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PDCA循环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的应用效果观察
运用PDCA循环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的应用效果,为新生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成立CQI小组,对新生儿腕带佩戴情况进行现状调查,运用PDCA循环理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可行性对策并实施。结果 通过PDCA循环,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由改善前的75.60%提高至改善后的99.30%。结论 运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显著提高新生儿安全管理,有效减少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护理差错,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方法。
关键词:PDCA循环;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0-0168-02
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信息的身份标识带,被称为患者第二身份证[1]。新生儿佩戴腕带作为其出生后第一时间身份的标记,是产妇和家属辨认孩子的重要凭证,是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时的查对依据,是杜绝抱错婴儿严重事故的重要手段[2]。新生儿出生后会经过不同场所的转运,由不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护理的配合紧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6年7月~12月,运用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博士建立的PDCA循环作为管理办法[3],以新生儿为调查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善护理人员正确佩戴新生儿腕带,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执行情况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7月~12月我科所有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时间段分别为2016年7月、2016年12月。
1.2 方法
设定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为数据收集指标,根据我科自制的《新生儿腕带佩戴督查表》,对每位护理人员给新生儿腕带佩戴情况进行飞行检查并记录,作出相应表格对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χ2检验,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1.3 PDCA循环应用
1.3.1 计划阶段(Plan)①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腕带佩戴持“无所谓”态度,认为护理工作比较繁忙,自己可以把新生儿信息记得很清楚,也没有出现过床头卡核对错误,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缺乏对腕带进行严格的核对,致使新生儿失去了佩戴腕带的实际意义。根据我科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我科2016年上半年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为75.60%,比上级标杆医院低24.40%。②针对此问题我科立即成立CQI小组,组员通过头脑风暴法,从人员、制度、培训、监管四个维度出发,绘制出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低的鱼骨图,结合因果关联分析图、冰山图进行要因分析,得出主要原因为制度落实不到位、培训不到位、未定期质控。③通过头脑风暴,结合相关文献查阅,利用方案筛选计算表(评分方法:1~10分,10分=最大利益、最低成本、最可行,总分=利益×成本×可行性)得出最佳改进方案。④绘制甘特图(活动计划拟定表),对计划执行进度进行监控。
1.3.2 实施阶段(Do)①针对培训不到位,我们通过晨间学术、集中业务学习和现场考核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要求助产士双人核对经阴分娩新生儿性别及产妇腕带信息,助产士与手术室巡回护士双人核对剖宫产新生儿性别及产妇腕带信息,以上两种情况与产妇进行核对无误后,双方现场填写手腕带及胸牌信息,严格参照标准规范佩戴;②针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要求助产士、病房责任护士及新生儿监护人三方床边交接新生儿及腕带标示信息,现场检查腕带松紧度;每班次新生儿交接、治疗及护理操作均有责任护士及新生儿监护人双方现场确认新生儿性别及腕带标示信息,保持腕带松紧适宜,同时向监护人讲解腕带管理意义及注意事项;③针对未定期质控,责任护士加强对腕带佩戴的监管,评估分管新生儿住院期间腕带佩戴情况,记录未正确佩戴情况,每一个治疗环节均要人工核对腕带及胸牌信息,以确保患儿身份的识别,成为患儿的又一道安全屏障;交接班过程中,将腕带部位皮肤完整性、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舒适纳入交接班内容;每月分析助产士、责任护士在佩戴、交接、宣教过程中效果及存在问题,针对不同环节出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积极跟进整改效果。
1.3.3 检查阶段(Check)对比实施循环前后数据,确认指标是否达标。
1.3.4 处理阶段(Action)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标化有效的工作模式,对此循环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继续解决[4]。结果
2.1 PDCA循环实施前后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比较
通过督查数据统计显示,对比循环实施前后,我科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由227例(75.60%)提高至298例(99.30%),实施前后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预期目标。
2.2 规范化和常规化
经过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后,完善了《新生儿腕带佩戴督查表》,并将助产士和责任护士在佩戴、交接、宣教过程中存在问题每月纳入绩效考核。
3讨论
新生儿是医院护理管理中的特殊群体,刚出生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具有相貌相似特点,缺乏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只能被动接受护理人员的人工识别,若不能有效地识别身份,将会导致抱错孩子事件发生,以致出现护理差错。近年来,个别医疗机构在新生儿安全管理方面暴露出问题,造成了社会不良影响,反映出医疗机构在新生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亟需加强。我科对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实施PDCA循环,要求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经过实行现场培训护理人员、制度执行督查、定期质控等一系列措施之后,医护人员改变了传统的查对观念,提高了腕带佩戴重要性的认知,将标识腕带及床头卡双重核对纳入常态化工作,有效地杜绝了因识别错误引发的医疗事故,为科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5],护理人员各班次核对腕带执行力显著增强,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对新生儿监护人加强腕带重要性宣教,新生儿家属抵触腕带的现象也明显减少,甚至更加关注腕带是否脱落,自行剪断腕带现象显著减少。
PDCA循环管理工具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通?^PDCA循环管理办法,循序渐进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使我科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对避免护理差错具有重大意义。但个别新进人员仍未足够重视,导致合格率未达100.00%。后期继续每月督查助产士和责任护士在佩戴、交接、宣教过程中存在问题,将每月督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并在全科进行通报,定期召开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控制会议,最终目标是达到标杆医院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婷,侯燕.个性化护理在提升儿科佩戴二维码腕带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6,16(94):46.[2]王先春.腕带识别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127.[3]郎梅春,王冰,李秋华.333例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9):40-41.[4]李少华,黄汉辉,吴仲洪,等.运用PDCA循环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干预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4):68-69.[5]张丹靖.新生儿佩戴标识腕带中的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296-297.编辑/高章利
第二篇: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PDCA循环管理
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循环系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遵循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等程序[1]。PDCA循环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运作,综合解决各种阶段性问题。在住院患者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效果,体现医院树立“以患者为本” 的服务理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高效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现将我院在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45±2.55)岁,住院时间在1周~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0±13.5)天。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3~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6±2.09)岁,住院时间在10天~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1±14)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主要包括计划(plan,P)阶段、实施(do,D)阶段、检查(check,C)阶段、以及总结(action,A)阶段等。1.3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评分调查表的总分在0~10分的范围内,≤5分为不满意;6~8分为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共发放了204份问卷,收回了204 份,回收率达到了100%。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性为P<0.05。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对照组满意程度为85.30%,护理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n)102 102
非常满意(n/%)91(89.21)70(68.63)
满意(n/%)不满意(n/%)满意程度(%)8(7.84)17(16.67)
3(2.95)
15(14.70)
97.05 85.30 注: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3.1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
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具体如下:
①计划(plan,P)阶段。在计划阶段,护理人员应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操作质量、健康教育、患者合理要求能否满足等。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对患者疾病情况、病史情况、疾病进展、家庭背景等资料进行分析,从而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制定有计划性、目的性的业务学习,包括:新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礼仪知识、法律知识、护理心理学等护理内容。
②实施(do,D)阶段。在实施阶段,可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召开会议,组织专业的质量管理小组,向全体护理人员介绍每一步护理工作程序,将患者满意度纳入到护理绩效考核中,为受到表彰的护士,提供经济上的奖励以及晋级评优的机会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每周业务学习的时间里,邀请专家讲解新的医疗护理知识,或者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护理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传授临床经验以及护患沟通技巧。为了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举行生活会,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感受,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各个科室内部的凝聚力等。最后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采取新老搭配、一帮一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护理人员做到劳逸结合,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护理工作当中。
③检查(check,C)阶段。护理人员可定期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接受患者合理的建议,找出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与缺陷,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信心,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等。在检查阶段中,质量管理小组可定期进行查房,询问患者住院情况,并做好访问记录。每月进行护理专业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答等形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④总结(action,A)阶段。在实施P、D、C、A等步骤后,护理质量管理可全面整合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向患者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总结出PDCA循环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缺陷。在总结护理经验的过程中,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3.2小结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是以人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标准的主要的方法[2]。通过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p<0.05)。可见,在临床护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作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水平与综合素质,充分结合理念与实际,切实提高护理水平[3]。同时,在工作中,积极发现各种问题,通过实践纠正各种措施,控制护理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使护理程序更加具有统一性、标准性[4],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考文献
[1] 刘苹, 吴之茵, 夏燕苹.PDCA循环管理在肿瘤住院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2(1): 83-84.[2] 周如女, 罗玲, 周嫣, 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15(11): 48-51.[3] 闫亮爱.质量环对提升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和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8(3): 76-77.[4] 杨金花, 刘彦慧.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多元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 2012,2(11): 15-17.
第三篇: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腕带佩戴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腕带佩戴率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对精神障碍住院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对腕带佩戴率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38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9例,观察组应用品管十大手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未开展相关活动,对两组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腕带佩戴率为98.75%,对照组为74.6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825,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开展相关活动,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品管圈小组。品管圈小组由8名成员组成,包含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各1名,2名护士及3名护师;由2名圈员推选主管护师作为圈长,确定圈名,对各位圈员提出的主题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项目评价与评分,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2)活动计划制定。结合主题,从拟定计划、分析要因、把握现状、解析问题、设定目标、实施评价、拟定对策、确认效果等方面,对圈员在活动开展期间各自所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确定。(3)分析要因及把握现状。对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腕带佩戴率按照自制腕带佩戴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对照组未开展相关活动,运用柏拉图、鱼骨图及查检表等品管工具,对腕带佩戴率低的原因进行查找[2]。结果如下:①医护人员对腕带信息未核实,核对意识不强;②患者认知不足,不清楚腕带的重要性;③腕带书写字迹不统一,信息字体模糊,辨认难度大;④腕带材料导致过敏体质患者皮肤出现瘙痒、发红等反应;⑤精神科工作繁忙,部分护士没有养成核对腕带的习惯;⑥护士对患者过于熟悉,认为不必要核对腕带;⑦腕带被病友扯断。利用二八定律,圈员分析影响腕带率低的重要原因[3],包含医护人员核对意识不强、患者对腕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及腕带材质问题等。(4)目标设定。通过目标值公式[4],最终将本次研究的目标值设定为90.28%。(5)拟定对策?c实施。依据可行性、效益性及经济性等因素进行评价,对实施方案进行选择,并对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讨论与制定。①强化佩戴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核对腕带的意识。对腕带佩戴制度进行制定,护士对腕带信息书写要规范,对字迹不清、破损的腕带要及时更换,对佩戴流程要规范,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信息进行采集与核对后,在腕带上正确填写,并告知患者腕带的重要性,为患者进行佩戴。患者住院期间,要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与患者多沟通,使其佩戴腕带的依从性得到提高[5]。依据自制腕带查检表,每天定时对所有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检查与记录。②提高患者对腕带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加强健康宣教,对部分患者腕带脱落的原因进行调查,针对性的给予宣教,让患者知道腕带在其身份确认、安全治疗等方面的作用;其次,在输液、抽血等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对腕带进行核对,并加强宣教,让患者指导腕带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佩戴腕带的意识;最后,针对腕带佩戴的目的、重要性及意义,可利用每月公休座谈会向所有患者进行宣教,强化患者腕带佩戴意识。③腕带材质合理选择。腕带材料通常为医用PVC材料,具有防水、柔软的特性,但部分患者对此类材料过敏,因此可选择佩戴纸质腕带[6]。腕带佩戴不宜过紧,以可放下1~2指为佳,手腕较细者可适当收紧腕带。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为了提高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开展品管圈活动也是必要的。从本组研究来看,腕带佩戴依从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腕带佩戴的作用不了解、不清楚,所以,需要在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及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期间的护士向患者反复讲解腕带佩戴的重要性及佩戴的目的,不断强化患者腕带佩戴的意识[9]。此外,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对腕带信息核对不严格也是腕带佩戴率低的一个原因,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率,对医护人员腕带核对意识加强培训,落实核对制度至关重要。
品管圈活动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使护士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凝聚力等都得到提高,促使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10]。在此次品管圈活动中,依据PDCA循环模式,圈员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程序,对腕带佩戴率低的问题进行查找,分析原因,通过设定目标与制定对策,最后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了腕带佩戴率[11]。期间,圈员之间沟通交流增加,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团队凝聚力加强,在发挥?F队力量的基础上,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升,确保了患者的安全[12]。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提升,护理工作开展更加人性化。在品管圈活动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方法更加科学,并且能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及时了解,对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给予解决,及时疏导患者心理,使护患关系得到大幅改进,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患者腕带佩戴率得到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圈员医护工作能力,提高了医护团队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形成了腕带佩戴制度、流程,佩戴标准得到规范,可作为其他科室借鉴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娟,何卫娥,张平.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病区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中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7):171-173.[2]苑海英,马翠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6):223-225.[3]王萌,王海娟.品质管理圈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27):1632.[4]张冬英,郭婷.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8):32-34.[5]欧艳,钟晓凤,代申婷.“品管圈”在提高基层医院儿科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6):200.[6]吴炳菊,毛孝容,蒲华蓉,等.应用品管圈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6):139-141.[7]杨显会.品管圈在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作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167-168.[8]高樱,罗顺清,李晓君,等.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6):709-712.[9]涂姝婷,谢莉玲.品质管理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5,44(10):1403-1405.[10]沈念红,钱一平,胡筱峰,等.品管圈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126-128.[11]尹建红,张绍果,苏琳.品管圈在提高病人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21):2672-2673.[12]江淀淀,王自秀,刘剑梅,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J].蛇志,2013,25(2):124-126.(收稿日期:2017-11-17)
第四篇:探索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
探索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
【摘要】众所周知,医院病区具有医患人员流动性大、药品工作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及病区药品管理人员编制不足等特点,这就给病区药品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保证患者的及时用药和病区的用药安全,必须对病区药品管理进行持续改进。笔者认为在诸多方法中,以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最佳,其可对病区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进行探索。【关键词】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PDCA循环 前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病区药品管理问题也日益突显,并已成为影响医疗水平、管理质量及医院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持续改进病区药品管理应成为各医院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是现实需要,也是落实新医改政策的需要。笔者认为,通过PDCA循环强化病区药品管理十分有必要,其能有效持续改进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确保病区用药安全。
1.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 1.1计划阶段 1.1.1现状
通过对各科室的急救药品、高危药品、自备药品、冷藏药品及麻精药品的调查可知,在达标药品中,急救药品所占的比例最高,占68%,其次为冷藏药品,占55%、麻精药品,占43%、高危药品,占32%、自备药品,占30%。经深入调查发现以上药品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急救药品在品种、基数、标识及摆放顺序上不仅无统一模式,且在使用和补充流程方面同样无统一标准;高危药品甚至存在过期失效现象;自备药品存在使用和余弃无记录现象;冷藏药品存在混放现象,且多个科室的冰箱温度未达到标准;麻精药品存在品种基数与备案目录不一致现象。1.1.2原因分析
⑴制度未健全:就我国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建立工作现状来看,其工作进展较快,且均已制定基本的药品摆放制度、库存清查制度等,但在部分环节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仍较为迟滞且较为薄弱,如检查监督制度、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等,⑵工作流程不科学:部分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流程较为简单,即仅由护理部监管各病区的药品,而药学部较少甚至不参与,且病区备用药品没有统一的补充流程,具有时间利用率较低、难控制及受特定个人工作表现
[1]影响较大等不足;⑶个人安排上:部分医院病区药品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不仅没有设置专业的药品管理人员,且在岗的管理人员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专业药品管理知识等问题。1.2执行阶段
1.2.1完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结合医院实际,根据《药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制度》来确定药品质量检查标准,再参照《病区药品管理制度》来补充医院目前缺乏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同时,完善检查监督制度和病区药品管理人员考核制度。前者包括药品质量检查、处方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病区内各环节的药品交接及使用情况检查、特殊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检查等制度,后者包括考核目标、考核周期、考核结果反馈等。1.2.2规范工作流程
首先,应明确规定病区药品的领用、使用及管理等环节必须依照医院的标准流程进行,这就要求以上每个环节都必须有严格的既定程序,使病区的每个岗位和人员同时进入管理体系,自觉依照程序运行。其次,应加强病区药品管理的自检及药学部检查力度,坚持把病区药品管理质量当成核心,注重各项环节,并参照科学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予以完善,特别是针对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关键点,则应进行重点改进。此外,在进行药品管理质量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抓紧收集相关资料,逐级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制度,按时按要求上报信息和资料。1.2.3加强人员设置与培训
加强病区药品管理人员设置,但要注意对病区药品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严格把关,明令禁止非专业人员进入医院参加病区药品管工作。同时,在医院自身需要和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尽量挖掘病区药品管理部门中有潜力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药品管理工作效果。此外,应鼓励病区药品管理部门的优秀干部和骨干人员以身作则,用自身良好的教育形象,通过模仿和暗示在队伍中产生积极影响,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3检查阶段
[3][2]经过护理部和药学部对病区各药品管理实施PDCA循环持续改进后的质量检查可知,病区各药品管理达标率均得到显著提高,具体如:急救药品达标率由原来的68%提升为100%,冷藏药品达标率由原来的55%提升为93%,、麻精药品达标率由原来的43%提升为91%、高危药品达标率由原来的32%提升为98%、自备药品达标率由原来的30%提升为66%。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仍在有部分科室存在小部分问题,包括药品混放、药品过期及冰箱温度不达标等。1.4处理阶段 首先,建议后期保障科对病区各科室的冰箱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其次,适当简化自备药品的审批程序。再次,加强病区药品管理软件建设,通过电子化手段,对各类药品的供应链、使用连和监管链实施动态的监督管理。然后,建立病区药品回收制度,目的是减少病区备用药品。最后,应对科室上报的药品管理不良事件进行谈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防范措施。2.小结
总之,PDCA循环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其能最大程度减少病区药品管理中的不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值得在各个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沈冬梅,杨文华.应用PDCA循环促进病区备用药品管理[J].江西医药,2015(07):703-705.[2]王郁会.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04):798-799.[3]翟凤仪,刘冬兰,刘美玲,江美霞.细节管理在病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57-59.[4]刘莉,高杰.5 S管理法联合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02):213-215.[4]
第五篇:PDCA循环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PDCA循环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将优质护理评价标准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项目开展前后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整体护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2年间武汉市汉阳医院共20个病区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将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病房管理后基础护理得分为(98.25±0.35)分,健康宣教得分为(98.70±1.23)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8,-3.387;P<0.05)。整体护理得分为从开展前(94.33±5.06)分提高至(94.83±4.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6,P<0.05);项目开展后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3.70±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可持续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优质护理;PDCA循环管理;患者满意度;护理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就医感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就医感受。因此,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护理工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1]。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近几年护理管理者们一直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提出在全国二级以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进行为期三年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工作。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PDCA循环理论作为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科学工作程序,日益受到了护理管理者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更好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我院尝试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开展优质护理的20个病区为研究对象,针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月对各科室进行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整体护理及患者满意度质控检查,对比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前后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PDCA管理方法 根据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总结,主要内容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4个阶段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8个步骤为: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制定计划;执行制定的措施计划;检查结果;标准化;遗留下来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1.3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评价 以医院护理部制定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分值为标准,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整体护理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理效果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在质量管理理论中提出了PDCA循环概念,又称戴明循环,它是一个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3]。采用PDCA循环工作方法进行研究、实施和总结,不断发现,不断整改,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方法进行阐述如下。
3.1计划阶段 总结回顾我院前期优质护理开展的情况,成立4个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宣教、患者满意度。组织学习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运用,提出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到后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3.2实施阶段 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是实现优质护理的保证[4],计划执行前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各项质量检查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做到人人知晓,共同参与,责任护士将标准有效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3.3检查阶段 落实三级质量控制:①一级质控:各本区采用“群管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发挥各小组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质量意识,提高管理和执行能力。护士长每天抽查科内各项治疗、护理的落实情况,对护士的工作进程实施全面的掌控,方便于管理和护理计划的完善[5]。②二级质控:每月科护士长带领科内质控小组成员,对分管科室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宣教、患者满意度进行专项检查督导,注重环节质量,在督导检查工作的同时,互相学习、促进,为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创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③三级质控:在护理部带领下,院级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集中对全院各病区护理质量进行大检查1次,各小组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护理部对各小组意见进行汇总,形成院护理质量情况小结,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整改并跟踪效果。同时,护理部主任每月不定时到临床科室现场督导,从日常工作中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及患者服务质量,对存在的问题,现场给予指导纠正,达到提高的目的。
3.4处理阶段 每月由护理部对全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并上传院内公众信息网进行公示,同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监控程序,由各质控小组不定时督导检查,追踪落实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
PDCA循环理论作为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科学工作程序,实现了既往的“检查结果”的护理管理模式向“产生结果的过程和原因”的转变,体现了前瞻性原则,突出了护理质控的前移[6]。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卓有成效,也日益受到了护理管理者们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医院优质护理评价工作中,从重视对疾病的护理质量转向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质量[7],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促进了优质护理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熊真真,袁丽,叶子?眨?等.PDCA循环结合项目管理法在内分泌科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5):1858.[2]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5-187.[3]陆瑞光,陈利敏,黄奕.PDCA循环在产房电子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A):64-65.[4]杨二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护士职业态度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援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8(11):43-44.[5]李勇,方贺斌,林励,等.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J].海峡药学,2013,25(1):166-168.[6]HallLW,Moore SM,Bamsteiner JH.Quality and nursing:moving from a concept to a core competency[J].Urol Nurs,2008,28(6):417-425.[7]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9-41.编辑/翟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