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为教师如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作为教师如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在近几年里,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关于教师体罚学生、损坏学生健康、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方面新闻就层出不穷,就在前两天新闻还报到了某市一个老师把一个小学生的耳朵拧烂的消息,听着着实让人感觉到心疼,谁都是从学生过来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残忍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呢!“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具有良好师德,而良好的师德主要就体现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之上。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履行国家赋予的教育教学权。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要维护学生的权利,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当前不少学校里出现的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等等现象,都是教师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一些教师在不重视学生基本权利而产生了不良后果之后,居然还以“为学生好”作为自己行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如刚刚看过的那则新闻一样。维护学生应有的权利,要从教师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做起。
维护学生的权利,还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从事了这项职业,就应当接受社会对这项职业的高素质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扮演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同时还扮演了示范者、父母与朋友的角色,教师接受了这种职业要求,就会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的专业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就不会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更不会肆意践踏学生的基本权利。
维护学生的权利,还要求教师能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主要的是指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作为促进者的引导作用。但长期以来,一些教师之所以轻视学生的权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教师始终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而事实上,现代教育学已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虽然在知识内容的传授上是授受关系,但作为独立的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道德塑造上是相互促进的。没有学生道德和人格上逐步完善,就没有教师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尊重学生的权利,教师就要以平等的身份去认识、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相互关系。
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知识。在处理事情时,容易偏激,出现过错。但是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容易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纠正。教师对学生要采取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过错的危害;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名誉。比如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随意开除,尊重学生人格尊严。
隐私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是人格权的一种,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隐私只能让与教育学生有关的第三者知道,不能让与此无关的人员知道,更不能随便到处散布,也不能支持其他学生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学生的隐私。例如学生信件不得隐匿、毁弃或非法开拆。
健康维护权是公民维护自身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基础。学生作为公民理应主张获得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的维护权,不受到人身和精神上的损害。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发展阶段,对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损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现实生活中,体罚学生时有发生,包括罚打扫全校卫生,罚超长时间跑步,罚站,罚抄大量作业,有的甚至用教学用具打学生。这些都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从事的职业有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保护学生,尊重学生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法律赋予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在自觉尊重学生权利的同时,也要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保护学生合法权利的工作,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发生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教师也要予以批评和抵制。
第二篇:苏教版思想品德第七课维护合法权利
第七课维护合法权利
第一框 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1、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
2、财产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继承法规定,在分配继承遗产时,要遵循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的原则。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第一继承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继承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不属于继承范围的人通过遗赠或遗赠抚养协议,继承或接受财产。我国法律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
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财产,但财产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青少年要依据继承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4、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可以向侵权人提出权利请求,要求对其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将以判决的形式责令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如:承担停止侵害、排除障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5、智包括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
6、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著作权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公民的著作权不受性别、民族、年龄的限制。出版部门未经作者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许可,擅自选用作者的作品,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支付作者一定的报酬。
7、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发现权和发明权。
8、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未成年人因没有行为能力或完全行为能力,当其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依法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法院起诉,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的法律责任。
9、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意义:
由于我国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有的地区和部门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严重的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中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知识创新成果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既要引进技术,又要让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两者都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保驾护航。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保障。
10、我国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11、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的手段。
12、公民要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必须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正确方法: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但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最常用的是投诉、举报,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社会上特别是所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篇: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说课
《维护消费者权益》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共由“炼就一双‘慧眼’”“维护权益的途径”两部分组成,分别介绍如何提高鉴别水平,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以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有关消费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受侵害后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通过主动学习,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归纳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结合个人生活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及课下探究,让学生学会理性消费,选择合理的消费行为,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勇于依法维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教学难点:增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确立的依据: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维权途径是本课的落脚点;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中学生社会经验较少,消费知识不足,辨别能力较弱,容易上当落入“陷阱消费”,而真正面临权利受到侵害,能否将权利意识深入内心,运用合法的方式维权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二、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采用情境体验法、探究活动与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配合教师的点拨启发、讲解相结合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忽略自己作为“消费者”的社会角色,在自己作为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不知所措,要么采取忍气吞声、打掉牙齿往肚里吞、自认倒霉的做法,要么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因此有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来激发学生的维权意识,培养学生的维权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2、学法指导: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调查、讨论、知识竞赛、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以此达到“感受”“理解”“体验”教学所承载和传达的价值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海报)采用有奖答题活动
有奖答题
一等奖1名:周杰伦亲笔签名笔记本!
二等奖3名:高级文件夹一个
三等奖10名:名牌签字笔一支
四等奖20名:纪念品一份(原装进口绝对超值)
中奖率百分之百!!机会难得,绝对超值
此活动解释权归组织者!
(这种有奖问答的情景活动导入方式,学生情绪能够马上被调动起来参与课堂)(老师会出一些实现设置的有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是对上节课的复习,问题学生都能答上。老师让答对题的同学上来抽奖,一等奖原来是“周杰论”的亲笔签名笔记本,二等奖是一个小铁夹,抽奖活动继续,教师的奖品也不断露脸,所谓的“名牌签字笔”原来是用光了水的,所谓的“原装进口的纪念品”原来是印了英文单词的一张便签纸。让学生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教师问:你们对这个有奖答题活动有意见吗?
教师提醒学生有意见也要保留,因为解释权归组织者
教师问:同学们经历了这个有奖问答活动有什么感受?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给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第一个体验感悟结束,教师把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搬进了课堂,让他们感受到活生生的事例,并亲身体验,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对问题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
提问:大家在生活中都是消费者,你在消费中有没有遭遇到过如下上当受骗的事情呢?
(自然导入第二环节:消费陷阱大搜索)
1、展示准备的消费陷阱图片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立足于课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想象、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
2、探究问题
看来生活中的消费“陷阱”还真不少,常常让我们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其中不乏上当受骗者,你认为导致我们轻而易举地掉入这些“陷阱”的原因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究其原因,为接下来解决本课难点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做铺垫)
过渡:总结同学们的观点,主要是由于缺乏消费知识、维权意识、盲从等原因导致我们掉入“陷阱”,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呢?
环节三:设置情境深度探究
炼就一双慧眼
学生小品:“牛肉干**”
故事梗概:上周六,小明替妈妈去街上买点生活用品。周末的市场真够热闹,商家使出了各种销售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有的是跳楼价销售,有的是打折销售,有的是有礼品赠送等。小明走到一家日用品商店门前,之间门前挂着一横幅,上面写着:本店因房租合同到期,所有商品一律半价销售。小明一看自己喜爱吃的“香巴巴”牛肉干也是半价,看着心动的价格,于是小明买了十袋回去吃个够。回家后,迫不及待的开了两袋吃了。到了晚上翻江倒海闹肚子,折腾一夜。第二天,他仔细看了牛肉干袋子,并不是他常吃的“香巴拉”,而印的是“香巴巴”,而且已经过期半个月了。
思考:(1)小明的哪些权益收到了侵害?有没有办法让防止小明跌入这个陷阱,让他的合法权益避免受到侵害呢?(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多媒体出示:维权小锦囊
设计意图(学生群策群力,为小明的维权行动出谋划策,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补充,并针对如何增强消费者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进行必要的点拨。这也是本课难点的一个突破)
(2)现在小明的权益已经收到了侵害,怎样做能维护其合法权益?(讨论探究)
(学生举出的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教师接下来要引导点拨学生明白,消费者除了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还必须学会维权,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多条解决争议的途径。)
环节四:自主探究
维权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6页相关内容及案例,找出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在区分、比较的基础上,针对教师提供的案例,为小明设计一条维权之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讲解维权的途径
设计意图(结合第二、三环节,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教师通过引导、讲授、和归纳本课的落脚点如何维权,也是对本课重点的突破)
多媒体出示:消费者维权途径
环节五:拓展延伸
(过渡)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侵权现象给我们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多媒体出示案例:自安徽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相信名牌产品的力量。但是,2008年9月,三鹿奶粉查出使用三聚氰胺,导致很多婴幼儿泌尿系统出现异常。而就在2010年3月又爆出陕西渭南荔华乳业公司毒奶粉在质监部门眼下“流出”。这狠狠打击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信任度。
思考:毒奶粉事件谁是受害者?为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谁应该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学生讨论探究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要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相关部门做好法律监督,国家加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我们才能放心消费,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篇:维护员工合法权利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维护员工合法权利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份,而劳动关系的和谐统一,是建立和谐企业的根本因素。因此,努力维护员工的合法权利、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让员工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利于加快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企业工会组织是代表企业员工的群众组织,在企业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展工作,在维护员工合法权利、生存权利、发展权利的同时,有义务教育员工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维权的目的是解决员工困难,而解决员工的根本困难的出路在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和技能创新活动,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发展中,把握大局,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在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来源于民法中的雇用关系,其内容除了劳动者从事劳动的生产场所和劳动资料的隶属关系外,重点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身份的隶属关系:一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二是用人单位指令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员工的名义工作;三是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份;四是劳动者实际接受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根据上属四种情况而形成的法律关系,我们应当认定为劳动关系。而和谐的“劳动关系”,也就是建立在具备劳动关系的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和谐统一,双方都有义务共同创建和谐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氛围。用人单位以人性化的管理,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家庭般温暖、朋友般关心,以一种友爱、友善相包容、相互信任的亲情朋友关系,使员工在心存感激与目标明确、有成就感的情况下愉快工作,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维护员工的生存权利,稳定员工队伍。
员工队伍的稳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是建立和谐企业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们有的项目在配置人员时,说穿了,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人际关系的好坏来决定能否持续上岗或到效益好的项目。这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要了解你才能知道怎么用你。但对于有的“中心”员工,上岗机会就少了。虽说公司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努力在为“中心”员工寻找上岗机会,如:给项目推荐或积极促成,组织“中心”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等,但有的还是只有在项目有富于岗位的情况下才能勉强上岗。特别是我们的生产一线员工,他们绝大部份人的工作能力不错,但不善于交谈,信息面窄,更不认识几个领导,在家乡又没有更好的发展途径,且一人承担一家人的生活压力。他们门路少、路子窄,只有靠能在单位上班来维持。好不容易上岗了,他们肯定会珍惜工作机会,力争有好的表现,默默地为自己的良好表现祈祷,希望在项目工程结束后能有自己的去处继续上岗,不再为下一步的去向而发愁。当然,也有个别员工上岗前好话说尽,上岗后嫌脏、嫌累、嫌条件差、怕吃苦,待遇上还争名争利。像这样的群体我们就要主动去关心他们,使他们有家的感觉,相信组织和企业领导。特别是工会工作者要主动和他们做朋友,听他们发发牢骚、诉诉苦,多和他们交流、谈心。宣传企业的形势,悉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心声,体谅他们的难处,协助党政,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维护好他们的权利,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在日常交谈中了解他们的需求,摸清他们的打算,有困难就去帮,有难题想法去解,能帮的尽量帮,即使不能帮的也要做好解释工作,并收集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同时也能得到他们的理解。正确引导他们处理好单位与个人、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管理民主化、制度人性化、成本低耗化、主人翁精神普遍化的良好局面。不要认为反正这样的员工掀不起什么大浪,可以不去管、不去问,疏不知慢慢就失去了民心,一旦民心失去了,队伍就会不稳定,工作的难度增加,偏离了和谐统一的轨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还有部份在册不在岗的员工,我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一种是家里确实有困难需要在家照顾的,如:有年迈多病的父母或学生(包括年幼的学生和处在高考阶段的学生)确实无人照料的和自身有病无法从事岗位工作的员工,在本人提交申请后,就应考虑安排进入“中心”,让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安心在家照顾家人或养病,消除在岗员工的后顾之忧,安心单位工作;另一种是在家找到事做又不想失去单位的,名在项目人不报到,以各种理由想方设法要求到“中心”的员工。还有在岗不安心工作,拈轻怕重,出工不出力,经常找借口请假的员工,就要劝其解除劳动合同或按规定解除其劳动合同。避免造成消极影响和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再就是维护好员工的休假权和法定节假日待遇。像我们这样的流动性大的单位,员工远离家人,心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很渴望有地方倾诉,有人能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希望每年的探亲假能正常回家探望家人,享受家人团聚的乐趣。但有时项目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常常无法兑现员工的假期,只是承诺工程结束后一并休假,一旦项目工程结束后,有的就又到其它项目上岗。在新的项目要求休假时,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刚来就要求休假,项目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因为新项目是在需要人的时候才请求调来的,所以就只有不了了之,这样就出现有员工几年未休探亲假的现象。建议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起“员工休假台账”,随员工调入新项目一并转入,有假的员工由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时期,征求员工意见后安排休假(存在冬休的项目可不考虑);不能安排休假的,工会组织要配合项目党政,真正关心来工地反探亲的员工家属(包括协议工家属)。在项目部规定的期限内(一月或两月)给予一定的方便,提供必要的住房、生活设施,尽可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员工家属来的开心,去也放心,这样又解决了休假问题,也稳定了员工队伍。
二、维护好劳务工权利,加强劳务队伍的管理 我们的项目很多都在使用劳务协议工,而对他们的管理存在不够完善,特别在维护劳务工权利方面做得不够。多数项目的劳务队伍都是由劳务组织者招集来后,由项目部统一管理,劳务工的一切都由项目部承担,而劳务组织者“坐享其成”,存在不参与管理而享受“管理工天”的酬劳,出了一切事情则由项目部承担,组织者无任何风险。这样以来,一是劳务工本来就缺乏过硬的劳动技能,劳动报酬也不高,组织者再抽点“管理费”,到劳务工手中就很少了;再就是劳务工安全意识淡薄,他们既是事故的肇事者,又是事故中的受害者,安全事故平泛在他们身上发生;其次工作没有责任心,想走就走,来来去去平泛很不稳定,给项目造成管理上的困难,不利于和谐企业的建设。工会组织要把劳务工纳入工会工作的对象,维护好劳务工的合法权利,组织好、引导好、维护好、管理好劳务队伍。建议在使用由组织者招集来的劳务队伍时,项目与劳务组织者(民工老板)明确其责任和义务。即:一是项目部协助,组织者有对所属劳务人员的劳动技能、安全知识、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教育的义务,搞好培训工作。作好身体检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清退,且清退者的一切费用由组织者承担;二是通过培训,达到项目岗位技能要求、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先签署协议后安排上岗,避免出现纠纷;三是按时足额将劳务工工资发放到本人手中,减少过程环节,确保劳动报酬不被“工头”抽取;四是明确劳务组织者负有管理责任,在出现认识上的分歧和劳务工的思想问题时,有责任出面对所属劳务人员的疏导和解释工作,避免矛盾的沉积和产生,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
三、维护员工的发展权利,重视培训工作,拓宽职工上岗渠道。
加强对员工,特别是新进员工(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和协议工的岗位技能、安全知识的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员工队伍素质,另一方面为企业储备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财富。
工会组织要发挥其教育职能作用,要监督企业提取教育活动经费并合理使用,维护员工的学习发展权利,利用自身资源开办各类知识培训,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活动。项目不能以施工生产紧张为由,只顾及眼前利益,剥夺员工参加各项知识培训的机会,多鼓励帮助员工学习掌握多门技术,增加员工的上岗机会,也是维护员工劳动权,为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打好基础。
四、宏扬新风尚,抵御腐化堕落,营造和谐氛围
工会组织充分利用强有力的宣传阵地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项目大力宏扬树先进、学先进,加大表彰先进员工的力度,大力宣传先进事迹,激励员工奋发向上,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同时充分利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协助党政加强防腐治贪力度,有效遏制一切贪污腐败案件的发生,加大党政工作透明度和坚持厂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的畅通。动员广大员工参与监督和管理。不要平时听之任之,只靠一纸制度来管理而缺少监督,事发后再纠的被动抵御。尽管违法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职工群众难免不会想:还有没有没被发现的?会问:查出来的脏款就这么多吗?等等的猜疑是存在的。所以,工会组织要协助党政,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相互制约的约束机制,确保涉及资金、采购、物资、审核等方面行为过程的透明和全程监控,不留可乘之机的预防和相互约束的手段。比如:在物资采购环节,不但要加强采购人员素质教育,项目部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还要掌握市场动态,供货厂商、渠道和联系方式,随时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动态的一套相互约束的方式进行管理,全员参与监督,才能有效杜绝一切贪污腐败案件的发生,营造公正、公平、和谐的氛围。
第五篇:关于高校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思考
关于高校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思考
论文关键字:大学生;高校;侵犯;权利;维权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高校教育纠纷频频出现,引起人们的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高校教育纠纷的频频出现? 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纠纷、解决纠纷?本文将通过笔者的思考为大家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从首例大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案件——“田永案”之后,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件就不绝于耳。“刘燕文案”、“重邮案”、“王钟案”、“浙江大学案”…..可以知道学生的受教育权、知情权、参与权、隐私权、学习自主权、控辩权等权利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高校教育纠纷频频出现的原因
纠纷的出现是因为矛盾。高校教育纠纷的频繁出现可以说是因为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矛盾或者他们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好。矛盾从何产生?利益冲突而致。这得从两个方面说起:其一,高校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利,损害了学生的正当利益;其二,学生的权利意识不断地增强,为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而斗争。有压迫就有斗争,有侵权就有维权,侵权的行为多了,纠纷也就少不了了。
再深入一点探究为何高校会屡屡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以下几点便是原因:
1、“大学自治”的弊端。
屡屡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未必出于高校的本意,但高校也难辞其咎。我认为一直以来的“大学自治”在今天的情形下值得怀疑。著名思想家洛克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大学自治”让大学拥有了极大的自由裁量权。高校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始终占据优势,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滥用权力的行为。高校自己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这无可厚非。但当其制定的规章制度不是在宪法和法律的指导下的时候,这些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难免让人质疑。当学生违反了学校的规则时,(尚且不讨论这规则是否合法、是否合理),学校便会对学生做出处置,而怎样处置还得看学校的“心情”,原来是学校说了算。大家都在提倡法治,学校这么前沿的地方竟然是人治的“沃土”。这不是很可笑又可悲的事情么?“大学自治 ”也将外界对大学管理的监督拒之门外,管理的缺陷不断出现。“大学自治”确实让大学及教育挣脱的枷锁,拥有了一片自由翱翔的蓝空,但却是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合法权利为代价。
2、法制的不完善。
我国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但是这些教育立法对学校权利的授予、运行、责任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学生享有告知权、申诉权等程序性权利,但却没有哪条法律明确规定申诉程序、调查程序、执行程序。这种缺乏程序性规定的法律缺乏可行性,学生的权利形同虚设。这就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法制不健全。而法制的不健全不仅没有好好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反而为高校侵权逃责提供契机。
3、权利意识的薄弱 我们说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提高是相对于以前来说的。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大众的权利意识并非非常强烈,尤其是缺少阅历,尚且稚嫩的学生。加上很多人法律意识的淡薄,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更不要说在合法权利被侵犯后积极维权了。最可怕的还是高校及其管理者缺乏权利意识,一旦如此,高校及其管理者便会漠视、不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
4、传统观念的影响
几千年尊师重教的传统观念一方面给社会带来良好风气,一方面在培养学生顺从、懦弱的性格。和老师说理往往被认为是叛逆不听话,状告学校往往被看做是忘恩负义,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便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便是学校不对,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忍气吞声。
二、如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减少高校教育的纠纷
解决问题要从问题产生的原因看起,做到对症下药。以上我们知道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便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措施。
1、规范大学自治,适度的大学自治。
明确高校管理与运行中哪些方面适合大学“自治”,不适合“自治”的地方应该实行“他治”。“他治”的“他”应该是与教育行业有关的部门,如教育局,国务院等等。这样各个身份之间便可形成一种监督机制,保障权力的合法行使。同时权力的分工与合作让权力的行使更有质量。
2、完善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法制
建立健全关于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及建议,加快教育领域的立法,加强程序性立法。
高校在其管理中,必须合法地行使权力。建立学生权益保障机制;要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必须建立起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当合法权利被侵犯时,让学生有寻求帮助和补偿的路径。
高校侵权不仅仅是行政问题,应该允许司法介入。一旦发生高校侵权事件,相关法院不可不受理。所谓“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必须让学生享有司法救济。
3、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人们的法律观念,增强人们的权利意识。如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在全社会范围内大量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等等的方式。
4、鼓励人们改变传统的观念,与时俱进。
以上是我对高校侵权的几点思考,我并没有把高校定义为坏的角色,我所说的高校仅是而是在某些地方,某些场合里侵犯了学生合法权利的身份。在我国法治建设刚刚起步的背景下,一下子解决完高校教育纠纷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着手解决,一步一个脚印,大家都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 问题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