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一)护理差错事故定性标准
事故定义: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具体参照“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Ⅰ类差错(严重差错)定义: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所造成的错误,给病人造成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但未造成死亡、残废和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为Ⅰ类差错。举例:
1.对危重病人观察不仔细,发现问题不及时通知医师,贻误治疗。2.应用特殊药物,如洋地黄、麻醉药、胰岛素、氯化钾等,因注射方法或剂量不正确而发生反应者。
3.查对不严,以致输入有霉菌(肉眼所见)的液体、异型血或错注青霉素或未做皮试注射青霉素,发生不同程度反应者。
4.昏迷、重危病人、小儿坠床,造成头部血肿、骨折、颅脑损伤等。5.热疗或保暖造成的灼伤,灼伤占体表面积>0.25%,深度或浅Ⅱ类以上。6.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或消毒过期的器械施行手术,产生一定后果者。7.各种穿刺、活检、特殊化验标本取错、损坏或遗失。8.出院时抱错婴儿,出医院门后纠正的。9.发生BBA有后果者。10.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形者。Ⅱ类差错 定义:
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错误,造成病人一般性痛苦或错误性质虽严重,但未造成病人任何不良反应者。举例:
1.错服、漏服重要药物。
2.漏做药物过敏试验,用药后无不良反应者。
3.因护理不当,发生占体表面积<0.25%的灼伤,在短期内治愈者。4.抱错婴儿,在医院内纠正者。
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尚不至于影响治疗的,术前准备不当而延误手术者。
6.使用消毒过期手术包施行手术,未发生不良后果者。7.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形者。Ⅲ类差错 定义:
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般性错误,不直接影响治疗也未造成病人任何痛苦的。举例:
1.遗漏一般性的治疗及发错一般性药物。2.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况者。(二)护理差错管理
1.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如做到“三查七对”,“三查十对”等。2.建立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差错有定期讨论分析制度并作好记录。
3.发生Ⅰ类差错后,责任者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中夜班时向值班医师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汇报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严重事件及时报告院部。
4.Ⅰ类差错每百张床<0.5人次/年(三)有关“四不准”的几项规定 “四不准”内容:
1.不准打错青霉素、胰岛素、输入霉菌。2.不准输错血、血制品。
3.不准抱错婴儿,车错尸体,重病人坠床。
4.不准开错手术部位。1.青霉素使用
(1)医师开出青霉素族类药物医嘱及青霉素皮试后,护士必须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无过敏史者方可做皮试,皮试阴性者要在当天临时医嘱单上写明青霉素皮试阴性,在“青”针药治疗卡上划
(一)符号,并在其药名下划红线。如怀疑过去“假阳性”病例,必须有医嘱写明,并有医师在场备好急救药品严密观察下重做皮试。对停用青霉素3天以上的应做皮试。凡是医生开了免试单或免试医嘱,护士还必须问清病人本人,最后一次青霉素使用日期。(2)询问青霉素过敏史或做皮试后,如青霉素阳性需做到 a.立即通知医师,停用青霉素医嘱,撤去青霉素针药卡。b.病历前面夹放青霉素阳性标记的大红纸。c.在当天体温单上40~42℃之间盖“青”阳性章。d.当天临时医嘱上写明青霉素皮试(+)。
e.护理记录首页药物过敏栏注明青霉素皮试(+)及日期或注明青霉素(+)病史。
f.在病人一览表诊断小牌左上角注明青(+)。
g.告诉病人本人或病人家属(昏迷意识不清)青霉素阳性。h.床尾挂“青”(+)标记。
i.交班本班班交班三天(至少七班)。
(3)使用“青”时首先应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及皮试标记核对制,每次注射前均要进行核对,询问病人姓名,是否可注射青霉素,并告诉病人为其注射青霉素。静脉滴注应用“红网套”套好,补液标签青霉素药名下划红线,补液者签名。推注青霉素者应在治疗本上签名。(4)护士不能执行青霉素口头医嘱。2.输血
(1)执行配血医嘱前,应由医师填写配血单,已知血型者要写明“血型”,二名护士到床边进行核对,要做到“化验单”、“试管”、“病员”三者无异后方可抽血,并在化验单反面二人签名,二个病人以上同时需配血时,要做到“一单”,“一管”,一次只能为一个病人配血。
(2)收到血型报告后,由床位护士或当班护士告诉病人其血型。中晚班护士在术前准备中要检查核对血型单。手术室护士除常规核对外,术前还必须与清醒病人核对血型。
(3)执行输血医嘱时,首先由二名护士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同时要拿病历牌、配血单、血到床边与清醒病人本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然后在输血单及反面二人签名。二病人以上同时需要,输血时作到一人一盘到床前经核对后输血。
(4)除混合血浆外,其他血制品,如:全血、血浆、血球、血小板均要核对血型,执行三查十对。3.防止霉菌输入体内(1)大输液瓶把三关:
第一关:送到病房的药物,药房应保证质量。第二关:病区拆箱,放入橱内时应进行检查。第三关:从橱内取出备用,套网袋前进行检查。(2)使用前三次摇匀察看检查:
第一次:开瓶盖前先将液体瓶震摇后检查。(瓶应倒置摇)第二次:冲药后(不加药的消毒瓶盖后)再摇匀检查。第三次:挂上盐水架,插针头前再检查一次。
(3)各班巡回病房时,应加强对输液瓶内溶液色、质、量的观察。4.防止手术部位搞错:
(1)执行备皮医嘱时,要认真核对部位,清醒病人可与本人核对,中夜班均要做好术前准备及手术部位核对工作。
(2)手术室公务员凭条来车病人时,病区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应主动陪公务员到病人床边核对无误后方可车病人。
(3)手术室护士在准备卧位、手术部位时,要认真核对病历、备皮部位等。冰冻切片报告切勿要搞错。5.防止抱错婴儿措施:(1)儿科预防抱错婴儿措施:
a.进婴儿室患儿(早产儿、新生儿、婴儿)左手系标志(床号、姓名)无婴儿室的病房小于2月患儿左手系手标带,每天晨间护理时检查核对,发现标志遗失,及时系上,字迹不清及时更换。
b.暖箱早产儿除左腕系标带外,在暖箱内挂一住院小卡以便核对,要蓝光照射治疗患儿,检查核对手标带,并将床头卡挂在蓝光箱上。c.每天晨间护理抱婴儿洗澡时,在抱起、洗后、放下时,均要核对手标带与床头卡是否符合。拍片、静脉注射等,凡是离开床位重新放回时均要仔细核对,以免床位移动后放错患儿,转进转出抢救室患儿要核对手标带与住院卡、病历卡是否相符。
d.患儿出院办手续时,要做好核对制度,出院证、住院卡、手标带是否符合。
e.护士长每周抽查1~2次。(2)预防抱错婴儿措施:
a.新生儿出生后,先告诉产妇,婴儿的性别,并让产妇看清其婴儿的生殖器。
b.在新生儿左手腕上系手标带,婴儿包被外别好小吊牌,(写明产妇的床号、产妇之子或之女、体重及姓名),填写好出生证,盖好脚印等,在做好一系列常规工作后送婴儿室,并与婴儿室护士当面交清。c.二台以上产妇同时生产时,将先出生的新生儿按上述处理,送婴儿室或交产妇身旁核对后,再处理第二个新生儿。d.每天沐浴前后均要检查并核对手标带。
e.婴儿出院时,应先问清家属婴儿的性别、产妇的姓名,然后与家属一起核对婴儿手标带、小吊牌、出生证等,直至完全无误后方可给婴儿换衣、离院。6.防止车错尸体:
由医师填写三张死亡卡及死亡诊断书(死亡卡也可由护士填写),当班护士必须仔细核对三卡中的姓名、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死亡时间后,在死亡卡签上护士的名字,死亡卡缚在右手腕及胸前时再次与家属核对。
第二篇: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1.各科设有“差错、事故记录单”(一下简称“记录单”)
2.凡发生差错、事故,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
取补救措施,使之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3.当事人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不在时,向科内负责
人汇报)并按“记录单”规定的内容书写清楚,护士长逐级上报
4.发生重大差错或纠纷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修改、销毁,以备鉴定
5.差错事故发生后病房护士长要组织人员讨论,分析发生
原因,吸取教训,改进措施,一句情节对患者的影响或后果,确定其差错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6.上报时间要求:重大差错、事故立即上报护理部24—48
小时内要有文字报告交护理部;一般护理失误,无不良后果或纠纷的,一周内文字报科护士长----护理部
7.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事
后按其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8.凡是出现护理差错,事故视其性质,情节轻重和本人一
是按院发(2005)67“关于下发(大连医科附属一院记分制绩效工资分配考核标准及扣发规定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工资,扣发相应的效应工资。
第三篇: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1、各护理单元(病房、门、急诊、手术室、供应室)均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对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当事人及整改措施做详细记录。
2、一般差错发生后,由护士长填写“差错报告表”,每月上报护理部,严重差错在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并于当月29日前将处理意见及差错报告表上交护理部,不得隐匿后不按时上报。如有隐匿,一经查实除追究护士长及当事人责任外、加倍扣科室质量分。
3、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当事人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写出事情的经过,接受教训,科内应于1周内组织科室人员对发生的差错的原因及性质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制定防范、改进措施。
4、对发生的严重差错、事故,应立即采用补救措施,尽量减轻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5、对性质未定的差错事故,由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分管院长裁定。
6、进修人员发生重大差错事故后,由医院提交处理意见,转原单位执行。
7、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定期在护士长例会上讲评。科室出现差错、事故后,应及时发现、及时上报,正确对待,有效防范,对重视此项工作,杜绝类似差错、事故再次发生的科室提出表扬,对不能及时发现或隐瞒不报的科室,一经发现进行通报批评。
附:
医疗差错:凡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因自身原因或技术原因发生的但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未构成医疗事故的错误;或有不良错误;或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但未构成医疗事故者。
医疗事故: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
事故等级分类:根据给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毒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常见护理差错内容:
(1)错抄、漏抄医嘱,而影响病人治疗者或未造成不良后
果者。
(2)错服、多服、漏服药(包括未服药到口),按给药时间拖
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
(3)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错做或漏做滴眼药、滴鼻药,冷、热敷等临床处置者。
(4)因操作、护理不当,造成病人发生Ⅱ度褥疮、Ⅱ度烫
伤,经短期治疗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者;手术
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时间者。
(6)因查对不严,以致注射、输入过期、变质药物或液体,或输错血,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但未造成不良后果。
(7)因护理不当发生重要引流管脱落,影响病人治疗,增加
病人痛苦,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8)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多处,而影响
手术及检查者。
(9)使用未消毒灭菌或消毒过期的敷料。器械施行手术,未
产生严重后果者。
(10)延误治疗,医嘱拖延4小时才执行,抢救病人时执行医
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而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11)损坏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重要标本或未按要求
留取、及时送验,以致影响检查结果者。
(12)由于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以致延误手术时间,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手术标本丢失或未及时送验,增加病人痛苦,影响诊断者。
(13)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影响检查、治
疗者;发放灭菌已过期的器械或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14)因为工作不细心造成病人的检查标本丢失、送检错误或
延误送检查时间,而增加病人负担影响诊断者。
(15)做皮试未看结果而致重复皮试;违反查对制度,抽错血,错留标本,造成重复抽血。
(16)操作不当体温计折断在口腔或肛门内,造成粘膜轻度损
伤。
(17)按错手术病人,病人推进手术室才发现。
(18)抱错婴儿在院内得到及时纠正等。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着装整齐,洗手,戴帽子、口罩,必要时戴手套、眼罩,穿防渗透的隔离衣。护理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厕所等公共场所。
2、使用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期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3、在治疗室操作时,门、窗应保持关闭状态。每天清扫4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治疗室使用的擦布专用、拖把专用并有绿色标识。
4、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灭菌包日期超过1周,需重新灭菌。灭菌贮槽(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不能超过24小时。消毒瓶(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
5、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
热、耐湿物品、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各种内窥使用后必须认真清洗干净,消毒灭菌;乙肝、HIV感染者应固定内窥镜,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后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所有的医疗器材在检修前应先经彻底或灭菌处理。
6、采集血标本,静脉注射、输液、输血时,实行“一人、一
针、一带”,使用的棉签回收后集中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7、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导必须每日消
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8、蒸馏水、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无菌物
品存放间,每天用1:100“84”消毒稀释液擦拭一次。晨间护理实行“一床一套”湿扫工具扫床,小毛巾和床刷用后消毒、清洗晾干备用。
9、病房每天清扫2~4次,保持24小时整洁。每日定时通风
换气。保证每间病室每月能用三氧消毒机消毒1次,每次1小时,并记录。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彻底终末消毒。
10、各室有专用的清洁工具和标识,治疗室、手术室、换
药室为绿色;办公室为红色;病房为本色;厕所为黄色。所以清洁工具使用后须清洗干净,分类悬挂。
11、病人被服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换下的脏被服清点后放入污物车内。感染的被服用专用黄色塑料袋单独回收,标识清楚,交洗衣房按特殊被服程序处理。特殊感染敷料放入黄色防渗透的塑料袋密闭,请示院感科后,送指定位置焚烧。
12、传染病人应收拾于传染病房(或隔离病室),一般每一
病室只能收治同一种病种的传染病患者。根据不同病种实行相应的隔离措施。病人的用具、排泄物、敷料等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消毒灭菌或焚烧。特殊伤口如气性坏~~炭~~、破伤风、绿脓杆菌感染等伤口应进行就地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13、传染病患者一般不能随意离开病房,须经医生许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传染病患者一般不能探视,探视情况需陪伴或探视这,护士应对家属或探视这进行有关的隔离知识宣教。
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1、护理文件严格按照规章省卫生厅黔卫发(2003)286号《贵州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的要求书写。
2、记录内容应当、准确、客观、真实、完整;字迹工整、清楚,表述正确,简单扼要。重点突出,语速通畅,标点正确。
3、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本人应用同色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贴、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4、实习护士、未注册护士书写的护理文件,应经注册护士审阅、并用红墨水笔修改并签名,注明修改日期,进修护士由接收进修的医院对其胜任笨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定后方可书写护理文件。
5、上级护理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护理人员书写各项护理文件的责任。修改时,应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用红墨水笔。
6、按规定分别用红、蓝钢笔书写护理文件,执行者签全名,以明确责任。
7、护理部或护士长组织相关质控人员,定期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进行质控。
第四篇: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一)事故管理:
⑴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⑵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⑶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⑷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专业)负责人报告,科室(专业)负责人应当在4小时之内口头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24小时内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书面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⑸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6)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⑺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⑻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机构派人员到场。
(二)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教育与培训计划
⑴培训内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等。
⑵培训要求:门诊护理人员每年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不少于6学时。
通过每年的教育培训,使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⑶培训对象:全体护理人员 ⑷培训时间:6小时。
⑸考核办法:书面答题或随时抽查提问。
(三)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讨论、制度 ⑴门诊部应建立并组织培训差错、事故登记、讨论报告制度。各科室护士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严格查对制度,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⑵发生护理事故差错后,要立即积极采取措施,挽救病人,以减少和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⑶发生差错事故同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主治医生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口头报告门诊部负责人,重大事故要立即报告门诊负责人。
⑷各科室建立事故、差错登记本,由发生护理缺陷当事人及时登记发生的经过、原因、措施、后果。护士长经常检查,及时组织本科护士认真讨论和总结。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制定措施,最后将处理意见及结果书面上报护理部(三天内)。
⑸对发生的护理缺陷性质不定时,由门诊部组织护理质量控制组集体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
(6)发生事故差错的有关各种记录、化验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⑺情况检查清楚后,由门诊部、科向家属、单位作详细说明。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家属及单位解释。必须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措施。
⑻对发生的护理缺陷,凡由于违反部门规章、诊疗常规者,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原则,由个人承担责任,并根据情节及医院规章制度给予处理。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⑼门诊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所有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四)护理(患)纠纷管理制度
⑴门诊部应设有“护理纠纷投诉登记本”。便于护理管理系统的分析,研究和事故的防范工作。
⑵门诊部负责接待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及家属的投诉意见,认真做好笔录并积极进行调解工作。
⑶门诊部有责任与发生纠纷的科室调查事情发生的经过,需要与患者协调时,护士长要协助护理部做好解释工作,护士长要认真对待投诉意见,反映事情属实,护士长及当事护士要书面写出事情经过。
⑷ 凡因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工作有不满意或服务态度不好到护理部或医院有关部门投诉的经调查情况属实,按科室护理纠纷投诉统计,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⑸因护士违反部门规章、诊疗常规,给患者造成损失或痛苦,对当事护士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五篇: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及管理制度
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及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护管理,预防和村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特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1、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对护士及实习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应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工作责任心,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她们熟悉院、科内有关规章制度。
2、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有扎实过硬的本领,才能做到临危不惧,有信心和能力作出快速的应对。
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值班时要集中精力,做到人少事多不忙乱,业务不熟不蛮干,单独值班不松懈,抢救患者不涣散,做到严格交接班。危重患者必须床前交班,交接病情、治疗、护理,尤其应注重检查抢救器材的运行情况;认真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要求做到四看三查一巡视。四看:看医嘱本、病房交接班本、体温本、各项记录单是否完善。三查:一查新入院患者处理是否完善;二查术前患者预备是否完善,手术后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各种管道是否通畅;三查危重、瘫痪患者是否按时翻身,有无褥疮等;一巡视:对所有患者巡视一遍。
4、严格消毒隔离,进行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换药室天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普通病房每周1次,每月做空气监测并留存资料定期监测分析;各种器械、物品及普通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禁使用过期的一次性用品、药品等
5、防止错误的执行医嘱 医嘱内容应明确,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并严格三查七对,各班医嘱应做到勤查、细查。
6、防止各种药物注射时发生差错 严格三查七对,多种药同时皮试时应有标记。肌肉注射、皮试液配制后不超过2h。输液时把握配伍禁忌,液体应随加随换。
7、防止服药差错 不用无标签、过期、变色等可疑的药物,剂量准确,2人核对后发到患者手中,看着患者吃到口中,并随时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8、防止输血差错 严格遵守输血制度防止差错发生。
9、预防护理并发症 昏迷、术后、瘫痪等病人应定时变换体位,多给患者喂水,防止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0、加强病房治理,防止意外情况 劝说患者及陪护不要使用电器,防止患者走失、自杀、坠床、烧伤、烫伤、电击伤等;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落;危重患者须做检查时应有医护陪检。
11、防止药物变化错用或毒麻限剧毒药物丢失,对不同含量的同一种药物不能盛放于同一瓶内。
12、防止采集标本时发生差错采集标本时应做好查对制度,并建立登记本,护士与化验室收标本人员共同核对登记,并签全名。
13、护理记录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使用医学术语,不得刮、涂、贴等并注重文辞修饰,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护患纠纷。
14、言行举动 给患者治疗、护理与交流时应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