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2012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0326人,参合率98%。截止2012年10月20日,共有2416人次享受到住院报销,实际发生费用475.7万元,报销金额355.6万元,其中在镇卫生院住院2343人次,实际发生费用371.2万元,报销费用310.6万元,报销比例90%;镇外住院73人次,实际发生费用104.4万元,报销金额44.9万元,报销比例43%;住院分娩39人次,实际发生费用5万元,报销金额0.78万元;门诊126546人次,实际补偿122.3万元。
现将我院运行存在问题自查汇报如下:
1、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到目前为止,还有少数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报销范围和比例,就诊与转诊程序不够清楚。
2、入院指征把关不严。少部分病人存在挂床现象,入院身份审核未认真与身份证相核对。入院网络登记不全,部分病人入院后未在网络进行登记。
3、住院单病种费用增多,表现为检查增多,抗生素运用过多,如部分阑尾炎病人费用超过2000元。
4、出院病人结帐不及时,部分病人出院较长时间后才进行结算。
5、外伤调查未能及时调查,调查情况与村证明材料不完全吻合。
6、公示制度未落实到位,未按每月到各村进行公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如下:
1、加强领导。成立以院长周茂雄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合作医疗监管,高度重视,落实新农合各项政策与制度。
2、全员动员。与医生签定新农合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把患者入院身份审核、入院指征关,加强住院患者管理。
3、规范行为,控制单病种费用,执行住院一日清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4、加强合管员职责,实行管办分开,坚持合管员查房、入院资格审查、外伤调查,定期到村卫生室对新农合进行公示。
5、进一步对新农合政策进行宣传,提高参合率,使广大参合农民切实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好处。
沈集镇中心卫生院 2009年4月6日
第二篇:20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体验省情 服务群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锻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我校开展了“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
为了解新农合的运行情况,借2012年暑假之机,与同学一起在重庆市大足区通过走访当地财政局,走访村委会,走访农户家庭,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做了相关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医院,农民等。通过调查,我对新农合政策的运行情况有了切身体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前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同与旧制度,新农合主要加大了政府支持力度,突出了以大病统筹为主,提高了统筹层次,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等。新农合的实施,帮助农民抵御了重大疾病风险,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有效的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
二、基本情况
通过在重庆市大足区的调查得知,自新农合实施以来,参合率逐渐上升,从2007年2月初开始,大足区24个街镇乡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街镇乡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参合农民达56.5万余人,参合率达73%以上,农民个人缴纳参合资金565万余元,新农合工作总体运行平稳,态势良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农村“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医疗”的新农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大足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几个月的实施,新农合制度已初显成效。自3月1日启动新农合报帐至4月底两个月时间,累计补偿医药费用233.6万余元,共有131318名参合患者受益。其中:县内新农合住院3620人次,住院补偿医药费用
1614606.49元, 住院次均医药费用1670.25元,住院次均报销医药费用446元,住院报帐比率为26.7%;县内新农合门诊127545人次,门诊补偿医药费用
534870.9元,门诊次均处方费用12.25元,门诊次均补偿4.19元,门诊报帐比率为34.23%;转县外就医和外出务工人员就医补偿153人次,补偿费用为186622元,次均住院补偿费用1219.75元。随着时间的发展,大足区的参合率已由2007年的73.39%增加到2012年的95.31%,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包括从20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参合资金也越来越多。
三、出现的问题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纵使有很大的进步,但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1、监管力度不够,有待加强,少数定点机构还存在挂床住院、滥检查、滥用药、小病大治,导致有的医院费用增长过快,农民群众受益降低,甚至还存在假资料骗取基金的行为。
2、工作人员编制较少,工作量大,再加上有的乡镇人员不是很稳定,信息系统还未与医院管理系统顺利对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办事效率。
3、管理乡医较难。由于乡医人数多,管理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4、统筹层次低,抗风险能力不强。农合实行以县为单位统筹,抗风险能力低。
5、新农合基金管理主题混乱,新农合基金以卫生局为管理主体,而卫生局本身又是医疗服务的管理者和提供者,期间的利益纠葛使其管理行为容易出现偏差。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不到位。政府调整过快,百姓认可度较差。
四、解决办法
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
1、建立管理监督机制,使新农合真正取信于民。一是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职责,切实履行组织,管理,指导工作,对定点医院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医院的办公是否符合规定。二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运行的透明度和高效性。三是加强经办机构的建设,按该规定落实人员编制,改善办公条件,加强规范管理。
2、深化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了解,提高参合度,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满意度。
要大力宣传合作医疗的出发点,目的及农合的现实意义。使医疗制度深入人心,为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使其自愿参加合作医疗。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报销比例,让农民感觉到新农合的好处,调动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3、推进服务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管理。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好地承担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提高服务人员的认识,把服务群众,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关心和服务患者作为第一职责。
五、总结
在这几天的以“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为主题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享受生病所产生的医疗相关报销,尽最大可能降低农民的医疗开销,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保障;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同时农民有多余的钱就会去消费,就会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家庭财政压力,抗拒社会风险。
通过这次“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的实践活动,希望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使农民不会再为看病的问题发愁,为农民的利益最大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管理暂行规定》、市卫生局《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等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全院上下围绕“全面提升新农合服务水平、顺利开展即时结报工作”这一主题,积极配合市卫生局认真开展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注重基础,强化细节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新农合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我院新农合开通即时结报工作。在医院选拔了一批语言沟通能力、临床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人员充实到新农合工作第一线,经统一培训后上岗,负责新农合的微机上传信息、病例审核、数据统计及政策宣传等主要工作。更好的为来我院就诊的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及时、高效的补偿,真正把省委、省政府的新农合政策落到实处。
二、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
在新农合制度执行过程中,基金的运行和管理是其核心内容,也是事关制度持续有效实施的关键性问题。我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卫生厅关于新农合医疗基金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报销,杜绝乱收费、药品乱加价,依法使用新农合基金,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财务现金管理制度,基金使用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确保基金使用安全,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新农合基金,作为定点医疗机构我院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医疗收费票据管理,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门诊住院发票进行业务核算,无虚开票据,无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对符合新农合医疗规定的结算费用,预垫付报销现金,并预备一定的备用金,用于支付农民的小额补偿和门诊统筹费用,因地制宜,以方便群众为目的,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有效运行。
三、严格执行新农合公示制度 为了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新农合”工作透明度,确保这一民心工程全面落到实处,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受益,更好地服务于参合农民,切实保证参合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为确保我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平稳运行,特制定齐礼闫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示制度。院内醒目位置设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公开栏》,内容包括:
1、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
包括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医疗服务项目,常用药品价格等。
2、参合农民就诊流程图;
3、新农合就诊补助办法
作为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在我院诊治可享受的的补助比例、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审核程序。
4、新农合医疗费用报销程序中所需材料;
5、对在本院就诊的新农合患者医疗费用补助进行公示,并设置投诉、举报电话。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根据《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管理暂行规定》、《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2011年版)》及市卫生局关于《市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等文件精神,我院专门对全院职工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制作了大量宣传页,专程送往下辖各行政村,分发至农户中,使参合农民及时了解转诊转院管理暂行规定及使用新农合的意义和益处。同时利用每月村医例会以及在受理医疗费用补偿工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持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制度的宣传力度和深度。
五、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1、加强宣传和引导
为了更好的服务参合患者,方便患者就诊、与报销,医院开辟了新农合就诊绿色通道,在大厅设立咨询台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流程图,让参合患者减少问询时间,提高就诊效率;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合服务窗口,该窗口人员积极、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农民宣传、解释相关管理规定,认真解答参合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位农民带着不满和疑惑离开,让参合患者就诊舒心,住院放心,离院报销省心。医院还设立了患者投诉意见箱,主动接受参合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改善我院的诊疗服务和管理水平。
2、加强院内新农合知识培训
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及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和各项政策,努力为广大参合患者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热情为参合患者服务。定期培训相关人员,不断摸索经验,完善各项政策,促进工作开展。
3、改善就医环境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就诊的参合农民,我院提出“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的口号,在候诊厅及住院部各病区内为病人免费提供热水、一次性口杯及代步轮椅等便民措施;医护人员必须要做到对病人,“多一份微笑、少一点冷淡;多一些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解释,少一点抱怨;多一份关爱,少一点冷漠”,让参合患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并且在病区开设了健康园地,定期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为参合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地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家庭护理知识示范及健康咨询指导等,同时利用本院特色心理专科,免费为住院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六、控制医疗费用,规范服务行为
为了贯彻新农合相关政策,避免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新农合基金发挥最大的效能,使农民真正受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实行了如下措施:
1、加强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
切实建立健全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规范药品的零售价格,强化行风建设,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实行药价公开制,严格执行“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禁开大处方,目录外用药控制在5%以内,切实降低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严格按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报销,杜绝乱收费、药品乱加价。
2、严格执行住院管理制度
严格把握入院、出院、转院标准,严格进行入院者身份核对,严格执行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制度,严格执行目录外用药、诊疗的告知和选择签字制度,院新农合办公室不定期到各临床科室抽查登记在院的新农合病人,核查有无挂床、冒名顶替住院者、有无门诊转住院、有无改变疾病名称住院、临床诊断是否与病情相符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确保本院无借证住院、无挂床、无出具假证明、无编造假病历处方、虚开收费票据等骗取合作医疗基金违规违法行为。
3、坚决控制药品收入比例
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便宜药能治好的坚决不用昂贵的,国产药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用进口的,而且严格按照新农合药品目录用药,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彻底降低参合患者的医疗费用。辅助检查有的放矢,绝不给病人增加负担,医院还成立了合理用药和辅助检查核察小组,不定时查处。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对责任医生和相关科室给予处罚。
4、认真自查,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通过如拒绝不合理检查、医疗督察组不定期抽调临床病例进行评估、杜绝不合理用药和治疗、定期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等自查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新农合基金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切实为农民朋友解决医疗负担。
七、稳步提高病历质量
为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病历质量,我院对新农合住院病历管理极为严格,由专人负责病历的收缴、审核、奖惩登记,制度如下:
1、各管床医生临床工作中要遵循诊疗规范和常规,严格把握出、入院标准,针对每个患者病情采用相应的护理级别,不得随意放宽入院指征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2、临床用药参照《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根据病情尽可能使用目录内药物,并以目录外用药费用比例控制在总费用的10%以内为原则。
3、建立目录外用药、特殊用药、特殊检查等告知签字制度,专用的签字表格由患者或(/和)家属亲笔签名,并留存病历一并存档。目录外用药、特殊用药、特殊检查以及抗生素的应用和重大医嘱变动病历中均要显示依据和结果,如因无依据或依据不充分或无结果而被认定为不合理的检查和治疗以至造成区新农合办拒付,费用由主管医生个人承担。
4、新农合住院患者的实行一日清单制。一日清单中所有内容应与医嘱一致,电脑操作人员须仔细认真核对,心电监护、吸氧等计时收费的治疗项目要确认时段,不得粗略估计,如果出现清单中药物数量、名称及辅助检查和治疗的次数、级别、时间等和医嘱有出入,由此造成新农合办拒付,费用由电脑操作人员个人承担。
5、新农合患者的出院带药应在临时医嘱中详细显示,出院的新农合患者病历要及时整理,三日内归档,医嘱中所有的辅助检查均要求有回示报告。如因无回示报告造成新农合办拒付,费用由主管医生个人承担。
八、补偿工作情况
开通即时结报以来,在我院新农合管理小组的监督管理下,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临床工作中以其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以下是自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我院新农合病人通过即时结报平台补偿工作情况:
开通即时结报以来我院新农合出院病人共计X人,住院总费用X元,住院总天数X天,人均费用X元,人均补偿X,保外用药不超过X%。
作为新农合一级定点医疗机构,我院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 正确把握发展中的新农合政策,相信有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有广大参合农民的信任和理解,我们一定能把党的利民、惠民、便民这一实事、好事办好。
XXX医院农合办 2012年1月5日
第四篇:宜宾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探索
宜宾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探索
宜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谭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县自2006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称新农合)以来,本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理念,逐步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以大病统筹补偿为主体的新农合服务体系,基本运行良好。笔者经认真调查研究,认为还需强化管理、制度和创新,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良性发展。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农效果充分体现
(一)参合率逐年增长。宜宾县2006年参合685844人参合率78.1%;2007年参合791574人,参合率88.37% ;2008年参合812152人,参合率91.01%;2009年参合832471人,参合率93.19%;2010年参合846539人,参合率94.02%。
(二)受益面逐步扩大。2007年全年参合农民门诊就医145816人次,住院补偿54533人次,总受益人群200349人次,占参合人数的25.31%;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门诊就医175435人次,住院84480人次,总受益人数276876人,受益面达33.26%。截止2010年5月,全县参合农民门诊就医75926人次;住院36161人次,补偿比例达49%,较去年同期的44%增长5个百分点,其中乡镇住院25291人次,补偿1398.23万元,补偿比例达60%;县级医疗机构住院7105人次,补偿867.26万元,补偿比例达54%;县外住院3765人次,补偿750.19万元,补偿比例达30%;门诊统筹和定额补助共4487人次,补偿99.85万元;二次补偿195人次,补偿42万元。
(三)基金运行平稳。2006年统筹基金补偿1510万元,使用率为82%;2007年统筹基金补偿2866万元,使用率(统筹部分)高达91.9%;2008年统筹
基金补偿3953万元,使用率为85%;2009年统筹基金支出6117万元,基金使用率93.2%,高于市平均水平。截止2010年5月,基金专户收入5002.078万元。其中,统筹基金3309万元(省级2709万元、县级600万元),参合农民家庭帐户基金1693.078万元,统筹基金人均到位39元,到位比例为35.45%(2010年统筹基金人均财政补助110元/人)。基金支出3617.11万元(家庭帐户支出467.19万元,统筹基金支出3149.92万元)。目前到位基金使用率达95.19%。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存在一定隐患。突出表现为乡村管办不分,乡镇“新农合”办公室设在卫生院,院长兼任合医办主任,合医经办人员工资在卫生院支出,无法履行监管职责。
(二)保障机制不完善。政府对农村医疗机构实行差额预算管理,医院的职工收入、业务运转和自身发展离不开单位的经济收益,导致医疗机构以及职工在诊疗服务过程中的趋利行为难以避免。
(三)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监管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存在农民的趋利心理难面对;医疗机构趋利行为难避免,不合理医药现象时有发生;医疗风险难预测,检查、用药合理性难掌握;违规行为难处罚等问题。
(四)经办机构服务有待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一种是财务人员,一种是医务人员,既懂财务又有一定医学常识的非常少,要切实做好医疗报账工作难度大。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对策建议
(一)完善日常运行机制。
1.健全内控制度。建立干部联系制度、专项量化考核制度、医药费用控制制度、不合理医药处罚金单位和个人分摊制度、警示告诫制度、人民代表评议制度
等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监委应不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研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可信度。
2.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分组轮换式包片工作责任制”、督导记录工作制、重点指标量化监控办法、诊疗服务效果评价等监督管理措施。大力推行四级审核制度,在监管审核上根据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不合理诊疗行为,在常规的三级审核制度的基础上,增加集中会审制度,切实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行“一承诺双签字”制度,在动员缴费登记过程中,联系户干部上门2次以上动员,农民仍然不愿参合的,农户主书面承诺自动放弃当年参合,年内生病住院不能报销责任自负,户主与联系干部双方签字确认。强化监管制度,包括专家查房制度、现场病历会审制度、补偿病历倒查制度、概率性处罚制度、五保户和伤残军人住院“双报备”制度、大额医疗费用直审制度、补偿担保书制度、自费告知签字制度、被扣减费用分摊制度、忽然住院流程环节签字制度等制度,有效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
3.完善监管手段。大力推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管理,严格落实监管日志和督察记录,确保工作责任的落实。完善网络直报监管,实行网络监管和现场督查相结合,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行为进行网络适时监控,坚持住院信息24小时录入制度和出院待补偿三日清零制度,保证即医即报制度的落实。联合现场督查,组织医政、合医机构和医疗专家组就医疗机构在依法行医、依法执业、合理收费、合理诊疗、即医即报、信息管理、信息录入以及医疗服务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现场督查,切实规范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强化费用控制,重点对平均床日费用、药品费用比例、平均住院天数、自费比例控制、推进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量化指标控制管理,严格控制诊
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基金封闭管理,坚持“合医管帐、财政管钱”的“钱帐分管”原则,确保基金封闭运行和安全。
(二)不断强化体制改革。
1.乡镇合医体制改革。一是管办分开。把新农合监管职能从卫生院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乡镇新农合办公室,其编制、人员、经费、工作直接接受县级新农合管理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以利发挥前沿监管作用。二是审核与报销分离。乡镇卫生院收治参合病人住院时,实行24小时内通过网络向合医办办理入院登记手续,出院时备齐资料先经合医办初审签字后再由卫生院直接垫支补偿费用。
2.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探索建立卫生系统会管中心,强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根据国家制订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制度,鼓励各地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
3.构建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应着力于过程监管,努力追求机制的科学化,方式方法的制度化、规范化。主要针对药品费用限制、平均床日费用限制、《目录》外费用比例限制、实际补偿比例控制等四大质量指标控制。二是推行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探索单病种定额付费模式,超限额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三是针对高价新特药,二、三代抗生素应用混乱,积极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和专项检查。四是严格执行住院双向转诊制度。
(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惠顾特殊群体。在制订相关合医政策时尽量考虑特殊群体。一是保证参加了校园保险的在校学生发生伤病时能同时得到商业保险和“新农合”的报销。二是对外出民工人群,合理回避异地医疗收费标准和诊疗习惯不同等因素,只要是诊疗必须的费用,均可在扣除相应的起付线后按比例予以核报。三是民政、扶贫等部门代缴全县绝对贫困户、五保户和伤残军人的参合资金,并提高五保户、精神病人、绝对贫困户、伤残军人等补偿报销比例。四是大力实施对住院顺产、一般剖宫产、结核病人等定额补助,推行大病特补政策,对部分参合农民患大病产生高额医疗费用,影响生产生活的现状,实行了大病特补措施。五是实行门诊慢病补偿制度。对中晚期癌症病人门诊放疗、肝硬化(肝癌)和肾功能衰竭病人门诊透析、长期卧床瘫痪病人、爱滋病人、系统性红班狼疮等慢性病人的大额门诊费用,在一定封顶线内,给予较高比例补偿。
2.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合理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
第五篇: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及建议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课题
上饶县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运行现状及建议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的深切关怀。自2005年12月,我县被省政府批准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县,2006年元月八日正式启动。从运行近三年情况看,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所改善,参合农民朋友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推行新农合制度是一项新的工作,在运行体制机制、日常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因此,我局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就我县新农合制度运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运行现状
1、基金筹集情况。
按照全省统一的指导意见,2006全县新农合筹资以户为单位,人均标准为55元,其中:中央补助20元,省级补助17元,县级财政补助3元,农民个人缴纳15元。2006年2月28日止:全县共有530310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81.97%,参加新农合医疗基金收入为2651.62万元。2007年人均筹资标准为50元,各级财政补助同06,农民个人缴纳10元,比上年减少5元;参合人数543785人,比上年增加13475人,参合率同比上升近八个百分点,达到89.57%。2008年人均筹资水平为95元,其中:中央补助40元,省级财政补助37元,县级财政补助3元,农民个人缴纳15元。08年全县共有574513人参加新农合,比上年增加30728人,参合率同比上升近四个百分点,达到93.69%。2、基金使用情况。
2006年全县共有59902人享受194.4223万元门诊补偿,有22888人享受1284.9065万元住院补偿。其中:门诊受益面11.30%,住院补偿受益面达4.32%,超过全国水平的3.38%,全年共结余1181.0033万元,其中门诊结余336.1697万元,住院统筹基金结余544.8336万元,风险基金为300万元,资金使用率为61%。2007年全县共有66656人享受208.1642万元门诊补偿,有32110享受2097.0916万元住院偿。其中:门诊补偿受益面为12.26%,住院补偿受益面为5.91%,全年共结余669.3462万元,其中门诊结余63.9578万元,住院统筹基金结余605.3884万元,资金使用率为85.7%。2008年1—10月份,全县共有101313人享受167.9138万元门诊补偿,有46460人享受3911.4633万元住院补偿,资金使用率为91%。二、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工作不经常,农民仍有疑虑。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有一部分农民对于新农合具体政策还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对自己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如何办理报销、转院等手续都不知道,当心自己交了钱,得不到相应补偿;部分农民对新农合能否长期坚持下去还存在疑虑和担心,影响到他们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因此,新农合的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二是农村医疗机构设施差,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不足,部分镇(乡、街道)卫生院存在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工作条件差,医务人员工资低,技术骨干流失,引不进人才,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服务能力有限,导致病人外流较多。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镇(乡、街道)卫生院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由于改造规划滞后于我县新农合工作全覆盖实施,镇(乡、街道)卫生院服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农合工作的需要,少数地方存在对待新农合住院病人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优现象。三是乡级经办机构建设不到位。镇(乡)农医所的机构编制县编办未下文件,所有的工作人身份都还没有明确,而且工作人员经常调换,队伍很不稳定。四是参合人数有一定水份,覆盖率难以保持。有的镇(乡、街道)为了追求参合率达到85%,操之过急,采取不达标就不给村干部发工资,强制村级为尚未参合的农民垫钱上交,后来落实不到人头。部分农民打工不回,回乡后又不知道如何办理;加之人口的统计口径又不一致,这不仅使参合比例难以巩固,而且加大了村级组织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村干部意见很大。上述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民对新农合的信心,影响到新农合制度的生命力。三、几点建议
新农合作为一项惠及全县60多万农民的“民生工程”,虽然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但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的任务是长期的。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新农合工作要求,坚持探索创新、完善提高的工作思路继续抓好新农合的巩固完善工作。(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合积极性。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
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三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各级培训机构,更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把新农合这项
公益事业的宣传落到实处。
(二)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扩大受益面。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二是积极探索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政府应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社区)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同时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合病人的补偿水平。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算,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四是扩大受益面。对门诊、住院实行同时统筹;对县外住院病人医疗费用较高,补偿率偏低实行保底控制;扩大特殊慢性病种,以扩大受益面,有效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三)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一是充分发挥新农合管委会职能,切实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县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完善基金监督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并加强公示制度的落实,保证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三是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过度医疗)支出;同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确保用好参合农民的保命钱,让农民得到适宜、价廉、规范、质优的医疗服务。
(四)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正在实施的提高乡镇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诊急救、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逐步开展慢性病动态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不断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三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健全卫技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
(五)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将新农合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农合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农合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四是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慢性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领题人:罗敏华课题组成员:吴广明 姚望就 陈重文 占尖兵执笔人:陈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