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健康教育宣传栏第4期底稿
驻马店市第七小学
2015年健康教育宣传栏第四期底稿
世界卫生组织评出八大垃圾食品
1.油炸食品此类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食品。在油炸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油条、炸薯片薯条、街头烧烤)
2.罐头类食品不论是水果类罐头,还是肉类罐头,其中的营养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坏,特别是各类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同时,由于能量较高,有导致肥胖之嫌。
3.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需要大量放盐,这会导致此类食物钠盐含量超标,造成常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肾脏的负担加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胃肠炎症和溃疡的发病率较高。
4.加工的肉类食品(火腿肠等)这类食物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故可能有导致癌症的潜在风险。此外,由于添加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等,造成人体肝脏负担加重。
5.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虽然含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所含有的大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已经被确定为导致心脏病最重要的两类膳食因素。现已明确,长期大量进食动物内脏类食物可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6.奶油制品常吃奶油类制品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出现血糖和血脂升高。饭前食用奶油蛋糕等,还会降低食欲。高脂肪和高糖成分常常影响胃肠排空,甚至导致胃食管反流。很多人在空腹进食奶油制品后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
7.方便面属于高盐、高脂、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一类食物。含有防腐剂和香精,可能对肝脏等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驻马店市第七小学
8.冷冻甜点包括冰淇淋、雪糕等。这类食品有三大问题:因含有较高的奶油,易导致肥胖;因高糖,可降低食欲;还可能因为温度低而刺激胃肠道。
驻马店市第七小学 2015年12月第四期
第二篇:健康教育宣传栏第4期内容
健康教育宣传栏
一、高血压
1、高血压的饮食调控原则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2)补充适量的蛋白质:每日1g/kg,多选食豆腐及豆制品、脱脂牛奶、酸牛奶、鱼虾类。
(3)减少脂肪,限制胆固醇:多吃植物油,限制动物脂肪摄入。
(4)进食多糖类食物,限制单糖(葡萄糖、麦芽糖)和双糖(蔗糖)的摄入,多吃高纤维膳食。
(5)严格控制钠盐摄入:轻度患者,每日控制3—5克,中度患者每日1—2克,重度患者应给予无盐膳食。
(6)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7)节制饮食,禁忌浓茶、咖啡,戒烟忌酒。
(8)多吃能保护血管和降压降脂食物:降压食物有芹菜、胡萝卜、番茄、荸荠、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降脂食物有山楂、香茹、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
2、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⑴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⑵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⑶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⑷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⑸患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合理用药。
二、糖尿病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体重减轻)。
2、糖尿病的饮食调控原则
(1)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建议病人每周称1次体重,根据体重不断调整食物的摄入量和运动量,体重应控制在正常
标准的±5%左右。理想体重计算公式:
成年男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成年女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0]×0.9(2)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日碳水化合物进量控制在210—300g,约折合主食300—400g,最好选用吸收较慢的多糖类食物,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等,蔬菜类右适量多用。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广柑、苹果、香蕉等应慎用,对于蜂蜜、白糖、红糖等精制糖应忌食。
(3)蛋白质适量摄入:每日1g/kg,多选食大豆及豆制品、鱼、禽、瘦肉等优质蛋白。
(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植物油,限制动物脂肪摄入
(5)增加纤维食物的摄入:如南瓜、糙米、玉米面、魔芋、豆、燕麦等。(6)保证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提倡食用富含维生素B1、B2的食物,如芦笋、牛肝、牛奶等,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7)食物多样化:每天都应吃到谷薯、蔬菜、水果、大豆、奶、瘦肉、蛋、油脂等8类食物。
新民医院宣
第三篇:2010年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
2010年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第一期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病原不同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疲乏、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出现黄疸。根据病程长短及临床表现轻重临床分型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淤胆型肝炎四型。甲型及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而丙型、丁型及乙型主要表现慢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均可引起重型肝炎。肝炎治疗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可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应防止过劳和精神刺激,避免饮酒和使用有肝损害的药物,并注意防治各种感染,已免病情加重。
1、甲型和戊型肝炎通过食物、水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预防重点应做好“三管一灭”,注意个人卫生;甲型肝炎流行期间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2、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体液、母婴传播,预防重点则在于加强血液、血制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对乙型肝炎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母亲HBsAg 阳性或同时有HBeAg阳性者的新生儿。
3、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1)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2)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4)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5)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7)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8)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9)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10)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2010年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第二期
饮用水卫生
1、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有哪些?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包括:
⑴不含病原微生物,水质对人体无害; ⑵无色透明,无异味,不含肉眼可见的杂物。
2、保护水源的主要措施? ⑴要有防护设施;
⑵厕所、粪池、垃圾堆远离30米以外;
⑶水源上游1000米以内排入的水流应符合国家标准。
3、井水应该怎样消毒?
井水中含有许多致病菌,正常人如果使用了未经消毒的井水时,就会受到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在使用井水之前应该进行消毒。如果将井水打入储水器,可以按照每200斤水加入一粒漂白精片(或泡腾片)的方法进行消毒。若直接使用井水时可以采取下面2种方法进行消毒。
持续消毒法:将漂白粉或漂白精片装入矿泉水瓶中,大约放入2/3的量,然后在瓶的上半部及靠近瓶底处各戳4~5个小洞,用绳子悬挂在水面或距水面0.5米范围内,通过提水时的震动作用,促使消毒剂缓慢释放入水中。在每次使用井水时先震动几下,然后再取水使用。每周更换瓶中的消毒
剂。
一次性消毒法:每日根据用水情况,对所使用的井水进行消毒,首先计算水井的水量。3.14×半径×半径×水深=吨数。然后按照每吨水加入6~8克(约一小汤匙左右)漂白粉,先将漂白粉倒入容器加水搅拌,然后取上清液倒入井中(残渣不能倒入)。用打水桶振荡数次后使用。
5、如何使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
一些农村仍直接饮用井水、水库水、溪水。这类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卫生要求,如一但被污染,可引发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一般在农村家庭中,宜使用漂白粉(精片)进行消毒。
漂白粉含有杀菌能力很强的有效氯。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25%一30%,其消毒方法为:将一定量漂白粉(精片)的上清液倒入水井或水缸中,按每吨水加漂白粉10克(一陶器汤匙)左右或每担水(约50公斤)一片(小)精片。先将所需的漂白粉放在碗或盆内用少许水调成糊状,其次再加水搅匀,澄清后取上清液倒入水井或缸中(但漂白粉有残渣),用水桶上下震荡几次或水瓢搅拌数分钟,待30分钟后可取用。水中带有的氯味,对人体无害,尽管放心。
水量估计:水井口径(直径)80cm、约4只筒为1吨;水井口径(直径)100cm、约3只筒为1吨。
5、使用漂白粉应注意哪些事项?
漂白粉消毒还应注意几个问题:①水温高,杀菌效果好,如水温太低,可适当增加漂白粉用量。②水混浊,会影响杀菌效果。对混浊水应先沉淀或过滤后再消毒。③水源不同,漂白粉用量也不同,可按下列顺序增加漂白粉用量:深井水——浅井水。④特别要注意:千万不要用漂白粉干撒。
2010年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第三期
食品安全小常识
1.易被污染的食物
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大,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易腐败,再加之苍蝇叮爬,污染食物,如果人吃了被病菌或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凉菜、冷食等食品加工或贮存不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一般来说,易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冷荤、凉菜、剩米饭和肉制品等为主,海鲜类食品、扁豆、新鲜腌制的咸菜也易出现这一问题。
2.食物中毒可出现多种症状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3.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A.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B.饮水 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C.催吐 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D.处理 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第四篇:健康教育宣传栏(2013年第12期)
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3年第12期
艾滋病知识专栏
1、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AIDS)的全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
2、什么是HIV?
HIV的全名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既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母亲乳汁中。
HIV在人体生存繁殖。离开人体后,在外界环境很快失去传染性。极高或极低的温度,酒精和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3、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不同?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
4、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5、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如得了肺炎,就要及时把肺炎治好;得了感冒,要抓紧把感冒治好。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
6、艾滋病有哪些症状?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可分为三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2-6周出现。表现为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持续约两周自行消退。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明显的急性感染期,出现率约为50%-75%。此期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2)无症状感染期: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症状,是艾滋病的潜伏期。潜伏期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又称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时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
(3)艾滋病期:表现为全身症状,如持续不规则低热;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除腹股沟以外,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持续慢性腹泻;三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盗汗,初为夜间出现,继而发展到白天也存在;极度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复头痛、反应迟钝乃至痴呆;出现肺炎、结核、肠炎等,甚至肿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7、怎样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
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要采取安全的性行为。一是只有一个相互忠诚、没有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侣;二是每次性生活都正确使用安全套。
8、吸毒者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针具传染给其他吸毒者。此外,毒品使吸毒者的体质下降,增加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的可能性。
9、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输血创造了很多起死回生的奇迹。但是,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我国现在已经有法律规定,所有医疗用血液都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保证安全用血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用血也要起监督作用: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不要为了所谓的“增加抵抗力”而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10、艾滋病病毒会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吗?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在怀孕的后期、分娩过程中和母乳喂养时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传播的可能性为25-40%,一般为30%左右。
11、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
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服用阻断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子出生后,要人工喂养。
12、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13、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检测?
仅凭身体有无症状和体征不能判断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必须进行艾滋病毒抗体检测才能确定。感染后,一般经过2—12周(窗口期)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体。如果怀疑自己被感染,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正规的医院抽血检查。
14、什么时间去做检测?
应在高危行为后的0、6、12周、半年时检测HIV抗体,半年以后仍未检测到HIV抗体,则认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窗口期”,“窗口期”尽管可能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这段时间过性生活,要使用安全套。
15、检测结果能保密吗?
检测机构和医生必须为你保密。如果泄密,你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
16、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有什么好处?
有利于了解自身的感染状况,及时得到支持帮助和必要的治疗,有利于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健康,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17、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怎么办?
如果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生活和情绪可能会受到很大干扰。但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不等于是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有很长的潜伏期,感染者潜伏期内跟健康人没有什么两样,关键是要延缓发病时间。只要你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保持免
疫力不下降太快,艾滋病病毒数量不增加太快:
(1)接受事实,不自暴自弃,保持心理的平衡和乐观的情绪;
(2)定期到医院检查,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
(3)避免感染和皮肤破损,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4)如果你的身体状况良好,完全可以继续工作。有工作、能劳动,既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可保持经济的来源;
(5)坚决改变高危行为;
(6)保证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
(7)戒烟戒酒,适当锻炼身体,过有规律的生活。这样将会大大延缓艾滋病的发作,延长寿命。要相信,人类总有一天会战胜艾滋病病毒的。
1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义务与责任是什么?
(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应听从医务人员指导,服从卫生防疫部门管理;
(2)艾滋病患者应暂缓结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申请结婚,双方应接受医学咨询;
(3)明知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而故意感染他人者,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得捐献血液、精液、器官、组织和细胞。
19、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应该怎么办?
家里如果有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不用害怕,因为日常生活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作为感染者家属,需要做到:
(1)夫妻性生活时应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2)分开使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容易弄破皮肤或黏膜的物品;
(3)配偶及性伴侣要定期到正规医院检测,接受医生指导。
20、目前政府对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优惠政策,治疗应注意些什么?
根据四免一关怀政策,政府对确诊的艾滋病人中生活贫困、无固定职业、无生活保障、低收入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患者抗病毒治疗须有严格的适应症,并到指定医院接受检测,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则可实施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毒副反应重,漏服易形成耐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一旦服用需终身服用。
预防保健科宣
第五篇:健康教育宣传栏(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3年第11期
---糖尿病健康知识专题宣传
一、糖尿病分型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糖尿病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 1、1型糖尿病:大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中老年,患者起病时症状明显,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成年,也常见于青少年,起病时症状不明显,病程经过复杂,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遗传倾向
②环境因素,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 ③肥胖、高热量饮食
④体力活动减少 ⑤应激性刺激
3、妊娠糖尿病:指原来未发现糖尿病,在妊娠后才发现的糖尿病,大部分在分娩后糖耐量可恢复正常,但也有一部分成为永久性糖尿病。
4、特殊类型糖尿病:指由于指定的基因缺陷或一些内分泌疾病如柯兴氏病、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主要症状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1、多尿:血糖高,自尿排出,引起利尿作用,每日尿量可达3升以上。
2、多饮:多尿引起脱水,致口渴思饮。
3、多食:大量糖自尿排出,引起能量丧失,要多食以补偿。
4、体重减轻:能量的丧失,引起体重减轻。不典型症状:
1、反应性低血糖:早期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型,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而和血糖高峰不一致,常可在餐前发生反应性低血糖:心悸、出汗、饥饿、乏力等,为糖尿病早期症状。
2、视力障碍:血糖明显增高时,可引起晶状体改变,使屈光不正。眼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血糖正常后视力可恢复。
3、皮肤瘙痒。
4、神经病变和各种感染:以并发症而发生的症状,如下肢麻木、烧灼痛;视力进行性减退;难以愈合的伤口,皮肤生疖患疮,反复尿路感染,肺结核等。
1型糖尿病患者及病情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症状明显。约有半数的糖尿病患者以不典型症状起病或无明症状,多数在体检生化检验后,才发现血糖增高,被诊断为糖尿病。
三、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得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对于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极为重要的。有下列情形者,应及早到医院检查血糖:
1、出现口干,饮水量增加,排尿量增加,而找不到明显原因;
2、饭量增加,但体重下降;
3、肥胖者;
4、有糖尿病家族史,出现糖尿病症状。
5、反复发生皮肤疮、疖、痈;
6、创伤或手术伤口不易愈合;
7、妇女有巨大儿分娩史(分娩的新生儿体重超过4000克),反复流产或胎死宫内等异常产史;
8、妇女外阴搔痒;
9、少年儿童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无力、多饮、多尿时; 10、40岁以上做健康查体时,应常规检查饭后2小时血糖。
四、干预得当糖尿病前期可逆转
糖尿病前期常合并多种代谢危险因素,最常见的是肥胖、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异常、血尿酸高及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前期的转归有3种可能: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一种是保持现状;还有一种是恢复正常。糖尿病前期者如果听之任之,每年会有5%~15%的人步入糖尿病患者的行列,但只要干预得当,完全可以恢复正常。合理饮食:在饮食干预中,一定要做到平衡膳食。做到以谷类为主,主食多样不过量,多吃杂粮;食盐限量在每天5克以内,尤其是有高血压的病人更应如此;多吃蔬菜(每日摄入量不少于400~500克)和水果(每日100~200克);减少膳食脂肪,增加优质蛋白,如鱼类、禽类、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多吃豆类及其制品;对于身体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来说,要积极减肥,即每月减0.5~1公斤,直至达到标准体重。
适量运动:在运动干预上,提倡适量运动,每天至少散步半小时或做相似能量消耗的运动,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最好选择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投入,且利于长期坚持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做操、打太极拳、扭秧歌等。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一般宜从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登山、骑车、跳绳、爬楼等中等强度运动。
五、哪些人群危险性比较高
糖尿病前期一般没有症状,不容易被发现。所以,以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注意时常监测血糖,及早发现血糖升高倾向:
1、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2、年龄≥45岁者;
3、超重或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5;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 毫摩尔/升;甘油三酯≥2.82毫摩尔/升者;
5、高血压:高压≥140毫米汞柱和(或)低压≥90毫米汞柱;
6、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常见的中风偏瘫等;
7、年龄≥30岁的妊娠女性;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者;曾有不明原因的滞产者;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
8、习惯久坐者;
9、使用一些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六、控制糖尿病的理想目标是什么?
血 糖:
空腹4.0~6.0毫摩尔/升 餐后2小时<7.8毫摩尔/升 糖化血红蛋白<6.5% 老年患者(65岁以上者)目标适当放宽 空腹5.0~8.0毫摩尔/升 餐后2小时<10.0毫摩尔/升 糖化血红蛋白<7%(避免低血糖发生)血 压: <130/80毫米汞柱 血 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毫摩尔/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毫摩尔/升 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 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
七、糖尿病人日常护理四大误区
误区一:打胰岛素会上瘾。很多人认为胰岛素是激素,更荒谬的是一些人觉得注射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会成瘾。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激素,不是人为添加的,而且患者是缺乏的,只是把缺乏的补到正常水平,不会过量,所以不存在上瘾问题。糖尿病的治疗是非常个性化的,需要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年龄、病程等来决定什么时候用降糖药,什么时候用胰岛素,胰岛素可以随时用、随时停的,不存在任何依赖的问题。
误区二:糖尿病患者啥都不能吃。糖尿病人可以正常吃饭,不应该饿着。长期饥饿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出现低血糖情况,有些患者还不敢吃蛋白质,实际上蛋白质对血糖影响不大,而缺乏蛋白质对人体免疫力影响很大,得不偿失。另外,不吃饭天天只吃荞麦等粗粮、吃保健品,这都是没有必要的。
误区三:只重视空腹血糖,不重视餐后血糖。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还仅停留在空腹血糖一个标准上,体检往往也只查这一项,实际上中国人的糖尿病有个典型特征,就是餐后血糖升高明显。因此,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以及糖尿病患者平时监测血糖,都要注意查餐后血糖。
误区四:中药降糖不伤肝、不伤肾。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很多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特别是有些药物还注明对肝肾有损伤。担心肝肾损伤是导致患者随意停药、减药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任何试验或者研究能够证实中药能有效降低血糖,如果是纯中药,降糖效果就不可能很好,如果有降糖效果,很多是在里面添加了最便宜的降糖药。服用这种药物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对药物剂量无法把握,很可能导致患者的血糖忽高忽低。
八、糖尿病病友抗糖路上“八不得”
1、馋不得: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节食,故常常出现对某种食物想吃而不能吃的情况。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从严治馋,不该吃的食物一定不要吃。
2、懒不得:老年糖尿病患者吃饱后容易打盹。但糖尿病患者如果在吃饱后躺下就睡,可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进餐后,切不可偷懒。另外,糖尿病患者不可太亲近电视、电脑及麻将等娱乐活动,而应多亲近大自然,多参加户外锻炼。
3、累不得:劳累是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诱因。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过度劳累。
4、气不得:快乐使人健康,忧愁使人生病。糖尿病患者最怕生气,生气后血糖常常上升。
5、马虎不得: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好的原因往往与自控力差有关。遵从医嘱、科学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关键。
6、乱治不得:如今治疗糖尿病的广告“满天飞”,糖尿病患者切不可有病乱投医,否则可能会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
7、轻心不得: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故在此病的治疗方面,病人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稍一疏忽,病情就可能加重。
8、片面不得:有的糖尿病患者在防治方面总是片面地看待问题,如:他们或是只注重运动而不注重休息;或是只注重节食而不注重营养;或是只注重高血糖而不注重低血糖。因此,一定要记住“三个适中”——运动量要适中、节食要适中、血糖控制得要适中。
预防保健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