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进高端人才暂行办法20171218
引进高端人才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切实践行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总要求,全力推进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战略构想落地生根,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为大运城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党管人才、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原则,以“急需紧缺为先、发展需要为本、业绩能力为要、激励保障并重”为导向,着力解决我市人才总量偏少、产业领军人才短缺、人才市场化不够、人才服务环境不优等问题,加快引进高端人才,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单位主体、市场运作、流动规范的精准引才新机制,使各类人才在运城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尽展其才、建功立业。
第三条
聚焦“一区五带”发展布局,发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城市区位优势,鼓励和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以总部驻运、项目入运、资金投运、人才进运等方式,在我市集聚一批具备原
企业或合作开发产业化项目,有明确产品和市场目标,拥有的技术成果国内领先,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和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有良好的产业化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其核心技术的产品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且本人为法人代表,投入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不含技术入股),非法人代表的,股权不低于总投资的30%。
2.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平台和创新项目,具备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学术技术成果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有明确的成果转化路线图,致力于创新成果产业化,并能在我市形成新兴产业;或主持过大型科技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科研、工程技术经验的专家学者。
3.拥有3年以上在世界或中国五百强企业、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关键岗位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高级技术职务经验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4.其他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评审认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二)高学历人才
高学历人才指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优秀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式与人才进行合作,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且每年在运城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全职引进,指人事关系转入我市且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劳动)合同。
第七条
柔性引进方式主要包括项目合作、顾问指导、技术咨询、专业管理等;全职引进方式主要采取考试考核、选聘认定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可以全职引进,也可以柔性引进;第五条规定的高学历人才须全职引进。
第八条
柔性引进人才工作程序
(一)发布公告。征集用人单位引才需求,编制我市引才需求目录,向社会发布引才公告。
(二)对接洽谈。用人单位可通过各种招才引才方式,与有意向的优秀人才直接对接。
(三)评审公示。用人单位将相关申报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初审通过后,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审定,向社会公示。
(四)签订合同。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就合作期间的目标责任、薪酬待遇、服务期限等内容进行约定。
(五)备案管理。用人单位及时将合同签订、在岗离岗等情况报市委人才办备案。
第十条 创新创业支持
(一)启动资助。凡是国家级、省部级、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来运创(领)办企业,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企业注册所在地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助。企业注册后,先行拨付50%的资助资金,两年后对引进人才的企业或项目进行中期评估,通过中期评估的,予以拨付剩余50%的资助资金;未通过中期评估的,待其通过整改符合要求后再拨付剩余资金;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停止拨付资助资金。
(二)场地优惠。3年内企业所在的工业园区、乡镇(街道)负责免费提供100-3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需要生产性建设用地的,按照工业用地标准优先供地。
(三)贷款支持。对于科技含量高、产业化潜力大的创业项目,经评审认定,创业3年内,由同级财政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额度最高500万元的贷款担保。同级财政根据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按不低于利息总额的50%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贷款贴息支持。
(四)金融扶持。创(领)办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
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支持其开展新的科技研发和产品开发项目。
(八)获奖支持。对人才(领)办企业参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经认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引进人才新入选山西省“百人计划”、国家“千人计划”或“万人计划”的,市财政给予一次性30-50万元奖励。
(九)学术支持。鼓励国(境)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学术组织在我市发起、组织学术论坛,力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坛落户运城成为永久性会议基地。支持各类企业、产业联盟、新型研发组织发起技术研讨和创新交流活动,并给予10万元资金资助。优先推荐、组织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国(境)内外学术会议和培训,赴国内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所需费用由同级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承担。
(十)项目申报。引进人才申报国家、省、市有关科技项目时,科技部门应优先立项、优先推荐,并做好相关服务。对人才创(领)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免费提供5年云数据服务支持。引进人才在我市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取得的科研成果,科技部门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励和专利。
(十一)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优势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经济开发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
第十一条
资金补助。本办法全职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凡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给予安家补贴和人才津贴。柔性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凡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且每年在我市工作不少于3个月,按实际在运工作时间发放人才津贴。具体标准为:
(一)国家级专家,给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前2位完成人200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2万元的人才津贴;给予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0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1万元的人才津贴。
(二)省部级专家,给予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百人计划”入选者、“三晋学者”、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50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8000元的人才津贴。
(三)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给予每人20万元的安家补贴、每月5000元的人才津贴。
展需求的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并且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根据用人单位和引才中介机构事先约定佣金的50%给予用人单位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引才奖励。
第十四条
政治待遇。对建设大运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表彰奖励,并通过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大力弘扬。行业领军人才可根据工作需要列席当地党委会,参与相关领域的决策制定。对贡献突出的人才优先推荐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候选人,优先给予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第十五条
职务职级。以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为重点,从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积极选聘引进优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阶段毕业院校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到市县两级事业单位工作。1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分别确定为八级职员和七级职员,并择优选派到县乡两级或对口基层单位挂职锻炼。锻炼期满,可返回原岗位工作,也可留在所挂职单位工作。硕士研究生服务基层3年期满(含试用期)、博士研究生服务基层4年期满(含试用期),考核优秀且符合相关任职资格、工作表现突出的,根据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经组织部门批准后,可选聘到
第六章
生活待遇
第十八条
住房保障。由政府投资建设人才周转公寓,或由用人单位负责购买租赁商品住房,解决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的住房问题。未租用人才公寓或商品住房的,可申请每人每月1000元的租房补贴,补贴5年。省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的优秀毕业生在3年服务期内,可申请每人每月1000元的租房补贴。以上租房补贴由同级财政和用人单位各承担50%,租房补贴与安家补贴不重复享受。
第十九条
户籍迁入。引进人才实行优先落户制度,引进人才可在经常居住地或工作地登记户口,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及父母均可随迁。
第二十条
档案管理。对辞职、离职后来我市工作的引进人才,若原单位同意移交档案的,可按工作调动的有关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若原单位不同意移交档案,由本人及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组织、人社部门审核后重新为其建立人事档案,并将工龄连续计算。
第二十一条
社会保险。由用人单位按规定为引进人才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同时为全职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未就业的配偶、子女
目、申请资金支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决策咨询、配套服务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十六条
教育培养。坚持人才引进和培育并重,对现有人才经培养成长为“两高一紧”人才,经认定符合有关规定的,享受本办法引进人才的同等待遇。同时,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处理好现有“两高一紧”人才与新引进人才待遇问题,条件允许的单位可参照本办法中有关政策适当提高现有人才的待遇水平。
第二十七条
跟踪服务。市委人才办对引进人才的使用、考核情况进行登记,建立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构建人才资源信息化系统。加强领导干部与高端人才的沟通联系,建立领导干部包联人才创(领)办企业和高端人才诉求“直通市领导”工作机制,听取人才意见和建议,强化人才反映问题诉求的核查备案,建立问题台帐,实行分类分发限时办结。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人才创(领)办企业项目,优先解决立项、环评、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有关项目手续办理和公共资源配置问题,加快各类企业项目落地。
第二十八条
动态管理。对全职引进的人才实行一年试用期,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建立引进人才流失报告和退出制度,用人单位要及时将期满离岗、中途离岗、辞职辞退等退出的人才情况,按主动退出、劝退、取消资格等分类报告市委人才办。
第三十一条
资金监管。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用人单位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不得中途截留。在引进人才工作中涉嫌造假,骗取财政资金的,一经发现,追回全部财政资助,追究用人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同时符合本办法奖励政策和市级现行招商引资等相关政策的,按“从新从高从优”原则执行。未尽事宜采用“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研究决定。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枣庄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暂行办法
枣庄市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服务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进一步创新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柔性引才机制,加快高端人才集聚,根据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枣发〔2016〕2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柔性引才”,是指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的理念,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契约管理为基础,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集聚枣庄,提供智力支持服务,构建政府引导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灵活多样的引才格局。
第二章 引才方式和对象
第三条鼓励用人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各类社会组织等)以兼职服务、项目合作、服务外包、技术入股、人才租赁等形式,柔性引进创新型、技能型和管理型高端人才。
第四条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 学者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
第三章认定标准和程序
第五条引进的高端人才须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明确约定引进方式、劳务报酬、合作内容及效益目标,约定引进期间创造产生的专利成果使用、归属和转让等事宜。引进期间,每年在枣庄工作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
第六条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的认定工作,随时接受用人单位申报,每个季度组织专家集中认定。申报时,引进人才和用人单位需在枣庄市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登记注册,填写申报书,并提供人才身份证明、引才协议等相关材料。区(市)、枣庄高新区用人单位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按属地原则由区(市)、枣庄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初审;市属用人单位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由主管部门负责初审。
第四章支持服务和管理
第七条对认定的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0000元生活交通补贴,统一发放“人才绿卡”,按规定享受绿色通道、休假疗养、健康查体等相应待遇。符合枣庄英才集聚工程申报条件的,优先纳入工程支持;符合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申报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第八条企业柔性引才的劳务报酬总额可在单位成本中列支。市、区(市)财政分别按照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10%的比例,给予用人单位补助。已在我市申报并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的,不在申报范围,不重复享受资助。
第九条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每年集中开展一次,评估结果作为用人单位享受相关优惠待遇的主要依据。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工作协议到期后,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市财政给予用人单位2—10万元的绩效奖励。
第十条严禁通过签订虚假协议、谎报工作业绩等方式骗取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优惠待遇,对弄虚作假的个人和单位,取消申报资格,追缴已享受的优惠待遇,纳入失信黑名单,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一条各区(市)和枣庄高新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措施,配套相应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8年2月6日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支持企业引进培育人才的若干规定
枣办发[2015]27号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有效破解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人才要素制约,鼓励企业加快引进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定。
1、支持企业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鼓励企业与市外、海外科技领军人才联合创办企业,或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对企业实施的创业创新项目,经评审优先纳入枣庄英才集聚工程,分别给予50—3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2、鼓励企业引进使用海外人才智力。对企业自行聘请的外国专家项目,报人社部门备案认定后,由同级财政给予5000元的经费补助。对经批准认定的省级以上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市财政给予5万元建设补助,分五年发放。
3、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紧缺基础人才。对企业全职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以发布的专业目录为准)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一批大学毕业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在职在岗、在我市缴纳社会养老保险、承诺服务3年以上),由同级财政按照每月20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人才津贴,年底一次性发放,连续发放三年。
4、支持企业培养开发技能人才。对企业技能人才取得国家职业证书三级(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由同级财政补贴50%的评审鉴定费。
5、支持企业建设人才平台载体。对当年新认定的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科技孵化器、技师工作室(站)等人才载体及创新研发平台,由同级财政按照国家级50万元、省级2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6、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共建平台、人才培养等产学研合作并取得实际成效的,支持申报“山东省科学院—枣庄”产业技术研发联合基金项目,经评审,择优给予项目扶持。
7、开展“人才工作先进企业”评选表彰。对重视人才工作、人才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各类人才作用发挥较好的企业,由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才工作先进企业”,并给予10万元奖励。
本规定支持的企业范围为在枣庄市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不含中央和省属驻枣企业)。符合多项支持政策的人才,其补助资金按照就高原则,不重复享受。
本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关于实施枣庄英才集聚工程的意见
为抢抓省委、省政府关于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更好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就实施枣庄英才集聚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
当前,枣庄正处于城市转型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继续深入推进城市转型战略,促进经济快速隆起发展,关键在于破除人才瓶颈制约,集聚一批能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实施枣庄英才集聚工程,坚持政策引领、服务大局,坚持聚焦高端、引育结合,能够有效吸引高层次人才向枣庄聚集,更好地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从2014年起,力争用五年时间,在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面向海内外引进培养1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和新兴学科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使我市高层次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枣庄人才竞争优势。
二、工程体系
枣庄英才集聚工程,重点支持产业创新类、科技创业类和学术研究类人才。其中产业创新类、科技创业类侧重支持产业人才,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通过人才链整合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形成高端人才引领优质项目、优质项目 聚集高端人才的良好格局。学术研究类侧重支持各类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引进培养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学术创新和共性技术研究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一)产业创新类。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等我市转型发展重点领域,计划支持50名左右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领军人才,形成50个左右的创新团队。
(二)科技创业类。计划支持40名左右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我市创办科技企业的领军人才,形成40个左右的创业团队,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人才企业。
(三)学术研究类。计划支持10名左右主持重大课题任务、领导重点学科建设、研究成果有重大创新和影响的学科(学术)带头人。
三、标准条件和支持政策
(一)产业创新类
标准条件:领军人才产业创新业绩显著或有较大创新潜力,主持重大产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或领衔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或领导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团队结构合理,合作紧密,其技术研发方向处于国内产业发展前沿,研发成果处于省内外同行业领先或先进水平,成果产业化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图,是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或能填补市内技术空白领域、较大程度推动我市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能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入选的每名产业创新人才及团队,给予50万元—200万元的经费资助。包括:(1)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启动支持经费50万元;成果落地转化成功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2)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支计划”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后,再给予一次性补助100万元。
(二)科技创业类
标准条件:创业人才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海内外创业经验或知名企业中、高级职位管理经验,是创业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团队结构合理,合作紧密,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战略,能够填补省内空白或引领市内相关产业发展,技术成熟并已进入开发阶段,有明确的产品线和市场目标,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对入选的每名科技创业人才及团队,给予50万元—300万元的经费资助。包括:(1)创业人才创办企业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或省外“千人计划”、“特支计划”专家来我市创办企业的,给予创业启动资金100万元;其他创业人才,给予创业启动资金50万元。(2)获得创业投资机构以货币形式投资的,按创业投资机构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投资支持,最高金额为100万元。(3)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支计划”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后,再给予一次性补助100万元。上述政策可叠加享受。
(三)学术研究类
标准条件:在自然科学及文化、教育等社会科学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作出突出贡献,且具有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具备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支计划”、“泰山学者” 潜力,课题研究方向有重要创新前景的学科(学术)带头人。
对入选的每名学科(学术)带头人,给予科研补助资金30万元,分3年拨付,重点用于课题研究、科研设备购置、学术交流合作等用途。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支计划”、“泰山学者”后,再一次性发放补助100万元。人选所在单位应予适当配套资金支持,具备条件的可遴选配备若干名年龄、知识技能结构合理的人选组成团队。
枣庄英才集聚工程给予人才的各项资金补助为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和有关科技专项资金。对全市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领军人才及团队,经认定,可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给予特别支持。对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大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含外籍院士)等顶尖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的,直接给予100万元经费资助。支持政策与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人才的暂行规定》(枣委〔2010〕83号)和《枣庄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办法》(枣办发〔2010〕19号)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四、管理评估
(一)实行绩效评估。工程入选者统一作为“枣庄英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库管理服务,管理期为3年。工程人选入选后,与用人单位(园区)签订工作合同,约定产业化时限和效益目标。市主管部门组织评估,据此拨付次年经费;管理期满后,进行期满评估,对评估优秀的,报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提供后续支持,评估不合格的取消相关称号,按规定收回所拨经费。
(二)实行动态管理。工程人选公布后超过3个月未正 常开展工作、本人表示不再担任、经评估认定为不合格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资助扶持的,取消人才称号,停止其相关待遇,按规定收回所拨经费并追究用人单位责任。对在人才团队管理服务中出现重大问题、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用人单位,要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拨经费,问题严重的取消申报枣庄英才集聚工程资格。
(三)强化日常监督。建立项目跟踪监督制度,市主管部门要及时掌握人选工作情况,并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人选工作情况进行抽查监督和动态监测。
(四)加强资金监管。用人单位作为项目申报主体,要落实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强化审计监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市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经费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五、配套服务
(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枣庄英才给予优先支持,在项目立项、政府采购、科技项目、专项培训、分配激励、居留落户、子女入学、家属安置、医疗保健等方面,按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人才的暂行规定》(枣委〔2010〕83号)予以落实保障。
(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各类平台载体建设力度,优先支持枣庄英才所在企业申报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按照市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枣政发〔2013〕10号)有关规定给予专项补助。
(三)各级各部门要大力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对落户本区域的枣庄英才及所创办企业,给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办公场地、创业辅导、创业培训等方面的配套支持,降低创业成本。
(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投融资服务,引导投资机构对枣庄英才项目跟进投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给予重点倾斜,注重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给予枣庄英才及所创办企业相应支持。
(五)各企业、园区等用人单位要发挥引才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要大胆创新用人制度,允许枣庄英才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兼职流动,支持枣庄英才在科研立项、团队组建、经费使用、薪酬分配、评估激励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
六、组织实施
枣庄英才集聚工程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以及部署申报、制定评审规则、监督检查等工作,并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市财政局负责资金预算监督等工作。市有关部门根据分工负责受理申报、组织评审、考察复评、日常管理、绩效评估等工作。产业创新类和学术研究类,由市科技局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领域主管部门配合。科技创业类,由市人社局负责组织实施,市科技局配合。需另外开辟新的项目计划的,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枣庄英才集聚工程的申报、遴选、管理、评估等工作所需经费,由市各主管部门编制预算,市财政予以统筹安排。
第三篇:高端人才引进总结汇报
人才引进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安华公司在县经贸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不断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开发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人才队伍现状
随着我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管理、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进行补充和提升。目前我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大中专毕业生11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0%,管理队伍128人,占职工总数的8.7%,技术骨干、专业技术人员45人,占职工总数的1.5%。
二、在引进、培养、使用大学生人才方面采取有关措施。一是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增强企业吸引力。我们对本科以上毕业生或高级技术人员,在工作及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提供舒适的环境,公司给予提供住房,缴纳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意尽量安排其家属到公司工作,在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帮助,以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二是建立全新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对一个企业而言,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对企业起着决定作用。公司实行“任人唯贤,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冲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内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和直接聘任(委任)的方式,多渠道选拔高素质人才。开展一些如评选“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企业优秀青年后备人才”等活动,激活人才奋发向上的活力。
公司与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加强联合培训,近两年先后两批派遣80余名技术人员赴景德镇参观学习,同时,与平原一中六名学生签字委培协议,进行陶瓷专业定向培养,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后备技术力量。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目标和任务
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我公司将积极开展企业培训工程,不断提升公司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不断优化技术工人的知识和文化结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买进来”的策略,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整体人才队伍素质水平。为了快速提高,计划聘请六位陶瓷工艺大师、教授、专家进行技术咨询、现场交流指导。目前己联系了三位,主要包括:特种釉料的研制、低成本节能坯料配方的研制、陶瓷装饰工艺、造型设计、成型工艺等,全面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引领行业潮流。
四、对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建议:一是设立企业人才信息库,储备高级人才资源。建立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评选奖励制度,以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多途径、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社会荣誉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大学生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大企业大学生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优惠措施吸引大学生来我县工作。对我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管理人才,除了在学历培训方面进行补助外,还应帮助解决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家属工作、子女读书等问题,使人才有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引进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引导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投入。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培训经费的保障制度,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把人才资源当作人才资本来开发经营,对人才培育成效明显的企业进行适当奖励。
2011年4月20日
第四篇: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
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一、为落实医院人才强院战略,使人才引进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对引进人才进行恰当、有效的选择、考核和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单位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相关配套法规、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医院成熟人才和应届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
三、医院引进人才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岗位需要为前提,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工作岗位,明确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
四、医院人才引进工作坚持如下原则:
1、满足人才结构调整的需要原则;
2、按照适用、精干、高效的原则,各专业、各层次人员配置均衡原则;
3、严格考核,坚持标准原则。
4、重点保证临床医、护、技队伍建设需要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方式
五、医院人力资源办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保证招聘工作质量,确定岗位职数和岗位要求,编制本单位人才引进计划。
六、对引进人才要进行严格考试和考核。
七、医院引进人才工作,院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定期研究、检查人才引进工作,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八、人才引进工作由医院人力资源办负责具体操作。
九、学科带头人、高级职称者,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专业知识精深,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
十、为吸引成熟人才,医院将:
(一)提供发挥人才技术专长的事业平台;
(二)提供一次性购房补贴,协助提供住房信息;
(三)协助解决子女入托或入学;
(四)按国家政策享受我院在岗职工福利待遇。
十一、引进成熟人才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规划与公开招聘
1、医院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相关规定,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确定需要引进人才的类型、规模、岗位设置、来源、使用计划、承担学科建设任务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等,人办理资源办汇总后报院务委员会审批。
2、院务委员会根据提交的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医院近期或中长期人才引进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3、经医院批准后,由人力资源办实施公开招聘。对于个别急需的岗位且条件合适的人选,经推荐可作为特殊情况,直接进入应聘、评聘程序。
(二)个人申报与推荐
1、应聘者提交书面申请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材料。
2、人力资源办会同业务部门对应聘者的学术水平和成果进行初步审查后,提出意见,提交院务委员会决定。
(三)综合评价
根据应聘者提供的材料,中级及以下职称者由医务股(护理部)和所在科室负责考核;高级职称者和学科带头人由医院组招聘领导小组进行面试考核;人力资源办根据掌握的有关信息,组织专家小组对人选情况进行评审,并提出书面意见。必要时可聘请院外专家评审并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提出意见,报院务委员会审批。
(四)引进决定
院务委员会就是否引进、引进的类别、应该享受的待遇,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做出决定。
(五)特别程序
对高级职称和学科带头人引进人员可不经过学术能力评价程序,直接提交院务委员会作出决定。对个别医院急需引进的人员,也可视情况启动特别程序。
(六)考核评审合格者,到医院进行全面体检。
十二、引进人才的管理
(一)经医院批准后,引进人才应在规定时间内到院报到,签定协议书。医院兑现相应待遇。
(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管理由人力资源办负责,其他引进人才的管理主要由所在科室负责。用人科室应根据医院有关规定,积极为引进的优秀人才创造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各项条件。引进人才原则上应完成不低于同类岗位人员标准的工作任务。
(三)对引进人才实行岗位聘任制,采取期中考核和终期评估的管理机
第五篇:《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才引进暂行办法》
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才引进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促进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努力创造出一个能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为钟山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根据《六盘水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市办发„2012‟24号)文件精神,结合钟山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政府引导、按需引进、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重”、“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的原则,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切实抓好人才引进工作。
第三条 钟山区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引进对象及条件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引进人才是指:
(一)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或获得地级市以上“有突出贡
— 1 — 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人才,学术技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重点学科带头人;
(三)45周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
(四)获部、省科技进步、技术改造、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与本区产业结构关系紧密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年龄一般在30周岁以下;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六)钟山区急需的其他紧缺人才。
第五条 本办法所指“钟山区急需的其他紧缺人才”指的是各单位根据实际上报,并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引进的人才。
第六条 引进的人才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者,不在引进之列。
(一)受过司法机关刑事处罚的。
(二)处于党纪、政纪处分所规定的限制期内的。
(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第三章 引进方式
第八条 对符合第四条、第五条人才引进条件的,按以 — 2 — 下方式进行:
(一)通过调动的形式到钟山区工作;
(二)采取借调、兼职、停薪留职、辞职等形式到钟山区短期或长期工作;
(三)携带项目或资金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或承包、承租、领办、创办、联办企业等形式到钟山区工作。
第九条 事业单位刚性引进人才,实行公开招聘制。
(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用人单位制定招聘计划,确定拟引进人才的条件、标准、岗位和报酬,在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面向省内外公开择优聘用。
(二)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每年结合事业单位新增人员招考工作的开展,面向省内外高校有计划地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
第十条 机关单位刚性引进人才,实行招考录用制。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有关规定面向社会招考。
第四章 引进程序
第十一条 收集引才需求。根据本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发展等相关行业需求,每年12月,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部门、单位特别是区内学校、重点企
— 3 — 业、重点工业园区向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申报次年引才需求。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决定后发布引才目录。
第十二条 发布与对接。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通过媒体发布引才目录或根据需求情况组团到有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发布引才目录。需要引进人才的部门、单位与符合条件的人才多渠道对接,物色引进人选。
第十三条 申报与推荐。采取个人申报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个人申报:根据引才目录,符合条件、有意来我区工作的各类人才均可直接向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申报;申报材料包括:工作经历、相关业绩材料以及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和其它佐证水平与能力的材料复印件。组织推荐:达成初步引进意向的人才,由用人单位向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申报引进人才计划;申报材料包括:人才引进计划申请书,用人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引进人才的工作经历、相关业绩材料以及学历证书、资质证明(证书)和其它佐证水平与能力的材料复印件,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的初步合作协议或引进人才实施的项目计划书。
第十四条 审查、考察和评估。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确定初步引进的人才并与用人单位组成考察组到引进对象所在地或所在单位进行考察,考察结果经人才引进评估,评估结果报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 — 4 — 议。
第十五条 审定批复。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拟引进对象的考察结果及时进行审定、批复。
第十六条 签订协议。用人单位根据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定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引进的人才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如服务期限、有关待遇、违约责任等作出约定。
第十七条 办理相关手续。用人单位根据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定意见办理引进手续。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区委组织部、区人资社保局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章 优惠政策及待遇
第十八条 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引进外省市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才,可直接办理岗位聘任手续;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聘任,原则上不受单位岗位职数的限制。
第十九条 鼓励引进人才以专利、科技成果、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分配方式由用人单位与人才双方协商约定。留学人员来本区投资兴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外商独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条 引进人才的配偶属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正式职工,可随调相应单位。根据用人单位与引进
— 5 — 人才面议确定的待遇,引进人才的落户、购房、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有关部门应予提供方便,及时妥善解决。
第二十一条 属辞职或自动离职引进到钟山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原单位同意移交档案的,可按工作调动的有关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其在原单位的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工龄;原单位不同意移交档案的,可重新为其建立人事档案,原工龄以审核属实的工作经历为准,连续计算,其工资待遇比照现任职务同类人员进行套改,对其原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予以承认、保留。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经区人事、编制部门审核同意后,不受进人计划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增加专项编制计划。
第二十三条 加大政府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筹集相结合的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人才招聘、培养和奖励等,由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并随钟山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年增加投入。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接受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
第二十四条 每五年评选一次“优秀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并给予表彰奖励;对业绩特别显著、贡献特别突出、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实施重 — 6 — 奖。
第六章
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五条 引进人才的考核管理,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用人单位共同负责,报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须与引进人才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对服务期限、聘用纪律、工作条件、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待遇、违约责任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出约定。引进人才履行合同或协议情况,作为发放津贴、补助等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对引进人才实行试用期,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由用人单位进行考核并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对考核合格的正式聘用,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试用期间按照相关规定领取试用期工资。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对其所引进人才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承担考核责任,要建立并落实严格、科学的考核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对引进的人才,考核不合格或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相应从业资格条件的,应及时解除聘用关系或按有关规定予以辞退。
第七章
工作体制
第二十九条 人才引进工作由区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 7 — 组织实施,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编委办、钟山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协调,抓好政策落实。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人才需求及资格条件、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等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物色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并达成初步引进意向后,向主管部门申报;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人选进行评审,提出建议并报组织、人事部门。
第三十二条 组织、人事部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区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批,用人单位根据批复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引进人才签订工作合同,办理引进手续。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人才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人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在社会保险、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本办法的有关待遇。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