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5篇]

时间:2019-05-15 00:0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第一篇: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矿业开发破坏和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

0引言

矿山废弃地是指采矿剥离土、废矿坑、尾矿、矸石和洗矿废水沉淀物等占用的土地,还包括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矿山道路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矿山废弃地往往含有多种污染物,如高含量的重金属、极端的pH值和有害的选矿材料等。这些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体等途径广为扩散,污染矿山及周边地区,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未经处理的废石和尾矿堆,因其结构不稳定,还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等。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快,矿山废弃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尽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了矿山土地复垦方面的工作,可是在经济、技术、政策上明显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作为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内外对矿山废弃地复垦的研究现状 欧美等国家对土地复垦技术的基础研究开展较早,促进了对土壤改造、政策法规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水平的提高,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庞大的技术产业。国外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可归纳为直接恢复法和快速转换法,或是两者的结合。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模式则可以多种多样,通常是视采矿废弃地自身的特点、位置

而定。可供选择的利用模式有林、农、牧、保护区、娱乐、工商业用地、房地产及垃圾填埋等多种形式。国外在此领域取得了以下成就:1)开创了应用生态学的新领域——恢复生态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种矿山土地复垦模式和自维持生态系统;2)经复垦后的矿山废弃地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并创造了全新的生态系统;3)在环境恶化的区域,矿山废弃地面积有所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4)发展了一支由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当时的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在总体上处于零星、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状态。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土地复垦经历了从自发性零星复垦到自觉性有计划复垦、从单一型复垦到多形式复垦、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巨大变化。尤其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后,采矿塌陷地、矸石山、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和砖瓦窑取土坑等各类破坏土地的复垦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复垦方法从“一挖二平三改造”的简单工程处理发展到基塘复垦、疏排降非充填复垦、矸石和粉煤灰等充填复垦、生态工程和生物复垦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复垦技术体系。近几年,我国对于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不仅逐渐向生态恢复转变,还对修复后的土壤肥力以及各项指标进行了研究,使我国的废弃地复垦工作逐渐迈上了系统化、整体化和高效化相结合的生态发展阶段。

2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 2.1 物理措施

改善矿区受污染土壤的物理措施包括排土、换土、去表土、取客土4种方法能够解决上述各种问题,但覆盖土壤的费用较高,在经济条件较好、生态环保意识较强的矿山较容易使用。在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复垦中,使用客土的方法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效果较好[1]。

露天和井下采矿因采矿工序的不同所产生的废弃地不尽相同,因此在其物理修复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

——露天采矿废弃地物理复垦技术:露天采矿主要会产生露天的采场和排土场,以及废弃的矿坑和堆放的尾渣,其复垦方法:1)露天采场的复垦主要是将矿坑内排土回填后,再覆盖一定厚度表土,形成供农业或林业发展用的梯田;2)排土场复垦主要包括排弃物料的分采、分堆和土场的整治。分采分堆是根据土壤和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排弃物料的合理立体分布,形成适合农业或林业的土层;排土场整治主要指土场的后期整平和变坡措施;3)废弃矿坑的复垦主要是充填复垦技术,现在较成熟的采用粉煤灰充填复垦,该方法既利用了固体废弃物,又防止其占用土地和污染地下水;4)尾渣堆的复垦主要采用覆土方法,将废弃尾渣平整后,用熟土和尾渣的混合土进行覆盖。舒俭民等[2]在对石墨矿尾渣堆的复垦

中发现,复垦后的土壤必须补充一定的水分和肥料后才能恢复种植。

——井下采矿废弃地物理复垦技术:主要造成的废弃地就是塌陷地,其土地复垦主要包括疏干法、挖深垫浅法以及充填复垦。疏干法主要是指开挖大量排水渠,使塌陷区的积水排干,再加以必要的整修工程,使塌陷区不再积水,并得以恢复利用;挖深垫浅法是将塌陷深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鱼)塘,取出的土方充填塌陷坑浅的区域,形成耕地,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目的;充填复垦技术是采用粉煤灰进行充填。李芬等[3]通过对采煤沉陷地的新型修复材料进行研究发现,粉煤灰和糠醛渣以4:1和9:1的质量比混配的新型基质适合多种植物正常生长的肥力标准,而且重金属含量不超标,为沉陷地的修复提供了新的理论与途径,而且以废治废,大大降低了复垦成本,该方法值得借鉴。

对于废弃地的物理修复还有动电修复方

法,它是在污染土壤中插入电极对,并通以直流电,使重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渗析向电极室迁移,然后将其收集,并作进一步的处理。动电修复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土壤系统中组分的复杂性,经常出现实际应用与实验结果相反的现象,而使该方法的推广受到限制。

2.2化学措施

由于矿区废弃地受到破坏与污染,其土壤结构很差或被破坏,土壤养分本来就不多且流失加速,或含有过高的重金属以及过酸或盐渍化,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其酸性,提高土壤肥力。目前采用的化学措施主要有:

——施用易溶性磷酸盐可促使土壤中重金属形成难溶性盐,可以减少土壤中大多数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如在土壤中增施易溶性磷酸盐(Na3PO4等),可提高土壤中磷的含量,增加土壤肥力,也可促使重金属形成不溶性化合物(磷酸盐),其形态有利于这些重金属的固定,并可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Ma[4]发现磷石灰(Ca5(PO4)3OH)可以固定溶解性的铅;Cotter-Howells[5]对污染土壤中的铅和锌的磷酸盐形态的修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无机磷酸盐会促使矿区废弃地中的重金属磷酸盐的形成,从而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Sally Brown [6]等用交互实验研究调查镉、铅和锌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结果发现磷以颗粒态或磷酸的形式加入可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增加植物产量。

——施用含Ca2+化合物。在废弃地中施加 CaSO4或CaCO3等可以解决Ca2+含量低和改善其酸性条件的问题。一般来说,重金属氢氧化物溶解度仅次于硫化物,并可通过施加CaCO3提高pH值,降低其溶解度。土壤中施用石灰,使重金属生成氢氧化物,而且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引起重金属与钙共沉淀现象来促进重金属沉淀的产生。当废弃地的酸性较高时,应少量多次施用碳酸氢盐与石灰,防止局部石灰过多而使土壤呈碱性;对于碱性废弃地,宜采用CaSO4以及硫酸氢盐等物质改善废弃地的环境。J.G.Davis[7]等通过对污染土壤中锌毒性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加入石灰石能提高土壤 pH值,降低植物中锌的浓度,同时提高了植物的产量。

——添加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力。大部分矿山废弃地缺乏N、P等营养物质,一般添加肥料或

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速效的肥料极易被淋溶,因此须少量、多次的施肥补充土壤的肥力效果才好;有机肥料可分为:1)生物活性有机肥料,如动物粪便、人粪尿、鸟粪、污水污泥等;2)生物惰性有机肥料,如泥炭和泥炭类物质及各种矿质添加剂的混合物。这些都可作为阴阳离子的有效吸附剂,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降低土壤中盐分的浓度,促使多种重金属的植物毒性降低,阻碍它们进入植物体,同时加入的有机质还可以螯合或者络合部分重金属离子,缓解其毒性,提高基质持水保肥的能力。

2.3生物措施

——植物修复。主要是利用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把重金属由地下转移到地上部分(含根茎),随后收割地上部分进行集中处理,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它是一种有效和廉价处理某些有害废物的新方法。Mishraa [8]等对盐碱化土壤种植植物后的理化特征研究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提高了土壤肥力。我国曾在植物修复方面作过很多研究[9,10]。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植物修复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微生物修复。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中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受污染的土壤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始状态。因为有些微生物具有嗜重金属性,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介质进行净化,在水体污染中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微生物修复用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已近十余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原理 3 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目前修复技术包括:添加营养、接种外源降解菌、生物通气、土地处理、堆肥式处理等。

3矿区废弃地复垦效果研究

尽管对于废弃地的修复有诸多措施,但不同的方法都存在着利弊关系。近年来,对废弃地的科学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复垦措施发展到对修复后的土壤各项指标的广泛研究。

张蕾娜[11]等对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地的养分含量、物理性质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用粉煤灰充填复垦的土壤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逐渐减小,种植作物的产量逐渐增加,5年后基本达到或超过中等水平。孙泰森[12]等通过对五阳矿区采煤塌陷地混推和剥离两种复垦技术以及不同复垦时间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镉、铅、铬、汞)含量及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区采煤塌陷地复垦的技术对土壤养分含量、物理性状以及在土体中的分布状况影响较大,并且剥离复垦技术的效益较好,为合理确定矿区土地复垦的技术和地力恢复时间提供一定的借鉴。然而,胡振琪等[13,14]通过对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理化形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渗透率也逐渐增加,复垦土壤碱性过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通过对复垦时间不同的粉煤灰复垦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时空变异性的研究发现,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表层复垦土壤的污染指数呈递增趋势,复垦12年的土壤受粉煤灰的污染影响最重。

胡宏伟等[15]对广东乐昌铅锌尾矿废弃地的复垦试验地研究表明,在12种不同的改良措施中,在废弃地上覆盖厚约20cm垃圾及20kg/m2石灰的改良效果最好,两年后收获的生物量最高。Chen等[16]在镉污染土壤中添加碳酸钙、铁矿泥和炉渣,结果发现炉渣能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土壤中镉的浓度,同时种植香根草研究发现,化学和植物修复联合使用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最好。Donna等[17]通过两年多研究发现,只有把添加肥料和种植植物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才能对尾矿中的有毒金属离子的固定达到最优的效果。展望

要实现废弃土地资源的最优利用,须要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淋溶到地下水中的风险性。尽管已经有研究提出了措施之间的优化结合可能对废弃地的复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土壤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在研究综合复垦措施的同时,要加强修复效果的长期田园实验研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我国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在矿区废弃地复垦研究中,应以生态复垦为核心,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4

第二篇: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1.适用范围:适用于非农业建设废弃地(含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以及工矿建设用地)和农业建设废弃地(含农田建设、水利疏泼和产业调整用地)。如:废弃砖瓦窑址、废弃工厂、矿山、废弃水利设施、废弃居住区等。

2.复垦工程标准:

2.1 根据废弃场地类型、特点、数量和破坏状况,以及区域所处位置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宜的复垦利用类型及复垦方法。必要时,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

2.2 编制复垦工程规划及复垦工程设计书。

2.3 各类型土地复垦

2.3.1

非农业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2.3.1.1 城镇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工程施工前,应将所占耕地至少o.2米的表土层取下收集和贮存,一般堆高不超地2米,并有防止贮存期间流失的措施。

工程中剩余的土方,应集中定点保存。

充分利用不含有害成分的废弃物作为充填物,以剩余土方覆盖后恢复为农田。

2.3.1.2 村镇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拆除旧宅基地上残余房屋设施,并挖除地基部分设施。覆盖土层0.5米以上。

平整土地,自然沉实后,复垦为农田。

废砖瓦场地(坯厂和窑基)宜采用高地取平后填补洼地,或利用边角废弃土坡回填。

取土过深的场地,在水源条件具备时,宜采取“挖深填浅”的措施,深部可用作养殖水面,浅部用作农田或水田。

2.3.1.3 工厂矿山建设废弃土地复垦见《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2.3.2

农业建设废弃土地复垦标准:

2.3.2.1 农田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平整土地,尽量利用周围荒山荒坡作为土源,填平废弃沟垫,也可改造旱田为水田或良田。

平整土地时,保护表土,应将表土和生土分别堆放,并防止流失;恢复为耕地、林地、牧业地时,表土覆盖于地表。

有排水设施,防洪标准满足当地要求。

2.3.2.2 水利疏泼废弃土地复垦

充分利用挖出的大量土方,回填平整废弃低洼地、河渠、故道等。平整后,顶部覆以表土。

废弃水利设施也可根据当地条件,用于公共文化、娱乐、体育等设施建筑。其地基设计、施工、按照《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中有关建筑部分执行。

2.3.2.3 产业调整废弃土地复垦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被占用农田的表土要妥善收集和保存,并用于整治后地表覆盖。

清除废弃设施,填平补齐地面,依据当地条件,用于农、林、牧业。

开挖、加深鱼塘(池)的取土,用来覆盖地表,具体标准见《采挖废弃土地的复垦技术标准》。

2.3.3

各类用途土地的复垦工程标准:

2.3.3.1 用于农、林、牧业:

原土层结构未被破坏的,不需重新覆土,土层容重保持约1.3 克/立方厘米。

其他条款见《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中相应部分。

2.3.3.2 用于建筑

对原有建筑及配套设施,在布局合理,地基参数(地基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指标)合理情况下尽量再利用。

其他见《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中相应部分。

2.3.3.3 其他技术标准

依据具体情况另行制定。

其他见《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中相应部分。

第三篇:绿色矿山中土地复垦资料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一矿 绿色矿山发展建设规划专题研究之三

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专题研究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一矿

2013年6月

--23

目录 前言............................................................................................................................................23 2 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专题背景...................................................................................................1

2.1 矿区自然地理....................................................................................................................1 2.2 社会经济概况....................................................................................................................2 3 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成果...........................................................................................................3

3.1 环境保护............................................................................................................................3

3.1.1 矿区绿化.................................................................................................................3 3.1.2 地质灾害防治.........................................................................................................4 3.2 土地复垦............................................................................................................................4

3.2.1 设立专门复垦组织.................................................................................................4 3.2.2 科学规划,做好矿山复垦工作.............................................................................5 3.2.3 矸石山复垦.............................................................................................................5 3.2.4 塌陷区治理.............................................................................................................5 3.2.5 复垦效益显著.........................................................................................................6 现存主要问题...............................................................................................................................6 5 规划目标.......................................................................................................................................6 6 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EP)..............................................................................................6

6.1 矿区绿化工程(EP1)......................................................................................................6 6.2 矿区塌陷治理与监测工程(EP2)..................................................................................7 6.3 土地复垦工程(EP3)......................................................................................................8

前言

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矿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等多个环节。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具体体现,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专题立足于矿山环境背景,在阐述矿山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矿山在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方面取得的成果,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目标及工作部署。为《规划》提供实际、客观的数据及理论支持。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专题背景

2.1 矿区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甘肃中部黄土高原,濒临黄河谷地,矿区周围高山环绕,崛蜈山是本区的南部屏障,海拔2858m,西及西北部为龙凤山,海拔2024m;北部青石山,海拔2370m;东北部为黄家洼山,海拔2666m。矿区海拔1780m-1900m。

井田区域为冲、洪积倾斜山间盆地,矿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将军坟一带丘陵为界,盆地可分为西部西格拉滩,东部将军坟滩。

矿区范围内无经常性水流,仅有季节性的沙河、一遇暴雨即泛侵河床,经小水、杨稍沟流入黄河。

(2)水文

矿区属黄河流域,黄河干流在矿区东侧25km处子南向北流经,据安宁渡水文站资料,黄河干流在该区年平均流量1043.259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27.5亿立方米,最大瞬时流量6100 m3/s(1964年7月23日);最小流量为300 m3/s。黄河过境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01.81kg/m3,悬移质输沙率6630kg/s,输沙量20900×104t,侵蚀模数858t/km2。

矿区内水文条件简单,无常年性地表迳流、少植被,仅有季节性短暂洪流,如矿区西部马家宽沟沙河、紫泥河沙河、南部扩大区沙河,遇较大降雨后产生的洪水泛侵沙河河床,然后经小水、杨稍沟流入黄河。(3)气候

区域属大陆干旱气候,温差大,降雨量小,年降雨量为200mm-325mm,年蒸发量1744mm-1763mm,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0.4℃,最低气温-8.6℃.冰冻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冻结深度为0.6m-0.9m,全年多西北风,风力可达八级,风速可达22m/s。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4)土壤、植被

矿区土壤类型以灰钙土为主,其母质以风积、冲洪积母质为主,次为残、坡积母质,土壤层厚一般0.10-0.30m,山前洪积、冲洪积平原地带土壤含砂、砾石,主要性态特征为表层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下,钙积层不明显,有少量石灰结核和石膏结晶,通体强石灰反应。调查区在植被类型上处于草原带向荒漠草原过渡带上,植被有针茅、小黄菊、猪毛草等。

2.2 社会经济概况

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平川区总面积2106平方千米。总人口19.3万人。平川区辖4个街道、3个镇、4个乡:宝积路街道、电力路街道、兴平路街道、红会路街道、王家山镇、水泉镇、共和镇、宝积乡、黄峤乡、种田乡、复兴乡。矿区位于平川区红会路街道。

平川区境内资源丰富,能源充裕。境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金、铜、锰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煤炭、陶土、花岗岩、石灰石、沸石、烧胀粘土、石英石、矿泉水等。境内煤炭总储量达11.37亿吨。陶土储量达20亿吨,是西北最大的陶瓷重镇。

平川区是一个多民族集居地,境内居住着汉、回、满、蒙等13个民族,总人口19.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346人,世居人口3046人,流动人口约有1300余人,主要居住在宝积、共和、红会、水泉、王家山等地。少数民族中回族有4090人,其中世居人口2790人,流动人口约有1300余人,主要分布宝积、共和、红会;满族有95人,居住在长征路下属各居委会;蒙古族有81人,么佬族6人,居住在红会、王家山等地;东乡族有35人,居住在红会和宝积;壮族有12人,居住在红会、旱平川和魏家地;维吾尔族有2 人,居住在魏家地;藏族有15人,居住在宝积和王家山;侗族3人,裕固族2人,瑶族2人,锡伯族3人,居住在周家地。社区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比较发达,辖区道现有学校多所,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中学等。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场所3处,各社区建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社区文化场所。辖区供水、供电、供暖等城市基础设施完备,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较为发达,移动通信实现了全区无缝覆盖,市话交换全部实现程控化、中继传输数字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信用合作社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都在辖区设有分支机构,为社区居民和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服务环境。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成果

3.1 环境保护

红会一矿按照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总体要求,已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快了矿区绿化和环境改造的步伐,将一个落后的老式矿井逐渐发展为一个地面花园性的中型企业,实现了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的90%以上,矿区环境优美。

红会一矿高度重视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自建矿以来,未发生过重大地质灾害。2010年,红会一矿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为矿山环境保护盒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3.1.1 矿区绿化

(1)绿化管理体系

红会一矿领导班子按照总体规划、分片实施的工作思路,把整治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作为至关重要的工作来抓,成立了以矿长为主要负责人的环保绿化工作委员会,对绿化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实行了由矿长全面负责,主管矿长具体负责,党委书记监督检查,对口部室具体规划实施的环境治理绿化、美化方案和工作的制度。

(2)“十一五”期间绿化成果显著

自2006年以来,红会一矿矿区绿化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亮点,使矿区环境迅速得到好转。

2006年至2009年,红会一矿种植树木43330余棵、各类灌木花会47000余 棵,观赏类根生花卉12800余株,并购进和自育盆栽花卉8000余盆(见表6),使矿区披上了葱葱绿色,呈现了花红柳绿、景色迷人的景象,为实现和打造花园式矿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以“和谐园”、“信游园”、文化广场为绿化中心,生产车间周边为绿化基础,道路绿化为网络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使矿区呈现出一片和谐发展、生态互动的良好格局。

红会一矿矿区规划绿化面积101000m2,实现绿化面积94000m2,绿化面积达矿区总面积的55%(见表6-7)。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多年被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评为绿化模范单位。

3.1.2 地质灾害防治

(1)地灾防治机制

红会一矿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目标。同时,矿山邀请资质单位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年年编写《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持。

(2)地灾治理工程

红会一矿的主要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陷等。针对这些地质灾害,红会一矿制定了一系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红会一矿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地表沉陷,总面积为222.58km2,塌陷深度不等。对于大于8m的塌陷区采取自然恢复措施,将塌陷区周边设立防护栏以防止牲畜滑落,小于8m的塌陷区采用矸石回填,上部覆土,平整为土地。

3.2 土地复垦

红会一矿严格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履行了复垦义务,在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前提下,努力做好土地复垦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恢复了矿区本来的面貌,推动了红会一矿绿色矿山建设进程。

3.2.1 设立专门复垦组织

红会一矿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主要表现在矸石山和地面塌陷。矿山对此十分 4 重视,专门成立了复垦领导小组,负责监管矸石山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地面塌陷情况,组织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同时,选调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懂专业的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土地复垦的各项工作,强化实施力度。

3.2.2 科学规划,做好矿山复垦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指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红会一矿于2011年编制了《土地复垦方案》,作为矿山实施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的依据。方案通过了专家审查。红会一矿已按方案要求进行施工,保证了矿山采、选等矿山生产与矿山环境和土地复垦协调一致。

3.2.3 矸石山复垦

矿区排矸场堆放矸石部分作为建筑材料消耗,部分用于场地平整、塌陷区处理、黄泥灌浆、采空区防灭火等工程,剩余部分较少,目前所见堆放矸石大多为临时堆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

现矸石山总面积9.24hm2,其中绿化面积达到27703m2,绿化率65.5%。2007年矸石山处理面积19000m2,绿化面积约9000m2,现已绿树成荫,花草繁茂。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整理矸石山9座,绿化面积约14980m2,植树180棵。2010年5月-2011年5月共植树535棵。

为了防治矸石的流失,受雨水淋滤后污染水土,设计在排矸场前缘修筑挡渣墙。挡渣墙采用M10浆砌石砌筑并勾缝,基础用30cm厚三七灰土夯实,在修筑的挡渣墙后对矸石进行分级堆放,坡面坡比为1:1.5。排矸场防治的植物措施主要是按照坡面植被恢复的要求,以种植适合本区的松柏、乔灌木为主,种植区段按照乔木株行间距为1.5×1.5m,灌木株行间距为1.0×1.0m的距离进行鱼鳞坑的整修,整修后的坡体再用细粒砂壤土覆盖,覆盖厚度一般坡面为30~50cm左右,鱼鳞坑位置处一般为50~60cm。

3.2.4 塌陷区治理

对塌陷区主要实施土地平整措施。根据裂缝宽度大小,对较小裂缝经耕地平整恢复原状,对裂缝采取充填、平整的顺序,使耕地恢复原状,以减小雨水侵蚀,5 减轻水土流失。

3.2.5 复垦效益显著

多年来,植被恢复工程,使矸石山的复垦率、植被覆盖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自然景观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改善了周边的生态景观和环境质量,恢复了生物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有效地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塌方等隐患,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复垦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保障了社会稳定,提升了企业在社区居民心中的形象。现存主要问题

根据红会一矿资源储量现状,小煤窑破坏区呆煤比例会随着矿山的生产而逐渐增大,小煤窑破坏区呆煤的开发利用将成为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增强了矿区地质灾害,尤其是塌陷隐患的触发几率,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不断的加强。同时,虽然红会一矿已经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在矿区实施了一系列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工作,但是仍存在矿区复垦率较低(61%)的问题,矿山土地复垦工作任重而道远。规划目标

(1)全面实施矿区绿化,绿化率达到95%。(2)做到“边生产、边复垦”,复垦率达到70%。

(3)继续做好矿区地灾隐患进行定期监测和治理工作,进一步确保矿山生产和矿区百姓生活的安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EP)

6.1 矿区绿化工程(EP1)

(1)工程内容

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绿化工程,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情况选择适 生树种,计划植树10万棵,并建设新景点5个。

(2)工程资金筹措

预计投资300万,200万元由矿山自筹,100万元申请国家相关专项资金。(3)进度安排

绿化工程伴随矿山生产全过程,因此,在规划期内绿化时间为2013~2017年。

(4)工程预期效果

美化矿区环境,绿化率达到可绿化范围的95%。(5)实施部门

矿区绿化工程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实施。

6.2 矿区塌陷治理与监测工程(EP2)

(1)工程内容

由于红会一矿开采历史较长,留下的采空区范围较广,但沉陷速度缓慢,当发现有地裂缝等灾害隐患时,可以及时采取搬迁、人工垮塌等治理工作,建矿56多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地质灾害事故。为了更好的防治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塌陷区的治理及监测尤其重要。根据目前的生产情况,初步确定红会一矿塌陷风险区面积约为222.58亩。在规划期内,矿山计划针对矿区台阶状塌陷和坑穴塌陷的现状,采取网格状的矸石填充治理塌陷区。同时,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工程,在塌陷区设置15个监测站,配置专业人员,每月按时监测,确保矿山生产与社区居民生活的安全。

(2)工程资金筹措

计划投入400万元,200万由矿山自筹,200万元申请国家先关专项资金。(3)进度安排

矿区塌陷治理与监测工程伴随矿山开采全过程,因此,在规划期内监测时间为2013~2017年。

(4)工程预期效果

有效防治塌陷隐患,保证矿区生产安全。(5)实施部门

矿区塌陷治理与监测工程由综合管理部、经营管理部、生产技术部负责实施。

6.3 土地复垦工程(EP3)

(1)工程内容

“边生产、边复垦”,对废石堆放场地进行复垦。复垦面积9.24公顷,复垦为草地。

(2)工程资金筹措

计划投入170万元,全部由矿山自筹。(3)进度安排

复垦工程伴随矿山生产全过程,因此,在规划期内复垦时间为2013~2017年。

(4)工程效果

一定程度上恢复矿区生态,复垦率达到70%。(5)实施部门

土地复垦工程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实施。

第四篇:矿山开采与土地复垦-论文

矿山开采与土地复垦

矿山开采与土地复垦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因素导致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讨论了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并调研了国内外矿业复垦的基本现状,提出了中国今后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的主要措施和方法。阐述了土地复垦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矿业效益。关键词:矿山开采;土地复垦;措施;现状;效益

Mining and Land Reclamation Abstract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a result of natural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an-made factors have led to mine the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ause loss of human life and property or human survival resourc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damage disasters.Discussed the problems of land reclamation and the basic status quo of mining reclamatio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put forward Chinese land reclamation efforts in the future to increase the main measures and methods.Described land reclamation arising from the economic, social, mining efficiency.Key words:Mining;Land Reclamation;measure;status quo;benefit

矿业生产是破坏大自然和过分消耗有限资源的生态地位最低的行业。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景观的破坏、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动植物生境的影响等。我国现有8000 多个国有矿山,11 万多个乡镇集体矿山,个体矿山12.2 万个,拥有矿业城镇300 多座,从业人员超过2000 万人,各类矿山遍布全国2000 多个市县。矿业生产活动排放的各类固体废物长期占用和破坏耕地,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各类破坏废弃的土地约1.33 ×107 hm2 ,其中,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塌陷、挖损、压占破坏废弃的土地有400 万hm2 左右,约占破坏土地总量的30 %。矿山开采不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那样,可以根据地质情况针对灾害可能多发地段,采取“能避让则避让,能预防则事前预防”的原则进行避与防,大多数情况下采矿不得不在明知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进行,从而易于产生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对土地资源的侵占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1.矿山废弃地开采的危害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系统受干扰程度大、系统的恢复程度慢,往往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他的治理始终是矿区生态恢复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1.1 采场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及防治原则与现状

露天采场因开采产生的或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鉴于经济的原因,矿山露天开采往往设计的边坡较陡,只要能保证在矿山开采期间安全运营就可,闭坑后则任其自由发展。露天开采人为地塑造了边坡,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边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既严重破坏了地应力的自然平衡,又导致了人工边坡的变形、破坏和滑移。同时,边坡在开采过程中易受爆破等因素作用而产生裂缝,且随着采矿工作的推进,裂缝会进一步发展,一旦诱发因素(如暴雨、地震等)出现,高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就很可能发生灾害。地下采场因开采产生的或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矿井灾害(瓦斯爆炸、煤突出、矿井突水、煤层自燃、塌方、冒顶、底鼓、片帮、岩爆、矿井热害)两大类型。地面变形灾害主要是矿床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区,矿坑顶部岩体在自重和外部力量的作用下向下陷落产生,采空区深度与面积、采掘面高度、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决定了地面塌陷、地裂缝的规模与空间分布,而地面变形灾害又可能进一步诱发山体开裂,进而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矿井灾害多在采矿期间发生,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矿山采掘活动强烈改变了矿区的应力系统,导致地应力集中而出现塌方、冒顶、底鼓、片帮、岩爆等灾害,或由于破坏了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而导致突水、煤层自燃及矿井 热害等灾害。对于以上灾害的防治,我国采取的原则是:能避让则避让,能预防则事前预防,实在不行,则采取技术上可行、工程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治理方案对灾害进行必要的治理。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型矿山大多为私营,要让业主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对灾害进行长效治理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况且在灾害治理的技术上我国的研究尚不成熟,工程措施上主要有主动型、被动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方法,最多也仅能达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效果,至于闭坑后的情况则是谁也不会去预测了。1.2 闭坑后采场潜在的灾害类型及危害

由于矿山灾害治理的短效性及不可预见因素的存在,故矿山闭坑后必然会留下灾害隐患。露天采场闭坑后留下的潜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这是由于露采后留下了高边坡,虽然在坑底进行了一定的废石回填,但留下高边坡仍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露采很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样的边坡在后期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很可能再次发生灾害。地下采场闭坑后留下的潜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甚至也有因地面变形而诱发的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滞后性,即在开采期间不发生或发生得不彻底,尚未达到稳定状态,待闭坑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发生或在特定的条件下突然发生。以上灾害一旦发生,如果采场内已经进行了土地复垦,则复垦好的土地就可能因灾害的发生而再次破坏甚至废弃,造成本不应有的损失。1.3 弃渣场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及防治

弃渣场因矿山开采排土弃渣而容易产生的或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渣场的物质由地下采掘出的大量松散的废石组成,加上场地所限,废石堆往往堆放得较高,这样一旦拦挡措施不当,则在暴雨或其他诱发因素的作用下灾害就可能发生。渣场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于开采期间在渣场外围设置挡墙,闭坑后尽量利用弃渣回填至采空区,降低废石堆的坡度。然而,由于弃渣回填工作比较费事,特别是地下开采的坑道回填难度更大,因此大多情况下矿山企业主做不到这一点,即任由弃渣堆放。这样就导致了渣场的灾害危险性将一直保留,给土地复垦带来很大的难度,也留下了灾害发生的隐患。灾害一旦发生,复垦好的土地也将遭到灭顶之灾。

2.我国矿业废弃地复垦现状

矿业废弃地是指被采矿活动所破坏、而无法使用的土地。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排土场废弃地,即由采矿活动剥离的表土、开采的废石堆积形成的废弃地;二是采空区废弃地,即由矿物开采造成的采空区或塌陷区所形成的废弃地;三是尾矿坝废弃地,即由矿物分选后的剩余物排放形成的废弃地。我国矿业废弃地复垦工作始于20 世纪50 年代,主要零星的、小规模复垦。1988 年我国出台了《土地复垦规定》,矿业复垦工作开始走向法制化道路。据统计,1990~1995 年间,我国1256 家大中型矿山,复垦土地4.67 万hm2 ,其中内蒙古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复垦率较高,分别达到12.4 %和15.7 % ,青藏高原复垦率最低为0.6 % ,目前全国矿业复垦累计达40 万hm2 左右,约占矿业废弃地总量的10 %。复垦效果排列顺序一般是:煤矿、非金属矿山、黑色金属矿山、有色金属矿山。从重视程度看,一般是国有大、中型矿山好于乡镇小型矿山和私有矿山。

3.复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态环境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未把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纳入生产建设规划,没有把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在决策体制上来。

3.2 复垦方式较为单一,多限于绿化、水土保持。

矿山复垦常用的穴植法和条带法栽种,工程施工量大,成活率低,不易形成产生经济效益的复垦模式,加之复垦资金困难,企业积极性不高。3.3 矿区废弃地土壤贫瘠。

土壤机械粒度、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持水性、p H 值等,不利于植物生长。如尾矿坝矿砂粒度小,易板结;排土场矿泥颗粒粗,不易风化和粉粹,持水性差。部分废弃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高(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山),也不利于植物生长。3.4 复垦科研工作跟不上企业需求。

复垦技术仅限于一些基本途径的研究,未从整个矿区条件,按照环境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综合、协调的生态复垦研究,致使复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不明显,经济效益较低。

4.国内外矿业复垦对比分析

4.1 复垦政策及管理制度的比较

国外多数发达国家复垦工作起步较早,管理制度较完善,执行较严格。以美国为例,该国矿业复垦起步于20 世纪30 年代,1977 年颁布了《露天采矿管理与恢复(复垦)法》(Surface Mining Cont rol and Recla2mation Act),除此之外,各州均出台了许多土地复垦相关法规。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采用严格的执法手段,其主要措施是采矿许可证制和复垦保证金制,并采用各种政策募集复垦基金。从1978 年至1986 年共募集复垦基金18 亿美元,有力地推动了复垦工作的发展。为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1994 年美国内政部将每年的8 月3 日定为土地恢复日(National LandReclamation Day in t he Department of Interior),以鼓励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我国1988 年出台了《土地复垦规定》,1999 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先后出台的《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煤炭法》、《铁路法》等法律中都有土地复垦方面的规定,但执行中由于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原因,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4.2 复垦规模目标及技术的比较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土地复垦率已达到50 %以上。美国自颁布《露天采矿管理与恢复(复垦)法》后,要求以前破坏的土地由企业和政府共同负责复垦,法律颁布以后矿业废弃地复垦应达到100 %。1977 年以来,全美国5600 处废弃矿场大约5.5 万英亩的土地得到了复垦利用。目前美国土地复垦率已达到85 %。从复垦目标看,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均已广泛开展农、林业复垦工作,以恢复土地生产力,恢复废弃地植被达到破坏前水平为复垦目标。如澳大利亚西澳州ALCOA 铝土矿,在采矿前首先清除植被(主要为澳大利亚红木),对矿区土壤进行化学分析,采集被清除植物的种子,便于复垦时恢复原貌作参考;然后把上部岩土层按土壤层、覆盖层分开保存到合适的地方;最后是剥离岩层,进行采矿。该矿通过近30 年的复垦工作,已复垦废弃地1 万多hm2 ,除现在正在开采的矿场外,复垦过的地方几乎看不出采矿的痕迹。由于矿业废弃地土壤贫瘠,部分废弃地还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利于植物生长。废弃地复垦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复垦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其主要研究热点是复垦土壤的重构与改良;微生物技术在重新植被中的应用;侵蚀控制和农、林业复垦技术;复垦设备与产品的开发等。我国矿业废弃地复垦虽起步于20 世纪50 年代,但由于长期受到“地大物博、资源众多”的思想影响,20世纪80 年代末以前,矿业复垦工作基本是零星的、分散状态,没有纳入到矿业生产活动的整体规划中去,日积月累形成了较大的矿业复垦欠账。目前矿业复垦率仅为10 %,远远低于多数发达国家50 %以上的土地复垦率。从复垦目标看,目前大多数矿业废弃地复垦还仅限于防止水土流失、预防废弃地二次污染、恢复简单植被的初级状态,其复垦手段多限于工程复垦,复垦效果还远远未达到农业用地和恢复生态景观的程度。但我国个别矿山如广西平果铝矿的复垦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投产近10 年来,坚持生产环保两不误,目前复垦面积达133hm2 ,采空区实现了100 %复垦,为我国矿业复垦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5.搞好矿业复垦工作的措施

根据矿业废弃地形成的原因和复垦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国矿山常用的复垦方法主要有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两大类。工程复垦主要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对采空区采用废石充填、表面覆土整理技术;对排土场和尾矿坝采用机械整理土地,调整和稳定废石堆边坡技术,在土地平整和整理基础上,采用穴植或条植等方法,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环境的速生植物,以改善废弃地生态景观。生物复垦是利用当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复垦技术。它包括一系列恢复被破坏土地肥力,造林绿化以及种植适宜经济作物,开展农业复垦的综合措施。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用于设计新的速生、丰产树种和草类;微生物技术用于土壤改良。恢复矿区生态平衡、恢复废弃地土地生产力使之达到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已成为当今生物复垦技术的研究热点。

今后中国土地复垦工作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手段,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密切配合、群策群力”的原则,利用5 年的时间使土地复垦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对今后新破坏的土地,做到破坏一亩,复垦一亩,当年复垦面积与当年破坏面积持平,不欠新账;加大历史遗留废弃土地的复垦力度,逐步偿还旧账;力争在15 年内使我国的土地复垦率达到50 %以上。其主要措施是: 5.1 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严格执法,强化管理。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土地复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土地复垦规定》的修订工作。二是继续实行并完善“谁复垦、谁使用、谁受益”的优惠鼓励政策。允许业主对国家征用的被破坏的土地,自行复垦后,归业主使用,政府予以登记、确权发证,保护复垦者的合法权益;国家鼓励生产建设单位优先使用复垦后的土地用于生产或基本建设,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如不再支付新的征地费、减免土地使用税等;积极引进市场机制,根据“利益共享”、“责任分担”的原则,采取股份制、合资、合作以及招标、拍卖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土地复垦。三是根据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和利用结构,改变过去复垦后的土地主要用作耕地,发展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土地复垦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调动复垦者的积极性。

5.2 编制好土地复垦规划,并保证有效实施。土地复垦必须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通过土地复垦规划的编制,确定土地复垦的原则、重点、目标及土地利用结构、方向等。首先,土地复垦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与当地的城镇、道路、河流及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其次,土地复垦要与工矿企业生产建设统一规划,并做到结合生产建设同步实施;再次,土地复垦要充分利用工矿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充填塌陷、挖损的土地,既避免排放的废弃物另外压占土地,又解决塌陷、挖损区的充填物。同时要注意对土地复垦充填物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5.3 充分运用行政措施,保证土地复垦任务完成。

一是对新开采矿山项目要求做好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制定具体治理措施。凡是开采矿产资源项目未按要求做好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制定具体治理措施的,一律不予发放采矿许可证;二是运用建设用地审批手段,严格审查矿山开采项目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及土地复垦方案。凡矿山开采将造成土地破坏而又无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及具体治理措施的,一律不予审批矿山开采生产建设用地。三是加大土地复垦监督检查力度。一方面督促工矿企业按照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及土地复垦方案,复垦治理破坏的土地;另一方面对违法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或不按要求复垦土地的,依法严肃查处。

5.4 多渠道筹集土地复垦资金,加大土地复垦资金投入。

一是继续执行好复垦生产或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复垦所需资金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规定,保证新破坏土地复垦资金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扶持土地复垦的力度,争取资金逐年有所增加。三是开辟新的资金渠道。主要有:将复垦后的土地,依法有偿出让、转让使用权或出租,将其收益专项用于复垦再投入;在国家征收的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土地复垦;借鉴国外的做法,争取建立土地复垦基金制度,以加强国家在土地复垦方面的宏观调控能力。另外,鼓励团体、企业、个人扩大投入以及吸收利用国外资金投入土地复垦。5.5 加强土地复垦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土地复垦意识。

进一步宣传中国的土地基本国情和开展土地复垦的重大意义,将土地复垦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议程;继续搞好土地复垦业务培训,提高土地复垦队伍人员素质;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土地复垦科技研究,推广科技成果;加强国内外的土地复垦学术交流,争取区际、国际合作,交流土地复垦技术、经验,以推动土地复垦工作更广泛地开展,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6.浅谈土地复垦的效益

狭义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仅指土地复垦及生态恢复这两部分的效益。但由于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对矿山企业、当地农民及政府、社会,分别有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不同目标和效益要求。不论土地复垦,还是生态重建,其根本是造地、造土。因为采矿破坏的是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是密切联系的,如径流、河流、地下水都与土地、土壤有关。然而,现代化的大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土地面积可达数平方公里到几

十、几百平方公里,地貌改变、河流改道、植物群落消灭、土地不能利用、土壤无生产能力,极特殊的可使土壤全部失去。所以造地、造土,即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就成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础工程。

可以了解,由原脆弱生态演变为极度退化生态为第1阶段,即矿区生态系统破损阶段;由极度退化生态演变为生态重建雏形为第2阶段,即矿区生态系统雏形建立阶段;由重建生态雏形演变为重建生态相对稳定型为第3阶段,即矿区生态系统动态平衡阶段。“三大效益”配置在不同阶段迥然不同。

第1阶段为效益完全丧失阶段,并会产生较大的负效益。

第2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保水、保土、防风固沙、提高肥力、改善生境,所采取的措施主要起防护性功能,故产生的效益只能是以生态效益为主。同时,此阶段的社会效益也仅仅只能体现在减轻自然灾害上,如保护新造土地不遭沟蚀破坏与石化、沙化,减轻矿区下游洪涝灾害与泥沙危害,减轻矿区风蚀与风沙危害,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等。而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效益还无条件产生。另外,此阶段也可能有少量的经济效益。

进入第3阶段后,因保水、保土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矿区生态系统已具备生产性功能的基本条件,即可考虑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同时,此阶段的社会效益不仅体现在减轻自然灾害上,而且已上升到可促进社会进步,如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失业农民及其剩余劳动力有用武之地,提高劳动利用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生产结构,适应市场经济,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此阶段才可能是矿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阶段。

参考文献:

【1】唐春,李波,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

【2】李海波,李克顺,李亚东,我国矿业废弃地复垦现状及对策分析。【3】潘明才,我国土地复垦概况及发展趋势与对策。

【4】白中科,郭青霞,王改玲,张前进,魏忠义,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5】白中科,赵景逮,论我国土地复垦的效益。

【6】李娟,赵竟英,陈伟强,矿区废弃地复垦与生态环境重建。

第五篇:矿山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RE: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编制要点及注意的问题(梁成华)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制要点及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土地复垦概述土地复垦原则土地复垦的特点土地复垦的概念土地复垦的技术路线1土地复垦的概念国务院1988年发布的《土地复垦规定》中对土地复垦的含义界定为: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土地复垦的原则我国的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这个原则具体体现在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管理法》的第42条的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3土地复垦的特点多学科性(地质学、土壤学、土地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农学„)限制因素多且复杂(土地破坏方式、政府的政策及法规、复垦资金、复垦技术、自然和社会条件...)多工序的工程体系(工程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4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点分析总则项目概况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土地复垦投资概算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保障措施附件要求编制目的编制原则编制依据目标服务年限主要计量单

位1.1 编制目的问题:篇幅过长、多数报告写成了报告所编制的主要内容。要点:概述某项目占地和已破坏土地情况,生产(建设)过程可能破坏土地情况;按照XXX原则,依据XXX文件的要求,为了控制或减少某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不必要破坏,保护耕地及其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将该煤矿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落到实处;为某项目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提供依据。1.2 目标问题:不明确要点:某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破坏(塌陷、压占、挖损等)土地面积???hm2;复垦各类土地面积???hm2,土地复垦率??%;社会、生态、经济效益。1.3 主要计量单位问题:混乱要点:用法定单位,如:hm2、㎏、㎞、㎝等;全文所用计量单位级别应该统一。2项目概况项目简介项目所在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项目生产工艺流程2.1 项目简介问题: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和土地权属不明确;要点:熟悉《XXX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XXX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X工程项目占用土地情况报告》,按编制要求将下列问题简述清楚:项目名称、位置、隶属关系、企业性质、矿种、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和土地权属;建设项目还要说明工程性质、投资规模、建设期限。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问题:针对性不强,涉及的范围过大,数据不真实;要点:重点简介项目区的自然环境概况,最好附项目区现场照片;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资料应该来源于当地政府提供的《XXX镇(乡)“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 XXX镇(乡)小城镇

建设总体规划》《XXX县年鉴》2.3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问题:数据不真实,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不符,土地利用类型名称不规范;要点: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要规范。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问题:针对性不强,盲目引用;要点:建设项目应重点介绍与导致土地破坏顺序和破坏方式有关的工程环节;开采矿产资源项目应依据《XXX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简介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并侧重介绍可能导致土地破坏的环节。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已破坏土地现状拟破坏土地预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复垦标准3.1 已破坏土地现状问

题:对已破坏土地情况的描述过于简单,缺乏实地调查数据和图片资料;要点:根据实地调查,正确划定土地破坏类型;说明由于挖损、塌陷、压占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面积和程度,按破坏类型附现场照片;建立破坏土地面积和破坏程度统计表。3.2 拟破坏土地预测问题:拟破坏土地预测依据不充分,在统计拟破坏土地与已破坏土地面积上混乱,土地破坏的时序不清;要点:与项目简介中的相关内容(工程类型、生产建设方式、工艺流程或项目工程安排)相衔接;简述拟破坏土地的依据和方法,测算不同时段和区段破坏土地的类型、面积、范围、程度。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问

题:忽视项目生产或建设过程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而对土地复垦影响较小和暂时性的环境问题叙述过多,如噪声和扬尘等。要点:明确该节内容与土地复垦的关系,服务于复垦的可行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内容,必要时可进行采样化验分析和监测;重视对有色金属矿山和选矿场及尾矿库的环境影响分析;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①问题: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限制因子及其等级标准选择脱离项目区实际;确定待复垦土地用途的依据不充分;缺少或没有土地复垦类比方案;忽略农用地以外的土地用途的可行性分析;原则性内容叙述过多。

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②要点:明确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是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 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受破坏土地,针对特定复垦方向的适宜程度所做出的判断分析,是制定土地复垦规划和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依据。确定土地复垦方向;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指出主要限制因子。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③适宜性评价程序)3.5复垦标准问题:复垦标准不具体,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相脱节;要点:严格按照所确定的复垦用途制定复垦标准;复垦标准不仅包括复垦后的某种用途的土地标准,而且还应包括与之相配套的道路、灌溉渠道等工程设施标准。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预防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生物化学措施4.1预防控制措施问题:重点不突出,偏重预防控制环境污染方面的措施,因挖损、压占、塌陷使土地遭到破坏的措施偏少;要点:深刻理解“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原则的涵义,将复垦作为生产和建设工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项目特点、生产方式和工艺,提出在项目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减少破坏土地的面积,以及降低破坏程度的控制措施。4.2工程技术措施问题:没有根据各复垦单元的土地破坏特点和复垦后的土地用途提出拟采取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与“工程设计”的侧重点不清,这两部分内容雷同。要点:根据各复垦单元的土地破坏特点和复垦后的土地用途提出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不要在这一部分编写复垦工程设计内容。4.3生物化学措施问题:提出的生物化学措施针对性不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农业技术知识。要点:为恢复植被或满足某种利用(旱地、水田、建设用地„)标准,拟采取的生物和化学措施,要有针对性;采取的措施要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工程量测算工程设计5.1工程设计问题:简单地引用工程技术措施部分;缺乏相关设计图鉴;没有针对性,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复垦单元。要点:针对各个复垦单元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和标准进行工程设计,使拟采取的工程技术和生物化学措施落到实处;结合图鉴使工程设计有空间性和可操作性。5.2工程量测算问题:工程量测算过于简单(个别的就一张汇总表),没有过程,依据不充分;与工程设计内容相脱节。要点:依据工程设计,按复垦单元进行测算。6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问题:过于简单,依据不充分;与工程量测算内容相脱节。要点:依据工程量测算结果,按各复垦单元分项概算,并汇总;投资概算组成:①工程施工费(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②其他费用(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编制依据:《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预算定额》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问题:效益分析依据不充分,甚至直接引用其他报告相关部分;经济效益估算过大,脱离实际。要点:重点分析复垦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要真实,尽量量化。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问题:对项目区施工条件和工程进度考虑不周;工程进度安排不实。要点:依据工程进度安排和对土地破坏的阶段性或区位性特点划分复垦工作阶段;分段说明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投资和计划安排。生产年限超过5年的生产项目,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复垦工作阶段。9 保障措施建议:依据项目特点及其所处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提出保障措施,避免直接引用;将复垦土地权属调整内容放入该部分。

下载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复垦监理技术要求

    一、项目名称:赵庄二号井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监理 二、目的要求: 为了能使土地复垦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依据《长子县赵庄二号井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设计报告》的要求,需进行专门......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大纲项目特性表1 前言1.1 编制背景及过程简要说明方案的编制背景及过程。1.2 复垦方案摘要内容应包括:(1)生产建设项目服务年限及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

    废弃土地转包合同

    废弃土地转包合同甲方:身份证号乙方:甲方将于年月日从全体农户承包而来的废弃地垧(此地四至及平面图附后)自愿转包给乙方,现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并在平等、自愿、有偿的基础上达......

    废弃矿山治理发言稿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新沂市位于徐州、淮安、连云港、临沂、宿迁五市中心位置,面积1586多平方公里,人口97万。近年来,我局在省厅和徐州市局的......

    土地复垦保证书

    土地复垦保证书为了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民持续增收保障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

    土地复垦工作总结

    3月份工作总结 转瞬间,来公司已经一个月了,作为一名新员工,非常感谢公司提供给我的平台,让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才能。在这里我对公司的领导和......

    土地复垦协议书

    土地复垦协议书 甲方: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促进凤冈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统筹发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有......

    土地复垦合同

    土地复垦合同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成都督查局对某某镇 某某村3组某某场地进行整理、整治、复垦。经甲乙双方磋商达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