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手册
1、积极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2、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3、深化医药价格改革,推进和谐淮安建设
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手册
一、医药价格改革是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即将启动实施。医药价格改革是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根据国家和省医改工作部署,从10月31日起,全市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并做到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改革、改革编制和人事薪酬制度、加强医院监管和考核、强化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管理等“八个同步”,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二、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
1、为什么要进行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
我市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是2005年制定的。十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成本不断增加,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明显偏低。同时,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检验和大型设备检查的原材料价格下降,业务量加大,项目价格偏高,医疗服务价格关系扭曲,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矛盾突出,城市综合性公立医院药占比较高。2010年以来,国家和省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价格改革上以实施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进行补偿机制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并增加政府投入。2013年我市在盱眙县进行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试点,2014年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公立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从改革评估情况看,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基本做到了医院平稳运行、医保资金风险可控、患者负担总体没有增加。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后,省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差比价不合理,造成部分患者逆向流动,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为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果,必须推进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
2、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目标:改革补偿机制,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有序解决突出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基本原则: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统筹协调、配套实
—1— 施。
3、哪些城市公立医院属于改革范畴?
市区参加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医院有:市一院(含一、二、三、四分院)、市二院、市三院、市四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解放军八二医院;市口腔医院、市新安医院、市一院工业园区分院。其他类型:已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和尚未完全实施基本药物的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价格与城市公立医院保持合理差价同步调整。
4、价格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一是取消药品加成,合理补偿。改革前,城市公立医院销售药品的差价(中药饮片、医院制剂除外,下同)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顺价不超过15%的加价率;实际购进价500元及以上的,加价额不得超过75元。改革后,城市公立医院药品按零差率销售,由此减少的药品差价总额,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政府财政投入进行合理补偿。二是改革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在按项目成本定价的基础上,试行按维持公立医院合理业务收入的目标价格定价机制,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项目之间的比价关系。提高诊察费、护理等综合服务类部分项目、部分病理检查和部分临床各系统诊疗、手术项目价格,其中,一般手术费提高30%。为鼓励高等级医院开展疑难复杂手术,四级手术费提高52%,六岁(含)以下儿童手术(含麻醉)项目加收20%。降低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重点降低部分检验项目、磁共振扫描(MRI)、X线计算机体层(CT)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部分以设备为主的辅助操作项目价格。取消螺旋CT超层费、无陪护理等15个项目。三是将省下放给市的325项医疗服务项目,按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的价格执行;已经形成竞争、社会化服务的34项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公立医院自主制定价格。四是控制并逐步减少公立医院部分特需医疗。特需病房床位比例为10%,取消部分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再执行备案制管理,由公立医院自主制定。通过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关系初步理顺,检验检查价格偏高,诊察、护理、手术、传统中医价格偏低的矛盾初步得到解决。
5、诊察费如何设置?
设立诊察费,诊察费中分设西医诊察费、中医辨证论治费、急诊诊察费、住院诊察费。将挂号费、急诊挂号费项目纳入诊察费,不再单设挂号费、急诊挂号费;门诊注射、换药、针灸、理疗、推拿、血透、放射治疗疗程中不再收取诊察费。西医普通门诊诊察费、普通门诊中医辩证论治费根据就诊内容实行分类制定,对只取药及慢性病病人定期检查、不需另外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的,积极提供方便通道,按简易门诊诊查费每人次2元收取。
6、价格改革会增加病人负担吗?
此次价格改革是补偿机制的改革,注重医院、患者、政府之间负担的平衡。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差额,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予以补偿。同时要求医院加强内部管理,主动控费。患者负担整体上不增加,特别是对涉及特殊群体的价格不调整,如放射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项目价格不调整,— 2— 不调整项目达1625项,加上省里定价权限下放到我市的部分医疗项目不调整,超过30%以上。这次改革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次均费用有所减少,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因治疗方式、个性化需求的差异、药占比低等原因,有可能个人负担会有所增加,如口腔治疗的患者。
7、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人均费用水平相对稳定、公立医院良性运行?
一是价格改革与其他改革政策统筹推进。医药价格改革与财政投入、医保支付、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等改革政策协调实施。二是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采取综合措施,改革药品价格监管方式,规范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行为,规范生产和流通经营企业自主定价行为,切实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减少药品和医用耗材流通环节。推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品收入比例,逐步降低药占比。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卫生材料消耗占比,促使医院严格控制成本,加强执行情况监督与考核管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鼓励公立医院采用适宜的检验检查技术,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有效控制检验检查费用。三是加强价格监管。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立医院自我约束的价格综合监管体系,价格主管部门将定期开展医药价格大检查、畅通价格举报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消费者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公立医院价格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价格、费用、服务量等相关信息公开,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度。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价格动态调整制度、医药价格监测制度、收费清单定期抽查制度,健全医院内部价格监管制度。建立检验检查价格专项动态管理制度,控制检验检查费用不合理增长。
8、针对医药价格调整,医保如何发挥保障作用?
医药服务价格调整后,医保支付的医疗服务项目范围、支付比例保持不变,对住院床位费等限额支付的标准适当提高。
三、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1、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基本原则:一是科学合理。总额控制指标和病种分值标准以定点医疗机构历史结算数据和基金预算为基础,统筹考虑成本上涨、基金收支、医疗服务变化及分级诊疗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等情况,进行科学测算并合理确定。二是总额控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可分配总额,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是激励约束。以病种分值结算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监督考核办法,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控制成本和规范医疗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四是谈判协商。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通过谈判合理确定总额控制指标、病种分值标准以及按人头付费标准等关键指标。五是强化管理。全面推进医疗保险智能监控,发挥医保监控作用,维护参保人员权益,确保付费方式改革后医疗服务水平不降低、质量有保障。主要目标:全市各县区应结合基金收支
—3— 预算管理,全面开展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到2015年底,覆盖区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积极推进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到2020年,逐步建成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相适应,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复合式医保支付制度。
2、淮安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总额控制的内涵是什么?
综合考虑当地三年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住院费用结算情况,结合年度基金收支预算安排,按当年统筹基金筹集总额的5%提取风险调剂金,再提取总量的30%分别用于门诊特定项目、门诊统筹、驻外转外人员等费用(实际比例每年酌情调整),余下作为定点医院住院医疗费用可分配总额,按月进行分配。
3、什么是总额控制下病种分值结算办法?
“总额控制下的病种分值结算”办法借鉴了DRGs通用的“权重”“点值”思想,根据不同疾病(病种分组)诊治所需的不同医疗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给每一种病种赋予相应的分值,医疗机构以出院病人累计的分值与医保经办机构按照医保统筹基金支出预算结算医疗费用(即按量计费)。病种分值结算及其配套措施围绕着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提升医疗保障绩效的目标,较好地兼顾了医患保三方利益。
(一)总额控制下的病种分值支付方式具体做法:一是筛选病种。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广泛调查统计定点医院近三年实际发生的病种,剔除非医保病种后,将每年实际发生数在10例以上的病种挑出作为常见病种进行分类汇总,筛选出涵盖全市病例数90%以上的病种892种。二是确定分值。将近三年所有出院病人的病种及费用数据(包括非职工医保病人)进行分类汇总,根据各病种平均费用的比例关系,测算出初步分值,经过专家纠偏并综合各医院反馈意见后确定各病种分值。三是按月结算:以各医院月出院参保病人病种分值之和(按相应等级系数折算后的分值),计算出当月分值的具体价格,按各医院出院病人的累计分值分别结算费用(当月实际应付费用小于月统筹基金可分配总额时,按实际发生总额在各医院中进行重新分配)。四是年终决算:年终根据当年统筹基金实际收入情况和门诊特定项目、驻外及转外人员医疗、门诊统筹等费用的超支或剩余情况,各医院全年收治的危重病例、长期住院病人以及特殊材料的使用情况,并结合协议履行情况,与各定点医院进行决算。
(二)建立相关配套措施。一是特例单议机制。针对病情显著特殊、治疗情况特别复杂等情况,按出院第一诊断确定的分值偏差明显的,组织医院代表和专家共同审议,确定合理分值。二是危重病例合议和长期住院病人补偿机制。对同类病种中病情危重、救治费用较高、住院时间长,按分值结算差额较大的病例,年终决算前,组织专家审议重新确定适当的分值。三是特殊材料延付机制。对心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骨科特殊材料等费用较高、极易造成滥用且难以控制的医用材料,在年终决算时根据基金结余情况统一研究解决,使特殊材料的使用与病情需要相吻合。四是个人费用控制机制。通过签订定点服务协议,将个人负担比 — 4— 例控制在适当范围,对超比例个人支付的费用从医院月结算费用中扣除。五是分值对照诚信机制。将病种分值对照情况纳入定点协议进行日常管理,对“诊断升级”和“高套分值”等问题,结算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4、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
鼓励将一些在门诊可以开展且比住院开展更方便的手术病种纳入到按病种付费范围,实施日间手术按病种付费。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病种付费标准由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基金支付能力和以往规范治疗费用情况,综合考虑医疗机构类型、等级、功能定位等因素统一谈判商定。病种付费标准应根据价格指数、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医疗费用支出水平、医学科技发展、合理的临床路径等相关政策变化适时调整。参保患者报销医疗费用实行即时结算,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患者实际报销额不低于病种医保结算价的80%和70%,患者只需交纳个人支付部分,其余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结算。医疗机构不得收取额外药品、检查、治疗和医用材料等医疗费用。
5、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按人头付费?
依托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居民医保门诊统筹,门诊统筹实施按人头付费。门诊统筹资金分配按照人头、按月下达到各定点医疗机构。从2016年起,参保居民每年选择一家社区医疗机构作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签约定点医疗机构人头付费总额与人头数和人头包干费相关。将基层医疗机构的转诊率、费用控制率等纳入医保结算考核激励范围,并控制在合理水平。发挥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守门人作用,鼓励社区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开展预约挂号、预约分诊工作,有序推动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研究探索对签约服务包有关支持措施。积极推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进社区,提高保障绩效。
6、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按项目付费?
按项目付费是基本医疗保险付费的重要基础。各地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合理确定支付比例。对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可适当加大个人支付比例,拉开与其他药品的支付比例档次;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按国家要求,探索建立药品、耗材等支付标准的形成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快实施医疗费用监控和数据挖掘系统建设,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建立收费清单定期抽查制度,重点加强对急危重症、使用高值药品和特殊医用材料的医疗费用的审核,防止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7、我市新农合筹资标准如何确定?
新农合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村居民自愿参加,按照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补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根据《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要求,我市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筹资动态增长机制,筹资标准不低于统筹地区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三,且不低于国家要求的最低筹资标准。
8、参合人员怎样办理个人缴费手续?
农村居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农合,按照年度个人缴费标准,在当地政
—5— 府规定时间内及时缴清新农合费用。属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医疗救助对象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个人缴费由医疗救助基金全额给予资助。个人缴费过程中,应严格规范流程。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发布公告等,明确缴费时间、缴费标准及缴费方式等政策,不少地方会将这些政策印成宣传页发放到每家每户,做到家喻户晓;二是集中时间收缴,缴费时需要核对人员身份信息,看是否符合参合条件,符合条件缴纳个人费用后,收费人员应及时开具缴费专用票据,缴费人在缴费登记本上签字确认;三是对于连续参合人员及时确认有效参合证卡,对于新参合人员发给相关证卡。
9、新农合哪些费用可以报销?
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与住院统筹相结合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基金分配上重点向住院大病倾斜,住院统筹基金支出一般占当年基金筹集总额的70%—80%。门诊报销不设起付线,主要针对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看病费用,县以上普通门诊费用一般不报销,但对一些特殊病种、慢性疾病的门诊费用也可以纳入报销范围,给予一定比例报销。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目前乡镇卫生院可以报销80—85%左右,县级医院报销70%左右;对于到县外医疗机构看病的实行转诊制度,通过转诊的一般实行分级分段补偿,不同费用段,报销比例有所区别,报销重点是向高费用段倾斜。从2009年起,我市开始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目前已覆盖到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肺癌等20类。此外,我省在2014年底已经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待遇。
10、到县外就医时应该办理哪些手续?
新农合实行县级统筹管理,在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一般可以自由选择就医,无需办理手续。对于病情较重的病人,在县内医疗机构难以医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办理转诊手续,及时到县外医疗机构就医。参合人员办理转诊手续,首先应到县合管办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对经诊断确需转外就医的,相关机构会出具转诊单,并告知统筹地区以外医疗机构选择的范围、报销材料目录清单、结报流程、补偿范围和比例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事项,接受参合人员的咨询。对于参合人员因病情急、危、重等特殊原因,可以直接就近就医,但应当在就医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当地合管办。对于异地居住人员,应在统筹地区合管办登记备案后,可以在居住地约定的医疗机构就医。不通过转诊自行到县外治疗的,根据相关政策有的地区可能不给报销,或者给予明显低于正常转诊报销标准的报销。
11、农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与到新农合工作的监督中?
《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规定: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在显著位置悬挂统一标识牌,设置宣传栏和公示栏,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公布就医和补偿流程,公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相关价格等。经办机构应当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公示告知制度,定期在村、乡、县等统筹覆盖层级公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使用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6— 老百姓可以通过以上途径了解新农合政策、基金支出情况,参与监督。
12、哪些人可享受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获得什么补偿?
目前我市对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血友病、1型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唇腭裂20类疾病实施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对定点医院诊断符合重大疾病救治要求的患者,给予省定疾病费用标准的70%补偿,符合医疗救助条件患者再给予不低于省定标准的20%补偿。同时,对一些疾病需要使用费用昂贵、但疗效显著的特殊药品进行医治的,我市按照省规定,实行特药制度,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救治的特药,物价部门对价格进行审核,供应商作出供货价格书面承诺,价格优惠,让利与民,可以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13、我市实现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有哪些相关政策?
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是在新农合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对个人年度累计达到当地规定起付标准(一般是上年度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以上的合规医药费用,给予不低于50%比例的报销。按照医疗费用的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能够有效减少一些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14、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进展如何?
支付方式改革是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疗成本和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参合人员受益水平、推动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我市各新农合统筹地区已实施门诊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与按床日付费相结合的混合支付方式改革。近日,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在巩固统筹地区和20种重大疾病支付方式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以省市级公立医院专科(专病)诊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为重点,不断扩大按病种付费改革实施范围,动态调整补偿政策,提高实际补偿水平,我们将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市县级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四、着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1、什么是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就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让群众理性选择看病就医流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和模式。概括起来16个字,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基层首诊:以群众自愿为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患者首先就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双向转诊:通过完善转诊程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不了、看不好的病上转至上级医院诊治,对疾病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康复,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通过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上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任务。
上下联动: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7—
2、为什么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多年来,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及广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始终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医疗卫生工作、医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方设法改善医疗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群众对医疗服务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看病难”,具体表现为城市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庭冷落。现在的“看病难”,实际是到大医院看病找专家看病难,得了疑难杂症的患者找好医院、好专科、名医生困难。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大医院;二是各级各类医院功能定位未履行到位,大医院做了很多应当由小医院承担的诊疗工作,如感冒挂水、头痛脑热等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大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分工的医疗服务模式尚未建立;三是现行医保制度引导基层首诊的力度还不大,群众传统的看病观念还没有转变,大病小病都想到大医院找专家,导致大医院应接不暇。要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必须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引导群众分级就诊,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3、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
今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作为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意见》明确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意见》提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要求是: 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4、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措施有哪些?
一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城乡基层机构建设,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创造条件。加强基层人才培养,通过定向培养、在职教育、务实进修、规范化培训等多种途径,为基层培养一批能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下 — 8— 转患者接续医疗、康复医疗的专业医护人员。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功能,提升乡镇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县(市)级医院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等。深化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工作。
二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分级分工、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医学教育和相关医学教育,进一步加强医学类、相关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全科医学、妇产、儿科等相关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严格控制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公立医院规模扩张。
三是加快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制度。依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医疗服务价格杠杆作用,引导群众基层首诊,提高基层首诊率。加快建立多形式契约服务关系,推进城市社区契约服务,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通过到基层多点执业作为家庭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全面推进乡镇健康团队服务和乡村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
四是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推动城乡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探索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试点,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医疗资源纵向联合体、医疗集团建设。按照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序的双向转诊制度。
五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保障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激励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加快完善各项基本医保支付政策,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
六是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以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和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务实应用以及分级诊疗信息管理为重点,支撑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9—
第二篇:江苏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口径
江苏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口径
一、医药价格改革是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即将启动实施。医药价格改革是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根据国家和我省医改工作部署,从10月起,全省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并做到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改革、改革编制和人事薪酬制度、加强医院监管和考核、强化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管理等“8个同步”,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二、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
1、为什么要进行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
我省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是2005年制定的。十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成本不断增加,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明显偏低。同时,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检验和大型设备检查的原材料价格下降,业务量加大,项目价格偏高,医疗服务价格关系扭曲,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矛盾突出,城市综合性公立医院药占比高达45%左右。2010年以来,国家和我省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价格 改革上以实施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进行补偿机制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并增加政府投入。2012年在15个县(区)和镇江市进行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试点,2013年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公立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从改革评估情况看,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基本做到了医院平稳运行、医保资金风险可控、患者个人负担总体没有增加。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后,省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差比价不合理,造成部分患者逆向流动,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为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果,必须推进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
2、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目标:改革补偿机制,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有序解决突出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基本原则: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统筹协调、配套实施。
3、哪些城市公立医院属于改革范畴?
城市所有的公立医院。包括卫生计生部门主管的医院(含疗养院)、大学附属医院、军队医院、企事业单位办医院、政府部门举办的康复医院、疗养 2 院。从医院级别看,包括部级医院、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区(县)级医院、非完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中心卫生院。
4、价格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一是取消药品加成,合理补偿。改革前,城市公立医院销售药品的差价(中药饮片、医院制剂除外,下同)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顺价不超过15%的加价率;实际购进价500元及以上的,加价额不得超过75元。改革后,城市公立医院药品按零差率销售,由此减少的药品差价总额,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政府财政投入进行合理补偿。二是改革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在按项目成本定价的基础上,试行按维持公立医院合理业务收入的目标价格定价机制,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项目之间的比价关系。提高诊察费、护理等综合服务类部分项目、部分病理检查和部分临床各系统诊疗、手术项目价格,其中,为鼓励高等级医院开展疑难复杂手术,四级手术提价幅度为75%,六岁(含)以下儿童手术项目加收20%。降低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重点降低部分检验项目、磁共振扫描(MRI)、X线计算机体层(CT)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部分以设备为主的辅助操作项目价格。取消螺旋CT超层费、无陪护理等15个项目。三是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将325项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权下放到市,由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 3 定;已经形成竞争、社会化服务的34项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公立医院自主制定价格。四是控制并逐步减少公立医院部分特需医疗。特需病房床位比例为10%,取消部分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再执行备案制管理,由公立医院自主制定。通过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关系初步理顺,检验检查价格偏高,诊察、护理、手术、传统中医价格偏低的矛盾初步得到解决。
5、诊察费如何设置?
设立诊察费,诊察费中分设西医诊察费、中医辨证论治费、急诊诊察费、住院诊察费。将挂号费、急诊挂号费项目纳入诊察费,不再单设挂号费、急诊挂号费;门诊注射、换药、针灸、理疗、推拿、血透、放射治疗疗程中不再收取诊察费。西医普通门诊诊察费、普通门诊中医辩证论治费根据就诊内容实行分类制定,对只取药及慢性病病人定期检查、不需另外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的,应积极提供方便通道,按不超过西医普通门诊诊察费、普通门诊中医辩证论治费的20%收取或免费。
6、价格改革会增加病人负担吗?
此次价格改革是补偿机制的改革,注重医院、患者、政府之间负担的平衡。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差额,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总体上能够补偿药品加成差额的85%左右,不足部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解决。同时要求 4 医院加强内部管理,主动控费。患者负担整体上不增加,特别是对涉及特殊群体的价格不调整,如放射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项目价格不调整,不调整项目达1625项,加上定价权限下放各市的不调整项目,超过30%以上。这次改革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次均费用有所减少,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因治疗方式、个性化需求的差异、药占比低等原因,有可能个人负担会有所增加,如口腔治疗的患者。
7、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人均费用水平相对稳定、公立医院良性运行?
一是价格改革与其他改革政策统筹推进。医药价格改革与财政投入、医保支付、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等改革政策协调实施。二是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采取综合措施,改革药品价格监管方式,规范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行为,规范生产和流通经营企业自主定价行为,切实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减少药品和医用耗材流通环节。推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品收入比例,逐步降低药占比。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卫生材料消耗占比,促使医院严格控制成本,加强执行情况监督与考核管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鼓励公立医院采用适宜的检验检查技术,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有效控制检验检查费用。三是加强价格监管。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 5 与、公立医院自我约束的价格综合监管体系,价格主管部门将定期开展医药价格大检查、畅通价格举报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消费者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公立医院价格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价格、费用、服务量等相关信息公开,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度。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价格动态调整制度、医药价格监测制度、收费清单定期抽查制度,健全医院内部价格监管制度。建立检验检查价格专项动态管理制度,控制检验检查费用不合理增长。
8、针对医药价格调整,医保如何发挥保障作用?
医药服务价格调整后,调价部分按照规定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具体支付标准由各地根据基金承受能力确定。
三、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1、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基本原则:一是科学合理。总额控制指标和病种支付标准以定点医疗机构历史结算数据和基金预算为基础,统筹考虑成本上涨、基金收支、医疗服务变化及分级诊疗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等情况,进行科学测算并合理确定。二是总额控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支付标准,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控制医疗费用 6 不合理增长。三是激励约束。建立结余转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监督考核办法,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控制成本和规范医疗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四是谈判协商。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通过谈判合理确定总额控制指标、病种支付标准以及按人头付费标准等关键指标。五是强化管理。全面推进医疗保险智能监控,发挥医保监控作用,维护参保人员权益,确保付费方式改革后医疗服务水平不降低、质量有保障。主要目标:全省各统筹地区应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全面开展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到2015年底,覆盖区域内50%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并逐步扩大到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积极推进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总结推广病种分值付费,大力推行住院、门诊大病按病种付费,有条件的地区,按病种付费的病种力争达到100个。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到2020年,逐步建成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相适应,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复合式医保支付制度。
2、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总额控制的内涵是什么?
一是科学确定总控指标。综合考虑当地三年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住院费用结算情况,结合基金收支预算安排,在按当年统筹基金筹集总额的5%提取风险调剂金和当年统筹基金总额(不含参保单位和个人一次性预缴保费当年分摊以外部分和个 7 人账户划拨费用)的10%预留考核调剂金的基础上,扣除异地就医、大病保险、门诊统筹等费用,同步考虑各类支出风险及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住院医疗费用总控目标。对次年总库指标的确定,严格以上年住院费用预算控制额为基数,结合当年基金收支和医疗费用合理增长等因素综合确定次年住院医疗费用总控指标。二是合理分解总控指标。根据总控指标和定点医疗机构级别、类别、特点以及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结合区域卫生规划设置、医药分开、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病人分流等因素,通过谈判协商,合理分配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总控指标。总控指标基数根据上定点医疗机构总控预算指标和实际执行情况确定,调整系数应综合考虑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人头比、次均费用增幅等因素确定。首次实行总额控制的定点医疗机构,可以该定点医疗机构三年以上的医疗费用水平为基数,或参照同级同类定点医疗机构的平均医疗费用水平确定。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按照“结余转用、超支分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对结余资金与超支费用的分担办法。对于低于预算总额并完成规定服务量和指标要求的,结余部分由协议医疗机构结转留用,用于抵冲下超总额控制指标费用;对于超出预算总额的合理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和医疗机构共同承担,具体分担比例和范围由各地在定点服务协议中予以明确,所需医保资金从考核调剂金中予以解 8 决。
3、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
各地选择临床诊疗路径明确、并发症与合并症少、治疗技术成熟且质量可控、费用水平可考量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儿童白血病、先心病等重大疾病优先开展按病种付费。鼓励将一些在门诊可以开展且比住院开展更方便的手术病种纳入到按病种付费范围,实施日间手术按病种付费。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病种付费标准由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基金支付能力和以往规范治疗费用情况,综合考虑医疗机构类型、等级、功能定位等因素统一谈判商定。病种付费标准应根据价格指数、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医疗费用支出水平、医学科技发展、合理的临床路径等相关政策变化适时调整。参保患者报销医疗费用实行即时结算,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患者实际报销额不低于病种医保结算价的80%和70%,患者只需交纳个人支付部分,其余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结算。医疗机构不得收取额外药品、检查、治疗和医用材料等医疗费用。
4、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按人头付费?
依托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统筹,门诊统筹实施按人头付费。通过个人账户功能拓展等方式,逐步实施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健全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当期用于门诊统筹的资金约占当年居民医保统筹基金20%,门诊统筹资金分配按照人头、按月下达到各定点医疗机构。9 到2017年,80%左右的参保人员每年选择一家社区医疗机构作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签约定点医疗机构人头付费总额与人头数和人头包干费相关。将基层医疗机构的转诊率、费用控制率等纳入医保结算考核激励范围,并控制在合理水平。发挥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守门人作用,鼓励社区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开展预约挂号、预约分诊工作,有序推动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签约人员转诊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签约医疗机构总决算。研究探索对签约服务包有关支持措施。积极推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进社区,提高保障绩效。
5、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按项目付费?
按项目付费是基本医疗保险付费的重要基础。各地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合理确定支付比例。对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可适当加大个人支付比例,拉开与其他药品的支付比例档次;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省各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建立多部门药品、医疗服务和耗材等相关信息交流共享机制、采集机制和评估机制,根据有关信息变化情况,及时维护和完善医疗保险“三个目录库”。按国家要求,探索建立药品、耗材等支付标准的形成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快实施医疗费用监控和数据挖掘系统建设,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建立收费清单定期抽查制度,重点加强对急危重症、使用高值药品和特殊医用材料的医疗费用 10 的审核,防止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6、我省新农合筹资标准如何确定?
新农合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村居民自愿参加,按照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补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根据《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要求,我省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筹资动态增长机制,筹资标准不低于统筹地区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三,且不低于国家要求的最低筹资标准。
7、参合人员怎样办理个人缴费手续?
农村居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农合,按照个人缴费标准,在当地政府规定时间内及时缴清新农合费用。属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和五保户等参加新农合的,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给予补助。个人缴费过程中,应有规范流程。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发布公告等,明确缴费时间、缴费标准及缴费方式等政策,不少地方会将这些政策印成宣传页发放到每家每户,做到家喻户晓;二是集中时间收缴,缴费时需要核对人员身份信息,看是否符合参合条件,符合条件缴纳个人费用后,收费人员应及时开具缴费专用票据,缴费人在缴费登记本上签字确认;三是对于连续参合人员及时确认有效参合证卡,对于新参合人员发给相关证卡。
8、新农合哪些费用可以报销?
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与住院统筹相结合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基金分配上重点向住院大病倾斜,住院统筹基金支出一般占当年基金筹集总额的70%—80%。门诊报销不设起付线,主要针对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看病费用,县以上普通门诊费用一般不报销,但对一些特殊病种、慢性疾病的门诊费用也可以纳入报销范围,给予一定比例报销。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目前乡镇卫生院可以报销80-85%左右,县级医院报销70%左右;对于到县外医疗机构看病的实行转诊制度,通过转诊的一般实行分级分段补偿,不同费用段,报销比例有所区别,报销重点是向高费用段倾斜。从2009年起,我省开始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目前已覆盖到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肺癌等20类。此外,我省在2014年底已经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待遇。
9、到县外就医时应该办理哪些手续?
新农合实行县级统筹管理,在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一般可以自由选择就医,无需办理手续。对于病情较重的病人,在县内医疗机构难以医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办理转诊手续,及时到县外医疗机构就医。参合人员办理转诊手续,首先应到县合管办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对经诊断确需转外就医的,相关机构会出具转诊单,并告知统筹地区以外医疗机构选择的范围、报销材料目录清单、结报流程、补偿范围和比例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 12 事项,接受参合人员的咨询。对于参合人员因病情急、危、重等特殊原因,可以直接就近就医,但应当在就医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当地合管办。对于异地居住人员,应在统筹地区合管办登记备案后,可以在居住地约定的医疗机构就医。不通过转诊自行到县外治疗的,根据相关政策有的地区可能不给报销,或者给予明显低于正常转诊报销标准的报销。
10、农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与到新农合工作的监督中?
《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规定: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在显著位置悬挂统一标识牌,设置宣传栏和公示栏,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公布就医和补偿流程,公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相关价格等。经办机构应当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公示告知制度,定期在村、乡、县等统筹覆盖层级公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使用情况,并向社会公布。老百姓可以通过以上途径了解新农合政策、基金支出情况,参与监督。
11、哪些人可享受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获得什么补偿?
目前我省对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 13 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血友病、1型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唇腭裂20类疾病实施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对定点医院诊断符合重大疾病救治要求的患者,给予省定疾病费用标准的70%补偿,符合医疗救助条件患者再给予不低于省定标准的20%补偿,实际报销额不受当地新农合以及医疗救助最高补偿封顶线的限制。同时,对一些疾病需要使用费用昂贵、但疗效显著的特殊药品进行医治的,我省实行特药制度,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救治的特药,物价部门对价格进行审核,供应商作出供货价格书面承诺,价格优惠,让利与民,可以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12、我省实现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有哪些相关政策?
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是在新农合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对个人累计达到当地规定起付标准(一般是上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以上的合规医药费用,给予不低于50%比例的报销。按照医疗费用的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能够有效减少一些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同时,我省在新农合省、市联网医院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驻点服务试点,为需要转诊到省、市联网医院的患者,提供预约挂号、入院咨询、入院手续办理、有关政策介绍、出院费用结报等全过程协助,使农村大病患者在城市大医院享受到较好的贴心服务。
13、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进展如何?
支付方式改革是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疗成本和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参合人员受益水平、推动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我省90%以上新农合统筹地区已实施门诊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与按床日付费相结合的混合支付方式改革。近日,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在巩固统筹地区和20种重大疾病支付方式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以省市级公立医院专科(专病)诊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为重点,不断扩大按病种付费改革实施范围,动态调整补偿政策,提高实际补偿水平。
四、着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1、什么是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就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让群众理性选择看病就医流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和模式。概括起来16个字,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层首诊:以群众自愿为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患者首先就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双向转诊:通过完善转诊程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不了、看不好的病上转至上级医院诊治,对疾病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康复,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急慢分治:通过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 15 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上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任务。上下联动: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2、为什么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多年来,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及广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始终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医疗卫生工作、医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方设法改善医疗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群众对医疗服务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看病难”,具体表现为城市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庭冷落。现在的“看病难”,实际是到大医院看病找专家看病难,得了疑难杂症的患者找好医院、好专科、名医生困难。主要原因是城乡、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技术薄弱,服务能力不足,难以吸引病人基层首诊;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大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分工的医疗服务模式尚未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大医院靠扩大规模、增加服务量来提高经济效益,病人流向不尽合理;现行医保制度引导基层首诊的力度还不大、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尚未建立;群众传统的看病观念还没有转变,大病小病都想到大医院找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度不高。要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必须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运行 16 机制,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引导群众分级就诊,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3、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
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坚持“三医联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运行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健全体系、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落实功能、分工协作、提升能力,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引导人民群众分级诊疗,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目标:2015年推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2017年全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使县(市)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各省辖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及住院服务量占比显著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0%以上。
4、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措施有哪些?
一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城乡基层机构建设,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创造条件。加强基层人才培养,通过定向培养、在职教育、务实进修、规范化培训等多种途径,为基层培养一批能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下转患者接续医疗、康复医疗的专业医护人员。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功能,提升乡镇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 17 力建设,推进县(市)级医院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等。深化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工作。二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分级分工、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医学教育和相关医学教育,进一步加强医学类、相关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全科医学、妇产、儿科等相关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严格控制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公立医院规模扩张。三是加快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制度。依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医疗服务价格杠杆作用,引导群众基层首诊,提高基层首诊率。加快建立多形式契约服务关系,推进城市社区契约服务,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通过到基层多点执业作为家庭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全面推进乡镇健康团队服务和乡村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四是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推动城乡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探索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改革试点,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医疗资源纵向联合体、医疗集团建设。按照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序的双向转诊制度。完善双向转诊的保障条件,将双向转诊落到实处。五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激励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加快完善各项基本 18 医保支付政策,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六是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以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和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务实应用以及分级诊疗信息管理为重点,支撑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全面推进“三个一”工程,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的总体目标。
第三篇:唐山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唐山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4]24号)以及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关于确定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4]21号)和《关于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我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2014年年底前全面启动市级公立医院(含专科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结合唐山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益性。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改革方向,政府加大投入,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承担兜底责任。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实现病有所医。
(二)坚持立足市情,创新医院管理体制。立足唐山实际,准确把握医院发展规律和群众的医疗需求,探索建立符合唐山市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三)坚持公平效率,建设政府主导的市场竞争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四)坚持统筹兼顾,建立“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长效机制。兼顾区域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正确处理政府、医院、医务人员、人民群众关系,重点破除“以药补医”,实现医药分开。
(五)坚持实事求是,分批推进改革。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考虑每所医院的特点和实际,分批次逐步推进改革,确保成熟一个改革一个。
二、总体目标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完善公立医院价格、财政、医保联动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符合医院行业特点的人事分配制度。优化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多元办医和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资金保障可持续的目标。
三、改革范围
14所市直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总额预付、人事分配制度等综合改革工作。
四、改革模式
按照国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和国务院[2014]24号文件 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分三个层次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老工人医院改革。
(二)全面推进工人医院老院、人民、协和、妇幼、中医、二院、三院、八院、九院、十院、铁路医院等11家医院综合改革,其中十院并入人民医院。
(三)结核病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等3家承担重要公共卫生职能的政策性医院,纳入一类事业单位性质进行管理,根据正常业务需要由财政给予经费保障。
五、主要任务
(一)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新老工人医院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的市场竞争机制
公开、择优遴选1家实力强、信誉好、管理经验先进的医疗投资机构进行合作。由市政府与投资机构共同组建“医院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医院管理公司”),作为唐山市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和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方面的合作平台。其中,市政府以唐山工人医院新院(即“唐山市中心医院”)的100%产权(相当于新院的净资产评估值)作价出资,投资机构以货币资金出资,并控股“医院管理公司”,具体股比由双方协商确定。投资机构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工人医院新院建设和打造以工人医院为核心、以资产和管理为纽带的医联体服务体系。
“医院管理公司”100%控股唐山工人医院新院,成立公司制营利性医院。“医院管理公司”托管唐山工人医院老院(包括 八院、九院、铁路医院)。在不改变政府对唐山工人医院老院的产权、老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和医院非营利性、职工事业单位身份等前提下,通过托管,注入医疗资源和管理资源,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变运营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老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重点解决我市医疗投入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在管理模式、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形成市场化有序竞争局面,倒逼公立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二)破除“医药补医”,建立财政价格医保联动补偿机制
1、取消药品加成。切断药品销售与医院之间的利益联系。由此减少的收入,通过改革财政补偿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多种途径进行补偿。
2、完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切断药品耗材销售与医生之间的利益联系。采取“一品双规”、“两票制”的做法,积极探索药品耗材招标采购方式和配送模式的改革。
3、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能力、群众就医负担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市级公立医院的诊查费、护理费、治疗费、手术费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收费项目进行调整,降低药品和高值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根据医院诊疗项目构成和总收入 结构,建立分档、动态价格调整机制。
4、改革财政投入方式。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政府保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政策性投入,做到两个不减少(增长比例不少于GDP,投入总额不少于上)。改革财政投入方式,按照“花钱建机制”的原则,建立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政府兜底的长效补偿机制。将政府财政投入每年不少于前5年平均水平(2.6亿元)的预算分配,改为对医院药占比、次均费用和社会评议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财政奖励,用与落实六项政策性支出,促进医院发展。将市结核病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性质进行管理,根据正常业务需要由财政给予经费保障。
(三)改革医保体制机制,建立有效保障和控费机制
1、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医保付费总额预算基础上的总额预付制度。推进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混合付费方式,实行“总额预付、按月结算”,“超支分担、结余留用”,调动医疗机构主动节约成本的积极性,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和高效。
2、加快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建设。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多种保障制度的衔接,进一步减轻重大疾病患者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四)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1、实行岗位管理。按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落实公立医院人员配置标准,核定人员编制总量,并进行动态调整,实行人 员编制备案制。逐步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结构。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编制限额内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录、择优聘用。
2、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工资总额和医务人员薪酬标准。根据医院收入结构质量,适时、合理调整职工薪酬总额,保证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35%以上。提高行业总体收入水平,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按照“按劳分配、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和贡献突出人员倾斜。逐步推进院长和业务骨干年薪制。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
3、建立双考核、双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定期组织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突出质量安全、运行绩效、服务能力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与院长薪酬、任免、奖惩、财政补助、职工薪酬总额等挂钩。公立医院负责内部的考核与奖惩,突出服务数量、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探索建立第三方考评机制。
4、开展医师多点执业。修订完善《唐山市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明确多点执业要求和各方权责以及薪酬标准,给予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支持。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前提下,鼓励医务人员向基层流动,取得合规的劳务报酬。
(五)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成立唐山市公立医院管理 委员会(简称“市医管会”),市长任主任、主管副市长任常务副主任,组织部、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编办、卫生局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简称“市医管办”),主任由市卫生局局长兼任。市医管会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制定公立医院章程,明确办医主体、院长、医院管理层、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利运行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取消院长行政级别。选择部分市直医院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院长,突出职业化、专业化管理能力要求。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院长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2、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院长行使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权、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权、副职推荐权、中层干部聘任权、内部分配权、预算执行权等经营自主权,对医院的日常管理、资本运作、医疗行为等负有管理责任。
3、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落实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预算和收支管理,对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实施会计监督,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在三级公立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六)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
建立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以及不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体制,建立公平、开放的行业规则和管理办法,实现全程和实时监督。扩大 社会监督,加大处罚力度,警示违规风险,引导医疗机构依法依规运行,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1、加强全行业监管。市卫生局对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实行整体规划、统一准入、全程监管。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流程,健全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医疗管理与质量控制,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创新监管机制,强化综合监督职能,提高监督能力,加大对不良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诚信从业信息系统,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2、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研究制订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强化公益性,探索建立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质量效益、创优服务”活动,加强对基本药物使用率、医保目录内药品使用率、药占比、次均费用、参保人员负担水平、平均住院日、复诊率、人次人头比、转诊转院率、手术和择期手术率等指标的监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收入分配挂钩。
3、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督制度。加强医院信息公开,重点公开财务状况、绩效考核、质量安全、价格和医疗费用等信息。强化医疗行业协会(学会)的行业管理、监督、约束和执业道德建设等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引导医疗机构依法经营、严格自律。打击医药领域商业贿赂。
4、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医院内调解、第三方调解、司法调解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体系。全面推行医疗责任保险,鼓励参加医疗意外保险。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关爱医务人员,改善医务人员职业环境,严厉打击医闹和伤医等违法犯罪行为。
(七)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绩效
1、推进纵向合作机制建设。城市医院通过医疗集团或医联体以及对口帮扶等形式,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合作机制,引导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设备向社会开放,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大力推进全科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开展基层预约挂号,对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患者优先接诊。明确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原则,畅通患者向下转诊渠道,加强基层用药与公立医院的衔接,加强公立医院对下转病人康复期治疗的指导。
3、调整医保报销政策。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的差别,上转或下转参保患者的起付线连续计算。将门诊及日间手术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降低住院率。鼓励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
4、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居民健康“一卡通”,建立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建立居民健康医疗信息跨机构、跨区域共享机制。加强远程医学系统建设,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教育等远程医学服务。
(八)调整公立医院规划布局,促进医疗机构协调发展
1、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城市服务人口规模和需求,完成《唐山市卫生资源配置规划》和《唐山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公立医院规模、功能定位。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老年护理、康复等专科建设。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发展社会办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短缺的或高端的医疗服务领域。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底,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医疗机构总数和服务总量的20%左右。
3、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市本级不再批准新建公立医院,合理控制城市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购置大型医用设备。为民营医院发展留足空间。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重、难度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务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由唐山市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发改、卫生、财政、人社、物价、编办、组织、宣传等成员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积极发挥作用,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工 作。
(二)分工协作,落实部门职责。市医改办负责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综合协调工作。市卫生局负责做好医改项目推进工作,加强公立医院行业管理。市物价局负责做好医疗服务价格调研和调整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制订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政策,落实补助资金,加强财政投入资金绩效评价和资金监管。同时,负责公立医院改制前期国有资产的评估。市人社局负责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和医保政策的调整工作。市编办负责做好市直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核定工作,协同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部门负责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各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细化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合力,确保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三)强力推进,按时完成任务。按照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的要求,我市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在2014年10月底前启动。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倒排工期,保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8月底前,由市卫生局牵头完成《唐山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及其7个配套文件,并报市长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9月底前,相关部门分别按各自职责落实各项改革方案。一是由市卫生局(牵头)、财政局、审计局、发改委等部门落实《社会资本参与唐山工人医院改革方案》;二是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人社局、编办、卫生局落实《唐山市城市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三是由市卫生局(牵头)、纪委、财政 局、审计局落实《唐山市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四是由市物价局(牵头)、卫生局落实《唐山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五是由市人社局、卫生局落实《唐山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六是由市人社局(牵头)、卫生局落实《唐山市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七是由市财政局、卫生局落实《唐山市市直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实施方案》。
10月底前,14所市直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陆续启动改革。
2015年,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进行4次跟踪评估,时间为1月、4月、7月、10月,评估结果将予以全市通报,并作为财政补偿的主要依据。
(四)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环境。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加大对改革工作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要加大舆情监测与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四篇:义乌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工作方案
义医改„2012‟1号
关于印发《义乌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
市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现将《义乌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日
抄 送:市委办、市府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宣传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管委会,季金甫、王迎同志。
义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2012年5月3日印发
3.调整医保结算和支付方式,引导病人合理就诊。4.促进合理用药,控制药物滥用。5.门诊输液和抗生素使用控制。
6.首选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7.提倡使用中医中药,推广适宜技术应用。8.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行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工作安排
公立医院改革宣传分三个阶段推进。
1.改革启动前:市医改办牵头,发改委和人社局配合,制订5月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倒排工作计划,编制媒体宣传策划方案。5月10日左右,组织召开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培训暨改革动员会议。5月20日前,中心医院等4家公立医院完成单位内部职工培训,开展基本药物手册、临床用药指南学习,重点宣传阳光用药、科学就医、合理用药,组织召开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宣传推进会,介绍省内外各县市先进做法。5月25日左右,各镇街完成环境宣传工作,各大媒体宣传解读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关政策,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医保支付政策调整予以公开。
2.改革启动后:重点宣传改革动态进展,通过网络及现场咨询等途径做好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加大各项惠民便民服务措施宣传,做好改革推进实施过程中新发问题的解释工作。
3.改革运行一段时间后:邀请市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到4个公立医院视察改革进展情况,组织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组织成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迎,副组长:金震云(市府办)、朱京义(宣传部)、王晖香(卫生局);成员:洪信强(发改委)、金益民(人社局)、王 钟(卫生局)、胡青菊(行政服务中心)、应治中(文广新局)、陈文教(广电台)、丁丰罡(义乌商报)。各部门联络员:王巧兰(市府办)、吴更花(发改委)、张 杭(人社局)、张文斌(卫生局)、金利燕(数字城市办公室)、汪佑军(电视中心)、成钢(广播节目中心)、张丽莹(义乌商报)、金晓英(浙中新报)。各有关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立医院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立医院要加强与宣传部、医改办联系,建立快速沟通协调机制,配合做好医改相关政策的宣传报道。
3.加强舆情监测。宣传部门要牵头各有关部门重点加强网络舆情跟踪分析,做好公众舆情研判,建立健全响应迅速、渠道畅通、回应有力的应急宣传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做好媒体应对宣传预案,及时发布新闻信息。
附件:义乌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标语横幅(样张)
第五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汇报
中医医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自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院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改具体做法
1、指导思想: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2、高度重视,全员培训:自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以来,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组,召开了公立医院改革动员会,落实医改的各项措施,认真学习、省、市、县的医改文件精神,动员全院职工积极投身到公立医院改革当中,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来抓。
二、工作完成情况
1、重新核定床位编制和工作人员数量。一是根据医院分级管理评定级别和服务功能,重新核定我院床位编制和工作人员数量。按照国家二级医院床位与人员最低比例1:1.3,核定我院编制床位100张,工作人员数量130人。二是按照现有公立医院编制核定数,由市编委、人社局、卫生计生局及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考录小组,每年对公立医院空余的编制进行公开招录考试,建立常态化的考录机制,三年内完成现有空编的考录工作,我院今年预招20人,实际考录11人。
2、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密山市人民医院、密山市中医医院岗位设置方案》,我院将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合理设定岗位,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我院已将编制外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3、合理确定薪酬水平。一是根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承担的任务、医务人员加班加点等实际情况,确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2015年至2016年人员总费用(不含离退休人员)要占医院总支出的40%左右,并随着事业发展和医院收入结构调整变化逐步提高;二是坚持绩效考核制度,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的原则,将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不得设定业务创收指标,不得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我院正在组织相关科室进行测算,制定科学的目标绩效工资方案,主要以工作量为指标,以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数进行测算。基础数据有以下五大方面:一是科室的业务增长的5%为基点;二是科室纯节余5-6%为基点;三是计算科室成本比例,如药占比、耗材比等数据;四是工作量指标(如床位使用率、手术数等常用统计指标);五是医德医风等工作指标纳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中。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将在年底前完成。
4、完善医务人员评价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并负责内部考核,重点考核工作绩效,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成本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完善医疗服务不良记录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考核档案,将医务人员基本信息、考核结果和违规情况等记录在案。
5、建立有效的药品采购机制。卫生主管部门已成立密山市药品采购服务中心。该中心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负责为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负责落实集中回款制度,确保及时回款。同时,负责对各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采购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监测。建立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采购衔接机制,健全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办法。此外,医院要按照规定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不低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含省增补)规定品种的省级标准,基本药物使用总费用比例不低于药品总费用的省级标准。
6、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予以补偿、政府补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费用挖潜来解决,其中调价比例不高于80%,增加政府投入补助15%(其中省级财政承担10%),内部控费挖潜5%左右。公立医院的药品贮藏、保管、损耗等费用列入医院运行成本予以补偿。医院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符合规划的由市政府回购。
7、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按照《黑龙江省县级试点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方案》要求,充分遵循“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将提高诊查、护理、手术、治疗、床位和中医诊疗等项目价格,降低检验项目,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中药饮片除外)。我院在11月1日完成了价格调整工作。诊查费、护理费和床位费按省级最高限价调整;手术费、治疗费和中医诊疗费由县级政府调整,通过测算,这三项上调51.28%。检验费下调6%。一取消:取消了药品加成的15%。(医院为了让利百姓,门诊诊查费未做调整,正常主任医师诊查费10元、副主任医师诊查费5元、普通诊查费是2元。)
8、建立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市政府是举办公立医院的主体,承担主要投入责任,统筹使用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全面落实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二是将医院符合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工资从公立医院剥离出来,由社保承担;三是加强公立医院人才培养,每年为医院安排人才培养经费30万元;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资金除国家和省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市财政根据公立医院运行实际情况予以保障。(根据《密山市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偿办法(试行)》执行)
9、建立逐步化解债务机制。医院要根据法定审计结果,将债务按照类别记账,分类处理,并按规定偿还、化解。严禁公立医院改革后产生新的药品债务。
10、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充分利用医院长期对口帮扶关系,提升我院诊疗水平和救治能力,同时做好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项目,提高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训制度,加强医院业务骨干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落实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简化招聘程序,积极组织引进,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11、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隐私。
12、推行医联体建设工作。按照《黑龙江省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建设试点指导意见》要求,我市医联体建设工作分二个层面推进,一是由市人民医院牵头与我院及1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加入北大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二是市人民医院、我院与18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域内医联体。
13、规范诊疗流程。加强诊疗流程的规范,减掉不必要的诊疗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诊疗项目,简化诊疗手续,加快诊疗速度,提升诊疗质量;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条件。
14、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我院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监督改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业行为,我院是密山市“优化发展环境、企民评百岗”参评医院,并制定了《密山市中医医院公开承诺书》。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