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海区出租屋消防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
南海区出租屋消防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
根据《广东省群租房、“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佛山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制订整治工作指导意见,供工作中使用。
一、本标准所称群租房为将房屋出租给两个或两个以上承租人作居住使用。
二、属于本标准适用的群租房消防配置应符合以下具体标准:
(一)建筑结构及平面布局
1.群租房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二级,且不应设置在地上10层或者10层以上(用于出租的商品房除外)。
2.群租房严禁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严禁与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设在同一建筑内。
3.出租人、承租人不得擅自改变建筑原有使用功能,严禁群租房套间用于经营商店、作坊、电商网店、公共娱乐场所等生产、经营、储存场所。
4.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合用,未按规定进行防火分隔的,一律依法搬离;严禁采用木质材料搭建阁楼,一经发现必须强制拆除;严禁使用彩钢板、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一经发现必须强制拆除。
(二)安全出口及疏散
1.群租房安全疏散设施应保持畅通,并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或原消防设计审核、备案时适用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或改造。
2.发生火警时,群租房疏散通道上和出入口处的门禁应能集中解锁或能从内部手动解锁。
3.独栋(即各房间通过公共走道或楼梯间连通)的群租房若无法短期内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进行整改的,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未设有两部不同方向疏散楼梯的群租房,外窗、阳台上或公共走道两端的防盗网设置长宽均不小于0.8米,离地不大于1.2米的紧急救援逃生口,并在紧急救援逃生口设置逃生缓降器、消防逃生软梯、逃生绳等辅助疏散逃生设施。
(2)群租房疏散楼梯间应能直通屋顶平台,如确难直通屋顶平台,每层居室通向楼梯间的出入口处应设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
(3)通过长度大于10米的内走道连接各户的群租房,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开向内走道的户门应具备防火防烟功能。
(4)地上3层或者3层以上为住房时,疏散楼梯不得采用木楼梯或者未经防火处理的室内金属梯。
(三)消防设施及器材
1.灭火器材:按照每一承租户不少于1具的标准配置灭火 — 2 —
器,并放置在明显且易于取用的地方。灭火器应选用4㎏以上的磷酸铵盐(ABC)干粉灭火器或相应灭火级别的水基型灭火器。
2.报警装置:
单一套间且10人以上的群租房,应在每个房间和厅室内加装独立式(采取联动控制方式)火灾报警探测器;
独栋(即各房间通过公共走道或楼梯间连通)的群租房,应在公共走道和每个房间及厅室内加装独立式(采取联动控制方式)火灾报警探测器。
居住总人数超过30人的,应在公共走道设置火灾手动报警警铃,手动报警按钮应当设置在每层出入口处。
3.消防给水设施:
建筑高度小于21m的建筑,应在公共区域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简易喷淋装置,并保证保护区域全覆盖。
建筑高度大于21m(含)的建筑,应在公共区域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并保证保护区域全覆盖;如确难设置,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及简易喷淋装置。
4.群租房出租方必须为承租方配备口罩、手电筒等逃生器材。
5.群租房管理人落实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
(四)电气线路
群租房电气线路的规格应当满足用电设备负荷要求,电线、— 3 — 电缆应当穿金属管、封闭式金属线槽或者绝缘阻燃PVC电工套管(线槽)保护。严禁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
(五)厨房设置
1.鼓励群租房所在建筑按楼层设置集中管理的公共厨房。同一套间内设置住人居室且需使用明火的,应集中设置厨房。
2.使用明火的厨房应当采用不燃烧体隔墙和密闭门、窗与其他功能区域分隔,并设置排油烟设施或开启外窗。
3.除厨房以外区域严禁使用明火,严禁使用、存放瓶装液化石油气及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
4.处于管道燃气已覆盖区域内的群租房所在建筑应采用管道供气。在管道燃气尚未覆盖的区域,设置于高层建筑内或设置公共厨房的群租房应采用液化石油气瓶组供气,并设置独立瓶组间。
(六)电动自行车管理
1.群租房建筑内严禁停放电动自行车、为电动自行车或蓄电池充电。
2.电动自行车应当独立设置集中停放、充电区域。除设置于室外敞开区域的集中停放点外,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施和排烟设施。
3.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座或装置应选用合格产品,并具备充电结束自动断电功能。
4.物业服务企业或使用单位、出租人应当在禁停区域醒目 — 4 —
位置张贴禁停标识,定期开展检查巡查,及时劝阻、制止违规停放、违规充电行为。
(七)消防宣传
1.出租人和承租人在订立房屋租赁合同时应当书面明确双方消防安全责任。
2.出租人应当对公共区域的电气线路和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演练。
3.出租人应当告知承租人消防设施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和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常识,并以签订防火公约和在走道、楼梯、出入口(或宣传栏)等公共区域张贴提醒承租人用火、用电、用气等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八)日常消防管理
1.群租房应从严控制居住人数,每个住人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4平方米(不包括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且每个居室实际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
2.承租人应当规范用火、用电、用气,确保消防安全,自觉参与各项消防安全培训活动和灭火逃生演练。
3.消防管理人员在巡查时发现消防隐患,应立即加以督促整改,如果出租人或承租人不同意整改的,按流程报村居、镇(街)、区处理。
(九)群租房所在建筑设置“三小场所”的,除满足上述要
— 5 — 求外,相关部位应按照广东省地方技术标准《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技术要求》(DB44/T1591-2015)实施整改。群租房所在建筑属于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应按照《降低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若干防范措施》要求实施整改。
本人承诺严格按照上述的内容执行。如本人违反上述内容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处罚。
承诺人:
2018年 月 日
第二篇:畜禽污染整治工作指导意见
《畜禽污染整治工作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的理念,以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自建或有可依托的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全省85%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完成养殖污染治理;全省畜禽粪便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实现全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设施更齐全、利用方式更多样、利用机制更完善、利用效率更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三、明确职责
(一)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1.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1)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条例》第五条);
(2)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
(8)牵头会同农牧部门对不按标准排放养殖废弃物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条例》第四十一条)。
(二)环保部农业部关于印发《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1.环保部门牵头、农牧部门配合,确定禁养区划定范围(《指南》6.1摸清底数);
2.环保部门牵头、农牧部门配合,报送禁养区划定方案(《指南》6.4报批公布);
3.环保部门牵头、农牧部门配合,做好禁养区内确需关闭或搬迁的已有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工作(《指南》7.4)。
(三)环保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农业部门牵头编制“十三五”畜牧业发展相关规划(《通知》第三项);
2.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养殖场户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工作(《通知》第五项);
3.省级环保部门牵头制定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报省级人民政府确定(《通知》第二项);
4.环保部门牵头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通知》第三项);
5.环保部门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及落实“三同时”制度(《通知》第四项);
6.环保部门要改革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实施范围。开展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鼓励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力争创建10个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市、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自建或有可依托的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
(六)某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某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责任分工方案》
环境保护部门牵头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
农业部门牵头推广畜禽清洁养殖和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推行种养循环综合利用型生态治理模式,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建设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厂和沼气工程。
(七)某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某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
农业部门负责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等生产资料,指导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负责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
四、工作重点
(一)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各地农业部门要主动与环保部门衔接,结合编制的“十三五”规划,配合环保部门编制本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
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已经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五)创新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
各地农业部门要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加大科技攻关,改进和完善现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深入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做好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加快先进、适用、成熟技术成果转化,支持第三方治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业的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监管
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专业无害化处理体系,加大对非法处置病死畜禽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完善农业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第三方治理机制,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流程痕迹管理,监督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厂、有机肥厂等有关经营主体严格落实病死畜禽处理各项要求,防止病死畜禽污染自然环境或流入市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
(七)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督力度
各地农业部门对掌握到的以下情况及时通报同级环保部门,由环保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县开发区、高新区、城南新区、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积极开展美好城乡建设,全面推进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根据省、市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总揽,以镇域建成区、交通干道沿线和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城乡建设提升年”活动,带动全县环境状况的整体改观,逐步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和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各镇(区)、村居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
2.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不断拓展延伸,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3.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时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整治任务
(一)镇区环境整治
1.市政设施整治。镇区主要道路能分道要进行分道改造,修残补缺、填平补齐;对破损、低洼不平路面进行维修改造;对破损的人行道、路沿石、井盖、下水道箅子等市政设施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道路设施完好率90%以上;加强对主干道路灯管理,维修维护好两侧路灯,确保亮灯率和完好率均在95%以上。结合社区建设,按照“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标准,加大镇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力度,清理有碍通行的各种堆放物料,完善排水设施,增加绿化。按照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要求,在镇区合理增设垃圾箱、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对原有个别破损垃圾箱、垃圾池进行修理粉刷。
2.环境卫生整治。对镇区内所有主次干道、大街小巷、集贸市场及镇村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及时清理乱堆乱放的垃圾堆、沙石堆、货堆,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宣传并做好垃圾入池工作,所有垃圾及时入池,及时清运,严禁垃圾池(箱)垃圾外溢,周边垃圾成堆,做到箱(池)体整洁,周边干净。
3.园林绿化整治。加大镇区内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苗木补植力度,杜绝残株、枯株、死株及缺苗现象;加强树木、花草管护,定期修剪,及时清理绿地内的垃圾、杂草,保持整洁美观;完善庭院绿化和居住区绿化,单位庭院和居住区内现有空地、原来已经规划的绿地和应绿化而没有绿化的土地,要按照规划要求恢复成绿地,确保绿化数量和质量;加大对违规侵占绿地和非法破坏绿地设施的整治力度,依法查处损坏树木花草行为。
4.占道经营整治。集中力量开展出店经营、马路市场、室外烧烤、洗车店、瓜果、饮食、修补摊点等各类违章占道经营行为的整治活动;在清理和取缔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进店进市场经营,恢复秩序,还路于民。
5.乱搭乱建整治。要突出抓好镇区主要街道及交通干道两侧、镇村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和区域的巡查工作,对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理”,科学制定预案,精心策划、周密组织集中拆除行动。
6.河道环境整治。各镇区要重点整治黑臭河道,清理河道与河岸垃圾杂物,加强日常保洁,做到垃圾不入河、河岸无暴露垃圾。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加快水系沟通和调水引流。完善雨污分流规划,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纳入整治的河道沿岸污水全收集,消除河道黑臭异味,提高水环境质量。改善河岸环境,重视驳岸生态化建设,建设滨水步道,塑造亲水空间,努力实现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
(二)村庄环境整治
1.整治任务。2014年全县要完成602个自然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约占全县村庄总数的30%),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1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61个,环境整洁村440个。根据各镇区自然村庄的实有总数,2014年村庄整治任务分别为:近湖镇12个、上冈镇161个、建阳镇32个、颜单镇21个、恒济镇23个、庆丰镇30个、九龙口镇18个、高作镇33个、芦沟镇51个、沿河镇30个、冈西镇70个、宝塔镇30个、开发区75个、高新区16个。(具体村庄名单以管理系统确认为准)
2.典型示范村庄打造。在2014年整治任务中,各镇区确定2-3个典型示范村庄,严格对照相应的整治标准,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重点打造。典型示范村庄要具有一定规模,交通方便,沿线村容整洁,整治后达到可供观摩学习的要求。
3.“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冈西镇双墩村朝阳新村2014年要积极争创“三星级康居乡村”,对照“六整治、六提升”的标准要求,组织编制村庄环境整治专业规划,加快实施各类整治项目建设,重点突出对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休闲健身设施、公共厕所、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通过省级验收。同时抓好已建成的“三星级康居乡村”巩固提升工作,其他有条件的镇区应积极培植典型参加创建。
4.完善管理制度。各镇区要大力推行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明确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区标准和奖惩措施,形成“政府组织、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
(三)道路沿线环境整治
1.沿线环境整治。对高速、国道、省道等交通干道沿线,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彻底清除道路两侧堆放的垃圾、杂草、杂物及污染物,做好日常保洁;对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散葬坟墓实施搬迁或遮挡;对破损、低洼不平路面进行维修改造;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确保两侧绿化带、绿地无缺损、无死株、无垃圾;对交通标示牌进行维护、更新、粉刷和油饰,保证发挥正常功能;对沿线两侧1公里范围内所涉及村庄,按照“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重点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
2.城乡结合部和出入口整治。坚持规划引导,科学推进建设与整治。对已纳入近期改造计划的,加快推进;对规划为绿地的,加快绿化建设;对未纳入近期建设计划的,重点开展城乡出入口整治,全面清理垃圾渣土、露天粪坑、黑臭沟塘、残墙断壁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涂乱画,整治乱设废品收购、加工维修等经营站点,规范广告设置,增添必要的公厕等基础设施,实施绿化美化,做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鼓励有条件的镇区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出入口景观。
3.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带整治。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型社区建设,以234省道、231省道、盐淮线,以及九龙大道为四条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对沿线1公里范围内实施整治建设。对沿线村庄房屋质量较好,集中居住有一定规模,改造提升为特色社区(村庄),不能改造的,通过“三进一调”带动彻底整治。4月中旬完成整治方案,经县审定后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党委、政府对本地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将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农村环境整治领导职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配套专项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承担任务,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深入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3.加大资金投入。各镇村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资金投入的责任主体,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效利用各类农村环境整治补助资金,要围绕目标任务,制定实施计划,认真测算资金需求,安排一定专项整治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明确长效管理经费来源,通过县镇财政补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投入等,多渠道筹措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4.严格督查考核。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各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地农村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全面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月度追踪、季度通报、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暗访、目标考核、成果验收制度。镇区环境整治工作由规划城管局负责指导督查,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由住建局负责指导督查,交通干道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由交通局负责指导督查,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第四篇: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指导意见(试行)
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指导意见(试行)
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全并规范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预防并及时、有效、妥善地处
理各类教学事故,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小学管理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教学事故是指教职员工在教学管理及教学活动中,因本人主观过错或过失所引起的,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或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教学语言或行为。
第三条教学事故依据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分为教学工作事故和教学管理事故两种。
第四条教学事故根据事故的性质和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分三个级别:一般教学事故,较大教学事故,重大教学事故。
第二章教学事故
第五条教学工作事故
(一)一般教学工作事故
1.教师擅离课堂;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拖堂超过3分钟以上。
2.教师不备课上课;上课无教案;不按要求准备教学素材或设施;教学内容出现明显的知识性错误。
3.不按学校课程安排上课;或未经学校职能部门批准,随意调换课程、增减课时、请人代课或代他人上课;随意改变上课地点。
4.布置或批改作业马虎随意,批改后的作业未及时向学生反馈,影响教学正常进行。
5.实验课等不按实验规则组织教学。
6.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无故相差4课时以上。
7.教师在上课时,所携通讯工具发出声音影响教学正常进行。
8.教师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或布置超过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作业量。
9.监考迟到1分钟以上;擅自请人代监考;监考时以各种方式要求学生提前交卷。
10.试卷分装有误,差错率达总份数的10。
11.在监考过程中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如抽烟、闲聊、看书报、批改作业或试卷等);不严格履行监考职责,擅离职守。
12.批阅试卷不认真,出现差错在5分以上或判定等级失误;经核查,一个班级(或一个考场)需要更改成绩(等级)的试卷份数超过该班级(或该考场)试卷总数的10。
13.不在规定时间和地点阅卷、评分、评等、报送成绩;不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二)较大教学工作事故
14.教师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超过10分钟。
15.教师随意占用非本人所教学科课时授课。
16.组织课堂教学不力致使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17.教师不备课上课、上课无教案等现象一学期达三课时。
18.上课时间随意让学生离开课堂另做别事。
19.无故不按时参加、或不按时完成、或不接受学校及上级部门布置的教学研究工作。
20.擅自取消已安排的教学活动。
21.教师无特别的事故,在上课期间拨打、接听电话或发信息等。
22.监考迟到10分钟以上。
23.监考中对学生答题进行暗示、提示。
24.因命题、制卷中的人为原因,造成考试时试卷短缺,或考试时间延误。
25.考试试题有严重错误未能事先发现,影响考试正常进行,造成考试延误、中断或失效。
26.由于监考人员失误,造成考试结束后收回试卷数与参加考试人数不相符;不按要求装订试卷;遗失学生试卷、考试成绩,致使学生成绩无法确定。
27.未按评分标准评定成绩,在考试阅卷中有徇私舞弊行为,如阅卷时给本班学生或其他有关系的学生加分、加等级,或故意压低别班学生考试分数。
28.按考试成绩给全体学生排名次,并在公众场所张榜公布排名结果。
29.采用降低学生考试成绩(分数或等级)的方式来惩罚学生;随意给学生记零分、打不及格的分数或评定不合格等级。
30.由于教学原因或命题原因,一次水平测试(或一门学科)不及格或不合格学生数超过参考学生总数的40(高三可适度调整比例)。
31.不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导致评定结果严重失误,失误率超过参评学生总数的5。
(三)重大教学工作事故
32.在教学过程中散布违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或带有封建迷信、淫秽及其它思想内容不健康的,违背教书育人基本宗旨的言论。
33.教师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超过20分钟,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
教学进程;或未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擅自停课、旷课。
34.教师酒后上课或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违纪行为。
35.教学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妥善处理,造成事态恶性发展。
36.教职员工对学生有打、骂、停课、赶出教室或训斥、讽刺、挖苦、侮辱等行为;贬低、嫌弃、排斥、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各种
方式打击报复学生。
37.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或授权,擅自舍弃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必修内容1/4以上。
38.违反有关规定,擅自向学生推荐购买自编(或参加编写)的教材或教辅材料;擅自向学生发放讲义、辅导材料并收取费用,或向学生兜售辅导材料等。
39.歧视后进生;随意拒绝后进生上课,将其赶出教室或学校;不给后进生批改作业,或胁迫其不能正常参加考试等。
40.组织或变相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违规办班、补课或组织学生有偿集体培优辅差等。
41.因未履行工作职责,造成所任教班级纪律混乱,致使所任教班级一学期内出现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恶性事件,小学达一次以上,中学达二次以上。
42.学生旷课逃学,科任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不在课堂,或发现后未及时向班主任或学校通报;班主任发现后未能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家长报告。因处置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
43.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在教学活动中,因教学指导和管理不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使学生及其他人员受到伤害。
44.监考教师缺席。
45.随意变更考试时间、地点、学科或内容。
46.以各种方式泄露或变相泄露试题和考试内容;试卷在印刷、传送、保管过程中泄密。
47.对学生考试违纪行为不制止、不上报;放纵考生舞弊;对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导致考场秩序混乱。
48.违反规定,私自更改学生考试成绩或等级。
49.未经考生同意,擅自更改考生的报考志愿。
50.因人为原因,延误考试的通知和报名工作,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参加考试或考试成绩无效。
第六条教学管理事故
(一)一般教学管理事故
1.教学环节安排失误(如排课失误等),造成教学人员不到位,影响教学活动实施。
2.超过规定时间达2周以上或不按规定提交教学进度表;教学组织计划安排出现差错或混乱。
3.教师已事先请假并经批准调课,管理人员未能及时作出安排并通知学生和老师,影响教学秩序。
4.因安排课程或考试不当造成教室使用冲突,或造成无教师到岗上课现象。
5.因人为原因,造成学生成绩登记严重失实,或学籍档案混乱、变更手续不全、记录不明或失实。
6.教学设施设备运行不良或损坏,无特殊原因超过3天仍未修理,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果。
7.铃声、广播声不响,乱响,有误差,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8.随意调整班级教室,或上课时间随意叫出教师谈话,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9.教室或其他教学活动场所卫生状况差,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果。
10.因安排不当造成考试科目、时间、地点、监考人员等冲突,导致考试不能正常进行。
11.不按规定布置考场;不按规定安排监考人员。
(二)较大教学管理事故
12.人为原因导致较大范围师生缺课、停课,漏考、停考。
13.有关放假或全校性教学调整等工作,因未能及时通知或妥善安排,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14.升旗、早操、集会、外出等集体活动,因管理措施不力,造成学生纪律非常松散或发生安全事故。
15.违反有关规定,擅自代学生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并向学生收费。
16.粉笔、黑板擦等教学设备不能及时供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学实验设施、器材、用品等不能及时供应或准备不充分。
17.因人为原因,不能按规定提供教学要求必备的音像、图片、仪器、标本等教学辅助用品。
(三)重大教学管理事故
18.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或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
19.接到报告后,未能及时处理教学事故或学生矛盾,导致事态进一步激化并造成严重后果。
20.学校教学管理混乱,致使某个年级或学段出现大面积后进生现象,或导致大量学生厌学。
21.学校不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随意停止课程;不严格执行规定的作息时间,随意提前学生到校时间或推迟放学时间。
22.随意变更教学计划,组织师生参加商业性的社会活动,或随意借用、出租校舍致使教学秩序受到干扰。
23.在规定的保管时间内,丢失学生原始成绩、原始学籍;故意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学历、学籍、成绩等各类证书、证明。
24.因人为原因,造成工作未能按计划和有关规定开展。
25.无特殊原因未能按计划完成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课题研究、课程设置、试题设计、教学实验及教师培训等工作。
26.因提供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造成安全事故。
27.因校内原因造成停水、停电而未能及时修理,导致教学活动中断,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进程。
28.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等维修未能错开教学时间,因安排不当或施工管理不当而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29.因人为原因,错误或违规放置设备而造成学校安全事故。
第三章教学事故的认定
第七条教学事故由当事人或发现人、知情人在发现后及时向学校职能部门(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报告,职能部门须作好记录并立即通知当事人所在部门。
第八条事故当事人所在部门负责调查、取证、核实,按一事一表的方式填写《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记录表》,对事故级别与当事人提出初步认定与处理意见,送交学校职能部门。
第九条事故责任人只能是个人或多人,不得以部门、单位或集体代替。
第十条一般教学事故可由职能部门认定;较大教学事故可由分管领导认定;重大教学事故须由校长认定,特殊情况下须由学校领导集体讨论认定;如事故责任人为校长,则由镇教育组(区直学校由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认定。
第四章教学事故的处理
第十一条教学事故的处理原则上由校长负责最终决定。一般教学事故由当事人所在部门提出处理意见,职能部门作出初步处理决定并报校长;较大教学事故由职能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分管领导作出初步处理决定并报校长;重大教学事故由分管领导提出处理意见,校长作出初步处理决定,特殊情况下须由学校领导集体讨论作出初步处理决定;如事故责任人为校长,则由镇教育组(区直学校由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处理。
第十二条一般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当天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较大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后两天内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重大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后三天内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职能部门负责将初步处理决定通知当事人及所在部门,受理当事人申诉意见,督促执行处理决定。
第十三条各级教学事故的处理意见与决定应有书面记录,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如实填写《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记录表》(一式两份),职能部门存档一份、事故责任人一份。
第十四条各单位在对各级教学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的同时,应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降低事故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第五章申诉与仲裁
第十五条事故当事人对事故的初步认定、处理不服的,有权申诉。
第十六条各中小学校应设立受理教学事故申诉的职能机构或部门,指定具体工作人员,由校长直接领导;并成立由学校工会主席牵头,有学校各方代表参加的教学事故仲裁委员会。
第十七条当事人应在接到事故初步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日内,向职能部门提出申诉。在规定时间内,当事人未提出申诉,初步处理意见即认定为最终处理意见。
第十八条当事人向职能部门提出申诉,填写《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申诉表》,职能部门应立即受理,并认真进行调查、核实,然后将核实情况及最后处理意见提交学校教学事故仲裁委员会仲裁。事故仲裁委员会仲裁决定为教学事故处理的主要依据。学校依据仲裁决定作出行政处理。
第十九条仲裁决定和学校最终行政处理决定应在申诉提出后一周内作出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决定、学校行政处理不服的,可向镇教育组(区直学校向区教育局)提请改正或撤销。
第六章教学事故的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教学事故经学校最终认定并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后,须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并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视事故级别和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以下处分:一般教学事故给予事故责任人内部通报批评;一学期内累计三次一般教学事故,视为一次较大教学事故。较大教学事故给予事故责任人警告处分;一学期内累计三次较大教学事故,视为一次重大教学事故。重大教学事故给予事故责任人严重警告处分,取消事故责任人该学期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的评选资格,取消该学年接受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奖励资格;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极坏的,由行政部门直接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教学事故不是由当事人造成的,或系当事人遇到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经查实后当事人对教学事故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如果教学事故的产生原因是当事人旷工,对当事人除按旷工进行处理外,还要按教学事故中所承担的责任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结果记入责任人个人业务档案,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奖惩、职务评聘、晋职加薪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南海区中小学(含民办中小学)在职或在聘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均适用本意见。各中小学可根据本意见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学校《教学事故处理实施细则》。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意见第三章中未列举的其他类似行为,按照本意见规定,对照相应条款进行认定和处理。本意见未作规定的其他违法违规事项的处理,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六条教学事故是必须防止发生的事故行为与危害现象。各中小学要制定教学事故预防工作预案,建立健全教学事故预防工作机制,预防教学事故发生。各中小学要建立教学事故稽查制度,聘请若干名作风正派的干部、教师、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士担任稽查员,从事教学事故稽查工作。
第二十七条需镇教育组、区教育局认定、处理或按规定要求上报的事故,各中小学须按规定时间和程序上报;特别重大教学事故须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凡隐瞒不报或延误报告的,视校长为事故责任人,并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追究责任。
第二十八条与本意见相关的各种教学事故的投诉、申诉,依次由各镇教育组和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受理并处理。
第二十九条本意见自2006年7月1日起试行。
第三十条本意见由南海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记录表(试行)
事故责任人
所在学校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事故经过
事故登记人:
事故性质
a.一般教学事故b.较大教学事故c.严重教学事故
事故认定时间
事故认定人签名
事故处理意见
签名:日期:年月日
事故责任人意见
签名:日期:年月日
注:
1、本表一式两份,职能部门存档一份,事故责任人一份。
2、一般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当天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较大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后两天内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重大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后三天内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3、事故当事人如对事故处理意见有不同意见,应在接到事故处理意见之日起三天内,向校内申诉受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诉(填写《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申诉表》)。在规定时间内,如当事人未提出申诉,初步处理意见即认定为最终处理意见。
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申诉表(试行)
申诉人填写
申诉人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初次认定性质
a.一般教学事故b.较大教学事故c.严重教学事故
初次处理意见
申诉理由
申诉人签名:日期:年月日
受理部门填写
调查结果
签名:日期:年月日
再次处理意见
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校教学事故
仲裁委员会意见
仲裁委员会代表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校最终
行政处理决定
校长签名:日期:年月日
申诉人签收
签名:日期:年月日
注:
1、本表一式三份,职能部门存档一份、事故申诉人一份、学校教学事故仲裁委员会一份。
2、事故仲裁委员会仲裁决定为教学事故处理的主要依据。学校依据仲裁决定作出行政处理。
3、仲裁决定和学校最终行政处理决定应在申诉提出后一周内作出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决定、学校行政处理不服的,可向镇教育组(区直学校向区教育局)提请改正或撤销。
第五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
发[2012]号
镇关于“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事实方案
为加快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乡环境,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镇党委、政府确定在全镇开展” 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按照“抓点、促线、带面”的思路,突出重点区域,实施分类指导,在农村经济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城乡环境提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整治范围及目标
(一)、大力实施净化美化工程,改善村容村貌。
1、加强环卫基础建设。各村要配套建设果皮箱、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垃圾箱或池大村不低于10个,小村不低于5个,垃圾集中存放点大村不低于4处,小村不低于2处。
2、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各村沿街建筑物到路沿石范围内,各村包绿化美化、包卫生整洁、包无乱停乱放、包无乱贴乱画,包无店外经营,确保街道院落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3、大力实施镇村环境整治活动。
一是加大建筑工地整治力度,施工物料堆放整齐,杜绝放在公路上,加强建筑废弃物监管,政治乱堆乱放、和乱拉乱倒,确保建筑垃圾合理有效处理。
二是加大广告清理整治力度,规范过街横幅、门头牌匾、门号牌、大型户外广告。继续实施门头牌匾升级改造工程,提升镇域广告设置档次。
三是加大对乱贴乱画整治力度,对人口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全面清除“牛皮癣”。
四是加大对临街洗车店、废品收购点整治力度,整治取缔不符合要求的废品收购点。
五是加大乱搭乱建整治力度,加强土地监管,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居民建设用地审批,坚决查出各类违法建设行为。
4、整治农贸市场。加强对、流钟、沙洼三处农贸市场的管理,整治占道经营、占道设摊行为。
(二)、大力实施镇村环境优化工程,实现长效管理。
1、实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对205国道、东滨路、海天大道、高速路等主干道两侧进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高起点规划,清除乱搭乱建,粉刷沿路房屋,清理“三大堆”,整修路边沟;结合林水会战实施高标准绿化,打造路域环境整治精品线路。
2、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道路两侧的积存和死角垃圾,整修清理道路两侧排水沟;规范村内垃圾倾倒点,合理配置垃圾箱,垃圾池,等收集设施;全面清理村内三大堆(草堆、粪堆、垃圾堆),严禁在街道两侧私搭乱建,拆除有碍美观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结合农村沼气建设,时是厕所改造工程,提高厕所净化水平,确保全镇所有村庄环境卫生实现整体提升。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评选十佳文明和谐家庭”,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建立环卫保洁工作评价考核机制,量化考核严格奖惩实现长效管理。
4、强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第二批生态文明村创建,确保5个创建村全部达到“五化”标准,全力打造一批在全市前列的亮点村。以点带面,带动全镇所有村庄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实施绿化,确保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实现新提升。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至3月31日)召开“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责任,加大宣传引导。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201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部门单位包村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积极调动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群众参与“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移风易俗、参与“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的自觉性。同时,编发《 镇“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工作简报》,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推进工作扎实开展。
整治重点:各村利用春闲季节迅速开展农村环境集中综合整治,重点清理“三大堆"对本村村容村貌将进行全面治理.
第二阶段:4月1日至6月30日在县第一次“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评比观摩前,镇组织包管区领导、管区书记进行一次自查,以此相互学习相互督促。
整治重点:实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修清理道路两侧排水沟;规范村内垃圾倾倒点,配置垃圾箱,垃圾池等收集设施,搞好道路两侧绿化。
第三阶段:7月1日至9月30日 7月初对“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进行半年评比考核,查找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整治重点:整治农贸市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继续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以崭新的城乡面貌迎接国庆到来。
第四阶段:10月1日至12月31日 12月份对各村进行年终全面考核验收
整治重点:整治乱搭乱建、清除废品收购点,开展冬季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巩固提升各村环境卫生,确保全镇所有村庄环境实现整体提升。抓好长效机制。坚持整治与管护并重,在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加强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各村要设立专、兼职的卫生保洁员、林木管护员和器材管理员等,加强农村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日常管理。村级组织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约束村民行为;普遍建立“门前三包、分区包干”的长效保洁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巩固整治成效。
四、保障措施
1、成立工作机构。成立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2、形成工作合力。实行“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镇包村干部包村”的责任制,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作模式。“城乡环境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各司其职,搞好协调配合。
3、强化督导考核。健全强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办法和措施,把整治工作成效与评先树优、奖惩任免结合起来,将整治创建工作作为全镇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实行周调度、月通报、跟踪督导、年终考核制度。加大奖励力度,对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实绩突出创建达标的村进行资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