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及依据的思考
关于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及依据的思考
关于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及依据的思考
黄禹康
摘 要: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法律法规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利和义务,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落实档案法律法规、规范社会档案行为、实行宏观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档案部门加快“三个体系”建设,发挥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档案事业依法、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行政强制行为。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在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等方面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以推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档案;执法主体;执法依据
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法律法规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利和义务,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落实档案法律法规、规范社会档案行为、实行宏观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档案部门加快“三个体系”建设,发挥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档案事业依法、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行政强制行为。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在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等方面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否则,就会造成无效执法,甚至违法执法,给档案事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1 明确档案行政执法主体,不断强化档案行政执法
档案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享有的档案行政执法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档案行政管理活动,并能够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它的产生必须有合法的依据。《档案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与此同时,《档案法实施办法》对各级档案部门的职责进行了细化,强调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具有“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职责。1992年3月30日,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执法检查暂行规定》中规定:“国家档案局和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贯彻并监督执行档案法规的机关,依法行使档案执法监督和检查,并依法对违反档案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1998年11月28日,颁布实施的《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对违反档案法规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县级以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它在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独立行使档案行政职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作出档案行政处罚决定,并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由于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国家各有关部门制定了不少切合本系统档案工作实际的档案行政规章,国务院制定的其他领域的行政法规也有一些涉及档案工作的条款。总体上说,这些法规、规章与《档案法》基本协调一致,明确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但与档案法律法规相矛盾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一种情况是明确业务主管部门为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如,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中的违法行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2001年6月29日,建设部修订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也明确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城建档案执法单位;1998年11月22日,国家土地资源管理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施行的《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规定,对“没有及时进行土地管理档案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的单位,由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警告或者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领导人由其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2003年3月14日,国家水利部、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水利档案工作规定》明确“对于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上级主管部门可采取通报批评等方式限期整改”;另一种情况,是确定业务主管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联合作为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如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技术监督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如对档案有损毁、丢失、涂抹、改写、倒卖、泄(失)密、违法携带出境、侵权等行为,视情节轻重,由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当地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对当事人依法查处”。如果按第一种情况由专业主管机关行使档案行政执法权,则造成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缺位;如果按照第二种情况,由专业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执法,则又容易引起扯皮,影响执法效率。事实上,《档案法》第七条明确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具有监督和指导职能,但并未授予这些部门档案行政执法权。在实践中,此事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在上海检查时,曾向上海市政府领导明确指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等其他专业部门在档案工作上需要理顺关系,在一个行政区域内,一种行政行为只能有一个行政机构和执法主体。《档案法》并没有委托任何其他部门和机构行使执法权,档案工作不应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档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关系,政府应出面协调,依法定位。” 当然,如果档案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在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同时,违反了其他法律法规,则可能引起执法主体的变化。例如,档案违法行为如果已触犯刑法,那么,这一类违法行为不管是档案部门先发现还是司法部门先发现,最终,必须由司法部门来处理;又如,在利用档案过程中如果泄露了国家机密,则应由保密部门来查处;再如,《档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可以并处罚款。”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这一类行为本身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由海关作为执法主体合情合理,这种类型的案件中,执法主体的变化是因为档案违法行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形式上是档案违法,实质上触犯了其他法律法规,这并不能改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处理档案违法案件的执法主体地位。把握档案行政执法依据,不断推进档案行政执法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档案行政执法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1)《档案法》;(2)相关法律,主要包括除《档案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中涉及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条款,以及档案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程序法,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3)档案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4)地方性档案法规,如《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5)档案规章,如《湖南省档案科技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6)规范性档案行政文件,如《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从理论上讲,这些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内容应互相一致、互为补充。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些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对档案法律依据研究不够,往往囿于本地、本部门利益,设定了一些与档案法律法规不相一致的内容,或者由于一些效力层次较低的档案法规依据制定时间早于一些较高层次的档案法律依据,结果造成了相互不一致的情况。
2.1 关于其他法律法规体系规定与档案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协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湖南省重点项目档案验收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不按照规定编制和移交重点工程档案的部门和单位,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规定》第七条规定:“凡不按照规定编制和报送各类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部门和单位,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然而,根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不归档”或“不按期移交档案”的只能给予行政处分,并不可以实施行政处罚。这样,对于不按期移交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的违法行为,既可以由档案部门按照档案法规给予行政处分,也可以由建设部门按照建设法规给予经济处罚,相同的违法行为因不同的执法主体引用不同的法规而出现不同的行政执法结果。
2.2 关于地方性档案法规与《档案法》、档案行政法规的不协调。一是行政处罚的范围不一致。按《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可以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主要有五种情况:(1)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2)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3)涂改伪造档案;(4)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5)倒卖档案牟利或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其中,前三种档案违法行为必须发生在利用档案馆档案的过程中才可实施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在我国,不少省市区地方档案法规的设置特别是在档案行政执法的实践中,对前三种违法行为的处罚与《档案法》不一致,在行政处罚范围突破了“利用档案馆档案”的这一限制。也就是说,在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档案室中,如发生了上述前三种违法行为,都实施了一定的行政处罚。若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规定,这岂不是违法执法行为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效力要高于地方性档案法规,如果按照地方法规对上述前三种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能否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值得商榷。二是罚款数额的不一致。由于一些地方档案法规的制定是在《档案法实施办法》修改之前,所以,在罚款的数额上与《档案法实施办法》不一致,如《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的罚款数额为:单位500元~2万元,个人500元~2000元,与《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的单位1万~1O万元,个人500元~5000元不一致。当然,《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罚款标准低于《档案法实施办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该是有效的,但是,如果遇到重大档案违法案件,我们还是可以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的罚款标准予以处罚。
TOP
2.3 关于档案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之间的不协调。相对于档案法律法规而言,档案规章数量较多,由于不少部门本位主义思想的缘故,因而出现与档案法规不一致的现象较多。如前所述,不少部门档案行政规章将业务主管部门作为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就是一种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的现象。另外,有些规章在档案的管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等方面也有与档案法规不一致的地方。如1994年12月29日,国家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外商投资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损毁、丢失或擅自销毁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和档案”和“涂改、伪造档案”的可以实施行政处罚,这与《档案法》的规定不相一致,外商投资企业的档案既不是国有档案,也不是档案馆的档案,对其实施行政处罚无法律依据。
2.4 关于档案规章之间的不协调。如同属城建档案的行政规章,1997年7月28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与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存在着许多矛盾。《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的报送与接收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协调”,对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给予处罚”。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则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对违法行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未按规定移交工程档案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2.5 关于档案法规与有关程序法的不协调。这主要是由于档案法规的制定时间早于某些程序法的原因造成的。如《条例》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行政复议,这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不符,主要是因为《条例》的制定要早于《行政复议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办理。
法律法规、规章的不协调、不一致,会影响到档案行政执法效率,给档案事业造成负面的影响。对于如何协调统一法制,《立法法》设计了三种解决机制,一是明确了五个法律通用原则,即(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2)同位阶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4)新法优于旧法;(5)不溯及既往原则。二是规定了备案审查制度。三是规定了冲突法规的裁决和改变与撤销制度。另外,对于档案规章、制度的制定,《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各部门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行政管理制度和办法,这样,可以减少、协调档案规章制度方面的冲突。进一步加强档案行政执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3.1 及时清理、修改有关档案行政规章,不断完善档案行政执法依据。在档案法制的不协调和冲突中,档案规章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及时对有关规章进行清理和修改。据国家档案局在网站公布的现行有效规章目录中,至2011年底,现行有效的规章为95种,其中,1996年7月5日,《档案法》修改以后发布的规章有26种,占27.4%,1999年5月5日,《档案法实施办法》修改以后发布的规章有14种,占4.2%,除了某些技术管理性质的规章外,相当一部分行政规章有待根据修改后的《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再作相应的修改。3.2 加快《档案法》修改进程,不断推进依法治档。《档案法》将“损毁丢失国有档案”等前述三类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限制在“利用档案馆档案”的过程中不尽合理,应去掉这个限制。因为:其一,档案馆的档案都是由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移交而来,发生在档案室的违法行为与发生在档案馆的违法行为无论违法性质还是危害程度都是一样的,应适用同一执法标准;其二,对档案馆、室里的档案违法行为适用同一执法标准,符合《档案法》规定的“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其三,从立法实践上看,我国大部分省级地方性档案法规对这三类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的规定中,都去掉了“利用档案馆的档案”这一限制。《档案法》如不修改,无疑,将给这些地方性档案法规的执行带来障碍。
3.3 进一步完善《档案法》,使其更科学合理。一要针对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形势,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二要对档案开放期限30年的规定修改,以改变档案信息封闭期限较长的弊端;三要对保密档案的规定进一步细化,扩大档案的开放度;四要加大“三个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对新领域、新行业档案的有效管理;五要对档案法律责任条款规定进一步细化,加大对档案违法行为和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增强档案法治的威慑力。
3.4 健全与《档案法》配套的法规及规章,增强档案行政执法的可操作性。为解决政府信息公开与现行《档案法》的不协调和冲突,不少省市已制定了一些相关规章,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湖南省制发的《湖南省档案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规定,对损毁、丢失重大历史档案、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名人字画等珍贵档案的赔偿可突破10万元;上海市在修订《上海市档案条例》中,把档案馆作为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场所;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在《现行文件资料移送办法》中,规定各有关单位定期向省档案馆提供大量的已公开现行文件,《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进一步明确各级综合档案馆为各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场所的法律地位。这些规范性文件或政府规章虽然与专门法律相比位阶较低,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有可操作性,使档案行政执法层次分明、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协调发展。
3.5 不断完善档案法律法规,增强档案行政执法与外部相关法规的协调。新形势下进行的政府信息公开,可以说,凸显了与《档案法》部分规定的矛盾和冲突,也呼唤我们在遵循法律的稳定性和严肃性的原则下,增强对《档案法》部分内容进行切合实际修订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同时,重新修订《档案法》。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科学的预测,使《档案法》更具包容性、协调性和前瞻性,这样才能使《档案法》更具活力,才能保持档案事业长久健康发展。
3.6 严格规范档案行政执法程序,增强档案行政执法的实效和威慑力。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笔者认为,规范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程序,必须规范执法检查的准备、检查和整改三个阶段。规范准备阶段,应该规范行政执法检查组的组成,行政执法检查的内容、时间、地点和方式的确定,执法调研的进行以及执法人员学习的组织,等等。规范检查阶段,应该规范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反馈意见,等等。这个阶段应特别注意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文书。例如,执法时,必须出示有效执法证件;必须向当事人告知处罚依据;必须使用文明用语。制作使用执法文书时,应做到对执法依据要准确合理、条款分明;对违法事实、应用法律依据要表述准确,语言简练。规范整改阶段,应该规范跟踪督察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等等。只有严格按照程序执法,才能使执法工作真正做到程序规范,定性准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
3.7 加大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档案法制意识。《档案法》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权,档案部门就应该采用各种形式加大对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使之家喻户晓;要理直气壮地行使档案执法权,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维护档案法制的严肃性,推动档案事业依法、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档案局宣传处来稿日期:2012-02-16)
第二篇:档案行政执法中的执法主体及执法依据
档案行政执法中的执法主体及执法依据
档案行政执法中的执法主体及执法依据
——兼议档案法制的协调问题
赵国洪
档案行政执法是保证档案事业依法、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行政强制行为,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在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等方面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否则就会影响了档案执法的效率,造成无效执法,甚至违法执法,给档案事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一、关于档案行政执法主体
档案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档案行政执法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档案行政管理活动,并能够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它的产生必须有合法的依据。《档案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另外,《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各级档案部门的职责进行了细化,强调县以上档案管理部门具有“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职责。1992年3月30日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执法检查暂行规定》中规定“国家档案局和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贯彻并监督执行档案法规的机关,依法行使档案执法监督和检查,并依法对违反档案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2000年5月10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中也明确规定“档案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职权管辖”。
由此可见,县级以上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它在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独立行使档案行政职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作出档案行政处罚决定,并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由于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国务院有关部委制订了不少切合本系统档案工作实际的档案行政规章,国务院制订的其他领域的行政法规也有一些涉及档案工作的条款,总体上说这些法规、规章还是与《档案法》的精神协调一致的,明确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但与档案法律法规相矛盾的现象并不少见。一种情况是明确业务主管部门为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如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1996年6月14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江苏省工程建设条例》就明确规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2001年6月29日建设部修订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也明确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城建档案执法单位;1998年11月22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档案局发布施行的《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规定对“没有及时进行土地管理档案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的单位,由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警告或者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领导人由其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2003年3月14日水利部、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水利档案工作规定》规定“对于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上级主管部门可采取通报批评等方式限期整改”;另一种情况是明确业务主管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联合作为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如1994年10月2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技术监督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如对档案有损毁、丢失、涂抹、改写、倒卖、泄(失)密、违法携带出境、侵权等行为,视情节轻重,由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当地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对当事人依法查处”。如果按第一种情况由专业主管机关行使档案行政执法权,则造成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缺位;如果按照第二种情况,由专业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执法,则又容易引起扯皮,影响执法效率。事实上,《档案法》第七条、《办法》第九条明确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具有监督和指导职能,但并未授予这些部门档案行政执法权。在实践中,此事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1997年9月,全国人大档案执法检查组在上海曾向上海市政府领导明确指出:“档案行政部门与城市建设等其他专业部门在档案工作上需要理顺关系。在一个行政区域内,一种行政行为只能有一个行政机构和执法主体,《档案法》并没有委托任何其他部门和机构行使执法权,档案工作不应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档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关系,政府应出面协调,依法定位。”
当然,如果档案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在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同时,违反了其他法律法规,则可能引起执法主体的变化,例如,档案违法行为如果已触犯刑法,那么这一类违法行为不管是档案部门先发现还是司法部门先发现,最终必须由司法部门来处理;又如在利用档案过程中如果泄漏了国家机密,则应由保密部门来查处;再如,《档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给予没收,可以并处罚款,”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这一类行为本身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由海关作为执法主体合情合理。这种类型的案件中执法主体的变化是因为档案违法行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形式上是档案违法,实质上触犯了其他法律法规,这并不能改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处理档案违法案件的执法主体地位。
二、关于档案行政执法依据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档案行政执法的依据主要由以下几种:(1)《档案法》;(2)相关法律,主要包括除档案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中涉及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条款,以及档案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程序法,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3)档案行政法规(目前仅《办法》);(4)地方性档案法规;(5)档案规章;(6)规范性档案行政文件。从理论上讲,这些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内容应互相一致、互为补充。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对档案法律依据研究不够,往往囿本地、本部门利益规定了一些与《档案法》不相一致的内容,或者由于一些效力层次较低的档案法律依据制定时间早于一些较高层次的档案法律依据,结果造成了相互不一致的情况。
1、其他法律法规体系规定与档案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协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五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江苏省工程建设管理条例》三十条规定“建设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未报送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的有县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然而根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不归档”或“不按期移交档案”的只能给予行政处分,并不可以实施行政处罚,这样,对于不按期移交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的违法行为,既可以由档案部门按照档案法规给予行政处分,也可以由建设部门按照建设法规给予经济处罚,相同的违法行为因不同的执法主体引用不同的法规而出现不同的行政执法结果。
2、地方性档案法规与《档案法》、档案行政法规的不协调。一是行政处罚的范围的不一致。按《档案法》、《办法》规定可以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主要有五种情况:(1)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2)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3)涂改伪造档案;(4)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5)倒卖档案牟利或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其中前三种档案违法行为必须发生在利用档案馆档案的过程中才可实施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在我国省级地方档案法规中,《上海市档案条例》、《海南省档案管理办法》等少数法规对前三种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与《档案法》一致,但是其他大部分省级档案法规(如我省《条例》)对上述前三种违法行为的处罚范围突破了“利用档案馆档案”的限制,也就是说在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档案室中如发生了上述前三种违法行为同样可以实施行政处罚,把行政处罚的范围扩大了。但是根据《立法法》的精神,从法律效力上讲,《档案法》、《办法》的效率要高于地方性档案法规《条例》,如果按照《条例》对发生档案室的上述前三种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能否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值得商榷。二是罚款数额的不一致。由于一些地方档案法规的制定是在《办法》修改之前,所以在罚款的数额上与《办法》不一致,如《条例》规定的罚款数额为:单位3000-3万元,个人300-1000元,与《办法》规定的单位1万-10万元,个人500-5000元不一致,当然《条例》所规定的罚款标准低于《办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该是有效的,但是如果遇到重大档案违法案件,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办法》的罚款标准予以处罚。
3、档案法律法规与档案行政规章之间的不协调。相对于档案法律法规而言,档案规章数量较多,由于不少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因而出现与档案法规不一致的现象较多,如前所述不少部门档案行政规章将业务主管部门作为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就是一种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的现象。另外不少规章在档案的管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等方面也有与档案法规不一致的地方。如1994年12月29日国家档案局、国家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外商投资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损毁、丢失或擅自销毁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和档案”和“涂改、伪造档案”的可以实施行政处罚,这与《档案法》的规定不相一致,外商投资企业的档案既不是国有档案,也不是档案馆的档案,对其实施行政处罚无法律依据。
4、档案规章之间的不协调。如同属城建档案的行政规章,1997年7月28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与建设部制订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存在着许多矛盾。《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的报送与接收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协调”,对违法行为“由县以上档案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给予处罚”。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则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对违法行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未按规定移交工程档案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5、档案法规与有关程序法的不协调。这主要由于档案法规的制定时间早于某些程序法的原因造成的。如《条例》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行政复议,这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不符,主要是因为《条例》的制定要早于《行政复议法》,在实际工作,我们应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办理。
法律法规、规章的不协调、不一致,会影响到档案行政执法效率,给档案事业造成负面的影响。对于如何协调统一法制,《立法法》设计了三种解决机制,一是明确了五个法律适用原则,即(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2)同位阶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4)新法优于旧法;(5)不溯及既往原则;二是规定了备案审查制度;三是规定了冲突法规的裁决和改变与撤消制度。另外对于档案规章、制度的制订,《办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各部门经同级档案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行政管理制度和办法,这样可以减少、协调档案规章制度方面的冲突。
三、几点思考及建议
1、及时清理、修改有关档案行政规章。在档案法制的不协调和冲突中,档案规章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及时对有关规章进行清理和修改。据国家档案局在网站公布的现行有效规章目录中,至2001年底,现行有效的规章为95种,其中1996年7月5日《档案法》修改以后发布的规章有26种,占27.4%,1999年5月5日《办法》修改以后发布的规章有14种,占4.2%。除了某些技术管理性质的规章外,相当一部分行政规章应根据修改后的《档案法》和《办法》作相应的修改。
2、修改《档案法》的某些条款。《档案法》将“损毁丢失国有档案”等前述三类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限制在“利用档案馆档案”的过程中不尽合理,应去掉这个限制。因为其一,档案馆的档案由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移交而来,发生在档案室的违法行为与发生在档案馆的违法行为无论违法性质还是危害程度是一样的,应适用同一执法标准;其二,对档案馆室中的档案违法行为适用同一执法标准符合《档案法》规定的“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其三,从立法实践上看,我国大部分省级地方性档案法规对这三类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的规定中都去掉了“利用档案馆的档案”这一限制,《档案法》如不修改,将给这些地方性档案法规的执行带来障碍。
3、协调好档案法律法规与其他行政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应做到既互相兼顾、又各有侧重,尽量减少矛盾;既要处理好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关系,又要维护《档案法》的原则性,维护档案行政部门在档案行政执法中的权威性。
4、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档案法制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档案法》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权,档案部门就应该采用各种形式加大对档案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要理直气壮地行使档案执法权,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维护档案法制的严肃性,推动档案事业依法、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行政执法依据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规定
(2009年7月2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4号公布,根据2013年8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3号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4月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7号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公务员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或者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是指对作出违法、不当的安全监管监察行政执法行为(以下简称行政执法行为),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责任追究(以下简称责任追究)。
第三条 责任追究应当遵循公正公平、有错必纠、责罚相当、惩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四条 责任追究实行回避制度。与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责任人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人员,实施责任追究时应当回避。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二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实施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对煤矿安全进行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照《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级人民政府、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规定的安全监管监察职责,根据各自的监管监察权限、行政执法人员数量、监管监察的生产经营单位状况、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等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并按照执法工作计划进行监管监察,发现事故隐患,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上一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批准后实施。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因特殊情况需要作出重大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及时报原批准单位批准,并按照批准后的计划执行。
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应当包括监管监察的对象、时间、次数、主要事项、方式和职责分工等内容。根据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需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按照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编制现场检查方案,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督检查。
第七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权限,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履行下列行政审批或者考核职责:
(一)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
(二)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
(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
(五)烟花爆竹经营(批发、零售)许可;
(六)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和金属冶炼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认定,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外)操作资格认定;
(七)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的核发;
(八)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认可;
(九)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和注册;
(十)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设定的其他行政审批或者考核职责。
行政许可申请人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并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核查。
对未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验收合格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属于本部门行政许可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属于其他部门行政许可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对已经依法取得本部门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原行政许可证件。
第八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对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下列事项:
(一)依法通过有关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的情况;
(二)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情况;
(三)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四)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经费,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六)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配备或者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情况;
(七)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和实习学生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其教育培训档案的情况;
(八)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九)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十)对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十一)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十二)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三)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十四)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十五)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问题的情况;
(十六)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以及向从业人员通报的情况;
(十七)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情况;
(十八)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十九)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二十)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采取下列现场处理措施:
(一)当场予以纠正;
(二)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三)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
(四)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
(五)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
(六)依法应当采取的其他现场处理措施。
第十条 被责令限期改正、限期达到要求、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或者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单位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将复查工作移交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的,应当及时将相应的执法文书抄送该部门并备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煤矿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煤矿和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并将复查意见书及时抄送移交复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对逾期未整改、治理或者整改、治理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依法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决定关闭。
第十一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有权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物品,以及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二)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第十二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通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照前款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行政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及时解除前款规定的措施。
第十三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安全问题涉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或其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四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和程序,按照各自的管辖权限,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对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拒不执行处罚决定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或其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五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前,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对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当依法制作有关法律文书,并按照规定送达当事人。
第十六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下列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职责:
(一)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二)按照法定的时限、内容和程序逐级上报和补报事故;
(三)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规定派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或者指导协调事故救援;
(四)按照规定组织或者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五)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依法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调查和处理本部门法定职责范围内的举报事项,并形成书面材料。调查处理情况应当答复举报人,但举报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举报事项,应当依法予以登记,并告知举报人向有权机关提出。
第十八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并作出处理或者决定。
第三章
责任追究的范围与承担责任的主体
第十九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履行本规定第二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责,有下列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之一,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应当实施责任追究:
(一)超越、滥用法定职权的;
(二)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三)适用依据错误的;
(四)行政裁量明显不当的;
(五)违反法定程序的;
(六)未按照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履行法定职责的;
(七)其他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前款所称的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是指行政执法行为被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行政复议机关等有权机关的决定予以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因生产经营单位、中介机构等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为,致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无法作出正确行政执法行为的;
(二)因有关行政执法依据规定不一致,致使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不当的;
(三)因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
(四)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或者不良后果被及时消除的;
(五)按照批准、备案的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已经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
(六)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已经依法查处,因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拒不执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指令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
(七)生产经营单位非法生产或者经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取缔或者关闭的;
(八)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九)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议的;
(十)依法不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承办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经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区分并承担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批擅自作出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按审核、批准的内容实施,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二)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者承办人提出的意见错误,审核人、批准人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以纠正,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审核人、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审核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的正确意见,批准人批准该审核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四)审核人未报请批准人批准而擅自作出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五)审核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批准人作出错误决定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六)批准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审核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七)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指派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或者人员执法,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指派部门及其负责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参与作出决定的其他负责人应当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擅自改变集体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该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二十五条 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不能区分主要、次要责任人的,共同承担责任。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单独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该机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个以上内设机构共同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有关内设机构共同承担责任。
第二十六条 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会签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区分并承担责任:
(一)主办机构提供的有关事实、证据不真实、不准确或者不完整,会签机构通过审查能够提出正确意见但没有提出,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主办机构承担主要责任,会签机构承担次要责任;
(二)主办机构没有采纳会签机构提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主办机构承担责任。
第二十七条 因执行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指示、批复,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作出指示、批复的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责任。
因请示、报告单位隐瞒事实或者未完整提供真实情况等原因,致使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错误指示、批复的,由请示、报告单位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其不当或者违法责任由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
第二十九条 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改变、撤销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有关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依照本章规定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依照本章规定区分并承担责任。
第四章
责任追究的方式与适用
第三十一条 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责令限期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批评教育;
(二)离岗培训;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暂扣行政执法证件;
(五)调离执法岗位;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第三十二条 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时候,应当根据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决定。
第三十三条 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较轻、危害较小的,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行政执法人员予以批评教育或者离岗培训,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较重、危害较大的,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对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调离执法岗位或者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四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离岗培训、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五条 一年内被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被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执法行为中,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的比例占20%以上(含本数,下同)的,应当责令有关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限期改正,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六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执法人员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行政赔偿费用。
第三十七条 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执法人员,依照《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辞退处理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所规定的职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三)积极配合责任追究,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四)依法可以从轻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因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干扰、阻碍责任追究的;
(四)对检举人、控告人、申诉人和实施责任追究的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的;
(六)依法应当从重追究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责任追究的机关与程序
第四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其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追究;所属内设机构和其他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由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追究。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其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追究;所属内设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由所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追究。
第四十二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进行责任追究,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自行政执法行为被确认违法、不当之日起15日内,将有关当事人的情况书面通报本部门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
(二)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自收到法制工作机构通报或者直接收到有关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举报之日起60日内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报本部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三)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自责任追究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落实决定事项。
法律、法规对责任追究的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责任追究应当制作《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由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草拟,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决定。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写明责任追究的事实、依据、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离岗培训和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的,还应当写明培训和暂扣的期限等。
第四十四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前,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应当将追究责任的有关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送到当事人,以及当事人所在的单位和内设机构。责任追究决定作出后,作出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派人与当事人谈话,做好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当事人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公务员法》等规定申请复核和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第四十五条 对当事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应当作为其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应当将责任追究的有关材料记入当事人个人档案。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生产非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依法取得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行政许可,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或者该行政许可已经失效,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的违法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程序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本规定所称的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违反客观、适度、公平、公正、合理等适用法律的一般原则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四十七条 依法授权或者委托行使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职责的单位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篇:郑州市水利局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
郑州市水务局官网http:/// 发布时间:2009-01-13
郑州市水利局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
一、法定行政机关 郑州市水利局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十二条第四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八条第三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六条
4、《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三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五条第二款
6、《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四条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七条第二款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第八条第三款
1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第四条
11、《水政监察工作章程》第三条第三款
12、《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一条
13、《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第三条第三款
14、《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六条
15、《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七条第一款
16、《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二款
17、《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四条第一款
18、《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五条
19、《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款 20、《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第七条
21、《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四条第二款
22、《河南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一款
23、《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第七条第二款
24、《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一款
25、《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五条第一款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四十二条
“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在紧急防汛期,国家防汛指挥机构或者其授权的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指挥机构有权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作出紧急处置。”
三、受委托执法组织
(一)郑州市供水节水办公室 法律依据:
《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五条第二款
“城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工作,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城市节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
(二)郑州市尖岗水库管理处
(三)郑州市常庄水库管理处 法律依据:
《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所列违法行为发生的尖岗水库、常庄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由市水行政部门或其委托尖岗水库、常庄水库管理单位行使处罚权。”
(四)郑州市水政监察支队 法律依据:
《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水政监察专职执法队伍或者其他组织实施水行政处罚。委托实施水行政处罚,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公布。”
(五)郑州市河道工程管理处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四条第三款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和省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重要河道上设立的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防洪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责。”
(六)郑州市引黄淤灌处
(七)郑州市陆浑灌区管理局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六条第二款 “省、省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水工程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河南省水政监察规定》第三条第三款
“省、市地、县所属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可根据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管理范围内的水政监察工作。”
郑州市水利局行政执法依据
序号 法律、法规、规章名称 制定、发布机关 生效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2.1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1.6.29 4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6.4.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国务院 1988.6.10 6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 1991.3.22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 国务院 2000.5.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 1993.8.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国务院 1991.7.2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国务院 1995.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 2000.3.20 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水利部 1995.5.30 13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水利部、国家计委 2002.5.1 14 水政监察工作章程 水利部 2000.5.15 15 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水利部 1997.12.26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国家发改委、水利部 2004.1.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 水利部、国家计委 1992.4.3 18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省人大常委会 2006.8.1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省人大常委会 1993.8.26 20 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省人大常委会 1997.10.1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省人大常委会 2000.8.10 22 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省人大常委会 2004.9.1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 省政府 1993.11.27 24 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省政府 1992.8.15 河南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省政府 1993.6.25 26 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省政府 2001.1.1 郑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 市人大常委会 2000.1.1 28 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市人大常委会 2001.5.1 29 郑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 市人大常委会 1994.7.7 30 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市人大常委会 2003.8.1
郑州市水利局行政许可(共9项)
一、取水许可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十八条
“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资源费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取水,是指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
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除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应当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本条例所称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是指闸、坝、渠道、人工河道、虹吸管、水泵、水井以及水电站等。”
3、《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三十二条 “直接从河道、水库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交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4、《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十一条
“在本市市区内因特殊需要确需凿井取用地下水的,应当向市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方可到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地热水、矿泉水应与自来水分设管道供水。
水井凿成经验收合格后,应装表计量并纳入计划管理。”
5、《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二、市管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因建设前款工程设施,需要扩建、改建、拆除或者损坏原有水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负担扩建、改建的费用和损失补偿。但是,原有工程设施属于违法工程的除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七条
“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钻探、挖筑鱼塘;
(三)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
(四)在河道滩地开采地下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
4、《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二十七条 “禁止在河道、水库、渠道内弃置或堆放阻碍行洪、排涝、灌溉、航运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在航道内不得弃置沉船和设置碍航渔具,不得种植水生植物。未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河床、河滩和大中型渠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筑物。
禁止在水库库区违法造地。禁止围垦河流,确需围垦的,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并提出书面报告,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利用河道、水库从事养殖、旅游、餐饮等活动的,应当符合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服从防洪安全和水工程运行安全的需要。
利用河道、国有水库从事前款规定活动的,应当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5、《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十六条
“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以及行洪通道内影响行洪的工程设施,其工程建设方案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报送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前款所列建设项目需要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或者穿越河床的,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应严格依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因施工造成河道淤积或者对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设施造成损害的,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承担清淤和赔偿责任;跨汛期施工的建设项目,应制定安全渡汛措施,并事先报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三、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核准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制度。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依照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申请采矿,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方可申请办理采矿批准手续。
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依法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申请采矿,必须填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申请办理采矿批准手续。建设工程中的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应当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并签署意见。水土保持设施经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产使用。水土保持方案的具体报批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四、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审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四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的措施,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在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内设置排污口,应当经过有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同意。
建设项目中防治水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水污染的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部门检验,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准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向河道、湖泊排污的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排污单位在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之前,应当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
4、《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第二十一条
“在淮河流域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管理范围内设置或者扩大排污口的,必须依法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5、《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二十三条 “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在河流、水库、渠道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6、《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在河道、湖泊、水库、渠道设置或者扩大排污口的,排污单位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之前,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五、河道采砂许可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九条
“国家实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影响河势稳定或者危及堤防安全的,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禁采区和规定禁采期,并予以公告。”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钻探、挖筑鱼塘;
(三)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
(四)在河道滩地开采地下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
3、《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二十八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采砂活动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采砂许可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河道行洪和堤防安全的需要,划定禁采区,规定禁采期,并予以公告。
经批准进行河道采砂活动的,必须按照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开采,并依法缴纳采砂管理费。”
六、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三条
“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在蓄滞洪区内建设的油田、铁路、公路、矿山、电厂、电信设施和管道,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建设单位自行安排的防洪避洪方案。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其防洪工程设施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当采用平顶式结构。”
七、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审批 法律依据:
1、《国务院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一百七十项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二十四条 “从事工程建设,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或者对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有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八、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 法律依据:
1、《国务院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一百六十八项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三十三条 “直接从河道、水库或者地下取水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设单位未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取水许可申请。”
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水库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灌溉、排涝、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容易发生盐碱化和渍害的地区,应当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成员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投资兴建水工程设施的,按照谁投资建设谁管理和谁受益的原则,对水工程设施及其蓄水进行管理和合理使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水库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郑州市水利局行政处罚(共62项)
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的;”
二、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
三、未经批准,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工程建设方案审查同意或者未按照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界限,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从事工程设施建设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办审查同意或者审查批准手续;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影响行洪但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规划同意书,擅自在江河、湖泊上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十七条规定,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规划同意书,擅自在江河、湖泊上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办规划同意书手续;违反规划同意书的要求严重影响防洪的,责令限期拆除;违反规划同意书的要求,影响防洪但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未按照要求修建水工程或者进行拦河、跨河、临河建设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 “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但未按照要求修建前款所列工程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按照情节轻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工程建设方案审查同意或者未按照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界限,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从事工程设施建设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办审查同意或者审查批准手续;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影响行洪但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未经批准或者不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工程安全标准整治河道或者修建水工程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
六、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杆作物,围湖造地或者未经批准围垦河道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杆作物的;
(二)围湖造地或者未经批准围垦河道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在行洪河道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杆作物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第二十三条规定,围海造地、围湖造地、围垦河道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既不恢复原状也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物体的;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或者高杆植物的,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围垦湖泊、河流的;”
5、《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大坝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在库区内围垦的;”
6、《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罚款:
(一)在河道、水库、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排涝、灌溉、航运的物体的,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杆作物的;
(四)在水库库区违法造地以及擅自围垦河流的;
有前款
(一)至
(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
(七)、(八)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
7、《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四十六条 “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由县以上河道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条例》第六章规定责令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或给予行政处分处理外,对其中并处罚款的,按下列标准执行:
(三)擅自占用堤防行洪滩地堆放物料、砂石的,处二十元至二百元罚款;
(四)在河道行洪范围内弃置、堆放垃圾、矿渣、煤灰、泥土、石渣等物体的,每立方米罚款八元至十二元;
(五)在行洪滩地内种植阻水林木、条类、荻苇的,每亩处一百元至二百元罚款;”
七、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第三十二条 “擅自在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管理范围内设置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3、《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款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在河道、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擅自取水
处罚种类: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一)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
2、《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条件取水 处罚种类:罚款、吊销许可证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二)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
2、《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十、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条 “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处应缴或者补缴水资源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取水单位和个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缴纳水资源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并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处以应缴水资源费3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20000元的罚款。”
3、《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拒不缴纳或拖欠水资源费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管理权限,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处以应缴纳或者补缴水资源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十一、建设项目无节水设施或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擅自投入使用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限制其用水量,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未按规定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或者节约用水设施经验收不合格的;”
十二、侵占、毁坏水工程及堤防等设施,毁坏防汛、水文监测等设施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侵占、毁坏水工程设施及堤防、护岸等有关设施,毁坏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设施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破坏、侵占、毁损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堤防、护岸、闸坝、水工程建筑物,损毁防汛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设施;”
4、《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大坝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毁坏大坝或者其观测、通信、动力、照明、交通、消防等管理设施的;”
5、《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四十六条 “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由县以上河道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条例》第六章规定责令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或给予行政处分处理外,对其中并处罚款的,按下列标准执行:
(八)盗窃毁坏防汛、水文监测、测量及通讯、照明设施的,除处以三百元至两千元罚款外,视情节依法惩处。”
6、《河南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 “违反《条例》及本细则有关规定的,由大坝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并可视情节和后果处以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并处罚款的,按下列标准执行:
(二)毁坏水文、测量、通信、动力、照明、道路、桥梁、消防、房屋等设施,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
十三、水工程保护范围内,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的活动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动的。”
十四、未按照规划治导线整修河道和修建工程,影响防洪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按照规划治导线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影响防洪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五、在洪泛区、蓄滞洪区未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 “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未编制洪水影响报告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六、使用未经验收的防洪工程设施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 “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防洪工程设施未经验收,即将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限期验收防洪工程设施,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取土、挖砂或者采石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三十四条 “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范围内取土、挖砂或者采石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上述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以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 “依照《水土保持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幅度为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3、《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水土保持法》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除按《水土保持法》第五章、《实施条例》第五章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处罚外,对应当处以罚款的,根据情节轻重,按下列标准执行:
(三)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生区取土、挖砂、采石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八、擅自砍伐护堤护岸林木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擅自砍伐护堤护岸林木的;”
十九、汛期不服从管理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汛期违反防汛指挥部的规定或者指令的。”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经营者,在防汛期间拒不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防汛调度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擅自操作闸门或干扰管理单位正常工作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非管理人员操作河道上的涵闸闸门或者干扰河道管理单位正常工作的。”
2、《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大坝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擅自操作大坝的泄洪闸门、输水闸门以及其他设施,破坏大坝正常运行的;”
3、《河南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 “违反《条例》及本细则有关规定的,由大坝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并可视情节和后果处以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并处罚款的,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毁坏坝体、输泄水建筑物与设备以及擅自操作大坝的泻洪闸门、输水闸门及其他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千至一万元罚款;” 二
十一、未取得取水申请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在规定限期内不补办或补办未被批准,限期不拆除取水工程或者设施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逾期不拆除或者不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拆除或者封闭,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二
十二、拒绝接受取水许可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二)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二十三、拒不执行审批机关作出的取水量限制决定 处罚种类: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拒不执行审批机关作出的取水量限制决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取水权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二
十四、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取水权 处罚种类: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监和水资源费证收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拒不执行审批机关作出的取水量限制决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取水权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二十五、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监和水资源费证收管理条例》第五十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的,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无效,对申请人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补缴应当缴纳的水资源费,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六、不按照规定报送取水情况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一)不按照规定报送取水情况的;” 二
十七、退水水质达不到规定要求 处罚种类: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三)退水水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二
十八、未安装计量设施
处罚种类: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一款 “未安装计量设施的,责令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二
十九、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计量设施 处罚种类: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二款 “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责令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三
十、伪造、涂改、冒用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取水许可证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罚款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 “伪造、涂改、冒用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取水许可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
十一、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单位在论证工作中弄虚作假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单位,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三
十二、在航道内弃置沉船、设置碍航渔具、种植水生植物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罚款:
(二)在航道内弃置沉船、设置碍航渔具、种植水生植物的;
有前款
(一)至
(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
(七)、(八)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
三
十三、未经批准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或者对原有灌溉水源、供水水源有不利影响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罚款:
(五)未经批准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或者对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有不利影响的;
有前款
(一)至
(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
(七)、(八)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
三
十四、未经批准或者不按照采砂许可规定的区域、期限和作业方式进行采砂活动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罚款:
(六)未经批准或者不按照采砂许可规定的区域、期限和作业方式进行采砂活动的;
有前款
(一)至
(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
(七)、(八)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 三
十五、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取用地下水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七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罚款:
(七)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取用地下水的;
有前款
(一)至
(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
(七)、(八)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 三
十六、未经批准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内取用地下水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八项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罚款:
(八)未经批准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内取用地下水的;
有前款
(一)至
(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
(七)、(八)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 三
十七、未经批准利用河道、国有水库从事养殖、旅游、餐饮活动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五款 “利用河道、水库从事养殖、旅游、餐饮等活动的,应当符合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服从防洪安全和水工程运行安全的需要。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六款 “利用河道、国有水库从事前款规定活动的,应当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六款规定,未经批准利用河道、国有水库从事养殖、旅游、餐饮等活动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
十八、未经批准在大中型渠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筑物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罚款:
(三)未经批准在大中型渠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筑物的;
有前款
(一)至
(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
(七)、(八)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 三
十九、擅自向下游增大排泄洪涝流量或者阻碍上游洪涝下泻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河道主管机关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向下游增大排泄洪涝流量或者阻碍上游洪涝下泄的;” 四
十、破坏和侵占水土保持设施、试验场地、仪器设备和治理成果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三十三条 “破坏和侵占水土保持设施、试验场地、仪器设备和治理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并处以赔偿费10%—30%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
十一、未经批准修建水利工程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未经审批擅自兴建水利工程,但不违反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补办手续;违反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四
十二、擅自改变灌区灌排渠系、私开口门,拦截抢占水源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二十条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灌区灌排渠系。不得私开口门,拦截抢占水源。”
2、《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四
十三、擅自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或未按规定进行建设,建设阻断或损坏水利工程,未采取临时措施和修复或修建相应工程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保护水利工程安全的要求提出设计,按水利工程管理权限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建设施工应当按照批准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范围、方式、设计方案进行。
建设施工确需阻断或损坏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临时措施,保证水利工程的效能,并在限期内修复或修建相应的工程设施。”
2、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四
十四、施工造成河道淤积或对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造成损害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 “因施工造成河道淤积或者对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设施造成损害的,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承担清淤和赔偿责任;跨汛期施工的建设项目,应制定安全渡汛措施,并事先报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建设单位不承担清淤责任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清除,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四
十五、经营洗浴、游泳、水上娱乐、洗车的单位和个人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或安装不符合规定的节水设施、器具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1、《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经营洗浴、游泳、水上娱乐、洗车的单位和个人未按照有关规定安装使用或者安装不符合规定的节水设施、器具的;”
2、《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 “营业性洗车场(点)和洗浴场所未使用节水型器具,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
十六、计划用水单位拒不安装水计量器具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计划用水单位拒不安装水计量器具的;”
四
十七、计划用水单位未办理计划用水指标擅自用水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1、《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计划用水单位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计划用水指标擅自用水的。”
2、《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一)计划用水单位未经核定用水指标擅自用水的;” 四
十八、擅自停止使用节水设施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1、《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四)计划用水单位擅自停止使用节水设施的;”
2、《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限制其用水量,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无故停用节约用水设施的。” 四
十九、对用水实行包费制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1、《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五)供水单位实行包费制的;”
2、《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五)单位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包费制的;”
五
十、应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单位和个人,拒绝纳入计划管理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1、《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六)应被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单位或个人,拒绝纳入计划管理的。”
2、《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对应当纳入计划管理的用水单位,拒绝纳入计划管理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纳入计划管理,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五
十一、未循环使用或回收使用冷却水、冷凝水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1、《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设备冷却水、锅炉冷凝水未循环使用或者未回收使用的;”
2、《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四)冷冻机及其他制冷设备的冷却水,未经循环使用而直接排放的;”
五
十二、以水为主要原料生产饮料、纯净水未采取节水措施或未回收利用生产后的尾水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以水为主要原料生产饮料、纯净水未采取节水措施或者未将生产后的尾水回收利用的;”
五
十三、未按规定进行水平衡测试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三)未按规定进行水平衡测试的。”
五
十四、使用自来水进行水产养殖和农业灌溉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二)使用自来水进行水产养殖和农业灌溉的;” 五
十五、使用国家强制报废的用水设备、器具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三)使用国家强制报废的用水设备、器具的;” 五
十六、用水单位因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水浪费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六)用水单位因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水浪费的。” 五
十七、擅自启用未经验收的自备井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自备井未经验收,擅自启用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五
十八、擅自安装、移动、拆换自备井注册水表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 “擅自安装、移动、拆换自备井注册水表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五
十九、在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从事污染水源活动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依法委托的单位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在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放养畜禽、从事养殖、游泳、划船、钓鱼、野炊或洗刷车辆和其他物品污染水体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六
十、在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和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设置油库、加油站或者贮存有毒有害物品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依法委托的单位责令限期拆除、搬迁或采取补救措施,并可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二)在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设置油库、加油站或者贮存有毒有害物品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六
十一、出借、出租或转让取水许可证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取水许可证 法律依据:
《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 “出借、出租或转让取水许可证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吊销取水许可证。” 六
十二、擅自改变河道河势自然控制点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河道主管机关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给予警告,并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擅自改变河道河势自然控制点的。”
郑州市水利局行政强制(共3项)
一、清除阻碍行洪的障碍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防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拆除或者封闭取水工程或者设施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逾期不拆除或者不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拆除或者封闭,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行政强制(共1项)强制清除阻水障碍物 法律依据:
《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
“河道主管机关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提出清障计划和实施方案,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设障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部组织强行清除,并由设障者负担全部清障费用。”
郑州市水利局行政征收(共7项)
一、水资源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 “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2、《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缴纳水资源费。”
3、《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三十二条 “直接从河道、水库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交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4、《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 “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都应依法缴纳水资源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5、《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一切取水单位和个人,除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二、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 “受洪水威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加强本行政区域内防洪工程设施建设,提高防御洪水能力,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可以规定在防洪保护区范围内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 “受益范围明确的堤防、护岸、水闸、圩垸、海塘和排涝工程设施,河道主管机关可以向受益的工商企业等单位和农户收取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其标准应当根据工程修建和维护管理费用确定。收费的具体标准和计收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3、《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防洪保护区范围内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4、《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四十一条 “受益范围内的堤防、护岸、水闸、圩垸和排涝工程设施,河道主管机关可以向受益的工商企业等单位和农户收取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收费的具体标准和计收管理办法,由省水利厅会同省物价局、财政厅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河道采砂管理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四十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淘金,必须按照经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并向河道主管机关缴纳管理费。收费的标准和计收办法由国务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主客部门制定。”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 “经批准进行河道采砂活动的,必须按照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开采,并依法缴纳采砂管理费。”
3、《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四十二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淘金,必须按照经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并向河道管理主管机关缴纳管理费,具体收费标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四、水土流失防治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负责治理。因技术等原因无力自行治理的,可以交纳防治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防治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主管物价的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2、《河南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 “本办法所称水土流失防治费,是指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对造成或将要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需要的费用。”
五、《取水许可证》工本费 法律依据: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款 “取水许可证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审批机关核发取水许可证只能收取工本费。”
六、超计划加价水费 法律依据:
《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 “计划用水单位超计划用水的,对超出部分按规定缴纳加价水费;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七、大坝安全维护费 法律依据:
《河南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 “大坝上不允许车辆通行,已利用大坝作交通公路的,应尽快新修公路,在新公路通车之前确需兼做公路的,须经科学论证、大坝主管部门审查,并经交通、物价、财政部门核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大坝管理单位收取安全维护费,用于大坝的安全维护。”
郑州市水利局
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登记、备案等)(共2项)
一、河道规划治导线备案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十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确定的重要河道、河段的规划治导线,按照《防洪法》第十九条规定执行;省确定的主要河道、跨省辖市河道及大型水库下游河道的规划治导线,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河道的规划治导线,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分别由省辖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临时渡汛措施备案 法律依据: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第十六条
“水库、河道上的除险加固工程汛期前尚未完成,并可能影响防洪安全的,应由建设单位采取临时渡汛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报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备案,并接受其监督。”
第五篇:林业行政执法依据
林业行政执法依据 行政执法主体:
(一)法定行政机关 执法职责:
1、主管本地区的林业工作。
2、负责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更新,实行管理和监督。
3、负责陆生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
4、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木种子工作。
5、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6、负责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处。
7、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木材运输的管理工作。
8、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木采伐利用活动的监督管理。
9、负责城县规划区以外和森林公园的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10、负责全县森林火灾的预防和组织扑救工作。
11、负责执行植物检疫任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三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七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三条
5、《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五条
6、《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六条
7、《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四条
8、《四川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第四条
9、《成都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五条
10、《森林防火条例》第四条、第五条
11、《植物检疫条例》第三条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执法职责:
1、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
2、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植物检疫任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第三条
2、《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第二条 行政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施行时间:19961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198501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198803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200012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200201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施行时间:200001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国务院、施行时间:199203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施行时间:199701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国务院、施行时间:1989021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施行时间:19941201)
11、《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施行时间:19880315)
12、《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施行时间:20030120)
13、《植物检疫条例》(国务院、施行时间:19920513)
14、《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国务院、施行时间:19891218)
15、《四川省绿化条例》(省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20020303)
16、《四川省绿化条例》(省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20020303)
17、《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省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19980101)
18、《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省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19970819)
19、《四川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省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20000101)20、《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省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19991129)
21、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省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19960618)
25、《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林业部、施行时间:19940630)
26、《森林采更新管理办法》(林业部、施行时间:19870910)
27、《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施行时间:20010104)?
28、《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施行时间:19960801)
29、《四川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施行时间:19960801)30、《四川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施行时间:19970326)行政行为(行政许可 行政处罚 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许可(共9项)
1、对四川省林木采伐(集)证的许可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二条“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
2、对《四川省木材运输证》的许可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七条“从林区运出木材,必须持有林业主管部门发给的运输证件。”(2)《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五条“运输木材,必须持有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木材运输证件。”
3、对林权证的许可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条“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确认所有权或使用权。”
4、对植物检疫证书的许可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二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规定林木种苗的检疫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对林木种苗进行检疫。”(2)《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第二十七条“植物检疫证书,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按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格式统一印制。”
5、对占用征用林地审核的许可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八条“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6、对四川省林木种子经营证的许可、对四川省林木种子生产证的许可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条:“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2)《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六条:“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7、对《四川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许可证》的许可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七条二款“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
(3)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第三十条“经营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
8、对特许猎捕证的许可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其他特殊情况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县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要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特许猎捕证。”
9、对林木和宜林荒山的流转 依据:
《四川省林木和宜林荒山荒地转让管理办法》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林木和宜林荒山荒地有偿转让,均适用本办法。”
(二)行政处罚(共69项)
1、违反规定,盗伐森林或其他林木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九条“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十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2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0.5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20株以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5倍至10倍的罚款。”
(3)《成都县林业行政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二款“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分别情况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盗伐林木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20株的,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至5倍的罚款;
(二)盗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20株以上的,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5至10倍的罚款;”
2、违反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九条“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五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5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2倍至3倍的罚款。?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2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50株以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超过木材生产计划采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照前两款规定处罚。?”(3)《成都县林业行政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四款“
(三)滥伐林木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50株的,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2至3倍的罚款;
(四)滥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50株以上的,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3至5倍的罚款;”
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买卖的证件、文件和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违法买卖的证件、文件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买卖证件、文件的价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三条“在林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收购的盗伐、滥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收购林木的价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违反规定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和其它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毁林采种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1倍至3倍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至5倍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6、违反规定,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违反本法规定,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运输的木材,对货主可以并处非法运输木材价款30%以下的罚款。?”(2)《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运输木材无效木材运输证、无木材运输证或者运输起止地点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的,没收所运输的全部木材和无效证件,可以并处相当于木材价款10%至30%的罚款。”
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承运无证运输木材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第四款“ 承运无木材运输证的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运费,并处运费1倍至3倍的罚款。??”(2)《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对承运无木材运输证木材的单位和个体运输户,可以处以木材价款30%以下的罚款。”
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运输的木材数量超出木材运输证所准运的数量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二款“ 运输的木材数量超出木材运输证所准运的运输数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超出部分的木材;??”(2)《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运输木材的树种、材种、规格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或者超过规定数量的,没收收其不符部分的木材。”(3)《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没收超过木材运输证规定数量部分的木材时,可以没收实物,也可以没收超运部分的变价款。”
1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运输的木材树种、材种、规格与木材运输证规定不符又无正当理由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二款“ 运输的木材树种、材种、规格与木材运输证规定不符又无正当理由的,没收其不相符部分的木材。??”(2)《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运输木材的树种、材种、规格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或者超过规定数量的,没收收其不符部分的木材。”(3)《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没收超过木材运输证规定数量部分的木材时,可以没收实物,也可以没收超运部分的变价款。”
1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恢复原状、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1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在林区经营(含加工)木材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非法经营的木材和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在林区经营(含加工)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经营的木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下的罚款。?”
1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毁林采种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一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毁林采种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1倍至3倍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至5倍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1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违反森林法和本条例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森林、林木未造成毁坏或者被开垦的林地上没有森林、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非法开垦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
1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擅自移动或者毁坏林业服务标志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限期恢复原状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擅自移动或者毁坏林业服务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原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代为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16、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改变为其他林种的行为 处罚种类: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改变为其他林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收回经营者所获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并处所获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倍以下的罚款。?”
1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未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生产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种子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吊销违法行为人的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生产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种子的;”
1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未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经营种子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条?第二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吊销违法行为人的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未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经营种子的。”?
? ? 2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为境外制种的种子在国内销售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境外制种的种子在国内销售的;”
2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从境外引进农作物种子进行引种试验的收获物在国内作商品种子销售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从境外引进农作物种子进行引种试验的收获物在国内作商品种子销售的;?”
2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未经批准私自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一条第三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未经批准私自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的。”
2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第六十二条规定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经营的种子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的;
(二)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三)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数据的;?
(四)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
(五)种子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的。”
2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示经审定通过的种子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种子的经营、推广,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2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抢采掠青、损坏母树或者在劣质林内和劣质母树上采种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没收所采种子、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抢采掠青、损坏母树或者在劣质林内和劣质母树上采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采种行为,没收所采种子,并处以所采林木种子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6、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收购林木种子的规定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所收购的种子、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收购林木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所收购的种子,并处以收购林木种子价款二倍以下的罚款。?”
2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在种子生产基地进行病虫害接种试验的行为
?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试验、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种子生产基地进行病虫害接种试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试验,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2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规定,未取得采集证或者未按照采集证的规定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和违法所得、罚款、吊销采集证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未取得采集证或者未按照采集证的规定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罚款;有采集证的,并可以吊销采集证。”
2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所野生植物和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没收野生植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罚款。”
3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规定,伪造、倒卖、转让采集证、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或者有关批准文件、标签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伪造、倒卖、转让采集证、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或者有关批准文件、标签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收缴,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3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采集、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者未经批准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野外考察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所采集、收购得野生植物、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外国人在中国境内采集、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者未经批准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野外考察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所采集、收购的野生植物和考察资料,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32、违反规定,森林防火期内在野外吸烟、随意用火但未造成损失的行为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依据:(1)《森林防火条例》第32条“?有下列第一项至四项行为之一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五项行为的,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六项行为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2)《成都县林业行政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但未造成损失的,处1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33、违反《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擅自进入林区的行为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依据:
《森林防火条例》第32条“?有下列第一项至四项行为之一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五项行为的,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六项行为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34、违反《森林防火条例》规定使用机动车辆和机械设备的行为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依据:
《森林防火条例》第32条“?有下列第一项至四项行为之一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五项行为的,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六项行为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35、违反《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有森林火灾隐患,经通知不加消除的行为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依据:
《森林防火条例》第32条“?有下列第一项至四项行为之一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五项行为的,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六项行为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36、违反《森林防火条例》规定,不服从扑火指挥机构的指挥或者延误扑火时机,影响扑火救灾的行为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依据:
《森林防火条例》第32条“?有下列第一项至四项行为之一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五项行为的,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六项行为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37、违反《森林防火条例》规定,过失引起森林火灾尚未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罚款 依据:
《森林防火条例》第32条“?有下列第一项至四项行为之一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五项行为的,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六项行为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38、违反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特许猎捕证、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特许猎捕证,并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39、违反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有猎获物的,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八倍以下的罚款;
(二)没有猎获物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40、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照狩猎证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狩猎证规定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可以没收猎捕工具,吊销狩猎证。”(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照狩猎证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有猎获物的,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五倍以下的罚款;?
(二)没有猎获物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41、?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按照相当于恢复原状所需费用三倍以下的标准执行。?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非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处以恢复原状所需费用二倍以下的罚款。”
42、?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情节严重、构成投机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3)《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第四十条“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非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追缴二至五倍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五倍以下的罚款。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加工、利用、转让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或者邮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产品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三倍以下的罚款。”
43、??伪造、倒卖、转让狩猎证或者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行为 处罚种类: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七条“?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证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伪造、倒卖特许猎捕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伪造、倒卖、转让狩猎证或者驯养繁殖许可证,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按照五千元以下的标准执行。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按照五万元以下的标准执行。”
44、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超越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范围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野生动物、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罚款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超越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范围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三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没收野生动物、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2)《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规定,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超越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范围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没收野生动物、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
4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规定,??外国人未经批准在中国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考察、拍摄的资料以及所获标本、罚款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四十条?“?外国人未经批准在中国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考察、拍摄的资料以及所获标本,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46、违反规定,非法捕杀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特许猎捕证、罚款 依据: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规定,非法捕杀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特许猎捕证,并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八倍以下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处八千元以下的罚款。”
47、违反规定,外国人未经批准在四川境内对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考察、拍摄的资料以及所获标本、罚款 依据: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外国人未经批准在四川境内对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考察、拍摄的资料以及所获标本,可并处四万元以下罚款。
48、违反规定,猎捕、买卖国家和省保护的益鸟,或者在人口聚居区捕捉猎杀鸟类、采集鸟卵、捣毁鸟巢的行为 处罚种类: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 依据: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规定,猎捕、买卖国家和省保护的益鸟,或者在人口聚居区捕捉猎杀鸟类、采集鸟卵、捣毁鸟巢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猎获物及其猎捕工具,可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没有猎获物的,没收猎捕工具,可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49、违反规定,伪造、倒卖、转让经营许可证的行为 处罚种类:吊销证件,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规定,伪造、倒卖、转让经营许可证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吊销证件,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50、违反规定,超越准运证规定的种类、数量、期限运输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规定,超越准运证规定的种类、数量、期限运输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无证运输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行为处罚。”
51、违反植物检疫法规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或者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未依照本条例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开拆植物、植物产品包装,调换植物、植物产品,或者擅自改变植物、植物产品的规定用途的、违反本条例规定,引起疫情扩散的等五种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1)《植物检疫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责令纠正,可以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或者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二)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三)未依照本条例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四)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开拆植物、植物产品包装,调换植物、植物产品,或者擅自改变植物、植物产品的规定用途的;(五)违反本条例规定,引起疫情扩散的。有前款第(一)、(二)、(三)、(四)项所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没收非法所得。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植物检疫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销毁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2)《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植物检疫机构依照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处以罚款的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未依照本条例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或者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可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予以没收、销毁,并可处5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依照本条例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可处1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开拆植物、植物产品包装,调换植物、植物产品,或者擅自改变植物、植物产品的规定用途的,可处500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引起疫情扩散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本条例规定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植物检疫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销毁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52、违反植物检疫法规的规定,不按要求处理被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纠正 依据:
《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第三十六条“不按要求处理被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的,由植物检疫机构责令纠正,可并处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53、违反植物检疫法规的规定,试验、生产、推广带有植物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或者未经批准在非疫区进行检疫对象活体试验研究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
《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试验、生产、推广带有植物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或者未经批准在非疫区进行检疫对象活体试验研究的,由植物检疫机构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54、违反植物检疫法规规定,不在指定地点种植或者不按要求隔离试种,或者隔离试种期间擅自分散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纠正、罚款 依据:
《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在指定地点种植或者不按要求隔离试种,或者隔离试种期间擅自分散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对当事人处以1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纠正。”
55、违反植物检疫法规规定,逾期不交纳植物检疫费的行为 处罚种类:加收滞纳金 依据:
《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第三十九条“逾期不交纳植物检疫费的,每日按收费总额的3‰加收滞纳金。”
56、违反森林病虫害防治法规规定,?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的行为、发生森林病虫害不除治或者除治不力,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行为、隐瞒或者虚报森林病虫害情况,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行为等三种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限期除治、赔偿损失、罚款 依据:(1)《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二条“?在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除治、赔偿损失,可以并处100元至2000元的罚款。
(一)?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的;
(二)?发生森林病虫害不除治或者除治不力,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
(三)?隐瞒或者虚报森林病虫害情况,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2)《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除治、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人民币100元至2000元的罚款:
(一)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造林的;
(二)发生森林病虫害不除治或者不按除治通知书的要求除治以及除治不力,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
(三)隐瞒或者虚报森林病虫害情况,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
57、违反植物检疫法规调运林木种苗或者木材的行为 处罚种类:罚款 依据: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三条?违反植物检疫法规调运林木种苗或者木材的,除依照植物检疫法规处罚外,并可处50元至2000元的罚款。
58、违反规定,无证经营、加工木竹材和收购无证木竹材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依据: ?(1)《四川省绿化条例》?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无证经营、加工木竹材和收购无证木竹材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没收非法经营加工的木竹材和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2)《成都县林业行政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无《四川省木竹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经营木竹材的,没收非法经营的木竹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下的罚款。收购无证木竹材的,没收非法收购的木竹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无销售证明销售自有木竹材的,扣留其木竹材,责令限期补办证明,超过限期未能补办证明的,没收其销售的木竹材。”
59、违反《四川省绿化条例》的规定,擅自占用林地、草地、和园林绿地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限期退出、恢复原状、罚款 ??依据:
?《四川省绿化条例》??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未经同意占用林地、草地和园林绿地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出、恢复原状,并依法予以处罚。” 60、违反规定,擅自和非法购买移栽古树名木和天然原生珍贵树木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恢复原状、没收树木或变卖所得、罚款 依据:(1)《四川省绿化条例》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擅自移栽古树名木和天然原生珍贵树木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非法购买古树名木或天然原生珍贵树木移栽的,没收树木或其变卖所得,可并处购买价1至3倍的罚款;擅自移栽致使古树名木或天然原生珍贵树木死亡的,处评估价3至5倍的罚款。”(2)《成都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砍伐、擅自移植古树名木的由古树名木行政管理部门责今赔偿,处赔偿费二倍至五倍罚款;造成死亡的,处赔偿费五倍至十倍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1、违反《四川省绿化条例》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移栽胸高直径10厘米以上活立木的,并未按有关规定办理采集证、植物检疫证和木材运输证,实行凭证运输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树木或变卖所得、罚款 依据:
???《四川省绿化条例》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擅自移栽活立木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移栽的树木;对已栽种的,处活立木价值1至3倍的罚款;擅自运输移栽的活立木的,依照《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有关无证运输的规定予以处罚。”
62、违反《四川省绿化条例》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取土、采石、开挖、堆积毁坏植被的行为
?处罚种类:限期退出、恢复原状、罚款 依据:
《四川省绿化条例》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取土、采石、开挖、堆积毁坏植被的,由有关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活动,限期退出、恢复原状,依法赔偿损失,并处毁坏植被价值1至5倍的罚款;经批准毁坏植被但不及时恢复、也不交纳植被恢复费的,由有关部门责令限期交纳;逾期不交纳的,可每日加收2‰的滞纳金。63、违反《四川省绿化条例》的规定,不按规定交纳育林费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限期交纳、罚款 依据:
???《四川省绿化条例》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不按规定交纳育林费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交纳;逾期拒不交纳的,可每日加收2‰的滞纳金。”? 64、违反规定,盗伐楠竹或杂竹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竹子或变卖所得、罚款 依据:
《成都县林业行政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五款“
(五)盗伐楠竹或者杂竹,责令补种盗伐面积10倍的相应种类竹子,没收盗伐的竹子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竹子价值3至10倍的罚款;滥伐楠竹或者杂竹,责令补种滥伐面积5倍的相应种类竹子,并处滥伐竹子价值2至5倍的罚款;”
65、违反规定,造成林木毁坏或造成林地破坏的行为 处罚种类:罚款 依据?:
《成都县林业行政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六款“
(六)造成林木毁坏的,责令补种毁坏株数1至3倍的树木,并处毁坏林木价值1至5倍的罚款;造成林地破坏的,可处非法开垦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
66、违反规定?,运输木材未持有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木材运输证》的行为 处罚种类:没收、罚款 依据:
《成都县林业行政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木材检查站扣留所运输的木材及运载工具,分别情况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无证运输木材或者运输起止地点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的,没收所运的全部木材,可以并处木材价值30%以下的罚款;
(二)使用伪造、涂改、作废等无效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没收所运的全部木材和无效证件,并处木材价值10%至50%的罚款;
(三)运输木材的树种、材种、规格、数量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的,没收其不符部分与超过记载数量的木材;
(四)以伪装、藏匿等方式逃避木材检查站检查的,没收非法运输的全部木材,并处以木材价值30%至50%的罚款;
(五)运输木材拒不接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木材检查站依法检查而强行运输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强行通过造成其他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
(六)承运人违犯本条
(一)、(四)、(五)项的,没收其木材运费,并处运费1至3倍或所运输木材价款30%以下的罚款;
(七)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木材检查站,依法扣留木材及运载工具的,应当在3日内将运载工具发还给当事人,并对所扣留的木材作出处理决定;确因情况特殊,3日内难以作出处理决定的,经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至1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67、违反《成都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至第四款的规定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
《成都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由古树名木行政管理部门责今改正;造成古树名木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每株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管护责任单位每株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对直接责任人每株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管护责任单位每株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对直接责任人每株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对管护责任单位每株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四款规定的,由古树名木行政管理部门责今其限期追还,恢复原状,赔偿损失。逾期不退还或未恢复原状的,可处每天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罚款。” 68、违反《成都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之一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
《成都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之一的,由古树名木行政管理部门责今改正、赔偿(赔偿费由价格行政管理部门核定),并处以罚款:
(一)对古树名木损害较轻的,每株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损害古树名木枝干或者根系的,处赔偿费一倍至二倍罚款;
(三)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处赔偿费三倍至五倍罚款;
(四)损坏古树名木附属设施的,处重置费用一倍至二倍罚款。” 69、违反《成都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行为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侵害、恢复原状、罚款 依据:
《成都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侵害古树名木的,由古树名木行政管理部门责今停止侵害,恢复原状,并依照本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三)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共8项)
1、征收育林基金费用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八条第四款“征收育林费,专门用造林育林。”(2)《四川省绿化条例》?第三十九条??“生产、销售木材、竹材、木竹制品和林副、林化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按有关规定提取或者交纳育林费。?木竹制品的原材料已提取或者交纳育林费的,在其销售环节中不得再提取或者交纳育林费。”(3)川林计(1998)70号文件
2、征收林权证工本费 依据:
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收取林权证工本费和林权勘测费的复函》(财综[2001]43号,计价格[2001]1998号)
3、征收植物检疫费 依据:(1)《植物检疫条例》?第二十一条?植物检疫机构执行检疫任务可以收取检疫费,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制定。(2)[1992]价费字196号
4、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八条“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2)财综[2002]73号、川财综[2003]26号
5、征收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2)财综字[1996]94号
6、征收四川省林木种子经营证的许可证工本费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五十八条?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依照本法实施有关证照的核发工作中,除收取所发证照的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
?(2)成价费[2003]29号
7、征收四川省林木种子生产证的许可证工本费 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五十八条?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依照本法实施有关证照的核发工作中,除收取所发证照的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
?(2)成价费[200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