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齐意识”的形成发展
“看齐意识”的形成发展
为了加强党中央的领导,党的一大就成立了中共中央局,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领导机关。党的二大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并指出:“一切重大政治问题,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以方略。”此外,在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中,还特别指出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地位,如各地党组织“直接受中央执行委员会之指挥监督”“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须绝对服从之”等。在这里,“受指挥监督”“绝对服从”“完全执行”等表述可以看作是“看齐意识”的体现。
大革命的失败和之后党内接二连三出现的错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中央的权威。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不仅结束了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指挥,更重要的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极大地增强了党和红军的团结意识、看齐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遵义会议也是党的历史上对“看齐意识”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走向成熟的重大转折点。
尽管如此,党内仍然存在消极看齐、破坏团结统一的现象。长征途中,张国焘个人野心膨胀,以至于公然与中央分庭抗礼,另立“中央”。王明于1937年底回国后,公然提出与中央对立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随后又在主持长江局工作期间避开中央擅自发号施令。张国焘和王明的行为,都是党内极少数高级干部严重缺乏“看齐意识”的典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长征途中朱德、彭德怀等坚决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作斗争,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看齐意识”。
正是因为绝大多数党员能够自觉地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以及之后一个又一个胜利。因此,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深刻地总结指出:“只要我们共产党的队伍是整齐的,步调一致的,……那末,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能被我们打倒的。”并重申了“四个服从”的党的纪律。张闻天在大会报告提纲中指出:“推动落后的地方,不但使之与中央的进步看齐,而且超过之,以推动中央。”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将“看齐”与“中央”结合起来表述。
1942年至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通过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打通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作风,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指导”。紧接着,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意味深长地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这在党的历史上是首次对“看齐意识”作出深入阐述、生动表达。党的七大以后,毛泽东提出建立报告制度,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这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从制度层面强化“看齐意识”。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这一时期党的文件中,“看齐”的广度得到扩大,并呈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即要求大家与“先进单位”“先进典型”“先进标准”“先进生产者”“先进水平”“进步分子”等看齐。针对执政之初的复杂环境,党中央提出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向全党发出“一切共产党员都必须加强关于党的集体领导的观念”的号召。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当时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肃党的纪律、促进党的团结,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看齐意识”不断走向成熟。
第二篇:增强看齐意识
增强看齐意识----心得体会
高二支部 张新宇
“上下同欲者胜”。全党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政策看齐,保持高度团结统一,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全体党员干部只有主动树立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层层立标杆、上下做示范,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群策群力,更加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真正做到看得齐、跟得上、立得稳、行得远。习近平指出:“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步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能够穿越95年的风雨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人心齐、泰山移”的合力,每遇大事,全党上下总能同心同德,万众一心。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曾说:“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与过去相比,我们的党员队伍更加壮大,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形成共识的难度在加大,因而,看齐意识必须不断强化。
要向党中央看齐。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是我们党的主心骨,全体党员要围绕在党中央周围,紧跟中央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从我做起的做表率、立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中央领导集体从自身抓起、以身作则,在全党全国树立起徙木立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中央树立标杆之后,党员领导干部就会有较强的看齐意识,主动向中央领导集体看齐,坚决服从中央命令,与党中央步调一致。在党内,决不允许任何人搞非组织活动,决不允许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党中央权威,全党都必须自觉维护,并具体体现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没当回事,更不能违背中央大政方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党的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武装自己,以看齐的精神培固政治品格、坚定政治操守。习近平指出:“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全党行动的准则,是党的生命,也是全党的大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旦确立,服从和执行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以局部或个人利益来决定取舍,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执行或变通执行。习近平指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是政治要求,而且是政治纪律。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
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讲讲,要落实在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上;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篇:高校教师看齐意识
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看齐意识
回顾95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就在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有效地把党的指导思想、革命理想、理论体系贯彻到全党的工作中去,就在于党员干部能够向党中央看齐,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部署切实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特别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作为党的思想理论的宣讲者和传播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工作,其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指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并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而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高校思政课教师就必须自觉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切实增强看齐意识。
一、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看齐意识的现实意义
1.强化阵地意识。高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是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更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主渠道。在当前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极其复杂的条件下,青年学生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人心的重要对象。因此,能否守住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内容,不仅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落实,事关高校能否保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而且事关高校能否完成培养和教育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业。当前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好高校思政教育和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教学的效果上。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者和虔诚践行者,才能担当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讲者和传播者,才能理直气壮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批驳各种错误思潮,才能充分发挥其青年学生思想领航人的作用。
2.增强政治意识。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责任。坚定的政治意识既是做好思政课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也是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正像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个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只有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思想理论成果的深刻理解,才能完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教育青年学生的神圣使命。而要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必须不断增强看齐意识,把党和政府关于高校工作的各项要求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与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环境和教学需求相比,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确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有的教师存在单纯的业务观点,把思政教育当成单纯的教书,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有的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和掌握,讲课内容脱离当前的形势与政策,不能及时深入地宣讲党的理论和主张,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能辨析和批驳,课堂上难以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个别教师在课堂上以个人狭隘的视野和观点随意解释我们党的历史和抹黑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发泄因个人认识误区而产生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从而引发了媒体关于“大学老师不能这样讲中国”的慨叹。因此,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看齐意识,意义重大。
3.发挥引领作用。当前全党都在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这也要求高校党员教师特别是承担党的思想理论课教育任务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看齐意识,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觉悟,可以示范和引领高校教师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的大局出发,自觉树立看齐意识,从而保持政治定力,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当前要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看齐意识的理解,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最终以思政课教师的看齐精神鼓舞高校全体教师,以思政课教师的看齐行动带动高校全体教师,以思政课教师的看齐成果鞭策高校全体教师,更好引领高校全体教师增强看齐意识。
二、看齐意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高校思政课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决定着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看齐意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1.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看齐意识的内涵。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战略任务,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播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
2.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看齐意识的作用。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看齐意识的目的就在于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以此来凝聚教师和青年学生。其作用在于:一是突出高校思政课教学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同于其他教学工作的价值,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二是有利于规范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把思政课教师的言行放到讲政治的视野下进行考量,引导教师克服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思想教育的做法;克服思政课教学中的随意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克服目前思政课教学仅停留在教学层面,而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做法。三是有利于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必须突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原则。只有增强看齐意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要求,才能把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落到实处。
3.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看齐意识的目标指向。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看齐意识必须确立看齐标准、看齐方向,明确体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标准和要求。首先,要确立以“四有”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总书记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出发,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阐述了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既是对全体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的基本要求。其次,作为培育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人生导师”,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力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确立以“讲政治”为核心目标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把“讲政治”当作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职责和教学的主体内容,并以此作为完善自身修养的自觉行动。第三,要确立以“立德树人”为内容的具体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学习和践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教学工作始终,正确解答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青年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育人课程。
三、如何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看齐意识
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看齐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从整体上构建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成长进步的良好政治生态。
1.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强化看齐意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文件,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细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目标责任;进一步指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努力方向。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看齐意识起到了目标激励、方向引导和行为约束的作用。高校各级党组织和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要贯彻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和价值,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积极引领思政课教师明确角色定位,勇于担当责任,不辱使命;积极引领思政课教师在高校思想的“对话场”与意识形态的“交锋地”中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2.加强政治学习,不断增强看齐能力。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提出,“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把政治立场作为教师聘用的首要标准,严把教师聘用政治关。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质、教学水平达不到相应课程要求的,不得继续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看齐意识提出了明确的政治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逐步健全完善国家示范培训、省级分批轮训、学校全员培训紧密衔接、相互补充的三级培训体系。要突出理论武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突出业务培训,举办骨干教师、新进教师、新修订教材使用、社会实践研修等示范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能力;突出实践指导,为思政课教师研究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总结提供帮助。
3.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看齐水平。要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地、经常地、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政治上站稳立场、思想上辨明方向、行动上令行禁止,发挥标杆作用,当好示范表率。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
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讲讲,要落实在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上;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修养,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二是要系统全面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青年学生讲深讲透。三是要培育和养成良好的教风、学风、作风,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第四篇:增强看齐意识
看齐意识心得体会
——张佳佳
总书记强调增强看齐意识,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现实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强看齐意识,实质上就是要一切听从党中央的指挥,一切服从党中央的安排,坚决贯彻党中央的部署,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定,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自觉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切实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我们党担负的历史使命所要求的,是每位党员干部的责任所在、义务所在。
增强看齐意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我们党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最重要的纪律要求。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增强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是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要求。政治纪律是我们党第一位的纪律。判断一名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强不强,关键要看他对党是否忠诚,是否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员干部如果表里不
一、阳奉阴违,与党中央离心离德,必然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政治纪律要靠组织纪律来保证。我们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坚强领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了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力,而这些必须以严明的组织纪律作保证。否则,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增强看齐意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要求党员和党的干部一切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遵守党的决议决定。90多年来,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成为今天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全党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是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当前仍然存在少数党员干部看齐意识淡化、纪律松弛的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有的党员干部对纪律规矩仍然置若罔闻,搞“四风”无所顾忌,搞腐败心存侥幸。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势必导致纪律松弛、组织涣散的情况蔓延,不仅会损害党纪的严肃性,而且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复杂和激烈。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强化党员干部的看齐意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全党同志一定要不断锤炼党性,不断加强纪律建设,坚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第五篇:增强看齐意识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我们党为什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除了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外,还离不开广大党员的看齐意识。正如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的,“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就可以使党员政治上站稳立场、思想上辨明方向、行动上令行禁止。
今天,看齐的难度,不在于找不到目标,而在于愿不愿看齐、会不会看齐。比如,有的党员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心知肚明,仍把口无遮拦当能耐,只图一时掌声,不顾党的形象;有的领导干部明知正风肃纪的大势,不是主动让权力“进笼”,而是琢磨如何“破窗”;还有的说起改革头头是道,真刀真枪时却只想动别人碗里的肉,不想动自己盘里的菜。正是由于看齐意识不强,让他们忘记了步调一致,选择了我行我素;忘记了以身作则,选择了言行不一,甚至走出队列而浑然不觉。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应当看到,与过去相比,我们的党员队伍更加壮大,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形成共识的难度在加大。因而,看齐意识应当也必须予以强化。
人贵在自知,难在识己。思想看齐,不像队列看齐那样显而易见,喊一声口令即可纠正。一时落后并不可怕,如果能够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跟自己打官司,主动要求看齐,主动接受监督,就一定能够及时纠偏。
“我们的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一名党员的看齐意识强不强,无法用工具来测量,主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一刻不停地增强看齐意识,经常提醒自己信念上防动摇、斗志上防衰退、作风上防涣散,就定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起爱党、护党、为党的磅礴力量。
源于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