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为教师
我的读书心得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教师这个职业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读书感悟》
(一)读书,让我拥有一份绝美的心情。
每当恬淡的黄昏,或是静谧的夜晚,我会倚在床的一角,手捧一本书静静地读,默默地品味。打开一本书,我从书中,可以随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蓝天,一望无际;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静美丽;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读小说,我会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读抒情的散文诗歌,我会在作者淡淡的忧郁中品味他们对生命、生活、自然的态度;翻阅轻松诙谐的书,我可以尽情地放声大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渐渐地我进入书的世界,一天学习的疲劳和一些生活琐事的烦恼便顿消大半。此时,我便拥有了一份绝美的愉悦心情。
读书,让我的教育理论更丰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可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利用课余时间,我读了一些教育专着,很有感触。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使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从“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阐述了自己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的思考,这实实在在是作者以一个学者的思想在为我们解惑;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的心灵受到激荡,“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着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随意”与“从容”,突然间我觉得以前的“随意”是一种逃避,以前的“从容”包含着惰性;博士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运用了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他们凝练、隽永的文字和独到教育的阐释给我深深的启迪,也改变了我的生活观和教育观。
读书,让我更自信地面对生活。
当我因辛勤工作而收获甚微感到牢骚满腹时,书会告诉我要笑对生活,这时我会浑身充满工作的激情;当我遇到困难,想打退鼓堂时,百折不挠的居里夫人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激励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当我抱怨自己一无是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名言会告诫我。当我志得意满时,“一杯水的容量”会提醒我,看似满满的一杯水还能容纳100多个回形针,自己还有许多能量可挖掘;当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会在我耳畔响起;当我流连于书墨暗香,聆听谆谆教诲,就会仿佛置身于智者云集中,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弘扬。读书,让我对生活更加自信。
读书,让我体会别样的乐趣。
读了一些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禁不住拿起手中拙劣的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尝试着投稿,当自己的文章在某些报刊杂志上占有一席之地时,那种感觉,别提有多么的欣喜,这也许就是读书的另一种乐趣吧!
《读书感悟》
(二)书籍是我们生活的导航,它教会我们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每当茶余饭后咀嚼着书籍中优美的文字,欣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会让有所感悟。
打开一本好书,迎面扑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发出馨香。在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我可以随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蓝天,一望无际;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静美丽;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读小说,我会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读抒情的散文诗歌,我会在作者淡淡的忧郁中品味他们对生命、生活、自然的态度;翻阅轻松诙谐的书,我可以尽情地放声大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
读书是一件乐事,趣事,让人变得深沉达观。
任何物体都有承载它的器皿,唯有知识无垠无度。人们的大脑虽无法装入所有的知识,但可以尽量摄取,而唯一的途径即为—读书。论及书籍,托尔斯泰曾坦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恰恰罗素·罗兰又说:“智慧,友谊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倘若没有钥匙,如何打开智慧之门,又何谈放射光芒?”可见,书籍,使人类告别愚昧混沌。读书看似平凡,实际上是人们心灵与古今中外一切民族优秀文化,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她不但能改变人的气质,还能使人树立更为健康人生观度,做一个忠于祖国,尊老爱幼之人,成为一个有仁德,有智慧之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为人处世。不辜负苍天赋予的生命,成为沧海中不可缺少的一粟。这对于人生的回答,对于国家的培养,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无疑读书是回报她们的最好方式之一。
读书是一种陶冶,是一种享受,领悟是心灵净化的快慰。
在茫茫人生芸芸众生中,不以荣辱待己,不论成败待人。不热衷追名逐利,使自己超凡脱俗,你会仰头看天,蓝天澄清,白云悠悠,释怀心里的郁结,面对现实,笑对人生。在物欲横流的日子里,品味古人谈的“知足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教诲,会注入一般清醒剂,快乐地生活着。当我因辛勤工作而收获甚微感到牢骚满腹时,书会告诉我要笑对生活,这时我会浑身充满工作的激情;当我遇到困难,想打退鼓堂时,百折不挠的居里夫人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激励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当我抱怨自己一无是处,“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名言会告诫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
元”;当我志得意满时,“一杯水的容量”会提醒我,看似满满的一杯水还能容纳100多个回形针,自己还有许多能量可挖掘;当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会在我耳畔响起„„
曾经书中体会过“怦然心跳”;曾经在书中有一种“莫名感动”;曾经在书中进行自我审视,也曾经在书中看到人生百态„„我只愿心情伴书平和而宁静,灵魂伴书纯洁而超然。读书不是一种消遣的行为,而是提高自己的学识。我想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效果会好一些。想想自己缺的是什么,就学习什么。自己少的,在别人那里也许就有,所以宽容多,理解就多!
第二篇:作为教师
教师个人发声亮剑稿
新疆作为我国反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稳定“三期叠加”的态势依然没有改变,反恐维稳工作依然是新疆各级党员干部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面对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维稳形势,坚定不移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坚决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各项维稳措施,打好维护稳定“组合拳”,是每一名新疆干部必须坚决履行的政治责任,是检验广大干部落实“五个认同”“四个意识”“四个服从”要求的重要标尺。
要把握“两个关键点”。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对一切民族分裂分子和破坏活动要敢于发声亮剑,以鲜明的立场和坚决的态度引导各族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充分认清“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和罪恶阴谋,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自觉抵制“三股势力”的煽动挑唆,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共同防范和打击暴恐分子的犯罪活动。
我们坚决拥护中央的各项部署和采取的果断措施,我们要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各族人民手挽手、肩并肩,同暴力恐怖势力作坚决斗争,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作为一名在新疆生活的公民,尤其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新疆的稳定。应该做好正面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首先我们自身应该努力通过学习,深化了对反分裂斗争的认识,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提高了政治水平和自身免疫力;
第二要充分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对所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了解新疆的历史,认识到多民族并存的益处,净化学生灵魂;三可以通过一些资料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应该倍加珍惜。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今天我们的祖国是强大的,团结进步也是今天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的。
作为教师,我们要坚守教育这块阵地,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身体力行的说维护民族团结的话,做维护民族团结的事,为全体学生做榜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每一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思想教育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教育学生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让我们的青少年能够明辨是非,坚定立场,真正做到教好书并且育好人。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坚决拥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遵守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规定,注重捍卫中华家族整体意识,淡化族别意识,切实做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不给错误舆论和暴恐分子以空间,维护校园安定团结,守卫好校园这一方净土。共同维护祖国统一。
焉耆县第三中学
柯玉华
第三篇:作为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常因为手头缺少相关的资料而发愁。昨天晚上,我接到了一位博友的求助,要求帮忙查找某学科相关内容的资料,好在我收集的网址较全,很快就找到了。我以前曾经把与英语学习有关的相关网站在自己的博客中整理公布过,现在我把与教师有关的教学网站整理公布一下,因为是分多次整理的字体很难统一,这里的许多网站我都去过,是非常实用的!快要放假了,朋友们可以有时间到自己喜欢的网站去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了!
教师必备网址大全
http://;新浪的英语学习
http:// 新浪的英语学习,有好些高质量的英语课件,用来学习和教学都行,感谢judy提供!
http://www.xiexiebang.com 10 惟存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xiexiebang.com 12 上海教育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 15 教育技术通迅http://www.xiexiebang.com 20 深圳福田教育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3 湖北教育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4 芳村教育信息网http://www.fcedu.net
相信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朋友们收藏!
第四篇:作为教师
作为教师,师德和学识孰重孰轻?
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诚然,师德是为人师者的灵魂,举足轻重。那么,我请问,对方辩友,师德要通过什么来实现呢?所谓师德,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学识说的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权重。显然,师德是灵魂,而学识是基石,是前提。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学识不够,又何以能够为人师表,散发自己的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呢?作为教师,如果我们不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学识,而只是口号式地一味鼓吹师德,那不是舍本求末,本末倒置吗?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种子,深厚的道德修养积淀,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远远落后于很多新新国家呢?原因很简单,教育的落后源于教师的素质,而素质的参差又源于学识的不够。显然,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提高自己的学识。
所谓学高为师,学识不高又何以为师呢,不是无人子弟吗?韩愈曾说过: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那么请问:没有好的学识,如何能够传到授业解惑呢? 同样,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选拔教师的标准为什么是放在个人的综合素质上,而非„ 否则,我们为什么要去各大高等院校选拔学识渊博的高材生,而不是去道德修为极高的修道院呢?
显然,一个人的学识是提高师德的桥梁。我们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而爱又是师德的灵魂?那么我们要怎样去爱和关心学生呢?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不断地观察实践,方能提高自己对教育的见识,方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吗?难道只是成天挂在嘴上说,我也好好爱学生吗? 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吧。叶校长和陈老师是全校自理最深的教育者,亦是公认的最有师德的人。为什么呢,很显然,是他们在教育的道路上散发的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是他们对教育对学生深刻的洞察力和远见性。而这些,不正是他们教学生涯中日积月累的学识体现吗?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学识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方能具备爱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师德,水到渠成。
阮煦嵋
作为教师,师德和学识孰重孰轻?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范美忠在网上贴出的 《那一刻地动山摇》把自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遭到了无数人的唾弃和批判。但是,在将范跑跑送上道德的绞刑架的同时,为什么不能深刻地反思一下。试想一下,众所周知,日本处于地震带上,随时到会爆发地震或火山,但是为什么他的伤亡程度很低呢?而在我国发声的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更似一场浩劫,死伤无数,无异屠城,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日本地震前三天会发出预警,人们可以安全转移,而我国暂时还没有这么好的预警系统。那么我就想请问一下对方辩友了,难道说这种伤亡程度是因为我们道德素质低下吗?不,恰恰,相反,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演变早就将中国锻造成了一座文明之邦,浩劫的真正根源是技术。而技术源于人才的学识?那么学识又源于何处呢?当然是源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辛勤培育。难道有谁是天生就会吗? 所以,脱离了学识,而谈论师德,对于教师而言,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不是拿着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合适吗?
作为一线教师,在从教的岁月里肯定会碰到一些很特殊的学生,那么有没有碰到过自己搞不定的学生呢?那么我想请问一下,这个时候,作为教师,你是质疑你缺乏师德还是反思自己的学识不够用呢?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孙晓芳
作为教师,师德和学识孰重孰轻?
师德有时比学识更重要
师德,永远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话题,良好的师德是我们作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这个职业的定义决定:社会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其实,把它理解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毫不为过。如果我们能够非常的敬业,那么我们的心中就一定会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自我,这就是职业道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
众所周知,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所以,教师的个人素养、思想品行是决定教学工作成败的根本要素,师德有时比学识更重要。
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任务,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也带来了一些消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热心本职工作,对工作不尽职尽责,马虎应付。
二、利用教师职业之便,向学生强行推销不必要的各种所谓的试题指南、参考书籍、本人著作以及各种粗制滥造的学习用品;
三、是热心“下海”,惟利是图。
四、是结交权势,投桃报李。
五、是无意乐教,有心“跳槽”。
六、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行为的实质是缺乏教学上的进取精神。这种人不肯学习,也许爱岗,但决不敬业。
面对现实,师德教育,任重道远。师德包括一般道德和职业道德两部分。
一般道德
是指教师做为公民所应具备的道德素养。没有一般道德做为基础,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必须首先净化自己的灵魂,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读书的全部目的在于培养健康的人格。” 师德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有人形容师德对于学生的教育功能是“不立文字,一默如雷”。行为不需语言,然而胜过语言。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具有高尚品德,那么首先自己就应该具备这些品德。
加里宁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在教师工作中有着许多困难,而教师的责任又是如此重大。教授某门功课自然是基本工作,但除此之外,学生还模仿教师,所以教师们的世界观、他的行为、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出来的。”
革命老人徐特立先生在六十诞辰的时候,收到了他的学生,已成为人民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写给他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赞扬了他的老师在革命受到挫折、白色恐怖严重的时候,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做到了“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毛泽东同志在信中表示,您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里讲的老师,不仅是做学问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老师“。毛泽东同志正是在老师伟大人格与师德的影响下,逐步成长,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仅是一例,无数事实都会证明,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要远远胜过教师在执教期间的全部语言,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高尚的师德才能打造优质的教育;师德与师风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立教之本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倡导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的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因此具有高尚的师德是实现教育功能的前提。
一、为人师表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
衡量一个学校教师队伍合不合格,最主要的就是看其师德如何。师德不好,其它方面再强也不足取。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师德不好的教师,如果整天想的是私利,是索取,是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的。我们平常总是讲看人先看人品,教师这个特殊行业尤其是这样。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班任的师德建设。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本身德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都说明师德的重要。所以我方认为:师德比学识更重要。
任倩
第五篇:作为语文教师
作为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了点想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趣导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文阅读,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是的,语文可以是更美的。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深入解读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寻找语文的美。
上海市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每次备课,我总是反反复复地读课文,或朗诵,或默思,或圈点,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全国知名教育大师于永正老师也多次说:语文教师备课就是备读,读出了“味儿”,也就能讲出“味儿”,任何一篇文章,只要自己读出了感觉,就能把学生的热情给“激”起来。比如:《争吵》这篇课文,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表面的内容——同学之间友谊的伟大,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读出文字背后的深远含义——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在平实的语言文字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体会语文的美。再比如: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通过诵读,学生都能领会到母亲给予孩子的真爱,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关爱,我们还可以通过品读交流和联系学生情感经历进行深入思考,紧扣中心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中的“扑”“抓”“忍”挖掘出文字背后的内涵,即:关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生命意识,不但要好好儿活,还要活出自己的生命精彩等,从而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在字里行间深受震撼,在文本阅读中思考未来,在语文教学中感受文字之美,思想之美,心灵之美。
其次,我们要走进文本,在与文本交流中寻找语文的美。读什么想什么,将自己的心贴近文本人物的心,你将听到他内心深处的东西。窦桂梅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让孩子闭上眼睛,一边倾听自己美美的描述一边用诗句回答此时的美景,乡村生活的怡然自乐和景色宜人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在窦老师的描述中清晰可见,我们仿佛看到了篱笆墙、幽静的小路、飘落的花朵、稀疏的树阴、奔跑的儿童、金黄的油菜花、漂亮的蝴蝶,又好像看到了“儿童急走追黄碟”的小心谨慎和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可奈何,我们又为一个小男孩儿惊人的想象力啧啧称赞,他在窦老师的语言引领下走近蝴蝶,双手悄悄合拢,竟然捕捉到一只蝴蝶,一只金黄色的、正扇动着翅膀想要逃跑的大蝴蝶,惊喜与激动在他的小脸上浮现,吃惊与兴奋在他微闭的大眼睛中忽闪着。好美的意境,好惬意的心境,就连我们这些听课教师也如同在油菜花中寻觅蝴蝶心驰神往了。窦老师这种“过电影”似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学生的阅读体验转化为审美想象,帮助学生体会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森林”,使学生养成了“终身阅读”的好习惯。范老师教学《马拉松》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课前搜集并阅读了大量有关马拉松的资料,融文本与补充材料为一体,把文本背后的智力背景介绍给学生,用自己的深情诵读为学生奠定了感情基调,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本,并通过感情真挚的诵读表达了自己对雅典战士的敬仰和尊重。
再次,我们要超越文本,在文本拓展中寻找语文的美。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打开阅读之门,激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然,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我们不能以“你们自己课下好好读读”这句话结束自己的引导任务,这样只会使学生的阅读陷入怪圈,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作业而阅读,支差应付地阅读,没有丝毫意义可言。在这里,我特别佩服范老师,她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发现学生对浓缩的经典童话理解肤浅,就及时引用《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原文中部分精彩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小时候的苦难生活以及成长路上的艰辛,她又链接了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部童话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和丑小鸭的相似之处,明白文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朴素道理,之后,范老师让学生课下去原著中寻找更多的相似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再比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由于文本中描述的主人公和时代离学生太远,学生虽然也能理解李大钊当时的坚强不屈和作者当时伤心欲绝的心情,但是他们的感受一直轻飘飘地附着在文本表面,如何才能让文本内容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呢?范老师课前阅读了《李大钊回忆录》,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了解了李大钊革命时期的许多具体感人事例,然后,他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了李大钊的感人事迹,出示了李大钊的伟人身份和备受酷刑的种种表现,此时,接受心灵洗礼的学生已经把自己的内心和文本主人公的内心仅仅贴在一起,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他们的心有感情地诵读出来,李大钊的英雄形象也通过他们的声音再次塑造出来。
是的,语文可以是更美的。
“横眉冷对作文难,俯首苦思咬笔头”形象再现了学生惧怕作文的真实心理,他们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不懂得如何搜集和组织材料,不清楚怎么写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面对每周一次的作文课,孩子们心中的苦和难真是难以用词语来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何才能在作文中体现语文的美丽和魅力呢?
首先,老师要教会学生读中学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针对每一类课文,教师都要时刻树立“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学的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材意识,让每一篇课文都能为学生所用,为学生提供学习写作的好方法。我们在教学每组课文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明确“为什么”写;速读课文,弄清各段“写什么”;精读课文,研究“怎么写”;赏读课文,总结写法。当然,每篇课文都是精品,其间内藏了许多写作方法,我们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学生每学一课均能自己体会到一种写作方法,长期积累和运用,我相信,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的,他们以后一定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
其次,老师要让学生适时而作,为学生提供“源头活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和运作:一是随文而作,也就是我们经常唠叨的“课堂小练笔”,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精彩片段、标点符号、心理描写、小泡泡中的问题、插图等巧妙设计读写接合点,还可以让学生写“学后记”,让学生在片段小练笔的同时学会如何借用标点、刻画细节、虚实结合等表达心中的想法和真实情感,还能借机深刻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二是巧做“有米之炊”,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切身体验,从中指导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速进展,这些活动可以随意设计,也可以专题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设计,也可以结合读书内容设计,切记:形式要丰富多样,内容要精彩纷呈,重过程显成效,活动目的要明确,切不可粗枝大叶,随意设计,支差应付,因为:教师对待活动的态度将决定学生对待活动的态度,也必将影响活动的终极目的——提高写作水平;三是在经典中汲取营养,我们通常让学生读完整本书之后写读后感,学生现在最最头疼的就是写读后感,这种反辐射现象已经危及到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了,我们可以在共读过程中摄取其中一个精彩片段或特殊内容进行品析赏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仿写或改写,和第一方面的随文而作比较相似,也让课外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明白写作目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首要难题。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和学生进行写作比赛,及时点评出老师和学生的可取之处,老师有时也可以向学生示弱一次,让学生品尝到“我比老师写的还要好”这种骄傲与激动的甜头;我们也要时刻注意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以多种方式助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的热爱写作这把火越烧越旺,如给孩子“发表”的机会,盖章张贴一起参观学习,制作班级小报奖励给投稿的孩子,在网络家园和校信通中提名表扬加大宣传的广度和提高这些孩子的知名度,课前三分钟朗读优秀作文中奖者有奖励等;我们还要及时上好点评课,以优秀作文为主,采取片段点评和范文引路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记住,经过点评后一定要让学生进行二次写作,否则,点评将收不到任何效果。
于永正老师曾经多次说:语文教学,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如此而已。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阅读是是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作文是思想的表达与分享。要让每一次语文教学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让我们用情感去渲染情感,用心灵去点燃心灵,用生命去感动生命。就让我们在读写工作中坚持走下去,让读写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而更加精彩,让我们的语文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而更加美丽,从而成就孩子们的一生!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新用语的运用机械化,从教材难引到实践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