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资料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0:1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资料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资料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

第一篇:商业资料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

热点、焦点之一:“三农”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1、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

2、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

3、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

4、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5、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1、许多人观念上有错误,以农民来定位“进城务工人员”;

2、社会保障不完善。

(三)、对策:

1、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

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

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4、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

5、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6、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总理关注引出“清欠风暴”

2003年10月产24日傍晚,重庆市云阳县龙泉村村民熊德明,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围了一大堆人,然后。她见到一位她以前在电视上见过的“大人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在犹豫了一会后,熊德明告诉总理,现在农民收入主要靠打工,但她爱人李建明有2000多元钱的工钱已拖欠了一年,影响娃儿们交学费。总理听后表示:拖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人群中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当天夜里11时,熊德明和丈夫拿到了拖欠的2240元务工工资。

2003年月日《中国政法报》发表了题为“如果不是总理过问”一文,随后,从中央到地方,全国掀起了一场“清欠风暴”。

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不仅在个体和私营企业村在,在某些国有企业也相当严重。

(二)、问题的原因:

专家分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主要原因有五点:

1、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来源不落实,是造成拖欠的重要原因。

2、部分开发商资金不足,盲目立项、开工;

3、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导致总包单位无力垫资又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民工工资的拖欠;

4、包工头为了自身利益多赚利润,故意拖欠;

5、包工头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民工投诉时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不按时发工资也是造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民工工资拖欠的对策:

首先,充分认识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要求。

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1)、应该建立一个认定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民工拖欠工资管理条例》,而不是各地自搞一套;

(2)、要建立民工任职的资质人定,以此遏制我国由于民工进城没有管理造成的巨大浪费;

(3)、要建立劳动合约的认定制度,通过第三者公证,在法院打官司的时候就具有法律效力;

再次,要加强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教育,增强其维权意识。

三、农民增收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总的来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详见材料)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

第一,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第二,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第三,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掣肘了农民增收。

第四,非农岗位就业不足抑制了农民增收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分析

第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关键。

第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必要条件。

第三,发展劳务经济,改革户籍管理是必要途径。

第四,减轻农民负担是保正。

第五,政府加大投入是基础。

热点、焦点之二:乱收费问题

(一)、乱收费产生的主要原因

1、利益驱使。极少数干部职工,宗旨意识淡漠、服务意识不强,把

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只要有机会就进行吃拿卡要,认为吃点拿点不算什么;有的是打着单位的招牌,以为集体“谋福利”为名,巧立名目,欺骗群众乱收费,为本单位搞“创收”;有的是利用行业优势,特别是行业垄断部门,认为只有别人来求他的,为群众办事有意或无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欺上瞒下,加重群众负担。

2、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我们虽然已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但是,有的制度措施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漏洞,加之,在执行各项制度方面存在前紧后松、搞一阵风,执行不到位,工作抓得紧,则有所收敛,抓得松,又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形成恶性循环,作为违法者一切都为了钱,久而久之,各项规章制度对他们不起作用,有的制度措施形同虚设。

3、查处不严。我们所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例如: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农村工作守则、《关于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乱摊派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在贯彻执行中,由于监督不到位、查处不严格,发现问题以清退为主,很少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使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让那些“打擦边球”,“摸着石头过河”的单位或个人尝到乱收费的“甜头”。认为查到就退,查不到就进入单位或个人的“小金库”,任意使用,对单位和个人没有多大影响,导致乱收费屡禁不止。

4、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少数群众不懂政策,不知道什么是乱收费;有的是经济条件好,觉得无所谓;有的明知是乱收费,但怕被刁难,办不好事,听之任之。由于存在以上这些原因,使乱收费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抵制。实际上,群众是当事人,是受害者,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只要他们稍懂政策,看看收费价格公示栏,就知道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所以,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乱收费行为得不到及时抵制,屡纠屡犯的重要原因。

(二)、乱收费的危害

1、损害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各级各部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者,代表党和政府行使职权。因此,群众往往把少数单位或个人的乱收费行为,记在党和政府的帐上,如果乱收费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不仅损害了部门和行业形象,而且也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立,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后果不堪设想。

2、侵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乱收费行为是少数单位和个人利用行业优势和手中的权力,违反规定向群众乱收费,为单位或个人谋私利,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百姓有苦难言,深恶痛绝,从而造成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削弱,侵害国家和集体

利益。

3、腐蚀党的干部。乱收费导致私设“小金库”,违反财金纪律,引发公款吃喝风、赌博风,攀比风,使一些意志薄弱、宗旨意识不强、经不住诱惑的干部违纪违法,铤而走险,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毁掉了前程和家庭。

4、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乱收费行为直接损害群众利益,是群众意见最大、议论最多、最不满意的“热点”问题,广大群众期望能够得到及时治理,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任其泛滥,群众将不信任党和政府,产生诚信危机,势必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治理乱收费的对策

乱收费危害党和国家利益,直接危害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背道而驰。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搞乱收费,其行为都与人民的公仆、党的宗旨是不相称的。乱收费行为已成为“三乱”现象中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长抓不懈,加强治理。

1、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条块结合,纠风

部门监督抓的领导体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旗帜鲜明,刹风整纪,抓好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2、要树立长抓不懈的思想。乱收费根深蒂固,由来已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坚冰也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治理乱收费涉及少数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涉及利益问题,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乱收费才会出现屡纠屡犯的现象,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决不能时紧时松,抓抓停停。要以为党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3、要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查处力度。制度是根本,是守则,要不断完善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时俱进地制定强有力的治理措施,以防止和遏制乱收费行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政策制度的空子;各项措施既要有力,能震慑违反者,又要便于贯彻执行,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同时,要加大制度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使违规者打消侥幸心理,不敢屡犯。

4、进一步拓宽监督面,拓宽社会监督面,使违规者无藏身之处。一方面要扩大群众监督,如建立行风监督联系制度、涉农收费监督点、县长接待日制度、书记县长电子信箱等,要不断加以完善,为群众反映问题搭台引路,使群众有说话的地方,要通过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

问题,反映各级党委政府治理乱收费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要加大舆论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监督。乱收费者最怕曝光,批评教育对他们触动不大。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的监督作用,该曝光的要曝光,该通报的要通报,既教育违规者,也教育蠢蠢欲动者,进一步扩大了教育面;再次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加大治理力度。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抵制乱收费行为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方面工作我们做了很多,如政务公开制度、价格收费公示制度、民主议事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宣传了党的减负政策,一定程度上使群众懂得什么是乱收费行为、什么是“白条子”以及交费必须索要票据等知识。但还做得不够,还有很多群众不懂政策,不善于学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成为乱收费行为的受害者,所以,必须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坚持“三公开”制度、价格收费公示制度以及举办必要的培训班等,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懂政策,增强自觉抵制乱收费的能力。

6、要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办事程序和收费项目。办事环节多,程序复杂是引发乱收费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办事程序,逐步取消收费项目,改费为税,这是减少或杜绝乱收费的根本出路。要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高效、廉洁、便民、诚信的人民政府,减少中间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取

消或逐步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要进一步巩固政企分开的改革成果,加快推进政事分开的改革步伐,不留死角,从根本上铲除乱收费滋生的土壤。

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很多,情况复杂,治理工作难度大,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坚持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热点、焦点之三: 看病贵问题

(一)、看病贵原因

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七个方面:

1、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全国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200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下降到4.5%。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只占17%,企业和社会承担27%,56%是居民个人承担。

3、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据2003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目前有44.8%的城市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医疗保障,基本靠自费看病。

4、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

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

6、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各级卫生部门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现象,缺乏对医疗机构监管的手段。医疗机构条块分割,也是造成监管不力的原因。

7、群众看病的要求提高。

(二)、解决看病难的措施

基本思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基本原则:(1)、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能变;(2)、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3)、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道路不能变。

具体措施: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认真研究解决医药不分问题,切实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2、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3、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选择一、二所综合性医院,收费低廉,财政保证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质。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严格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防止医疗机构以此乱收费。

5、开展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6、加快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提高群众抵御疾病风险能力。

7、加强政府监管,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热点、焦点之四:医患矛盾

(一)、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

(1)、法制建设不完善,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不强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医院有了经营性质,医院的利益驱使。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也一步一步被推向市场,从內心难以摆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福利性,希望自己掏钱看病的同时,得到等值甚至超值的医疗服务

(4)、医疗体制改革后,各方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客观上形成了医保、医药、医疗“三驾分头拉车”的局面。而“三驾分头拉车”把矛头集中到了医院。

(二)、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

(1)、国家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2)、加强诚信建设和医患沟通,“钝化”医患矛盾:一是医疗机构要从自身找问题,重建医德;二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三是改善就疹环境,适当降低费用。

(3)、社会要理解医疗服务是“特殊服务”,而不是普通的花钱买服

务。

(4)、继续加大卫生立法的力度,逐步完善卫生法律体系。

热点、焦点之五: 买房贵问题:

在过去10年左右时间里,国内的房价是疯涨之后继续疯涨,那是绝对的“芝麻开花——节节高”,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涨价困境中。一边是房子成了“新三座大山”之一,普通民众普遍感觉房价高、房子贵、买房压力大、供房要人命。然而一边却是房子供求强烈,房地产业发展态势非常良好,房子至少还要上涨几千点。没房子的人拼了命排队买房子,特别是经济适用房,更是有隔好几个晚上就去排队的,让人看了实在心酸。有了房子的人,则想通过房产投资,实现个人财富多快好省的再增加。这些其实都是房地产市场不正常的表现。

(一)、买房贵原因(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是,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主要是: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

提前入市。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二)、解决措施

1、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2、调控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4、调节需求的重点,是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5、改善供应的重点,是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同时,还要做到:

首先,要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最后,要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热点、焦点之六:就业问题

(一)、形成就业难的原因

客观上,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逐年下降(即高增长低就业);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大量供给,即劳动力资料过剩。具体说:

1、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尤

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

2、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这在大学生就业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3、劳动就业岗位创造乏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不够,对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的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区服务等行业挖掘不够。

4、劳动力市场有些政策还没有到位,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就业领域存在着劳动权益不平等现象。

(二)、对策

我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各级政府通过坚持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1、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2、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坚持把发展服务行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更多地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

3、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4、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和就业基地,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5、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确立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同时,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等项改革,改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6、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植再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扶持政策。为鼓励服务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行税收鼓励政策。

7、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补助。

8、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事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热点、焦点之七: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增长低就业)

2)、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3)、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

4)、分配派遣中的某些障碍

2、对策

1)、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2)、加强对大学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档案管理“一条龙”服务

3)、加强对失业高校毕业生的管理和服务

4)、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

热点、焦点之八四:资源、能源问题

一、资源能源紧张问题

(一)我国能源问题的表现:

1、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的矛盾;

3、能源效率低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搞好节能工作的措施

1、要有节能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技术指标、节约指标;

2、要制定有关法规,《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要加快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

3、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

4、加强管理与监督检查;

5、推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要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二、电力紧缺问题

(一)、电力紧缺的原因

1、电源建设滞后

2、市场煤、计划电顶牛

3、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

4、经济增长和重化工业拉动用电需求刚性增长

5、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二)、缓解电力紧张的措施

我国电力建设,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既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加快电力建设,增加电力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运用市场、经济和法律手段抑制电力需求的过快增长。为此,必须切实抓好几方面的工作:

1、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着重解决电力领域或市场化改革相

对滞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体制效应。合理确定电力发展规模,切实控制不合理需求,使电力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要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

3、要坚持建设与节约并重,进一步修改完善《节能法》,使节能法制化,把节约用电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要加强电网建设,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5、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关键设备制造和供应能力。

6、要鼓励清洁发电,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

7、要完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强化规范管理,严格执法监督。

8、要切实加强电源、电网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和电力保障应急机制,确保电力系统安全。

热点、焦点之五:教育问题

(一)、原因

1、政府投入不足。国家投入不足,是教育面临的最大瓶颈。根据1993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纲要,计划到2000年教育投入占GDP总量应该达到4%,但是实际只有3.32%,以这个比例,国家累计少投入7000个亿。近几年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但没升反而下降:20

00年为3.32%,2004年为2.7%,2005年只有2.16%。政府不投入或投入不足,所有压力就全压到学校身上。学校职责是办好学校,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却还要承担起筹款还贷任务。

2、教学资源不公平。

3、家长们的期望值太高。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用人制度的导向,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不但导致期望值过高,同时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家长就打听上哪个学校,如果自己小区的学校好点,一出生就落户口。如果差点,就舍近求远。这样就有了择校费,而且伴随安全、上下班接送、交通堵塞等问题。

4、利益驱使。

5、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6、查处不严。

7、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二)、措施

“十一五”期间,教育如何才能让人民满意?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在制度、投入和环境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大任务:一是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上学难、上学贵”是目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周济表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当前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中矛盾和问题的反映,有的是大发展中伴生并发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时期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今后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

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必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力度,在制度、投入和环境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三项措施:制度、投入、环境。即:

一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紧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困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期性困难和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教育的新模式;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管理。依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

捐助教育。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还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合理配置教育公共资源,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Good Luck!

希望大家都考出好成绩

第二篇:申论热点预测资料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预测

二、神州七号、2008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

提纲:

1、为什么:现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政治意义:(1)综合国力, 科技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2)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怎么办:(1)、哲学关注点:内外因联系。(2)、经济学 国家:价值规律,宏观调控,财政,优化产业结构。

4、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5、个人: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转变消费观念。

例题:

“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科技进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都要求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三、房价、物价、分配、就业等问题

提纲:

1、房价下跌:(物价与此类似)。

2、分配公平(主要是解决的法)。

3、就业问题

例题:

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材料二: 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材料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国内市场容量大,就业潜力巨大,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好工作。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同步增长的现实,要实行就业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另外,我们在看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也是现实,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给再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涉及到的内容:十七大,2009年两会,选举,公民的权利,既有国家的内容也有党的内容

提纲:

1、为什么:国家的性质,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的现状,意义,和谐社会。

2、怎样构建:A最根本的共产的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B加强制度建设(四个基本政治制度)。C在党的领导下又步骤有秩序的进行。D从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E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奠定物质基础

例题:

胡锦涛主席指出,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同时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直接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胡锦涛强调,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尤其是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

五、改革开放三十年

提纲:

1、取得成就的原因:A 经济建设为中心 B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C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D 坚持了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E 金融资本市场的繁荣。

2、影响。

3、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例题: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六、民生问题

重要背景:财产性收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提纲:

1、财产性收入问题。

2、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可以套用)。

3、劳动合同

例题: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围绕“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主题,某媒体开设“民生论坛”栏目进行了讨论,下面是三位市民就此发表的各自观点和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丙: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甲、乙的观点,谈谈你对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丙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3)如果你也参与上述讨论,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七、农业问题

重要背景: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

提纲:

1、基础设施建设。

2、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3、城乡差距

例题: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

甲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饮业。

乙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1000元。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

问:有村办企业吗?

答:还没有。

八、抗击地震和北方旱灾

提纲:

1、重点:抗灾能力,灾后重建,自然灾害的认识。

2、如何搞好重建工作。

3、如何面对自然灾害。

例题: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

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

材料二: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认为,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会议指出,这次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九、文化产业问题

提纲:

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北京。

2、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开幕。

3、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启动“破冰之旅”。

4、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5、北京奥运。

例题: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十、能源问题

提纲:

1.为什么。2.如何做。

例题:

“到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要分别达到35%和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煤矸石达到7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木材综合利用率由目前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

(1)上述要求体现了经济常识的什么道理?

(2)简要说明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

第三篇:2011申论热点和焦点整理(很全)

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

热点、焦点之一:教育问题

(一)、原因

1、政府投入不足。国家投入不足,是教育面临的最大瓶颈。根据1993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纲要,计划到2000年教育投入占GDP总量应该达到4%,但是实际只有3.32%,以这个比例,国家累计少投入7000个亿。近几年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但没升反而下降:2000年为3.32%,2004年为2.7%,2005年只有2.16%。政府不投入或投入不足,所有压力就全压到学校身上。学校职责是办好学校,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却还要承担起筹款还贷任务。

2、教学资源不公平。

3、家长们的期望值太高。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用人制度的导向,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不但导致期望值过高,同时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家长就打听上哪个学校,如果自己小区的学校好点,一出生就落户口。如果差点,就舍近求远。这样就有了择校费,而且伴随安全、上下班接送、交通堵塞等问题。

4、利益驱使。

5、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6、查处不严。

7、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二)、措施

“十一五”期间,教育如何才能让人民满意?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在制度、投入和环境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大任务:一是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上学难、上学贵”是目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周济表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当前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中矛盾和问题的反映,有的是大发展中伴生并发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时期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今后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

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必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力度,在制度、投入和环境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三项措施:制度、投入、环境。即:

一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紧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困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期性困难和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教育的新模式;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管理。依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教育。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还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合理配置教育公共资源,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热点、焦点之二:乱收费问题

(一)、乱收费产生的主要原因

1、利益驱使。极少数干部职工,宗旨意识淡漠、服务意识不强,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只要有机会就进行吃拿卡要,认为吃点拿点不算什么;有的是打着单位的招牌,以为集体“谋福利”为名,巧立名目,欺骗群众乱收费,为本单位搞“创收”;有的是利用行业优势,特别是行业垄断部门,认为只有别人来求他的,为群众办事有意或无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欺上瞒下,加重群众负担。

2、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我们虽然已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但是,有的制度措施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漏洞,加之,在执行各项制度方面存在前紧后松、搞一阵风,执行不到位,工作抓得紧,则有所收敛,抓得松,又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形成恶性循环,作为违法者一切都为了钱,久而久之,各项规章制度对他们不起作用,有的制度措施形同虚设。

3、查处不严。我们所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例如: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农村工作守则、《关于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乱摊派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在贯彻执行中,由于监督不到位、查处不严格,发现问题以清退为主,很少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使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让那些“打擦边球”,“摸着石头过河”的单位或个人尝到乱收费的“甜头”。认为查到就退,查不到就进入单位或个人的“小金库”,任意使用,对单位和个人没有多大影响,导致乱收费屡禁不止。

4、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少数群众不懂政策,不知道什么是乱收费;有的是经济条件好,觉得无所谓;有的明知是乱收费,但怕被刁难,办不好事,听之任之。由于存在以上这些原因,使乱收费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抵制。实际上,群众是当事人,是受害者,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只要他们稍懂政策,看看收费价格公示栏,就知道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所以,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乱收费行为得不到及时抵制,屡纠屡犯的重要原因。

(二)、乱收费的危害

1、损害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各级各部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者,代表党和政府行使职权。因此,群众往往把少数单位或个人的乱收费行为,记在党和政府的帐上,如果乱收费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不仅损害了部门和行业形象,而且也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立,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后果不堪设想。

2、侵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乱收费行为是少数单位和个人利用行业优势和手中的权力,违反规定向群众乱收费,为单位或个人谋私利,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百姓有苦难言,深恶痛绝,从而造成了党

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削弱,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3、腐蚀党的干部。乱收费导致私设“小金库”,违反财金纪律,引发公款吃喝风、赌博风,攀比风,使一些意志薄弱、宗旨意识不强、经不住诱惑的干部违纪违法,铤而走险,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毁掉了前程和家庭。

4、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乱收费行为直接损害群众利益,是群众意见最大、议论最多、最不满意的“热点”问题,广大群众期望能够得到及时治理,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任其泛滥,群众将不信任党和政府,产生诚信危机,势必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治理乱收费的对策

乱收费危害党和国家利益,直接危害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背道而驰。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搞乱收费,其行为都与人民的公仆、党的宗旨是不相称的。乱收费行为已成为“三乱”现象中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长抓不懈,加强治理。

1、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条块结合,纠风部门监督抓的领导体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旗帜鲜明,刹风整纪,抓好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2、要树立长抓不懈的思想。乱收费根深蒂固,由来已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坚冰也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治理乱收费涉及少数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涉及利益问题,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乱收费才会出现屡纠屡犯的现象,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决不能时紧时松,抓抓停停。要以为党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3、要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查处力度。制度是根本,是守则,要不断完善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时俱进地制定强有力的治理措施,以防止和遏制乱收费行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政策制度的空子;各项措施既要有力,能震慑违反者,又要便于贯彻执行,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同时,要加大制度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使违规者打消侥幸心理,不敢屡犯。

4、进一步拓宽监督面,拓宽社会监督面,使违规者无藏身之处。一方面要扩大群众监督,如建立行风监督联系制度、涉农收费监督点、县长接待日制度、书记县长电子信箱等,要不断加以完善,为群众反映问题搭台引路,使群众有说话的地方,要通过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反映各级党委政府治理乱收费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要加大舆论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监督。乱收费者最怕曝光,批评教育对他们触动不大。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的监督作用,该曝光的要曝光,该通报的要通报,既教育违规者,也教育蠢蠢欲动者,进一步扩大了教育面;再次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加大治理力度。

4、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抵制乱收费行为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方面工作我们做了很多,如政务公开制度、价格收费公示制度、民主议事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宣传了党的减负政策,一定程度上使群众懂得什么是乱收费行为、什么是“白条子”以及交费必须索要票据等知识。但还做得不够,还有很多群众不懂政策,不善于学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成为乱收费行为的受害者,所以,必须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坚持“三公开”制度、价格收费公示制度以及举办必要的培训班等,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懂政策,增强自觉抵制乱收费的能力。5、6、要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办事程序和收费项目。办事环节多,程序复杂是引发乱收费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办事程序,逐步取消收费项目,改费为税,这是减少或杜绝乱收费的根本出路。要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高效、廉洁、便民、诚信的人民政府,减少中间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取消或逐步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要进一步巩固政企分开的改革成果,加快推进政事分开的改革步伐,不留死角,从根本上铲除乱收费滋生的土壤。

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很多,情况复杂,治理工作难度大,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坚持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热点、焦点之三: 看病贵问题

(一)、看病贵原因

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七个方面:

1、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全国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

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200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下降到4.5%。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只占17%,企业和社会承担27%,56%是居民个人承担。

3、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据2003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目前有44.8%的城市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医疗保障,基本靠自费看病。

4、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

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

6、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各级卫生部门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现象,缺乏对医疗机构监管的手段。医疗机构条块分割,也是造成监管不力的原因。

7、群众看病的要求提高。

(二)、解决看病难的措施

基本思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

结合;

基本原则:(1)、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能变;(2)、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3)、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道路不能变。

具体措施: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认真研究解决医药不分问题,切实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2、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3、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选择一、二所综合性医院,收费低廉,财政保证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质。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严格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防止医疗机构以此乱收费。

5、开展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6、加快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提高群众抵御疾病风险能力。

7、加强政府监管,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热点、焦点之四:医患矛盾

(一)、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

(1)、法制建设不完善,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不强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医院有了经营性质,医院的利益驱使。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也一步一步被推向市场,从內心难以摆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福利性,希望自己掏钱看病的同时,得到等值甚至超值的医疗服务

(4)、医疗体制改革后,各方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客观上形成了医保、医药、医疗“三驾分头拉车”的局面。而“三驾分头拉车”把矛头集中到了医院。

(二)、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

(1)、国家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2)、加强诚信建设和医患沟通,“钝化”医患矛盾:一是医疗机构要从自身找问题,重建医德;二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三是改善就疹环境,适当降低费用。

(3)、社会要理解医疗服务是“特殊服务”,而不是普通的花钱买服务。

(4)、继续加大卫生立法的力度,逐步完善卫生法律体系。

热点、焦点之五: 买房贵问题:

在过去10年左右时间里,国内的房价是疯涨之后继续疯涨,那是绝对的“芝麻开花——节节高”,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涨价困境中。一边是房子成了“新三座大山”之一,普通民众普遍感觉房价高、房子

贵、买房压力大、供房要人命。然而一边却是房子供求强烈,房地产业发展态势非常良好,房子至少还要上涨几千点。没房子的人拼了命排队买房子,特别是经济适用房,更是有隔好几个晚上就去排队的,让人看了实在心酸。有了房子的人,则想通过房产投资,实现个人财富多快好省的再增加。这些其实都是房地产市场不正常的表现。

(一)、买房贵原因(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是,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主要是: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二)、解决措施

1、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2、调控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4、调节需求的重点,是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5、改善供应的重点,是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同时,还要做到:

首先,要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

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最后,要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热点、焦点之六:就业问题

(一)、形成就业难的原因

客观上,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逐年下降(即高增长低就业);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大量供给,即劳动力资料过剩。具体说:

1、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

2、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这在大学生就业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3、劳动就业岗位创造乏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不够,对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的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

区服务等行业挖掘不够。

4、劳动力市场有些政策还没有到位,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就业领域存在着劳动权益不平等现象。

(二)、对策

我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各级政府通过坚持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1、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2、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坚持把发展服务行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更多地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

3、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4、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

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和就业基地,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5、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确立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同时,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等项改革,改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6、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植再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扶持政策。为鼓励服务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行税收鼓励政策。

7、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补助。

8、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事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热点、焦点之七: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增长低就业)

2)、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3)、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

4)、分配派遣中的某些障碍

2、对策

1)、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2)、加强对大学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档案管理“一条龙”服务

3)、加强对失业高校毕业生的管理和服务

4)、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

热点、焦点之八四:资源、能源问题

一、资源能源紧张问题

(一)我国能源问题的表现:

1、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的矛盾;

3、能源效率低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搞好节能工作的措施

1、要有节能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技术指标、节约指标;

2、要制定有关法规,《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要加快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

3、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

4、加强管理与监督检查;

5、推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要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二、电力紧缺问题

(一)、电力紧缺的原因

1、电源建设滞后

2、市场煤、计划电顶牛

3、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

4、经济增长和重化工业拉动用电需求刚性增长

5、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二)、缓解电力紧张的措施

我国电力建设,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既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加快电力建设,增加电力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运用市场、经济和法律手段抑制电力需求的过快增长。为此,必须切实抓好几方面的工作:

1、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着重解决电力领域或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体制效应。合理确定电力发展规模,切实控制不合理需求,使电力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要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

3、要坚持建设与节约并重,进一步修改完善《节能法》,使节能法制化,把节约用电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要加强电网建设,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5、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关键设备制造和供应能力。

6、要鼓励清洁发电,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

7、要完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强化规范管理,严格执法监督。

8、要切实加强电源、电网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和电力保障应急机制,确保电力系统安全。

热点、焦点之五:“三农”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1、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

2、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

3、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

4、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5、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1、许多人观念上有错误,以农民来定位“进城务工人员”;

2、社会保障不完善。

(三)、对策:

1、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

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

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4、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

5、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6、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总理关注引出“清欠风暴”

2003年10月产24日傍晚,重庆市云阳县龙泉村村民熊德明,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围了一大堆人,然后。她见到一位她以前在电视上见过的“大人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在犹豫了一会后,熊德明告诉总理,现在农民收入主要靠打工,但她爱人李建明有2000多元钱的工钱已拖欠了一年,影响娃儿们交学费。总理听后表示:拖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人群中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当天夜里11时,熊德明和丈夫拿到了拖欠的2240元务工工资。

2003年月日《中国政法报》发表了题为“如果不是总理过问”一文,随后,从中央到地方,全国掀起了一场“清欠风暴”。

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不仅在个体和私营企业村在,在某些国有企业也相当严重。

(二)、问题的原因:

专家分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主要原因有五点:

1、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来源不落实,是造成拖欠的重要原因。

2、部分开发商资金不足,盲目立项、开工;

3、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导致总包单位无力垫资又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民工工资的拖欠;

4、包工头为了自身利益多赚利润,故意拖欠;

5、包工头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民工投诉时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不按时发工资也是造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民工工资拖欠的对策:

首先,充分认识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要求。

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1)、应该建立一个认定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民工拖欠工资管理条例》,而不是各地自搞一套;

(2)、要建立民工任职的资质人定,以此遏制我国由于民工进城没有管理造成的巨大浪费;

(3)、要建立劳动合约的认定制度,通过第三者公证,在法院打官司的时候就具有法律效力;

再次,要加强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教育,增强其维权意识。

三、农民增收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总的来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详见材料)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

第一,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第二,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第三,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掣肘了农民增收。

第四,非农岗位就业不足抑制了农民增收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分析

第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关键。

第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必要条件。

第三,发展劳务经济,改革户籍管理是必要途径。

第四,减轻农民负担是保正。

第五,政府加大投入是基础。

第四篇:丽水教育热点焦点

丽水教育热点焦点

一、明确目标 推进改革 完善机制-----努力推进市直学校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今年,是实现《丽水市教育改革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关键之年,能否持续保持市直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是今年市直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任务和工作目标,在3月5日市教育局举行的市直教育系统管理干部会议上,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戚永远说。

为了持续保持市直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市教育局将对市直学校提出“明确三大目标,推进三大改革,完善三大机制”的工作要求,努力推进市直学校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一是必须确保实现三大目标。即学生发展目标,实现市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教师发展目标,实现教师师德师风健康向上;学校发展目标,学校等级评估顺利通过。

二是着力推进三大改革。积极推进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丽水中学在今年暑期与杭州名校文元中学合作办学,创建两个“文元创新班”,招收80名初中优秀毕业生,文元聘请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等6名特级教师为创新班授课,为丽水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现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制度,有效推进初高中教育教学的合理衔接。积极推进学校后勤服务机制改革,实现从学校花钱养人到学校花钱买服务的改变。

三是进一步完善三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管理机制,努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进一步完善学校项目管理机制,努力促进学校基础实施建设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市直学校发展性水平评估机制,努力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健康发展。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热点背景】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全面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包括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差异化养老保障,发展老年人意外伤害、长期护理养老保险,建立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支持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等等。

【综合描述】 [权威论述] 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一样,都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活命钱’,必须确保这些资金安全可靠运营。

——李克强

商业养老保险关乎就业养老等民生大事,关乎中华民族的发展未来。——李克强

要从根本上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就业形态新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而商业养老保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克强 [现状分析] 商业养老保险是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的,以养老风险保障、养老资金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提升,老龄化问题凸显,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新型就业形式不断出现,养老保障压力日益加大。但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仍相对滞后,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很小,难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通过商业养老保险提升整体养老保障水平的客观需求,难以充分发挥对社会保障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从国际上来看,养老保障体系大多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建设,也就是业内常说的“三支柱”体系。“第一支柱”由政府发起并承担责任,在我国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一般由企业发起,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主要体现为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建立的养老计划,以居民投保商业养老保险为主。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中,目前基本养老“全覆盖、保基本”的目标已初步实现,但二、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距离“多层次、可持续”还有一定的差距。

[存在不足] 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滞后,既有行业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

从内部看,存在三个短板:一是技术短板。精算技术是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核心技术。商业养老保险存续期长达数十年,涵盖投保人整个生命周期,保险公司经营既要考虑长寿风险,又要考虑汇率、利率、国债收益率等经济因素影响,精算技术的优劣,对于合理设计产品,有效管控风险具有重大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精算技术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人才短板。商业养老保险专业性强,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从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需求看,当前行业整体人才储备不足,包括精算、投资、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都比较缺乏。

三是规制短板。在监管政策方面,针对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长期风险管控等法规制度仍有待健全和完善;在管理制度方面,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还有待加强。总体来看,商业养老保险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无法有效满足群众对商业养老保险不同层次的需求。

从外部看,存在三个不足: 一是商业保险意识还不够高。大多数老百姓把保险作为一种消费,认为未来养老安排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缺少主动投保并管理养老风险的意识。二是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大。从国际经验看,税收优惠是撬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尚未落地。三是购买力还不够强。虽然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但我国低收入人口还占有一定比例。整体看,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能力还不够强。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提升保障水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坚持专注主业,深化商业养老保险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增加养老保障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坚持政策引导,强化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给予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必要政策支持,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市场主体及相关业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坚持完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始终把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商业养老保险监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底线思维,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监管协同,强化制度执行,杜绝行政摊派、强买强卖,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

[参考对策] 第一,商业保险机要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养老保障,积极提供企业和职业年金计划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老年人意外伤害、长期护理、住房反向抵押等商业养老保险,逐步建立长期照护、康养结合、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探索发展针对无子女、“空巢”家庭等特殊群体的综合养老保障计划。

第二,要确保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安全可靠运营,实现保值和合理回报。鼓励商业养老保险资金以投资新建、参股、托管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支持发展适应养老机构经营管理风险要求的责任保险。

第三,要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好国家支持保险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支持商业养老保险机构有序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为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等建设提供绿色通道和优先支持。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保险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防控风险。

下载商业资料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资料2011申论热点、焦点整理(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提升城市民众幸福感 ln.offcn.com/ 2011-3-24 来源:辽宁中公教育 点击: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6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主办的“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

    申论热点

    一篇曾经在国考中获得88分的高分申论范文 【华图 - 公务员考试试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

    申论热点

    旅行党章选好18大代表 目前,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正在陆续展开。中央强调,做好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必须履行党章、发扬民主、加强领导、选好选优,突出代表的政治先进性、党员......

    申论热点

    2010年12月11日,成都双流县一交警中队长称“领导的车子马上就要来”令堵塞车辆离开,在争论中该交警说“我只管领导的安全、领导重要还是哪个重要?”的视频被曝光后引起关注,有网......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加快水利建设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背景链接】从2007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到2010年西南五省区特大春旱,从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从......

    申论热点

    80后渐成流动大军主角 【背景链接】 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继2010年6月首次发布《中......

    申论热点

    2014新疆公务员申论热点评析之节约型政府(一)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目标1.节约型政府应该是“节用”的政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国自古以来皆强调政府和官员“节......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公车治理 【背景材料】近日,有消息称,由国管局牵头联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七个部门负责修订的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基本会签完毕。该修订方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