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论文

时间:2019-05-15 01:1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准扶贫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准扶贫论文》。

第一篇:精准扶贫论文

摘要

山西省是我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省份。“十二五”规划制定到现在,我们省脱贫开发工作得到明显效果,在2013年年底,我们省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数329万,2014、2015两年时间减少贫困97万人数,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18.7%降低到2015年底的9.6%。我们省贫困地区的乡村基础设施有了鲜明的改善,公共服务的效果有了提升,各类产业的开发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民生保障也得到应有的加强。但是在总体上来看,我们省贫困地区的面积还比较大、贫困人口还比较多、贫困的程度还是比较深的,以及农民兄弟收入低的基本省情还没有彻底有了变化。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好我省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一定要做到:

一、精准“扶贫问题”。要积极行动起来,摸清底数,找准“穷根”,结合当地实际困难,切实推进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二、要精准“资源配置”。必须解决好钱和政策怎么用、用的怎么样的问题,“精准使用”国家的各类资金、政策,用准用足,用在贫困群众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要精准“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帮扶,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帮扶,关注民众心理健康、文化生活,更要让群众在思想上、智力上、技能上先“富”起来,从根本上摘掉“贫困”的帽子。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一些适宜本省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力求为我省的脱贫工作建言献策。

关键词:脱贫; 精准; 扶贫 ;产业发展 本省是我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省份。2017年6月21日,总书记考察山西吕梁、忻州、太原等地,对部分深度贫困地区进行深入考察,并就此做出了重要的指示,我们省的这些需要脱贫的地方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各类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滞后的现象、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弱、公共服务的水平、程度还很低,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就目前来说。我们省的经济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少,部分种类的农产品价格开始下降,新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充足,要想赢得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任务还是很艰难的,时间相对来说要紧迫一些。因此,为使我省打赢这场艰巨的脱贫攻坚战,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产业扶贫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贫项目:要想真的实现脱贫致富的整体规划,最终还是要靠各类产业发展的支持。必须要重点推动产业向前,不停的提高不同产业的规模性、标准性、专业性、信息性水准,形成结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连接上下游的全新产业链条,带领农民兄弟增收脱贫致富。同时要把握特点,立足于地区内的比较优势,确定产业主打的方向,因地制宜,突出所在地区特色,实现差异化的发展,进行错位竞争。扶持引导产业发展促民富,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是帮扶解困的关键,制定印发产业发展方案,并拨付经费,按“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加大资金投入,以政府名义邀请农业科学院专家,对当地土壤、气候、水文等进行实地全方位考察,研究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农产品种,同时在技术上邀请农牧业局的专家进行免费指导; 将村上土地以村民入股分红的方式租让,在解决村民就业的同时,促进村民增收。

2.大力发展旅游扶贫项目: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深挖各地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打造特色旅游路线,因地制宜,打造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发展生态旅游,带动乡村协同发展,打造特色小镇,凸显一村一品一主体。以村为单位,向镇(乡)、县、市、省四级政府旅游部门层层上报各地特色旅游资源,层层筛选,优中选优,选定一批适合推广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带动村民发展致富,推动扶贫工作稳步进行。3.电商扶贫行动。要统一好商务、农业和供给、销售等领域,加速建设贫困的地方物流配送的体系,给予邮政、供销合作等部分行业在贫困乡村建立相关的服务网点方面的支持。开展乡村电子商务扶贫网上商店的创业示范性工程,给予电商企业在开拓农村业务方面的支持,能够让贫穷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开展网上销售,引导社会居民消费贫困地区以及贫困群众生产的质优价廉的农特产品。强化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的人才培训计划,大力倡导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项目,不断提高贫困区域内乡村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水准,将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进行不断扩大。通过“互联网+”新模式,带动农村农特产品销售,减少农特产品滞销问题,提高农民年收益。打响“支农金融战”,用好政策资金。充分利用好各类扶贫资金,扶持带动性强、覆盖面广、收益率高、见效性快的养鸡、林业、电商、畜牧等项目,同时,发挥好电商联盟的作用,对接好金融部门,创新融资模式和效率,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二、政策扶贫

1.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行动。我省位于黄土高原区,我省地域内地形情况多变,山峦、丘陵、盆地交错,特别是山西西面的吕梁山脉黄土残垣沟壑地域、东面的太行山脉干石山区和北面冰冷高寒区三大区域,这部分地域内的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各类产业的推广也相对滞后一些、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涉及人民的公共服务程度不够,已经成为脱贫攻坚行动中最重要的、最急需解决的一环,对于这些地区的部分村庄,要通过易地搬迁才能实现脱贫攻坚,坚定不移的对发展难度大的地区实行扶贫搬迁与新型的城镇化、各类产业发展、旧村落发展利用和自然村落撤并、不断提高这些地区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必须尊重村民们的意愿,充分听取农民兄弟的意见,把政策给人民,坚决不搞“强迫式”、“运动式”村庄搬迁。在这一过程中将行政村进行就近安置、将移民新建村进行集中安置、同时要依托于较大城镇区或工业园区进行安排、也可依靠乡村旅游区域、采用插花安置和货币安置等,方法多样的进行安置,将搬迁点和人口规模进行合理安排,坚决杜绝“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同时也应该妥善安排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同步搬迁人口、新旧搬迁政策的连接工作,避免出现新的矛盾点。对于那些需要同时进行搬迁的农民兄弟给予大力支持,最大程度上进行村落集体搬迁。做好后续发展问题的预判和处理工作,完善搬迁以后的地区发展政策,最大程度上向安置区内安排一些切实可行的设施农业、养殖业和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项目,给有意愿和有能力进行自我创业的的搬迁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政策支持,一定要保证搬迁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将税收减免政策落地,制定相关的就业指导培训、户籍变更、保险保障、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配套办法,保证每一位搬迁农民过上新的生活,实现脱贫致富。

2.提高财政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居住环境。深入体察民生问题“解民困”。一是协调资金,完成乡村道路的混凝土硬化工程,解决贫困地区出行难的问题;二是拨付资金,用于农村水利、文化、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尽快解决部分乡村人畜吃水难问题; 三是引入社会资金,用于村委会等公用活动设施的建设,解决村委会无固定办公场所,群众“看病难、购物难”、信息闭塞等问题; 四是争取、利用好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启动部分五保户、伤残独生子女家庭、低保户等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住房差的问题。进一步推广改变乡村居住环境提质提量、农民宜居、乡村生态治理等示范性工程,建设代表性美丽新乡村,保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基本性的一些公共服务达到我们省的平均水准。

3.强化村民技能培训,“增民智”,大力开展培训就业扶贫行动。由资金投入、物质扶贫模式向智力投入、智力扶贫模式转变,变输血为造血。让群众在思想上、智力上、技能上先富起来,真正从根本上摘掉贫困的帽子。乡(镇)一级政府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加强对村民建筑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致富本领,对愿意从事建筑业的村民免费进行施工员、安全员、泥瓦匠、钢筋工等工种的技能培训,向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书,让其掌握一技之长,增加收入。同时,实施圆梦计划,积极培养大学生,储备人才力量,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鼓励村民支持孩子“上得起学而不辍学”,让孩子有出路、有出息,从而更好地回报家乡父老。4.大力开展农村社保扶贫行动,打响“兜底保卫战”,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摸清现有贫困户中符合享受低保、五保政策的贫困人口底数,通过民政、残联、教育、医疗、社会等力量,关注和服务特殊群众,确保2017年符合享受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同时,走访慰问殷殷关切“暖民心”,一是深入基层走访慰问,走基层、送温暖,深入村民家中慰问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老干部等,拉近与群众的感情;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我们的领导干部可以与贫困户结上亲戚,制作帮扶信息联系卡,便于困难群众及时求助,加强沟通;三是扎根乡下“驻村蹲点”。选派思想好、作风实、能力强的干部驻村蹲点、挂职,坚持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睡农家床、干农家活,与村民打成一片,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的同时,探索出脱贫致富的良方神药,实现所驻村庄的脱贫攻坚,由小及大,由点带面。

三、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脱贫攻坚人才队伍建设,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活力。第一,结合当前我省正在推行的高级人才引进计划,对于在农村、农业建设、发展方面有专业研究的高技术人才,我们应该进一步提供优惠政策。例如,对于新型农产品研究,我们应该提高对其的资金、技术支持;同时为这些高等级人才提供适合的薪酬待遇,并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比如医疗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福利待遇,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从而能够真正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第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党务知识技能培训,组织其到发展好的村庄进行参观学习;同时,把人品好、有能力、懂技术、善管理和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转业复员军人、致富能人充实到扶贫队伍当中去,甚至让其担任领头羊,帮助全村脱贫致富。

四、将实干精神落到实处,真正运用到脱贫攻坚行动之中。

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为党为人民做更多更好的工作,需要实干的工作作风。对于紧迫的脱贫攻坚工作,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加油实干,才能早日带领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实现小康,才能早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所谓实干,是指干得迅速、干的带头、干的明白、干的有效。因此,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党员干部、一线工作者、驻村扶贫工作队要将实干精神记在心头,用在手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如何啃掉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依然是摆在我省各级政府面前的巨大难题,因此,我们还需要做好精准闯关,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把脉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精准落实,方能让中央的扶贫政策精准落地,实现我省贫困地区的脱贫难题,真正让改革红利、政策红利惠及广大贫困百姓。

参考文献 :[1].温良.新贫困线下山西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2016 [2].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Z].2016 [3].袁梦杰.精准扶贫背景下山区贫困县脱贫路径选择--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J].2016 [4].唐珂.集聚资源协同发力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J]2017 [5].吴晋斌.山西扶贫:有准头 有劲头.[J].2014

第二篇: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重在创新

**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占全市总人口的23%,贫困发生率为25.71%,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6.99个和10.22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战略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理和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户主要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把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

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贯彻创新理念,以创新发展来统领扶贫工作。

一、必须创新扶贫观念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在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扶贫思路。

一要彻底转变扶贫工作理念,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坚持创新有突破,打出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目前的扶贫攻坚战,是打硬仗,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因此,**在扶贫总布局上必须摒弃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单打独斗的观念,必须放眼全国、全省的大局中来谋划。要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必须突破区域束缚,加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的沟通协调,加强跨省(市)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交流合作。**还应加强与本省的其他地区,实行区域合作;本市的各县区、本县的各乡镇更要紧密合作。只有通过协作、合作,才能形成整体,才能形成合力。**要融入成渝经济区、攀西六盘水地区、南贵昆经济区、滇中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区,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泛北部湾等区域的经济技术交流,主动面向鄂、江、浙、沪等沿江沿海区域,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只有把**纳入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统一部署,建立跨省、跨区域协调机制,内外一盘棋,才能打出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

二要制定灵活多样又配套的政策措施。要依据“十三五”规划的相关政策,做好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全面解读和政策产业的全方位对接,打好政策“组合拳”。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在政策上实现全方位对接,制定好**的“十三五”规划。

三要建立扶贫开发示范区。**地处乌蒙山片区核心区域,要因地制宜,转变扶贫开发方式,选择恰当的县(区)作为“扶贫开发特区”,进行改革试验,探索贫困区开发新路子,推进乌蒙山片区跨越发展。“扶贫开发特区”的建成,需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科学发展之路,为**乃至云南、全国的扶贫开发提供示范借鉴的经验。

二、创新扶贫方式

精准扶贫怎么干?中央指出,脱贫主要靠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途径。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一是要突出**资源特色,因地制宜,按照产业化思路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好**特色牌,实施产业扶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强“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应把生态农业、生物产业、煤化工产业和旅游业这四大产业作为**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充分应用“互联网+”模式:“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智慧生态农业;“互联网+生物产业”,发展智慧生物产业;“互联网+煤化工产业”,发展智慧工业;“互联网+旅游业”,发展智慧旅游。只有把四大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智能化,才能建成智慧**。

二是开展智力扶贫,斩断穷根,阻断贫困带际传递。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无论任何时期,智力开发都是治愚良方。既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又要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在脱贫思路和技术上进行引导和培训,二者相辅相承。没有资金投入垫底,群众再有好思路,再有好技术,也无法进行建设。但如果不通过教育培训,打开群众的智慧,光是用大量资金扶持他们,也会让他们滋生懒惰思想,出现等靠要现象,没有自力更生的动力。目前未脱贫的都是非常贫困的,精准扶贫就是啃硬骨头,在抓好物质扶持、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扶贫”的同时,还要抓好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打基础,利长远的“软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改变贫穷命运。智力扶贫,首先突出教育扶贫重点。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因此要制定符合**贫困实际的教育政策,实施教育精准救助。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投入。重点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倾斜,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满足基本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三是实施差异化扶贫。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要因贫施策,就必须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不同需求,顺应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实施差异化扶持。从“挂包帮”、“走转访”工作中获取的情况来看,贫困地区的大部分贫困家庭大都存在如下突出问题。首先是劳动力现状问题。很多贫困家庭要么没有劳动力,要么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孩子,这些人员,大都文化素质低。其次,是缺发展资金。第三是没有脱贫致富的路子。实施差异化扶持,就必须重视上述问题。精准扶贫需要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络机制,既要走产业化扶贫之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切实让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开发并享有开发成果,使贫困户最大化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在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从而脱贫致富。农村现实的“富余劳动力”,势单力薄,只能在各类“龙头”带动下做一些辅助工作,让他们单打独斗搞开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就资金而言,从总体上看,扶贫资金的数量比较大,但平摊到每个贫困人口,全国人均扶贫资金每年300元左右,如果分散发放到每个贫困农户,对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最终脱贫,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考虑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效益的问题;从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问题上看,在弱质产业(农业)+弱势群体(贫困农户)+市场过剩的现实情况下,让贫困农户自己去“探雷、扫雷”(调整结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依然是有效的选择。

四是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人多地少矛盾尖锐,总人口近6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1.7亩,且90%以上是山坡地,土壤瘠薄,干旱、冰雪、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森林覆盖率有所提升,2015年为35%,但和全省55.7%的森林覆盖率相比,仍然相差20.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倒数第一。因此,在生态建设上要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就要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子,坚持资源永续利用、开发与保护并重,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扶贫效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构建林区立体复合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和扶持环保型、生态效益型的产业和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种养、加工、商贸、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

五是实施企业挂钩包户扶贫。必要时出台措施,让各种企业积极挂钩帮扶,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在各种大型灾害面前,企业积极主动发挥了有效救助作用,在扶贫工作,企业强大的力量同样可以给贫困群众带去较大的扶贫效益。国家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人民对企业发展也作出了大量贡献,企业发展起来了,有经济实力,除向国家缴纳正常税收外,在发展中尽力反哺社会,捐献一部分资金,义务投入相关人力物力和技术,大力做实公益事业,挂钩包户,扶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发展,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重大贡献,也是企业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和形象提升,也是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三、创新扶贫体制、机制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手段,重点抓好:

一要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中央明确提出由主要考核GDP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这是中央扶贫开发考核工作的重大创新和根本转变,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要坚决落实中央精神,改进贫困县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把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结合起来,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二要改革驻村帮扶监督机制。省、市、县、乡四级联动驻村帮扶,对贫困村实施驻村帮扶全覆盖,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驻村帮扶人员,驻村时间较少,遇到开会或者检查才到村上。为确保每个驻村工作队员,真正驻村工作,必须加大监督力度,防止驻村帮扶走形式、走过场。

三要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机制。在“挂包帮”、“走转访”的基础上,对我市贫困户子女建档立卡,建立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从小学到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行学费全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和扶贫培训补助等扶持政策;对初中毕业未考入高中,可在本地县级职业学校免费享受三年职业技能教育培训;高中毕业未考入大学的学生,可在**职业技术学校、农校、财校、卫校专门开设针对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的班次,让学生获得谋生的实用技术;到高等教育阶段,按奖、贷、助、勤、减、补等资助政策给予资助,真正使这些贫困子女有学上并完成学业。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各级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宣传发动,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斩断穷根,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第三篇:精准扶贫研修论文

2016精准扶贫研修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结合世情国情和贫困地区区情,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深刻阐释了扶贫开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以及对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延伸,是伟大中国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实践,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理论意义。

一、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

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关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和与国际减贫合作并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方略。它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产生、形成、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一)、新时期世情和国情的变动,是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一个领导人有一个领导人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完成的时代使命。这就要从世情国情的变动看,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分配更加不公、贫富差距一再拉大、人民生活贫困,贫困问题更加突出。从国情变动看,“两个一百年”目标,伟大“中国梦”的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逼,不落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人口;反腐败、促民生,“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即迫在眉睫。时代提出的课题,也是时代提出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是统一思想,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上来,继而提出并形成了包括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在内的治国理政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战略。

(二)、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新时期扶贫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缩小贫富悬殊、克服粗放扶贫,这是新时期我们扶贫开发的客观需要。我国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扶贫开发,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普贫”转向“特贫”、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等多方面原因,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句话,就是扶贫的粗放问题突出。对面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需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倒逼,为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重在小康,难在全面。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扶贫重点县和片区县摘帽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可谓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然而与过去相比,贫困面虽然大幅缩小了,但现在面对的却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精髓的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

二、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为民情怀的思想。总书记强调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出身在家世显赫的革命家庭,受到了为民情怀的良好熏陶。他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一呆就是7年。他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从延安插队到正定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进一步培育了他的为民情怀。他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还说,“一个人对一个地方感情深不深,主要不在时间长短。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精神永存。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感情,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就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群众。”一直以来,他总是带着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贫困百姓的生活、扶贫工作的推进。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至今年初,总书记15次考察农村扶贫工作,从天寒地冻的太行山区,到荒凉偏僻的陇西荒原;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多次到我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带感情、看真贫、访最贫。总之,总书记对贫困群众情浓于水的为民情怀,是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基石,更是我们特别是扶贫人需要学习的根本。

(二)、人民中心的思想。总书记胸中装着的是肯定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民共享的坚定理念。在新一届常委见面会上,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讲话中,他引用了《道德经》“以百姓心为心”的话;在2015新年贺词中,他又说“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同年10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的这些经典语录,亲切质朴、深得民心,也说明了人民对于执政党的分量。他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关爱、对加快扶贫开发的急切,溢于言表。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说“要坚持以民为本,民有所想所求,我们就要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他始终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始终关心贫困百姓生活、始终牵系扶贫工作的推进。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一切为民、人民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

(三)、主体作用的思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他还说“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只是物质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扶贫开发最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他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三、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导意义

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一)、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精准扶贫发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农村扶贫开发事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减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是指导农村扶贫开发活动的基本观点。包括对农村扶贫的准备和实施以及能力建设和运用等完整的观点。是制定扶贫政策、方针、原则和实施过程的理论基础。它随着扶贫指导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 2016年*月*日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原载新华社北京2015年11月3日电;

2.中共云南省委:《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原载《求是》杂志2015年第7期;

3.赵克志:《欠发达地区同步实现小康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原载《人民日报》2013年10月30日;

4.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原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10月21日;

5.张占斌:《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探析》,原载光明网2015年09月29日;

6.李国祥:《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原载中国新闻网2016年02月09日,7.李君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显著特点》,原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01月18日;

8.中宣部:《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原戴中宣部《党建》2015年12月01日。

第四篇:精准扶贫研讨论文

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义

省委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监测管理,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扶贫目标。” 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到村到户,这传递出我省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必将对我省扶贫开发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一、怎么定义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

今年,全省减少120万农村扶贫对象是省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事办得“实不实”,关键看精准扶贫“准不准”。各地各部门应牢牢把握省委对扶贫开发的最新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全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紧迫形势,将扶贫开发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扶贫资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

二、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三、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我省宜宾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别的好办法。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

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

第五篇: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省外高校就读学生)所需资料

一、前提条件:

1、精准扶贫卡(卡上必须要有学生名字);

2、学生正在高校就读(研究生、预科、已毕业的不能享受)。

二、所需上交材料:

1、学生需提供材料:

(1)精准扶贫资助申请表(空白表在网上下载),学生填 写后,需盖上学校公章;

(2)学生在校学籍证明(证明上需说清是本科或专科,哪年入学等),需盖上学校公章;

(3)学生的身份证复印件(两面复印);(4)学生的学生证复印件(两面复印)。

2、家长需提供材料:

(1)精准扶贫卡原件和复印件(两面复印)

(2)涉农补贴“一折通”(即粮食直补信合存折)复印件;

(3)户口册户主页和学生页复印一份。

下载精准扶贫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准扶贫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准扶贫

    简报 2017年4月28日,峨眉山市中医医院党总支书记樊松带领扶贫相关人员到大为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由于大为镇地处山脉带,村与村相隔甚远,按地理位置扶贫组分成4个组,我组负责对......

    精准扶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学习报告(论文) 题目: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发展历程及创新路径研究 学院 ** 学生** 学号 ** 班级 ** 指导教师 ** 摘要: .............................

    精准扶贫

    2016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

    精准扶贫

    习近平谈精准扶贫 未来5年,脱贫已成为举国上下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攻坚战。“精准”更成为脱贫之举成败的关键。 对扶贫工作有着深入思考,对贫困群众有着真挚情感的习近平总书记,......

    精准扶贫

    [时政]2016年高中政治热点透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时事背景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探索 花垣县农广校 石明珍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的就是将普通的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精准扶贫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公考权威机构! 精准扶贫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识别“扶真贫” 帮扶“真扶贫” “如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农村扶贫和城市扶贫如何衔接?”“如何消除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提高人的素质?”12月27日上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