原因分析后可总结如下:⑴制度贯彻不够,虎头蛇尾。⑵管理制度部门化,形成冲突。⑶制度留于形式,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⑷制度在执行过程,流程不合理。⑸工作过程中缺少科学的指导(作业)方法。⑹工作中缺少有效的监督体制。
企业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以上的几点因素,才能制定出好的管理制度,才能更有效的推动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有效运行。企业应充分重视执行力建设工作。再好的管理体系没有好的执行力也是枉然。管理工作最终要落实到人,要切实提高每个岗位员工的执行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工作职责到位,过程明确,还要想方设法激励每位员工对过程效益的关注和建议,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二是管理措施要到位,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监督等相关激励办法,使各项工作都能在控制之中,要在任务分解、流程监督、细节监控、绩效考核、责任落实上完善机制,引领员工将工作做得更好,有效减少扯皮、内耗和矛盾。
三是通过职业或岗位培训培养员工职业岗位意识,强化员工工作职责。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要把自己所在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做好,见微知著,从做小事中得到认可、赢得成功,这就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质量理念、考核制度、执行力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企业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时需要正确地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不可只利用一项、二项或重点突出其中的一、二项而使它们之间失去平衡。
第四篇: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第1题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种类是()。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核能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根据国际上一般的说法,进行管理节能的单位即使不经过任何技术改造,最低也能够减少()的能源消耗。
A.20% B.15% C.10% D.5%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3题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
A.40%-45% B.20%-25% C.35%-40% D.45%-50%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4题
《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公共机构在2010年基础上,2015年人均能耗下降(),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
A.40%,25% B.25%,20% C.15%,12% D.12%,1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5题
()年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始研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修订版2012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正式实施。
A.2013.10.01
B.2013.05.01 C.2013.07.01 D.2013.12.31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7题
()是为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针对主要能源使用而制定的切实可行的行动和对策。
A.能源基准 B.能源绩效参数 C.能源绩效
D.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8题
()内容一般包括形成文件的能源方针、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能源目标和指标、职责权限、公共机构组织结构等。
A.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B.能源管理手册 C.能源绩效 D.能源基准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9题
管理评审活动是为了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
A.完整性 B.有效性 C.及时性 D.持续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10题
日本的能源管理师制度属于()。
A.政府强制实施型 B.能源管理师注册 C.商会推进型 D.证监分离型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11题
公共机构普遍对能源管理工作较为重视,但是往往是注重()关注(),没有上升到()的高度。
A.技术性问题 B.单体设备的节能 C.系统管理 D.能量平衡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2题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流程一般包括准备阶段()、()文件制定阶段、体系试运行阶段和()等六个阶段。
A.初始能源评审阶段 B.体系策划阶段 C.检查与改进阶段 D.政府考核评价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3题
日本节能中心(ECCJ)曾发布一项数据:如果日本单位GDP能耗为1,那么欧盟是(),美国(),中国则高达()。
A.1.8 B.4 C.2 D.8.6 答案:A,C,D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4题
一般而言,节能手段包括()。
A.结构节能 B.技术节能 C.公关永动机技术 D.管理节能 答案:A,B,D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5题
管理节能的形式一般有()。
A.能源规划 B.节能目标管理 C.节约机会识别 D.能源统计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6题
能源管理体系适用范围包括()。
A.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用能单位 B.单位内部管理
C.第三方审核、第三方认证 D.政府考核评价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7题
能源评审阶段,可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包括()。A.二八原则 B.能量平衡 C.能流图 D.专家诊断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18题
公共机构能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
A.能源管理处于从属地位 B.目标措施可操作性差 C.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 D.缺乏持续改进的机制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19题
根据亚洲银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仅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卫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0题
管理节能具有“低成本、无成本”的特点。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1题
根据亚洲银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2题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过程中,能源策划的结果必须要形成纸质文件。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3题
公共机构应在规定实施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4题
公共机构的能源目标是固定的。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5题
提高干部职工能源管理意识,只需重点考虑公共机构自身干部职
工,不用考虑代表公共机构工作的人员。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6题
公共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过程中,信息交流应该是多角度的。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7题
在新、改、扩项目的设计中,应进行合理用能评估。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8题
能源服务和设备的采购,政府采购制度仅供参考,主要遵循主管领导的意愿。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9题
根据用能单位的规模、类型和复杂程度,采用适当的合规性评价方法和频次。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30题
内部审核是对能源管理体系定期、全面的评价方式,以评价实施和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试卷总得分:100.0
第五篇: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论文
摘要:教学质量的高低与高校教学管理质量息息相关。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实施了“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各级管理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确成为在推进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各级教学管理主体应具有不同的管理职责,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是明晰管理层级,校级管理以行使宏观决策与调控职能为主,赋予二级学院更多的教学管理权限,着重加强其办学主体地位,夯实系部的基层管理职能,增强其日常教学管理和常规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三级教学管理;管理体系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学管理的幅度和难度也在增大,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教学,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应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从外部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向内部微观管理体制改革转变[1]。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体系。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现状是“校-系”两级管理体系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并存[2]。目前许多高校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各级管理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确。如何完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3],探讨激发教学院和系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为“校-院-系”教学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完善提供切合操作实际的方法与建议。
一、目前“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校级管理权力下放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过程管理和环节审批仍然集中在学校职能部门,决策和管理权限也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当执行力这一因素的重大作用被忽视时,新发展目标、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实施方案的制定文件往往成为了学校层面下发的空洞的文字游戏,降低管理效果。
(二)教学院职能定位不明确
教学院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职称评聘、人员调配、人才引进、经费调度等方面的管理自主性和决定权不够,成为简单的上传下达的执行机构,对于一些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学院却不敢管或不愿意管,虽然不易出错,却容易致使教学管理安于现状,办学的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活力和生机。
(三)系部功能弱化
很少有人研究教学院所属的系部功能和系部目标,高校预算也鲜有给予系部教学活动的经费,系主任岗位也属于兼职设置,系主任地位、任务和职责也没有在校级层面上明确,系主任属于没有行政级别的“科级”干部,系部教学管理档案的分类及归档范围没有标准,教学建设、研究、改革、监控等资料的保存完整性没有保障。学校对系部工作的不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部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导致系部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陷入日常琐碎的事务中。学校或教学院没有系部工作的绩效评价,缺乏对系部未来工作的导向作用,系部工作质量的差别没有在学校、学院的管理机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在“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下,校院系有各自的职责分工:学校主要负责目标管理和监控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与教学质量;学院重点负责学科建设并监控专业、课程建设过程;系的重点是负责专业建设并保证教学质量[4]。
(一)一级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宏观决策与调控的核心能力
一级管理组织包括学校党委会、学校行政和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组织主要通过制订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制度框架、任免干部、考核绩效、检查实施过程和落实情况、筹措并分配经费以及提供服务保障等实施管理。1.作为教学主办者,宏观管理权由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负责。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偏差,确定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必要的机构设置,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筹措办学经费;另一方面要负责校园基本建设,扩大对外交往,注重考核评估与监督管理的协调性等协调性工作都是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主要职责。2.校级职能部门应主要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和发展的宏观政策。学校职能部门包括人事、教务、财务、科技、资产、对外办事处等部门及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职责是根据行使职能分块处理学校的具体事务。凭借学校政策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导向作用,利用外部因素影响来引导教学院各项活动的进行,使用目标、规划、督导、评估和经费投入等杠杆因素直接调控教学院的具体工作,进而间接调控学院的教学管理目标,促进学院工作的科学有效发展,使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与学校宏观发展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二)强化教学院教学建设和实施的主体地位
教学院对各个具体专业、具体学科的情况最了解,教学院应该是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主体和中心,应担当起本单位教学管理的重任[5]。教学院主要负责业务管理,制定具体计划和执行上级方针政策;既充当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者,承担着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等重要工作的任务,又是执行者、控制者,负责维持教学秩序,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和具体的学生管理。
(1)教学院应具有自主的教学管理权限。教学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学校应该实行“准企业化模式操作”。即按照教学院的教师及学生人数、课时数、实习实训所需经费等按比例下拨各项资金。学院可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限,包括制订、调整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经费管理权与使用权、教师岗位津贴分配权、教师岗位聘任权、实验室管理权、学科专业规划建设权,使教学院成为办学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其从事教学管理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2)教学院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教学院在拥有更多自主权时,义务和责任也相应增加。明确规定教学院主要领导的管理职责;设立学院的教学委员会,主管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咨询、研究工作;应定期研究讨论学校的教学工作,并向学校提出相关建议;充分发展发挥教学骨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学校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业务骨干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主要完成者,在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重视培育教学名师,提升教学团队,鼓励并大力支持他们发挥在基层学术事务、教学、科研以及学校民主决策中的作用。
(三)夯实系部管理职能
学院所属系部是学院领导下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其设立与调整的依据是一个或多个相近专业,或者是与产业链相对应的专业集合;也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科研单位,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是直接在系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依课程(或专业)和兴趣组成课程(或学术)小组,负责组织和落实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和科研[6]。系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各项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风和学风建设。每个系部把本系部的教师管理好,问题解决好,保证每个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都能不断地提高,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也就能得到提升。
1.设立系部教学管理的专项经费预算。每年由学校人事处核定学每个系部的教职工人数,确定经费标准和经费总额,规定系部教学管理费、办公费、学术活动费、差旅费、短期培训费等支付办法。
2.明确规定系主任的权益与职责,择优选拔系主任。通过制定《系部主任工作职责》,明确系部主任的义务、职责和权力。适当提高系主任的待遇,有利于调动系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相应的鼓励机制,激发系主任工作的创造性。
3.制定《系部评估质量标准》。按照标准规定,对系部工作和成果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估,对评估优秀者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不合格者要求限期整改。通过系部评估质量标准,各个系部不断自查和改进,通过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以创建优质高效系部。
4.定期召开系主任工作会议和教师代表座谈会,加强教学院与系部之间的沟通,加强对系部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系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文章探讨了高校实施的“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是明晰管理层级,校级管理主要行使宏观决策与调控职能,切实加强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为其赋予更多的教学管理权限,学校和教学院必须夯实系部的基层管理职能,增强其日常教学管理和常规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谢献忠 聂忆华 刘丽芳 钟新谷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杨西玲.高校教学管理机构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2,4:83.[2]王海骊,张兴.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0.[3]赵保全,孟莉,刘圣汉.校院两级管理十年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27.[4]孔焱清.关于校院系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46.[5]赵振国,刘丽.高校二级教学管理问题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182.[6]马长伟,汪利祥.完善高等学校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