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时间:2019-05-15 00:4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01-01 【生效日期】2003-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适应农业新形势发展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增强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源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的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果品(含西甜瓜)、茶叶、食用菌、大米、旱粮、食用植物油、水产品、畜禽、鲜蛋、鲜奶、蜂蜜等鲜活农产品。

第四条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指农产品生产环境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标准,按照相关的无公害技术规范操作,且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无公害标准的农产品基地。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区域自然条件、农产品资源、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制定本区域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第六条第六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基地认定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并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七条第七条 基地的认定实行分级负责制。

省农业厅负责基地的认定,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的颁发,推荐、申报国家级基地。

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基地认定的初审,推荐、申报省级基地。

第八条第八条 凡申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的基地均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认定。

第二章 基地认定条件

第九条第九条 基地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基地的环境、各项生产、生活设施、生产技术和管理符合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第十条第十条 基地规模

蔬菜:种植面积不少于0.2万亩。

水果:种植面积不少于0.2万亩。

茶叶:种植面积不少于0.1万亩。

大米:种植面积不少于0.5万亩。

旱粮:种植面积不少于0.2万亩。

食用油料:种植面积不少于0.2万亩。

水产: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面积不少于1000亩、连片集中的池塘面积不少于100亩、工厂化养殖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

畜禽:规模养殖,其中:生猪年出栏不少于5万头、肉牛年出栏不少于0.5万头、肉羊年出栏不少于1万头、肉禽年出笼不少于20万羽、蛋禽年饲养量不少于5万羽、奶牛年饲养量不少于0.1万头、蜂蜜年饲养量不少于2千群。

其它基地参照上述原则。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基地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第三章 基地建设与管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基地的环境质量和用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用水水质标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基地建设必须按照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基地应当配备相应的植物防病或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人。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基地应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系统,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基地的种苗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种苗质量标准。水果、茶叶、畜禽、特种水产等农产品的种苗投放前必须经县级以上种苗检测机构检测合格,且质量合格证明和检疫合格证明齐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禁止使用不安全、霉变或可能造成污染的饲料。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基地投放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发酵处理,不得使用或尽量少用无机肥。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畜禽、水产病虫防治、防疫用药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标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不安全农(兽)药。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植物防病、动物防疫预测预报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或蔓延。

第四章 申报与认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基地的申请单位或个人必须是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基地的申报与认定程序:

(一)基地的申请单位或个人向基地所在地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并如实填写《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申请书》。

(二)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本辖区需认定的基地材料上报所在地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三)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申报基地的材料进行初审,合格后报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国际国内市场与合作处)。

(四)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厅有关业务处(局)依据本办法组织专家对申请基地进行申报材料审查和产地环境、生产规模、生产计划、质量控制措施等现场审查,写出审查报告。

(五)审查符合条件的,由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有资质资格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申请基地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写出检测报告。

(六)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专家组依据《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申请书》、基地审查报告、基地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对申请基地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由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颁发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由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统一设计和制作。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认定的基地由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向社会发布。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认定的基地应当与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或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授权的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定《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使用协议书》。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经认定的基地应当接受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基地资格,收回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一)基地环境发生改变,经监测不合格的;

(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

(三)使用高毒高残留农(兽)药、有害激素的;

(四)不按标准进行生产或严重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的;

(五)产品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六)没有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或仿造记录的;

(七)连续两次产品质量抽测合格率低于95%的;

(八)有其它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不进行农产品质量监测、拒绝接受基地资格复查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收回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的使用有效期均为三年。有效期内,基地应当自觉接受和配合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或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委托进行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年检或抽检,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收回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基地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辖区已认定的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有关材料上报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规定对基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复检,写出复检报告,报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

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对复检报告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收回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不得转让或转卖。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农产品基地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无公害认定的,不得擅自冠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名称。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江西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江西省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管理办法

江西省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管理办法

日期:2009-6-29 作者: 来源:省农业厅市场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水平,提升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江西省名牌农产品,是指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经评选认定为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产品。具体参评范围由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颁布产品目录予以界定。

第三条 凡本省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均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参加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

第四条 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坚持自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江西省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的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六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名牌农产品的发展。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负责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国际国内市场与合作处,具体承担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和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 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聘任有关专家组成江西省名牌农产品评选专家组。江西省名牌农产品评选专家组在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评选工作。

第十条 市、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推荐和申报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名牌农产品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经评选认定的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符合中国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条件的,由省农业厅上报农业部申请参加中国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第三章 申请条件

第十二条 江西省名牌农产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生产单位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产品有注册商标;

(三)省内有固定的生产基地,批量生产已满三年;

(四)产品采用国家、行业或者省地方农业标准进行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完善。食用农产品还必须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认证;

(五)近三年内没有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者产品质量不合格记录;

(六)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居省内同类产品前列,并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请参加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

(一)使用国(境)外、省外注册商标的;

(二)近三年内,产品在国家、省、市级质量监测中有不合格记录的;或者出现过产品因质量问题遭退货、索赔、停止销售的;

(三)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限制发展的产品;

(四)有其它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十四条 申请参加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评选认定应当报送以下材料:

(一)《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法人资格证明;

(三)产品注册商标证书的复印件;

(四)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的说明;

(五)产品生产采用标准的复印件;

(六)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近三年内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七)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认证证书的复印件;

(八)产品销售情况的说明及相关凭证;

(九)市、县(区)人民政府出具的该产品对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贡献情况证明;

(十)申报产品以产地命名的,还需出具产地所在市、县(区)人民政府的书面申请;

(十一)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核)的单位财务报告;

(十二)当地税务部门提供的税收证明;

(十三)其它证明材料。

第四章 评审认定程序

第十五条 申请参加江西省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第十六条 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报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七条 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复查。符合条件的,应当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报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办公室。

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 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产品进行评审。初步确定的江西省名牌农产品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

第十九条 视社会反映,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初步确定的江西省名牌农产品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提出评价意见。

第二十条 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办公室汇总有关方面意见后,提出江西省名牌农产品建议名单,报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审定。

第二十一条 被认定的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由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授予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颁发证书和标牌,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二条 江西省名牌农产品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十三条 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保留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的,应当在有效期满90天前重新申请。

被认定的江西省名牌农产品,在有效期内,单位名称或者法人变更的,应当凭有效证明及时向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委员会办理证书变更手续。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被认定的江西省名牌农产品,可以在其产品及其包装、说明书、广告宣传中使用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和标志。

第二十五条 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证书和标志由省农业厅制定、发布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收回证书和标牌:

(一)弄虚作假的;

(二)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的;

(三)产品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四)转让、买卖、出租、出借江西省名牌农产品证书和标志的;

(五)扩大江西省名牌农产品标志使用范围的。

第二十七条 逾期未按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继续保留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的,不得继续在其产品及其包装、说明书、广告宣传中使用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和标志。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的证书和标志。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省农业厅举报江西省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也可以向省农业厅申诉对江西省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的不同意见。举报人、申诉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书面证明材料,标明真实身份。省农业厅对举报、申诉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做出答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保护举报人、申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从事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机构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一经查实,取消其从事名牌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和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以下简称产地),是指生产环境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过程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操作,并经认定合格,获得认定证书的畜禽产品产地。

第三条 河南省畜牧局负责全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监督管理及推荐、申报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工作;省辖市、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的初审、推荐、考察及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申请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单位或组织,必须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产地条件与生产管理

第五条 产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环境标准。

(二)产地必须具有明确的区域范围。

(三)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商品肉鸡场批出栏10000只以上;商品蛋鸡场存栏10000只以上;商品猪场年出栏8000头以上;肉牛场存栏200头以上;奶牛场存栏200头以上;肉羊场年出栏500只以上。

种畜禽场产地规模按《河南省种畜禽场验收标准》(豫牧畜字200015号)的规定执行。

其他类畜禽品种产地规模,视具体情况确定。

养殖小区产地参照以上规模执行。

畜产品加工企业:待宰畜禽必须来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单班日屠宰猪200头以上;单班日屠宰禽1000只以上;单班日屠宰牛50头以上;单班日屠宰羊200只以上;日加工鲜奶50吨以上。

第六条 产地生产管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的标准要求,按照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二)具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第七条 产地使用的种畜禽、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质量标准,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畜牧业生产投入品。

第八条 产地生产过程中用药必须符合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要求;有休药期要求的必须按规定执行。

第九条 产地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十条 申请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单位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向产地所在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

县级管理的申请人向产地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

省辖市级管理的申请人向省辖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

跨行政区域的申请人直接向上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

省级管理的申请人直接向河南省畜牧局提交申请。

第十一条 书面申请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

(二)产地的地理位置、场区布局、生产规模;

(三)无公害畜产品生产计划;

(四)产地环境检测报告及其说明;

(五)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六)有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资质证明材料;

(七)保证执行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八)动物防疫合格证;

(九)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和现场的审核。初审合格后,提出初审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所在地省辖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省辖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复审,复审合格后签署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河南省畜牧局。

省辖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省辖市级管理的申请人申请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和现场的审核,审核合格后签署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河南省畜牧局。

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河南省畜牧局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有关材料的审定。审定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组对产地环境(对申报材料中环境检测结果有疑义时,需再次检测)、场区布局、生产规模、生产计划、质量控制措施等进行现场检查,并出具现场检查报告。

审定或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河南省畜牧局自收到专家组现场检查的合格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颁发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备案。

第十六条 认定的产地由河南省畜牧局向社会发布认定公告。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经认定的产地应接受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资格,收回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并通过一定方式公示。

(一)产地被污染或产地环境达不到要求的;

(二)产地使用投入品不符合无公害畜产品相关标准要求的;

(三)擅自扩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范围的;

(四)不按标准进行生产或严重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的;

(五)产品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六)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合格证已过期的;

(七)没有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或伪造虚假记录的;

(八)拒绝接受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的;

(九)有其他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

第十九条 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的使用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到期前三个月,申请人应当申请认定复审和复检(具体按产地程序办理)。

省畜牧局对审查合格的,换发证书;审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收回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转让、买卖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不得擅自冠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名称,不得使用认定标志,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由河南省畜牧局监制。

第二十三条 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不得收取费用。检测、产地标牌及发布公告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畜牧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OO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范围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或加工,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山东省地方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农产品(含初加工品)。

第四条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由山东省农业厅批准。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及使用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须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申报。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山东省农业厅对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日常工作由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承担。

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全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方针政策,制定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二)拟定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操作规程3组织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配套的科技攻关;

(三)指导各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机构的工作;

(四)组织无公害农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产品质量检测及质量评价工作;

(五)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标志和证书的审批工作。

第六条

市(地)、县农业局负责本辖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辖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

(二)受理申报单位的申请,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三)负责对辖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标志使用等日常监督管理工作3

(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宣传活动。

第三章

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条件

第七条

无公害农产品的申请认定范围:农产品或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加工的产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商品分类的29、30、31、32类商品。

第八条

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产品产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二)产品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三)产品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四)产品包装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要求:

(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具有一定规模。

第四章

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程序

第九条

具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如需在其生产、加工或经营的产品上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均可向当地农业局提出申请,领取并填报《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申请书》。

第十条

市(地)、县(市、区)农业局负责对申报材料、申报产品生产过程中农用化学物质使用情况、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进行初审,并派人对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生产工艺及其加工场所环境进行调查,了解生态环境状况及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情况,经审查合格的,将申报材料上报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第十一条

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市(地)上报材料进行复审、审查合格后,组织对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进行环境质量监测、产品质量检测,提出评价报告,经终审认定后,符合条件的,由省农业厅颁发《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以下称《证书》),并向社会公告3对审核不合格的,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五章

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标志使用管理

第十二条

经批准公布后,取得《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可在其产品或产品包装上使用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也可在产品专卖店(点)或产品生产基地上悬挂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字样或标志。

第十三条

证书的使用期限为三年,期满后要求继续使用的,须在期满前三个月重新申报。未重新申报的视为自动放弃使用权。

第十四条

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在与《证书》及标志使用单位和个人办理使用手续一个月内,将使用单位的名称、地址、使用的内容予以公告。

第十五条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及标志的使用,必须限定在认定的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使用人不得扩大使用范围,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证书》及标志使用权转让给其它单位和个人。

第十六条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进行广告宣传时,其内容必须真实3未经批准认定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及标志,不得以无公害农产品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

第十七条

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环境及产品质量监测评价费、管理费等。

第十八条

《证书》及标志使用单位和个人应依法接受监督,并按省农业厅和各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机构要求,及时报告《证书》及标志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使用单位和个人改变其生产条件、工艺、产品标准前,须报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审核同意。

第二十条《证书》及标志使用单位和个人在使用期限内,应接受指定监测机构对标志产品及其产地生态环境的抽检。

第二十一条《证书》及标志使用单位和个人应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对消费者反映的有关质量问题,由各级农业部门调查处理。

第二十二条对侵犯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注销其《证书》,中止标志使用单位和个人的使用权:

(一)违反本《办法》第五章中第十三条、第十五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

(二)《证书》及标志使用单位和个人以书面方式表明主动放弃其使用权的;

(三)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造成严重影响或抽检不合格的;

(四)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暂时丧失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条件的;

(五)未按《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的;

(六)《证书》及标志使用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年审或不交缴环境及产品监测及标志使用费的。

第二十四条

已中止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及标志使用权的,由省农业厅收回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及标志使用权,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五条

根据《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之规定,未经省农业厅认定批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其标志,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l一2倍罚款。

第二十六条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标志和《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申请书》由山东省农业厅统一印制。

第二十七条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操作规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作为山东省地方标准,由省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实施。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云南重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目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建基地、创名牌,抓龙头、拓市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兴建了一批有规模上水平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67万亩。其中:优质稻3万亩,蔬菜4.02万亩,水产1.65万亩;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1万亩。其中:水果0.69万亩,板栗1.2万亩,优质稻2.5万亩,蔬菜0.7万亩。至2010年,全县已通过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品牌农产品共有13家企业36个产品,认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13.77万亩。其中:绿色食品19个,面积5.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17个,面积8.67万亩。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面积35.77万亩。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地12.43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地8.8万亩;无公害茶果产地13.3万亩;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地1.24万亩;无公害畜禽养殖鸭子1244万只、奶牛1万头、肉牛0.5万只、生猪19万头、鸡56.2万只、山羊2.1万只。

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和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力突破,又建成高效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高效蔬菜示范园区、高效粮食示范园区,以园区实现企业的聚集,引领示范力的增强,企业与基地的结合,农户与市场的联接,规模化、标准化的推进。

今年,根据市政府新一轮菜蓝子基地建设的要求,市政府 1

领导2月8日到现场实地考察,决定把马街镇蔬菜基地建设成昆明市第一片城市保障型有机蔬菜基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李副县长亲自召集农业部门相关人员专题研究,先后多次率领相关部门人员深入马街镇共同研究选点,成立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抽调人员抓落实。目前,已完成马街镇万亩绿色蔬菜基地规划,可行性方案、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并通过专家评审;3月底通过招商引资,与“广西丰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鑫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达成意向协议,以租用形式开发建设马家冲至西边和马街、前卫、兴隆片区约0.5万亩的绿色蔬菜基地,现在已组织13人与马街镇共同开展土地流转工作,预计4月底完成土地流转和移交,正式开展绿色蔬菜基地建设。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我局一边重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一边加大管理的力度,做到建设、管理并重。一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监管,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组织基地检查员深入基地一线,巡回检查,以严格的制度保基地清洁,打牢产品质量基础。二是严把申报关。针对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经检查,凡是环境条件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要求的,一律不予申报。三是深入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以会议、讲课、资料、田间指导、音像等形式培训农户,教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促增收。四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经营5种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违法行为,截堵违禁农药进入生产。四是大力推广集成无公害生产技术。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组织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技术,扩大无公害生产技术覆盖,增强科技支撑。六是强化农残检测,掌握质量动态。不定期地从蔬菜主产区及农贸市场分批随机抽取样品3000余个,检测合格率达98.6%。依据检测结果,及时指导农残超标的蔬菜产区农户正确使用药,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下载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管理措施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生产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度,做强做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公众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所需材料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 初次申报需提供的材料 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 2、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者必须具备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3、......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书[范文]

    申请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产地名称: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附报材料(1)产地的区域范围、生产规模;(2)产地环境状况说明(产地环境空气、水、土壤及距周围工厂、公路、污染......

    厦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厦门市农业与林业局 2011.4.2)

    厦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厦门市农业与林业局 2011.4.2) 各区农业(农林水利)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厦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情况的工作总结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情况的工作总结 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对照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指标,我们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工作......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共5篇)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新华网哈尔滨1月8日电(记者 高增双)记者从8日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与标志推广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合集5篇)

    附件1: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荐工作程序 第一条 为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工作,根据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

    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用肥认定办法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8-01 【生效日期】2002-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用肥认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