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安师案例问答题背诵
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一),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事故类别共分 20 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竹;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将危害因素分为 :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等10类。
二、应急管理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3.后果、影响易变、激化和放大
尽可能降低重大事故的后果及影响,减少重大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要求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
所谓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调集所需的大规模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地建立起统一智慧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
所谓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
所谓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它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包括应急堆物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事故应急管理理论框架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安全大检查、安全教育培训、相关方管理
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5、整改落实
6、信息反馈持续改进
四、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护的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最高决策者承诺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设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 制定职业卫生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
在岗位操作规程中列入职业卫生相关内容;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建立健全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 确保职业病防治必要的经费投入; 进行职业危害申报;
五、事故调查处理的方法及手段
1、事故调查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二是“四不放过”的原则;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三是公开公正的原则;
四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2、事故调查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小组(2)事故的现场处理(3)物证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5)证人材料搜集(6)现场摄影(7)事故图绘制(8)事故原因分析(9)事故调查报告编写(10)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1)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2)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
2、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
3、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 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8、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整改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安全技术措施。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①消除危险源。
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③隔离。
④故障——安全设计。
⑤减少故障和失误。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该类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①隔离。
②设置薄弱环节。
③个体防护。
④避难与救援。
9、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安全生产的费用使用包括: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演练支出;
6、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重要考点)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和危害因素。(3)处理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制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3、事故预防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4)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4、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6项。
5、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2设置安全装置;3机械强度实验;4电器安全对策5.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7.个人防护用品。
6、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3.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1.隔离:远离、封闭、缓冲;2.个体防护;3.薄弱环节;4.避难与援救。
7、采取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1.安全系数;2.提高可靠性;3.安全监控系统。
8、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不含核设施、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9、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度分析、事件树(ETA)、事故树(FTA)、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
第二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
1、事故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有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体防护用具缺少或有缺陷和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4类。(2)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工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在运转时维修;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忽视使用个体防护;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13种。
2、事故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
3、事故报告的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四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执法依据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原则》,事故调查分几个步骤?事故的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证人材料搜集;尽快向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
2、调查组的组成:安监部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会其他有关部门。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查明事故原因、过程和人员失望、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人;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简述开展该事故调查的程序。(事故的通报)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的收集;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编写;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4、重大、特大事故灾害的特点:
1、突发性、偶然性;
2、灾害扩大;
3、容易发生次生事故;
4、容易引发环境污染,形成公众危机事件。
5、救援的必要性:
1、减少人员伤亡;
2、减少财产损失;
3、减轻环境危害;
4、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第五章 应急预案与响应
1、应急预案的类型:根据事故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应急预案可分为4种类型。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2.应急响应预案;3.互助应急预案;4.应急管理预案。
2、事故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事故预防、事故预备、事故响应、事故恢复。
3、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
4、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5、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6、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1)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2)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3)事故应急预案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基本应急预案,可保证应急预案足够灵活,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危害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措施、进行专项应急准备和演习。(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5)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8、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等。(2)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
(二)事故预防:1, 危险分析
2, 资源分析
3, 法律法規要求
(三)准备程序:1, 机构与职责
2, 应急资源
3, 教育、培训与演习
4, 互助协议
(四)应急程序:
1.接警与通知
2.指挥与控制
3.警报和紧急公告
4.通讯
5.事态监测与评估
6.警戒与治安
7.人群疏散与安置
8.医疗与卫生
9.公共关系
10.应急人员安全
11.抢险与救援
12.危险物质控制
16、演练的类型和过程:
演练类型:桌面演练、全面演练、功能演练
17、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包括: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改进等五个阶段 1,计划:梳理需求、明确任务、编制计划、计划审批
2,准备:成立演练组织机构、确定演练目标、演练情景事件设计、演练流程设计、技术保障方案设计、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编写演练方案文件、方案审批、落实各項保障工作、培训、预演
3,实施:演练前检查、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演练启动、演练执行、演练结朿与意外终止、現场点评会
4,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报告、文件归档与备案 5,改进:改进行动、跟踪检查与反馈
18、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1.重大危险源的建议措施:
(1)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2)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3)定期评估。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4)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所需要的资金投入。
(5)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技术及管理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6)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其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7)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其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定期检测。(8)加强安全检查,对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实施治理,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9)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信息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10)加强重大危险源岗位人员安全培训,使其熟知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分别是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4.事故整改防范措施 整改措施:
(1)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解决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
第二篇:2012年注安师考试案例分析题
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300 m×300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年(4)高温(或热辐射); 前,该储运公司末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1号、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5)有毒有害化学品(纯碱或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 2008年3月14日12时18分,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 min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水,随后在1 km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 t、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6导库房存放硫磺15t、甲苯4t、甲酸乙酯10t。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000 m2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第1题1.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____。a.硫化钠b.高锰酸钾c.甲酸乙酯d.硫磺2.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关于该仓储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a.1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b.4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c.6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d.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3.本案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____。a.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发生反应b.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c.硝酸铵存储量达130 td.高锰酸钾存储量达10 t4.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a.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b.环境相对湿度超过50%c.开放空间d.点火源e.受限空间5.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____。a.高锰酸钾b.硝酸铵c.甲苯d.洗衣粉e.甲酸乙酯6.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____。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c.安全巡检措施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e.违章处理措施7.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应计入该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包括____。a.火灾爆炸中毁损的财产b.消防抢险费用c.伤员救治费用d.周边河流因事故污染治理费用e.库房员工因工伤歇工工资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路b56段,晚20时左右,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紧急疏散,进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4题为单选题,5~8题为多选题)@#第1题1.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______。a.槽罐车与货车相撞,槽罐车破裂,液氯泄漏b.槽罐车设计不合理c.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化学危险有害因素是_____。a.槽罐车破裂b.标志不清c.有毒物质d.作业环境不良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的严重程度属于____。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4.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是_____。a.驾驶员甲b.驾驶员乙c.村长d.公路管理部门负责人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调查组职责是____。a.请军队参加调查b.加强危化品运输管理c.抚恤死伤者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e.提交事故调查报告6.对事故调查取证主要包括____。a.收集与事故发生有关事实b.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c.慰问抢险人员d.寻访驾驶员甲e.及时让新闻媒体发布信息7.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____。a.中毒人员死亡的丧葬和抚恤费用b.受伤住院村民补助、救济费用c.受伤住院村民费用d.事故罚款或赔偿费用 e.槽罐车停运期间减少收入的损失8.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运输危险化学品时,运输单位需要是____。a.对资质进行认定b.对驾驶员甲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c.配备必要防护用品d.办理夜间行车手续e.配备押运人员某企业有玻璃器皿生产车间。该企业的玻璃器皿制造分为烧制玻璃熔液、吹制成型和退火处理三道主要工序,烧制玻璃溶液的主要装置是玻璃熔化池炉。烧制时,从炉顶部侧面人工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纯碱(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等原料,用重油和煤气作燃料烧至1300℃~1 700℃,从炉底侧面排出玻璃熔液。玻璃器皿的生产车间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顶是水泥预制板。厂房内有46 t玻璃熔化池炉1座,炉高6m,炉顶距厂房钢制房梁17m,炉底高出地面15 m。距炉出料口3m处是玻璃器皿自动吹制成型机和退火炉。煤气调压站距厂房直线距离15 m,重油储罐距厂房直线距离15 m。房内有员工20人正在工作。由于熔化池炉超期服役,造成炉顶内拱耐火砖损坏,烈焰冲出炉顶近1m,炉两侧的耐火砖也已变形,随时有发生溃炉的可能。2008年6月11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即向企业发出暂时停炉、停产的指令。@#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4分):1.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些职权?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在的物理、化学危险和有害因素。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4.针对该企业现状,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建议。@#第1题1.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些职权? 答案:(1)现场检查权;(2)当场处理权;(3)紧急处置权。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在的物理、化学危险和有害因素。
答案:(1)设备设施缺陷:熔化池炉老化,炉顶部损坏,两侧耐火砖变形,炉顶离房顶钢粱1.7 m(太近)
(2)防护缺陷:熔化池炉距煤气调压站、重油罐距离太近;(3)粉尘(石英砂或二氧化硅);
(6)易燃易爆性物质(重油和煤气)。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1)坍塌:炉火烘烤房梁,引发厂房坍塌;玻璃熔化池炉耐火砖变形,熔化池炉倒塌。(2)火灾(1分):现场使用煤气和重油(1分)。(3)其他爆炸(1分):现场使用煤气(1分)。(4)机械伤害(1分):现场使用成型机等设备(1分)。(5)灼烫(1分):玻璃熔液达1300—1 700℃高温(1分)。(6)高处坠落(1分):炉高6m,顶部侧面有加料作业(1分)。(7)物体打击(1分):炉高6m,顶部侧面有加料作业(1分)。(8)中毒和窒息(1分):现场使用煤气,可能发生泄漏(1分)。(9)触电(1分):现场使用电气设备,如照明等(1分)。4.针对该企业现状,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建议。答案:(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完善现场操作规程))。(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5)配备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6)维修玻璃熔化池炉,使其处于完好状态。(7)迁移重油罐。(8)现场安装煤气泄漏监测报警装置。(9)在房顶钢梁下加隔热保护。c市有一化工园区,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甲石化厂。该化工园区内,与甲石化厂相邻的有乙、丙、丁三家化工厂。针对该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该市编制了《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预案颁布后,该市在甲石化厂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模拟事故:甲石化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如发生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损坏。演练的参与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演练地点:甲石化厂厂区内。
演练过程:2009年7月1日13时55分,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发生严重泄漏的报告后,启动了甲石化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市应急办立即报告市领导,市领导指示启动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队伍、专家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医务人员正在抢救受伤人员。市领导简要听取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为了减小影响,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16时30分,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后,宣布演练结束。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答案:此次应急演练的类型为:单项、检验性、实战演练。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答案:在进行演练策划时,就要考虑对演练现场可能出现意外事故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保护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扩大(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答案: 应急恢复从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开始,包括: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短期恢复的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长期恢复的工作为:厂区重建(1分)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吸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4.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答案:(1)未进行应急预案的相关培训;(2)未进行应急救援演练策划;(3)负责人来向其他部门报告事故;(4)未通知受威胁的相邻化工厂;(5)未控制和疏散周边行人和群众;(6)未安排进行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和提交书面报告事宜。某厂有机械加工间,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7台(套),额定起重量2.5t的升降机1台,额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1台,叉车2台。喷漆车间:调漆室、喷漆室、油漆临时促藏室、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2台出水口压0.4mpa(表压),额定出水温度149℃,额定功率为28mw的锅炉。厂内油库有3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配套的加油设备。2005年12月3日,7点30分(8点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起吊作业。7点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间,未走人行进入区,进入吊装作业区,被吊起的钢件撞成重伤,小李慌忙停止吊运。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或场所,并说明爆炸的性质。答案:(1)喷漆车间(调漆室、喷漆室、调漆临时储藏室),化学性爆炸或气体爆炸或液体爆炸或其它爆炸;(2)锅炉(房):物理性爆炸或锅炉爆炸;(3)油库或油罐:化学性爆炸或气体爆炸或液体爆炸或其它爆炸。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要说明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答案:(1)特种设备安全使用(2)符合要求的特种设备(3)登记(4)建立档案(5)维护保养(6)检验检测(7)消除事故故障;(8)报废注销(9)应急救援或预案(l0)机构或人员(11)试运行或检查(12)持证上岗(13)教育(14)宣传(15)培训@#第3题3.指出此次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成员构成。答案:本(厂)单位(1分)的安全(1分)、生产(1分)、技术(1分)等有关人员以及本单位代表(1分)或有关部门(2分)。4.简要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答案:(1)事故发生时间:2005年12月3日(2)事故发生地点:机械力加工车间(3)事故过程描述(4)事故受害人:小陈(5)事故类别:重伤事故(6)事故类型:起重伤害(7)事故性质:责任事故(8)事故责任者:小陈或小李或小陈与小李(9)事故直接原因:①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②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10)事故间接原因: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11)建议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第三篇:注安案例分析
6441: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气压、气流、辐射
GB13861-2009(找隐患)
人的因素
生理: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作业
心理:三个周期:疲劳周期、智力周期、情绪布置与整治;7个人防护用品。
报告事故的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七、事故调查的程序:1成立事故调查组;2事故现场抢救、处理;3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4事故事实材料搜集;5事故人证材料的搜集;6事故现场摄影、录像;7事故现场图的绘制;场采取的救护(或应急)措施;7肇事者和受伤害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四不放过:1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2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3职工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4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为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1应选用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装备;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3工人应严格执行XX操作规程;4配备防止XX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5加强对设备的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使用。4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汇报生产安全事故。
4、提出为防止现场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2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3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4加强强相关方管理,严格审核相关单位的资质和条件。5加强从业人员周期,外界因素压力大:抑郁症,辨识功能异常:色盲
行为:违章指挥、监护失误、指挥错误
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害: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装置)
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焊接)、运动物伤害、明火、引起灼 的高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识缺陷、其他风险。
化学性危害:爆炸品、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自然性物品(白磷)、甲纳镁与水反应、腐蚀品,粉尘生物性危害:治病微生物、致害动植物 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场地通道、照明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道路狭窄等
地下(水下)作业环境不良:有毒有害气体 管理因素 组织机构,安全卫生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其他因素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的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标准规4定的限值内;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
四、事故预防优先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五、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1改进工艺过程、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3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4电气安全对策;5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工作地点的8事故原因分析;9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10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2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3人员伤亡情况4直接经济损失5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的分析6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7总结事故教训8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9提交事故报告
事故应急处置:1启动事故应急预案2组织抢救3事故发生地有关人民政府负责和负有安全的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抢救4保护现场,不得破坏毁灭证据。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民政府,安监局,负有安全的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监察院,专家。
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1撤离的方式方法;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4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事故教训: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是滞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整改安全防范措施(教训)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5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6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2肇事者和受伤害者的自然情况;3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4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物料位置图;5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损部件描述;6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受伤情况描述,现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制定针对XX事故的应急预案 应配备的救援设备1通讯设备2报警设备3个体防护设备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
应急程序应用包括哪些内容1可能出现的灾害各类;2明确可能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或场所3及灾害的后果;4重点预防部位的防灾器材配备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5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职责;6灾害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7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8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9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10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11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
事故应急程序: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应急准备的不足1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2预案应急演练不足;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或防4护面具不足;5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不好用;6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统一指挥或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安全生产投入: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2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防护物品支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估支出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 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支出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应急救援响应程序1接警2响应级别确定3应急启动4救援行动5应急恢复6应急结束 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1建立建全安全生产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思。6现场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整改措施:防火安全技术措施: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2密闭和负压操作;3通风除尘;4惰性气体保护;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6严格控制火源;7阻止火源的蔓延;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9组织训练消防队和配备消防器材。
防爆安全技术措施: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2严格控制火源;3及时泻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建筑的损坏;6检测和报警。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1接地,接零保护系统;2漏电保护;3绝缘;4电气隔离;5安全电压;6屏护和安全距离;7连锁保护;8设置防爆电气设备。
机械安全技术措施: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2限制机械动力;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4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6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管理整改措施: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3机构和人员配置;4保证安全生产投入;5加强安全检查和现场巡查;6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和教育。
受限空间:1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2隔离(必须导盲板和管道拆除)清洗.置换干净;3进入设备内前30min必须取样分析,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氧含量。作业时间长,必须每隔2h分析一次。
4加强通风;5设备内照明安全电压,潮湿或狭小空间应小于12V;6个人防护7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安全许可;8监护,保持有效联系;9撤离后,重新进入必须重新办证;10确认无人员,设备,杂质后,封闭设备孔 安全规章制度流程: 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
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
1、发包方提出安全要求
2、承包方确保安全的措施
3、承包商的安全规章制度
4、发包方的奖惩制度
5、有关事故的报告、调查、责任划分。
6、对承包方的安全教育和入场手续要求,7、资质条件审查
8、不得转包、分包、返包
9、施工中不的更换主要岗位人员
10、不得用童工、和职业禁忌, 对承包商的管理内容主要有4点:
1、明确责任
2、资质条件审查
3、现场安全分析、4、现场监督管理、7.职工健康监护等。
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
1、措施应用的单位和场所
2、措施名称
3、措施目的和内容
4、经费预算和来源
5、实施部门和负责人
6、开工和竣工日期
7、措施预期效果及验收检查 粉尘爆炸与气体爆炸的不同之处:1可能会发生第二次爆炸2感应时间是气体的十陪3可能产生一氧化碳和爆炸物质自身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3最少引燃能较大
安全条件论证:
1、项目内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项目的影响
2、项目周边的厂矿、居民区对项目的影响
3、项目周边的自然环境对项目的记录
8、其他
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1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3按规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登记;4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5按规定作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 7及时消除事故故障;8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9编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10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12做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13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专项预案内容:
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组织机构和职责
4、行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4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0天内,由申请人向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安全检查:1准备2实施3分析4对策5整改6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安全检查表依据:1有关标准,规范及规定2事故案例及有关经验3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标准 检查的内容:1查思想2查管理查制度3查隐患4查整改5查事故处理
硬件系统:1查生产设备2查辅助设施3查安全设施4查作业环境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流程:五个基本保障:1目标 2组织机构保障 3安全生产投入保障 4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规章制度的建设 5 教育培训五个重要保障:1 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 2 作业安全 3 隐患排查和治理 4 重大危险源监控 5 职业健康 三个事后监督应急救援 2.事故管理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分为3级,一级最高。安全文化建立的操作步骤: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5努力实践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措施:(对策)1改进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3增强机械强度;
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5按规定维护和保养,检修机器设备;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和整洁;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重要考点)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事故发生后,进行现场处理的工作是什么?:(1)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安全评价程序:a 前期准备(法律法规)b 风险源分析 c 划分评价单元(根据单元特征)d 定性、定量评价 e 提出安全措施和建议 f 做出安全结论 g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内容:A 目的 b 评价依据 c 概况 d 危险源辨识 e 划分单元 f 安全预评价方法 g 安全对策和建议 h 安全评价结论(4)管理对策 1.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落实;2.安全操作规程及其执行;3.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隐患整改; 4.安全培训教育;5.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6.对设备、设施、装置、工具等检查、维修管理等;影响
4、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
安全评价为安全验收评价。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2发生事故与职业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3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符合性评价。4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量、定性分析。5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1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并使危险有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2起重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实行作业许可证制度。3作业许可证上应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4爆破、吊装作业要派专业人员现场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9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0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1、出厂文件:生产厂家的安全资质证明、安装使
用说明、合格证、参数说明等~
2、特种设备登记备案的资料
3、特设的现场使用记录
4、特设的事故和故障记录、5、特设的维护保养记录
6、高耗能评估资料
7、年检和自行检查预防与预警
5、信息报警系统及程序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完整的预案主要包括6方面:1应急预案的概况2事故预防3准备程序4应急程序5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预案编制程序:1成立工作组2资料收集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制6评审与发布。
编制应急预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2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3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检查人员的职权:1现场检查权2当场处理权3紧急处置权4查封扣押权,职业危害申报的内容:1生产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各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危害因素的人员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固有危险性评分值:5.56 固有危险性:3645000万元 现实危险性:262400
工作损失:工作日*上年税利/上年平均人数*上年法定工作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下列管理:
1持证上岗;2按照规程进行操作;3定期进
安全预评价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内容。
安全评价报告的内涵除包括:1是评价对象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2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部门、行业 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 合性判别所用3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括性总结4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5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事故严重度使用下面的折算公式:
式
中S——事故严重度(单位:万元);
C——事故中财产损失的评估值(单位:万元);、、——事故中人员死亡、重伤、轻伤人数的评估值。则该事故的严重度
S=1 080+20×[3+0.5×22+(105/6 000)×56]=1 379.60万元
演练总结报告:1演练的目的2时间和地点3参演单位和人员4演练方案概要5发现的问题与原因6经验和教训7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8改进计划9落实改进责任和时限等
演练方案1 演练目的 2演练时间地点 3单位和人员 4 概要 5演练前准备 6演练步骤 7演练结束8演练评价
第四篇:注安师--综合案例--2011年真题
第1题:单项选择题(单选)(本题:2分)A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200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整改措施是将废水 向煤堆喷洒,这样既抑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 月20日制定实施了《A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年5月11日15时20分许,A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胶带输送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 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15时38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 响,气浪迎面朴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胶带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胶带输送机通廊北端发现甲例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大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经死亡。
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1号煤仓内苯蒸气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1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入煤堆底部,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大量含笨煤粉进入1号煤仓,从含笨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笨蒸气积累、聚集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A厂()A.可以只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C.可以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D.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可以委托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个人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答疑:D【解析】《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本案例属于危险物品生产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2题:单项选择题(单选)(本题:2分)A厂招收新从业人员,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A.12 B.24 C.36 D.48 E.72 答疑:E《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十五条: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第3题:单项选择题(单选)(本题:2分)A厂2009百万工时伤害率为()
A.1 B.2 C.3 D.4 E.5 答疑:A【解析】百万工时伤害率是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计算公式:
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X 106=(2/300X8X1000)X106= 0.83≈1(百万伤亡率总工时到底按照300天还是250天计算??)
第4题:多项选择题(多选)(本题:2分)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作为A厂的注• 册安全工程师,可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
A.参与本厂组织的事故调查 B.参与本厂厂内隐患排查治理 C.进行本厂员工职业病鉴定 D.参与本厂员工安全培训 E.为本厂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答疑:abde
第5题:多项选择题(多选)(本题:2分)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査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关于该起 事故的调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资委组织调查
B.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 C.由A厂所在地县级环境部门组织调査 D.可邀请相关专家作为调査组成员参与事故调查 E.A厂上级主管部门_、工会参与事故调查
答疑: BDE【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査处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査。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査,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査组进行调査。
第二十二条规定,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査。
(答案选E错,A厂部门、工会不能参与,应该是县工会可以参与。
环保部门可以参与但是不能组织调查)
第6题:多项选择题(多选)(本题:2分)A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A.煤尘 B.苯 C.氯 D.高温 E.焦炉煤气
答疑:ABDE 选项C也是职业性有害因素,但从本案例中不能看出是否存在该职业性有害因素。
第7题:多项选择题(多选)(本题:2分)A厂要恢复生产,在修复破坏的设备、设施后,还需()A.重新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 B.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C.将事故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 D.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中的整改要求 E.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
答疑:BDE 【解析】《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发生安全事故后,安全生产许可证要暂扣,具备生产条件后,要申请恢复安全生产许可证,而不是重新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8题:单项选择题(单选)(本题:2分)B家具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机使用 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搡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
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釆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 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接触控制箱外壳,导致1名员工触电。现场员工情急之下未切断电源就拉扯三芯电缆线,引发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天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A.医疗费用 B.企业停产损失费用 C.事故罚款 D.清理现场费用E.丧葬及抚恤费用
答疑:B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如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事故善后处理费用,如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价值,如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第9题:单项选择题(单选)(本题:2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皖令第493号),该起事故 属于()A.—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很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疑: A【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査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査组进行调査。
本起事故重伤者是经过34天抢救无效死亡的,应按死亡2人确定为一般事故,而不是较大事故。
第10题:单项选择题(单选)(本题:2分)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的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是()A.尘肺 B.苯中毒 C.炭疽 D.职业性哮喘 E.甲醛中毒 答疑:a
第11题:多项选择题(多选)(本题:2分)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 B.粉尘惰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 E.防静电措施 答疑:ACD【解析】B选项“粉尘惰化措施”不能降低粉尘浓度,但可以防止木粉尘爆炸,在这里不是正确选项。E选项“放静电措施”也不能降低粉尘浓度,不是正确选项。(BE是防爆项措施,不适用于降低浓度的)
第12题:多项选择题(多选)(本题:2分)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A.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安装电磁屏蔽 C.采用TT系统 D.安装机械联锁 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答疑:ACE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有选项C、E, 漏电保护装置可以作为直接接触电击基本措施的补充措施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所以选项A也正确。
第13题:多项选择题(多选)(本题:2分)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粉尘的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粉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环境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答疑:ABD随含氧量増高,爆炸危险性越大,而选项C说的是含氧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E选项应该是随湿度增高,爆炸危险性减少。(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
第14题:多项选择题(多选)(本题:2分)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 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答疑:BCE【解析】事故调査处理的原则是:(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四不放过”的原则;(3)公正、公开的原则;(4)分级管辖的原则。
第15题:多项选择题(多选)(本题:2分)该起事故暴露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B.安全检查不到位 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D.未采用防爆电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答疑:ABE 选项C在案例中并不能反映出来。选项D应该属于安全技术措施,而不是管理的问题。
第16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5分)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人,为减员增效,2009年3月份将从业人员栽减到350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人承担。2010年5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2010年11月5日,甲找C公司负责人借用吊车吊运一台800kN.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有“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2010年11月6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量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7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时,因吊车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时,发现塔吊的塔身首尾例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例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答疑:此次事故的类别是起重伤害。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该起事故就是塔式起重机在安装过程中由于违章操作导致塔身倾倒酿成事故的,所以是起重伤害。
第17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5分)指出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答疑: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是:(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18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6分)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答疑:(1)甲某所在的单位没有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 监督检查;
(2)存在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在照明没有保障的条件下,强行让丙从事可能产生危险的作业。
(3)在扭转塔身之前没有对可能产生的危险做安全防护工作,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没有对临时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方面知识的培训。
(5)存在非法转包、分包现象。
《安全生产法》规定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法律责任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下列27种: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 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三)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五)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规定如实告知从业 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 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
(二十二)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 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
(二十三)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 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二十四)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
(二十五)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
(二十六)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二十七)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安全生产法》对上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设定的 法律责任分别是: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违法行 为、吊销证照、关闭的行政处罚;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或者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 的,承担赔偿责任或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19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6分)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答疑: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是:
(1)按照《安全生产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2)建设工程分包应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不能把施工工程转包给不符合规定的单位或个人。管理机构严格审核相关单位的资质和条件。(3)加强对起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管理,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4)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5)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6)现场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解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在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三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总承包单位应当自行完成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
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 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第20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6分)
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答疑:(1〉热电厂在使用蒸汽时,对油库、油泵房、卸油泵房、燃油系统、煤粉仓、绞龙附近、原煤仓以及一次风粉输送管道附近,都可以装设固定蒸汽管接头,灭火时,接上胶管即可灭火;对于易发生火灾的危险区也可采用因定的蒸汽灭火装置;对于油罐灭火需要与泡沫灭火和水喷淋装置配合,以利于在各种情况下的灭火。
(2)改革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个体防护。
(3)机械传动部件采用防护罩、防护网等装置防止机械伤害。(4)采用接地等防静电措施,接零、屏蔽等防雷击 措施。本案例实质是考察粉尘的控制。
第21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6分)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安全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疑:参考答疑:
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安全验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2)发生事故与职业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3)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符合性评价。(4)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量、定性分析。
(5)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第22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5分)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结合以上场景,说明安全生 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答疑:参考答疑:
(1)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2)对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3)企业进行给水系统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 措施的落实,还要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4)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5)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如液氨储罐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对于吊装、爆破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23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5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指出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答疑:参考答疑: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对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析如下:
(1)制氢系统(包括氢气罐)是危险源,其储量计算如下: 先把储罐高压氢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氢气体积: 10X3.2/(273+20)=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X0.1/273 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10X3.2/(273 + 20)/(0.1 / 273)= 298.2m3 氢气在0℃,0.1MPA状态下密度为0.09kg/m,9个氢气储罐的储量是:9X298.2X0.09 = 241.5kg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规定氢气的临界量是5t,所以制氢系统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加油站2个容积率为150m3的汽油储罐最大存油量是2X150mX730kg/ m = 219t,汽油的临界量是200t,所以2个汽油储罐已构成重大危险源。(3)12t的液氨储罐>氨临界量10t,构成重大危险源。
33第24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5分)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 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 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1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C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MPa。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 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 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惠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I,II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I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 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II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答疑:参考答疑:
(1)F厂中的火灾爆炸物质有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氧化铝,煤气,液氨。
(2)爆炸性物质是指受到高热、摩擦、撞击或受一定物貭的激发能瞬间起单分解或复分解化学反应,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短时间内放出能量的物质,统称为爆炸性物质。物质发生爆炸的过程是其化学能量迅速释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质状态的变化,爆炸点周围介质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瞬间发生气体膨胀和巨大声响,同时对周围环境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
第25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5分)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答疑: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有电梯、锅炉、蒸汽管道(压力管道)、压力容器。
第26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5分)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答疑:危险因素存在的单元: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点火泵房、除灰系统、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危险因素:其中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除灰系统中产生的大量的煤粉粒可能导致尘肺病、矽肺病;油泵房可能因为爆炸导致作业人员的死亡;氨法脱硫系统可能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使人慢性中毒。
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亊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第27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5分)确定重大事故隐患I、II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答疑:参考答疑:
重大事故隐患I和重大事故隐患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均应是F厂。因为按照相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并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
第28题:案例分析题(案例)(本题:6分)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答疑:参考答疑:
(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 患排查制度。(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 使用制度。
(5)加强相关各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 整改措施,并进行评估。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是《生产安全事 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的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事故调查不是就事论亊,而是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防止发生同类事故。所以,事故调查要避免重追究、轻整改的倾向,要在调查报 告中提出整改意见或者措施,为其他单位提供事故案 例和经验教训,加强管理,防止或者减少同类事故发生。
第五篇:注安模拟题案例2
案例一
某服装厂厂房为一栋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厂房一层是裁床车间,二层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至六层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原有4个,后2个门被封死,1个门土锁,仅留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仅留0.8m宽的通道供员工通行。
半年前,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了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常烧断。为不影响生产,电正用铜丝代替临肘库房内的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穿出临时库房,但没有用绝缘套管,电线下堆放了2m.高的木料。
2008年6月6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员工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层。当时,正在二层办公的厂长看到火灾后立即逃离现场:二至六层的401名员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逃生,多人跳楼逃生摔伤;一层人员全部逃出。
该起火灾事故,造成67人死亡、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整改;厂内仅有一名电工,且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3题为多选题)。1.此次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
A.保护工厂财物
B.组织员工疏散
C.保护员工财物
D.查找起火原因
E.保护工厂重要文件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此次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3.关于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应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该定为,因工作受伤
B.不应定为,不是因工作受伤
C.是否定为,由厂工会认定
D.是否定为,由厂领导决定
E.是否定为,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裁定
4.对本案存在的安全隐患,下列整改措施中,该厂应该采取的有()。
A.保证上下楼梯通道畅通
B.确保人员出入通道不少于两个
C.加强员工灭火技能培训
D.电工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并持证上岗
E.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
5.该厂存在的下列现象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
A.库旁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
B.厂房内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杂物
C.厂房的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
D.二至六层有401名员工同时工作
E.二层以上各层存放可燃物
6.下列关于该厂安全管理现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员工缺乏应急救援常识
B.楼房不适合作为生产服装的厂房
C.安全管理混乱
D.发现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
E.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
7.厂房一层火灾失控时,对正在五层工作的员工来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A.在本层负责人的组织下灭火 B.搬运身旁附近的财物
C.察看火情,设法逃生
D.无法立即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
E.逃生时尽量不要直立行走
8.此次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间接原因包括()。
A.厂房一层内设置临时库房
B.厂方平时缺乏对员工的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员工自救能力差
C.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员工无法迅速撤离
D.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下达不及时
E.厂房一层只有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
参考答案:1.B 2.A 3.A 4.ABCD 5.AB 6.ACDE 7.CDE 8.ABCE
案例二
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没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附电没有严格梭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E瞧烬将防滑板点焊健。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l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l50万元。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4~8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
A.企业经理
B.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C.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 D.甲班队长
E.甲班队员
2.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A.45万元
B.105万元
C.133万元
D.333万元
E.483万元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该事故的类别应为()。
A.物体打击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车辆伤密
E.其它伤害 4.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B.该项工程应取得施工许可证
C.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实施罚款的处罚 D.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所有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E.甲班队长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
A.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工程监理单位
C.地市级公安部门
D.县级环保部门
E.县级工会 6.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A.私自改装、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B.塔吊司机作业时未加注意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D.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 E.安全生产资任制不健全
7.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塔吊设计文件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B.该企业塔帑安装后应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方可使用 C.该企业应制定塔吊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D.此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E.该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40日内办理完成
8.针对此次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一般死亡事故 B.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重大事故
C.在向受伤未愈的相关人员调查取证时,交谈取证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D.此次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该企业的基本情况 E.此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参考答案: 1.【答案】C
【分析】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故选C。2.【答案】D
【分析】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为直接损失,总计333万元。故选D。3.【答案】C
【分析】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该事故是由于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引起的,塔吊属于起重机械。故为起重伤害,选C。4.【答案】BCE
【分析】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从事高危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故BCE正确。5.【答案】AC
【分析】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地市级人民政府、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地市级公安部门、检察院等。故选AC。6.【答案】AD 【分析】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AD选项符合。7.【答案】BCD 【分析】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塔吊设计文件应经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用于制造,该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30日内办理完成。故选BCD。8.【答案】BDE 【分析】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造成3人死亡、l人重伤,属于重大事故;在向受伤未愈的相关人员调查取证时,没有规定交谈取证时限。故选BDE。
案例三
某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制定了如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领用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劳动保健制度、岗位安全操作制度、防暑降温制度等。试根据案情,分析如下问题。
1.分析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齐全? 2.如果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全,请补充?
参考答案: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是预防各类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而重要的举措。本案例中某经营危险品的企业,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都明确了是高危行业,因此,在安全生产制度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应企业已有了一些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作为高危行业还应该具有专门性的管理制度。
2.根据现有制度的分析,该企业还缺少以下制度:动火制度、防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危险品的保存、搬运、领用安全制度等。
案例四
已知如下油库工作流程:
上述油库工作程序中,主要的的条件参数数据如下:
1.卸油工作程序
⑴穿戴好防静电服及劳保鞋; ⑵指挥油罐车停放在卸油区; ⑶接好接地线;
⑷检查铝封是否完好;
⑸用量杯分别提取罐口、罐底的油品进行比较化验; ⑹用密度计量取油品密度;
⑺认真填写卸油记录(包括:日期、油品、领料单号、密度、卸油前流量计数量); ⑻将卸油油管与油罐卸油口进行连接,左右晃动几下,确定稳固连接; ⑼打开阀门开始卸油;
⑽卸油完毕关闭阀门,取下卸油油管及接地线,填写流量计数量,核对领料单数量,计算合理损耗,卸油员及油罐司机签字。
2.加油工工作流程
⑴上班前,换好静电工作服,打开总电源开关,启动加油控制微机。⑵打开油罐控制阀门。
⑶当班加油工输入本人密码进入正式工作程序。
⑷下班时,首先退出工作程序,关闭微机,关闭总电源开关。⑸关闭油罐控制阀门。
⑹加油工每月15日定期对油罐进行计量。⑺检查门窗,锁好大门。3.管线检查工作程序
⑴对管线进行检查之前应先穿好防静电工作服,戴好防毒面具及穿好工作鞋并携带防爆手电筒。
⑵对管线进行检查时,应先将管沟顶盖打开,使空气流通,排除沟内的有害气体。⑶等待十五分种后,进入管沟检查油管是否油泄漏,接缝处是否完好。⑷油管线路检查完毕后将管沟顶盖扣好关严。⑸每半年对油库管线进行一次检查。4.润滑油品入库流程 卸车作业和监卸→卸后油品的苫垫维护→卸后油品的管理→验收资料配齐、传递→验收准备→作业力量配备→验收的作业操作→油品数量验收→油品质量验收→验收情况判定→料卡、记录整理→确认验收入库→验收资料复核、编档、传递→记帐→入库速度指标管理
5.润滑油品保管流程
油品堆码→维护保养→库存油品定期盘点→库存油品质量检查→垛位调整 6.润滑油品出库流程
核对库存→出库准备工作→出库作业量安排→出库作业→出库记帐→出库速度指标管理
试根据案情,分析如下问题。
(1)对该油库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针对此命题,合理划分评价单元,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3)为防止该油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参考答案: 问题1:
1.火灾危险物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第十五条按照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程度将仓库储存物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其中:
①汽油为甲类,其闪点为-50℃,爆炸下限为1%,爆炸上限为7.6%。②柴油、润滑油、机油为丙类,其闪点≥60℃。2.职业危险、危害物
(1)汽油 有较大的挥发性,易于从呼吸道或溶解皮脂从皮肤侵入人体,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其中90号汽油四乙基铅含量≤0.35g/kg,93号汽油四乙基铅含量≤0.45g/kg。四乙铅基是一种积蓄性毒物,其毒害人体的程度随人体内含铅量、每次吸铅数量、排铅能力和人体健康程序的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铅进入人体后,严重的经10-12小时,轻微的经过6-8天才会生病。
(2)50Hz、200V交流电 发生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与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触电。交流1毫安电流引起人体麻痛,但尚能摆脱电源。20-25毫安的电流引起人体麻痹或剧痛,并且呼吸困难,自己不能摆脱电源,有生命危险。100毫安以上的电流会使人呼吸窒息、心脏跳动停止,失去知觉而死亡。其中50Hz的电流对人体触电伤害程度最为严重。220V交流电压高于36V安全电压。电压越高,通过触电者的电流就越大。问题2:
1.储油单元
贮存的大量汽、柴油一旦泄漏出来,在空气中遇点火源极易燃烧爆炸,从而可导致严重破坏作用,甚至给社区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2.发卸油和输油单元
该单元是将成品油灌装在车油箱、油桶内,这些油料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装卸过程又属间歇操作。在正常情况下,就有可能燃蒸气散发出来。当操作不当或加油控制失灵,会发生大量油料泄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加油区旁边就是润滑油品库房和桶装润滑油棚房,一旦加油区起火蔓延,必然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3.劳动安全卫生单元 该单元主要危险有:
①急性中毒;②触电;③机械伤害;④交通事故;⑤其他人身伤害事故;⑥第三方的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与影响。问题3:
1.管道系统的防火要求
设备和管道严格密封是防止液化石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发生爆炸的重要措施。设备和管道应不泄漏。管道、设备要经常维修,发现故障及时修理。
液化石油气管道上严禁采用灰口铸铁阀门,寒冷地区应采用钢制阀门。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在管道的最大流速不应超过3m/s。2.液化石油气灌装的防火防爆要求
液化石油气灌装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向储罐灌充装液化石油气时应严格控制灌装量,使其不得超过其容积的80~85%,在向汽车槽车充装液化石油气前应对汽车槽车进行认真检查,汽车槽车内不得混有有机物。禁止超量灌装,灌装量也不得超过其容积的80~85%,严格执行复磅制度,发现超装及时处理。磅秤定期校验,防止秤量误差。
汽车槽车装卸台的胶管接头应采用与汽车槽车配套的快装接头,该接头与胶管之间应设置阀门。
3.加强检修动火的安全管理
在检修动火时要注意如下5个环节:
隔绝彻底。用盲板或拆掉一段管子的办法隔绝才会彻底。用关阀门的办法隔绝是极不可靠的,其原因一是阀门有可能内漏,二是可能被别人把阀门打开。有些人图省事不加盲板酿成事故,结果不是害人就是害己。
置换合格。为防止置换中发生事故,往往用氮气先置换出可燃气体,然后再用空气置换出氮气,使设备内含氧量达到指标。置换时还要考虑到设备内死角是否得到了置换。
分析准确。分析的准确性包括几个内容:一是分析时取样要有代表性,必要时多取几个样,只从设备入口处取样或从高大设备的底部取样都没有代表性;二是分析的数据要准确无误;三是分析的时间必须在动火前30分钟之内。此外,不做动火分析,靠某个人拍脑袋批准动火的方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办证严格。办动火证是防止发生事故的关键一环。不仅要在动火证上填写上分析的数据、分析人、动火地点、动火人、动火时间、批准人等内容,而且还要注明动火的安全措施及落实情况。在各项安全措施都已落实的前提下才能办证。如果出了事故,也好从动火证上查找原因和追究责任,因此办证时要严格把关。
确认认真。确认就是要求有关人员在批准动火前,确认动火准备工作是否完善,作业环境是否允许,动火手续是否齐备,有关工作是否均已衔接,动火时间、地点是否与动火证上注明的一致,监护人员是否监督在现场。确认是动火前的最后一次把关,因此要认真,不能随便签个字了事。
4.防静电危害的对策措施
定期或经常性地清扫电气设备,保持设备清洁。电气设备脏污或灰尘堆积会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又会妨碍通风和冷却,严重时可引起火灾。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内生产装置应采取静电接地。其接地当与防雷、电气保护接地系统可以共用时,不再采用单独静电接地措施。
在现场设备的梯子进口处,应在已接地的金属扶杆上留出1m长裸金属面,作为手握金属接地体。
生产装置内能产生静电的管道和设备,必须予以整体连接接地。重点防火、防爆作业区的入口,应设计人体导除静电装置。应根据生产特点配置必要的静电检测仪器、仪表。
在爆炸危险场所,工作人员穿着符合安全规定的防静电服。严禁穿脱化纤服装。穿着防静电服时,内身不应穿着两件以上涤纶、晴纶、尼龙等服装。
容积为50m3或50m3以上的液化石油气贮罐应设置内梯或能中和罐区积聚电荷的设施。
案例五
总部位于A省的某集团公司在B省有甲、乙、丙三家属企业。为加强和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该集团公司委托某咨询公司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咨询公司同感哦调查、分析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完成了应急救援元起草工作,提交到集团公司会议上进行评审。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的意见是:(1)集团公司和甲、乙、丙三家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组织指挥结构上应保持一致;(2)集团公司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应急救援时伤员救治要依靠职工医院,抢险力量队伍要依靠集团公司消防队;(3)周边居民安全疏散,应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寻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4)应急救援预案中因部分内容涉及集团公司商业秘密一应急救援预案不对企业全体员工和外界公开,只传达到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5)应急救援预案要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近期,该集团公司完成了一套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计划。该计划设计的演练内容为:(1)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2)参演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关闭阀门,将围堰内的液氨进行安全处置;(3)救出模拟中毒人员。
2008年3月6日,集团公司在甲企业进行了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地点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为保障参演人员、控制人员和观摩人员的安全,集团公司事先调来乙企业全部空气呼吸器、防毒菌具、。防爆型无线对讲机和监测仪器,同时调来集团公司消防队所有的水罐车、泡沫车和职工医院的救护车辆。演练从10点钟开始,按照事先制订的演练计划进行:
10点20分氨气扩散到厂区外,由于演练前未组织周边群众撤离,扩散的氨气导致两名群众中毒:10点30分,抢救完中毒群众后,演练继续按计划进行。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的做法。2.指出本案的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3.结合本案,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 问题1:
(1)救援只依靠企业自身力量;要考虑利用社会资源。
(2)周边居民安全疏散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由发生事故企业直接通知地方政府或直接通知周边群众。
(3)应急救援预案只传达到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预案应传达到相关人员。
(4)应急救援预案只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应报A、B省企业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问题2:
(1)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2分)
(2)演练中调用其他单位正在使用的全部应急装备(2分)
(3)出现两名群众急性中毒时,未立即终止演习(2分)
(4)应急救援演练过程中,未通知周边群众(2分)问题3:
(1)营救受害人员(2分)
(2)迅速控制事态(2分)
(3)消除危害后果(2分)
(4)查清事故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