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

时间:2019-05-13 13:0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

第一篇: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大纲

项目特性表前言

1.1 编制背景及过程

简要说明方案的编制背景及过程。

1.2 复垦方案摘要

内容应包括:(1)生产建设项目服务年限及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2)方案涉及的各类土地面积,含项目区面积、复垦区面积、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复垦责任范围面积、征(租)地面积等;(3)土地损毁情况,含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的面积、地类、损毁类型和程度等;

(4)说明土地复垦目标,含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等;(5)复垦的投资情况,含静态总投资、动态总投资和单位面积投资等。编制总则

2.1 编制目的从加强土地复垦资金管理、保障土地复垦实施、合理用地、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目的。

2.2 编制原则

根据项目自身特点以及当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应体现的原则。

2.3 编制依据

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地方规划及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料等。项目概况

3.1 项目简介

说明项目的名称、隶属关系、企业性质、项目类型、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项目范围等。列表说明项目用地构成、规模。

应提供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及相应的投影参数、项目总工程平面布置图。

3.2 项目区自然概况

3.2.1 地理位置

项目区的地理坐标、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位置及交通状况,附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3.2.2 地形地貌

说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类型和海拔高度等,附项目区地形地貌图片。

3.2.3 气侯

说明项目所在地的降水、蒸发、日照、温度、积温、无霜期、风向与风速等气象特征。

3.2.4 土壤

说明项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地带性分布特征。

3.2.5 生物

说明项目区所在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附不同植被类型图片。

天然植被包括地带性植物群落类型、组成、结构、分布、覆盖度(郁闭度)和高度等。

1人工植被包括当地栽植的乔木林、灌木林、人工草地及农作物类型等。

说明项目区所在地的主要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

3.2.6 水文

说明项目所在区地表水系及地下水赋存情况。地表水系包括径流量和水质特征等;地下水赋存情况包括主要含水层(浅部)、隔水层、赋存条件、潜水埋深等。附地表水系图。

3.2.7 地质

说明项目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附地层综合柱状图。

3.3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明确项目区近3年内的乡(镇)人口、农业人口、人均耕地、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状况等,标明资料来源。

3.4 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

说明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质量。结合典型土壤剖面图说明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土层厚度以及有机质含量、pH值等主要理化性质。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

4.1 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

4.1.1 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说明生产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损毁的生产(建设)工艺及流程。附生产(建设)工艺流程图。

结合生产(建设)工艺及流程,列表或图示说明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土地损毁的形式、环节及时序。

4.1.2 已损毁土地现状

明确项目区已损毁土地的损毁类型、范围、面积及损毁程度等。

分析已损毁土地被重复损毁的可能性。说明已损毁土地已复垦情况,包括复垦面积、范围、复垦方向及复垦效果等。附损毁土地及复垦情况图片。

4.1.3 拟损毁土地的预测

依据项目或工程类型、生产建设方式、地形地貌特征等,确定拟损毁土地的预测方法。分时段和区段预测土地损毁的方式、面积、程度等。

结合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土地损毁程度分级,分级应参考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规定的划分标准,也可结合类比确定。

4.1.4 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

依据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结果,合理确定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应提供西安80系拐点坐标。

4.2 复垦区土地利用状况

4.2.1 土地利用状况

列表说明复垦区及复垦责任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质量、损毁类型与程度,应说明基本农田所占比例、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情况、主要农作物生产水平等。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应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明确至二级地类。土地利用现状的统计数据应与所附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信息一致。

土地利用现状表参考附录F。

4.2.2 土地权属状况

说明复垦区土地权属和登记发证情况,土地权属应详细到行政村或村民小组。需要征(租)收土地的项目应说明征(租)收前权属情况。

土地利用权属表可参考附录F。

4.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预测土地损毁对复垦区及周围环境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4.3.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根据对损毁土地的分析和预测结果,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

明确评价依据及过程,列表说明各评价单元复垦后的利用方向、面积、限制性因素等。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土地权益人的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损毁情况、公众参与意见等,在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的条件下,确定拟复垦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应明确至二级地类),划分土地复垦单元。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与步骤参考附录C。

4.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应结合复垦区表土情况、复垦方向、标准和措施等,进行土方量供求平衡分析。

需外购土源的,应说明外购土源的数量、来源、土源位置、可采量,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无土源情况下,可综合采取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改良措施。

复垦工程中涉及灌溉等用水工程的,应进行用水量平衡分析。

4.5 复垦的目标任务

依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土地复垦目标,包括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等,制作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可参考附录F。土地复垦标准与措施

5.1 复垦质量要求

依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结合复垦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复垦方向(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渔业、人工湖、公园、水域观赏区、建设用地等)提出不同复垦单元的建设标准。

标准制定不宜低于原(或周边)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与生产力水平。复垦为耕地的应符合当地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复垦为其他方向的建设标准应符合相关行业的执行标准。

5.2 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项目开采(建设)工艺,说明生产建设过程中为减少土地损毁拟采取的合理预防与控制措施。

5.3 复垦措施

5.3.1 工程技术措施

按照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和复垦方向要求,说明不同复垦单元拟采用的各项土地复垦工程技术措施,包括表土剥覆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充填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防排水工程等。

5.3.2 生物和化学措施

说明待复垦土地不同复垦单元拟采用的恢复植被、改良土壤等生物或化学措施。

生物措施中应明确植物种植的立地条件,以及所选取植物的生物特性。

5.4 监测措施

针对不同复垦单元制定合理的土地损毁、复垦效果等的监测措施。

5.5 管护措施

根据项目特点以及所在区域的自然特征,提出复垦土地以及主要复垦工程的针对性管护措施。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6.1 工程设计

根据确定的土地复垦方向和标准等,针对不同复垦单元不同措施进行复垦工程设计。工程措施的设计内容包括确定各种措施的主要工程形式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工程措施的设计可根据项目类型、生产建设方式、地形地貌、区域特点等有所侧重,主要工程设计应附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典型工程图等。

生物措施的设计内容包括植物种类筛选、苗木(种籽)规格、配置模式、密度(播种量)、土壤生物与土壤种子库的利用、整地规格等。

化学措施的设计内容包括复垦土地改良以及污染土地修复等。

监测措施的设计内容包括监测点的数量、位置及监测内容(土地损毁情况与土地复垦效果等)。

管护措施的设计内容包括管护对象、管护年限、管护次数及管护方法等。

6.2 工程量测算

根据不同复垦单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监测和管护措施的设计内容,分别测算复垦工程量并列表汇总。土地复垦投资估算

7.1 估算说明

说明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和方法。主要包括采用定额标准、基础单价的计算依据以及费用计算标准等。

说明土地复垦费用构成。包括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监测费、管护费)、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和风险金组成等。

土地复垦投资估算费用构成参考附录D。

7.2 估算成果

根据土地复垦工程量,测算土地复垦静动态投资总额和单位面积投资额。附测算总表、各分项单表和工程单价表等表格。

土地复垦投资估算费用测算表格参考附录E。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与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8.1 土地复垦服务年限

应说明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及确定依据。

8.2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合理划分复垦工作的阶段和区段,确定每一阶段、每一区段的复垦面积、复垦方向、工程量等。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参考附录F。

8.3 土地复垦费用安排

提前预存、分阶段足额预存,在服务年限结束前一年预存完毕所有费用,根据复垦工作计划安排提供土地复垦动态费用安排表。

已经缴纳的,提供相关说明和证明。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根据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和标准,综合分析复垦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建设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选取指标可有所侧重。保障措施

10.1 资金保障措施

应制定复垦资金计提、存放、管理、使用和审计的保障措施。

计提: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计提土地复垦资金的具体方案,计提方案应满足资金分阶段计提、提前计提以及总额计提。

存放: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银行建立土地复垦资金专用帐户的具体方案,方案应保证土地复垦义务人将土地复垦资金按计提计划及时存入土地复垦资金专用帐户。

管理: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接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监督土地复垦资金使用的具体保障措施。

使用: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根据土地复垦任务安排保证土地复垦资金专项用于损毁土地的复垦的具体财务管理制度。

审计: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进行内部审计,以及主动接受相关审计人员对土地复垦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的具体措施。

10.2 技术保障措施

说明保障土地复垦技术实施的主要措施,可包括定期培训技术人员、咨询相关专家以及开展科学试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

10.3 组织管理保障措施

说明保障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包括土地复垦组织机构组成及其职责等。10.4 公众参与

制定全面、全程的公众参与方案,公众参与形式及内容应公开、科学、合理。

公众参与人员应包括土地复垦义务人、土地使用权人、土地所有权人、政府相关部门(国土、城建、林业、水利、农业、环保等)、土地复垦专家及相关权益人等。

公众参与环节应包括方案编制前期、方案编制期间、方案实施过程中、复垦工程竣工验收等。

公众参与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复垦标准、适宜物种与复垦措施、复垦土地的利用和权属分配等。

公众参与形式应根据不同环节和参与内容,合理选择座谈、问卷调查、走访、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公告、公示等。

提供公众参与反馈意见处理结果,对公众意见的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应作出说明。附公众参与相关影像、图片资料。

第二篇:矿山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RE: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编制要点及注意的问题(梁成华)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制要点及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土地复垦概述土地复垦原则土地复垦的特点土地复垦的概念土地复垦的技术路线1土地复垦的概念国务院1988年发布的《土地复垦规定》中对土地复垦的含义界定为: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土地复垦的原则我国的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这个原则具体体现在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管理法》的第42条的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3土地复垦的特点多学科性(地质学、土壤学、土地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农学„)限制因素多且复杂(土地破坏方式、政府的政策及法规、复垦资金、复垦技术、自然和社会条件...)多工序的工程体系(工程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4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点分析总则项目概况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土地复垦投资概算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保障措施附件要求编制目的编制原则编制依据目标服务年限主要计量单

位1.1 编制目的问题:篇幅过长、多数报告写成了报告所编制的主要内容。要点:概述某项目占地和已破坏土地情况,生产(建设)过程可能破坏土地情况;按照XXX原则,依据XXX文件的要求,为了控制或减少某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不必要破坏,保护耕地及其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将该煤矿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落到实处;为某项目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提供依据。1.2 目标问题:不明确要点:某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破坏(塌陷、压占、挖损等)土地面积???hm2;复垦各类土地面积???hm2,土地复垦率??%;社会、生态、经济效益。1.3 主要计量单位问题:混乱要点:用法定单位,如:hm2、㎏、㎞、㎝等;全文所用计量单位级别应该统一。2项目概况项目简介项目所在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项目生产工艺流程2.1 项目简介问题: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和土地权属不明确;要点:熟悉《XXX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XXX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X工程项目占用土地情况报告》,按编制要求将下列问题简述清楚:项目名称、位置、隶属关系、企业性质、矿种、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和土地权属;建设项目还要说明工程性质、投资规模、建设期限。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问题:针对性不强,涉及的范围过大,数据不真实;要点:重点简介项目区的自然环境概况,最好附项目区现场照片;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资料应该来源于当地政府提供的《XXX镇(乡)“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 XXX镇(乡)小城镇

建设总体规划》《XXX县年鉴》2.3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问题:数据不真实,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不符,土地利用类型名称不规范;要点: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要规范。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问题:针对性不强,盲目引用;要点:建设项目应重点介绍与导致土地破坏顺序和破坏方式有关的工程环节;开采矿产资源项目应依据《XXX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简介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并侧重介绍可能导致土地破坏的环节。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已破坏土地现状拟破坏土地预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复垦标准3.1 已破坏土地现状问

题:对已破坏土地情况的描述过于简单,缺乏实地调查数据和图片资料;要点:根据实地调查,正确划定土地破坏类型;说明由于挖损、塌陷、压占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面积和程度,按破坏类型附现场照片;建立破坏土地面积和破坏程度统计表。3.2 拟破坏土地预测问题:拟破坏土地预测依据不充分,在统计拟破坏土地与已破坏土地面积上混乱,土地破坏的时序不清;要点:与项目简介中的相关内容(工程类型、生产建设方式、工艺流程或项目工程安排)相衔接;简述拟破坏土地的依据和方法,测算不同时段和区段破坏土地的类型、面积、范围、程度。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问

题:忽视项目生产或建设过程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而对土地复垦影响较小和暂时性的环境问题叙述过多,如噪声和扬尘等。要点:明确该节内容与土地复垦的关系,服务于复垦的可行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内容,必要时可进行采样化验分析和监测;重视对有色金属矿山和选矿场及尾矿库的环境影响分析;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①问题: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限制因子及其等级标准选择脱离项目区实际;确定待复垦土地用途的依据不充分;缺少或没有土地复垦类比方案;忽略农用地以外的土地用途的可行性分析;原则性内容叙述过多。

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②要点:明确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是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 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受破坏土地,针对特定复垦方向的适宜程度所做出的判断分析,是制定土地复垦规划和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依据。确定土地复垦方向;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指出主要限制因子。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③适宜性评价程序)3.5复垦标准问题:复垦标准不具体,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相脱节;要点:严格按照所确定的复垦用途制定复垦标准;复垦标准不仅包括复垦后的某种用途的土地标准,而且还应包括与之相配套的道路、灌溉渠道等工程设施标准。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预防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生物化学措施4.1预防控制措施问题:重点不突出,偏重预防控制环境污染方面的措施,因挖损、压占、塌陷使土地遭到破坏的措施偏少;要点:深刻理解“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原则的涵义,将复垦作为生产和建设工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项目特点、生产方式和工艺,提出在项目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减少破坏土地的面积,以及降低破坏程度的控制措施。4.2工程技术措施问题:没有根据各复垦单元的土地破坏特点和复垦后的土地用途提出拟采取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与“工程设计”的侧重点不清,这两部分内容雷同。要点:根据各复垦单元的土地破坏特点和复垦后的土地用途提出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不要在这一部分编写复垦工程设计内容。4.3生物化学措施问题:提出的生物化学措施针对性不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农业技术知识。要点:为恢复植被或满足某种利用(旱地、水田、建设用地„)标准,拟采取的生物和化学措施,要有针对性;采取的措施要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工程量测算工程设计5.1工程设计问题:简单地引用工程技术措施部分;缺乏相关设计图鉴;没有针对性,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复垦单元。要点:针对各个复垦单元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和标准进行工程设计,使拟采取的工程技术和生物化学措施落到实处;结合图鉴使工程设计有空间性和可操作性。5.2工程量测算问题:工程量测算过于简单(个别的就一张汇总表),没有过程,依据不充分;与工程设计内容相脱节。要点:依据工程设计,按复垦单元进行测算。6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问题:过于简单,依据不充分;与工程量测算内容相脱节。要点:依据工程量测算结果,按各复垦单元分项概算,并汇总;投资概算组成:①工程施工费(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②其他费用(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编制依据:《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预算定额》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问题:效益分析依据不充分,甚至直接引用其他报告相关部分;经济效益估算过大,脱离实际。要点:重点分析复垦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要真实,尽量量化。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问题:对项目区施工条件和工程进度考虑不周;工程进度安排不实。要点:依据工程进度安排和对土地破坏的阶段性或区位性特点划分复垦工作阶段;分段说明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投资和计划安排。生产年限超过5年的生产项目,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复垦工作阶段。9 保障措施建议:依据项目特点及其所处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提出保障措施,避免直接引用;将复垦土地权属调整内容放入该部分。

第三篇:土地复垦方案

雅康高速公路路基工程C9标段

土地复垦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江西交通工程集团公司

****年**月**日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1

二、复垦目标„„„„„„„„„„„„„„„„„„„„„„„1

三、工程概况„„„„„„„„„„„„„„„„„„„„„„„1

四、临时工程用地的复垦措施„„„„„„„„„„„„„„„„2

(一)土地复垦的原则和复垦范围„„„„„„„„„„„„„„2

(二)土地利用的现状„„„„„„„„„„„„„„„„„„„2

(三)复垦的可行性分析„„„„„„„„„„„„„„„„„„2 1.已破坏土地现状和预测„„„„„„„„„„„„„„„„„2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2 3.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价„„„„„„„„„„„„„„„„„3 4.复垦标准„„„„„„„„„„„„„„„„„„„„„„„3

(四)预防控制和复垦措施 „„„„„„„„„„„„„„„„„3 1.预防控制措施 „„„„„„„„„„„„„„„„„„„„„3 2.土地复垦的经济措施 „„„„„„„„„„„„„„„„„„4 3.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 „„„„„„„„„„„„„„„„„„4

五、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5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工程的合同要求,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本工程完工之后,要对临时占用的土地进行复垦和绿化,为达到节约用地,规范复垦行为,特编制本方案。

编制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关的合同文件及要求。

二、复垦目标

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的目标,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破坏土地面积,同时临建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在工程完工后通过实施复垦方案,达到重新耕植利用和环保要求。

三、工程概况

雅康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雅康高速公路路基工程C9标段(K38+407.752~K45+803),主线7.2公里,延线986米,地属雅安天全县周边,跨318国道,经过天全县、石经镇,均是土地肥沃的地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较多,以种植业、经济林为主。区段内荒地较少,耕地、林地较多,其中经济林和林地等众多,对生态环境和土地保护要求较高,施工用地和临建设施用地均须严格控制在业主指定的范围内,并做好复垦计划和方案,工程完工后及时对各种临时用地进行恢复和绿化,以达到保护土地和环保要求。本工程工期33个月,我工区临建设施所占用的土地计划使用期限为二年。临建设临时施工便道计划用地4.8亩。

四、临时工程用地的复垦措施

(一)土地复垦的原则和复垦范围

1.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特征和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原

则进行复垦:

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原则; 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原则; 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原则; 边生产、边建设、边复垦原则。2.土地复垦范围

临建设施占地复垦,主要为临时施工便道,在工程完工后要进行复垦; 其它施工中破坏的土地,也应在破坏结束后立即进行。

(二)土地利用的现状

我工区管段内的土地类型主要有一般林地、经济林。本段内林地较多,树木大小参差不齐,竹林分部较广,数目较多,为主要经济价值,属于当地村民所有;

(三)复垦的可行性分析 1.已破坏土地现状和预测

目前,工程目前暂时没有开工,对将要占用的土地尚未进行破坏,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该土地主要用于修建施工便道,修建期间不会产生临时生活污染等,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在计划用地破坏范围内,并在使用完毕后立即恢复。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的特点,临建施工便道对土地的破坏形式主要是占压,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甚小,对土壤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压实作用,对土质影响较小,对生态植物的影响相对较小,所占压范围的植被将被破坏或移走。

3.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价

根据对破坏土地的调查和上述分析,本工程临建施工便道所占用的土地均可

通过一定的措施恢复重新利用,复垦的方法主要采取将占压的土地用机械翻松,在表面布上一定厚度的耕植土即可在上面进行耕植或绿化。弃渣、垃圾等在规定地点挖坑掩埋后,将表面整平,再在其上覆盖适当厚度的耕植土后对其绿化。即可达到复垦目的。个别被污水或泥浆等污染的土地,可通过化学方法(如石灰)对土壤进行改良后再进行绿化或耕植。

4.复垦标准

根据上述可行性分析,对施工便道复垦应达到以下标准:

施工便道所占用的土地经复垦后,陆地于植被生长,达到绿化和生态环境要求。

(四)预防控制和复垦措施 1.预防控制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在临时用地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土地用量,严禁超范围用地,能节约的土地要节约,能不破坏的土地和植被尽量不破坏,施工期间加强职工对土地保护和环保教育,提高职工对土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临时设施占用土地之前应将表层具有肥力的土壤剥离,妥善保存,复垦时重新利用,施工期间防止污水、泥浆、油污、垃圾等对土壤造成污染破坏。

2.土地复垦的经济措施

施工预算中留足足够的土地复垦金专项用于土地复垦,不得挪用或作它用,以保证土地复垦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使复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

临时工程建设之前要将表层具有肥力的土壤层剥离并妥善存放,防止肥分损失和水土流失,或造成新的污染。施工期间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水、泥浆、油污

等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施工完毕对不再利用的临建设施进行拆除,将拆除的建筑垃圾清理干净,表面不得有砼块、钢筋等硬质物存在,清理完毕经检查合格后,利用推土机、耕地机械或挖掘机等将表面被压实的土壤翻松整平,泥浆沉淀池、污水处理池及排水沟等经过化学处理符合要求后,将其填平,统一整平和翻松,翻松整平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将原来施工之前剥离出来的表层耕植土或从其它地方拉运的符合要求的耕植土均匀散布覆盖在表面,厚度必须符合要求。

经过上述处理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使用,根据土地的用途,作耕植地使用的,将其归还给产权人,公共实施部分须绿化的,在表面种植绿化植物进行绿化,要注意存活率,使之达到环保要求。取弃土场、弃渣场的复垦工作必须在取弃土、弃渣完毕后立即进行,以达到边生产、边建设、边复垦的复垦原则和要求。

五、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土地复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根据工程的进度安排和对土地破坏的阶段性特点,将复垦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即施工前,施工期间,施工完毕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施工前,本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是做好各种临建设施的规划,将各种临建设施的用地数量严格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尽量少占地,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临建设施施工之前,将表土剥离并将其妥善保存,临建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做好对土质的保护工作。

第二阶段即施工期间,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做好对水土的防污措施和对土质的保护工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施工便道做好规划、建设和复垦工作,及时进行绿化和保护。

第三阶段即施工完毕后,这是复垦任务较重的阶段,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对

场地的清理和对临建设施的拆除、复垦;对污水处理池、泥浆沉淀池的化学处理;对取弃土场、弃渣场复垦及绿化工作;对其它破坏部分的复垦和绿化工作。

第四篇:土地复垦方案

土地复垦协议

甲方:宜君县彭镇武家塬村委会

乙方:铜川市通宇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2013年干线公路水毁修复工程项目经理部

一、项目概况和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

1、工程简介

铜川市2013年干线公路水毁修复工程为铜川辖区的210国道、305省道和包茂高速宜君连接线水毁修复和210国道武家塬加筋土挡墙(土桥)改造修复工程,水毁修复工程主要内容为对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施、防护工程和安全设施的水毁路段按原公路技术标准进行修复,210国道武家塬加筋土挡墙(土桥)改造修复工程主要工程内容为6×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1座,桥梁下部采用肋、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长188.2米。桥梁纵断面位于纵坡i%0.467%的直线段内。本桥平面位于直线段内,墩台平行布置。主梁采用预制吊装、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本桥为双向2%横坡,箱梁预制时应注意沿路线前进方向,路拱左侧箱梁按2%升坡(左低右高)预制,路拱右侧箱梁按2%降坡(左高右低)预制。

2、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

根据查询项目区所在地国土局,所占地为非基本农田,项目区临时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项目区及周边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

(1)、以耕地为主,林地的比重小。(2)、土地利用的生态压力逐渐增大。

本项目区临时用地地块共计4个,总面积为7.8亩。

二、损毁土地的分析预测和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价;

所占地的用途为修建预制梁厂,硬化区域有料仓、拌合站、生活区等,工程完工后即可恢复到使用要求,不会对现有土地改变原貌、损毁。复垦过程没有难度,对自然环境不会造成破坏。

三、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

复垦的目标是使所占土地达到可耕种的要求,不会改变现有的土地样貌、格局和原本具有的生产能力,临时用地施工完后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恢复原有土地功能,与周围地形地貌相符。

四、土地复垦应当达到的质量要求和采取的措施;

1、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执行“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

则。在使用施工道路时,尽量使用现有的乡村道路,同时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各种施工场地用地面积,防止滥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依据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如表层土剥离防护、临时堆土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在施工结束后立即对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原利用功能。这些预防管理措施,对于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破坏具有重要 意义。主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有:

(1)施工区使用的沙石、水泥,应使用不透水的蛇皮布或其它雨布或钢板隔垫,防止沙石、水泥散落进入土壤从而影响复垦;

(2)施工机械应维护良好、防止渗油,施工机械放置场地应采取隔垫措施防止渗油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土壤;

(3)场地施工时先确定施工场地的边界,施工时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证在划定的边界范围内,进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减少土地的扰动破坏。

2、工程技术措施

土地整治工程

在工程施工完毕后,清除在材料运输及施工过程中撒落的沙石、水泥以及施工场地和牵张场地的建筑垃圾,对粒径大于5.0cm的碎石块进行捡选去除,然后采用机械翻松土地,翻松深度不小于20.0cm。

3、生物化学措施

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易于恢复的地方,尽量避开稻田、果林登农用地;生活区和生产区种植树木花草进行绿化,美化施工环境。

五:土地复垦工程和投资估(概)算;

1、临时用地对于土地的破坏主要为:

(1)、场地道路对土地的破坏是土地整平再压实,浇注混凝 土硬化,不利于种植。

(2)、砼拌合站台座基础对土地的破坏是土地整平再压实,浇注钢筋混凝土,不利于种植。

2、施工方案

(1)、对于搅拌站、生活区的复垦,应与当地土地部门确定其今后用途,如果留有其用,应给其留下。但是如果必须恢复其原状的情况下,我们在拆除彩钢房及一些临时建筑后,必须用机械把地面的混凝土层清除,再用犁地机械将土地翻整,以保证其原始用途。

3、主要工程量

(1)、生活区

破碎混凝土:198m2×0.05=9.9m3(2)、拌合站及钢筋加工厂

破碎混凝土:120 m3

六、土地复垦费用的安排;

设置土地复垦专项资金,在工程结束,梁厂所有设备全部清场后安排专人负责复垦工作。

七、土地复垦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1、土地复垦工作安排

2014年10月下旬工程完工后,开始土地的复垦工作,为了使土地复垦工作顺利、保质完成,我分部成立土地复垦工作小组,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两名,安全工程师一名,环保工程师一名,负责复垦工作,全过程监控,在技术、机械、人力、资金资源全面到位的保证下,复垦工作计划在15日内全面完成,复垦工作完成后,交由当地村委会、村民验收,并交付使用。

2、保证措施

在工程完工后,将复垦纳入重点工作来对待,复耕完成后通过地方政府及村民验收,确定符合优良土地耕种条件。

土地复垦费应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并接受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3、质量保证措施

我部严格执行《土地复垦规定》,依靠科技,合理配置资源,开展标准化作业,加强管理,细化措施,安排专人,全程监控,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勤检查,保证复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五篇:土地复垦报告

矿 区 土 地 复 垦 报 告

矿区土地复垦报告

摘要 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现状进行了总结,煤炭开采会破坏和压占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功能发生较大变化,污染周围环境,对矿区土地资源破坏进行了地表沉陷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开采引起土地破坏的评价方法。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探讨了山地煤矿开采时地表的影响与平原地区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 土地复垦;现状;破坏;评价;适宜性评价

引言 煤炭开采对土地的破坏相当严重,据国家环保总局调研,煤炭每新增100万t/a产能,将形成地表塌陷或挖损面积2 100公顷。目前全国采煤沉陷区面积已达40万公顷,造成大量土地破坏和移民搬迁。由于开采,地表塌陷造成我国东部平原矿区土地大面积积水、受淹和盐碱化,不仅使区内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而且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煤炭与农业的矛 盾;西部矿区的地面塌陷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同时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还引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破坏矿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质量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为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实现耕地的复垦利用和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开采沉陷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以及预测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矿藏资源被过度开采,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矿区生产形成塌陷、挖损,压占土地,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利用已成为解决我国人地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要实现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新河矿区待复垦土地主要是以塌陷地为主,塌陷地是指地下开采煤炭资源后,由于地表塌陷而废弃的土地_1]。塌陷所毁损的土地原本多是耕地,且大多数是生产力较高的良田。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在对破坏土地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选取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因子指标值及权重,评定被破坏土地最适宜的复垦利用方向和构建土地最佳复垦模式[2]。通过对矿区待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实现有效合理节约集约利用;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生态系统重建为最终目标,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土地复垦工程计划及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为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提供方法和思路。目前,有关复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价方法的文献不多,可借鉴于此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价法、经验判断指数法、极限条件法、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层次分析法(AHP)通过逐层比较各种评价因素的重要性,分析和判断待评价的样本指标的实际值,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

第一部分: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约占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74%。但在煤炭的大量开采中,不可避免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对矿区的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中国煤炭开采大约96%为井工开采,4% 为露天开采。井工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势必会造成地面塌陷。目前采煤区地面塌陷造成土地破坏总量超过400.0万hm,并且仍以每年3.3万~4.7万hm的速度增加。这一系列的问题使矿区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对矿区土地的复垦成为解决矿区人地矛盾的必然选择。

第二部分:矿区开采土地破坏分析及评价 矿区开采土地破坏现状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由于采矿工艺的不同,其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方式也不相同。总的来说采矿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分为压占、塌陷及挖损3种形式:露天采矿剥离的表土层外排堆积形成排土场,以及采矿产生的煤矸石、尾矿的排放堆积都压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甚至是耕地。据统计,我国每年排放煤矸石约1.5亿~2.0亿t,历年堆积量已达30.0亿t以上,占用土地约1.33万hm,已堆积有1 500多座煤矸石山 J。地下开采中,由于大量煤炭被挖出,采矿区地下形成巨大的空洞,当空洞被其上部和周围的岩石填充时就形成了地表塌陷。据统计,全国每年因采煤塌陷土地70 km,平均每采l万t煤塌陷土地0.2 hrn [4 3;露天采矿中要剥离煤层之上覆盖的岩石层和土层,煤炭采出后必然形成深坑,造成原有土壤层的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土地荒芜、岩石裸露、乱石满地的矿业荒漠化现象。

对矿区环境的污染 煤矿的开采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煤矿开采产生大量的废水,由于矿区缺少必要的处理设备,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大部分被直接排人周围的河流,这就导致废水排放地河流及土地的污染。据有关统计测算,我国煤矿每生产1 t煤需排放矿井水约1.75—2.15 t,平均年矿井水排放量超过50亿t,而利用率不足50%。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因采煤导致流量下降或断流的井泉达3 200多个,导致近600万人以及几十万头大牲畜饮水严重困难。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底统计,山西省湿地总面积为3 580 km,比20世纪90年代初期减少了约1 390 km,平均每年减少近100 km2。煤矿开采还会产生大量煤矸石等废石,这些废石被随意堆积到周围土地上形成一座座巨大的矸石山。煤矸石除含有SiO 和A1 O,以及铁、锰等常量元素之外,还有其他微量的重金属元

素,如铅、镉、汞、砷、铬等。煤矸石在露天堆放情况下,经风吹、日晒和雨淋等风化剥蚀作用,这些重金属元素有可能通过雨水淋溶进人水域或渗入土壤,从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另外,矸石在长期的堆积中自燃形成H S、CO、SO: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如乌达矿务局某矿山自燃排出SOH S最高日平均浓度达10.69 mg/m,使该地区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铜川矿务局矸石山发生自燃,使周围地区SO:严重超标,导致在周围工作5年以上的职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病,而且这些地区是癌症高发区。

地质灾害问题 我国许多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经常发生边坡失稳、滑坡和崩塌等灾害。如盘古山坞矿采空区大面积崩塌使该矿的七大工艺系统和4个采矿中段破坏,损失工业矿量30万t,企业生产能力连续4年平均下降45%。矿山排出的大量矿渣及尾矿的堆放,除了占用大量土地,严重污染水土资源及大气外,还经常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等。1996年5月31日和6月3日,云南省元阳老金山金矿群采区接连发生2次滑坡,造成近4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四川冕宁县沪沽铁矿,向盐井沟堆放55万m 矿渣,1970年5月26日发生泥石流,冲毁房屋,堵塞河沟,死亡104人,并威胁成昆铁路和沪沽镇的安全 J。另外,在尾矿和矸石堆中含有许多有害的干燥废渣物,在刮风的日子里,随风吹到城市和居民区,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在我国矿山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现象中,还有瓦斯突出和爆炸、矿床尾岩变形、项板冒落等 ⋯

破坏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分析

地表沉陷引起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 地表变形引起的土壤侵蚀,改变了表土的理化性状和自身的营养条件。这种侵蚀过程对于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保持构成极大的威胁,不仅可能出现渗漏、冲刷和挥发现象,而且减弱了土壤持水能力和通气状况,影响有机物和矿物质的分解、淋溶和沉积、土壤胶体对离子的吸附交换、土壤酸碱中和、缓冲和土壤氧化还原等作用的进行。土地变形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破坏了微生物适宜的生活环境,就会减少由于微生物作用而产生的腐殖质。由于腐殖质缺少,土壤保水能力差,养分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土质恶化,影响到土壤对农作物养分的供应。地表沉陷可引起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因为地表下沉盆地内的地表倾斜使地形坡度改变,而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径流是指雨水流向排滞区的作用过程,坡度越大则径流量越大,冲刷量也越大,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越严重。某地区根据沉陷稳定后地面坡度的大小,将地面沉陷对耕地侵蚀程度的影响划分为6个等级(表1)

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 高潜水位矿区,由于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土壤容易盐渍化,季节性积水区域则在地表产生炭化层,出现沼泽化现象。当潜水位接近地表,达到农作物根系所及范围时,将阻止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抑制根系的生长,导致作物的减产。当潜水位接近地表时,潜水蒸发量增大,同时由于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加强了土壤水溶解固体物质的能力。当土体母质含盐量大,地下水矿化度高时,地下潜水盐分能够补充土壤水盐分。随着含有大量可溶性盐分水的蒸发散失,大量盐分逐渐贮留于地表,特别是在干枯季节,地表水大量蒸发散失,加快了地下盐分的输送量,使田地更加容易盐渍化。沼泽化现象出现在过湿地区,由于土壤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养分养料通过水的淋滤随地表水或潜水逐渐流失,这时少养分喜湿植被开始丛生,土层更加过湿。使土壤状况恶化,有机残物的分解过程缓慢,形成较厚的草根层或积累成泥炭而演变成沼泽化土地。在高潜水位或地表积水较多的地区,通常在水缘周围形成沼泽带,一般作物不易生长,只有一些耐盐喜湿性植物生长,因土壤的理化以及生物性质恶化,通常难以得到改良利用,严重影响土地的永续利用。

土地荒漠化 开采沉陷破坏了耕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致使耕地发生潜在荒漠化,特别是在气候干旱少雨的西北矿区较为明显。以大同市为例,土地荒漠化在该地区不断加重,且有逐年扩大趋势。调查发现大面积开采地下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因采矿造成土地塌陷、山体滑坡。很多山区百姓因无水不得不搬迁,搬迁后遗弃的耕地因缺水,植被不能很好恢复,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地一旦荒漠化,就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煤层大面积开采后,不仅使地表出现沉陷现象,而且采空区的冒落和下沉会造成地下导水裂隙带贯通,改变地下水的径流条件,甚至导致煤矿周围各含水层疏干,改变区域土壤层水分的动态关系,使地表更趋于干燥,抗蚀能力减弱,加剧水土流失,促使耕地荒漠化。

地表沉陷可改变土壤湿度。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作物生长离不开水,但水分过多又将不利于作物生长。地表沉陷造成农田排水不畅,对植物的生长不利,降低了耕地的宜农性。对于不同质地的土壤,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有效水分和湿度是不同的。植物从发生萎蔫到枯死的整个过程中所需的土壤湿度称为凋萎湿度,常用它作为土壤有效含水量的下限,而把田间持水量作为土壤适宜湿度的上限。多数土壤中,田间持水时的水分占土壤体积的25%为空气体积,这种情况下作物可正常生长。对农作物的研究表明,作物适宜的土壤湿度下限均在田间持水量的70% 左右,恰好相当于毛管水破裂湿度。1.5 产生附加坡度和裂缝在中低潜水位矿区或丘陵山区,开采沉陷使地表产生附加坡度和裂缝,这种地表物理形态的改变会引起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开采沉陷对农田影响主要是由地表倾斜和拉伸变形及潜水位变化而引起的,根据我国情况,一般当地表坡度大于20 mm/m时农田灌溉将开始受到影响,当地表拉伸变形为2~ 4 mm/m时,地表就开始产生明显的裂缝,这将使农作物产量和生产力指标逐渐下降。裂缝破坏性强,影响周期长。地裂缝穿过建筑物往往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田无法耕种,雨季成为地表汇水贯渗通道,危害矿井生产。地表沉陷对土地的影响程度,应根据上述沉陷后土地侵蚀的程度、沼泽化和盐碱化的程度、裂缝深度和宽度、土壤有效水分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综合分析评定。

利用MSPS对地表沉陷进行预计评价

MSPS(矿区沉陷预测预报系统)软件为中国矿业大学开采损害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一款地表沉陷预计软件,该软件可以生成设计开采方案的任意时刻地表下沉以及沿倾向和走向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值,并能预计主断面上指定点的各项变形值。

生成各种专题图 根据生成的下沉文件,利用SURFER8.0可以生成下沉等值线、下沉三维立体表面图、影像图、地貌晕渲图、矢量地图、线框图和表面图等各种专题图

进行土地破坏等级分类统计 将SURFER生成的下沉等值线与土地利用规划图叠加,通过叠加分析,即可实现土地破坏等级分类统计,可以作为采煤方案设计和土地复垦工作的依据(表2)。

3D分析 利用MSPS软件可以生成下沉文件(DEM),由于该文件可以根据地下开采进程实时更新,因此原始地表地形DEM和下沉DEM叠加可以生成采空区实时DEM。根据应用结果可以实时动态的了解与地下开采进程相应的沉陷前后积水面积和沉陷体积的变化,同时通过剖面图绘制,可以直观地看出因地下开采引起该截面地表面的地形变化。将DEM文件导人Arcgis,利用“3D analyst”模块“surface analysis”和“area and volome”功能可以得到沉陷区域的面积和体积。根据潜水位标高,设臵积水高度,选择“calculate statistics below plane”,即可得到积水面积体积统计结果。

表3为实验原始地形DEM、下沉DEM和实时DEM在Arcgis中进行矿区特定应用的积水面积、沉陷体积统计数据,从表中统计数据可以知道沉陷前后地面积水面积的变化和沉陷体积。图2为实验图的原始地形DEM和叠加后的实时DEM获得的沉陷前后任意两点间的剖面图,从图中也可以直观地看出因地下开采导致的地面两点间剖面的变化。

第三部分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焦作市新河矿区)待复垦土地的适应性评价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待复垦土地利用受外部环境与内在质量等多种条件制约,造成在改造利用方向和方式上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确定待复垦土地资源利用方向,既要分析研究土壤、气候、地貌、水资源等自然因素的状况,又要分析项目区区位、种植习惯、社会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的状况,同时还要考虑被破坏土地的类型和破坏程度。一种利用方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可比性原则 影响因素的选择,应考虑不同因素在项目区内部不同评价单元之间存在的差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个区域内土地利用进行的长远的总体的安排,是协调土地供需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有效手段,它从战略上、宏观上调控土地利用的方向。土地复垦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部分,通过复垦,对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按照适宜什么、安排什么的原则进行土地资源再利用。因此,土地复垦规划必须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

可持续利用原则 土地复垦后的用途应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不应因自然的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微小变化而改变,应避免利用方式上的短期行为。统筹考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引起耕地减少、城乡用地结构失调等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是项目区土地复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依据

破坏前土地自然生产力大小及生产水平土地自然生产力大小是影响土地质量、土地利用

方式和价值的主要方面,也是对破坏土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生产水平直接反映土地自然生产力的大小,生产水平因地区不同而异。新河矿区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小麦、玉米是项目区内主要的农作物,是主要的农业经济支柱。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农田水利设施较为完备,有一定的抗灾能力,对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地自然条件 在对被破坏土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时,需考虑土壤、地形地貌等基础因素,它们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最直接、最关键。首先,土壤是构成土地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植物各种营养元素和水分的获取,因此,土壤因素至关重要。矿区范围内主要为褐土、棕壤土和潮土3个土类,褐土类是该区的地带性土壤,约占总面积的8O%。其次,地形地貌直接影响着水热状况的再分配,植物元素的迁移和土壤、植被的发育影响着灌溉和排水能力,关系到土壤能否免受侵蚀和水土是否流失,同时地形地貌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可能性。因此,它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向和改造措施,是适应性评价的基本要素。破坏土地的类型和程度破坏方式、破坏 程度不同,土地改造利用的方式、方向和方法也不同。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土地破坏类型和程度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

划分评价单元 矿区待复垦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应首先从评价单元的划分开始。项目区土地评价单元的确定采用综合法,即以GIS软件为平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自然图斑为评价单元。

评价因素选择 评价因素是对土地质量差异有显著影响的自然条件、农田基本建设因素和经济因素,它们又可分解为多个因子构成因素体系。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分值为0~100。分值差异的大小因各自的特点而异,最优的条件取100,最恶劣的条件取0,其他条件的作用分值根据其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影响程度给定;2)评好关键分值。

评价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根据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以及矿区实际情况,确定对土地质量差异有显著影响的自然条件、农田基本建设状况为基本评价因素,最终选择8项土地适宜性评价因素因子构建评价体系,对各因素因子进行独立评分,评价体系见表。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矿区适宜性评价因素因子共分为两级,通过对单层次下各因子两两比较,按照9级标度定量化,逐级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因子对上一级因子的权重值。在计算过程中进行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0,结果较满意。评价模型和评价单元分值计算 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及分级标准,确定各评价单元各项因子的等级,按照下面的模型,计算出矿区标准地块和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进而以矿

区标准地块作为参照,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划分适宜性等。

式中,A为适宜性评价的综合得分值,S 为某单元第 个因子分值,w 为第i个因子权重,为评价因子的个数。

评价类型 根据评价原则和评价依据,结合矿区塌陷地的特点以及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确定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分为适宜纲和不适宜纲,前者是指经过一定的改造措施,被破坏的土地资源可复垦为供农、林、牧、渔使用的土地,后者是指进行复垦技术存在不可行或经济上不合算。在适宜纲下又分为宜农、宜林、宜牧、宜渔4类。适宜农业(评价分值在80分以上),主要指地形平坦,土壤宜耕性能好,排灌条件方便,宜于农业利用的塌陷地;适宜林业(评价分值在6o~80分),主要指地表起伏大,土地贫清,土壤宜耕性较差,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没有方便灌溉条件,但宜于林业利用;适宜牧业(评价分值6O分以下),主要指塌陷不稳定,地表起伏明显,土地贫瘾,水土流失严重,没能良好灌溉条件,适宜牧业利用土地;适宜渔业(评价分值在6O分以下),主要指塌陷稳定,常年积水,水位稳定,土 层不渗水的被破坏土地。

评价结果

以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多宜性土地优先复耕为原则,新河矿区待复垦土地得出适宜性评价结果:宜农地(80分以上)面积为814.64hm。,土地质量好,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地下水源充足,灌溉保证程度高;宜园地(60~80分)面积为42.25 hm,土地质量适中,土壤有一定保水保HP--,fiI~力,地下水源较充足,但缺乏灌溉设施,农业利用时需要采取一定改良措施。根据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结果看出,新河矿区土地破坏程度较轻,虽然因土地挖损或沉陷造成地表凹凸不平,但此类土地破坏区域内一般没有积水,而且土层并未发生较大改变,土壤养分变化不大,只要采取工程措施对地表进行简单的修复整平,同时改善田问配套设施,即可恢复土地原有的实用价值。因此,以尽量恢复被破坏土地的原有生产能力作为出发点,以土地破坏形式和土地生产力破坏程度作为主导因素,兼顾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土地损坏形态、破坏规模和复垦技术等因素,新河矿区土地复垦模式将采用集约化农业生态利用模式,即复垦后的土地主要执行种植业生产功能,以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建成以当地优势农作物为主,兼顾土特产种植和加工一体化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景观的空间镶嵌性与多熟种植原理,合理组合作物的空间结构,科学安排轮作顺序,逐步扩大间种、套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引进推广先进耕作经营管理技术,提高农田集约化利用程度,完善复垦区内农田水利、道路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合理布臵田间灌排系统。

第四部分 土地复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土地复垦的重要性

土地的破坏

土地重要性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土地的认识逐步加深,认识到土地的珍贵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工具不发达,人类的活动对土地的影响微乎其微。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活动不断地扰动和破坏着土地,加剧了土地的利用和破坏程度,大量的土地为城镇的扩展和工业的发展所利用,或因矿产采掘遭受巨大的破坏。土地遭破坏,伴随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沙化、盐渍化、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

土地破坏的表现 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在耕地数量的减少和采矿业所造成的土地塌陷、地裂等现象及采矿业待复垦的土地。我国人多地少,人口以每年1300万~1400万的速度增加,而因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发展,耕地面积以每年28.87万hm 的速度递减。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22亿hm,要守住1.2亿hm 耕地红线,困难重重。矿产资源与耕地的复合面积大。据

有关研究资料,全国40% 的耕地下面都含有煤,其中煤炭保有资源与耕地复合面积超过了耕地总面积的10%,矿区与耕地复合区面积广,责任大。另外,采矿业对土地的破坏,使得当地农民耕地面积减少,无地农民增多,这对于社会的安定和谐有一定的影响。政策法规的出台

1988年颁布并于1989年1月1日实施的《土地复垦规定》,是我国土地复垦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土地复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表明了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性。生态重建的必然选择

土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已相当严重,各种生态破坏现象更加肯定了土地复垦是生态重建的唯一选择。我国人地矛盾的加剧,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壤的保水保土能力减弱,土地沙化,沙尘暴出现更加频繁。土地沙化,耕地减少,农民开林代耕的频率增加,不仅破坏了森林原有的生态平衡,更加剧了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通过土地复垦,改良土壤,让破坏的土地重新被利用,实施退耕还林,进行生态重建,使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到处呈现鸟语花香、碧水蓝天。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农村城镇化是落后农业国向发达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我国待复垦土地多为采煤塌陷地、金属矿尾矿、砖瓦窑等所占土地,这些土地大部分因生产建设而被遭受破坏,且大多连成片、成规模、面积大。在这些区域内,以土地复垦为契机,盘活待复垦土地的潜在价值。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促进产业链的延长,调整人口空间分布,推动城镇建设向规模化开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并结合小城镇规划,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因生产建设活动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量新增的废弃地得不到复垦。2005年全国原煤产量约20亿t,却造成土地破坏面积达4万~6.67万h,土地未及时恢复,导致环境恶化,人地矛盾激化,农民生活条件下降,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谐。搞好土地复垦工作,对于维护耕地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复垦的可行性

制定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的制定,使土地复垦项目建设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为土地复垦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实行“谁污染、谁复垦”的原则;1998年经第4次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以及《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了复垦目标与任务:“有计划、分步骤地复垦历史上形成的采矿废弃地,及时、全面复垦新增工矿废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

《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矿区在开采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复垦的方案编制;2008—2009年,《土地复垦条例》正式进入论证和审批程序,并即将颁布。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制定与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矿区生态环保与复垦工作。

技术及科研成果的支撑 2O多年来,经过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在土地复垦方面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复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复垦方法已从“一挖二平三改造”的简单工程处理,发展到生态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复垦技术体系。同时,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线性规划等先进的规划方法已成功运用到土地复垦实际工作中。在煤矿方面,土地破坏机制、土壤重构机理、复垦土地生产力模型等研究有所突破,已形成挖深垫浅、充填复垦、建筑复垦、露天矿采复垦一体化以及煤矸石绿化等系列技术。在金属矿土地复垦领域,提出了尾矿影响植物定居的主要限制因子及其改良措施;发展了废弃物酸化的预测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控制酸化的措施;深入研究了废弃物堆场植物自然定居的过程和机制;研究了重金属在植被重建中的迁移、积累规律。土壤改良方面,从水利措施、农业生态措施、生物改良措施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进展。20a来,土地复垦的人才培养也从无到有,发表的文献资料也逐年增加,为顺利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土地复垦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管理工作的加强 随着我国土地项目的建设与发展,项目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土地管理工作做到了全程管理规范化,易于实现计划目标、达到集约的科学水平。结论 土地复垦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土地复垦率也明显偏低,在理论、技术、政策法规上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尚具挑战性。但土地复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武强,刘伏昌,李铎,等.矿山环境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 杨邦柱,王卫东,郑合英.土石山区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3(6):28-29.

[3] 张献忠,底艳,董棉安,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口].资源科学,2004,26(2):140—141.

[4] 刘静,李建学.土地复垦整理可行性研究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刀.陕西农业科学,2007(1):143—144.

[5] 张全景.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地土地资源调查与农业复垦评价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2):46—48 [6] 陈龙乾,刘振田,鳖建原,等.矿区土地破坏与复垦整治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7] 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 徐志胜,韩可奇,张先尘,等.高产高效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可靠性[J].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5,(2):13—14.

[9] 卢旭,苏伟红,周少华,等.综放工作面生产系统可靠性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2):48— 49.

下载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矿山中土地复垦资料★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一矿 绿色矿山发展建设规划专题研究之三 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专题研究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一矿 2013年6月 - - 23 目录 1 前言 ...........

    矿山开采与土地复垦-论文

    矿山开采与土地复垦 矿山开采与土地复垦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因素导致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

    土地复垦施工方案

    泗洪县龙集镇杨绍等三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土方工程 施 工 方 案 宿迁天腾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目 录 一、施工方案 二、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三、施工......

    土地复垦施工方案

    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庆阳市宁县和盛镇、焦村乡东乐村等18个村宅基地复垦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一、第一章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及强制性标准规范 1、编制说明 甘肃......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编制合同

    盈江县博源矿产开发有限公司老山寨铅锌矿矿山生产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合同项目名称:盈江县博源矿产开发有限公司老山寨铅锌矿甲方:盈江县博源矿产开发有限公司乙方:腾冲县金山......

    矿山生产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所需材料(最详尽)

    高清教材合集,欢迎光临 附件:矿山生产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所需材料一、矿山企业自有资料(尽可能提供电子版) 地质报告(含储量备案证明及其他相关批复文件,勘探线剖面图)。 环评报......

    土地复垦实施情况报告

    惠水县三都镇紫马冲煤矿 土地复垦实施情况报告 编制:陈光荣 生产副矿长:邓连串 安全副矿长:杨朝芳 机电副矿长:张应江 技术负责人:陈光荣 矿长:李晓建 企 业 法人:曾祖雷 二......

    土地复垦情况报告(五篇模版)

    盐津金鑫煤矿有限公司 土地复垦情况报告 编制:胡世念 生产副矿长:周华书 安全副矿长:杜龙云 机电副矿长:张茂强 技术负责人:胡世念 矿长:吴忠金 企 业 法人:王存其 二0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