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5篇)

时间:2019-05-15 01:2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

第一篇: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

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

?近年来,新疆的“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三位一体,打着民族、宗教的幌子,煽动民族仇视,制造宗教狂热,鼓吹对“异教徒”进行“圣战”,大搞暴力恐怖活动,残杀无辜,挑起**骚乱。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新疆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来,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

? 任何一个国家,在涉及主权问题上都是毫不含糊的,今年三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也是不可动摇的。

? 而新疆的“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接连制造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性质恶劣、手段凶残,给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

? 对这些暴恐行径,必须与之展开坚决的斗争。但是新疆问题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复杂因素。为了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必须把维稳和发展很好地加以结合。

? 为了深度分析新疆问题,《祖国》杂志2014年5月(下)“特别关注”栏目以“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为题,试图从新疆问题的历史根源、当前新疆维稳的严峻形势、新疆在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新疆维稳的策略、新疆的发展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

第二篇:第四讲 维护新疆稳定 实现长治久安

第四讲 维护新疆稳定 实现长治久安

□ 钟姜平

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新疆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新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理解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总目标,增强对新疆发展繁荣稳定的信心。

课程内容:1.全面认识新疆工作取得的成绩 2.深刻认识新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3.正确理解新疆工作的总目标

4.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科学分析新疆形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特别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分析新疆形势,深刻阐述新疆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提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和总目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我们党的治疆方略。

一、全面认识新疆工作取得的成绩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历史性成绩。

2010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全面战略部署。4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援疆省市无私援助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主要体现在:

1.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不断提升。新疆生产总值连续4年实现新增千亿元,2013年达到851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连续4年增速居全国前列,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94元。初步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石油工业“一业独大”格局发生转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增长30%以上,4年累计完成2.26万亿元人民币,是之前10年总和的1.6倍。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或开工建设。全区城镇化率比2009年提高3.61个百分点,达到44.5%。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幼儿学前三年毛人园率、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比2009年提高18.8、12.2、7.1个百分点。

2.民生改善成效显著。新疆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70%以上。4年来,累计解决了62万户、200余万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建成安居富民工程92万户,360余万农牧民喜迁新居。着重解决普通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三个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2.7万人。养老保险制度比全国其他省份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35个扶贫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21%。

3.维稳能力进一步提高。新疆严厉打击暴恐活动、果断处置突发事件,确保了边疆的总体稳定。发现、防范、打击、处置能力不断增强,93.5%的暴恐活动被消灭在未发之时。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4.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新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基层工作力量不断充实;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不断巩固,基层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5.兵团维稳戍边能力明显增强。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明显提升,职工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维稳戍边能力明显增强。2013年兵团经济总量占自治区比重达到17.4%,城镇化水平达到62%。

实践证明,党中央的治疆方略是正确的有效的,必须长期坚持,保持战略定力。

二、深刻认识新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全面认识新疆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新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三股势力”制造的暴力恐怖活动频发多发,严重影响了新疆的稳定乃至全国稳定。

一段时间以来,新疆稳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近一个时期,新疆“三股势力”连续制造鄯善“6·26”、和田“6·28”、北京“10·28”、昆明“3·01”、乌鲁木齐“4·30”“5·22”、莎车“7·28”等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灭绝人性,滥杀无辜,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暴恐活动已成为影响新疆稳定的直接现实威胁。总的看,当前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干预治疗的阵痛期,反分裂、反恐怖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暴力恐怖活动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是历史与现实、境内与境外、网上与网下多种因素撞击反射、相互纠结,长期积累形成的。

从思想根源看,民族分裂主义根深蒂固,对新疆影响很深。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就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中原和西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至19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新疆也是多种宗教信仰并存。10世纪前,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等先后在新疆地区传播,尤以佛教为盛。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人新疆南部地区。此后,经过数百年宗教战争,至15世纪末,伊斯兰教取代佛教成为新疆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也仍有较大影响。这些都是新疆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但长期以来,一些新疆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罔顾历史事实,大肆歪曲和杜撰新疆历史。尤其是20世纪初,一小撮狂热的新疆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在“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编造了“东突”分裂主义理论。冷战结束后,“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猖獗,境外宗教极端主义也蔓延到新疆,疆内特别是南疆民族分裂势力持续受到刺激,造成新疆恐怖活动升温。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主义具有顽固性、欺骗性、反动性,他们利用群众的朴素宗教情感和民族情感,利用群众对某些方面的不满情绪,极力煽动宗教狂热,鼓吹为“圣战”而献身。这些年,虽然受到严厉打击,但渗透蔓延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从国际背景看,国外敌对势力对新疆民族分裂势力操纵扶植,企图从新疆打开西化、分化中国的突破口。新疆位于祖国西部边陲,幅员辽阔,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对外通道也比较多。新疆少数民族有9个是跨境民族,与邻国一些民族在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基本相同。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新疆历来就是国外敌对势力染指、侵略和争夺的重点对象。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一系列叛乱**等重大事件,分裂和反分裂斗争相当激烈。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恐怖活动升温,从北非、西亚、南亚形成了恐怖活动的弧形地带,而新疆正处于这一弧形地带当中。一些西方国家出于分裂破坏我国的图谋,利用新疆问题,实施“新疆工程”,实行“双重标准”,对新疆民族分裂势力明里暗里支持,打造“颜色革命”的“别动队”,极力将恐怖主义祸水东引。他们对新疆的暴恐活动煽风点火、包庇纵容,使其同新疆民族分裂势力内外呼应,企图效仿“阿拉伯之春”制造**。

从现实情况看,新疆也还存在不稳定因素。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原因,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不高,部分地区封闭落后,同内地交往交流交融不足。部分基层群众就业、贫困、教育等民生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社会心理严重失衡。一些普通的民事纠纷、治安刑事案件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和不稳定事端。一些干部对“三股势力”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估计不充分,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结合得不够。

三、正确理解新疆工作的总目标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强调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矛盾总是有主有次,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效解决其他矛盾,赢得全局主动。新疆这些年发展速度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民族分裂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仍然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经济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带来长治久安,不能用发展问题代替稳定问题。当前新疆稳定对新疆全局、全国大局的影响很大,维护稳定是主要矛盾。

从新疆来看,不打败“三股势力”的挑战,新疆就不得安宁,发展就没有良好环境,各族群众就不能安居乐业。必须通过维护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新疆更好更快发展。从全国来看,不打败“三股势力”的挑战,社会稳定就会受到冲击,各族人民大团结就会受到破坏,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看清新疆发展大势,看清做好新疆工作对全党全国大局的影响,看清新疆工作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的地位,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围绕这个总目标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

根据这个总目标,中央提出新疆工作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根据这个总目标,衡量新疆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最根本的标准,就是要看反分裂斗争搞得怎么样,是不是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总之,这次会议确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和总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深刻把握,对于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1.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

暴力恐怖分子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进行恐怖犯罪活动,罪恶目的在于制造民族隔阂、煽动民族仇恨和破坏民族团结。我们一定要认清暴恐活动的本质。与暴恐活动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没有丝毫妥协、退让的余地。事实证明,没有对暴恐活动的严密防范,就没有新疆的社会稳定;没有对暴恐分子的坚决打击,就没有新疆的长治久安。对暴恐分子的容忍,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伤害。打击暴恐活动,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面对十分猖獗的暴力恐怖活动,面对丧心病狂的暴力恐怖分子,必须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强化底线思维.出重手、下重拳,先发制敌,为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新疆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赢得时间和主动。

要全面落实好中央关于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各项措施。

一是要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构建党委和政府主导、政法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格局。二是要保持对“三股势力”严打高压态势。集中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坚决把暴力恐怖活动摧毁在预谋阶段和行动之前,有效遏制暴力恐怖活动在新疆多发频发和向内地蔓延势头。三是要加强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四是要增强重点地区和基层维稳力量,加强反恐专业力量建设。

要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维护社会稳定能力。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全面深入开展有关集中整治,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形成区域联动、整体防范工作格局。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全民普法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进学校,普及法律常识,讲清法律底线,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不管哪个民族、不管信仰何种宗教,都必须遵守法律,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和解决。对违法犯罪的,坚决依法处理。

2.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总书记明确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民族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就是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动摇,关键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各民族享有和履行平等权利和义务。促进民族团结,必须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往往容易产生民族歧视;狭隘民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往往容易滋生分裂倾向。要把政策落到实处,把工作做到细处,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具体来说,一是加强和创新民族团结工作。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鼓励和支持创作反映民族团结的优秀图书、影视、歌舞等文艺作品。采取多种手段,在全社会营造多说民族团结的话、多办民族团结的事、多交各民族朋友的良好氛围。二是大力推进双语教育,确保到2020年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同时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水平。要支持少数民族干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鼓励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三是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统筹规划推动新疆和内地、南疆和北疆、兵团和地方、各民族之间的人员交流,科学制定人口发展战略,逐步实现新疆人口合理分布。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引导新疆少数民族群众自愿到内地务工经商和居住,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区。四是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和问题,实现“三个区分开来”:把一般性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三股势力”的活动区分开来,把维护局部利益的不当言行和民族分裂主义的言行区分开来,把一般的刑事犯罪行为和暴力恐怖活动区分开来,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民族团结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在新疆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重点,不断把发展落实到增进团结上,不断凝聚促团结、反分裂的社会共识,就能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3.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精心做好宗教工作

要充分认识宗教的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坚持按宗教规律做宗教工作,对信教群众做到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风俗上理解。要深刻认识到,新疆的宗教工作,说到底其实就是特殊的群众工作。宗教工作做不好,就是我们的群众工作没有做好,我们执政的基础也就削弱了。“得人心者得天下”,我们要立足于争取人心做好宗教工作,不要做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事情。宗教信仰是属于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各族群众,不管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不信仰宗教的人、与信仰宗教、信仰不同宗教的人要互相尊重,大家紧密团结起来,就能促进宗教和谐,大大压缩宗教极端主义产生的可乘之隙。

要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好宗教工作。要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需求,只有满足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需求,非法宗教活动才没有市场,才能挤压宗教极端主义的空间。要按照“有序、适度、可控”原则,稳步拓宽广大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常识的合法渠道。邪不压正,正定胜邪。

根据非法宗教活动的方式、特点及社会危害程度,分类施策、综合整治非法宗教活动。要广泛发动各族干部群众和爱国宗教人士,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增强各族群众抵御宗教极端渗透的免疫力,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三股势力”,最大限度地团结教育大多数。要使广大干部认识到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更加自觉地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更加讲究工作方式方法,防止因工作简单化而伤害信教群众的感情,引发人们的反感甚至对立情绪。

做好宗教工作,必须重视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宗教界人士素质,动员宗教界人士发扬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更有针对性地批驳歪理邪说,更广泛地宣讲爱国、和平、团结、中道、宽容、善行的思想,更积极地宣扬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好的理念,进一步做好讲经解经工作,把法律许可、符合教义精神、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主张挖掘出来,用正信抵制极端,用正经批驳歪理邪说,确保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发挥好他们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制极端。

4.紧贴民生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

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来谋划和推动新疆科学发展,转变政绩观和发展方式,让经济社会发展能更好地惠及民生,通过民生的改善不断争取人心、凝聚民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新疆更好更快发展。

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重点支持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推动在疆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把组织发展特色林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作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引导农业现代化企业到新疆特别是南疆投资。加强各种形式的就业实用技能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能力。加快组织引导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疆转移,为新疆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要抓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科学统筹布局新疆本地资源开发和深加工,扩大对外开放,搞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高新疆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惠及民生的能力。

要坚持教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要全面提高入学率,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教育,实现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要从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高度,坚定不移依法推进双语教育,确保到2020年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国家的教育经费要多往新疆投。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5.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增强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

要针对“三股势力”的思想渗透,大力开展正本清源工作。对“双泛”“东突”分裂主义等错误思潮和观念,要旗帜鲜明进行批判。讲清楚“双泛”“东突”分裂主义的实质和危害,肃清错误思潮的影响。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意识,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让大家牢记“**遭殃、稳定安康”的道理。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宣传文化建设,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加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发挥现代文化引领作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涉疆正面宣传力度,驱散人们心头的阴云,使人们的心灵亮堂起来,增加社会正能量。加强和改进涉疆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牢牢把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加强网上斗争,明确有关部门、运营商等的管理职责义务,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管理,切断“三股势力”渗透传播渠道。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激发各族群众热爱新疆的美好情感。6.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发展

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新疆工作的重点难点。要针对南疆的实际情况,牢牢抓住就业、教育、基层组织这三个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更加注重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扩大就业;更加注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造就年轻一代;更加注重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争取民心、凝聚力量;更加注重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壮大党在基层的力量,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强、经得起反恐怖反渗透反分裂斗争考验的干部队伍。切实解决南疆发展稳定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实施一系列特殊的支持政策。逐步提高南疆公共财政支出占全疆的比重;实行特殊的投资政策,确保重大水利和交通设施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切实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各族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实行特殊的金融政策,更好地满足南疆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实行特殊的人才政策,大幅提高南疆包括农村中小学在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水平。

7.加强和改进兵团工作,充分发挥兵团维稳戍边作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年来,在西北边陲发挥了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作用,是新疆自治区党委领导下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

兵团在新疆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全面认识兵团的地位和作用,继续支持兵团发展壮大,为兵团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使兵团能够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更好地发挥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的特殊作用。继续支持和加大力度推进兵团建设,壮大兵团经济实力,打牢发挥特殊作用的物质基础。要把兵团“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维稳戍边能力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整体作战能力。要支持兵团在南疆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扩建或新建团场,大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形成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局面。兵团也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把体制的特殊优势和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发挥更大作用。

8.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把宝贵年华奉献给新疆的各族干部要给予特别关心。大力选拔对党忠诚、关键时刻敢于发声亮剑、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起来。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紧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开展反腐败斗争,以良好的作风保障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要点解读》,新华网2014年5月30日。

《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李斌、霍小光,《人民日报》2014年5月4日。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华网2009年9月21日。

资料链接

链接一:新疆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周边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8个国家接壤。

新疆古称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归属于汉朝版图。1884年中央政府在新疆设立了行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新疆”正式替代了“西域”这个古老的名字。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到2013年末,新疆总人口约为2264.3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1%。目前,包括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13个世居民族在内,共居住着55个民族。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现在新疆有伊斯兰教、北传佛教(或藏传佛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萨满教等8种宗教并存。伊斯兰教是新疆信仰民族最多、人数也最多的一种宗教。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杂乡、撒拉、保安这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新疆自古以来的多民族格局,使得新疆多了些异域的风采。民族文化的不一性、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生活习俗的差异性,更使新疆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摘自《中国新疆事实与数字2013》)

链接二:高层声音

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谈新疆工作

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要敢于出手,勇于决战决胜。对暴力恐怖活动,必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先发制敌,露头就打,打早、打小、打苗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铁的手腕予以毁灭性打击,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以震慑敌人、鼓舞人民。要通过维护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新疆更好更快发展。打好反恐怖人民战争新疆各族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团结兄弟姐妹,我们要付出真情、献上真心;打击共同敌人,我们要针锋相对、毫不留情。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着力打好反恐怖人民战争,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通过打击极少数教育团结大多数。

要多算政治账、战略账,少算经济账、眼前账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全国大局,决不仅仅是新疆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党全国的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来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多算大账,少算小账,特别要多算政治账、战略账,少算经济账、眼前账,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努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认真帮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要切实解决好各族群众面临的教育、社保、住房等问题,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水、路、电、气等突出问题,认真帮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要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不断增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凝聚力,不断增添爱国爱疆正能量。(以上均摘自2014年5月4日《人民日报》)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援疆工作

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必须围绕稳定谋发展,通过发展促稳定。新疆的发展要体现新要求、开创新局面。要更加重视贴近百姓,更加重视惠及当地,更加重视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革开放,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参与式、包容性、融合式发展,确保到2020年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

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 要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增加就业为重点,加快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在新疆的所有企业和投资项目,都要重视吸纳当地劳动力。吸引内地企业向新疆有序转移、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实现集中规范就业,积极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同时鼓励新疆群众到内地就业。中央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和特殊支持。把教育搞上去,是实现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基础。要扎实办好义务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帮助新疆各族群众特别是年轻入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他们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多策并举,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 新疆的发展要用好特色优势资源,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要让新疆更多受益,提高当地加工、深加工比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地方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造福当地各族人民。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和水污染防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通道建设为依托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立足区位优势,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采取特殊的财政、投资、金融、人才等政策,加大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力度,促进南疆加快发展。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壮大,发挥好新形势下维稳戍边的特殊作用。举全国之力,深入推进对口援疆工作,把援助资金主要用于民生、用于基层。推动跨越式发展,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摘自2014年5月29日新华网)

链接三:政策

1.中央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做主要政策

一是集中力量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幸福。

二是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巩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三是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新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群众和谐相处,巩固和发展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四是坚持中央关心支持、东中部地区支援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的方针,认真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

五是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2.对口援疆工作

2010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北京、天津、上海、广东、辽宁、深圳等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1)对口援疆工作的具体部署及目标

一是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

二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支援的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着力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三是2010年要深入调查研究,编制专项规划,加强人员培训,抓紧做好对口援疆的前期准备。

四是2011年起全面实施对口援疆工作。力争经过5年努力,在重点任务上取得明显成效。

五是经过10年努力,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2)对口援疆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是支援范围扩大。受援方由过去的新疆10个地州、56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师,扩大到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在支援省市中,新增了安徽、山西、黑龙江、吉林四省和广东深圳市。

二是调整结对关系。以支援方综合实力和受援方实际困难,尽力使支援双方强度匹配。比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及深圳等经济实力强的省市对口支援贫困程度较深的南疆三地州;地域上相对集中,便于展开工作,尽可能安排一个省市对口支援一个地州或一个地州的几个县市和师团场;考虑双方资源地理气候特点,更有效做好援助工作。比如,东北三省对口支援气候条件相似的北疆塔城、阿勒泰地区,山西对口支援同样拥有煤炭资源的阜康等地。

三是重点支援基层和南疆。新疆主要困难难在基层、难在南疆、难在国家扶贫县、边境县和团场。因此,要把援助重点放在基层,放到贫困县、边境县和团场,放到乡镇和农村。

(3)对口援疆工作分工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团场

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巴楚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

广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

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

天津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民丰县、策勒县、于田县

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

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的一市八县和兵团农一师的阿拉尔市

吉林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和哈巴河、布尔津、吉木乃3县

江西省: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黑龙江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和兵团农十师 安徽省: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皮山县

河北省:对口支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兵团农二师

山西省:对口支援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河南省:对口支援哈密地区、兵团农十三师

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乌恰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兵团农四师六十六团、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福建省:对口支援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六个县市

山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疏勒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

湖北省:对口支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与兵团农五师(新华网、人民网综合)

链接四:观点

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发展南疆经济要靠对外对内开放

南疆问题有许多特殊性,但有一条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要加大对外对内的开放。一个封闭的环境将使老百姓越来越愚昧,落后的基础交通设施将使老百姓生活日趋贫困,经济发展日趋缓慢。我们要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要加大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公路、航空、乡村道路的建设,要加大通信设备、卫星联络的建设,要利用中央对南疆实行的特殊财政投资,金融、人才政策,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我们要建立一个以南疆为主的核心区,在对外宣传上需要突破区域性限制,我们要告诉周边的中亚和南亚,新疆的发展也会使它们发展起来,新疆的稳定是它们的稳定,新疆的未来也是它们的未来。(摘自2014年7月29日环球网)2.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打造新的“刀郎文化”

内地对新疆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六七十年前王洛宾塑造的新疆,之后是21世纪初的刀郎。可以说他们做得不是最好,但他们作为文化符号的效果是好的。而刀郎和王洛宾成功传播的共同点就是简单。现在还能不能再创造出更多的“刀郎文化”,在文化方面把喀什的品牌做进一步拓展,这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其次,需要把喀什日常生活的安宁、祥和传达给全国。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活着,它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脱节的、不是博物馆保存的。然而,现在没有这样一个抓手,没有一出戏,没有一种夜生活,没有一种状态能够展现原生态的维吾尔族文化生活。这时候,把你认为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没有用,只需要有一个符号。比如可以推广“舌尖上的新疆”,比如烤肉串或者馕。推广的时候一要准,二要狠。准就是生动,狠就是全力推广。比如说馕是全世界最伟大的馕,或者串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串,你会发现,这样的力量会很大。同时要注重用互联网思维来宣传新疆。(摘自2014年7月29日环球网)

3.《环球时报》评论员:用五个“不怕”打掉暴恐分子的嚣张

我们“不怕”的第一个内涵是,我们在乎新疆的真实稳定,但我们并不在乎新疆“很稳定”这个形象。新疆的暴力恐怖主义势力并未得到根除,它们隔一段时间就会跳出来制造事端,并同国外反华势力遥相呼应,这些都是明摆着的现实。我们接受新疆的这个形象,并不准备对其进行化妆。世界有很多遭恐怖主义困扰的国家和地区,但新疆与它们不一样。新疆暴恐分子的本事并不大,他们动摇不了新疆社会稳定的根基,新疆大局可控。

“不怕”的第二个内涵是,新疆各地的官员不必怕担责。新疆各地干警都尽了他们的最大努力,新疆的各种政策也是在国家参与下制定的。由于暴力恐怖主义有游动性和传染性,某个地方出暴恐事件,的确不全是当地官员和干警的责任,中国社会不会一味抱怨他们,我们理解他们的难处。

“不怕”的第三个内涵是,每个人都会怕自己遭遇不幸,但中国社会决不怕暴恐分子能成为带来某种政治威胁的力量。他们就是一群刑事犯罪分子,是群政治上找不着北的愚昧之徒。只要他们露出头来作案,将他们绳之以法是这个强大国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不怕”的第四个内涵是,与新疆暴恐分子坚决斗争不会引发中国社会的争议和分裂,即使一些人对新疆的社会治理有不同看法,对向恐怖分子强硬出手也不存疑义。反恐越坚决,中国社会只会越团结。

“不怕”的第五个内涵是,应当把西方对我们打击暴恐势力的指责当成耳旁风,我们才不会为了西方的“好评价”而对暴恐分子手软。中国正越来越坚定、清醒地做到这一点。

把这五个“不怕”都讲得清清楚楚,做得明明白白,新疆暴恐分子就将失去要挟社会的全部资本。他们将更绝望,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确就是些非常孤独甚至彼此难以呼应的刑事犯,他们影响不了新疆以及中国的大政治,他们将重新咀嚼自己的渺小。(摘自2013年7月2日《环球时报》)

4.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许建英:警惕新疆反恐形势的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连续作案,多点频发,例如巴楚“4·23”事件、鲁克沁“6·26”事件、和田“6·8”事件等;二是将恐怖袭击对象由主要面向汉族转向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多民族,甚至连妇女也不放过,例如巴楚“4·23”事件;三是打破东疆平静稳定的社会形势,如“6·26”事件;攻击一线派出所和警察,例如和田“7.18”事件、巴楚“11·16”事件、莎车“12·30”事件;四是自杀式袭击浮出水面,例如“6·29”劫机事件;五是外溢到内地,例如北京金水桥“10·28”事件;六是独狼式碎片化袭击,各个事件是独立的,没有团伙组织上的联系。

应对“东突”恐怖主义新变化的威胁,必须要标本兼治。围绕新疆长治久安的核心谋发展,充分实现新疆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实现各民族的大交流,要有超长期的战略规划,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创建各民族交融性的就业平台,充分开拓兵团新时期维稳与发展的功能;动员新疆各族人民认识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性,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强化专业性反恐力量的组建,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与情报交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恐意识,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公共地方,加强预防才能减少损失。(摘自2014年1月26日观察者网)

5.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当前反恐斗争需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宗教极端主义是当前我国恐怖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因此,反恐斗争中的去极端化应该成为首要任务。其核心是培训去极端化的队伍和找出宗教极端主义的替代物。只有做好这两项工作,才会取得成绩。

第二,尽快颁布《反恐法》。反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有持续而稳定的法律支撑。不谈别的,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中,只有中国还未颁布《反恐法》。仅从这一点考虑,《反恐法》就应尽快出台。

第三,在当前的反恐斗争中,我们不缺队伍,也不缺手段,但是缺情报。掌握了情报,就掌握了主动。为此,要抓好情报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员、技术、信息、资料等。第四,扩大和加强反恐国际合作。西亚、北非地区已经成为世界恐怖活动的高发区,其影响不可避免地会波及中国,在此情况下,加强与西亚、北非国家的反恐合作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第五,反恐不仅是政府和强力部门的事,它需要各民族群众的参与。如果各族群众都认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积极抵制极端主义的侵蚀,识别可能的恐怖活动,帮助政府获取有用的信息,在恐怖事件发生时冷静应对,配合强力部门的工作,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恐怖事件造成的危害,甚至可以事先制止恐怖事件的发生。(摘自2014年6月5日人民论坛)

链接五:名词解释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4年10月7日,是我国最大的兼具戍边屯垦、实行“军、政、企合一”的特殊行政区划单位。兵团属于国务院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自行管理内部行政事务;司法事务受新疆的高法高检领导管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任免兵团各级法检的组成人员;行政业务受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兵团部驻乌鲁木齐市;拥有健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司法机构。兵团的一级单位为“师”,师下设“团”或“农场”。2.泛伊斯兰主义

是19世纪中叶产生于一些伊斯兰教国家的一种社会思潮,创始人是出生于阿富汗的加马尔丁·阿富汗尼。“泛伊斯兰主义”主张将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族联合起来,建立政教合一的“大伊斯兰帝国”。特别是由此派生出的宗教极端主义危险性极大。宗教极端势力在阿富汗等国建有训练基地,有些直接同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有联系,他们为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提供资金、武器和培训。此外,境外宗教极端主义组织还着手在新疆境内发展组织。3.泛突厥主义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作俑者是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伊斯玛依尔·伽思普林斯基。这一思潮宣称“突厥人是同一个民族”,鼓吹亚洲西部和中部地区所有突厥语族民族联合起来,试图建立一个以奥斯曼土耳其为核心的“大突厥帝国”。国外突厥语族民族在宗教、文化、语言、心理等方面同新疆少数民族有一定的联系,一些政治势力企图重温奥斯曼帝国旧梦,长期为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提供庇护和支持。4.三股势力

所谓“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产生于20世纪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是指从事对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政治框架的一种分裂或分离活动的团体或组织。民族分裂势力是反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政治力量。如俄罗斯车臣非法武装组织。宗教极端势力是一股在宗教名义掩盖下、传播极端主义思想主张、从事恐怖活动或分裂活动的社会政治势力。如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运动组织。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在国际上首次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做了明确定义,并提出了合作打击“三股势力”的具体方向、方式及原则。

5.宗教极端思想

宗教本是人们对崇高和超越的精神追求,并体现着生动的现实关怀,宗教倡导的社会关系应是和谐、和睦,宗教推崇的文化应是和合、宽容。如基督教宣称“博爱”,伊斯兰教强调“和平”,佛教追求“觉悟”。但在复杂的环境下,“三股势力”的作祟容易使纯正的信仰被歪曲,宗教思想被错误利用。所谓宗教极端思想,就是歪曲宗教信仰的本意,以错误的解读、偏激的阐发,诱使人离开信仰的正道而堕入歧途,干出破坏社会安宁甚至伤害生命的暴行。

链接六:数据

2013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迈大步

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总值(GDP)8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847元,增长9.7%。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96元,比上年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4元,比上年增长10.9%。城镇人均家庭总收入22388元,比上年增长10.9%,比1978年增长69.5倍。(摘自《新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新疆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与1949年相比,截至2013年末,全区小学由1335所增至3533所,中学由9所增至146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由11所增至180所,在校学生数由2000人增至22.93万人;普通高校由1所增至36所,在校学生数由400人增至27.8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各类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全区受教育人口比例显著增大,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摘自新华网)

3.新疆各少数民族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新疆各少数民族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充分尊重。新疆现有10个少数民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人口1370多万人,有伊斯兰教清真寺约2.4万座,教职人员2.9万多人。此外,新疆还有佛教信众12万人,场所53个,教职人员326人;基督教信众近6万人,教职人员374人;天主教信众约6000人,场所20个,教职人员25人;东正教信众约1000人,场所3个,教职人员2人;道教信众300多人,场所1个。国家和自治区各级政府还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饮食、衣饰、年节、婚姻、丧葬等方面的习俗,并对10个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予以特别照顾。在新疆,每年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都可以享受节日假期。(摘自国新办《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4.新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共使用10种语言和文字。自治区及各自治州、自治县机关执行公务时,同时使用自治民族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都广泛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疆日报》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发行。新疆电视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4种语言播放节目。新疆人民出版社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6种文字出版各类图书。新疆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与音像制品中使用少数民族语文的占到70%以上。2013年译制少数民族语故事片100部,译制影视剧5.975集,拍摄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4部。(摘自国新办《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5.新疆迎来高铁时代

我国在新疆境内建设的首条高速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全长710公里,全线的设计运行时速达250千米,比目前新疆内运行速度为每小时120千米的特快列车提速一倍以上,通车后,乌鲁木齐与内地主要城市的通达时间要比目前缩短一半左右,乌鲁木齐到北京只需大约12个小时,真正实现“朝发夕至”。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也将在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之间形成一条新的大能力快速铁路运输通道。(摘自2014年6月4日《人民日报》)

链接七:历史由来

1.“东突厥斯坦”问题的由来

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著作中,曾出现过“突厥斯坦”一词,意为“突厥人的地域”,是指中亚锡尔河以北及毗连的东部地区。到18世纪,“突厥斯坦”的地理概念已相当模糊。19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亚地区殖民扩张的深入,地理名词“突厥斯坦”重新被提出。1805年,俄国人季姆科夫斯基使用“突厥斯坦”的名称,用以从地理上表述中亚及中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他将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称为“东突厥斯坦”。受其影响,西方一些人把中国新疆地区称为“东突厥斯坦”。

20世纪初以后,极少数新疆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受国际上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根据老殖民主义者炮制的说法,编造了一套所谓的“东突厥斯坦独立”的“思想理论体系”。鼓吹“东突厥斯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是“东突厥斯坦民族3000年的敌国”,等等。所谓的“东突”理论形成后,形形色色的分裂分子都打着“东突”的旗号进行活动,企图实现其建立“东突厥斯坦国”的妄想。

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东突”势力在外国敌对势力的怂恿、支持下,多次制造**。1933年11月,沙比提大毛拉等在喀什建立了所谓“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反对下,不到三个月便垮台了。1944年,爆发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作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一部分的“三区革命”(“三区”是指当时新疆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三个地区),分裂分子艾力汗·吐烈窃取了“三区革命”初期的领导权,在伊宁成立了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1946年6月,“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等撤消了艾力汗·吐烈的职务,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改组为伊犁专区参议会,分裂势力受到了致命打击。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东突”势力不甘心失败,极少数逃到国外的新疆分裂分子和在境内的分裂分子里应外合,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伺机从事分裂破坏活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宗教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境内外部分“东突”势力转向以恐怖暴力为主要手段的分裂破坏活动,严重危害中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摘自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2.新中国成立后的援疆工作

1949年底,中国版图上面积最大的省份新疆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950年3月,进驻新疆的人民解放军发扬南泥湾精神,在天山南北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全军开荒6.41方公顷,播种5.57万公顷,创办军垦农场13个。

1951-1952年,驻疆解放军创办了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现代工业。1952年年底,按照党中央的批示,部队创办的19个大中型工矿企业无私移交新疆省政府管理,为新疆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其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给新疆以强力支持:一批批知识分子、大批复转军人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新疆各行各业;抽调了新疆急需的专业人才充实高校和科研队伍;号召动员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农村青壮年充实新疆农业生产战线。

为加快新疆发展,国家还整厂整建制地调迁一批内地工业企业进疆,1966年5月5日,天津市南开区毛麻纺织社137名职工携带68台设备整体搬迁至北屯,成为北屯毛纺厂的前身。新疆七一棉纺厂、新疆低压电器厂、新疆农机厂等由上海迁入,新疆第一、第二建筑公司分别由长春、天津迁入,新疆冶金建筑公司由兰州迁入,新疆电力安装公司由西安迁入等等。这些人员和企业的到来填补了新疆工业的空白,为新疆经济输入了新的血液,使新疆建设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62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经请示国务院,提出了动员上海知识青年支援兵团开发建设的建议,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和上海市委的响应。10万上海知识青年因此来到新疆,成为兵团屯垦大军的有生力量,掀起了开发塔里木的新高潮。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先后有湖南、四川等十几个省市的100多万青壮年告别家乡,投身新疆和兵团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与新疆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融为一体,为开发边疆、建设新疆、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做出了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建制被撤销,军垦事业受到破坏,也影响到了新疆的稳定。

1980年9月至1981年5月,王震代表党中央,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连续4次到新疆全面考察。他强调新疆建设的成就“是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党、国家和各兄弟省、市、自治区大力支援的结果。在建设过程中,新疆的各族人民,包括进疆的老同志、驻疆部队和广大支边青年、科学技术干部,都付出了辛劳智慧,做出了贡献”。

1981年8月,邓小平考察新疆。他强调:“新疆稳定是大局,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1981年10月,党中央决定调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到新疆工作。离京前,邓小平就新疆工作对王恩茂做指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恢复。”同年年底,中央决定恢复“文革”中受到冲击的兵团。也在这一时期,中央对“对口支援”首次有了明确表述。以1979年召开的全国边防工作会议为主要标志,中共中央第一次确定了我国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对口安排。

1984年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法》,首次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组织和支持对口支援的法律原则,这标志着我国对口支援制度建设进入了国家基本法律层面而且将之作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心新疆的稳定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两次来新疆考察,并对新疆稳定和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新疆跨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反复强调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的进程。江泽民指出,在中西部地区,新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是硬道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看问题,都应该多方设法加快新疆地区的发展。”

他还提出“三个离不开”的论述,即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他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1990年2月,国务院批准兵团享有计划单列的某些权利。3月,国务院正式下文,批准兵团计划单列,把兵团的经济发展计划直接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计划,为兵团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996年,中央做出开展援疆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1997年2月,由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8省市和中央及国家有关部委选派到新疆工作的首批200多名援疆干部陆续抵疆。

1997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兵团工作,兵团对外可组建中国新建集团公司,享受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的各项政策。中央决定,“积极创造条件,参照石河子的管理方式,在兵团农一师、农三师、农六师、农十师的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和北屯设立自治区直辖市”。这一决定无疑吹响了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号角,是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性拐点。它进一步增强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实力,大大提高了兵团在全国的地位,有利于兵团更好地发挥保卫和建设新疆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进一步推动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2003年11月,中央对加强新疆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政策措施。2004年4月,中央下发文件,确定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明确指出要把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2005年4月,中央对新时期对口支援新疆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进一步加大了对新疆的支持力度。中央决定从这一年起,对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兵团在南疆的3个师,实行干部支援和经济对口支援相结合,分别由北京等8省市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等15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对口支援任务。

2007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对援疆工作更加重视,并加强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从而使援疆工作更加顺畅、更有力度。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绘制了清晰的蓝图,是新疆和兵团各项建设事业的总纲,也是当前全国对口援疆工作的总纲。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性,也对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吹响了全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进军号。(摘自2012年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3.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

库尔班·吐鲁木是新疆于田县的一位普通农民,1883年出生,从小在巴依(地主)家干活,受尽压迫剥削、歧视屈辱,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凄苦生活。1949年底,解放军进驻新疆于田,把他从苦难中解放出来。1952年土改时,他分到14分土地、一所房子、一头毛驴和农具,过上了幸福生活。水有源,树有根。他深知幸福的生活来自恩人毛主席,于是他萌发了骑驴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强烈愿望。

1957年春,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的王恩茂在和田地区检查工作时,得知库尔班·吐鲁木要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的动人事迹后,王恩茂勉励他安心劳动,做乡亲的榜样,并表示“有机会一定让你去北京”。1958年5月,和田地委从地直单位和各县选派了189名优秀农业社主任、技术员和劳动模范,准备进京参加全国农具改革展览会,库尔班·吐鲁木被选进参观团。

6月18日,大家乘坐的列车到达北京。参观团领导立即向中央民委递交了自治区党委和和田地委请求毛主席接见少数民族代表库尔班·吐鲁木的报告。6月27日下午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28日毛主席接见参观团全体成员。28日中午12点左右,大家乘坐中央民委的大客车到达中南海。在毛主席住处,有一个专门接见群众的小草坪,绿草如茵,好似一块绿色地毯。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依次排好队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不知过了多久,有人说,毛主席来了。顿时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只见毛主席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大家走来,并向大家招手致意。在场的所有人情绪激昂,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库尔班·吐鲁木更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次要走出队列都被人们拦住。毛主席向库尔班·吐鲁木伸出了温暖的大手,库尔班·吐鲁木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随后,他随毛主席来到藤条圆桌旁,桌上摆放着库尔班·吐鲁木送给毛主席的礼物,毛主席看了他的礼物后,用浓浓的湖南口音说:“谢谢你。”然后毛主席和库尔班·吐鲁木合影留念。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这件事从此传遍了新疆传遍了全国。(摘自2011年11月20日人民政协网)

第三篇:实现长治久安心得体会

实现长治久安心得体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指明了新疆工作的正确方向,奠定了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础。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促进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作出战略部署,推动新疆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绩。而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疆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水土光热资源、生物资源,后备耕地资源居全国之首,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巨大;地缘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与8个国家接壤,是进口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国际大通道,承担着中国能源战略供应和运转通道的重任,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桥头堡,是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的一个结合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正因如此,在历史上,自西汉时期新疆正式成为我国版图的一部分后,我国历代中央政权都对新疆进行管理。即便是在清朝后期国力衰弱时,左宗棠也收复了新疆,清朝政府置建了新疆省。

做好新疆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新疆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做好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立足点放在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援,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着力推动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新疆各族人民一定能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断开创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安尼瓦尔.日加甫

第四篇: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金秋十月,中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迎来重要时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唤起的制度力量,必将有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提高执政能力熔铸法治国家之魂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国家治理体系必须现代化——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说:“无论是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还是激发动力、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只有更加自觉并善于运用法治——这个集中体现现代化治理本质要求的思维和方式,才能在法治轨道上寻求制度化解决之道。”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国家治理必须通过法制化才能定型精细化,增强执行力和运行力。”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认为,党的政策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进一步成熟后,通过立法程序将其上升为法律,用宪法法律加以确认、完善和定型。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提升——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说,“要把宪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保障,强调法治思维,维

护宪法法律权威;强调宪法的教育与普及,形成社会共识与凝聚力;强调宪法确立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实现社会正义。”

建设法治政府夯实法治国家之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统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两翼”。

“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法治国家是主体,法治政府是重点。”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指出。

对于法治国家来说,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是中心环节。

当前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先行,制度建设跟进。我国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法无授权不可为”;明确“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出台“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这将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政府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为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今年6月国务院在自查和实地督查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全国工商联和部分研究咨询机构,围绕简政放权、棚户区改造等部分重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展开评估,以便与自查和督查情况进行对表分析。

在第一方执行、第二方监督之外,引入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评估,如同一面镜子,帮助政府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推动政策实实在在地得到落实。

创新第三方监督,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要完善来自人大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指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质询制度和法院的行政诉讼等制度。

加大问责力度,是建设法治政府需要补齐的“短板”。

“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强,法律实施激励机制不健全,对违法行政问责不足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建议,探索建立法治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对违法行政实施严厉问责,把“会不会依法办事、能不能依法办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确立明确的法治导向。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

姜明安指出:“当下许多治理失灵,源于权力滥用。一些涉及巨大公共财政资金和广大公民重要权益的决策往往缺少公开、民主的决策程序。‘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决策管理模式,至今仍在一些地方存在。”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决策管理模式,重大决策公开透明,尽量让社会公众参与,推进国家治理规范化、科学化。”姜明安、马怀德等专家建议,国家抓紧制定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决策程序条例,明确要求行政行为、行政决策未经听证会、论证会、审议会等正当法律程序,不得通过和实施。

“法治政府建设成功与否是衡量法治国家建设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法治国家建设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上。”姜明安希望,随着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建设能加快推进。

弘扬法治精神扎实法治国家之根

十八届四中全会无疑将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法治新风,对建设法治国家产生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影响。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和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遵法、用法的法治风尚值得期盼。

2011年,醉驾被列为犯罪行为,写入刑法;执法与司法“无缝对接”“环环相扣”,让醉驾相关人员说情无门;加大执法、处罚和宣传普法力度„„3年来,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运用法律手段有效治理酒驾、醉驾,证明陋习可以通过法治有效破解。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说,严格依法办事,违法行为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法令行则国治。“喝酒不开车”成为公众的普遍行为准则,这是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共同努力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也是全民普法取得成效的实证。

弘扬法治精神,是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深刻内涵。随着法律条文逐渐变为社会行动,对法治的信仰将融入公民的血液中。

信“访”不信“法”,这是很多涉法涉诉信访群众过去对待法律的一个态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中央政法机关多措并举,一年来,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上访数量明显减少,政法机关信访事项受理率、立案率明显提高,信访群众依法按程序反映问题的意识逐步增强。

“总体来看,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运用法律解决身边的问题,这本身就是普法效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巨大的社会进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

当前我国已进入“六五”普法阶段。专家指出,弘扬法治精神,熔铸法治社会,就必须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使公众逐渐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护法”转变,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在整个社会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强力推动下,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定能早日建成。

原标题:领导干部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中央党校2014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正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强调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这些要求归结起来就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带头敬畏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这里,我围绕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就领导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要把法治中国建设的蓝图和纲领落到实处,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态度、决心和行动。应当看到,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的骨干力量、中坚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靠领导干部去组织、去推动,需要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有一个大的提升;领导干部负有保障法律实施、法律执行的基本职责,能不能推动和确保秉公执法、公正司法,直接关系到法治权威的树立,关系到法治秩序的形成和法治建设的成效;领导干部是法治实践的引领者、示范者,自身带头了、做好了,就能以上率下,带动全体人民弘扬法治精神,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从总体上讲,当前党员干部法治观念在不断增强,依法办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还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领导干部不懂法、不敬法、不守法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思想、长官意志严重,以言代法、以权

压法,凡事自己说了算,脑子里没有法律这根弦。有的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只要能办成事,什么办法都可以用;有的把法律当摆设,不履行法定职责,使一些法律法规变成一纸空文;有的目无法纪、滥用权力,知法犯法、徇私枉法,随意插手司法案件,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群众反映强烈。解决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能力不强的问题,已经成为完善国家治理、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抓好的紧迫任务。

当今时代是法治时代,党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题中应有之义。领导干部是否称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没有法治意识、具不具备法治能力、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顺应时代要求,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做法治型领导干部。在学法上,应当更加全面深入,做到先学一步、高出一筹;在尊法上,应当更加坚定自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守法上,应当更加严格自律,时时处处以宪法法律为准绳;在用法上,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社会树立对法治的信仰,汇聚起建设法治中国的强大力量。

二、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

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涉及法治的根本性质,涉及法治建设走什么道路、把握什么原则、朝着什么方向前进等基本问题。领导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首先要牢固树立和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在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上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根本性质、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全会鲜明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阐明“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为推进法治建设确立了总遵循、总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全会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把我们的法治纲领更鲜明地立起来,把我们的法治旗帜更高地举起来,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保持高度自信和坚强定力。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深刻认识这条道路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刻认识这条道路的独特价值和政治优势,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被杂音噪音所惑,决不搞全盘西化、照搬照抄。

二是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坚定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否坚持党的领导是区分中国法治道路和西方法治模式的分水岭。各级领导干部在党的领导和法治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深刻认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

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深刻认识我们发展的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西方所谓的“宪政民主”,从而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决不是削弱党的领导,切实把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贯穿到法治建设全过程,把全会《决定》提出的“三统一”、“四善于”要求落实到法治建设各方面。

三是增强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自觉性坚定性。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宪法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保证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特征。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牢把握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深刻认识我们的法治是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规范人们行为的,是为最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切实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建设各方面;深刻认识人民权益靠法律保护、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人们都来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是增强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觉性坚定性。倡导法治、厉行法治,说到底还是要突出法的地位、强化法的作用,真正使法律法规成为社会生活的规范和人们行为的准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只有把宪法法律的权威立起来,才能使法治的力量强起来。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定不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深刻认识宪法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根本体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和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意志的实现,从而敬畏宪法法律,牢固树立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深刻认识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贡献多少,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都没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都不能搞法不责众、法外开恩,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牢记法律红线不可触、法律底线不可越,自觉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和权利、履行职责和义务。

五是增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自觉性坚定性。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一个写在法典上,一个写在人心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并行不悖、缺一不可。很难想象,一个缺乏道德责任感、缺乏向上向善精神的社会,能够培育出遵守规矩、遵守法治的社会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强化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的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好地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坚

持身教重于言教,切实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按照共产党人的道德标准从政、为官、做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社会风尚、培育法治文化。

三、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重在付诸实践、知行合一,切实把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体现到工作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干工作、作决策,必然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如果没有法治思维,不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就无法落实。现在,各方面都在讲新常态,新常态就要有新观念,而新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树立法治思维。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一些地方重大项目盲目上马,常常留下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还有的决策违背公共利益,导致内幕交易。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违背依法决策的原则,没有遵循基本的法定程序。法律不是点缀,更不是累赘,而是有效决策、正确决策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每作一项决策,都要认真想一想是否有权决策、有多大权限决策,想一想决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定程序是什么、法律责任是什么。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必将对领导干部养成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习惯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法治是改革的压舱石、发展的助推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命运、发展的成败。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触及的深层次问题增多,各种风险和挑战增多。改革能不能健康有序、行稳致远,越来越取决于法治体系是否健全,取决于厉行法治是否有力。可以说,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更加重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法治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重要意义,自觉在法治基础上凝聚改革共识,善于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使各项改革举措做到于法有据。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要及时以法律形式固化下来;对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确保改革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第三,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一方面,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各项工作公正性、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等观念,遇到问题动辄采

取高压手段、进行强制处置,不但没有化解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法治在维护群众权益、调处利益关系中的权威地位,强化法治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要善于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切实解决好“花钱买平安”、息事宁人的问题,解决好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问题。

第四,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严管党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规党纪管党治党。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又处在治国理政的领导核心地位,只有自身确立起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才能把党建设好、管理好,也才能引导全社会遵守规范、践行法治。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依规依纪管党治党的意识,坚持以党章为根本,注重与国家法律相衔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切实解决好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特别要强调,我们党是先锋队,党员干部是先进分子,这就意味着党规党纪要严于国家法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要严于普通公民。作为领导干部,在遵守党规党纪上更要严上加严,受更多的约束、负更重的责任、有更大的担当。只有这样,才能把依规管党治党、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四、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用权、自觉接受监督

领导干部带头守法用法,关键看能否处理好权和法的关系,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这是对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最经常、最直接、最现实的考验,也是衡量国家法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依法用权,前提是把握好权力边界。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不是个人的而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是无限的而是受党纪国法约束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要正确对待权力,把握好权力边界。现实当中,有的人一旦当了官,手里有了权,就昏昏然、飘飘然,搞不清“我是谁”,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忘乎所以、为所欲为,“天是王大,我是王二”,结果导致身败名裂。全会《决定》对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行使权力作出一系列明确规定,强调要规范和约束公权力,防止权力滥用。领导干部坚持依法用权,重要的是把握好“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要求,自觉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用权。一方面,要按照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分内职责,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克服懒政、怠政,杜绝为官不为;另一方面,要严守权力边界,按照权力清单用权、按照法定界限用权,坚决防止乱作为、滥作为,防止利用权力设租、寻租。

第二,依法用权,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也是为官之本、用权之要。现在,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用权不公、以权谋私,不该

插手的乱插手,损害群众利益,破坏法治秩序。应当十分明确,权力姓公不姓私,用权就要秉公无私,让公正的阳光普照人心。如果把公权异化为私权,权力就会腐化变质,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情与法、利与法、权与法的关系,切实做到公正用权、公平处事,不因私利抛公义、不因私谊废公事,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的本质就是公平正义,形象地说就是法官帽徽上的天平,这个法律的天平任何时候都不能倾斜。各级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执法、司法机关依法依章行使职权,不做利用权力干预执法、司法的事情,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这是保证领导干部秉公用权、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一定要严格贯彻执行。

第三,依法用权,还要自觉接受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导致权力滥用甚至滋生腐败。领导干部使用权力,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公开才有公平,透明才会清明。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是强化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举措,是对领导干部坚持依法用权、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习惯于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习惯于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坚决克服设障逃避监督的行为,坚决防止人为暗箱操作的现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领导干部要自觉担负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责任 落实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领导干部更是义不容辞。一定要按照总书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带头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抓好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的落实,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职责履行好。

学习领会好全会精神,是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的重要前提。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学习上狠下功夫,坚持原原本本地学,原汁原味地学,把全会《决定》和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照起来学,注重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努力做到全面深入、融会贯通。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深入把握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政策举措,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切忌大而化之、浅尝辄止,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会《决定》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定6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180多项重大举措,涵盖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有许多是创新之举,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围绕法治建设各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

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智慧。要注意结合各自的工作,拿出具体管用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要认真思考如何使各项工作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要求相适应,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相符合,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应尽之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营造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觉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而且要高扬宪法法律的旗帜,积极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要切实肩负起普法宣传、法治教育的责任,注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宣讲宪法法律、普及法治知识,带领群众一道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要旗帜鲜明捍卫宪法法律,对各种诋毁我国宪法法律的错误言论要敢于批驳,对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现象要敢于纠正,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和尊严。要大力倡导和培育法治文化,积极参与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治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篇:新疆民族团结

团结—民族之魂

在我心中,民族团结是一部历史,是左宗堂在“一炮成功”抵御外侮,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史;是陈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整顿新疆财政,改善人民生活、为前线捐款捐物的抗战史;是王震将军,率领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屯垦史。

新疆—我出生的土地,千百年来,她牵系、造就了我们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爱。无数的共产党人、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抛头颅、撒热血是为了她;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地劳动是为了她!这是一种抵御外侮、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勇于拼搏的精神。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应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有无数多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在这里,他们是一家人,在这里他们心连心,在这片并富饶的土地上,他们用深沉的爱滋润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要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阿尼帕每天就是面对着是平凡的日子,真实的生活,严酷的现实和日日重复艰难的日子。新疆奇台县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阿尼帕夫妇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

她和丈夫阿比包都是脚踏实地的人,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和企求,唯一的就是精心养育好这些孩子,让长大成人。因为这些孩子倾注了他们太多的心血。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在青格里河畔这家朴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

在新疆奇台县吉布库镇,有一个汉族女孩,20年前,她被一个哈萨克族家庭收养,因此有了个哈萨克族名字“麦尔孜依”。

“麦尔孜依”的汉语意思是“快乐”,对于一个被亲生父母无情抛弃、重度残疾的汉族弃儿来说,生活在一个对她关爱备至的哈萨克家庭,麦尔孜依无疑是快乐的,但养育她霍额哈依、比依台坎夫妇却为此付出了世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十几年来他们每天如一日的照顾着她,不离不弃。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诸多民族,而不是单一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已知的新疆两千多年历史中,新疆地区是一个古代部族、民族频繁迁徙汇融的大舞台,许多人留下千古不灭的活动印迹。多民族演变发展的历史铸就今天新疆多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现状,更构成新疆多元文化光彩灿烂、生生不息的历史源泉。

公元前60年,今天的天山南北各地归属汉朝,新疆自此后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新疆这块热土上的主人,新疆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

民族纷争,则国不安宁,百业凋敝,列强欺凌,民不聊生;民族团结,则

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社会安宁,人民幸福。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事实证明,只有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中国的综合有望不断提升。只有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要树立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带头与不同民族的同学们交朋友,带头做促进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带头抵制有损民族团结的错误言行,以实际行动为同学们作出表率。要坚持从我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与少数民族多交往与交流、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互助合作、从理解与信任等具体实在的工作入手,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化解隔阂、沟通心灵、增进感情,努力把民族团结提升到新的层次。积极参加民族团结活动,与党中央在政治思想上始终保持一致。

新疆改革发展稳定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民族团结活动中,以实践活动的扎实成效,推动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为建设“中国21世纪向西开发、面向中亚的新经济平台”而努力奋斗。

下载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疆民族团结

    团结—民族之魂 在我心中,民族团结是一部历史,是左宗堂在“一炮成功”抵御外侮,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史;是陈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整顿新疆财政,改善人民生活、为前线......

    新疆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 1.清政府批准在新疆建立省得时间是:(1884年) 2.驰名中外的的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音乐和舞蹈完全结合的艺术瑰宝。 3.新疆的维吾尔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喀......

    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提供支撑

    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提供支撑 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中央党校新疆民族干部培训班创办60周年座谈会23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出席座......

    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6日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认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

    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为了新疆社会稳定,我区召开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这次会议的召开,时机重要、意义重大。会议深刻分析了新疆发展稳定面临的......

    新疆“长治久安大宣教”心得体会

    长治久安心得体会 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为标志,新疆进入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

    实现跨越发展 进长治久安

    今天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的日子。我们向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和武警部队全体官兵,向所有为西藏的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和朋友们,致以亲切......

    新疆民族团结优秀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今天上午我重温了经典老电影《铁人王进喜》,时隔多年依然被王进喜的精神感动。电影用彩色描写了王进喜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铁人在大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