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二十题

时间:2019-05-15 00:2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司法改革二十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司法改革二十题》。

第一篇:司法改革二十题

司法改革二十题

徐显明

司法改革的目标抑或目的大致可从三个层面析之:一是功能层面,司法迥异于立法与行政。立法是民意的表达,其功能在于设定权利,或曰配置权利;行政是民意的执行,其功能在于为权利的实现排除障碍,提供条件;司法是权利的救济,其功能在于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以复位或补偿。立法可以在几个权利间进行衡平取舍,行政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对权利进行自由裁量,而司法作为权利的守护神,在权力的动作过程中,却不可对权利有任何侵害。二是性质层面,司法权有六性:被动性表明了其行为性征,程序性表明了其权限与权界,中立性表明了其权格定位,判断性表明了其行为模式,审查性表明了其权能,终极性表明了其效力。司法是法治的最后-道防波堤,在司法判决作出之前不允许其他权力指手划脚,在司法判决作出之后不允许其他权力再说三道四。司法权只有在受到立法和行政两权的充分尊重之后方能实现独立与公正。三是价值层面。公平、公正、正义分别指向不同的司法价值。公平对应着程序,程序公平首义为同等对待,即为双方当事人诉权实现提供相同的条件和保障;公正对应着实体,实体公正首义为使权利得到法定救济,也就是使司法结果与法律规定吻合同一;正义对应着制度,制度正义是以人类共同的理性标准对司法制度所作的整体性评价。公平、公正、正义是司法的永恒追求,效率是司法公平、公正、正义至高价值下的低位价值,没有效率的司法也不是公正的司法。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司法改革的指标体系,以此为标准对司法观念、司法制度及司法运作技术进行全方位改革,当是司法改革的题旨所在。

1.司法权行政化问题研究。司法、行政合一是中国传统司法的重要特点,自民国始专设法司行审判职能,方开司法独立之先河,然司法行政化传统却一直延续至今。其表现有:(1)审判机构基本上是对应行政区划来设置的,审判人员的管理也是以行政方式来进行的;(2)建立了由普通法官到副庭长到庭长到副院长再到院长(即从“员”到“长”)的权力等级体系。根据部级、局级。处级、科级,股级等行政级别确定法官物质待遇的法官位阶体制;(3)审判程序的启动、运行与终结等环节,均是以行政命令-以贯之,或者说就是行政模式翻版。法院行政化的直接原因在于不能摆脱行政的掣肘,而法院行政化的后果必然是法院的不独立:法官行政化的直接原因在于物质、政治待遇的缺乏保障,而法官行政化的后果必然是法官的不独立。如果法官能够命令法官,命令者与被命令者就都不再是法官了。

2.司法功利化问题研究。司法是正义的守护神。对司法绩效的评价只能以正义为标准,或者正义为先。一旦义利倒置或者以利灭义,司法就会迷失自我,异变为功利的机器。其表现为:(1)是以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作为衡量法官业绩的标准,有的法院为法官规定了最

低工作定额,有的法院推行了计件奖金、津贴制度;(2)是以涉及标的、挽回经济损失的多少作为衡量法院工作业绩的标准。这使人不解:审理一个亿元大案与一个-元小案在司法价值上到底有多少区别?(3)是以收取的诉讼费的多寡作为衡量法院工作业绩的标准,这是司法功利化最赤棵裸、最典型的表现,司法如果为了创收,法院就与公司无异了;(4)是法院仿政府及企事业组织开展的诸如“工作标兵”、“反扒能手”、“电焊能手”、“点钞能手”等评选活动建立的诸如“办案能手”、“办案标兵”等荣誉制度,也在事实上强化着司法及司法者的趋利性和数量追求。当法官都成为“能手”的时候,司法还有什么理性?

3.司法工具化问题研究。司法权的工具化主要是指司法权对法律之外的权力与权威的依附性。司法权是自足性权力,其唯一权源是法律,如果司法权接受来自法律之外的权力与权威的命令而行动,就变成它权力的奴隶、它权力的工具了。具体言之,司法者应有司法专念之自觉,司法者作为社会纠纷的终极裁决人,对社会纠纷进行终局裁决是司法者的唯一法定职责,除此以外的国家责任与社会责任均应当远离。当法院主动请缨,为政府的一时中心工作保架护航时,法院就已不再是法院而变成镖局了;当法院院长大谈特谈法制宣传工作时,法院院长就已不再是院长而变成司法局长了;当法官在工作日内走出法院,扫街植树,理发修车,给旅客送开水,帮农民搞麦收时,法官就是在亵读自身的神圣。

4.党对司法领导体制问题研究。作为政体顽疾的“党政不分”问题,仍然是今天中国政改的“瓶颈”,但这一问题往往被狭义理解为党与狭义政府(即行政)的不分。而党与司法的不分却鲜有质疑者。党领导司法的制度起源于根据地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中国近代革命是一场囊括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革新、政制转型等多种目的的革命,这就注定了司法集权的必要性和党对司法领导的重要性。而在法治之国中,党对司法的领导必须由指挥式的领导转化为法律的领导,由直接的领导转化为间接的领导。展言之,党对司法的领导须通过将其司法政策上升为法律来实现。须通过在司法程序启动之前对法官的任命建议和司法程序终结后对法官的监督来实现。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党委对案件的调阅、书记对案件的批示、政法委对案件的协调,党组对案件的讨论往往易曲变为个别人在党的名义下,侵蚀司法独立性,损害司法公正性的借口。党对司法的领导越具体,越损害党的领导。中国不宜实行“法官不党”的制度,但如果能建立起保证法官忠实地执行法律的机制,党对司法的领导也就实现了,因为法律不过是党的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党员法官与其他法官的不同之处在于,党员法官应成为效忠法律的典范。

5.诉讼模式研究。-个诉讼程序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这三类人共同互约互动的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三类人的约法过程中,是以法官为中心还是以检察官为中心体现了不同的诉讼价值理念和诉讼模式。以检察权为中心的诉讼模式之显著特点是检察官主导庭审。检察官以国家名义出庭支持公诉并行法律监督之权,法官在检察权的监督之下履行职责。在这种诉讼模式中,法官相对于检察官而言地位是被动的,权能是在下的,法官的意志受检察官左右。以法官为中心的诉讼模式之显著标志是法官主导庭审。法官代表法律,检察官的一切行为须接受法官的裁判。在这种诉讼模式中,法官相对于检察官而言地位是主动的,权能是在上的。所以当法官进入法庭中时,包括检察官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起立致敬,因为法官代表法律,检察官代表国家,甚至更确切地说是代表政府。能够作终级判断的权力,当然应该受到能够随时被否定的权力的尊重。检察官如果不尊重法官,甚至以监督者自居而位优于法官,这个法庭还有什么威严?

6.司法管理体制问题研究。从直观上,或者从硬件上看,司法机关和所有国家机关一样,也是由人、财、物构成的,离开了人、财、物的供给,司法机关是难以运转的。所以,如果法院的人、财、物是受制于人的,司法机关的运转也必然是受人操纵的。目前我国法院的

人、财、物均由同级人民政府(在行政级别上还高法院半格)供给,这就注定了司法不能不受制于行政的命运。马克思的判断是:当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他人决定的时候,这个人的意志同时也受其他人所决定。因此必须改革现行法院人、财、物供给制度,变横向供给为纵向供给,彻底切断同级法院与同级政府间的直接利益联系。同级政府一旦失去了对同级法院的人事权、财权、物权,也就失去了侵涉司法的最终的砝码,司法机关就可以获得对抗非法侵涉的力量和勇气。为达此目的,就要建立单独的法官编制和单独的司法预算,并须取得法律的保障。

7.司法权地方割据问题研究。一国法制的统一性首先表现为司法权的统一性。司法权统一性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全域约束力,即不允许出现权力的篡位;另一方面是指权能的均等性,司法权除了审级意义的上下位差之外不应有高低之分。已生效的判决不因作出判决法官职位的高低、法院级别的高低以及区域的差异而有效力高低之分。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明显带有计划时代的痕迹,是适应集权需要的高度行政化的体制。而这样一种体制在已先行了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其突出表现的就是司法的“地方保护”、“执行难”等综合症。行政化的司法区设置已成为司法权完整运行的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对司法区设置进行改革,司法权的地方割据就会更加严重。

8.法院工作报告责任研究。各级法院每年向同级人大作工作报告是宪定的人大监督司法的方式之-,并且通过表决投票来检测司法工作的绩效。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工作报告不被人大通过,责任应由谁来承担?可能的责任主体有两种,一是法院院长,二是全体法官。如果追究法院院长的责任,就必须强化院长的权能,实行院长负责制,这明显违背司法权的性质和现制;如果追究全体法官的责任,就必须实行法官集体责任制,这也明显违背司法权的性质,亦无可操作性。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重大缺陷,由之不能不令人思考这-制度的存废。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但法官被任命后却无须向总统负责并报告工作。我国的“国家军委”由人大选举产生后也无须向人大报告工作。法官只向法律负责,而不向任何人或任何机关负责,这应是司法独立的真正含义。这使人想起五四宪法关于“人民法院独立宣判,只向法律负责”的规定较现行宪法的规定可能更有科学性。法院向人大报告工作是法院独立、法官独立的制度性障碍。

9.检察权性质研究。在西方,检察机关要么附设于法院系统内(如法国),要么附设于行政部门内(如德国),要么与行政机构合署(如美国),将检、法并立且直接向议会负责已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几个国家的体制,它来自于前苏联的创造。防腐反贪、监控犯罪本是政府的职能,以另外机关担之不仅难奏其效,亦有推卸责任之嫌。使检察权回归行政权的法理根据在于:与司法权的被动性不同,检察权是主动性权力,检察机关如果不主动地行使职权去侦查、控诉违法犯罪行为就是失职;与司法权的中立性不同,检察机关行使权力是以国家的名义出现的,也就是说它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行使权力的;与司法权的判断性不同,检察权具有命令执行性,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检察机关与其组成人员之间均是命令与服从关系;与司法权的终极性不同,检察权属执行性权力,它最终要接受司法权的裁判。可见,就检察权的性质而言,它实质上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将法、检两种性质不同的权力混杂在一起统称司法机关,是司法行政化的又一体制性弊病。有悖法治国家权力架构的通行规则。实际上检察权现在已处于既受行政权排斥也受司法权排斥的尴尬境地。

10.受审判权研究。在合理的时间内接受审判是国际人权法确立的一项重要人权。在人权分类中属请求权,权利主体有权要求司法机关在法定的时间内、以法定的方式、公正的程序对纠纷作出裁决。司法机关一旦受到要求,就必须及时启动司法程序,满足公民的权利要求。在行政主导的社会中,公民人权的危险往往来自于行政强权和司法暴政;而在司法主导的社会中,公民人权的危险还可能包括行政的无动于衷和司法的不作为。任何公民以任何理由要求启动司法程序,司法机关均无权拒绝,可能败诉的诉论结果不应成为剥夺公民诉权的理由。在未经依法组成的法庭的审理前通过立案审查将公民的诉讼请求驳回,实质是以不作为的方式侵犯人权。且“审理”方式是一种行政方式,审查者不以程序作出裁定而以一己之见决定是否满足公民请求,其实质是司法中的行政专制。就此而言,中国古代的“击鼓即升堂”似乎更合法理。

ll.请示、汇报、签批制度研究。法官在一个诉讼过程中,-遇难以定夺的事就向领导、向上级法院请示,每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决定作出之前要经主管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层层签批,是典型的行政化工作模式,是违背司法权的性质的。下级法院先请示上级法院再做判决,在实质上等于取消了二审程序;法官在作决定前先汇报再请示,就意味着法官之上还有法官。这些工作制度看似为了减少司法过程中法官个人的恣意与任性,集众人智慧以确保司法结果的公正,实质上是在取消上下位法院之间必要的分权和主审法官应负的责任,在很多时候,这些制度甚至变成了个别领导人干涉法官独立裁断权、贯彻自己私意的“合法化”通道。以下对上的请求制度有违法理是如此,以上对下的所谓“指导”、“要求汇报”其悖谬之处亦如此。

12.司法一元化问题研究。法律职业是指以法庭活动为业的通过对法律的运作救济权利、实现社会正义而获得稳定生活来源的专业性工作。法律职业者即为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三类人。司法一元化的含义有:1)知识结构一元化。法律职业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工作,从业者必须通过接受相同的知识训练,形成相同的职业语言、相同的思维模式、相同的法律信仰;2)司法目标一元化。在一个具体的司法过程中,法官地位中立,检察官代表国家,律师代表当事人,三类人各有其立论角度和发言责任,但他们磨合的目的均指向-个共同的目标——司法公正;3)伦理结构的一元化。司法伦理选择是指在一系列职业义务中进行衡平,选择一个最恰当的义务。就法官而言,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公众利益负责及行使司法权相应责任均是其义务,当这些义务发生冲突时法官如何选择?当国家利益与法律规定发生冲突时,检察官如何选择?当当事人的利益与法律规定发生冲突时,律师如何选择?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义务,是合格的从业者,选择特定的职业义务(如律师对当事人负责)是良好的从业者,选择对法律的义务方是优秀的职业者。

13.司法文化问题研究。司法文化为法律文化之一部,泛指人类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系列司法制度、司法组织机构、司法技术及司法仪式等。司法文化是特定法律文化传统的产物,它汇载着一个民族的司法价值诉求并将之传导给民众。扭曲的司法文化消解人们的法律信念。杂乱无章的法庭布置、法官与当事人你来我往的吵闹、时起时落的电波鸣响使得法庭威仪荡然无存;大盖帽与肩章是军衔制度的体现,使人们想到暴力与服从;法院门前张牙舞爪的石狮是封建衙门的标志,使人们想到强权与专制。健康的司法文化溶铸神圣的法律信仰。正如伯尔曼所言:法官袍服、法庭布置、严格的出场顺序、誓约、尊敬的辞令不仅使法官本人,而且也使得所有参加审判过程的人,使全社会的人都在灵魂深处体会到:法律是如此神圣!

14.审委会存废问题研究。审委会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权宜性制度,其与法治原则的冲突日益明显了:1)在司法实践中,审委会只行使超越法官的权力,不承担司法责任,这是法治国家所不能容忍的现象,也是这-制度最严重的缺陷;2)审委会由院长召集并主持,这是司法权行政化的集中表现;3)审委会无法定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规约,违背“无程序便无权力”的法治定律;4)审委会实行“暗箱操作”,违背司法公开原则;5)审委会的运作原则违背司法权的运作原则,司法权的运作既不同于立法权的“多数决”原则,也不同于行政权的“集中”原则,它采用的是“均权”原则,每一个法官依法律素养对案件作出的理性判断的效力都是相同的;6)在审委会制下,大家集体理案,个人被集体所掩盖,法官的独立思考和公正司法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抑制和挫伤。而聪明的法官,已学会了如何利用审委会去达到既不负错案责任又能实现个人目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审委会已成了司法智者制度错案的工具。

15.“个案监督”问题研究。议会对司法个案进行监督不仅符合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权力关系,而且西方宪政发达国家亦不完全排斥,但是这种程序只能用于对影响特别重大、公众特别关心的司法个案的监督。监督司法是议会的一顶特别性权力,如果将之常规化,就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学理矛盾:1)提起程序的随意性违背法治对一切的规束要求。程序是司法的生命,对司法的监督如果可以随意提起,那么也就意味着人大对司法的权力是无限的,人大对司法是可以为所欲为的;2)监督方式的随意性开辟了新的司法腐败通道。对司法个案的监督往往是通过人大办公机构领导的“批示”方式来进行的,谁能找到批示人,谁能找到高权力位阶的批示人,谁就有了左右法官的可能;3)“个案监督”违背立法权的工作性质,立法权是议决性的权力,监督亦须通过议决的方式进行,议而不决或未议而决都是权力腐败的表现。如果对个案议决出了结果,人大就变成了司法终审机关,就无司法审理的必要了;4)在人大监督下审理的案件如果事后证明是错案,谁来负责?人大不承担责任有违权责统一原则。

16.“媒体监督”问题研究。此问题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价值与司法独立价值及公民权利价值之间的衡平。在媒体与司法的交际过程中涉及四方面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是司法主体。司法者履行职能是公权力主体,司法者作为个人的存在,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还有个人权利的存在:二是诉讼参与人。原告、被告、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不仅享有法定的诉讼权利,而且享有不可侵犯的以名誉权和隐私权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权利:三是新闻媒体。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双重身份,因而享有双重权利。其一是作为官方代表间接享有一部分权力,其二是作为民间舆论主体身份享有舆论权;四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享有通过媒体实现的对司法的知情权、监督权。在这几种关系中社会公众利益应受到尊重,司法应受监督,而新闻自由应受保障;司法是为了权利救济,不允许以侵犯当事人的其它权利为代价。所以新闻自由对司法的介人应有限界,把“现场直播”请进法庭,就是媒体介人过度的表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司法权允许了媒体对其它主体权利的无意侵犯。

17.法官等级问题研究。法官作为一项非常特殊性的职业,由其应负的三项基本义务(对当事人负责、对公众负责、对法律负责)构成了最基础的伦理准则,只有合乎伦理准则的人才能成为法官。就法官的权力而言,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均等性,法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高低、大小之分;二是终局性,法官之上不允许再有法官凌驾。法官有资格深浅之别,但并不意味着资深法官就可以命令资浅法官。我国法官法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据将法官确定为十二级是极具官僚色彩的,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提高法官的尊荣,不如说是为了向行政看齐,向军警看齐,其中内涵着明显的“刑起于兵”之思想底色和深刻的公法等级意蕴。

18.法官行为能力问题研究。法官作为行使特定职权的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特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官法对法官的权利能力规定较为具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23周岁及专科学历等要求,而对行为能力的规定却比较笼统。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主体取得权利的一种抽象资格,只为享受权利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能。主体要将这项可能性权利变为现实性权利必须具备特定的行为能力,即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地完成审判活动,这就应该从品行操守、法律素养、逻辑思维、理性水准、职业伦理等方面设定严密的、可操作的“行为规格”。-个法官在行为能力上欠缺时作出的判决应认定为是无效的判决,当事人可以以法官无行为能力为由申请更换法官或提起上诉审或再审程序。那些不会适法只会当官的“法官”应认定其无法官行为能力而剥夺其资格。

19.法官责任追究问题研究。在法官的义务体系中,有三项基本义务,其一是遵守一般公众道德,这是社会对法官伦理要求的底线,一个人如果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就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法官;其二是遵守职业道德,对法律负责,这是社会对法官的职业伦理要求,一个法官如果不能公正司法,就丧失了职业资格;其三是为公众利益和正义而献身。一个人如果不能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寓于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之中,那他就不是人中之杰,而只有精英才能成为法官。法官必须同时格守上述三项基本义务方为合格的法官。可见社会对法官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其他公职人员的要求,甚至高于对政治家的要求。法官违背伦理之一项就构成褫夺其资格的条件。对法官的处罚不应以行政的方式进行,法官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如果事实证明某个法官不具行为能力或其缺乏公正伦理而在其受“行政处分”如警告或记过后继续任法官,那简直就是对公正的嘲弄,这与让抢劫犯去把守银行何异?

20.法官角色问题研究。-言以蔽之,法官代表着什么?检察官在法庭上说,他代表着国家,律师说他代表着当事人,那么法官该代表谁?法官也否可以说他代表着国家?不可,法官应大声说:我代表着法律,我代表着公正。我是不接受任何指挥和命令的独立的社会主体。我不在国家之下,国家不能对我发号施令,我如果服从国家,那么当我也认为检察官代表国家时,即等于说我需服从检察官,那样的话,这个社会的原则就是“国家至上”,而反过来,代表着国家的检察官必须服从代表法律的我,则这个社会奉行的原则就是“法律至上”。我之所以不接受来自权力的指挥,是因为对我来说只有法律才是我的唯一上级,如果允许权力指挥我,那么就会出现在权力和法律两个上司面前我不知该服从谁的问题,而我所接受的法治理念,只允许我遵奉法律,因此,我是全社会所有角色中代表面最广——全体民意、独立性最强——不接受任何命令的特殊主体。对我的社会角色定位就是:我是法的守护神。

第二篇:司法改革二十题

司法改革二十题

徐显明

司法改革的目标抑或目的大致可从三个层面析之:一是功能层面,司法迥异于立法与行政。立法是民意的表达,其功能在于设定权利,或曰配置权利;行政是民意的执行,其功能在于为权利的实现排除障碍,提供条件;司法是权利的救济,其功能在于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以复位或补偿。立法可以在几个权利间进行衡平取舍,行政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对权利进行自由裁量,而司法作为权利的守护神,在权力的动作过程中,却不可对权利有任何侵害。二是性质层面,司法权有六性:被动性表明了其行为性征,程序性表明了其权限与权界,中立性表明了其权格定位,判断性表明了其行为模式,审查性表明了其权能,终极性表明了其效力。司法是法治的最后-道防波堤,在司法判决作出之前不允许其他权力指手划脚,在司法判决作出之后不允许其他权力再说三道四。司法权只有在受到立法和行政两权的充分尊重之后方能实现独立与公正。三是价值层面。公平、公正、正义分别指向不同的司法价值。公平对应着程序,程序公平首义为同等对待,即为双方当事人诉权实现提供相同的条件和保障;公正对应着实体,实体公正首义为使权利得到法定救济,也就是使司法结果与法律规定吻合同一;正义对应着制度,制度正义是以人类共同的理性标准对司法制度所作的整体性评价。公平、公正、正义是司法的永恒追求,效率是司法公平、公正、正义至高价值下的低位价值,没有效率的司法也不是公正的司法。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司法改革的指标体系,以此为标准对司法观念、司法制度及司法运作技术进行全方位改革,当是司法改革的题旨所在。

1.司法权行政化问题研究。司法、行政合一是中国传统司法的重要特点,自民国始专设法司行审判职能,方开司法独立之先河,然司法行政化传统却一直延续至今。其表现有:(1)审判机构基本上是对应行政区划来设置的,审判人员的管理也是以行政方式来进行的;(2)建立了由普通法官到副庭长到庭长到副院长再到院长(即从“员”到“长”)的权力等级体系。根据部级、局级。处级、科级,股级等行政级别确定法官物质待遇的法官位阶体制;(3)审判程序的启动、运行与终结等环节,均是以行政命令-以贯之,或者说就是行政模式翻版。法院行政化的直接原因在于不能摆脱行政的掣肘,而法院行政化的后果必然是法院的不独立:法官行政化的直接原因在于物质、政治待遇的缺乏保障,而法官行政化的后果必然是法官的不独立。如果法官能够命令法官,命令者与被命令者就都不再是法官了。

2.司法功利化问题研究。司法是正义的守护神。对司法绩效的评价只能以正义为标准,或者正义为先。一旦义利倒置或者以利灭义,司法就会迷失自我,异变为功利的机器。其表现为:(1)是以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作为衡量法官业绩的标准,有的法院为法官规定了最 低工作定额,有的法院推行了计件奖金、津贴制度;(2)是以涉及标的、挽回经济损失的多少作为衡量法院工作业绩的标准。这使人不解:审理一个亿元大案与一个-元小案在司法价值上到底有多少区别?(3)是以收取的诉讼费的多寡作为衡量法院工作业绩的标准,这是司法功利化最赤棵裸、最典型的表现,司法如果为了创收,法院就与公司无异了;(4)是法院仿政府及企事业组织开展的诸如“工作标兵”、“反扒能手”、“电焊能手”、“点钞能手”等评选活动建立的诸如“办案能手”、“办案标兵”等荣誉制度,也在事实上强化着司法及司法者的趋利性和数量追求。当法官都成为“能手”的时候,司法还有什么理性?

3.司法工具化问题研究。司法权的工具化主要是指司法权对法律之外的权力与权威的依附性。司法权是自足性权力,其唯一权源是法律,如果司法权接受来自法律之外的权力与权威的命令而行动,就变成它权力的奴隶、它权力的工具了。具体言之,司法者应有司法专念之自觉,司法者作为社会纠纷的终极裁决人,对社会纠纷进行终局裁决是司法者的唯一法定职责,除此以外的国家责任与社会责任均应当远离。当法院主动请缨,为政府的一时中心工

作保架护航时,法院就已不再是法院而变成镖局了;当法院院长大谈特谈法制宣传工作时,法院院长就已不再是院长而变成司法局长了;当法官在工作日内走出法院,扫街植树,理发修车,给旅客送开水,帮农民搞麦收时,法官就是在亵读自身的神圣。

4.党对司法领导体制问题研究。作为政体顽疾的“党政不分”问题,仍然是今天中国政改的“瓶颈”,但这一问题往往被狭义理解为党与狭义政府(即行政)的不分。而党与司法的不分却鲜有质疑者。党领导司法的制度起源于根据地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中国近代革命是一场囊括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革新、政制转型等多种目的的革命,这就注定了司法集权的必要性和党对司法领导的重要性。而在法治之国中,党对司法的领导必须由指挥式的领导转化为法律的领导,由直接的领导转化为间接的领导。展言之,党对司法的领导须通过将其司法政策上升为法律来实现。须通过在司法程序启动之前对法官的任命建议和司法程序终结后对法官的监督来实现。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党委对案件的调阅、书记对案件的批示、政法委对案件的协调,党组对案件的讨论往往易曲变为个别人在党的名义下,侵蚀司法独立性,损害司法公正性的借口。党对司法的领导越具体,越损害党的领导。中国不宜实行“法官不党”的制度,但如果能建立起保证法官忠实地执行法律的机制,党对司法的领导也就实现了,因为法律不过是党的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党员法官与其他法官的不同之处在于,党员法官应成为效忠法律的典范。

5.诉讼模式研究。-个诉讼程序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这三类人共同互约互动的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三类人的约法过程中,是以法官为中心还是以检察官为中心体现了不同的诉讼价值理念和诉讼模式。以检察权为中心的诉讼模式之显著特点是检察官主导庭审。检察官以国家名义出庭支持公诉并行法律监督之权,法官在检察权的监督之下履行职责。在这种诉讼模式中,法官相对于检察官而言地位是被动的,权能是在下的,法官的意志受检察官左右。以法官为中心的诉讼模式之显著标志是法官主导庭审。法官代表法律,检察官的一切行为须接受法官的裁判。在这种诉讼模式中,法官相对于检察官而言地位是主动的,权能是在上的。所以当法官进入法庭中时,包括检察官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起立致敬,因为法官代表法律,检察官代表国家,甚至更确切地说是代表政府。能够作终级判断的权力,当然应该受到能够随时被否定的权力的尊重。检察官如果不尊重法官,甚至以监督者自居而位优于法官,这个法庭还有什么威严?

6.司法管理体制问题研究。从直观上,或者从硬件上看,司法机关和所有国家机关一样,也是由人、财、物构成的,离开了人、财、物的供给,司法机关是难以运转的。所以,如果法院的人、财、物是受制于人的,司法机关的运转也必然是受人操纵的。目前我国法院的 人、财、物均由同级人民政府(在行政级别上还高法院半格)供给,这就注定了司法不能不受制于行政的命运。马克思的判断是:当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他人决定的时候,这个人的意志同时也受其他人所决定。因此必须改革现行法院人、财、物供给制度,变横向供给为纵向供给,彻底切断同级法院与同级政府间的直接利益联系。同级政府一旦失去了对同级法院的人事权、财权、物权,也就失去了侵涉司法的最终的砝码,司法机关就可以获得对抗非法侵涉的力量和勇气。为达此目的,就要建立单独的法官编制和单独的司法预算,并须取得法律的保障。

7.司法权地方割据问题研究。一国法制的统一性首先表现为司法权的统一性。司法权统一性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全域约束力,即不允许出现权力的篡位;另一方面是指权能的均等性,司法权除了审级意义的上下位差之外不应有高低之分。已生效的判决不因作出判决法官职位的高低、法院级别的高低以及区域的差异而有效力高低之分。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明显带有计划时代的痕迹,是适应集权需要的高度行政化的体制。而这样一种体制在已先行了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其突出表现的就是司法的“地方保护”、“执行

难”等综合症。行政化的司法区设置已成为司法权完整运行的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对司法区设置进行改革,司法权的地方割据就会更加严重。

8.法院工作报告责任研究。各级法院每年向同级人大作工作报告是宪定的人大监督司法的方式之-,并且通过表决投票来检测司法工作的绩效。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工作报告不被人大通过,责任应由谁来承担?可能的责任主体有两种,一是法院院长,二是全体法官。如果追究法院院长的责任,就必须强化院长的权能,实行院长负责制,这明显违背司法权的性质和现制;如果追究全体法官的责任,就必须实行法官集体责任制,这也明显违背司法权的性质,亦无可操作性。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重大缺陷,由之不能不令人思考这-制度的存废。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但法官被任命后却无须向总统负责并报告工作。我国的“国家军委”由人大选举产生后也无须向人大报告工作。法官只向法律负责,而不向任何人或任何机关负责,这应是司法独立的真正含义。这使人想起五四宪法关于“人民法院独立宣判,只向法律负责”的规定较现行宪法的规定可能更有科学性。法院向人大报告工作是法院独立、法官独立的制度性障碍。

9.检察权性质研究。在西方,检察机关要么附设于法院系统内(如法国),要么附设于行政部门内(如德国),要么与行政机构合署(如美国),将检、法并立且直接向议会负责已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几个国家的体制,它来自于前苏联的创造。防腐反贪、监控犯罪本是政府的职能,以另外机关担之不仅难奏其效,亦有推卸责任之嫌。使检察权回归行政权的法理根据在于:与司法权的被动性不同,检察权是主动性权力,检察机关如果不主动地行使职权去侦查、控诉违法犯罪行为就是失职;与司法权的中立性不同,检察机关行使权力是以国家的名义出现的,也就是说它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行使权力的;与司法权的判断性不同,检察权具有命令执行性,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检察机关与其组成人员之间均是命令与服从关系;与司法权的终极性不同,检察权属执行性权力,它最终要接受司法权的裁判。可见,就检察权的性质而言,它实质上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将法、检两种性质不同的权力混杂在一起统称司法机关,是司法行政化的又一体制性弊病。有悖法治国家权力架构的通行规则。实际上检察权现在已处于既受行政权排斥也受司法权排斥的尴尬境地。

10.受审判权研究。在合理的时间内接受审判是国际人权法确立的一项重要人权。在人权分类中属请求权,权利主体有权要求司法机关在法定的时间内、以法定的方式、公正的程序对纠纷作出裁决。司法机关一旦受到要求,就必须及时启动司法程序,满足公民的权利要求。在行政主导的社会中,公民人权的危险往往来自于行政强权和司法暴政;而在司法主导的社会中,公民人权的危险还可能包括行政的无动于衷和司法的不作为。任何公民以任何理由要求启动司法程序,司法机关均无权拒绝,可能败诉的诉论结果不应成为剥夺公民诉权的理由。在未经依法组成的法庭的审理前通过立案审查将公民的诉讼请求驳回,实质是以不作为的方式侵犯人权。且“审理”方式是一种行政方式,审查者不以程序作出裁定而以一己之见决定是否满足公民请求,其实质是司法中的行政专制。就此而言,中国古代的“击鼓即升堂”似乎更合法理。

ll.请示、汇报、签批制度研究。法官在一个诉讼过程中,-遇难以定夺的事就向领导、向上级法院请示,每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决定作出之前要经主管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层层签批,是典型的行政化工作模式,是违背司法权的性质的。下级法院先请示上级法院再做判决,在实质上等于取消了二审程序;法官在作决定前先汇报再请示,就意味着法官之上还有法官。这些工作制度看似为了减少司法过程中法官个人的恣意与任性,集众人智慧以确保司法结果的公正,实质上是在取消上下位法院之间必要的分权和主审法官应负的责任,在很多时候,这些制度甚至变成了个别领导人干涉法官独立裁断权、贯彻自己私意的“合法

化”通道。以下对上的请求制度有违法理是如此,以上对下的所谓“指导”、“要求汇报”其悖谬之处亦如此。

12.司法一元化问题研究。法律职业是指以法庭活动为业的通过对法律的运作救济权利、实现社会正义而获得稳定生活来源的专业性工作。法律职业者即为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三类人。司法一元化的含义有:1)知识结构一元化。法律职业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工作,从业者必须通过接受相同的知识训练,形成相同的职业语言、相同的思维模式、相同的法律信仰;2)司法目标一元化。在一个具体的司法过程中,法官地位中立,检察官代表国家,律师代表当事人,三类人各有其立论角度和发言责任,但他们磨合的目的均指向-个共同的目标——司法公正;3)伦理结构的一元化。司法伦理选择是指在一系列职业义务中进行衡平,选择一个最恰当的义务。就法官而言,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公众利益负责及行使司法权相应责任均是其义务,当这些义务发生冲突时法官如何选择?当国家利益与法律规定发生冲突时,检察官如何选择?当当事人的利益与法律规定发生冲突时,律师如何选择?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义务,是合格的从业者,选择特定的职业义务(如律师对当事人负责)是良好的从业者,选择对法律的义务方是优秀的职业者。

13.司法文化问题研究。司法文化为法律文化之一部,泛指人类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系列司法制度、司法组织机构、司法技术及司法仪式等。司法文化是特定法律文化传统的产物,它汇载着一个民族的司法价值诉求并将之传导给民众。扭曲的司法文化消解人们的法律信念。杂乱无章的法庭布置、法官与当事人你来我往的吵闹、时起时落的电波鸣响使得法庭威仪荡然无存;大盖帽与肩章是军衔制度的体现,使人们想到暴力与服从;法院门前张牙舞爪的石狮是封建衙门的标志,使人们想到强权与专制。健康的司法文化溶铸神圣的法律信仰。正如伯尔曼所言:法官袍服、法庭布置、严格的出场顺序、誓约、尊敬的辞令不仅使法官本人,而且也使得所有参加审判过程的人,使全社会的人都在灵魂深处体会到:法律是如此神圣!

14.审委会存废问题研究。审委会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权宜性制度,其与法治原则的冲突日益明显了:1)在司法实践中,审委会只行使超越法官的权力,不承担司法责任,这是法治国家所不能容忍的现象,也是这-制度最严重的缺陷;2)审委会由院长召集并主持,这是司法权行政化的集中表现;3)审委会无法定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规约,违背“无程序便无权力”的法治定律;4)审委会实行“暗箱操作”,违背司法公开原则;5)审委会的运作原则违背司法权的运作原则,司法权的运作既不同于立法权的“多数决”原则,也不同于行政权的“集中”原则,它采用的是“均权”原则,每一个法官依法律素养对案件作出的理性判断的效力都是相同的;6)在审委会制下,大家集体理案,个人被集体所掩盖,法官的独立思考和公正司法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抑制和挫伤。而聪明的法官,已学会了如何利用审委会去达到既不负错案责任又能实现个人目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审委会已成了司法智者制度错案的工具。

15.“个案监督”问题研究。议会对司法个案进行监督不仅符合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权力关系,而且西方宪政发达国家亦不完全排斥,但是这种程序只能用于对影响特别重大、公众特别关心的司法个案的监督。监督司法是议会的一顶特别性权力,如果将之常规化,就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学理矛盾:1)提起程序的随意性违背法治对一切的规束要求。程序是司法的生命,对司法的监督如果可以随意提起,那么也就意味着人大对司法的权力是无限的,人大对司法是可以为所欲为的;2)监督方式的随意性开辟了新的司法腐败通道。对司法个案的监督往往是通过人大办公机构领导的“批示”方式来进行的,谁能找到批示人,谁能找到高权力位阶的批示人,谁就有了左右法官的可能;3)“个案监督”违背立法权的工作性质,立法

权是议决性的权力,监督亦须通过议决的方式进行,议而不决或未议而决都是权力腐败的表现。如果对个案议决出了结果,人大就变成了司法终审机关,就无司法审理的必要了;4)在人大监督下审理的案件如果事后证明是错案,谁来负责?人大不承担责任有违权责统一原则。

16.“媒体监督”问题研究。此问题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价值与司法独立价值及公民权利价值之间的衡平。在媒体与司法的交际过程中涉及四方面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是司法主体。司法者履行职能是公权力主体,司法者作为个人的存在,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还有个人权利的存在:二是诉讼参与人。原告、被告、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不仅享有法定的诉讼权利,而且享有不可侵犯的以名誉权和隐私权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权利:三是新闻媒体。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双重身份,因而享有双重权利。其一是作为官方代表间接享有一部分权力,其二是作为民间舆论主体身份享有舆论权;四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享有通过媒体实现的对司法的知情权、监督权。在这几种关系中社会公众利益应受到尊重,司法应受监督,而新闻自由应受保障;司法是为了权利救济,不允许以侵犯当事人的其它权利为代价。所以新闻自由对司法的介人应有限界,把“现场直播”请进法庭,就是媒体介人过度的表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司法权允许了媒体对其它主体权利的无意侵犯。

17.法官等级问题研究。法官作为一项非常特殊性的职业,由其应负的三项基本义务(对当事人负责、对公众负责、对法律负责)构成了最基础的伦理准则,只有合乎伦理准则的人才能成为法官。就法官的权力而言,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均等性,法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高低、大小之分;二是终局性,法官之上不允许再有法官凌驾。法官有资格深浅之别,但并不意味着资深法官就可以命令资浅法官。我国法官法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据将法官确定为十二级是极具官僚色彩的,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提高法官的尊荣,不如说是为了向行政看齐,向军警看齐,其中内涵着明显的“刑起于兵”之思想底色和深刻的公法等级意蕴。

18.法官行为能力问题研究。法官作为行使特定职权的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特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官法对法官的权利能力规定较为具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23周岁及专科学历等要求,而对行为能力的规定却比较笼统。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主体取得权利的一种抽象资格,只为享受权利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能。主体要将这项可能性权利变为现实性权利必须具备特定的行为能力,即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地完成审判活动,这就应该从品行操守、法律素养、逻辑思维、理性水准、职业伦理等方面设定严密的、可操作的“行为规格”。-个法官在行为能力上欠缺时作出的判决应认定为是无效的判决,当事人可以以法官无行为能力为由申请更换法官或提起上诉审或再审程序。那些不会适法只会当官的“法官”应认定其无法官行为能力而剥夺其资格。

19.法官责任追究问题研究。在法官的义务体系中,有三项基本义务,其一是遵守一般公众道德,这是社会对法官伦理要求的底线,一个人如果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就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法官;其二是遵守职业道德,对法律负责,这是社会对法官的职业伦理要求,一个法官如果不能公正司法,就丧失了职业资格;其三是为公众利益和正义而献身。一个人如果不能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寓于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之中,那他就不是人中之杰,而只有精英才能成为法官。法官必须同时格守上述三项基本义务方为合格的法官。可见社会对法官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其他公职人员的要求,甚至高于对政治家的要求。法官违背伦理之一项就构成褫夺其资格的条件。对法官的处罚不应以行政的方式进行,法官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如果事实证明某个法官不具行为能力或其缺乏公正伦理而在其受“行政处分”如警告或记过后继续任法官,那简直就是对公正的嘲弄,这与让抢劫犯去把守银行何异?

20.法官角色问题研究。-言以蔽之,法官代表着什么?检察官在法庭上说,他代表着国家,律师说他代表着当

第三篇:语病二十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日抵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B.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于正当的贸易保护措施,有的国家一味采用利己损人的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已于10月26日正式启动,从10月26日起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其表现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

D.张艺谋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令人惊艳的出色表现,登上了“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领奖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B.在11月26日的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在印度最大城市孟买的19处重要地点,进行了“协调一致的一系列袭击”,造成当地局势和社会秩序的骤然紧张。

C.人们在为GDP的飞快增长欢欣鼓舞的时候,是否也认真计算了我们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是否时时不忘我们有责任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呢?

D.受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加之强劲对手不断涌现,雅虎的市场份额开始减弱,互联网搜索市场逐渐形成谷歌、雅虎和微软MSN鼎立的局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A.深圳交通管理局主动出台下调出租车月缴定额等八项措施,这显然是吸取近期重庆、海南等地“的哥”罢运,主动应对出租车行业诉求的举动。

B.在这次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专项检查中,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这与该公司平时严把质量关是分不开的。

C.建筑界许多专家认为,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建造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鸟巢”是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的独特建筑。

D.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恢宏而壮观,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十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B.如今传统节日内容单调,除吃之外其他的内容或者日益衰微,或者徒有虚表,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的没落所导致的。

C.30年来,我们党不断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D.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旅客乘机可随身携带液态物品和打火机、火柴等火种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紧急通知暂缓执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视综艺主持人纷纷出走,多数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央视纪律太严;二是由于主持人工资收入太少;三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小。

B.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不仅符合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C.澳大利亚人麦士数十年来在许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D.将GDP增幅降低作为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预示着山东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在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的提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记者就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致肾病联系了三鹿集团,想确认三鹿奶粉是否真的存在质量问题和对婴儿可能因为食用该奶粉而患肾病的情况是否知情。

B.对企业来说,现在可能要做的是整顿,以度过当前的危机,让消费者重建对产品的信任。我想,这个过程是艰巨而漫长的。

C.在太空行走中,翟志刚身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航天服价值3000万人民币,成功地使自己免受太空极端温度和辐射的伤害。

D.他的创作在时代旋律与艺术创新、历史潮流与个人价值、讴歌真善美与冷静审视社会上,有着非凡的糅合能力。这是谢晋电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际问题观察家和政治分析家认为,贝·布托之死将对巴基斯坦国内和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是加深国内政治危机。

B.1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他和第一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一起共事已经有17年了,平时接触很多,将全力支持他竞选总统。

C.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获得成功,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

D.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股春风,但她的风力远远不能让普天庶民温暖;坚持科学发展是一柱阳光,但她的照射远远没有让神州大地覆盖。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近傅雷先生,从1月15日起,“傅雷译著手稿展”将在国家图书馆善本珍品展室开展。

B.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三农”工作,并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

C.省教育厅为把新课程方案落到实处,要求各地市逐步废止文理分科,实行走班教学,最终走出“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

D.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介绍,海军护航是保护中国船员生命与中国船运公司资产的国家行为,不会向受到被护航的船只收取任何费用。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专项整治,使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钱权交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B.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相当部分高血压病的产生就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

C.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我国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8个月逐月回落,说明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增加供给、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效。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世界卫生组织称,到10月20日,在越南共有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41人死亡,成为最大受害国。

B.“中星九号”虽然采取不加密方式传输节目,居民只要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就可收看,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偏远地区受益。

C.欧洲航天局称,过去10年间,中国上空由工厂、发电站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上升了约50%,而美国和东欧等地的污染程度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

D.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强化政府的现任和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1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民美德是社会公民个体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社会公共伦理品质或实际显示出来的具有公共示范性意义的社会美德。

B.美国要想取信于国际社会,就必须明确此次次贷危机的责任,必须停止这种以邻为壑转嫁风险的所谓“金融创新”,必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性机制以避免次贷危机不再发生。

C.“澳大利亚研究生奋进奖学金”资助赴澳攻读任何学科领域授课式或研究式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海外学生,都可以享受每学期至多一万澳远的学费津贴和普通海外学生医疗保险。

D.“神七”的成功发射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它巩固了中国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航天大国的地位。在新的时代,“神七”的升空不仅是多种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且是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结果。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表现出极强烈的大脑反应,有的看上去像是癫痫疾病正在发作,有的甚至出现了神经迟滞和学习功能紊乱的症状。

B.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的学杂费,高度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充分关注。

C.动物迁徙引发的疾病传播范围有限,影响也相对较小;医学家认为,人类自身的活动才真正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

D.由于美国政府已经取消了部分钢铁产品征收的进口附加税,欧盟投挑报李,也将取消原定对美国产品征收的总值约二十二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8年CCTV中国经济人物评选在北京揭晓,当选人覆盖了证券、IT、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解读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辩认出2008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

B.国务院“纠风办”于2009年开始进一步加强对药品成本价格的监管,改进药品价格核定办法,扩大政府定价药品范围,逐步对所有处方药实行政府定价。

C.“十一五”以来,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初见成效。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B.中科院张雨青博士专程赶赴特区授课,为300多名参加“我要爱”心理援助行动的志愿者作专题报告,如何对5·12地震灾区群众做好心理援助进行了专业培训。

C.10月14 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主题口号在山东济南揭晓,据有关人士透露,本届全运会吉祥物和主题口号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D.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成都市将建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监测报告,并加大对受损企业的帮扶工作力度,但一些属于落后产能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倒闭。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金融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对党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B.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但办学秩序较乱。目前教育部正在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规划将涉及民办幼儿园收费、质量监管、准入等具体问题。

C.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与**会晤,其举动轻率而又短见,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法关系。

D.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直接“三通”,这是两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掀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崭新的一页。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已掌握的证据,专案组确定,“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冒充司法部下属机构,私自培训调查员,已涉嫌诈骗。

B.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

C.“大部制”改革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增强其服务能力。

D.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17.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个在他的自传中被深情描述的姑妈,现居住在波士顿贫民区的一处破败房屋内。成为“政治贵族”的他显然没有与她联系,更不要遑论施以援手。

B.端午、中秋传统佳节既有古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又蕴含现代文明的激励和交流,“过节”既是事业的“加油站”,又是“常回家看看”的“孝节点”,最大限度减少了“月圆人不圆”的尴尬。

C.如此昂贵的造价,却只有日均1.5万的客流,高峰脱班时间达到20分钟,完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运送效率,甚至还比不上每公里造价只有几十万的普通线路。

D.《矿难》记述了太多的灾难与死亡,描写了太多的血与痛,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关心群众疾苦,为那些死去的窑工和那些受侮辱的损害者呼吁。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国医生吸烟高达56.8%,竟然有医生一边吸烟一边劝肺癌病人戒烟。因此,医生是最应该以身作则戒烟,其次是领导人和老师也要带头戒烟。

B.“山寨”一词既然有了全新的解释和丰富的社会内涵,就不能有任何的“匪”气,不能成为当作无视知识产权、制假贩假的挡箭牌。

C.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民营企业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十分严重,在改革开放30年中创造了巨大经济奇迹的广东民营企业能挺过这一关吗?

D.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飞行器“山猫”可以像普通飞机那样从跑道上起飞,速度最高可达两倍音速,高度最高可达20万英尺(约合60公里)以上。

C.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D.炒得过热走势也过急的“两会行情”,骨子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政策牛市,而是“讲故事”讲出来的“山寨牛市”。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针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即将于2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十九届年会确定了“重塑危机后的世界”,旨在寻找稳定金融市场与促使经济增长的良策。

B.在发达国家,“智囊团”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机制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现如今它已成为影响政策决策科学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C.南昌火车站位于京

九、浙赣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位置,今年春运期间,日均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增长了56%。尽管是大年初一,车站的大厅里仍有不少旅客在排队购票。

D.如果一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的回报,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和二次分配上有所体现。

语病专项训练答案|

1.B(A语序不当,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C“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主客颠倒;D缺少介词,应在“团队”后加上介词“以”)

2.C(A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应为“防止出现……现象”或“防止……现象出现”。B 搭配不当,应为“当地局势的骤然紧张和社会秩序的极度混乱”。D“减弱”改为“缩减”)

3.B(A成分残缺,应在“罢运”后加上“的教训”:C句式杂糅;D最后一句主语不明。)

4.C(A语意重复B句式杂糅D、在“火种”后加上“的规定”)

5.D(A项,“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二是由于……三是由于……”重复累赘;B项语序不当,两个“符合”后的内容错位;;C项,应改为“虽然群众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6.D(A成分残缺,在“可能致肾病”后加“的问题”;B“过程”与“艰巨”搭配不当;C结构混乱,应把“3000万人民币”提到“„飞天‟航天服”之前且再加“的”字。)

7.A(B项赘余,“一起”和“共事”重复;且最后一句表意不清。C项语序不当,“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一句应放在最后。D项“让神州大地覆盖”应改为“覆盖神州大地。”)

8.A(B项,成份残缺,可在“增收”后面加“的主题”。C项,搭配不当,“走出”与“现象”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去掉“受到”或“被”。)

9.D(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句式杂糅,可改为“有相当部分高血压病就是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C.语序不当,应改为“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10.C(A项,缺主语,介词“在”掩盖了主语“越南”,删之;B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句首。D项,成分残缺,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后面加“服务”)

11.A(B、“不再”改为“再次”C、偷换主语D、语序不当)

12.C(A语序不当,“癫痫疾病”比“神经迟滞和学习功能紊乱”的症状更严重。B项中应在“学杂费”后加“政策”,成分残缺;将“高度”与“充分”位置对调,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D缺少介词,应在“部分”前加“对”。)

13.B.(A项“辨认”与“热点、脉搏”不能搭配;C项成分残缺“贯彻——的方针”;D项语序不当“解放和发展”)

14.A.(B项成分残缺,“如何”前加“就”;C.项“火多是……”与“……以……为主”杂糅,或表述为“应征者以青年师生为主”;D项搭配不当,把“报告”改为“机制”。)

15.D(A项前后不对应,应在“变压力为动力”前加“能否”。B项语序不当,应将“准入” 移至“收费”前。C项“短见”是名词,不能作谓语。)

16.B(A成分残缺,应是“……冒充司法部下属机构,私自培训调查员的行为”。C项成分赘余,删去“目的”或“为了”。D项缺宾语,“解决”缺宾语“问题”。)

17、D.(A.否定不当,不合逻辑。删去“不要”。“遑论”的意思是不必论及、谈不上,已经有否定的意思了。B.语序不当。“弘扬和继承”当为“继承和弘扬”,“激励和交流”当为“交流和激励”。C.全句缺主语。)

18.D(一是成分残缺,应是“全国医生吸烟的比例高达56.8%”,“医生是最应该以身作则戒烟的人”或“医生最应该以身作则戒烟”;二是“其次是领导人和老师也要带头戒烟”杂糅,改为“其次是领导人和老师”;B成分赘余,“成为”与“当作”重复,删除其一;C句式杂糅)

19.D(A项,“发展”和“重视”语序不当,应调换;“重要组成部分”搭配不当,应改为“重要措施”。B项,句式杂糅,“最高可达20万英尺(约合60公里)以上”,去掉“以上”。C项,不合事理,“余震发生”是无法“防止”的,“防止”的是“余震发生”后出现的不应有的损失,“再次”的使用有违常理)

20.B(解析:A项为成分残缺,缺少“确定”的宾语,可在引语后加“的主题”;C项为句式杂糅,为“处于……位置”与“位于……处”杂糅,去掉“位置”即可;D项为不合逻辑,“近年来“即将”自相矛盾。)

第四篇:病句修改二十题

病句修改二十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大陆目前正积极筹组赴台采购团,大约有7至9个以上的采购团计划在5至9月间先后赴台考察并洽谈采购事宜。

B.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振兴举措,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最近,某煤炭公司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公司最近发生的一起严重责任事故的调查结果及其处理意见,以避免同类事情不再发生。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使我们临沂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D.“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成为今年“两会”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最近区里举行的爱国歌曲响彻了河东大地。B.提高质量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D.通过第六次铁路运行大提速,使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能否认真刻苦学习,是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B.联欢结束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在我耳边回响。C.中国人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中学生阅读和理解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B.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C.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做错了。

D.专家告诫:观看日食时要有防护措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2分)

A、在同学们的热心的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面向我们走来。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B.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C.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使人们学会欣赏,学会创造。D.在转基因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谨慎食用转基因食品。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B、我们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C、人们看见了美丽的瀑布和震天的响声。

D、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9、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看到眼前的照片,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面对禽流感疫情,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C.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D.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C.在“五个一工程”的推动下,我市的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D.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世博轴全长约一千米左右,由浦东延伸到黄浦江边。

B.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的杜拉拉扮演者王珞丹,向现众展现了她热情洋溢。C.马拉多纳说,当阿根廷国家队在世界杯上惨败给法国队时,他感到非常痛苦。D.《教育规划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2、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既然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美国金融危机却愈演愈烈。

B.法国军方配合巴西军方在出事海域展开了搜寻和打捞失事飞机黑匣子。C.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D.面对灾后重建工作,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先进分子要冲在前面。

13、选出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B、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C、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这所学校当英语老师。

D、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教育局通知说,新分配的教师于本月15日前去报到。

B.考试前有三忌:一忌考前不可心浮气躁,乱了阵脚;二忌考前不可顾此失彼,粗心大意;三忌考前不可自寻烦恼,自添压力。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最终确定“海宝”为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B.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C.市文明办、城管局、绿化委联合开展、策划的“我给城市添抹绿”大型爱心志愿活动,得到了市民很多的响应。

D.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1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它班级而且也信任他。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深刻的思想认识与艺术修养所决定的。C.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邓老师的事迹。

D.睡眠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三忌卧处挡风。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教育局通知说,新分配的教师于本月15日前去报到。

B.考试前有三忌:一忌考前不可心浮气躁,乱了阵脚;二忌考前不可顾此失彼,粗心大意;三忌考前不可自寻烦恼,自添压力。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最终确定“海宝”为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缺乏长远的规划,缺乏创新的精神,都会障碍企业的健康发展。B、命运之神给他的第一个惊喜首先是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在中国馆的高超的建造艺术上,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人员非凡的智慧。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20、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3分)()

A.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B.所谓“皮革奶”,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C.在邗江中学举行的第四届“运河情”扬州市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开幕式,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D.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烟花三月”节已成为我市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成效性最强的旅游节庆品牌。

修辞

1.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清晨滚动在荷叶上的露珠,好似粒粒钻石,闪闪发光。

B.毛毛细雨,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黑油油的田野披上了迷漫的轻纱。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D.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在蓝色天幕上闪烁。2.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

示例:生长在剑叶心中的菠萝,从院子里的绿叶丛中好奇地探着头,张望着,窥探着来往的旅客。A.孩子灿烂的笑容像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B.前面不远处走来了一队红领巾。

C.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D.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比喻修辞,强调了内心的愁绪之浓。)

B.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梨树由“沉睡”到“复苏”的情态。)

C.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运用排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人生旅途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提醒人们要直面挫折。)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突出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渴望与期盼之情。)

5.在鞭炮齐鸣的除夕夜,用手机发短信表达祝福已成了一种新年的新时尚。请给你的老师发一条短信,表达新春的祝福。(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运用对偶修辞,通过“客路”、“行舟”表达了诗人行走异乡的飘泊之感。)

B.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之门;书籍犹如一束阳光,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书籍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C.难道你认为有人比爱因斯坦更伟大吗?(运用设问修辞,强调了爱因斯坦的伟大。)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运用夸张修辞,把老虎的吼声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

7.“鱼读月,鸟谈天”是一副三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横线上填写两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日的天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运用了比喻,把“天”比作“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形象地突出了天空的阴沉,让人感到秋日的萧瑟。)B.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生动地写出了点缀着嫩蕊的桂花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量,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礼赞。)

C.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运用拟人修辞,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勃勃生机,格调清新活泼,意境如诗如画。)D.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唧唧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运用比喻,突出表现了春天里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热闹景

参考答案1、3、C(B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迫切需要”; A数字表述自相矛盾,去掉“以上”;D“以避免同类事情不再发生”,否定词用错,“不再”改为“再次”。)

2、C3、B4、D

5、C6、B7、A(成分残缺——“具有”后缺少中心词)

8、A

9、A(成分残缺,“想起”缺少中心词)

10、A11、C12、D13、D14、(4分)D(解析:此题综合考查辨析语病、句意的能力。A项句意不明,可理解为新教师必须在本月15日以前去报到,又可理解为新教师必须在本月15日这天去报到。B项有语病,“忌”就是不宜,“一忌”、“二忌”、“三忌”后用三个“不可”,误用了双重否定,与“忌”的内容正好相反。C项也有语病,属语序不对,“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要互换位置。D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

15、B16、D17、(4分)D(解析:此题综合考查辨析语病、句意的能力。A项句意不明,可理解为新教师必须在本月15日以前去报到,又可理解为新教师必须在本月15日这天去报到。B项有语病,“忌”就是不宜,“一忌”、“二忌”、“三忌”后用三个“不可”,误用了双重否定,与“忌”的内容正好相反。C项也有语病,属语序不对,“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要互换位置。D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

18、C19、C20、D(3分,A.滥用介词,致使主语缺失,去掉“由于”即可;B.成分残缺,在最后加上“而生产出来的乳制品” ;C项错在“大约”与“多”不兼容,应删除其中一个);

第五篇:司法改革

中国法院网讯(张先明)7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向社会发布《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以下简称“四五改革纲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贺小荣应邀出席发布会,全面介绍了“四五改革纲要”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推进措施。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特点

谈及“四五改革纲要”的制订起因时,贺小荣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确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四五改革纲要”,并报中央审批同意。

作为指导未来五年法院改革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贺小荣指出,“四五改革纲要”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即: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18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为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贺小荣表示,“四五改革纲要”在谋篇布局与内容设置上体现了四个重要特点:一是整体性。纲要提出的改革举措严格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央司改意见“对表”,是对中央改革任务的分解、延伸与细化,兼顾了人民法院牵头和参加的各项任务。凡是人民法院牵头的改革任务,纲要表述较为详细,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凡是人民法院配合中央其他部门推进的改革任务,纲要表述较为原则,侧重协同推进。二是系统性。纲要充分考虑了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在内容设置、进度安排、成果形式上能够相互呼应,确保改革稳妥有序推进。三是科学性。纲要内容主次分明,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建立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作为重要抓手,将健全审判责任制作为关键环节,做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四是连续性。纲要立足中国国情,科学研判形势,在总结梳理人民法院之前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成果经验基础上,结合前期试点工作,确定了需要继续推进的项目和需要调整的内容。

二、主要内容

围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这一关键目标,“四五改革纲要”针对8个重点领域,提出了45项改革举措。

1.深化法院人事管理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对法官沿用普通公务员管理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司法职业特点,也不利于把优秀人才留在审判一线。针对上述问题,“四五改革纲要”提出,要坚持以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工作为重心,建立分类科学、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保障有力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

贺小荣指出,为了深化法院人事管理改革,“四五改革纲要”提出的主要改革措施有:一是配合省以下法院人事统管改革,推动在省一级设立法官遴选委员会,从专业角度提出法官人选,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在政治素养、廉洁自律等方面考察把关,人大依照法律程序任免。二是推进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与之配套的,则是拓宽审判辅助人员的来源渠道,建立审判辅助人员的正常增补机制,减少法官事务性工作负担。三是建立法官员额制,对法官在编制限额内实行员额管理,确保法官主要集中在审判一线,高素质人才能够充实到审判一线。四是完善法官等级定期晋升机制,确保一线办案法官即使不担任领导职务,也可以正常晋升至较高的法官等级。五是完善法官选任制度,针对不同层级的法院,设置不同的法官任职条件。初任法官首先到基层人民法院任职,上级法院法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遴选产生。

2.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

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四五改革纲要”就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作出了安排。

贺小荣表示,这一制度的主要措施有四项:一是在管辖制度方面,通过提级管辖和指定管辖,确保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划的民商事案件和环境保护案件得到公正审理。二是在法院管理方面,巩固铁路运输法院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将林业法院、农垦法院统一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改革部门、企业管理法院的体制。三是在机构设置方面,建立上级法院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较多的地方派出巡回法庭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建设。四是在法院设置方面,推动在知识产权案件较集中的地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3.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这是司法规律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司法机关为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内部层层审批,办案权责不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四五改革纲要”将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作为关键环节,推动建立权责明晰、权责一致、监督有序、配套齐全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

贺小荣指出,在完善审判责任制方面,主要措施有五项:一是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选拔政治素质好、办案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司法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担任主审法官,作为独任法官或合议庭中的审判长。完善合议庭成员在阅卷、庭审、合议等环节中的共同参与和制约监督机制。二是改革裁判文书签发机制,主审法官独任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不再由院、庭长签发。三是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符合规律的法官业绩评价体系,实现法官评价机制、问责机制、惩戒机制与退出机制的有效衔接。四是科学界定合议庭成员的责任,既要确保其独立发表意见,也要明确其个人意见、履职行为在案件处理结果中的责任。五是建立法官惩戒制度,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既确保法官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得到应有惩戒,又保障其辩解、举证、申请复议和申诉的权利。

贺小荣表示,主审法官、合议庭审判责任制与院、庭长的审判监督制约机制并不是对立关系。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四五改革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审判监督制约机制,主要措施有五项:一是在加强专业化合议庭建设基础上,实行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制度,建立分案情况内部公示制度。二是对于变更审判组织或承办法官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公示。三是规范案件审理程序变更、审限变更的审查报批制度。四是规范院、庭长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监督机制,建立院、庭长在监督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文书入卷存档制度。五是依托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主审法官、合议庭行使审判权与院、庭长行使监督权的全程留痕、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确保监督不缺位、监督不越位、监督必留痕、失职必担责。

4.加大人权司法保障力度

为强化对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司法保障,“四五改革纲要”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庭审为中心的审判机制,有效发挥审判对侦查、起诉的制约和引导作用,确保司法公正。

贺小荣表示,为了加大人权司法保障力度,“四五改革纲要”主要制订了五项措施:一是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一步明确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和标准。二是建立对被告人、罪犯的辩解、申诉和控告认真审查、及时处理的机制。完善审判环节重视律师辩护、代理意见工作机制。三是健全司法过错追究机制,统一司法过错责任认定标准。四是规范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明确人民法院处理涉案财物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五是进一步完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在立法机关的授权和监督下,有序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

5.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

最高人民法院已于去年启动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四五改革纲要”对深化司法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贺小荣表示,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四五改革纲要”主要制订了四项措施:1.完善庭审公开制度。建立庭审公告和旁听席位信息的公示与预约制度。推进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规范以图文、视频等方式直播庭审的范围和程序。

2.完善审判信息数据库,方便当事人自案件受理之日起,在线获取立案信息和审

判流程节点信息。3.继续加强中国裁判文书网网站建设,严格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实现四级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公开的生效裁判文书统一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4.整合各类执行信息,方便当事人在线了解执行工作进展,实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与各类征信平台的有效对接。

6.明确四级法院职能定位

为合理定位四级法院职能,“四五改革纲要”提出要建立定位科学、职能明确、监督得力、运行有效的审级制度。

贺小荣表示,这一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四项。一是进一步改革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制度,逐步改变主要以诉讼标的额确定案件级别管辖的做法,将绝大多数普通民商事一审案件的管辖权下放至基层人民法院,辅之以加强人民法庭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的职能。二是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完善提级管辖制度,明确一审案件管辖权从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转移的条件、范围和程序,充分发挥中级、高级人民法院通过提级审理重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指导类案审判工作,确保法律统一适用的功能,压缩个案请示空间。三是改革法院考评机制,废止没有实际效果的考评指标和措施,取消违反司法规律的排名排序做法,消除不同审级法院之间的行政化。四是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建立真正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法律职能的机构设置模式。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还将建立将本院作出的裁判转化为指导性判例的机制,充分发挥其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职能。

7.健全司法行政事务保障机制

贺小荣表示,“四五改革纲要”立足审判权的中央事权属性,就健全法院司法行政事务保障机制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一是配合中央有关部门,推动省级以下地方法院经费统一管理机制改革。二是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收取的诉讼费、罚金、没收的财物,以及追缴的赃款赃物等,统一上缴省级国库。三是推进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建立以服务审判工作为重心的机构设置模式和人员配置方式。完善人民法院购买社会服务的工作机制,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四是深化司法统计改革,以“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理念为指导,建立司法信息大数据中心。

8.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

贺小荣指出,“四五改革纲要”提出建立诉访分离、终结有序的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主要措施有四项。一是完善诉访分离工作机制,明确诉访分离的标准、范围和程序。二是建立就地接访督导机制,创新网络办理信访机制。三是探索建立律师为主体的社会第三方参与机制,增强涉诉信访矛盾多元化解合力。四是推动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研究出台人民法院司法救助实施细则,切实发挥司法救助在帮扶群众、化解矛盾中的积极作用。

三、落实和推进

贺小荣透露,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抓好落实和推进改革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司法改革领导小组,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同志担任组长,负责研究确定改革要点、审议改革方案、听取进度汇报、讨论重大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具体办事机构,负责“四五改革纲要”的组织协调、实施推进、试点管理、督促检查和评估总结工作,并及时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改革进展、请示重要事项。

贺小荣表示,“四五改革纲要”发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将配套推出贯彻实施方案,明确各项改革措施的牵头部门和参加部门,科学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情况通报、督导检查、评估总结制度,做到每项改革任务都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下载司法改革二十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司法改革二十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改革

    申论热词:司法改革 广东法院系统当前正推行一系列“去行政化”改革,颇受舆论关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鄂表示,司法不公的原因绝大多数并不是因为司法腐败。而“司法行政......

    2015高考作文预测二十题

    2015年高考作文模拟题精选 1、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

    司法改革问题

    一、如何建立一种与行政区划相分立的司法区划咱们国家是一个具有相当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地域的划分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种划分。我们现在思考司法改革时,总觉得一个问题纠......

    司法改革解析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司法改革解析 按:本文发表在今天《南方周末》的“大参考”版。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删节,是所谓“洁本”。按照惯例,这里发表的是完整本,也恢复了原题......

    孟建柱司法改革

    孟建柱:坚持改革创新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重要指示精神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作出......

    司法改革研究

    《司法改革研究》书评 从前,司法制度问题很少引起主流法学界的关注。其中原因,除了法制建设过程中通常对立法建构更重视外,还跟传统上规范法学的主导地位以及法律学科自身的分......

    司法改革中

    司法改革中“人”的因素再探 内容摘要:司法改革的进程中,作为执行和运作法律的人,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更何况中国从古代就有重视人的因素的传统.因此本文通过古代"......

    司法改革迫在眉睫

    司法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五年了,经济改革成就我们有目共睹,司法改革也在有序推进。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必须有相应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