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水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摘 要:流域水环境污染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挑战。随着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控制流域水污染问题,进行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已成为全国水环境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综述了国内外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最后评述了流域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流域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流域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河流,早已超过了河流自身的容量,使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流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2]。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已成为世界普遍问题,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西方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展了对严重污染的河流进行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伦敦泰晤士河[3]、柏林莱茵河[4]、首尔清溪川[5]都恢复了昔日的“清澈”。由于流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6],因此,流域综合整治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污染流域的治理迫在眉睫。
1.流域污染现状
2013年我国环境状况公报[7]显示:我国流域所在地工业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以及对资源的无序开发使得工业污染成为主要的流域污染源;流域沿岸城市化的加快,城镇生活污水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不正常运行更使得流域废水处理率不高;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污染了水质,而且危害水域中的有益动植物,造成相关动植物品种数量的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进一步破坏了水生态环境,从而严重影响了水源涵养功能,使得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的态势更加严峻[2,8]。
2.2 我国流域污染治理现状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流域水环境、水生态破坏严重[11]。控制流域水污染问题,进行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已成为全国水环境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12]。
我国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的“六五”、“七五”和“八五”攻关中,开展了大量的水环境背景值、水体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理论与总量控制方法等研究。规划过程中,运用了水质数学模型、多目标评价预测模型和大规模系统优化方法等定量分析手段,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13]。
1994年5月,中国从淮河流域治理入手,开始了流域的治理工作。1995年8月,国务院颁发了全国第一部流域污染综合防治行政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治淮的目标。进入“九五”以来,以淮河为先导,随后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相继开始,全国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在“三河三湖”等重点流 域全面展开。通过开展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以及城市水污染的综合治理,部分水域 已经基本实现了“九五”确定的阶段性污染防治的目标[13]。
21世纪流域的治理工作,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水环境治理,按流域依法统一管理好水资源,加强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水土保持,促进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发展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净化处理,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流域污染治理技术
流域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外已经在使用的或已试验的污染河流水体治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3类方法[6]。
3.1 物理方法
3.1.1 曝气技术 曝气技术是利用自然跌水(瀑布、喷泉、假山等)或人工曝气对水体复氧,促进上下层水体的混合,使水体保持好氧状态,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加速水体 复氧过程,抑制底泥N、P的释放,防止水体黑臭现象的发生。3.1.2 环保疏浚技术 环保疏浚技术是利用机械疏浚方法清除江河湖库污染底泥,整个工程对环境及周围水体的影响都较小。疏浚能消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疏浚对沉积物中的营养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明显[16]。这是水体污染治理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也是解决内源(P污染)释放的重要措施。
3.1.3 原位覆盖技术。原位覆盖技术是一种控制江河湖库内污染源的技术。通过在污染底泥表面覆盖清洁的一种或多种覆盖物,来阻隔底泥中的污染物向上覆水释放迁移[1]。
3.1.4 机械除藻 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采用机械除藻,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有效降低內源N、P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
3.1.5 调水 通过水利设施(闸门、泵站等)的调控引入污染水域上游或者附近的清洁水源冲刷稀释污染水域,以改善水环境质量[6]。如上海苏州河的综合调水工程[17]。
物理方法只是使污染物转移而并没有消除,只能缓解污染程度而并非真正净化水质。此类方法治标不治本。
3.2 化学方法
化学治理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种化学药剂,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混凝沉淀、假如石灰脱氮、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化学固磷)等[6]。
3.2.1 絮凝沉淀技术 絮凝沉淀技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一般为混凝剂)来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较适用于污染严重、较为封闭的地表水体,对SS、浊度、TP、去除效果较好,对重金属、TN等同样有可观的去除效果,且药剂用量非常少。但该方法由于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不推荐广泛使用。
3.2.2 化学除藻 化学除藻是控制藻类生长快速而有效的方法。除藻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铜、漂白粉、明矾、聚铝和硫酸亚铁等。采用硫酸铜及改变水的pH值可以达到去除水中藻类、降低甚至消除水腥味的效果,并且比单独投放硫酸铜要好。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问内取得明显效果,提高水体透明度。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将氮、磷等营养物质从水体中清除出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除藻剂的生物富集以及生物放大作用可能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非应急和健康安全许可,化学除藻一般不宜采用。
3.3 生物—生态方法
生物—生态法是国内外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新技术,其通过培育的植物或接种、培养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和转移功能,从而让水体得到净化的方法,在实施中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净化效果好、低耗能或根本不会耗能、实施成本低廉等优点。除此之外,这种处理技术的特点是不会在水体中投放药剂,绝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还能够与绿化环境和景观改善连接起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生物方法包括水生植物净化法、生物膜技术、河道曝气复氧、土地处理法、生物修复法等。
3.3.1 水生植物净化 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机能,对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和TP,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明显效果,且能有效抑制藻类生长。只有重建并依靠优化的水生植物大面积的稳定存在[18],才能实现逐步恢复和提高河道水质的目的,在冬季水温3~7℃的低温条件下,大多数本生植物处于生长停滞期,据报道伊乐藻和菹草在低温条件下具有明显的生产能力[19,20]。但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透明度低,不能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而难以形成稳定植被[21]
3.3.2 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技术是将微生物群体粘附于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在与污水接触过程 中,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为养料然后同化有机物,而起到净化污水的效果。
3.3.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者其他水体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害有毒污染物质通过生物体内分解为 CO2和H2O,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系统化的工程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水生动物修复技术。
3.3.4 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历史悠久的水处理技术。它是把土地作为处理的基本设施,利用植物根系、土壤的吸附过滤及自我调控功能和净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上对水体净化的效果。国外经验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在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氨氮和有机氯等有非常好的清理效果。
3.3.5 浮岛技术 人工浮岛[24]是借助浮体上栽培的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上的微生物等作用,直接从水体中吸收营养物质及其它污染物,达到净水的目的。另外,其和藻类的生长形成竞争,抑制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等,从而抑制或减少“水华”发生的概率。人工浮岛具有净化水质、消减风浪、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等多种功能。
3.3.6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类似与沼泽地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25]。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作用是介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26,27],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湿地的水力负荷的比率、滞留时间、填料的选用、种植植物的类型和数量等[287]。人工湿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不仅除污效果好,还具有运行管理方便及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4.展望
综上所述,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技术各有利弊,所以我们要针对河道具体特点、区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借鉴国内外河流治理的实践经验,开发集污染河流治理、资源化利用及生态修复于一体的集成技术,为我国污染河流治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唐艳.污染河流治理技术综述[J].河南科技,2014,3(2):179.[2] 董晓丹,周琪,周晓东.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的防治技术及发展趋势[J].地质与资源,2004,13(1):26-29.[3] 郭焕庭.国外水流域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1,(8):39-40.[4] 周刚炎.莱茵河考察随记[J].水利水电快报,2007,28(5):32-17.[5] 何勇.清溪川复原—城市生态恢复工程的典范[J].北京规划建设,2004,(4):102-105.[6] 何淑英,李继香,徐亚同.污染河流的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2):75-78.[7] 环境保护部.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环境保护,2014,6.[8] 罗宏斌,陈一真.我国流域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学术界,2009,5(138):188-192.[9] 杨志峰,刘静玲.环境科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汪易森.日本琵琶湖保护治理的基本思路评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6(4):1-5.[11] 孟伟,苏一兵,郑丙辉.中国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的探讨[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2(4):242-246..
[12 ] 黄觊,郭怀成,郁亚娟,等.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的生态效益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109-I12.[13] 孔逊.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9,22(5):97-995
[14] 刘延恺,陆苏,孟振全.河道曝气法一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水处理工艺[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1):22-25.[15] 黄民生,徐亚同.苏州河污染支流—绥宁河生物修复试验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3,22(6):384-388.[17] 徐贵泉,楮君达.上海市引清调水改善水环境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1(3):26-32.[18] 黄文成.沉水植物在治理滇池草海污染中的作用[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3(4):29-33.[19] 朱伟,陈清锦.伊乐藻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J].生态环境,2004,13(4):497-499.[20] 郭长城,喻国华.菹草对污染河道水质的改善作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5):18-20.[22] 徐亚同,史家梁,衰磊.上澳塘水体生物修复试验[J].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0):480-484.[23] 田伟君,翟金波.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2003(8):19-21.[24] 王学江,夏四清.悬浮填料移动床处理苏州河支流河水试验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1):27-30.[25] 李婷,贾振兴.湖泊污染与整治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8):181-183.[26] 杨敦,周琪.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的机理及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23-24.[27] 袁东海,景丽洁,高士洋.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污染性能的分析[J].环境科学,2005,26(1):51-55.[28] 成水平,况琪军,夏宜峥,等.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J].湖泊科学,1998,10(2):66-71
第二篇: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流域水环境污染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挑战。随着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控制流域水污染问题,进行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已成为全国水环境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综述了国内外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最后评述了流域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流域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Abstract:when 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our country is facing a severe challenge about basin water pollution.With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reasing,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eopl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watershed pollution has aroused great attention.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on Wat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 control and deal with basin water pollu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in River Basin in China and gives an overview of treatment approach about water pollution from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ntrolling the river pollution.Key words:River Pollution;Control Technology;Research Progress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流域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河流,早已超过了河流自身的容量,使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流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2]。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已成为世界普遍问题,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西方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展了对严重污染的河流进行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伦敦泰晤士河[3]、柏林莱茵河[4]、首尔清溪川[5]都恢复了昔日的“清澈”。由于流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6],因此,流域综合整治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污染流域的治理迫在眉睫。
1.流域污染现状
2013年我国环境状况公报[7]显示:我国十大流域423条河流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主要污染指标为COD、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62座重点湖泊(水库)972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60.7%、26.2%、1.6%、和11.5%,主要污染指标为TP、COD和高锰酸盐指数,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7.8%、57.4%和14.8%。30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83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97.3%,主要超标指标为TP、Mn和NH3-N,地下水水源地主要超标指标为Fe、Mn和NH3-N。
流域所在地工业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以及对资源的无序开发使得工业污染成为主要的流域污染源;流域沿岸城市化的加快,城镇生活污水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不正常运行更使得流域废水处理率不高;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污染了水质,而且危害水域中的有益动植物,造成相关动植物品种数量的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进一步破坏了水生态环境,从而严重影响了水源涵养功能,使得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的态势更加严峻[2,8]。
2.国内外流域污染治理现状
2.1 国外流域污染治理现状
流域污染在19世纪末就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重视,并对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如英国泰晤士河、法国塞纳河、日本琵琶湖、加拿大圣劳伦斯河、欧洲莱茵河等世界上一些著名流域,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9]。这些宝贵经验,对我国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英国伦敦南部的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污染最早、危害最严重的城市河流之一。经过英国政府100多年的综合治理,泰晤士河已经成为国际上治理效果最显著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
干净的河系之一。泰晤士河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成立了治理专门委员会和泰晤士河水务局,对泰晤士河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对各种治理方案做出评价,筛选出最优设计与控制方案,使治理工作花费较少的投资和时间,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建立了有效的资金和技术保障机制。
法国为加强塞纳河治理,成立了直接隶属环境部的流域管理办事机构—流域水管局来加强对塞纳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并且还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即建立部际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由环境部、农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流域综合治理政策和协调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治理,塞纳河的水质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日本为了治理琵琶湖流域水质状况,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琵琶湖流域的水污 染治理,并形成了“源水培育、湖水治理、生态建设、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湖泊治理思路。其具体措施为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农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商企业限期实现达标排放,开展用肥皂代替合成洗涤剂的公民运动,以削减入湖污染负荷[10]。
加拿大政府开展了圣劳伦斯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措施有:成立了圣劳伦斯河管理中心,主要从事技术咨询、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来协调管理流域治理项目;建立了由环境部牵头负责,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圣劳伦斯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欧洲为了治理莱茵河的水质污染,“莱茵河防治污染国际委员会”(LCPR)从河流整体的生态系统出发,先后签署了一系列的莱茵河环保协议,确定了莱茵河治理规划,把大马哈鱼回到莱茵河作为治理效果的标志。目前,莱茵河的水质已经有很大改善,河水基本澄清,水质基本恢复。
2.2 我国流域污染治理现状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流域水环境、水生态破坏严重[11]。控制流域水污染问题,进行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已成为全国水环境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12]。
我国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的“六五”、“七五”和“八五”攻关中,开展了大量的水环境背景值、水体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理论与总量控制方法等研究。规划过程中,运用了水质数学模型、多目标评价预测模型和大规模系统优化方法等定量分析手段,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13]。
1994年5月,中国从淮河流域治理入手,开始了流域的治理工作。1995年8月,国务院颁发了全国第一部流域污染综合防治行政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治淮的目标。
进入“九五”以来,以淮河为先导,随后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相继开始,全国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在“三河三湖”等重点流 域全面展开。通过开展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以及城市水污染的综合治理,部分水域 已经基本实现了“九五”确定的阶段性污染防治的目标[13]。
21世纪流域的治理工作,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水环境治理,按流域依法统一管理好水资源,加强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水土保持,促进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发展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净化处理,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流域污染治理技术
流域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外已经在使用的或已试验的污染河流水体治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3类方法[6]。
3.1 物理方法
3.1.1 曝气技术
曝气技术是利用自然跌水(瀑布、喷泉、假山等)或人工曝气对水体复氧,促进上下层水体的混合,使水体保持好氧状态,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加速水体
复氧过程,抑制底泥N、P的释放,防止水体黑臭现象的发生。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人工曝气复氧是指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能够加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国外许多的河流都会使用移动式曝气方式。该工艺具有见效快、机动灵活、安全可靠、设备简单、投资省、适应性广对水生生态不产生任何危害、操作便利等优点,极为适合于微污染源水和城市景观河道的治理。固定充氧曝气的缺点,就是每个曝气点的覆盖面积小,尤其对基本不流动、相对封闭的水体,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移动式就避免了两者所有缺点。在德国的Fulda[14][15]河、上海的绥宁河都曾采用人工增氧。
3.1.2 环保疏浚技术
环保疏浚技术是利用机械疏浚方法清除江河湖库污染底泥,整个工程对环境及周围水体的影响都较小。疏浚能消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疏浚对沉积物中的营养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明显[16]。这是水体污染治理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也是解决内源(P污染)释放的重要措施。
3.1.3 原位覆盖技术。原位覆盖技术是一种控制江河湖库内污染源的技术。通过在污染底泥表面覆盖清洁的一种或多种覆盖物,来阻隔底泥中的污染物向上覆水释放迁移[1]。
3.1.4 机械除藻
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采用机械除藻,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有效降低內源N、P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
3.1.5 调水
通过水利设施(闸门、泵站等)的调控引入污染水域上游或者附近的清洁水源冲刷稀释污染水域,以改善水环境质量[6]。如上海苏州河的综合调水工程[17]。
物理方法只是使污染物转移而并没有消除,只能缓解污染程度而并非真正净化水质。此类方法治标不治本。
3.2 化学方法
化学治理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种化学药剂,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混凝沉淀、假如石灰脱氮、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化学固磷)等[6]。
3.2.1 絮凝沉淀技术
絮凝沉淀技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一般为混凝剂)来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较适用于污染严重、较为封闭的地表水体,对SS、浊度、TP、CODCr去除效果较好,对重金属、TN等同样有可观的去除效果,且药剂用量非常少。但该方法由于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不推荐广泛使用。
3.2.2 化学除藻
化学除藻是控制藻类生长快速而有效的方法。除藻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铜、漂白粉、明矾、聚铝和硫酸亚铁等。采用硫酸铜及改变水的pH值可以达到去除水中藻类、降低甚至消除水腥味的效果,并且比单独投放硫酸铜要好。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问内取得明显效果,提高水体透明度。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将氮、磷等营养物质从水体中清除出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除藻剂的生物富集以及生物放大作用可能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非应急和健康安全许可,化学除藻一般不宜采用。
3.3 生物—生态方法
生物—生态法是国内外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新技术,其通过培育的植物或接种、培养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和转移功能,从而让水体得到净化的方法,在实施中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净化效果好、低耗能或根本不会耗能、实施成本低廉等优点。除此之外,这种处理技术的特点是不会在水体中投放药剂,绝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还能够与绿化环境和景观改善连接起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生物方法包括水生植物净化法、生物膜技术、河道曝气复氧、土地处理法、生物修复法等。
3.3.1 水生植物净化
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机能,对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和TP,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明显效果,且能有效抑制藻类生长。只有重建并依靠优化的水生植物大面积的稳定存在[18],才能实现逐步恢复和提高河道水质的目的,在冬季水温3~7℃的低温条件下,大多数本生植物处于生长停滞期,据报道伊乐藻和菹草在低温条件下具有明显的生产能力[19,20]。但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透明度低,不能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而难以形成稳定植被[21]。
3.3.2 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技术是将微生物群体粘附于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在与污水接触过程 中,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为养料然后同化有机物,而起到净化污水的效果。利用生物膜自净原理在河道内铺设一些卵石或其他填料[22],进而改变水体环境生态结构的单一性。目前国外往往在净化河流的生物膜技术上采用排水沟的接触氧化法、砾石间隙接触氧化法、薄层流法、伏流净化法和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净化法,这些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是两种接触氧化法。南京大学王学江等采用悬浮填料移动床工艺处理苏州河支流河水,该工艺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既能较好地去除CODCr、BOD5,也能达到良好的硝化效果[23]。
3.3.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Bioremediation)是利用微生物或者其他水体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害有毒污染物质通过生物体内分解为 CO2和H2O,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系统化的工程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水生动物修复技术。
3.3.4 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历史悠久的水处理技术。它是把土地作为处理的基本设施,利用植物根系、土壤的吸附过滤及自我调控功能和净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上对水体净化的效果。国外经验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在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氨氮和有机氯等有非常好的清理效果。
3.3.5 浮岛技术
人工浮岛[24]是借助浮体上栽培的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上的微生物等作用,直接从水体中吸收营养物质及其它污染物,达到净水的目的。另外,其和藻类的生长形成竞争,抑制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等,从而抑制或减少“水华”发生的概率。人工浮岛具有净化水质、消减风浪、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等多种功能。
3.3.6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类似与沼泽地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25]。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作用是介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26,27],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湿地的水力负荷的比率、滞留时间、填料的选用、种植植物的类型和数量等[287]。人工湿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不仅除污效果好,还具有运行管理方便及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4.展望
综上所述,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技术各有利弊,所以我们要针对河道具体特点、区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借鉴国内外河流治理的实践经验,开发集污染河流治理、资源化利用及生态修复于一体的集成技术,为我国污染河流治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唐艳.污染河流治理技术综述[J].河南科技,2014,3(2):179.[2] 董晓丹,周琪,周晓东.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的防治技术及发展趋势[J].地质与资源,2004,13(1):26-29.[3] 郭焕庭.国外水流域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1,(8):39-40.[4] 周刚炎.莱茵河考察随记[J].水利水电快报,2007,28(5):32-17.[5] 何勇.清溪川复原—城市生态恢复工程的典范[J].北京规划建设,2004,(4):102-105.[6] 何淑英,李继香,徐亚同.污染河流的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2):75-78.[7] 环境保护部.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环境保护,2014,6.[8] 罗宏斌,陈一真.我国流域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学术界,2009,5(138):188-192.[9] 杨志峰,刘静玲.环境科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汪易森.日本琵琶湖保护治理的基本思路评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6(4):1-5.[11] 孟伟,苏一兵,郑丙辉.中国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的探讨[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2(4):242-246.. [12 ] 黄觊,郭怀成,郁亚娟,等.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的生态效益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109-I12.[13] 孔逊.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9,22(5):97-99.4
[14] 刘延恺,陆苏,孟振全.河道曝气法一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水处理工艺[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1):22-25.[15] 黄民生,徐亚同.苏州河污染支流—绥宁河生物修复试验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3,22(6):384-388.[16] E Pin-jing,SHAO Li-ming.Reaerch on a clean-up and disposal process for polluted sedime-nts from uran rivers[J].Journalof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1,13(4):435-438.[17] 徐贵泉,楮君达.上海市引清调水改善水环境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1(3):26-32.[18] 黄文成.沉水植物在治理滇池草海污染中的作用[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3(4):29-33.[19] 朱伟,陈清锦.伊乐藻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J].生态环境,2004,13(4):497-499.[20] 郭长城,喻国华.菹草对污染河道水质的改善作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5):18-20.[21] Takashi Asaeda,VuKienTrung,Jagath Manatunge.Modeling the effects of macrophyte and decomposition on the nutrient budget in Shallow Lakesi[J].Aquatie Botany,2000,68:217-237.[22] 徐亚同,史家梁,衰磊.上澳塘水体生物修复试验[J].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0):480-484.[23] 田伟君,翟金波.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2003(8):19-21.[24] 王学江,夏四清.悬浮填料移动床处理苏州河支流河水试验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1):27-30.[25] 李婷,贾振兴.湖泊污染与整治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8):181-183.[26] 杨敦,周琪.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的机理及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23-24.[27] 袁东海,景丽洁,高士洋.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污染性能的分析[J].环境科学,2005,26(1):51-55.[28] 成水平,况琪军,夏宜峥,等.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J].湖泊科学,1998,10(2):66-71.
第三篇:水污染治理方案
水污染治理方案简析
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对废水中的污染物以某种方法分离出来,或者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一般要达到防止毒物和病菌的传染;避免有异嗅和恶感的可见物,以满足不同用途的要求。
废水处理相当复杂,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数量,排放到的接纳水体或水的用途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残渣的处理利用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絮凝剂的回收利用等。
污水治理的方案很多,但各种方案的原理基本上差距不大,下面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污水处理方案:
物理法: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状态及对水质的要求。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
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淀法除去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的同时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或气浮法)可除去乳状油滴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悬浮物;过滤法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蒸发法用于浓缩废水中不挥发性的可溶性物质等。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例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类、重金属等;氧化还原法用来除去废水中还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杀灭天然水体中的病原菌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例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或有机生产废水,使有机物转化降解成无机盐而得到净化。
以上方法各有其适应范围,必须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往往很难用一种方法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一种废水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处理,首先是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水量、水排放时对水的要求、废物回收的经济价值、处理方法的特点等,然后通过调查取证,实施有效方案。
山东思源水业工程有限公司
第四篇:水污染治理总结
一水污染成因
水污染主要是指某些有害的物质(如:农药、化肥使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进入水体,超过其自净能力,引起天然水体的物理上、化学上的变化。水源污染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自然污染:因地质的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挟带各种污染物流入水体而形成; 二是人为的污染,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后一种是比较严重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七种:即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性营养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盐污染和有机物与重金属污染等。
水污染主观上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水污染现状图示
1.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乱扔垃圾。
2.工业生产中排出了大量的油污,废水和废渣。
3.镇生活污水以及农牧业的排水等等。而所有污染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尤为严重。通过查阅资料,听取别人的介绍,我了解到:钢铁厂等排出的生产废水中含有酚类化合物和氰化物。
人们在洗澡,洗衣服、洗菜时,要用洗涤剂,含有洗涤剂的水流入下水道,而后进入河流,这些生活污水虽然无毒,但水中无机盐类、病原生物等等增多,也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2:水体受污染的原因
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
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
世界上仅城市地区一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就多达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将污染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水体。1:水体受污染的过程
一般来说,水自身有自净能力。水的自净能力包括稀释扩散、沉淀堆积、氧化还原以及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等。大体可以分四段:第一为污染段,由于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极少,除了细菌以外,其它生物较少,特别是几乎不存在自氧性生物;第二是分解段,分解有机质的生物逐渐繁殖,生物分解活动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鱼类难以生存,出现藻类和需氧较低的原生生物等,而在生化需氧量逐渐降低后,水中溶解氧又逐渐增加;第三为恢复段,藻类、鱼类和其它大型生物重新又活泼起来,水质逐渐变清;第四为清水段,溶解氧接近饱和,水质清洁,自净过程到此完成。
水污染治理
一、首先分清水源污染的类型
县镇供水源头主要是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微生物指标、有毒成分等超出了标准。其类型有:
1.细菌和微生物污染。这类污染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特别是以地表水作为取水源头的供水企业,其污染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径流等。每升生活污水中细菌总数可达几百万个
以上,每克粪便中大约就有100多万个,细菌的种类也达百种之多。若只经加氯消毒就供饮用的水源,大肠菌群每升也不会少于千个。2.有机物污染。这类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农药及有机化学污染造成的。一般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类等都可造成水中有机物含量偏高,水质变差,导致水体污染。水中有机物含量可以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或化学需氧量(COD)来表示。一般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中后就进行化学氧化分解,然后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氧化分解,这个过程会随温度、有机浓度、微生物种类的变化相应发生改变。含氮有机物就被硝化成亚硝酸盐、硝酸盐。溶解氧就是衡量有机污染程度和划分指标等级的依据,污染越严重溶解氧就越少。
3.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以水库、湖泊为取水源头的污染。在水库与湖泊中由于水流缓慢,在有机物作用下引起藻类、浮游生物的急剧增长。水体富营养化没有统一指标规定。富营养化的水体藻类较多,水体呈绿或棕绿色,且伴有臭味,引起人体感官不适,对水质的净化和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此外,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水污染还包括有毒物污染、化学物质类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二、水源污染的防治方法
水源污染的防治对维护管理水源保护区十分重要。防治污染原则是预防为止,重在管理,主要方法:
1.定期进行水体污染源调查。根据水源污染的类型进行定期调查,要实地观察,收集排污资料,并且将污水排放口的水样委托当地卫生防疫或环保部门进行分析,并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预测污染发展的趋势。调查时间一般每年一次,规模要大,最好会同卫生防疫、环保部门一起调查,如果水质发生变化则相应增加调查次数。2.加强水源上游水质监测。监测项目主要选择对水源有影响项目,可以选择反映水的感官性状的如浊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见物等;反映有机物污染的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三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反映细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标等;富营养化的加上藻类与浮游生物的监测。
3.依法治理污染源。水源污染防治是一项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对已影响水源水质的污染源一定要依法治理,要依据国家颁布的《水法》、《环境保护法》、《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紧密依靠当地政府、环保、卫生等部门有效地对污染源进行处理。
江西省宁都县供水公司在水源管理中就曾发现上游排放污水,造成色度偏高且伴有异臭。公司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发现上游一家食品厂和腐竹厂每天排放污
解决城市污水和垃圾问题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将污水和垃圾当成资源来看待,要改变过去把污水和垃圾作为废弃物来处理的观念。排放污水和垃圾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立足于减少产生量,对已经产生的污水和垃圾,也要千方百计作为资源加以
利用。过去,我们提出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我认为现在应该把资源化放在首要位置。垃圾中的金属、玻璃、塑料、纸张要尽可能回收利用,垃圾中的有机成份可以制成有机肥,填埋气体和可燃烧部分可以用来发电,而不仅仅是被动地进行处理。今后应该从源头抓起,从充分利用资源出发,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也要有一个认识上的转变。现在污水处理厂都规划在城市下游,为什么都在下游,就是没想用,如果想用,放在下游行不行,当然也行,我们习惯于农灌嘛。但是,如果真正把污水作为资源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要重新调整,建设规模应该大、中、小相结合。北京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有100万吨,如果想利用50万吨,就要重新做一套管网反送,从下游要反送到上游,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如果在小区的排放口建污水处理厂(点),就能比较方便解决污水绿化等回用的问题。当然处理方式上要采用新技术,否则谁都不愿意把污水厂、垃圾厂建在小区里。
当前的重点是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和垃圾收费制度。污水和垃圾收费制度是实行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体现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也是排放单位和个人的历史责任。世界各国对污水和垃圾处理都是收费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高福利社会的高额税收,从形式上看好像个人没有支付处理费用,实际上是包括在高额税收之中的。第二种是收税与收费并存,发达国家主要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是收费。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主要采用收费方式。
三、努力构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体系。污水与垃圾处理,涉及到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技术开发、设备生产和资源再生利用等诸多方面,应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也就是形成污水、垃圾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体系,技术与设备维修服务体系,综合利用体系。围绕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实现服务社会化,形成一个相互联接的产业链,构成完整的垃圾、污水处理产业。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整体水平和效率。措施思想:
(一)要实行投资多元化。城市政府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要继续加大财政投资的力度。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在投资、税收、征地、就业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二)要实行运营企业化。要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实行企业化改制,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开放服务市场,鼓励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参与运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
(三)要实行治理设施国产化。合理确定设计技术规范,降低单位处理能力的投资,提高我国处理设施的竞争力,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四)要实行废物和污水资源化。加强污水资源化是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短缺、减轻水污染压力的重要措施。要按照分
质供水、定额用水、差别计费、累进加价的原则,逐步完善供水和水价制度,促进城市节水和污水资源化的进程。制定鼓励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再利用的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激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内在动力,带动减量化、资源化,并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喝上清洁水的愿望图示
在今后不到三年半的时间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要提高近11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要有大幅度的提高,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艰巨。各地要加快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重点流域、重点海域内的城市,要把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作
为落实城市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对于排入湖泊等封闭、半封闭水体的污水处理厂,一定要配置脱磷、脱氮设施,确保国家和各地重点区域治理目标的实现。水污染治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1管网建设,中国城市不堪重负
2管网建设,中国农村无法实施
3综合国力支撑不了“集中式治污模式” 所以,化整为零(分散治理),是中国环境保护(污水治理)的必由之路!
以下是“化整为零”(分散治理)思路所包含的5个核心要点:
1一厂多点,节省管网:
--化整为零,突破我国污水治理资金瓶颈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工艺为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A-B法等,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技术与工艺几乎在同一水平上,必须配套大规模的管网来收集污水进行集中式的治理,投资费用十分高昂。
正如上一节所论述,管网的建设成本占整个污水处理项目社会总负担的80%左右,而这一毫无效益可言的财政负担,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承受能力之下,就成为了完成污水治理目标的最大障碍。
突破这一障碍的方法,就是在经济实力不足以投资建设管网的地区,将一个规划中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分成几个,分别建设在城市纳污水系周边,原有城
市排污口相对密集的地方。这样,利用城镇原有纳污管网,就能够既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又大幅度节省新增管网建设投入。
一厂多点,可以理解为将一个厂分成几个分厂或者几个车间,各自独立完成污水处理任务。只不过这几个车间依据城镇原有排污口所在分布在不同位置。
理解小单元污水处理思路,也就同时解决了中国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村村自建污水厂。
2,因地制宜,丰俭不拘
--灵活应用多种生态技术,追求最优性价比(最高“削减系数”)
要做到“一厂多点”或者实现农村的小规模污水处理单元,就必须应用“单位投资成本”和“单位运行成本”不受规模效应影响的技术。而这种技术体系,是存在的。这方面的技术实际上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其中涵盖了: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泛氧化塘(稳定塘)等等。
依据各地污水自然汇集形态,因地制宜,选择:小型的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或者稳定塘等不同模式,再通过添加高效的人工“基质”的办法极大地提高这些成熟工艺的处理效率。这种将水体自净能力极大提升的生态技术思路,最大限度减少污水汇集土建成本,依据不同的污水承载水体,添加不同量的“基质”就行。因此,完全突破了“规模效应”的束缚,单位投资成本和营运成本,甚至比号称拥有规模效应的各种活性污泥法还要低得多。
在治理水污染上还应采取的五大措施是: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水环境。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建设;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在重点企业推进清洁生产,降低排放强度,减少工业污染,缓解环境压力;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大水源地保护,防止对水源地污染。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
3、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水源污染的防治对维护管理水源保护区十分重要。防治污染原则是预防为主,重在管理,主要方法:
定期进行水体污染源调查。根据水源污染的类型进行定期调查,要实地观察,收集排污资料,并且将污水排放口的水样委托当地卫生防疫或环保部门进行分析,并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预测污染发展的趋势。调查时间一般每年一次,规模要大,最好会同卫生防疫、环保部门一起调查,如果水质发生变化则相应增加调查次数。
加强水源上游水质监测。监测项目主要选择对水源有影响项目,可以选择反映水的感官性状的如浊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见物等;反映有机物污染的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三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反映细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标等;富营养化的加上藻类与浮游生物的监测。
4、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所以对于我们每个公民来讲:
1)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2)
建议每个公民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3)工厂里排出的脏水,要经过回收处理,直到不污染任何东西,才可以排出。4)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要经过治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从今以后,要宣传“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所有的人们、工厂,不要再制造污染了,要保护好我们美好的地球
6)建议我镇工厂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提高废水、废渣的治理效果,实行达标排放,保证厂区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
7)“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千万注意不要再污染其它水域了,更不要污染地下水了。
我们要尽快让地球母亲恢复它以前美丽的样子吧!
第五篇:水污染治理论文
对当前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探析
摘要: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环境改善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保护是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和生存权的迫切需要。然而,近些年天津市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制约了天津市工业的发展,同时对水资源沿线附近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对其水污染的治理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天津市将来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现状以及治理不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针对水污染治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任务,也是当前天津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威胁着天津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水资源越来越重要和紧缺的今天,水污染治理就是非常重要、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一、天津市水资源及污染治理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淡水总资源虽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21位。而作为我国4 个直辖市之一的天津虽然处于九河下梢之地,但水资源却相当匮乏,当地水资源多年平均值16188 亿m3,其中地表水9186亿m3,地下水7102 亿m3,人均占有量约340 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①,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并且由于干旱少雨,农业产量徘徊不前,土地受旱面积逐年增加,水资源问题成为限制天津市工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同时由于地表水资源的高利用率的开发,地下水的超量开采,造成河道干枯,水污染严重,使得人类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当前天津市最为关注的是如何解决水污染治理问题,就此问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搞好水环境综合整治,使生态环境得到新的提升,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黄兴国市长在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天津①田伟,于明泉:《引滦水污染治理与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年第19卷第4期。
大地绿起来,河水清起来,天空蓝起来,环境美起来。
为了彻底解决天津水污染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2008年9月,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确定全市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从2008年开始,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中心城区的10条二级河道治理任务,以及大沽排污河的治理任务;第二阶段,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29条农村河道治理任务;第三阶段,用3年时间完成60座污水处理厂的新建和升级改造任务。到2010年底,这项宏大的民心工程将全面完成。为此,市政府成立了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指挥部,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由原市建委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展开实施,各相关区县和部门也成立了共21个分指挥部。目前,这项工程全面实施已近一年多,这期间先后组织了两次大的战役。第一战役是从 2008年9月份至年底,连续奋战100天,完成了冬季河道清淤施工的攻坚任务,实现了初战告捷。第二战役从2009年3月下旬开始,掀起了第二个奋战100天的施工高潮。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已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34%。中心城区10条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清淤任务总量的98.7%,截污管道铺设任务总量的74%,泵站建设已基本完工。大沽排污河已完成清淤、渠化、固坡、泵站改造等工程,基本完成绿化工程。到2009年6月底,中心城区10条河道和大沽排污河治理工程提前全面完成。29条农村河道已完成 17条河道82.4公里的清淤、扩砌、绿化等工程任务,占任务总量的3.1%。60座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改造工程已完成20座,占任务总量的33%。
当前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已全面进入施工高潮阶段,市领导指示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咬定目标、关死后门,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廉政措施和组织协调五到位,把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成为造福百姓、惠及长远的民心工程。
近几年来,天津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水污染问题还没有从源头上得到解决,水环境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美化水景观的要求十分强烈。
二、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特点和治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这些年,由于市政府加大了治理的力度,因此一方面形成了属于自己个性特色的治理特征,另一方面,治理不力的因素也非常突出。
当前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突出四个特点:一是实施全面治理。统筹规划,全面治理中心城区河道和农村河道,并统筹兼顾上下游之间、各条河道之间的连通关系,通过水体自流、泵站提升等方式,让市域河道体系相互连通,河水循环流动;二是坚持源头根治。源头治污是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最大特点,也是治本之策。一方面采取截流、减排、控制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堵住污染源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一级标准、全面覆盖的原则,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今后所有排放的污水都要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三是注重景观生态。按照河道绿化为主的原则,中心城区河岸实施生态护坡,农村河道实施自然修坡。计划新增绿地面积80万平方米,达到水清、流畅、岸绿、精美的效果;四是强调循环利用。通过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配套建设排水和中水管网,使再生水资源化,实现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再循环利用。
天津市针对水污染治理问题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治理不力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
1、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未意识到水污染的危害性。各级分领导和部门未把保护水资源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违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在1992 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代表一致同意,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我国政府也早就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但是应该看到,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很多做法往往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总是将发展经济列第一位,把环境保护放在次要的位置。
2、区域利益第一,未顾及国家乃至全球生态及环境。为了保持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考虑水资源的使用时,对水资源盲目的、过量的、甚至掠夺式的开发和浪费,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近年来,以粗放性的取水增长率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大河流域用水分量无计划,部门间、地区间水冲突日趋严重。
3、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关水的法制不够健全,缺乏量化标准。我国近年来已先后颁布了《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但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保护水源和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不了解水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迫切性,也对其内容很不熟悉。时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存在;同时,有关水的法律
很不健全,不够具体,缺乏量化标准,执行较难。
4、普遍存在治标不治本现象。在工业污染及水污染的防控方面,天津市已有数十年的努力,但是基本策略还是没有跳出末端处理的老套路,其费用效益是很低的,而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总体上来看,对水污染治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政府政策导向存在一定偏差。目前对环境监测等技术方面的硬件建设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重视不足,特别是对现在污染的特征和规律缺乏认识,不能从流域和系统的角度进行统筹安排、综合防治。各级政府的环境财政投资导向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农村地区投资不足;对流域下游投资较多,上游投资明显不足;对末端治理投资较多,对源头预防重视不够;对调水、水库等工程措施考虑较多,对水污染治理问题关注不够,从而无法做到标本兼治。
三、对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跨省协调机制。天津近岸海域的水质改善,依靠渤海湾的污染治理成效,渤海湾的治理需要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的通力合作。因此,应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加强我市与海河上游和环渤海兄弟省市的有效协调机制,步调一致,共同做好渤海湾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预防并防止大面积水污染。
2、建立全市水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建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发展、建设、市容、环保、经济、农业、水利、市政、海洋、水产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水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交换水环境保护信息,协调解决有关水环境保护问题,形成各有关部门共同对水环境质量负责的机制。
3、严格总量控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调整。市发展改革委和各区县政府要通过区域总量控制,淘汰经济总量小、污染负荷大、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落后的企业,为新的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空间。合理进行产业布局调整,严格规定所有企业排放的污水均应通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4、加大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水污染防治纳入工作计划,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排水管网建设和劣质水体治理等任务所需资金的落实。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种资本投向水污染防治。通过财政贴息补助、延长项目经营权和授予项目特许经营权、市场化运营收费权等政策支持,鼓励不同经济成分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股份制、合作制、BOT等不同形式参与各类水污染防治建设项目。
5、建立主要水污染物减排问责制。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监察、环保等部门建立考核制度,对不能如期完成“十一五”主要水污染物减排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追究责任,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出台再生水回用鼓励政策。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农委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再生水使用的相关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建立循环经济体制,以便建立一个节约型的和谐社会。
7、建立目标责任制,就是要建立一个绿色GDP 的政绩考核制度,单纯用GDP 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容易造成单纯追求经济效果而忽视了环境,绿色GDP 区域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要打入到GDP 里面,要扣除这部分才是真正的GDP,通过绿色GDP 的考核体制建立,来保证水污染防治保护的责任。
8、加大科研投入,合理利用海水自净能力。由市海洋局牵头研究近岸海域的水动力环境、海水交换能力和海水自净能力;合理利用海洋环境的容量,合理分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时间,研究确定适合丰水期和枯水期污染物合理排放的定量化指标及方式,为充分利用海洋的自净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9、加强海上施工的监管,加快海上污染源监督立法。市海洋局要严格海上工程项目的跟踪监测和执法检查,降低项目施工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由市海事局牵头开展专项立法调研,提出解决船舶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为依法加强监管提供依据。
10、提高污水处理费,推进水污染治理市场化。提高污水处理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当前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有利的。征收污水处理费对增加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尽快在全市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逐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以减少污水排放、促进节约用水及加快水污染的治理,同时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充分利用价格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推动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用水工作。参考文献:
[1] 韩兆先,吕艳丽:《关于当前我国水污染治理问题的思考》,科技信息,2009年第13期.
[2] 陈红书:《浅析我国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现状》,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3月第22卷.
[3] 李茶青,何文学,魏恩甲:《全新的水污染治理思路探讨》,水利发展研究,200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