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4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工业园Industrial Park.Yuanzhou District.Yichun City.Jiangxi Province
◆Tel:+86-795-3650888 ◆Fax:+86-795-3650666 ◆www.xiexiebang.com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员工依法享有职业卫生健康保护的权利,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管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2、术语、定义
2.1职业病:是指企业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2.2职业危害:是指对职业活动的企业员工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2.3职业禁忌症:是指企业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及个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
2.4有害作业:是指在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3、管理职责
3.1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对各生产厂的粉尘、煤气、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3.2 各生产部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3.3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职业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共2页/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工业园Industrial Park.Yuanzhou District.Yichun City.Jiangxi Province
◆Tel:+86-795-3650888 ◆Fax:+86-795-3650666 ◆www.xiexiebang.com
4、一般规定
4.1安全部及各生产部应对员工进行岗前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每年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培训工作。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每年进行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员工本人。
4.2公司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4.3各单位要严格管理有毒化学品、放射源以及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4.4各生产部应主动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
5、报告程序
5.1凡发现职业病患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时,应当及时向安全部报告,当确诊为职业病的,由安全部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同时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5.2职业病的诊断鉴定,由迁安市疾病防控中心诊断。
5.3急性职业中毒和其他急性职业病诊治终结,疑有后遗症或者慢性职业病的,应当由唐山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予以确认。
5.4当人事行政部接到市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的结论定为职业病后,填写职业病登记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报告,建立员工职业病健康档案。
6、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共2页/第2页
第二篇: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目 录
第一章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2
第二章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3
第三章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6
第四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8
第五章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9
第六章 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制度.............................11
第七章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13
第八章 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制度.........................15
第九章 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管理制度...........................17
第十章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8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应急预案.................................26
第一章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有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和向劳动者公布,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 煤矿井下安装了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监控中心负责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条 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超标现象立即通知现场监测人员查明原因,编制相应处理措施进行预防。
第三条 每天由监控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并上报有关领导、进行备案。
第四条 通风队瓦检员每班对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气体按规定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填写至现场管理牌板上,并汇报调度部门做相关记录。
第五条 每月由通风队专职人员对作业现场的粉尘进行两次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有超标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第六条 每年由有资质的安健环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噪音进行一次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七条 每年由在属地煤矿安全监察局备案的煤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其结果定期向职工公布。
第八条 存在超标现象的地点必须编制防治措施进行治理。第九条 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检测报表必须经过主管领导签字审核
后备案。
第十条 煤业公司职防科对所辖矿井的职业危害防治情况每月定期监督检查一次,对不合格的矿井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其整改和对整改效果进行及时评价。
第二章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为履行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责任,规范公司及所辖矿井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煤业公司职业防治科职责:
一、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并加以贯彻执行。
二、对本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的组织、领导、监督、落实。负责与地方主管业务单位工作的对接。
三、负责领导、监督所属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
四、督促各单位健全职业危害防治机构、完善防治制度,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五、组织所辖单位按规定进行职业危害申报。
六、严把职业危害防治准入关和控制效果达标关。
七、负责职业危害防治专项资金的编制计划、审查工作。
八、组织对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推广,不断优化职业环境条
件。
九、负责落实所辖单位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职业监控监护档案。
十、组织各单位完善职业危害应急预案,开展演练工作,并在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二条 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根据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的人员数量以及地点、环境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有计划的到法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第三条 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督促各所属单位,对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录用员工(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员工)、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场所作业。
第四条 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各单位要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登记,每年8~9月向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报告进行核实后,结合各单位的实际,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各所属单位职业卫生主管机构应组织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离岗前的体检;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检查是在离岗前90日内,可视为离岗体检。在未对其进行体检时,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务合同。员工可以选择放弃进行离岗前体检,并签订相关协议。
第六条 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与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除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外,还应及时告知员工本人,按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复
查和医学观察。
第七条 对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第八条 在生产、检修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严重超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所在单位应立即报告。各所属单位负责职业卫生的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九条 如发现疑似职业病员工,各所属单位的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按相关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要求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
第十条 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将体检结果及时告诉相关单位及个人。除职业禁忌症外,其他体检结果不得公开,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维护员工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体检结果存入个人健康袋内保存。
第十一条 对各单位管理岗位、辅助岗位的员工每3~5年组织进行一次健康性体检。各所属单位人力资源部、职业卫生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工作,改善作业条件、改善员工不健康作业方式、控制健康危害因素、降低病伤及缺勤率。
第十二条 各单位不得安排未经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和从事有禁忌的作业。
第十三条 各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个人、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十四条 公司及各所属单位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将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整理归档,按规定期限妥善保管,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定期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十五条 职业卫生体检、检查、医学观察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治
疗等费用由各所属单位按法规执行。
第十六条 各单位的职业健康管理情况要建立台账,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对各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查出不符合项目将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将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考核办法》进行考核、惩处。
第十七条 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其他规定按国家现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每年按公司流程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估修订。
第三章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为履行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 煤业公司职业防治科负责指导、组织各单位及时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工作;
第二条 申报工作以矿为单位,各矿的职业危害防治机构负责人队本单位的申报工作全面负责。每年3月31日前,及时如实向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申报职业危害,同时抄报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并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了解和熟悉本公司范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
和管理能力,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熟悉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要求。
第四条 申报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或材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等。
申报采取纸质文本申报和电子数据申报一并申报的方式;各所属单位的初次申报应按上级文件规定的日期完成申报工作;
第五条 初次申报批准后如有以下情况,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将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再次申报:
⑴采用的生产技术发生变更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改变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变更申报。
⑵采用的工艺发生变更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改变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变更申报。
⑶采用的原料、辅料等材料变更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改变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变更申报。
⑷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⑸用人单位的名称应当在改变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办理变更手续。⑹法定代表人改变应当在改变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⑺申报数据改变的应在改变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⑻其它原因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变化的(例如: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在变更后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变更申报。
第六条 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纪录及保留《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
第四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发生,切实保护公司员工的健康和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各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二条 各所属单位人力资源部与已进、新进公司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第三条 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作业时,所在单位人力
资源部、担任环保安全职责的部(科、室)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定职业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第四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五条 担任环保安全责任的部(科、室)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第六条 各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科、室),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第五章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为履行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根据子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
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有计划地到法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第二条 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员工(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第三条 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各单位要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登记,每年7~8月向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核实后,结合各单位实际制订体检计划组织实施。
第四条 各单位人事部要及时向本单位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通报即将离岗的员工,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离岗前的体检;如最后一次体检是在岗期间前90日内,可视为离岗体检。在未对其进行体检时,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员工可以选择放弃进行离岗前体检,并签订相关协议。
第五条 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与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除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外,还应及时告知员工本人,按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复查和医学观察。
第六条 对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第七条 在生产、检修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严重超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所在单位应立即报告,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八条 若发现有疑似职业病员工,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应按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
第九条 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应将体检结果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及个人。除职业禁忌证外,其他体检结果不得公开,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维护员工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体检结果存入个人健康袋内保存。
第十条 对各单位管理岗位、辅助岗位的员工每3~5年由职业危害防治部(科、室)组织进行一次健康性体检,并汇同相关部门开展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工作,开展健康教育、风险评估,改善作业条件、改变员工不健康作业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病伤及缺勤率。
第十一条 各单位不得安排未经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和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第十二条 各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个人、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十三条 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应将职业健康检查的资料整理归档,按规定期限妥善保管,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定期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十四条 职业健康体检、检查、医学观察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治疗等费用按法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各单位对职业健康管理建立台账,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对各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每两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查出有不符合的项目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将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每年按公司流程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估修订。
第六章 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制度
为规范对职业危害防治资金的提取、使用管理和监督,落实职业危害
防治资金,从而达到对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和消除目的,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 职业危害防治资金投入范围
1、安全生产防护用品
包括防触电、电器防护产品、装置、防火、防盗、防污染、防毒器械、工具
2、从业人员防护用品,包括工作帽,防护服装、鞋、手套、眼镜、口罩等。
3、从业人员卫生防疫,包括饮食卫生设施、淋浴器卫生处理设施、药品、体检、疫情预防等。
4、安全生产警示标志,包括各种禁令标志、警告警示标示等。
5、各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和监测设备投入等
6、从事危险作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费。第二条 职业危害防治资金投入
1、煤炭企业按不低于15元/t煤标准从成本中提取,与安全生产费用共同纳入专用账户。
2、非煤生产企业提取不低于产值的1%。
3、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4、经费支出主要用于职工的安全教育,职工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安全设施的购置、维护、保养,危险源监控和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生产检查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购置等。
第三条 职业危害防治资金投入的管理
1、职业危害防治资金由财务管理部门建立独立管理规章制度,从开支到记帐做到专款、专户一目了然。
2、工程竣工时,要对安全生产资金结清,呈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有关领导。
3、安全生产资金的日常开支由项目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签批。第四条 职业危害防治资金的考核纳入安全标准管理和安全质量检查评比考核内容,实现统一考核。
第七章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
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公司及所辖各矿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简称“两档”,并由专人保管,并制定该管理制度。
第二条
职业卫生档案包括:
1、各生产单位职业卫生记录卡;
2、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一览表;
3、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登记卡;
4、职业病危害、职业中毒记录卡;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
6、职业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级管理表;
7、职业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等;
8、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监督文书
清单及有关文本;
9、职业卫生管理方针、计划、目标、方案、程序、指导书、管理制度;
10、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
12、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3、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档案;
14、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汇总资料;
15、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有关资料。第三条
员工个人健康档案包括:
1、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禁忌证名单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病例登记表等员工个人健康资料;
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或合同;
6、职业性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
7、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
第四条
“两档”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期限及时进行归档。
第五条
“两档”资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并管好和用好“两档”。
第六条
根据本矿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和补充“两档”,各表卡每年10月前系统地调整一次。
第七条
“两档”档案中各种资料按要求每三年复核一次;日常职业卫生工作须将测定结果、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管理情况随时过录,以备分析。
第八条
员工离开单位时,有权索取个人健康档案资料,各单位应如实、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个人复印件上签章。
第九条
职业病诊断,鉴定单位需提供有关“两档”资料时,档案室应如实地提供。
第十条
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第十一条
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第十二条
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项工作,并有应急措施。职业卫生档案库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修补复制。
第十三条
利用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当爱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室严禁吸烟,严禁对职业卫生档案涂改、污损、转借和擅自翻印。
第十四条
本制度有关职业档案管理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每年按公司流程对其合规性进行评估修订。
第八章
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制度
为保障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对员工进
行相应的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并对防护和保护用品进行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而产生的有害因素和劳动过程中及作业现场安全卫生设施不良产生危害因素,均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第二条 免费为生产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不以货币形式或其他物品替代。具体执行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规定》。
第三条 员工在厂内调动工作时,其享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可随身转带。工种变化的劳动防护用品(除特殊工种外),负责安全环保的职能部门有权作出相应调整。
第四条 员工因特种作业确需配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须经生技科与安全环保部共同认定后配置或借用。
第五条 凡作业环境会对从业人员产生危害的岗位按照标准规定发放保健品。
第六条 凡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护人体安全的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护面罩、过滤式面具、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耳塞、防毒口罩、特种手套、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胶靴、绝缘垫等均属防护器具,必须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第七条 劳动防护用品由专人采购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按规定入库,发放给使用人员,填写《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台帐》,由各公司安委会监督、检查发放情况,公司进行督查、指导。
第七条 员工进入生产装置或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否则按照违章处罚。
第八条 各车间对特种型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要建立台帐,常用的防护用品应存放在公众易于取用场所,做到防潮、防高温、防锐器损坏。
第九条 对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须认真研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第十条 对因工作原因造成损坏的特种型防护用品,由生技科审批,更换。对非因工造成劳动防护用品损失的按原价赔偿。
第十一条 违反本管理规定,按《综合管理考核办法》考核,作综合管理考核情况表记录。
第九章 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管理制度
为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避免和减少职业卫生事故的发生,从而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职业病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定义: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第二条 用人单位应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安装有效的防护设施,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含量符合国家的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第三条 公司管理部(采购)必须购置使用具有防护设施生产资质
单位生产的防护设施。在购置防护设施产品时,应当注意索取: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防护性能、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得购置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检测报告的防护设施产品
第四条 车间安全员在班中巡查时注意对防护设施完好有效性进行查验,发现异常应立即检修。
第五条 各单位担任安全、环保职责的部门(科、室)应每月进行一次以上针对防护设施的专题检查,对防护设施的运行和防护效果进行验证。
第六条 应明确防护设施的各级管理责任人。
第七条 建立防护设施管理台帐,做好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第八条 建立防护设施档案,收集整理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技术参数等)。
第九条 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
第十条 未经申报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作业人员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并在职业病防治档案中做好记录。
第十章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第一节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吕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培训教育工作,促使各级领导和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职工职业安全健康素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病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 职业防治法》以及国家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和建设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煤矿职业危害防治专职机构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和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工作。
第三条 公司及所辖各矿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工作制度,并优先保证其所需人员和经费。
第四条 煤业公司及所辖各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和省市组织的安全管理资格培训考核,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第二节
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
第一条
各煤业公司(煤矿)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和安全职业健康专业知识、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
第二条
各煤业公司(煤矿)在安全生产月或必要时开展大型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及培训教育活动,根据本单位的安排做好安全生产职
业危害防治宣传及培训教育工作。
第三节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
第一条 公司及所辖各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条 主要负责人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四)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管理经验;
(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四节
其他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
第一条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等)必须进行强制性三级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第二条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必须进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
第三条 各单位担任职防责任的部门对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档案,各工程公司(项目部)、班组都应及时记入从业人员个人安全健康档案(三级安全教育卡片、安全教育登记表、安全培训教育考试试卷等材料)并长期保存。
第四条 公司级岗前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由安全管理部组织实施,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8学时。安全培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
(一)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通用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
(二)公司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情况和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基本知识;
(三)公司基本状况、工艺流程和劳动纪律;
(四)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权利和义务;
(五)有关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事故案例和预防措施;
(六)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第五条 车间级岗前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由各工程公司负责人组织实施,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16学时。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
(一)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规定;
(二)在建工程基本情况、工作环境及危险危害因素;
(三)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四)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五)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六)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七)安全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八)有关事故案例;
(九)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六条 班组级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
(一)本岗位安全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操作程序与动作标准;
(二)班组生产工作概况,工作性质及范围;人员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健康事项;
(三)安全通道、重大危险源(点)、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四)劳动防护用品(工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五)各种机具设备及其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
(六)有关事故案例;
(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七条 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操作、使用。
第八条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和实习代培人员在按规定通过三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后,参加公司统一组织理论考试。考试合格后,新工人进入生产岗位,考试不合格者应补课、补考。
第九条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必须指定师傅进行一定时期(不少于2个月)的实际操作训练,经实际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第十条 各工程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焊工、架子工、机械操作工及起重工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司炉工等),必须按照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业部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一条 特殊作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考核。
第五节
日常安全教育
第一条 日常安全教育包括:班前会、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领导安全讲话、复工后的安全健康教育、调换工种的岗位安全健康教育、临时工、季节性的安全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
第二条 班前会由班组长或工段长布置、安排生产的工程公司(项目部)负责人组织,在布置、安排生产的同时布置、安排安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提醒和交待安全健康保护等注意事项。
第三条 每周四为公司的安全活动日,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由工程公司经理监督落实,应切实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时间不少于1小时。周四活动确有困难的可以安排在一周内的其他时间进行。每周安全活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学习集团公司和铜城工程公司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
(二)总结一周来的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情况,对发生的事故、险情和暴露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和预防措施;
(三)有计划地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各项安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各工种、岗位的操作程序、动作标准;
(四)根据下周的生产任务,讨论并制定安全措施与重点;
(五)学习职业安全健康常识及现场抢救、急救知识;
(六)安全活动要做好记录,记录要工整、清晰,记录内容包括时间、主持人、参加人数及姓名、缺席人员姓名及原因,活动内容,工程公司负责人及安全员检查落实并签字。
第四条 因公出差、病事假、探亲等脱离岗位15日以上的从业人员复工时,由负责培训机构和班组进行复工前的安全健康培训教育,未经复工培训教育不得上岗,复工培训教育不得少于4个学时。复工培训教育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离岗期间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情况及生产中应注意的安全健康事项;
(二)工艺流程的变化及有关安全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及操作方法;
(三)本岗位的操作规程与动作标准;
(四)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的精神。
第五条 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应当接受相应的工程公司和班组级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
第六条 临时性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外单位来厂(矿)参观学习人员,由接待单位负责通知安全管理部或工程公司对其进行一般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配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并指定专人带领进行参观与学习。
(二)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试制新产品,重大设备改造,大、中、小修,危险作业前,检修和施工单位要制订好安全技术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职业危害防治交底和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否则不准进行作业。
(三)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的责任者,责令其停工,除按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外,要由安全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专门安全健康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8学时,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恢复工作。
第七条 季节性安全健康培训教育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广泛宣传春夏秋冬季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知识,认真开展春季、秋冬季的安全大检查,抓事故隐患的整改及落实情况,注重成效。
第六节
外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
第一条 外来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是外来施工单位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的第一负责人,应当承担本施工单位用工人员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的工作,各工程公司协助其做好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工作。
第二条 外来施工单位必须参照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规定,建立健全周四安全活动、班前安全活动、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等规章制度,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三条 各工程公司在使用外来施工单位之前,要认真审查外来施工单位的资质、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各项安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教育等情况。对外来施工人员由各工程公司进行岗前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四条 未按上述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的外来施工单位,公司有权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拒不执行本办法、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外来施工单位,公司可给予罚款、停止作业等处理;情节严重的,可清理出公司。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应急预案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根据上级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公司实际,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制定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实行突发事件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确保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三条 应急预案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第一节 概 况
第一条 根据本公司职业特点、所处环境、各岗位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化学危险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本公司所有生产人员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第二条 职业病危害事故级别:
Ⅰ 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人以下。
Ⅱ 较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
Ⅲ 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
Ⅳ 特别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0人以上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0人以上。
Ⅰ、Ⅱ、Ⅲ级别职业危害事故启动本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Ⅱ、Ⅲ级别职业危害事故除启动本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外,迅速上报,与上一级部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响应。
第二节
职业危害应急预案
第一条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应急指挥领导组 总 指 挥:李银柱 副总指挥:曹荣春 曹伍慧
成 员:梁应才 王绍英 梁卫公 王继平龙大晋 常学宏 王春林 赵金花 温树斌
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煤业公司调度室。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第二条 指挥部职责 1.指挥领导小组:。
a、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组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演练; c、检查督促做好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器械、防护用品等各项准备工作。
2.指挥部:
a、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b、组织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c、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并向友邻单位通报危害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d、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3.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全公司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指挥部成员: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及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负责指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负责抢险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
4.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公司各职能部门、车间和全体员工及外委队伍,都有职业病危害
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应急救援队伍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是当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对被救援对象实施全方位的救援。
①保安队:由各煤矿保卫人员组成。负责人:保卫主管
职责: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员工疏散。②消防队:由专职消防队员及各车间义务消防员组成。负责人:保卫主管
职责:担负灭火、疏散可燃物料。
③抢险抢修队:由各煤矿机电部及外委队伍组成、公司机电部进行协调。
负责人:各部部长
职责:担负抢险抢修、现场清理工作。④医疗救护队:由各煤矿医务室人员组成。职责:担负现场抢救受伤的人员。
⑤物资供应、运输队:由云发运输公司车辆驾驶员及物资部人员组成。
负责人:物资部部长及运输公司经理。
职责:保证救援物资和其他急运物资的运输供应。第三条 危急事件的预防:
公司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职业病危害事故有:
①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可因车间及岗位防护设施损坏、物料泄露、防护品不合格或损坏、人员未及时巡查及早发现,未及时采
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而引发小范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②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虽能及时发现,但职业病危害事故较难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可能发展为更大范围或更严重的破坏及人员伤害事故。
第四条 应急预案的启动:
1、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调度中心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同时报煤业公司调度室。
2、煤业公司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医疗救护队伍和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3、指挥部成员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通知专业对口部门迅速向上级公安、劳动、保险、环保、卫生及集团公司等单位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
第五条 危机事件的应对:
1、指挥部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职业病危害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2、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工作小组: Ⅰ、在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的指挥下,组成由保卫、生产技术、人力资源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部门参加的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小组,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Ⅱ、组成由维修班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部门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3、公司救援电话。
公司报警电话:7621309 7635127 消防火警电话 :119 公司医务室: 急救中心:120 第六条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公司内所有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有关的部门和车间,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每年组织一至二次专业分工的演练。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和充足供应。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本预案加以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
第三篇: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及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及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一、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三、适用范围
项目部所属各分包单位和工种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措施。
四、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五、职业病危害种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行业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可能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能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窦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得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能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气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振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能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能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能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振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振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能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索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六、危害工种及预防措施
1、粉尘
在施工现场粉尘主要是含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水泥尘(硅酸盐)、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砼搅拌司机、水泥上料工、材料试验工、平刨机工、金属除锈工、石工、风钻工、电(气)焊等工种。
预防措施
(1)、水泥除尘措施:在搅拌机筒出料口处安装活动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搅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搅拌筒进料口的粉尘吸走;在地面料斗侧向安装吸尘罩,将加料时扬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吸走送入旋风滤尘器,在通过器内氺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
(2)、木屑除尘措施: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可达到个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
(3)、金属除尘措施:用抽风机或通风机将粉尘抽至室外,净化处理后向空气排放。
2、生产性毒物
施工现场生产性毒物主要是铅、猛、苯、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主要危害的工种有通风工、油漆工、喷漆工、电焊工、气焊工等工种。
预防措施
(1)、防铅度措施:允许浓度,铅烟0.03 mg/m3,铅尘0.05mg/m3,超标者采取措施。采用抽风机或用鼓风机升压将铅尘、铅烟抽至室外,进行净化处理后向空中排放;以无毒、低毒物代替铅丹,消除铅源。(2)、防猛毒措施:集中焊接场所,用抽风机将猛尘吸入管道,过虑净化后排放;分散焊接点,可设臵移动式猛烟除尘器,随时将吸尘罩设在焊接作业人员上方,及时吸走焊接时产生的猛烟尘,现场焊接作业声狭小、流动频繁,每次焊接作业时间短,难以设臵移动排毒设备装臵,焊接时应选择上风方向进行操作,以减少猛烟尘的危害。
(3)、防苯毒措施:允许浓度,苯40 mg/m3以下,甲苯和二甲苯为100 mg/m3以下,超标者采取措施。喷漆,可采用密闭喷漆间,工人在喷漆间外操纵微机控制,用机器手制动器作业,以达到质量好对人无危害的目的;通风不良的地下室、污水池内涂刷各种防腐涂料等作业,必须根据场地大小,采取多台抽风机把苯等有害气体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施工现场油漆配料房,应该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连续配料时间,防止苯中毒和铅中毒;涂刷冷沥清,凡在通风不良的场所和容器内涂刷冷沥清时,必须采取机械送风,送氧及抽风机抽风措施,不断稀释空气中的毒物浓度。
3、噪声
施工现场噪声主要是来源于搅拌机、电动机、空压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混凝土振捣棒工、推土机工、平刨工等工种,预防措施有在各种机械设备排气口安装消声器、在室内用多孔材料进行吸声或对发生的物体、场所与周围进行隔离绝。
4、振动
施工现场振动主要是有砼振捣棒、风钻、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砼振捣棒工、风钻工、推土机司机、挖掘机司机等;预防措施有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臵,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臵所吸收,;改革生产工艺,降低噪声;有些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震动的危害。
防治职业病危害的综合措施:
在思想上认识职业病对职工的危害,设臵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测定,重视职业病危害工程技术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危害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的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对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在工地设臵淋浴设施,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发现有不适应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七、个人防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并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3、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戴防毒口罩。
4、电气焊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臵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5、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
6、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戴好防护用品。
7、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单位应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第四篇: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1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总结
山西吕梁离石交口煤业
2012-1-15
2011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总结
一、矿井基本概况
山西吕梁交口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2000年6月投产,2007年6月1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井田面积1.2133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90kt/a。2010年3月19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行发〔2010〕202号文批复了《山西吕梁离石交口煤业有限公司泰佳井生产能力核定》,核定生产能力为300kt/a,属主矿过渡。
矿井的开拓方式为主斜副立井混合开拓,两个井筒分别为主斜井与副立井。主斜井倾角21°,斜长260m,落底于4号煤层,主斜井装备胶带输送机,担负全矿井煤炭提升任务,设行人台阶,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副立井直径3.0m,垂深86m,落底于4号煤层,井筒装备单钩罐笼式提升,担负全矿井材料及设备提升任务,设梯子间,兼做回风井和安全出口。
矿井主要开拓巷道为运输大巷与回风大巷,两条大巷分别与主斜井和副立井连接,沿煤层走向布置。采区巷道为材料下山与皮带下山,沿煤层倾向布置,回采工作面布置于两条下山北侧(南侧为保护煤柱区)。
采用中央并列式机械抽出通风,安装两台主扇型号:FBCDZ15-2×55KW煤矿地面用防爆抽出式对旋轴流通风机,一台使用,一台备用;风量912—2670m3/min,功率:2×55KW。主斜井进风,副立井回
风。
二、职业卫生管理
我矿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虽已设立,但不够健全,存在人员偏少,专业素质较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已基本落实到位,我矿将尽快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和各种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情况
防尘系统比较完善,设施齐全,静压水池设在主井井口50m处,容量为200m3.防尘洒水管路铺设至各采掘工作面,共计4000余米。
矿井在井下采掘工作面、采区主要巷道及各转载点安设喷雾洒水装置10道;全断面固定式风流净化水幕20道;回采回风顺槽安设全断面捕尘网一道;掘进工作面安装自动洒水装置;采煤机上安装内外喷雾装置。矿井综合防尘制度执行良好,放炮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及装煤前洒水降尘,各部皮带运输机坚持开机开水制度,井下职工均佩戴防尘口罩,抽调专人每两天对井下巷道进行冲洗。所有以上措施保证了矿井粉尘不超标,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矿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煤层爆炸性每年鉴定一次。我矿计划2012将粉尘测定和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计划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再购置两台专业的测尘仪器、组建专业测尘组对全矿井粉尘进行定期测定。
我矿建立了KJ340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购置了多气体检测仪,由专人对井下作业场所有害气体进行监测。
五、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情况
我矿2011按照职业卫生培训计划进行了全员培训
六、工人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与佩戴情况
建立了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制度和发放标准,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及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对劳动保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我矿制定了专门的措施,指导职工正确使用和佩戴。
七、职工健康体检情况
2011年初,我矿组织全矿144名职工在离石区职业病防治中心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率、合格率均达到100%,但未建立健康档案,2012我们将逐步完善。
八、煤矿职业病发病情况
自2010年以来,我矿对职工健康体检总数达到242人次,未查出尘肺病等职业病例。
九、职业危害防治对策和建议
根据我矿职业危害防治的现状,应逐步完善职业危害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防治措施,加强管理,提高制度的落实率,特别要加大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增强职工个体防护意识,加强职工培训教育。
山西吕梁离石交口煤业有限公司
2012-1-15
第五篇: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计划
金沙玉天成煤矿
职
业
危
害
防
治
计
划
2011年1月8日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
煤矿企业是井下作业,生产条件差,尘毒危害严重,尘肺发病率较高的企业。井下工人患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胃病等职业性多发病较多。据统计煤矿尘肺病人数占全国工交系统尘肺病人数的40%,列全国第一位。而影响粉尘产生的因素有:采掘机械化程度、地质构造及煤层的赋存状况,采煤方法和采掘参数以及作业环境的通风状况。
煤矿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危害是引起尘肺和产生煤尘爆炸,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会引发职业病。采、掘等作业环境若矿尘在空间达到较高浓度,影响视野,操作中容易造成人身事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目标:
1、力求作业场所粉尘、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力求不发生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2、力求不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尽最大努力抢救中毒病人,力求不发生死亡病例。
二、防治措施
1、由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使之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采取综合防尘措施
要将空气中的矿尘浓度降到安全标准以下,矿井必须采取综
合防尘措施,以风、水为主,包括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抽尘、净化风流和个体防护等措施,并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
①我矿产生粉尘的尘源地点主要是:
②掘进工作面;
③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
④采煤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装载点及卸载点;
⑤主井筒下山延伸及回风井筒下山延伸。
3、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的防尘用具主要包括:防尘风罩、防尘帽、防尘口罩等。我矿采用经济实用的防尘口罩作为其个体防护的措施,对长时间工作在采掘工作面等产尘大的地方的工作人员必须佩带。
4、按时发放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及有害作业场所的岗位津贴。
5、发现设备及防护设施出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6、按《劳动法》规定,每班必须坚持8小时工作制,非特殊情况决不允许加班,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7、加强井下的排水工作,尽量减少巷道的积水。
8、建立职工保健食堂,保证职工每班有保健饭。
三、工作安排:
1、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时间:5—6月。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法规,粉尘、噪声、高温等物理性、化学
性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预防。
2、职工职业性健康检查:
(1)、上岗前:统一招进的人员,请卫生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体检。
(2)、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时间:5—6月。
地点:职业卫生医疗服务机构。
3、仪器设备及防护设施的维护:根据本单位生产的安排,安排淡季时对仪器设备及防护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4、有害因素的监测:八月份请相关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
四、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1、培训:3000元
2、职业危害健康检查:20000元
3、有害因素的监测:5000元
4、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20000元。
5、仪器设备及防护设施的维护:5000元。
总计:今年所需职业病防治经费53000元。
金沙玉天成煤矿201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