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密市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方案
新密卫监〔2012〕1号
关于印发《新密市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
工作方案》的通知
市各医疗机构、市血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现将《新密市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新密市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方案
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
新密市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系统的掌握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市血站消毒工作质量和影响因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卫生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医疗机构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使用和消毒方式是否合理,评价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与灭菌质量是否达标,分析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为指导医疗机构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二)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指导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不断改进,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
二、监测对象
全市各医院、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村卫生所、个体诊所、计生服务机构、市血站。
三、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及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09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确定的方法与标准进行采样监测评价。污水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确定的方法标准,进行采样评价。
四、监测内容
(一)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口腔科诊疗室、门诊以及各类病房的治疗室。监测内容:空气、操作及存放无菌医疗用品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无菌器械及无菌器械保存液、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灯照度。
(二)各类医疗机构病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以及传染病科。监测内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灯照度。
(三)医疗污水。
五、监测频次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市血站按照《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供应中心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定期对机构内进行消毒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至少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市血站抽监两次,抽检覆盖率达100%。
六、职责分工
第二篇: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计划
疾控中心对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管理,给广大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就医条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消毒管理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规定,结合我县本工作实际,制定消毒监测工作计划。
一、监测对象
1、城区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 院、计划生育指导站。
2、十九个乡镇及办事处的医疗机构。
3、辖区内的村级卫生室226。
二、监测项目、频次及监测依据
(一)监测依据
1、《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GB15982━1995、GB 9671━1996、GB18466━200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二)监测内容与项目
1、室内空气(手术室、监护室、烧伤病房、层流病房、产房与母婴同室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侯诊室等);监测项目: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2、使用中消毒液(产房与母婴同室、注射室、门诊、病房、检验科与血库、口腔科);监测项目:有效成份含量、污染菌量、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
3、医护人员手(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与母婴同室、注射室、治疗室、检验科、供应室无菌区等);监测项目:细菌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4、物体表面(产房与母婴同室、传染病房与门诊、检验室、监护室、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等);监测项目:细菌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5、灭菌物品;监测项目:无菌试验。
6、托幼机构的消毒监测 辖区内13所托幼机构 监测范围和内容:
(1)空气:检验项目:做菌落总数
每个幼儿园选大中小班各一个,监测教室样品一份。(2)玩具:检验项目:做致病菌
每个幼儿园选大中小班各一个,监测玩具样品一份。
(3)餐具:检验项目:做大肠杆菌
(三)监测频次:对县级的医疗机构每年监测2次;对乡镇级的医疗机构及村卫生室每年监测1次,托幼机构每年监测1次。
三、监测时间
四月中旬及十月中旬各开展1—2次计划完成采集样品670份。对十三所托幼机构在四月中旬同时开展监测,全年监测1次。监测内容:空气(教室、宿舍)物体表面。
四、工作要求
工作人员严格按规范做好样品采集,记录完整,保存规范,返回及时将样品及送检单送交检验科以被检验,工作时间严禁喝酒,严禁以工作名义办私事,违者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三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总结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掌握各级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加强消毒管理,减少医源性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年我疾控中心继续开展了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并按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县级医疗机构进行两轮消毒监测。乡镇及医疗机构,村级卫生室及托幼机构进行了一轮消毒监测。现将我县各医疗及托幼机构单位消毒监测结果进行总分析如下:
一、监测内容标准、标准 检测内容:医疗机构
1、使用中消毒剂及无菌器械保存液
2、医疗用品
3、物体表面
4、空气
5、工作人员手
6、高压灭菌效果
7、医疗用品
8、紫外线辐照测定
托幼机构内容:
1、物体表面
2、空气
3、手
4、玩具
5、餐茶具
6、紫外线灯
执行标准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规定方法进行采样监测。
二、监测结果
我县共有医疗机构264家,实监测264家。其中县级医疗机构5家,乡镇及医疗机构19家,村级卫生室226家应监测医疗机构13所,实监测13所。实监测样品总份数897份、合格20份、不合格 20份、总合格率为99%其中:
1、使用中消毒剂及无菌器械保存液12份、合格12份、合格率 99%
2、医疗用品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3、物体表面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4、空气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5、高压灭菌效果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6、玩具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7、餐茶具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8、工作人员及托幼机构学生手125份、合格125份、合格率99%
三、监测覆盖率 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对应监测机构分别进行了消毒采样监测其覆盖率达100%。
四、分析
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督导力度不断加强各级医疗单位对医院内感染控制和消毒管理更加重视。我们定期组织举办了消毒知识培训,医务人员的消毒卫生知识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还有少数医疗卫生单位由于卫生技术条件差、资金缺乏、责任心不强等原因,我县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室的消毒现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部分单位不重视消毒工作,消毒组织不健全或没有履行各自的职责;消毒设施不完善。高压灭菌锅、紫外线灯、污物桶方盘等数量不足甚至没有。消毒制度不落实,如消毒液不及时更换,一次性用品消毒毁形不及时、不彻底,各种记录不完整等。消毒技术不规范,不能很好的掌握消毒液的配比和使用方法。对医疗机构各部位消毒方法不清楚等。为此:一是要求各医疗单位要健全院内感染控制管理组织加强领导,严格落实消毒制度。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督导频次和消毒监测力度,并将检测结果通报于社会。三是加强同县卫生监督所合作,加大执法力度对消毒不合格的单位责令其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者令其停止整顿并给予经济处罚。四是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总之通过各种手段强化消毒意识,提高消毒质量,避免院内感染,切实保护城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托幼机构:一是要加强卫生教育力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要增强消毒意识,充份认识消毒的意义完善制度。三是要切实做好晨检工作,严密观察学生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
今后我们严格履行职责,加大消毒监测及督导频次使我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更加规范。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2010年下半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小结
2010年下半年医疗机构消毒
监测情况小结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和医源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依据《2010年民勤县卫生监督所采样监测计划》,我所于2010年8月至11月对县乡所有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的消毒效果检测,现将检测情况小结如下:
一、监测内容与方法
1、监测对象:
民勤县内县级医疗机构、乡村级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为监测对象。
2、监测内容 :各医疗机构内工作台物体表面、消毒器械、灭菌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致病性微生物进行监测。
3、监测方法: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进行采样及检测。结果判定评价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有关的标准执行
二、结果
下半年共检测样品331份,合格311份,合格率为93.96%。其中:消毒器械采样206份,合格率93.69%,物体表面采样91份,合格率98.9%,医护人员手采样26份,合格率80.78%,灭菌器械2-
作尽快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医院感染及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对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消毒工作进行经常性技术指导,规范操作规程.-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麻布岗中心卫生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定期对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气灭菌等进行现场采样监测。具体监测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小组: 组 长:黄林青 副组长:刘锋
成 员:杨幸秀、万辉连、乐丽芬、李碧珍、黄育红、王四莲、杨丽春、刘志惠、钟瑞芬。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供应室应按照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做好各项监测并记录备查,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1)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进行每锅物理监测,每包内、外化学监测,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监测一次,每月需送市或区CDC监测一次。
(2)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2、使用科室对使用中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一次,戊二醛每周监测二次(胃镜室每天使用前监测一次),使用中灭菌剂、消毒剂细菌污染监测每月一次。
3、紫外线消毒进行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做好记录和签名)紫外线灯管每周擦拭一次,每半年监测照射强度一次。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
1、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监测。
2、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母婴室、口腔科、内窥镜室、治疗室、换药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四、二级监测
1、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应协助检验科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对不合格项目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后复查,监测资料记录完整备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兼职检验人员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进行监测,并将结果反馈到科室。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总结,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查改进。
2、每年委托市/县疾控中心来我院进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至少2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按监督意见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