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学校危房改造建设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2002年“6.16”百年一遇洪灾后,我镇的学校危房相继增加,为加快学校危房改造建设,力争用五年时间消除危房,进一步推进我镇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积极申报项目,争取资金。(责任单位:财政所、村建站、中学、中心小学)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全镇各学校进行实地初步摸底。邀请上级建设部门专家及技术人员给予鉴定,确定房屋受损程度的级数。积极与县计划局、教育局沟通联系,争取尽早列入学校危改项目,上报上级申请资金补助。
二、全力以赴,多方筹措配套资金。(责任单位:党政办、团委、妇联、各村)要发动全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号召全镇干部职工、社会有经济实力的能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踊跃为我镇教育事业捐款,有危改建设所在的村,要全力以赴,积极配合,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
三、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责任单位:中学、中心小学、村建站、土地所、各任务村)结合实际,对全镇学校危房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从今年开始,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消除学校危房;学校危改后办学条件达到《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规定的要求;根据危房程度,合理安排建设计划:今年力争完成总投资90万元完成均口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完成总投资50万元官常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2004年完成芰坑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力争2006年完成岭腰小学、均口中学综合教学楼建设;2007年全面完成修竹小学、黄岭小学改造建设。争取在2007年底前,全面消除我镇学校危房。
第二篇: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乡饮乡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全乡人口万人,辖15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XX年以来,按照上级的部署,乡党委政府充分结合乡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县委“三个统筹”、“双带动”发展战略,把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经排查统计全乡各类危房累计673户,XX年已完成改造72户,分散新建90户,新型社区建设516户,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万平方米。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督导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工乡长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建办、国土所、财政所、环保办、爱卫会、农办、文化站、民政室、司法所、派出所等站办所作为成员单位,总体领导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二是重视工作督导。以乡建办牵头,挑选部分工作相关的机关干部,建立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中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的规划执行、执法监督、工作督导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乡建筑住宅合作社的职能,积极参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是强化基层主体。注重发挥好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和服务职能,同时发挥好群众的民主参与监督作用,使政府领导、村级自主、村民自愿协调一致,推动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四是纳入村级考核。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并制订了考核细则,从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环境容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纳入对村级的考核之中。
二、坚持四个原则明确工作的方向
我乡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县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工作中,坚持政府统筹的原则、政策引导的原则、群众自愿的原则和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并捆绑使用各项惠农资金和政策,统筹安排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群众由分散向集中、由平房向楼房、由村庄向新型社区转变。充分尊重民意,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建设。
三、坚持高起点规划 科学布局发展战略
为更好地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社区建设坚持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以人为本,有效提升其内涵功能。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我乡聘请了山东省和泰安市等几家规划设计院为我乡精心编制规划,科学布局。先后完成了《乡饮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和乡饮、南赵、郭沟三个社区规划。规划的形成和建立对于我乡新农村建设将具有全面指导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裕、文明、生态乡饮过程中将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四、典型引路促进工作快速进展
去年以来,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政策推动的原则,从区位环境、组织管理、经济基础、群众状况等多方面考虑,先后确定了郭沟、南赵、韦周、乡饮、沙河等5个新型社区建设,乡饮社区建设完成了锦绣园、清华苑两个小区,总建设面积近2万平米;郭沟社区新村规划建设11栋高层居民楼,现已投入使用1栋,即将完成主体建设1栋,且已全部入住,正在计划启动下一批楼房建设;南赵社区投入200余万元,建起了一栋社区综合服务楼、一栋居民楼,建设面积4千多平米,已投入使用;沙河村已完成一栋居民楼;韦周中心村已完成3栋高层居民楼建设。目前,全乡15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启动了新型社区建设,已开发建设面积8万多平米。下一步,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集约土地、优化发展的原则,以新一轮土地修编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村并点,规划建设9个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城乡共建共享,达到“三化”目标。一是新村功能社区化。通过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高标建设,实现水电路医学网居养等设施齐全、功能齐备的社区化发展目标。二是生活条件现代化。通过高起点建设,使农民变市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尽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三是居住环境生态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第三篇: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乡饮乡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乡饮乡区域总面积67.93平方公里,全乡人口3.7万人,辖15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2009年以来,按照上级的部署,乡党委政府充分结合乡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县委“三个统筹”、“双带动”发展战略,把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经排查统计全乡各类危房累计673户,2009年已完成改造72户,分散新建90户,新型社区建设516户,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10.4万平方米。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督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工乡长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建办、国土所、财政所、环保办、爱卫会、农办、文化站、民政室、司法所、派出所等站办所作为成员单位,总体领导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二是重视工作督导。以乡建办牵头,挑选部分工作相关的机关干部,建立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中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的规划执行、执法监督、工作督导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乡建筑住宅合作社的职能,积极参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是强化基层主体。注重发挥好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和服务职能,同时发挥好群众的民主参与监督作用,使政府领导、村级自主、村民自愿协调一致,推动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四是纳入村级考核。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并制订了考核细则,从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环境容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纳入对村级的考核之中,工作汇报《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二、坚持四个原则明确工作的方向我乡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县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工作中,坚持政府统筹的原则、政策引导的原则、群众自愿的原则和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并捆绑使用各项惠农资金和政策,统筹安排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群众由分散向集中、由平房向楼房、由村庄向新型社区转变。充分尊重民意,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建设。
三、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发展战略为更好地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社区建设坚持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以人为本,有效提升其内涵功能。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我乡聘请了山东省和泰安市等几家规划设计院为我乡精心编制规划,科学布局。先后完成了《乡饮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和乡饮、南赵、郭沟三个社区规划。规划的形成和建立对于我乡新农村建设将具有全面指导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裕、文明、生态乡饮过程中将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四、典型引路促进工作快速进展去年以来,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政策推动的原则,从区位环境、组织管理、经济基础、群众状况等多方面考虑,先后确定了郭沟、南赵、韦周、乡饮、沙河等5个新型社区建设,乡饮社区建设完成了锦绣园、清华苑两个小区,总建设面积近2万平米;郭沟社区新村规划建设11栋高层居民楼,现已投入使用1栋,即将完成主体建设1栋,且已全部入住,正在计划启动下一批楼房建设;南赵社区投入200余万元,建起了一栋社区综合服务楼、一栋居民楼,建设面积4千多平米,已投入使用;沙河村已完成一栋居民楼;韦周中心村已完成3栋高层居民楼建设。目前,全乡15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启动了新型社区建设,已开发建设面积8万多平米。下一步,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集约土地、优化发展的原则,以新一轮土地修编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村并点,规划建设9个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城乡共建共享,达到“三化”目标。一是新村功能社区化。通过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高标建设,实现水电路医学网居养等设施齐全、功能齐备的社区化发展目标。二是生活条件现代化。通过高起点建设,使农民变市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尽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三是居住环境生态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二0一0年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学校危房改造申请报告
学校危房改造申请报告
尊敬的上级政府: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现有师生800余名,其中住宿生514人。学校现有有一幢两层的男生住宿楼(940平方米)和一栋二层教师住宿楼(650平方米)。由于我校是利用原巩县十一中老校区的校舍改建而来的,两栋建筑年代久远,屋顶阴雨天漏水严重,经鉴定属于D级危房,已经无法正常使用,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环顾我们周围的兄弟学校,对比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我校与时代发展步调格格不入,它真有点被遗弃的感觉。我们知道,上级政府部门也是很为关心,但我校的危房状况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若等到酿成大祸才采取措施则为时已晚。
所以,我们殷切期盼上级主管部门能尽快解决我校的危房改造问题。如条件允许,最好的办法就是拆建。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我们深信上级主管部门会正视我校的危房改造问题,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此致 敬礼
申请单位:巩义市西村镇第四初中 014 年5 月22日
第五篇:学校危房改造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我校距××中心区 15公里左右,地处一个较偏僻的小山坡上。现有在校生162人,教职工8人。有一幢两层的教学楼和一排土瓦房。
学校的教学楼除用作教室和办公外,已无闲置房。迫于无奈,师生的生活用房和教学配套设施用房必须使用这幢土瓦房,但这幢房已两次被上级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这幢土瓦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占地面积396平方米,瓦面、栋梁与墙体虽时有维修,但因年代久远,只能暂时遮蔽风雨。墙体本身经历风雨,也已百孔千疮,岌岌可危。对我校师生人身安全威胁最大的是后墙,墙体早已严重倾斜,裂缝最大处约10厘米。
环顾我们周围的兄弟学校,对比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我校与时代发展步调格格不入,它真有点被国家遗弃的感觉。我们知道,上级政府部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校的危房状况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若等到酿成大祸才采取措施则为时已晚。所以,我们殷切期盼上级主管部门能尽快解决我校的危房改造问题。如条件允许,最好的办法就是拆建。(建两间3层,250平方米的教师用房,约需资金19万元,小便处30平方米约1.8万元,两项合计约20.8万元)。无论怎样,我们深信上级主管部门会正视我校的危房改造问题,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