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第二人民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医院内涵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
1、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2、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3、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二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4、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5、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6、开展微创手术。推广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先进医疗技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选择尽可能选用先进的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 制订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用药合理的医疗方案, 使病人尽可能在术后最短的时间内出院;
7、有计划地安排择期手术住院日,避免周五、周末收治。
8、加强门急诊管理,提高门急诊收治科系的准确性。
9、周末、节假日安排上级医师查房,保证新入院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
10、各科室制定出院标准,当次住院的主要疾病得到控制的后续治疗在门诊进行。
11、三日手术率纳入相应的考核。
12、辅助科室检查项目全年无变化,无节假日之分。
13.为了进一步缩短住院床日,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所谓日间手术,是指需要实施手术的病人当日来院,经术后恢复观察,24小时内即可回家。“日间手术”模式的特点是“短、平、快”,病人不需要全程住院,这在日益紧张的就医环境和市场经济形势制约下,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小手术术前检查安排在门诊进行,病人早上入院即进行术前准备,下午安排病人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如果恢复情况良好,第2天即可出院。该模式既减少了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又减轻了住院费用负担,还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14.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病历,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职能、后勤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与网络办公模式,确保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应敏捷、处理到位。
15.实施单病种控制流程
成立以院长与医务、护理、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单病种控制领导小组, 负责单病种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医院收治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审核, 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和完善各种必须的诊疗项目, 形成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 减少无效住院日。按照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计算出依照此模式进行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单病种医疗费用限价, 做到医疗收费公开、透明。
16.实行绩效指标考核 实行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益指标、医疗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室绩效指标考核。医院给科室下达平均住院日及病床周转次数、治愈好转率,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药品比例控制等绩效考核指标, 医院各职能科室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对科室进行绩效考核。
17.改善医疗服务模式
适当延长门诊科室的服务时间, 检验检查科室周末全部开放,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和手术。检查科室普通常规检查取消预约,所有标本及时采集, 按承诺服务时间完成送检和接收, 便于临床医生处治。进一步充实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数量, 手术室根据手术科室的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合理错开手术时间,必要时连台手术。术后加强护理, 争取病人早日康复出院。同时, 医院致力于收治危重症及疑难病人, 而把病症较轻或术后康复期的病人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把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收治的病人转往住院。通过双向转诊病人, 发挥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各自的优势, 起到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给, 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第二篇: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
新华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医院内涵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也是今年等级医院复审的一项重要内容。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
1、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2、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3、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4、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5、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6、各科室制定出院标准,当次住院的主要疾病得到控制的后续治疗在门诊或社区医院进行。对慢性病人或术后病人待情况稳定后转至卫生院或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7、有计划地安排择期手术住院日,避免周五、周末收治。
8、检验检查科室周末全部开放,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和手术。
9.为了进一步缩短住院床日,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所谓日间手术,是指需要实施手术的病人当日来院,经术后恢复观察,24小时内即可回家。
10.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病历,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职能、后勤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与网络办公模式,确保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应敏捷、处理到位。
医务部 2012年11月
第三篇: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心胸外科等级医院评审材料4.5.7.4 心胸外科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一、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
临床路径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有效措施,可以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并且有利于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提升。通过临床路径的管理,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增强诊疗活动的计划性与合理性,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病人费用的目的。
二、按照院规定的平均住院日标准对诊疗组进行考核
按医院的管理部门制定的心胸外科平均住院日标准(12天)作为科室诊疗组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并与绩效挂钩,引导诊疗组重视平均住院日的管理,促进诊疗组根据病人的疾病要求安排检查,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将住院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
术前住院日长短与外科系统平均住院日及病床周转率的快慢有直接关系。减少手术前住院时间能有效降低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使病人节省住院费用。同时医院通过病人平均住院日的减少,使床位周转率提高而增加收治病人数量,提高医疗总收入。把作为术前住院日也作为科室诊疗组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并与绩效挂钩。
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开展微创技术,广泛开展各种胸腔镜技术和先心病介入治疗。腔镜技术、先心病介入较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能大大缩短住院时间。
五、控制医院内感染
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确保医院感染率≤1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6%,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控,控制医院内感染,减少并预防患者住院期间的各种并发症。
六、改变患者传统看病意识,消除其后期的心理影响
大多数病人在诊疗后期,即康复期,病人只要按医生的叮嘱,出院后一样可以得到有效的康复。但由于患者思想观念的问题,认为治病只有在完全得到愈合心胸外科等级医院评审材料4.5.7.4 的情况下,才能够放心出院,这无疑会增加病人的费用和延长住院天数,浪费卫生资源。因此,各组主诊医师要做好宣传工作,转变患者的观念,有利于将病人从医院转到家庭或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心胸外科 2012年10月
第四篇:沭阳仁慈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沭阳仁慈医院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1、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2、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3、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4、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5、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6、开展微创手术。
7、有计划地安排择期手术住院日,避免周五、周末收治。
8、加强门急诊管理,提高门急诊收治科系的准确性。
9、周末、节假日安排上级医师查房,保证新入院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
10、辅助科室检查项目全年无变化,无节假日之分。各科室要积极推进落实相关上述措施,努力缩短科室的平均住院日,使科室的平均住院日达到控制目标。
11、实行患者预约检查制度,节省不必要的时间。
12、检查结果直接由检查科室向临床科室汇报,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
第五篇: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一、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二级监控,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科室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医院结合各科收治病种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各临床科室制定切合实际的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并定期对各科进行监控;各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各科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院各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三、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四、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
五、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六、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及时安全。
七、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等造成术前住院日的增加。
八、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九、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会诊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会诊。
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
十一、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使患方及时认可诊治方案并及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十二、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通过早 上班、晚下班、周六、日加班等措施缩短CT、MRI、超声等预约时间。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符合相关要求: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6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X线平片、超声)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MRI)、各种造影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急诊检验出具报告时间临床≤30分钟,生化、免疫≤120分钟;急诊检验出具报告时间临床≤30分钟,生化、免疫≤120分钟;常规检验结果≤24小时。
十三、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住院病人,尤其是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效果不佳、对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医疗纠纷隐患等重点病人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十四、每周对科内现有住院病人进行清理,对于患者住院时间超长,科内要及时查找原因。若反复诊治病情仍无好转时,科里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病情复杂需全院多科会诊时,及时上报医务部,由医教部组织安排;特殊情况如本院人力物力不能解决的,及时请外院专家会诊或联系转上级医院治疗(具体按本院请会诊管理规定执行)。
十五、如该患者诊治中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科室在积极诊治同时,还应做好与患方的沟通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隐患的发生;若患者已经有出院指征,但由于其它原因仍执意继续留院的,科室要及时告知其目前已具备出院条件及社保的相关规定。及时向医教部及医保办公室上报相关情况并备案。
十六、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会系统,医生和病人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安全、快速的交流,及时进行会诊。
十七、医教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各科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科室及全院的平均住院日。
十八、为了进一步缩短住院床日,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所谓日间手术,是指需要实施手术的病人当日来院,经术后恢复观察,24小时内即可回家。“日间手术”模式的特点是“短、平、快”,病人不需要全程住院,这在日益紧张的就医环境和市场经济形势制约下,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对于手术风险较小的成熟性手术,如输尿管镜取石术、膀胱镜取石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病种均可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术前检查安排在门诊进行,病人早上入院即进行术前准备,下午安排病人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如果恢复情况良好,第2天即可出院。该模式既减少了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又减轻了住院费用负担,还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十九、实施单病种控制流程
成立以院长与医务、护理、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单病种控制领导小组, 负责单病种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医院收治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审核, 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和完善各种必须的诊疗项目, 形成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 减少无效住院日。按照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计算出依照此模式进行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单病种医疗费用限价, 做到医疗收费公开、透明。
二十、实行绩效指标考核
实行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益指标、医疗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室绩效指标考核。医院给科室下达平均住院日及病床周转次数、治愈好转率,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药品比例控制等绩效考核指标, 医院各职能科室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对科室进行绩效考核。
二
十一、改善医疗服务模式
适当延长门诊科室的服务时间,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和手术。检查科室普通常规检查取消预约,所有标本及时采集, 按承诺服务时间完成送检和接收, 便于临床医生处治。进一步充实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数量, 手术室根据手术科室的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合理错开手术时间,必要时连台手术。术后加强护理, 争取病人早日康复出院。同时, 医院致力于收治危重症及疑难病人, 而把术后康复期的病人分流到乡镇卫生院机构;乡镇卫生院机构把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收治的病人转往住院。通过双向转诊病人, 发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机构各自的优势, 起到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给, 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