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体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时间:2019-05-15 00: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体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体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篇:重庆体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重庆市体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适应重庆市体育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科研项目管理,提高科研水平,促使体育科技与各项体育工作紧密结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庆市体育科研以贯彻科技兴体为指导思想,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科技力量,紧密结合体育运动实践,鼓励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体育科技进步。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体育局组织实施的体育科研项目研究(以下简称项目)。

第四条

市体育局全面负责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市体育局科教处负责具体实施。即负责制定项目计划,组织审议及批准项目立项,审批项目经费预算计划,监督检查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组织项目验收,成果鉴定以及成果管理等。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研究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按要求编写项目申报书和计划任务书,提交项目验收全部文件材料,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关键技术的突破及涉密项目的科技保密等,承担组织实施的责任。

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任务书内容,在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下主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请人担任项目负责人。

合作单位间协议(或合同)书应含研究任务、协作内容、工作条件、经费分配、经费拨付方式、成果权属等相关责任内容。

第八条

申请人按下列要求申报局管项目:

(一)认真如实填写《重庆市体育局科研项目申报书》,并将申报书一式四份打印上报。

(二)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应对申报表的主要内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能否胜任该项目研究进行认真审核,由单位主要领导人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申报单位或个人必须根据每年度颁布的体育科研项目指南,于每年度3月1日前将项目申报书(一式四份)、以及电子版报市体育局。填写不符合要求、申报手续不全及逾期申报的项目概不受理。

第三章 评审与立项

第九条

市体育局负责对招标的符合条件的项目组织专家组(3-5人)进行评审。评议推荐的优选或备选项目均须填写评分表和综合意见表,对落选项目也要给出综合评审意见。评审方式为会议评审、通讯评审或答辩式评审等。

第十条

项目目评审的主要原则是:

(一)项目申报须符合项目指南的范围及要求。

(二)项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预计解决的问题或创新

或部分项目经费、取消其三年内申报局管项目资格的处理。

第十五条

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或中止研究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写出书面请示,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市体育局批准后方可变更或终止。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已做工作、经费使用、已购仪器设备、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报市体育局备案。项目结余经费由市体育局统一安排。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六条

预算管理。

(一)局管项目实行资助经费项目、部分资助经费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三种。资助经费项目和部分资助经费项目由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责任人按照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地制定经费预算,经市体育局审核后拨付。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对项目研究配套一定数量的资金。在确定项目时,对有配套资金的予以优先考虑。

(二)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科研业务费、设备费、管理费、人员费等。

1、科研业务费包括测试、计算、分析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计算机编程及机时费,实验动物的购置、饲养费,协作费(外单位承担部分研究试验工作的费用),差旅费,业务资料及翻译费、检索查新费,打印、论文发表及出版费,知识产权登记费,调研及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结题验收费等。

理和使用。科研项目有两个以上承担单位的,应按协议(合同)书确定的各单位资助经费额度分别提取,不得重复提取。管理费应按当年实际拨款额的10%提取;人员费应按人员费预算比例的50%提取,其余50%应在科研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提取,不得提前提取。

(四)购置专用仪器设备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或研制形成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管理权和使用权由依托单位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并纳入相关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资产的处置按市体育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科研项目经费中不得列支通讯费、市内交通费和餐费。确需支出的,可根据项目需要和经费总额情况,在资助经费的1-2%额度内编制公杂费预算,经批准后,以公杂费补贴形式发放给项目主要承担人员。

(六)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科研项目经费;不得用于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福利性支出和生活性支出等。严禁“以白条列支”、“以借代支”、“以拨代支”等违规行为。

(七)承担单位应在每年11月15日填写本年度《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汇总表》,并与加盖财务专用章的经费支出明细,于11月30日前报送市体育局科教处。

(八)项目结题时应提交项目经费开支决算报告,并接受市体育局及有关审计部门的核查。

(九)结题项目的结余资金,经市体育局批准后,优先安

实事求是的评价。项目验收的形式包括:会议审查验收、评审验收、实地考察验收、功能演示验收等。验收合格的,由市体育局颁发结题证书。

第二十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重庆市体育局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申请书》和《财务报告》(含经费开支明细),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合格后,连同以下文件资料共四份报市体育局申请结题:

(一)项目研究工作报告;

(二)项目研究成果报告;

(三)项目主要技术资料。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未通过验收或复议三种情况。

(一)项目计划目标和任务按照任务目标要求完成,经费使用合理,为通过验收,并颁发结题证书。

(二)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不通过验收: 1.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的;

2.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3.未经申请或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考核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4.超过项目批复或项目任务书规定的执行年限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5.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市体育局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并取消其三年内承担市体育局课题的资格。

第二十五条

市体育科研成果所有权归市体育局和项目完成单位共有,项目组全体成员和其所在单位有责任向社会推广体育科技成果,促使其发挥效益。任何一方未经他方同意不得对外公布和推广应用。

第二十六条

项目通过鉴定或总结后,承担单位必须及时办理成果的归档和登记手续,提交三千字左右能反映本成果主要内容、结论的综合性提要。凡具有重要应用推广价值的体育科研成果,由市体育局统一安排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有的可列入各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组织推广。包括组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择优出版科研成果专辑。

第八章 附

第二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第二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重庆市体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重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庆市科研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利用市级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设立,面向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组织实施的各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坚持“权责清晰、配置科学、管理透明、程序规范、监督有力”的原则,适用于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组织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项目实施主体

― 1 ―

第四条

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由市科委、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组成员、科技咨询专家、第三方机构共同完成。

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组成员和科技咨询专家应当事先在“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管理系统)中注册备案,且达到社会信用等级和科研信用等级的相关要求。

第五条

市科委负责统筹制定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统筹发布项目指南、配置项目经费和下达立项计划,统筹组织第三方机构的遴选、管理、监督,统筹实施项目经费的使用监督、绩效评估等项目管理重大事项,统筹加强科研信用、科技报告等项目综合监管体系建设。

第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包括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本办法所称项目牵头单位包括单独承担项目的单位和联合承担项目的牵头单位。

项目牵头单位是重庆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登记、注册的法人组织,应当制订和落实本单位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制度规范,落实项目实施的基本保障条件,协调管理项目任务的组织实施与重要事项,审核并提交真实、有效的项目资料及其证明材料,依法依规调整项目预算。

项目参与单位可以是市内外的法人组织,应当按照项目牵头单位要求和项目分工情况履行相应职责。

第七条

项目组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

― 2 ―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牵头单位的在职人员,同一只能申报同一类别的项目1项,且申请主持项目和主持在研项目的总数不超过2项。主要负责牵头制订具体方案和组织项目实施,按规定安排和使用项目经费,向项目牵头单位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相关问题,按要求撰写、提交和归档科技报告等项目相关资料。

项目参与人由项目承担单位的相关人员构成,且每人申请参与项目和参加在研项目的总数不超过3项。

第八条

科技咨询专家是指在市科委的“重庆市科技咨询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中注册,接受政府部门委托或受托第三方机构邀请,参与项目咨询论证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综合管理人员。

科技咨询专家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熟悉咨询项目所在领域或行业的科技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科技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在本领域或行业内权威性较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提供个人咨询论证意见。

科技咨询专家应当严守项目申报主体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并负责真实、及时地更新专家库个人信息。

第九条

第三方机构是指接受政府部门委托,并按相应要求开展服务工作的法人组织,包括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和经费监管第三方机构。

― 3 ―

第三方机构应当公平、公正、客观的实施受托事项,制订受托管理的具体操作规则、工作纪律和服务规范,并负责相关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

项目设置

第十条

项目分为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三个类别。

市科委可根据预算安排和项目申报情况适度调整各类别项目的资助强度。

第十一条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全市产业发展的基础前沿关键问题和优势学科发展方向,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和自由探索,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采取事前资助方式,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5万元或10万元。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的申报主体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为主;考核目标以论文、专著、专利等为主。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第十二条

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聚焦全市国民经济和社― 4 ― 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动态及趋势、技术布局、技术选择、技术路径等技术预见研究,或重点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展与技术创新和科技管理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商业模式、科技金融、社会治理、司法保障体制机制等制度创新研究,着力强化决策咨询服务。

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采取事前资助方式,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10万元。

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的申报主体以新型智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为主,原则上与决策部门联合申报;考核目标以决策建议、技术规划、技术路径等为主。

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第十三条

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全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按照技术领域分为产业类项目和社会民生类项目。

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一)产业类项目以市场效益为导向,着眼制定和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围绕探索未来产业、引领新兴产业和支撑传统产业,支持开展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和标准的研发攻关以及应用示范。一般为重点研发项目。

― 5 ―

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以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引领,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核心产品研制应用实施联合攻关。

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采取事前资助与后补助相结合方式,申请资助额度与项目研发投入按一定比例挂钩,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100万元至1000万元。

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以企业为申报主体,鼓励产学研协同;考核目标以核心技术指标、产品经济效益为主。

(二)社会民生类项目以社会公益为导向,着眼解决制约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的技术瓶颈问题,聚焦事关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支持开展基于应用对象的重大公益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

1.社会民生类一般项目主要针对全市社会民生领域应用主体的社会公益性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社会民生类一般项目采取事前资助方式,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10万元或20万元。

社会民生类一般项目的申报主体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为主,鼓励产学研协同;考核目标以技术指标、社会效益为主。

2.社会民生类重点研发项目重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公益性需求,在生态环保、人口健康、交通城建、公共安全、农业农― 6 ― 村等重点民生领域开展重大公益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社会民生类重点研发项目采取事前资助与后补助相结合方式,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50万元或100万元。

社会民生类重点研发项目的申报主体以企事业单位为主,鼓励产学研协同;考核目标以核心技术指标、社会效益、应用效益(示范工程)为主。

第十四条

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根据需要可以采取重大主题专项的形式组织实施。

重大主题专项着眼于实施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行动计划,聚焦全市新兴产业培育,以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创新产品开发为主要目标,针对某一特定领域单独发布申报指南并组织实施。

重大主题专项一般应当具有以下实施条件:

1.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领域;

2.对全市有关产业和行业具有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3.所实施项目应当具有创新链或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4.项目牵头单位应当是全市行业龙头企业或关键技术支撑单位;

5.每个重大主题专项一般安排重点研发项目不超过20项,财政科研经费总额5000万元左右。

― 7 ―

第四章

项目申报

第十五条

市科委结合重点工作和预算安排,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项目申报指南。

第十六条

市科委按项目类别发布项目申报通知及申报指南,明确重点支持方向和相关申报要求等内容。项目申报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

第十七条

所有项目实行项目管理系统网上申报。项目相关申报信息和材料,须经项目牵头单位审核后网上提交至项目管理系统。经审核后的项目纸质申报材料须签字盖章,并在规定时间内送达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

第十八条

对完成系统网上申报的项目,市科委根据项目申报通知及申报指南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方可进入立项评审环节;未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不予立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通过形式审查:

(一)项目的目标任务设定不符合申报指南要求的;

(二)项目的考核指标不符合项目定位或者无法考核的;

(三)项目承担单位不具备承担项目任务基本条件的;

(四)申报书纸质件未按规定签字盖章的;

(五)申请人、申报材料不符合项目申报通知要求的;

― 8 ―

(六)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申请的;

(七)其它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第五章

评审与立项

第十九条

项目实行竞争立项,由市科委委托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按照“专家随机抽取、结果实名公示”的基本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项目评审按照项目的类别定位和实施要求分别确定评审标准,可以采取网络评审、会议评审、现场评审等评审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轮评审。评审专家可以采取票决制或计分制等评价方式。

评审专家组由不少于3人且为奇数的成员构成,专家遴选应当兼顾领域、结构合理。

第二十一条

对完成专家评审的项目,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将评审结果提交至市科委,由市科委根据经费预算和工作重点,结合立项评审结果确定当年拟立项项目。

第二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对本人所申报项目的专家评审意见和评审结果进行查询。对拟立项的项目,由市科委在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

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如对公示内容或项目评审结果

― 9 ― 有异议的,须以书面形式向市科委实名反映,市科委经调查核实后反馈处理结果。

第二十三条

通过公示的项目,市科委应当向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发出项目任务书签订通知。项目牵头单位须以项目申报书为依据,确定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等内容,并在收到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按要求提交项目任务书。逾期未提交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二十四条

对已完成任务书签订的项目,经与市财政局会签后,正式下达立项计划通知,并按有关要求拨付项目经费。

第六章

过程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强化法人责任、规范资金管理、突出过程服务”的原则组织实施项目,建立健全包括预算调剂、经费监管等在内的项目过程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

第二十六条

项目执行期内,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及时向市科委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填报并提交补充任务书:

(一)变更项目考核指标的;

(二)项目负责人、项目参研人员、项目参与单位发生变更的;

― 10 ―

(三)延长项目实施期限的(可申请延期1次,延长时间最长1年);

(四)遇有项目发生其他重大情形的。

项目牵头单位不得变更。对已在项目管理系统中提交结题材料的项目,不得进行任务变更。

第二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规定制定本单位相应管理办法,落实项目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使用、结余资金使用、内部风险防控等管理责任。对不属于市科委审核调整的任务变更情况,项目牵头单位应当按照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自行审批和处置。

第七章

验收与结题

第二十八条

项目验收与结题按照“目标任务导向、专家随机抽取、结果实名公示”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项目结题验收以项目任务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为基本依据,根据项目类别可采取审核验收、会议验收、现场验收等验收方式。审核验收由市科委组织实施。会议验收和现场验收由市科委委托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

在项目任务书约定的完成时间内,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相关要求通过项目管理系统提交验收材料,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对项目验收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 11 ―

应当提交的验收材料至少应包括:项目结题自评估报告(含经费决算表)、科技报告、相关证明材料(如法定检测报告、用户意见、应用证明、第三方验证证明、经费决算证明等)。

第三十一条

对申请验收的项目,市科委应当对其提交的验收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查。

第三十二条

对符合验收要求的项目直接进入验收流程;不符合验收要求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当补充完善相关材料,再进入验收流程。

对采取审核验收的项目,由市科委相关处室负责审核项目完成情况,并将审核验收结果告知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对采取会议验收和现场验收方式的项目,由评审专家组当场宣布验收结果。评审专家组由不少于3人且为奇数的成员构成,专家遴选应当兼顾领域、结构合理。

第三十三条

项目验收结果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两种情况。

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为不通过验收:

(一)未完成项目任务书约定的考核指标的;

(二)提供的验收材料及其证明材料不真实的;

(三)项目任务变更未履行相关程序的;

(四)科技报告不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

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系统查询本人所承担项目的专― 12 ― 家验收意见和验收结果。

第三十四条

项目验收结果由市科委在门户网站上对项目验收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公示期内无异议的项目,验收结果为“通过验收”的,市科委应当向项目牵头单位出具结题验收确认单并销号;验收结果为“不通过验收”的,直接进入项目终止流程。

公示期内对公示内容或项目验收结果有异议的,须以书面形式向市科委实名反映,市科委经调查核实后于10个工作日内向项目承担单位反馈处理结果。

第八章

项目终止

第三十五条

项目终止分为主动申请终止、强制终止两类。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主动申请终止项目:

(一)因不可抗拒因素或受现有水平和条件限制,致使项目不能继续实施或难以完成任务书目标任务的;

(二)因项目研究开发的关键技术已由他人公开、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致使项目研究开发工作成为不必要的;

(三)因项目负责人死亡、重大伤残、出国(境)、工作调动、违法犯罪等原因,导致项目无法进行,且无合适的项目负责人可

― 13 ― 替代的;

(四)项目牵头单位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兼并重组等变故,不能继续实施项目的;

(五)遇有导致项目不能正常实施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科委可强制终止项目:

(一)项目任务变更未履行相关程序的;

(二)经核实项目牵头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发生重大变故,导致项目目标任务无法实现或项目无法继续实施的;

(三)项目未通过验收,且经公示期满无异议的;

(四)项目逾期未结题时间超过6个月的;

(五)经核实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违纪违规和弄虚作假行为的;

(六)因知识产权不清晰,有严重知识产权纠纷或者侵权行为,经调解等方式无法解决问题,导致项目无法进行的。

第三十八条

终止的项目由市科委在门户网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市科委向项目牵头单位发出项目终止通知书,在完成财务审计与清算后销号。

强制终止的项目,市科委还应当对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不良信用记录。

第九章

专家管理

― 14 ―

第三十九条

在项目指南编制、受理审查、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绩效评估等环节,原则上都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专家咨询意见应当作为项目管理与决策的参考依据。

第四十条

市科委牵头组织科技咨询专家库建设,并委托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进行日常维护。

第四十一条

专家遴选应当遵循随机原则和回避制度,根据项目类别定位和实施要求,通过科技咨询专家库实施遴选。

以下人员不宜作为咨询专家选聘:

(一)与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组成员存在利益关系的;

(二)在科技信用中存在不良记录的;

(三)因其它有关情况不宜选聘的。

第十章

经费管理

第四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切实履行项目管理主体职责,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第四十三条

项目牵头单位在项目申报时须编制项目经费预算表,项目验收结题前应当提供经费决算简表及证明材料。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规定范围内,由项目牵头单位审批和履行项目预算调整。

― 15 ―

第四十四条

根据项目类别,市科委可采取“事前资助”或“后补助”等方式予以资助;“后补助”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财政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规定统筹用于研发活动和科研人员激励。

拨付方式可实行一次性拨付或分期拨付。涉及“后补助”经费但未通过验收的项目,不予拨付相应经费。

第四十五条

通过验收的项目,结余资金在2年内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2年后未使用完的,按规定收回。

第四十六条

项目经费必须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终止实施和验收结果为“不通过验收”的项目,由市科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计与清算,并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处理决定书。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规定将退回全部剩余资金,对有违规使用的资金也应当退回。

第十一章

绩效评估

第四十七条

按照分类评估的原则,市科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不定期对各类别科研项目的实施绩效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科研项目财政预算安排的参考依据。

第四十八条

根据科研项目的类别特点,分别设置绩效评估― 16 ―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指标、经济指标或社会效益指标,重点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规范性。

第十二章

综合监督

第四十九条

项目管理全流程实行信息化记实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对项目执行进度与状态进行跟踪与查询。在项目组织实施的关键环节,项目管理系统自动推送相关管理与服务信息。

第五十条

市科委对项目管理和实施相关责任主体的不端与失信行为等进行客观记录和信用评级,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并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对严重失信行为按照有关规定纳入“黑名单”管理。

第五十一条

根据国家科技报告管理相关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要求对项目实施过程、进展和结果,编写和提交科技报告,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积累、交流和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报告的提交情况将作为科研项目考核、验收的依据之一。

第五十二条

项目立项、组织实施、结题验收和资金使用等,实行逐级问责制度。对项目管理和实施的相关责任主体建立追踪问责机制。涉嫌违纪违法的,由有权机关依法依纪追究相应责任。

― 17 ―

第五十三条

对探索性强、风险性高的项目,因关键技术、市场前景、产业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项目终止,且原始记录能够证明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已经履行了勤勉责任义务的,不对该项目承担单位或者项目负责人进行不良信用记录。

第五十四条

项目实施过程实行知识产权专利导航机制,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项目结题后可以对项目成果使用权、收益权自行处置。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根据工作需求,市科委可以在不同项目类别中设立非共识项目、专项项目,以及指导性项目、招标项目、联合实施项目等,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另行制订。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渝科委发〔2015〕68号)同时废止。

― 18 ―

第三篇:重庆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暂行)

重庆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暂行)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为了加快我院学科建设的步伐,为学科点的建设和申报创造坚实的基础,重点发展一批学科专业,发挥其整体优势,使我院现有的市级重点学科加快发展,努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或博士点,使我院一些学科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争取在市内处于领先地位而成为新的市级重点学科,学院决定对重点学科实行立项建设。

学科建设的立项将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和财力情况,采取分期分批滚动实施的办法,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重在建设的原则,切实抓好平时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

1.学院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全面领导学科建设工作,负责制定学科建设的方针政策,筹措学科建设发展基金,审批重点学科建设的名单和专项经费的使用,组建学科建设专家组,检查和评估立项建设的重点学科,以及研究和处理与学科建设相关的其他事项。院学科建设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组成,院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学院党委书记和分管院长担任,任期四年。学院学科建设委员会下设学科建设办公室和学科建设专家组。学科建设办公室挂靠研究生处,负责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学科建设专家组由我院各学科的专家组成,负责院级重点学科申报的评审以及学科建设的评估工作。

2.系科是学科建设的实体,必须充分发挥它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各系全面领导本系的学科建设工作,管理所在系的学科点。各系必须有一名系主任负责该项工作。

三、学科建设立项应具备的条件

重点学科建设的分为三类:市级重点学科、院级重点学科和系级重点学科。

(一)市级重点学科

即经市学位委员会审批同意的市级重点学科,这类学科应按照重点学科的发展目标、制定学科的建设规划(规划应包括设置意义、主要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学科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发展目标和采取的措施),经学院审定后,分阶段立项建设,实行目标管理。

(二)院级重点学科

已获得硕士授权的学科点,并具备以下条件可申请为院级重点学科进行立项建设。1.学科研究方向设置较合理,已形成意义重大、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其中至少有一个研究方向已被公认为西部地区内本学科发展前沿,并对西部地区当前及长远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学科队伍年龄、职称、知识结构较合理;学科点拥有学科带头人1人和学科骨干2—3人,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队伍。

学科带头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两项及以上:a、硕士点领衔导师;b、近五年内的科研项目获省(部)级政府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或在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两篇学术论文;c、正在主持国家级、教育部科研项目者。

学科骨干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两项及以上:a、硕士生导师或博士学位获得者;b、具有正高职称,且年龄在45岁以下者或者具有副高职称,且年龄

在35岁以下者;c、近五年内获得省(部)级政府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两项)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或在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d、正在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者。

3.有较好的教学、科研作基础,一般应培养出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硕士生;科研成果比较显著,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或者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正承担着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有一定的科研经费。

4.教学设施、科研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有较好基础、管理制度健全,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系级重点学科

1.学科研究方向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已有学术素质和思想素质较好的学科骨干,并有发展潜力。3.已有初步的学科成果,学术水平较高,发展的前景广阔。4.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配置的需要。

四、重点学科建设立项程序

学科建设的立项,采取专家咨询和院学科建设委员会决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遵循科学、民主和平等竞争原则。

学科建设的立项工作由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

(一)市级重点学科的立项程序

1.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下达市级重点学科立项建设的通知书。

2.有关系及学科点,接到通知书后,根据市学位办的要求,填写市级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书。

3.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项目建设计划书。

4.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市级重点学科点及所在系科三方签订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项目正式启动。

(二)院级重点学科的立项程序:

1.各教学单位的教研室或研究室向所在系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学术委员会对申请的学科点进行评议,然后组织填写《重庆师范学院重点学科申报简表》。

2.院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对各系推荐的学科进行初审,然后学院学科建设专家组对申报学科进行评审,提出初步名单。

3.学院学科建设委员会表决审定重点学科的名单,下达立项建设通知书。

4.学科点完成《重庆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项目建设计划书》后,上报院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

5.院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项目建设计划书。

6、院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重点学科点及所在系三方签订项目建设合同书,项目正式启动。

(三)系级重点学科的立项程序

系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由各系(院)组织实施。

1. 各系根据学院和系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参照本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文,遴选系级重点学科。

2. 各系在完成系级重点学科遴选后,组织各系级学科点填写“系级重点学科项目建设计划书”,然后上报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备案。

3. 系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管理办法可参考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的方式进行。4.备案的系级重点学科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申报院级重点学科。

五、重点学科建设立项管理办法

1.学科点的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学科负责人(带头人)全面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学科的建设工作。负责制订学科项目建设计划和具体工作方案,组建学科梯队,协调学科人员的教学科研活动,安排使用学科建设经费,处理学科建设的日常工作。学科负责人与所在系领导和院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三方签署学科建设目标责任书。

2.凡列入学院学科建设立项管理的学科专业点,实行目标管理,建设期为四年。第一年进行学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自我检查,第二年起,每年进行学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水平的评估,评估成绩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评估成绩相对较差者,要分析原因限期整改,连续两次评估成绩较差者,取消立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综合评估成绩优秀者,可优先安排进入下一轮学科立项建设规划。

3.根据学院的财力状况,院级重点学科实行分批限额建设,每两年滚动申报一批,一批遴选3—7个学科。

4.凡列入学院学科建设立项管理的学科点,各系应按1:0.5的比例配套学科建设经费。

六、重点学科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学科建设投入

1.按重庆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分期分批拨给学科建设经费。2.立项管理的学科点可根据学科建设的特殊需要,如申报博士点的宣传、举行重大学术会议、出席国际会议、购置急需的大型仪器设备、申报科研成果奖等,向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申请专项经费。

3.对争取到市级重点学科的院级重点学科和争取到博士点的市级重点学科点将给予一定的数额的物质奖励。

(二)学科梯队成员的优惠待遇

1.立项管理的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均可享受一定的津贴补助。2.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3.对学科梯队成员生活上的问题,给予优先考虑。

4.对市级重点学科,做好对学科带头人的宣传报导工作,以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提高其知名度。

5.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出国进修、访问给予重点保证;对学术梯队的年青后备人员,国内进修,攻读博士学位给予优先安排。

(三)研究生计划招收名额

在学院编制各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国家任务招生计划时,对市级重点学科的学科点,给予优先安排计划招收的指标。

(四)科研工作

1.对于立项管理的学科,在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科研起动费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2.对于市级重点学科、院级重点学科有大型科研项目的优先给予保证科研编制。

(五)基础设施建设

1.对于立项管理的学科工作用房,给予优先配置和安排。

2.对有专业实验室的学科,增加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编制,对学科建设所需实验设备,将优先列入学院实验室建设计划,并给予一定的实验室建设经费支持。

3.在学院图书资料的订阅上,图书馆应尽量满足学科点的需要。

(六)政策的使用范围

上述政策措施只适用市级重点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在系级重点学科建设时,各系可参照执行。

七、本文件由院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南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和科研发展规划,决定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项目(以下简称“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为加强项目研究与管理,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为校级科研专项项目,校科研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工作处配合做好相应管理工作。

第三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资助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高校团学工作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高校资助工作研究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等课题。

第二章 申报与立项

第四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为项目,每年受理申报一次。

第五条 我校在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任教师、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均可申报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作为主持人,每位申报人只能主持一个项目。作为参与者,最多只能参与两个项目。在研同类项目尚未结项者,不能申报新项目。

第六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着眼于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鼓励大胆探索。要紧密结合我校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实际,针对学生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力求原创性、开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

第七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组织者,并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第八条 立项程序:

(一)校科研处每年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提供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相应的选题申报指南,发布立项通知,受理项目申报。

(二)申报者须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申报书》,经所在单位及学工处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学校科研处。

(三)科研处组织项目评审,择优立项。

第九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重点项目是指对学生工作改革和发展能产生重大作用,或对解决全局性学生工作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的项目。一般项目是指对解决局部性学生工作问题有一定指导、参考作用的项目。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由学校统筹安排科研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第十一条 项目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款,包干使用,超支不补。项目经费分两次拨款:第一次与项目批准文件同时下达,额度为批准总经费的70%;第二次在项目完成并通过鉴定验收后下达。

第十二条 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管理,严格执行《南宁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实施细则(试行)》和《南宁学院科研管理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资料费;

(二)调研费;

(三)会议费;

(四)出版印刷费;

(五)专家咨询费;

(六)数据采集费。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为保证项目研究质量,思政专项科研项目实行定期检查制度,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应向科研处提供项目进展情况及中期成果报告,由科研处负责对项目的研究进度进行评估。程序如下:

(一)项目负责人获得立项后,需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计划任务书》,科研处负责审核,合格后发放《南宁学院科研项目经费本》,开展项目研究。

(二)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期限一半时间的当月应向科研处提供项目进展情况及中期成果报告,项目负责人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中期检查表》,内容包括:项目申报以来的进展情况和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经费的使用情况;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

(三)校科研处负责审查项目进度情况,对项目继续进行或者撤销做出结论。

第十五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经批准立项后不得擅自更改研究内容

和研究成员。如确须更改,应由项目负责人向科研处提出书面申请,报科研处批准及备案。

第十六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一般项目研究的期限为12个月,重点项目为24个月。确因特殊原因需要提前或延期结项的,须由项目主持人提出书面申请,经科研处批准后确定结项时间。

第十七条 立项项目出现下列情形,撤销项目,并收回全部项目经费:

(一)中期检查时,无论何种原因,一直未开展研究工作;

(二)课题负责人长期因故不能正常进行研究工作;

(三)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研究成员;

(四)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或违反学术道德的;

(五)课题验收结项未被通过,且课题组重新申请验收仍不合格的。

第六章 结项验收

第十八条 思政专项科研项目最终成果形式一般为论著、研究报告、论文等,并标注研究成果为:“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成果”。

(一)最终成果为论著的,供鉴定的成果不得少于5万字;

(二)最终成果为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的,供鉴定的成果不得少于0.6万字;

(三)最终成果为论文的,供鉴定的成果不得少于1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1篇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不限定是否发表)。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结项程序如下:

(一)项目负责人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结项报告书》,与项目最终成果一并上报科研处;

(二)科研处组织相关专家对成果进行评审验收并最终公布评审验收结果。

第二十条 项目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须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延期结项申请书》,向科研处提出申请,经同意批准后生效。延期时间一般不能超过半年。

第二十一条 项目如提前完成,可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南宁学院思政专项科研项目提前结项申请书》,并向科研处提出申请,经科研处组织评审,方可办理课题结项手续。

第二十二条 项目验收未被通过的,允许项目组在半年内对成果进行完善,并在规定期限内重新申请验收,验收仍不合格者,撤销项目,收回全部课题经费,课题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请思政专项科研项目。

第二十三条 以个人或部门名义申报立项并通过验收的项目成果,其知识产权归个人或部门所有,南宁学院享有项目成果的使用权,具体包括:用于教学培训、在学院刊物上发表、用于研究报告、出版论文集、成果应用与转化等。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试行,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南宁学院科研处 2014年4月10日

第五篇: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XXXX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步伐,增强学校科研创新能力与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规范科研项目的管理,依据国家、地方有关科研项目管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学校科研项目按项目来源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按一定程序下达的科研项目等)、横向科研项目(企事业等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等)、校内科研项目(学校科研发展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

第三条学校科研工作实行学校、专业学院(部)两级管理。科技处代表学校负责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申报,审查与签订科研合同,组织已立项项目的检查、验收及校内联合申报项目的组织和协调等工作。

各专业学院(部)负责组织本单位科研项目的申报及过程管理,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条件,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及有关资料的归档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科研活动的我校在职教职工、外聘人员、在校学生。

第五条科研项目经费纳入学校计划财务处统一管理,按照XX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二章项目的申报与立项

第六条科技处依据有关科研计划的项目申请通知、招标指南及其它相关信息,发布项目申报通知,并统一组织、集中受理。各专业学院(部)负责组织申报。

第七条项目申请人应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填写申请书,经所在单位领导审查后,集中报送科技处。

第八条科技处对各单位上报的项目申请书进行初审和汇总。初审合格的科研项目,经主管院长审查同意后上报。

第九条纵向科研项目的申请,由科技处代表学校统一将项目申请书按要求上报各有关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横向科研项目立项后,项目承担单位或课题组须及时到科技处备案。校内科研项目的申请,由科技处代表学校统一受理。

第十条科研项目负责人一般为我校正式编制人员。如外聘教师或外单位在我校的兼职人员作为项目的主持人申请项目,项目的申请单位和管理单位均应明确为我校,项目负责人应与所在校内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跨专业学院(部)申报的科研项目,由科技处统一组织,包括课题立项,协调拟定课题负责人,组织项目团队,规范多方职责及其经费使用办法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允许不得私下组织其他单位人员进行课题申报,以保证科研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凡与校外单位合作申报的项目,合作单位双方应签订合作合同或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约定有关研究成果的归属和分享办法。经科技处审查同意并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申报。

第十三条各类科研项目一经批准,项目承担单位或课题组应按批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草拟合同文本并填写科研合同审批表(附件

一)。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科技处审批。审批通过后,由科技处代表学校与项目主管部门签订项目合同书(任务书、责任书)。校内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代表学校对外签订科研合同。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由签约双方负责。

第十四条科研合同一经签订,第一笔经费到校后,即纳入学校科技处统一管理,执行学校的有关管理办法。列入学校科技处统一管理的项目,将作为计算科研工作量、考核、职称(务)评聘等的有效业绩。

第三章 项目的过程管理

第十五条科研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申报、实施、经费使用以及项目结题验收等具体环节与过程全面负责。

第十六条科研项目合同书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必须严格履行合同书(任务书、责任书)中所规定的各项条款,并遵守学校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要求。

第十七条在各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批文或计划任务(合同)书中,明确我校为合作单位的纵向科研项目,可列入纵向项目进行管理,其他情况按横向项目进行管理。

第十八条纵向科研项目主管部门下达的批文或计划任务(合同)书中明确说明需设立子(分)项目的,在签订技术合作合同后可设立子(分)项目。其他纵向项目不设立子(分)项目。

第十九条科研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得代理或变更,如确因特殊情况(如出国、病休、工作调动等)需要发生变动的,项目负责人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提出项目承担单位变更、项目负责人变更的申请或项目终止报告,经学校同意,报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或与项目委托单位协商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已经纳入学校科技处管理的项目,中途不得任意变动。如确因特殊情况,研究过程中确需变更研究内容、进度、技术指标和调整研究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或通过科技处向该项目下达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按变更后的研究计划实施。无故中止项目或因责任事故未完成项目合同的,应追究项目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的责任。被中止和撤销的项目,应根据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交回部分乃至全部研究经费。

第二十一条建立执行情况报告制度。重点、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在每年1月初向科技处和专业学院(部)提交上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含经费使用情况),科技处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抽查部分重点、重大项目。一般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在每年1月初向所在专业学院(部)和科技处提交执行情况总结,专业学院(部)组织抽查,并将检查情况汇总后报送科技处备案。

第四章 项目的结题与验收

第二十二条根据科研项目下达或委托单位的要求,项目结题可以采取提交结题报告、验收、评议或鉴定的方式。科研项目的验收、鉴定和评议,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科技处根据项目的性质,聘请

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结题、验收或鉴定意见。横向科研项目按合同规定由委托方验收结题。

第二十三条项目结题后,各项目组要及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并及时将归档材料报送科技处。科研项目归档材料包括:

1、立项阶段的归档材料:立项申请书及批复、开题报告及调研论证材料、任务书、合同书(协议书、委托书)、研究计划等。

2、研究阶段的归档材料(有下列内容的应归档):重要的原始记录、试验报告、测试报告、设计文件、图纸、关键工艺文件、计算机程序等。

3、总结验收阶段的归档材料:工作总结、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任务书中约定的成果(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成果鉴定材料、经费使用情况等。

4、成果和奖励阶段的归档材料(有下列内容的应归档):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专利申请书及批复、专利及发明证书等文件。

第二十四条正常结题项目兑现学校有关奖励政策。对于专家评价意见较差或未能通过结题、验收、鉴定的项目,学校将视具体情况予以处理;引起法律纠纷的,按有关法律程序办理。

第五章项目成果

第二十五条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其知识产权按国家有关政策处理;项目合同中另有约定者,按合同约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其转让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对于国家计划项目,要严格执行各类计划的管理条例。当本条例与国家计划管理条例有冲突时,以国家计划管理条例为准。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科技处负责解释。

下载重庆体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体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岗位工作职责 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管理条例 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 科研人员聘任与管理办法 科研成果管理办法 学术委员会条例 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历史文......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电力分公司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中提高电力公司经济效益,遵循科学管理,加强电力公司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投资效益,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阜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各项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提高科研成果产......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社团经费暂行管理办法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社团经费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健全和完善我院学生社团财务工作的管理体制,加强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建立规范的财务工作秩序,增加财务管理的......

    河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暂行管理办法

    河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暂行管理办法 (2002年7月12日豫体群〔2001〕3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纳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

    重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

    重庆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俱乐部是由申办单位利用自......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03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公司╳╳╳年╳╳╳月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加快公司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加大新产品的销售力度,密切技术研发与新产品市场的联系,加强公司......

    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横向科研项目管 理办法》的通知为提升我所服务社会的能力,引导人员积极承担有关部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