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5 01:0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郑洲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西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新农村建设也就显得十分“特殊”.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西藏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重大而墓本”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找到西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从目前西藏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着力解决好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的收人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即实现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居工程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人点.关键词:西藏、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

中圈分类号:D633

文做标志码:A

文章幼号:1004-4922(2007)05-0056-07 收稿日期:2007-06-2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2006)DX M 171), 作者简介:郑洲(1977-).男,四川省南部县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经济学研究.西藏,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仍比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别于内地其他省区,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地位也就显得十分“特殊”。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西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重大而基本”的矛盾与问题,找到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人点。从目前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来看,着力解决好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的收人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即实现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居工程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人点。然而,学界对此鲜有论述。本文拟从安居工程建设的角度研究西 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一、西藏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现状:新农村建设

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西藏农牧民人口基数大,居住条件差。西藏现有人口270余万(据统计,2006年底西藏总人口将突破280万),农牧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即西藏农牧民总人口数约为220万人,农牧民总户数约为40多万户。其中,大部分农牧民的住房还比较简陋,严重地威胁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十五”期间,西藏40多万农户中有近10万户改建或新建了房屋,但还有22万农户的住房需要新建或改造。就西藏农牧民人口构成情况来看,纯牧民人口仍占较大比重,西藏现有牧民总户数为15万户、总人数为86万人,在藏北、藏西北和藏东北等60个牧区县,仍有部分牧民处于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生产生活状态,大都以帐篷为家,人畜共饮、共居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西藏自治区完成游牧民定居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特殊的区位条件,农牧业基础条件脆弱,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农牧业投人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靠天吃饭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抵御干早、洪涝、冰雹、雪灾等较大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西藏自然灾害爆发频繁,雪灾、冰雹、旱灾等自然灾害在西藏年年均有大面积发生。每年冬春是西藏雪灾易发季节,造成农牧区出现大量牧户断畜、绝畜,多畜户变成少畜户、无畜户,富裕户成为贫困户、特困户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一定威胁。西藏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一般而言,海拔高度达到4500米就被视为“生命线”,高于这一生命线则不利于生命的存在,自然不利于人类活动与社会生产.然而,西藏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农牧民生活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西藏还是我国空气少氧的生物地球化学区域,地表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如碘、氟等元素)稀缺或富集,导致了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与克山病等常见地方病,严重地危害着西藏农牧民的身心健康。

3.农牧民劳动技能差,科技知识缺乏,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农牧区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有限的农牧业资源与不断增多的农牧区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产生较大制约。同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农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面窄量小,连带程度低,农牧民从农牧业生产中获得的收人难以增长。西藏农牧民年人均纯收人偏低,2005年西藏农牧民年人均纯收人只有2078元,排在全国倒数第5位,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4%左右。西藏农牧民增收也面临较多困难,继续依靠政府出台新的财政性补贴措施来拉动农牧民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财政也难以在较高基础上继续投人大量资金直接补贴农牧民以增加其收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央实施“以工补农、城市支农、财政支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然而,西藏非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人口转移有着自己较为突出的问题,转移过程较之于内地其他省区将更复杂,时间可能更长。

4.西藏农牧民居住较为分散,缺乏合理规划,农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西藏拥有人口270多万,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只有每平方公里2人。西藏大部分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乡镇建设基本没有进行科学规划,人畜混居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等问题,制约了农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影响了农牧区现代化的进程。农牧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仍较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西藏农牧民居住分散,农牧区生产要素分布也较为分散,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与后续管理成本等都要比内地其他省区高得多。西藏人均资源占有量本来较低,但资源利用率普 遍不高,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污染排放总量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还在加剧。

此外,目前西藏农牧区还有近70多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40%的乡镇、近百万人没有解决用电问题刃肠的乡镇和30%左右的行政村根本不通公路,50%左右的行政村未通电话,这些与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待改进。

二、安居工程建设的提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目的,乡风文明是关键,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推进农村现代化,让生活在农村的人口过上富裕文明的现代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西藏80%的人口在农牧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人,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衡量西藏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在与**集团斗争中掌握主动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对西藏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由于西藏80%的人口生活在农牧区,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质上是全面建设农牧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关键在加快农牧区建设步伐。由于西藏农村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一项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其建设时间较之于内地其他省区,可能还会更长些。因此一定要紧密结合西藏实际,从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人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目前,西藏老百姓最盼的是住上安全实用的房,喝上安全卫生的水,治好折磨人的病,走上宽敞平坦的路,用上方便充足的电,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一句话,就是“安居乐业”四个字。

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像建设一幢大厦,西藏农牧民的“安居乐业”便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不打牢基础,再壮观的大厦也无从建起。如果农“牧民收人不能持续增加,农牧民住房破、土、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再美好的新农村建设蓝图也是空中楼阁.现阶段西藏农牧民最迫切播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四个字:安居乐业。安居,对应着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乐业,对应着增加农牧民收人。抓住“安居乐业”四个字,就抓住了解决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关键,也就抓住了完成首要任务的“牛鼻子”。实现广大农牧民“安居乐业”的安居工程,就是对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人这个首要任务的简明表述和高度概括.从“安居乐业”抓起,就是要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最基本、最现实的要求,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广大农村牧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从根本上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转变群众传统生活方式,以更加崭新的精神风貌,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以实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体现

“十一五”期间,西藏将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科学设计、综合配套、突出特色”的总体要求,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富民兴边、扶贫搬迁、地方病搬迁”为重点,采取“政府扶、援藏帮、银行贷、群众筹、社会捐”的办法,力争5年内使西藏80%以上农牧民住上安全实用的房屋,并同步建设村委会、文化活动场所、公共卫生设施村级水、电、路等配套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牧民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农牧民“安居”问题。

1.农房改造。事实上,西藏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重点就是要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危旧房问题,着力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与质量。西藏农牧民建房长期处于无规划、无秩序的状况,规划混乱、人畜混居等现象普遍存在,农牧民居住环境普遍较差,致使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优化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改善农牧民的居住环境及基础配套设施,对旧有房屋、村庄进行改建、扩建,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农牧民生活新区及完善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工作势在必行.按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村规划、群众自愿、适度集中、人畜彻底分开”的原则对农牧民现有的住房进行改造,切实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2006年年初,西藏自治区政府做出了在全区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的重大决定。在农房改造工程实施计划中,重点安排以改造危旧房为主,而在实际建设中亦是以危旧房改造为主。就2006年及2007年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实施情况来看,安居工程建设的侧重点基本上是以农房改造为为主。

资料来源:中国西藏信息网及西藏安居工程建设会议交流材料(2006年11月9日)

从2006年10月底西藏各地已经完成安居工程任务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以农房改造为主.如拉萨地区9000户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中,农房改造就达6578户;林芝地区4000户安居工程任务中,农房改造就达2605户.2.扶贫搬迁。西藏作为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必须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实施整乡推进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但是,必须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无房、危房、居住条件差的贫困群众,通过新建、改造房屋建设,改善他们的生存居住条件;对于生存环境恶劣、灾害频繁的贫困群众,通过实施贫困搬迁建设,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对于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农牧业生产条件差的村,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加紧实施一些“短平快”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地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同时还要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力度,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把扶贫培训作为贫因群众提高能力、转移就业、促进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学以致用、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民培训。贫困群众培训应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农牧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尤其要加大对贫困户新增劳动力、妇女与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等人员的培训.扶贫搬迁还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道路,发挥贫困群众整乡推进和脱贫致富主体作用,广泛推进参与式扶贫模式。

西藏各地在制定安居工程建设政策时,不但给予贫困户的建房补助标准是最高的,而且在政策优惠和资金投人上也是最多的,有地方扶持、信贷扶持,以最大限度减少贫困群众的建房投人。如拉萨地区堆龙德庆县对绝对贫困户每户补贴4.5万元、相对贫困户每户补贴2.9万元,中海油集团在那曲地区尼玛县中亚乡所建安居工程房屋,每套房屋建设成本8万多元,牧民只要交1.5万元就可人住,贫困户则免费送房。昌都地区丁育县尺犊镇搬迁户都是贫困户,当年筹措资金有一定困难,镇政府与施工队协商,采取先建房、先人住,后按年度分期付款的方式,保证每家每户都尽快住上新房。

3.游牧民定居.“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6.05亿元,特别对依旧处在游牧状态下的40396户牧民实施安居工程建设。西藏各地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对游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在政策方面也特别予以照顾。2006年拉萨地区堆龙德庆县对游牧民定居每户建房补贴为11.4万元,而一般农户建房补贴每户只有2.4万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游牧民的建房成本。2006年底,那曲地区嘉黎县实现游牧民定居170户。游牧民的安居,结束了部分西藏牧民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正在向现代文明的新生活迈进。

4.地方病搬迁。2006年西藏自治区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自然条件恶劣、地方病高发区、生存条件差的群众积极动员集体搬迁。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金达镇桑生村,大部分农牧民住房低矮阴暗,且人畜混居,很不卫生,加之水质不高,全村大多数人都患上了大骨节病,有的失去了劳动力,有的被病魔夺去了生命。2006年工布江达县在安居工程建设中便动员群众集体搬迁,在金达镇新生村为农牧民建安居房的同时,又为牲畜搭建了“安居栩”,使人畜居住地距离保持在15米左右,带来的变化是家中异味没了、苍蝇少了、环境美了。同时,还重点发展集中供水,实现了人畜饮水彻底分开,从源头上控制地方病的发生。由于西藏地质结构复杂,是灾害频繁发生区域,针对这一具体情况,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安居工程建设中也着力抓好自然灾害区农牧民群众搬迁工作.2006年山南地区乃东县及时对灾害较多的多颇章乡进行整体搬迁,实现灾害区农牧民群众搬迁”户、369人。

5.富民兴边。西藏还是我国重要的边境地区,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接壤,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西藏一些边境县的安居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安居工程对富裕边民、巩固边防、增强边民的爱国情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安居工程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住房资金补助标准,对边远、高寒县的补助高于沿江县。以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为中心,以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各方资金,组织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大力建设沿边干线公路,基本实现公路、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农网改造及县城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加快边境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安居”不仅仅意味着西藏农牧民群众住上宽敞的新房,而是要在根本上解决西藏农牧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改变面貌”这一重要目标。安居工程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把农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纳入本地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并增加投人,加强建设。道路是连接市场的纽带,要以乡村道路为重点,广修致富路,让农牧民走上宽敞平坦的路;饮 用水涉及农牧民健康安全,要积极实施好安全饮水工程,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喝上千净卫生的水;电是迈向文明生活的标志,要进一步加强农网改造,抓好城镇电网扩容、延伸,送电进村人户,让农牧民群众用上方便充足的电;通信是沟通信息的桥梁,要切实加快农牧区邮政、通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乡乡通邮、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是党的喉舌,要进一步提高农牧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及时让农牧民群众听到党的声音。以实现安居工程从改善居住条件向改善生活条件延伸,从重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从单纯的房屋建设改造向综合配套拓展,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安居工程向纵深发展。

2006年西藏各地在实施农牧民住房建设工程的同时,还狠抓农村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配套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6年11月底,西藏又解决了12个乡、123个村通公路的问题,完成农村公路里程1900多公里、路面硬化行政村700个;新增用电人口21万人,完成了1064个行政村通电话的任务,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有新的提高;又有32万农牧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在农牧民安居工程中配套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00个活动室基本上做到了有图书、有制度、有活动,整个农牧区的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

(二)促进农牧民增收—解决“乐业”问题

西藏开展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目的是以安居促进乐业,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富民。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必须把“安居”和“乐业”结合起来,既抓“安居”,又抓“乐业”,并且“两手抓、两促进”,才能广泛地吸引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投身到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来。安居工程建设要为农牧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只有自始至终地把增加农牧民收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居工程才不会成为“形象工程”。在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实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促进农牧区整体面貌的改变,并最终实现整个农牧区的安居乐业。

对此,一定要把农牧民增收贯穿到安居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努力形成以特色产业增收、外出务工经商增收、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收等多渠道、宽领域的增收模式。

农牧业是西藏的基础产业,要让西藏各族农牧民群众真正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乐业”,就必须大力提高西藏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西藏农牧民增收最重要、最可靠的途径。因此,要在“一产上水平”方面下功夫,以“大农业”思维模式,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农牧业深加工、精加工、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走出一条产业化带动农牧业、富裕农牧民的路子。林芝地区在安居工程建设中还逐步实施农牧业生产产业化,加大对10家地区级龙头企业、14家县级龙头企业和3家藏药龙头企业的重点 扶持,培育其发展壮大,增加对农牧民群众的订单,这些龙头企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排头兵。

结合西藏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增加农牧民收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林芝地区为了让农牧民“住得进”又“富得起”,坚持把“乐业”作为实施安居工程的推动力。紧密结合安居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变定居点为旅游点。工布江达县仲村安居点根据紧邻国道的优势,办起了特色农家乐,参与服务的群众有20多人,人均年收人在2800元的基础上提高了450多元。

抓住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和基建项目较多的机遇,切实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和领导,是安居工程建设中增加农牧民收人最为现实的途径。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走出一条随着国家投人力度不断加大、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的新路子。山南地区扎囊县在加快安居工程建设的同时,把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到安居工程建设上来,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安居工程建设。在安居工程材料的筹集、运输及工程建设上努力增加农牧民收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牧民群众为安居工程建设筹集工程材料折合人民币达3153万元,仅此一项平均每人增加收人200余元;农牧民参加工程材料的运输,创收15万元,平均每人增加收人500元。在工程建设中还积极鼓励农牧民组成专业工程建设队伍进行工程建设,增加农牧民收人,全县共组织10个工程建设施工队,涉及200多人,创收60余万元,实现农牧民安居与农牧民增收双赚。

2006年,西藏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农牧民收人明显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人达到2350元,增长13.1写。其中,农牧民人均现金收人达到1646元,同比增长13.7%0

四、安居工程建设的成效

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取得重点突破,产业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特色产业开发形成一定规模,产业效益明显提高,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渠道。初步实现了“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农牧民收人增加了。随着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广大农牧民群众主动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外出打工挣钱的多了,增收的欲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牧民收人不断提高,生活条件逐年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明显得到提升,西藏农牧区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差别进一步缩小。初步实现了“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农牧民展现出新的精神面貌。提高了西藏广大农牧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增强了农牧民的建设新生活的意识。在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观念的转变。你帮我助、共同致富的多了,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谋跨越、奔小康、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农牧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牧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树立起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新风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初步实现了“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西藏广大农牧区面貌得到了改善。以前的危旧平房变成了两层新楼房,人畜混居的现象得到了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牧区脏、乱、差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村路、村道规划整齐,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村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步实现了“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党群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引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政府领导及指挥部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进行调研,面对面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对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切实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出点子,想办法,谋发展,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基层干部通过安居工程建设在广大农牧民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农牧区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有新的提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能力明显增强。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深化,乡镇政府职能明显转变,农牧区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实现了“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2006年安居工程建设实践证明,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广大农牧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自己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有效的解决。住的房子越来越好,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安居工程符合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心愿,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幸福工程”,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强,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参考文献: [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苏珊..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M].2000上海三联书店.[2]丹尼尔.W.布罗姆利著,陈郁等译.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M].2006.上海三联书店.[3]冉光荣.西部开发中西藏及其他藏区特殊性研究[M].2003.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4]王洛林.朱玲.市场化与基层公共服务—西截案例研究[M].2005.北京:民族出版社.[5]孙勇.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M].2000.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6]杨明洪.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证研究[M].2006.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7]杨明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分析[J].2006.理论视野.(5).[8]土多旺久.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西藏发展论坛,2006.(3).[9]杨明洪,安七一,郑洲.西藏“安居工程”建设:荃于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分析[J].中国藏学,2007.(2).〔资任编辑 都永浩〕

随着祖国的快速发展,加快西藏新农村建设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正如文献中所提到的那样关键在于“安居乐业”。安居,对应着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乐业,对应着增加农牧民收人。但是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怎样做才能实现既不太多地影响生态环境,也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安居才能乐业,所以我们首先要着手的是解决西藏人民居住问题,到底怎么做国家已经抬出了各种各样关于建设西藏安居工程的政策,但是我觉得在正式投入前,应该全西藏的官员来一个大整合,因为,正如同学常说的那样,说以后工作到西藏“大捞一笔”,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仅仅从这里看出西藏的官员的腐败现象。今天的西藏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务,可有一部分已经流入那些官员自己的兜里。当然,从西藏现在的发展就可以看得出来,只有一小部分是贪官而已。但是我还是认为这也是西藏快速稳定发展一大障碍。还有就是西藏大部分的人民还没有从阶级、官僚的观念转变到民主的意识。就如我们家乡的人们那样,官员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是错误了也没有几个人敢说什么,这样就造成了上面所说的公务员自己贪污也好,做好事也好没人说什么的现象,也没有几个人敢说。所以说先要整合公务员队伍,才能有效地建设安居工程。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全西藏的人民住上安全的房子,过上安乐的日子。要让人民安居乐业,就要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即解决官员的贪污现象、转变人民观念。这样才能以最有效地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

还有提到是“乐业”,既然解决了居住的问题,那么就应该改善人民的收入,全西藏农牧民主要收入来自于牧业和农业,随着国家和世界的快速发展,光靠这两个是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西藏的教育,让每一个农牧民子女给一个公平的起点。还有就是加大自主创业的鼓励,从而达到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的目的。就业和创业方面又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那就是“公平”的定位问题,对于这个字眼,有很多争议。不管在家乡、学校人们常会说:“如果你没有后台,那以后就业就难了”。对,这里要说的是“后台”,有人说有后台就是我的优势,没什么不公平的。对于这句话我不知道给什么样评价。我是个农牧民的孩子,没有什么后台,这对于我来说跟有后台的人起点不一样是不公平的,但是对于有后台的人来说这没什么不公平,谁叫他老子比我老子强呢!所以说如果我们要提高整体农牧民的收入,就首先应该严厉打击那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人。也就是这样才出现了两极分化。西藏可以说贫富差距特别大,这也是阻碍西藏快速发展的障碍之一。

发展建设西藏,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是拉近党群关系的重要手段。随着近期国家对农牧区的加大发展建设,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引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政府领导及指挥部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进行调研,面对面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对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切实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出点子,想办法,谋发展,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基层干部通过安居工程建设在广大农牧民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姓名:向巴加措

班级:09级行政管理一班

学号:109506307

第二篇:统战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统战工作

摘要:由于统一战线工作自身的性质所决定,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农村并不是统战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乡镇统战工作普遍较为薄弱。当前,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站在新起点、大干新三年、实现新跨越”的目标下,基层统战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对统战工作,特别是乡镇基层统战工作要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举措、新的推动。

主题词:统战对象及范围 现状及问题 基本措施

一、乡镇统战工作的对象和范围。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各类情况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宗教的发展、非公制经济入内,知识分子的加入,乡镇统战部门作为爱国统一战线在最基层与群众接触最广泛的部分,在调节社会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乡镇统战对象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新型。乡镇的主要统战工作对象有:⑴非党干部和非党知识分子;⑵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⑶原工商业者;⑷少数民族群众;⑸爱国的宗教人士;⑹去台人员留在大陆的家属和亲友;⑺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⑻回大陆定居的台胞;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⑽合资企业的中方代理人;⑾旅居海外的侨胞、归侨及其在我镇的亲属。

二、乡镇统战统战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统战意识淡化。

统战工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见过初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有些乡镇党委、政府认为统一战线可有可无,做与不做无关大局,对统战工作不重视、不研究、不过问,更不用说把统战工作摆上主要议事日程,乡镇统战工作基本处于配合和应付的状态,有任务、检查时抓一抓,没有任务、检查时就束之高阁。另一方面,统战没有配备专门的统战员,有的也是其他中层领导兼任,对乡镇统战岗位缺乏认同感,觉得领导不重视,出路不畅,前途不大,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队伍建设薄弱。

一是乡镇统战工作面广、点多、线长、量大,而乡镇统战委员一身兼数职,精力不济,只能疲于应付;二是有的乡镇统战干部队伍不够稳定,乡镇分管领导变动频繁,造成统战工作无人抓、无人管、无人干的局面;三是有的乡镇统战干部不熟悉统战业务,对统战工作职责知之不多,对统战政策把握不准,又疏于学习,对统战对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以致难以适应乡镇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上级对乡镇统战工作的要求。

3、考核指标和制度不健全。

尽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统战工作也是一样。尽管我国的法律制度关于统战方面的不少,但是缺少一部专门的、真正适合操作的统战法。于此同时在各级考核体系中,统战工作无数次被纳入到考核目标中,但是考核细则却是一个总体的、粗项的,而且统战工作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在干部、村级实绩考核中没有起到重要作用,较之其它或有“一票否决权”性质的工作,不仅难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更难引起各级主要领导的重视,这就导致统战工作只停留在纸上、口上。

4、工作缺乏创新。

一是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意识和有效的载体,工作大多是以行政手段代替协商,不善于做团结协调工作。二是没有健全和完善统战工作各种规章制度,没有一套规范有形的管理体制,三是工作开展中缺乏手段和力度,不能积极地将统战工作融入到经济建设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四是工作载体上缺乏“抓手”,找不到统战工作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

三、做好乡镇统战工作的基本措施。

1、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重创新。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能否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镇统一战线的作用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战工作不能是纸上谈兵,必须实实在在成为党委的工作中心,必须发挥统战在各项工作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加大统战力量对全社会的推动作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统战基层统战工作,要广泛团结、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工作,动员基层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当好区域经济和促进当地生产力发展的领头雁;要多做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统一认识的工作,稳步推进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和进步,要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工作,为基层统战对象办好事、办实事,使统战对象队伍不断壮大,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加深入民心。要坚持与时俱进,力求推进基层统战工作创新,着力在观念、机制、方法创新方面进行探索。要实现基层统战工作方式的多样化,运用和依靠政法、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开展各项工作,寓统战工作于联谊活动之中,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乡镇统战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统战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是一项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乡镇党委要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统战工作在乡镇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切实增强做好乡镇统战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对统战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要把统战工作纳入乡镇党委议事日程,列入党建目标管理和基层党组织目标考核内容中去,要突出乡镇统战工作的职能作用,为实现乡镇整体工作目标服好务。

3、加大宣传,广泛发动,主动牵线搭桥。开展基层统战工作必须以宣传为先导,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社区论坛、组织竞赛、进行群众性广场专题活动,向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宣传党的统战方针和政策,宣传统一战线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祖国统一服务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

4、开展培训,提升素质。

针对目前乡镇统战工作成员不断增加,统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及新情况、新任务较多的实际。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定期组织乡镇领导和统战干部开展对新时期统战工作基本知识、统战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使大家对统一战线的职能、作用和任务有进一步的认识,使他们熟悉并掌握乡镇统战工作的特点任务,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统战业务能力和统战工作水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各项统战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5、健全组织网络,加强联系。

目前乡镇一般由宣传部门负责统战工作,但乡镇统战对象还包括工商联分会、个协、私协等统战群团组织,但是这些群团组织都分属于不同性质的部门,所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没有形成很好的网络。今后要加强相互之间联系,逐步形成以乡镇宣传部门为核心的统战工作网络,增强基层统战工作的活力。各村、企事业单位应明确一名干部分管统战工作,切实使统战工作上下不断线,事情有人问,工作有人做。

6、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重要作用。乡镇统战工作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难的大,乡镇做做好统战工作,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加强各项工作的协调,要根据自身特点,将统战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平安创建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全乡工作的中心,团结在党委的领导下,动员最广大的力量,推动乡镇事业的发展。

7、拓宽渠道,鼓励建言献策

积极开展“献计献策”活动,鼓励党外人士、民主党派同志畅所欲言,党组织负责人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各项工作。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A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B 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学会经营才能更好参与市场竟争。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管理民主”。

(1)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维护农民民主权利,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2)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村民自治法,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提供法律保证。(3)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用,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4)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②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在三大产业中,农业是薄弱环节,剩余劳动力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政治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③国家应行使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简要说明中央实施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

A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B对农业的“多予少取”,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农村的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进而扩大内需;

C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经费,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

D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也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

6、运用国家的有关知识说明新农村建设要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的基本理由。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B我国国家职能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农村工作要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

C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解决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是我国国家机构的职责所在。

D对人民负责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新农村建设中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正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7、运用经济常识为解决民工荒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A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外来劳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B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适当增加政府维护劳工权益的社会保障的支出。C加强立法,为保障劳工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D适当提高外来劳工的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作用。E加大对拖欠工资的处罚力度。

F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外

8、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先进性的一致性。①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生产发展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生活宽裕主要是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主要是指建设农村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管理民主主要是指加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9、运用国家职能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律设。

①政治职能: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民的民上权利。②经济职能: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文化职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10、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体现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领导。党坚持并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体现了实现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提出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国家正确实施职能的要求。党和国家推动新农村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家财政增加用于支持“三农”的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财政是国家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手段。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12、简要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家庭年收人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人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然会自发地配置劳动力资源,从而促使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

13、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

平等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各类市场主体在商品交换、投资、就业等方面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城乡居民有平等就业的权利,这也是劳动法规定的公民的劳动权利。有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各地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东部地区和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各种劳动服务,改善和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14、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怎样才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

①必须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

② 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应用财政、税收等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③ 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④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15、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 全面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 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始终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

③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据统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共需10万把临时塑料座椅,奥运会后,这10万把座椅就派不上用场了。如何处置这些座椅就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现在中国科学家已经找到一种生物塑料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生物塑料是一种从特定的细菌中提取出的有用成分合成的。用这种生物塑料加工成的用品,使用完后,只要把它扔到细菌足够多的地方,如臭水沟或垃圾场,其他的细菌就会将其吃掉。它们还可以和别的垃圾一起回收堆放,在堆放中会慢慢消失。请回答:奥运会座椅难题的成功解决蕴含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要点:

(1)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要有创新精神,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4)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三农”问题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农廉

农廉”全称叫“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主要针对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奉公,促使他们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

“农廉”工作有一项机制叫“四三工作机制”。具体是指四个三,即:“构建三大平台、创新三项制度、打造三个窗口、开展三项整治”。

(一)构建三大平台,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的反腐倡廉教育。要从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出发,着力建立和巩固反腐倡廉教育阵地,积极依托市县乡三级党校,构建重点面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集中性教育平台;积极依托支部党员活动室,构建针对农村基层普通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平台;推进廉政文化大院(广场)建设,构建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辐射性教育平台。要立足三大平台,不断创新和丰富反腐倡廉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教育,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二)创新三项制度,有效规范农村基层干部行为。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工作实际,着眼于解决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规定不严格、执行不自觉、监督不到位、群众不满意等问题,建立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双创”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勤廉“双述”制度和农村集体资金财账“双代”三项制度,增强党的先进性,加强监督的实效性,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三)打造三个窗口,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工作的透明度。全市各乡(镇、办)要针对农村基层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到位、不全面以及群众办事难等问题,大胆探索创新,建立完善“集中公开窗口”、“政务服务窗口”、“信访投诉窗口”三位一体的新型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

(四)开展三项整治,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任务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典型案件,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十六大报告指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稳定压倒一切

C.以改革促进发展

D.以发展保障稳定 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做工作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

B.看问题一定要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在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上应坚持()A.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效益服从速度 B.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尽快增长速度 C.速度与效益并重,两者都应放在第一位

D.速度与效益完全一致,二者是一个问题 4.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

A.唯物主义的 B.主观唯心主义的C.唯物主义经验论的D.客观唯心主义的 5.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再实践

D.抽象、具体、再抽象 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7.真理和谬误互相贯通的含义是指()A.真理就是谬误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8.2001年10月24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通知指出,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段话主要说明()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目前我国的根本任务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D.应该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来抓

9.有关财政,错误的说法是()A.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B.财政投资的多少和分配于不同部门直接制约着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产业结构 C.根据财政收入的划分,债务收入属于预算外收入

D.财政政策的目标体现出简明,集中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10.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种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 B.犯罪表示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21.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表示 D.不构成犯罪 22.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A.相互渗透

B.相辅相成

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23.某公民死亡后,其中某一文学作品根据著作法的规定()A.该作品的修改权由其继承人所有

B.B.该作品的修改权由国家所有

C.该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内,由其继承人所有 D.该作品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经过50年后将不受保护

24.细化决策方案主要包括制定工作程序、安排工作次序和()三方面

A.配置工作人员

B.计算工作时间

C.划清工作职责

D.授予工作权限 25.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A.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D.实现小康 26.撰写交流信息的通知,要做到()A.不必予以评论,也无需阐发意义和目的 B.必须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C.说明制发的意义

D.侧重叙事,在叙事基础上阐明道理 27.注册商标每次续展有效期为()年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28.公文的主体部分是()A.标题

B.正文

C.作者

D.印章或签署 29.领导者在公文正体上签注姓名、日期的活动是()A.签发

B.签署

C.签具

D.会签 30.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A.收文、发文

B.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C.通用公文、专业公文

D.本机关制发的和内部使用的公文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1.按照十六大的要求,能够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包括()A.中央政府

B.省级地方政府

C.市(地)级地方政府 D.财政部

2.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表现在()A.既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 B.既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又为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中不断朝着实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胜利前进指明了现实途径

C.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E.既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又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

C.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

D.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4.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这是因为()A.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驱逐出去,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的统治地位 B.为研究社会生活,揭示社会本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C.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D.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E.促使人们从社会历史的“盲目必然性”向“为我的必然性”转变

5.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对立面的统一,体现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深刻内容,包括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A.对肯定的否定

B.对否定的否定 C.否定之否定

D.否定

6.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功能是()A.团结的功能

B.沟通的功能

C.协调的功能

D.学习的功能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有()A.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保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C.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D.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 8.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是指()A.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

B.有效地协调各方的工作 C.及时处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

D.找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 9.下列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限为1年的有()A.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B.寄存物被丢失或损坏的 C.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D.法人的名称权受到侵害的 10.犯罪首要分子是指()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D.积极参加聚众犯罪的 11.依《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的住所是指()A.公民户籍所在地

B.公民的经常居住地 C.公民的实际滞留地

D.公民的居所地 12.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A.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 B.对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时,应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D.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一般为1年以上5年以下 13.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A.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

B.国家工作人员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D.人民团体 14.单位犯罪的“单位”是指()A.公司

B.企事业单位

C.机关

D.团体 15.下列原则中,()属于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A.自动保护原则

B.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

C.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

D.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 16.合同一旦订立,便有自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特殊书面形式

D.默示形式 17.债的履行原则包括()A.实际履行原则

B.适当履行原则

C.协作履行原则

D.协商履行原则 18.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有()A.回避价格风险的功能

B.投机的功能

C.形成合理价格的功能

D.有利于市场供求和价格的稳定 19.公务员考核等次有()A.优秀

B.称职

C.基本称职

D.不称职

20.同以往我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相比较,我国当前实行的公务员制度的特色是()A.强调国家公务员政治中立

B.建立新陈代谢机制 C.增强激励竞争机制

D.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21.下列有关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审查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B.只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理 C.只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不对抽象行为进行审查

D.原则上只作合法性审查,不作合理性审查

22.用印时应加以注意的事项有()A.原则上以谁的名义制发公文,就用谁的印章

B.印章应盖在成文日期上方,并注意上不压正文,下不压日期 C.代章时应标明“代章”字样

D.印前须经批准的,不经规定领导者签发的公文一律不予用印 23.销毁公文的主要方式有()A.焚毁

B.重新制成纸浆

C.掩埋

D.清洗消磁 24.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标题

B.文头

C.正文

D.主题词 25.以下关于简报的说法正确的有()A.在末页下端用两条平行线可作简报报尾的标志

B.不应将正文公文以简报的形式发表

C.简报印有报头,位于第一页正上方,约占全页1/3或1/4左右 D.简报是机关用以撰写重要公文的基础材料之一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共10分。)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而价值则是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量。()2.在市场经济中,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就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3.在电脑操作过程中,扩展名为EXE、COM、BAT的三种文件均可直接执行。()4.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规定中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5.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5年。()6.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特别是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或因工作特殊的需要,也应当按照有关程序逐级提拔。()7.行政违法是行政相对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并构成犯罪的行为。()8.全国总工会是政府机构之一。()9.档案主要是从公文转化而来,今天的档案就是昨天的公文。()10.综合性总结报告是总结一个机关在一定时期内的实践经验。()1.A 2.C

3.B

4.B

5.B

6.A 7.B 8.C

9.C

10.D 11.B

12.D 13.C 14.D

15.C

16.A

17.B

18.C 19.C

20.D

21.B

22.C

23.C

25.C 26.A 27.B

28.B

29.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ABDE 5.ABCD 6.ABC 7.ACD 8.AB 9.ABC 10.AC 11.AB 12.ABCD 13.ABCD 14.ABCD 15.BCD 16.ABC 17.ABC 18.ACD 19.ABD 20.BC 21.ACD 22.ACD 23.ABD 24.ACD 2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24.B 30.A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引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3 3 4 4 5 6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关键词:新农村

发展

和谐 正文:

中国自古以来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个农业大国,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32%。所以说,怎样又好又快的发展好农村,怎样才能使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已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党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 2 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1、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农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3、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4、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 3 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 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的几点建议

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做好的的一些事情为:

1、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

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产品生产、加 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对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培育新型农民。

2、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3、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用现代手持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选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总结:

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农民的现在需求,更好的保证农民的利益,为农民多办实事。增强农民利益表达实效,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只有深入到农民的民心才能更快更好的实现农村的新建设,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是伟大而艰巨的,需要全国各族人民长期的共同努力。作为大学生,尤其象我们这些农林院校的更应该时刻关注农业方面的问题,加大对农村的关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3]温家宝:《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02月20日中国新闻网.[4]《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02月21日中国农业信息网.[5]刘韶军 许述礼《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州建设杂志 2008年第十期.[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倾向性问题》,数字乡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文章来源:云南省德宏瑞丽市农业局.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央提出“四万亿”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就达“一万亿”左右。如何更好地全面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调查研究欠深入,影响决策,资金投入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由于前期工作、调查摸底不够深入,基础资料情况了解、掌握不全,讨论研究欠充分,投资效果不理想情况。如农村卫生医疗站建设补助政策采用“一刀切”,经济条件好的村,新建的医疗站像一栋栋别墅,而边远山区经济薄弱的农村,医疗站只是利用原来村落里的房屋装修一下而已,并且由于交通相对不便,医生都不愿意来上班坐诊,医疗站只是一个摆设。同时,在投入结构上也不尽合理。如重视水利建设的投入,轻视了对公路、人畜饮水、沼气、电网等的投入。

(二)镇乡规划变化频繁,设计方案不够合理,投资绩效需进一步提高 镇乡规划由于领导的调整,规划也随领导喜好而变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的随意性较大,投资效果不理想。如有些农村菜市场改造,原规划中的菜市场用地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被企业占用,菜市场改造只能原拆原建,规模依旧偏小,交通依旧堵塞、拥挤。不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日益

增长的群众需求的问题,而且将来又要改造重建,浪费建设资金和社会资源。设计、方案不够合理,出现损失浪费,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其特殊性,其投资额和投资规模往往偏小,建设地点高低不平,设计单位不够重视,也不进行实地核实、测量、地质勘察。所以,建设方案、图纸设计显得有点马虎,出现方案不合理,投资浪费现象。如有的村级菜市场刚改造,钢柱、屋面等还是崭新的,群众、个体户都反映如要改造只对有点发锈的钢柱底部处理一下就可以了,推倒重建不是浪费吗?有些由设计院设计的图纸却没有设计院的图章、没有设计人员及复核人员等签名,图纸质量难以保证;有的甚至由施工单位个人设计图纸,荷载是否计算正确,结构是否存在安全问题。

(三)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质量、工程结算控制不到位

1、农村基础设施施工招投标困难。已经成为乡镇工作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影响稳定的“焦点”。几乎每个镇村都存在少量的不法势力;也有一些农村“包工头”,都会通过说情、拉关系、找门路求工程业务。由于没有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竞争环境,镇村领导干部有的为了社会“和谐”,委曲求全,有的为了私利,暗箱操作。

2、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1)无规范合同文本,没有规范的合同样本,出现了合同签订的随意性和不规范的问题。(2)没有实行合同联审制度,即在合同签订之前必须履行民主程序,经过法律顾问把关,再办理相关手续,之后将合同正本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审核。(3)上级政府部门缺少检查,即不定期对各村签订的施工合同进行检查。所

以,往往存在合同条款约定不清楚,结算原则、概念含糊,有的条款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不符合招标文件内容,存在显失公平、损害集体利益情况。

3、质量控制不到位。由于投资额小等特点,政府质量监督部门也不会列入监督范围,监理单位也不愿监理,即使有监理,也不会足够重视。所以,许多农村工程都是委派村干部来监督工程质量、验收基础设施,由于村干部对基础设施不熟悉、不在行,质量控制、监督力度不足,无法达标。同时,有的承包商接到工程后,进行二次转包或多次转包,最后实际施工的就是本村的“泥水木匠”。这些“泥水木匠”由于没有正规的操作技能、国家允许的营业资格,工程质量较差。同时,一些“包工头”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优,使工程质量大打折扣。

4、控制不够到位、不合法。一方面,工程业主标底委托个人核算,无单位资质,造价偏高,有的以设计院的设计概算作为标底,将设计费、晒图费等都列入标底之中。另一方面,工程施工合同一次性包干造价约定不明,结算原则模糊。另外,工程变更联系单数量多,存在问题多,有的与合同精神相违背,包干的内容又出具了变更联系单。

(四)重建轻养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使用效果 农村基础设施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老化失修较为普遍,难于长期发挥效益。如水利工程建后缺乏维护,农田整治工程和渠道防渗硬化建设竣工验收后,客观上是移交项目所在乡镇和管养所管理,但实际上,一些设施根本没人进行正常的维修管护工作,加上农民对水费征收意识淡薄,造成水费征收困难,不少管理单位长期处于困境,水利工程

建后管护的任务自然难以完成。又如沼气工程后续管理工作不到位,农民在管理、使用沼气出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沼气的正常使用,另外,服务网络的不健全,沼气零配件供应点不足,不能满足农户及时更换零配件的需要,由于后续服务工作跟不上,挫伤了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有的干脆放弃使用。

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建设管理机制需进一步理顺

1、政府目前尚未出台类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制约办法》、《农村基础设施招投标办法》等配套的法律法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无法可依情况,各级政府、部门缺乏操作依据,出现监督措施不力。

2、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混乱,职责不明,政出多门。如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有的由城建部门负责,有的由自来水公司负责,一个是政府部门,一个是自负盈亏的企、事业单位,其管理模式自然不同,效果也相差悬殊。又如,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有的是由农林局负责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有的由环保局负责处理,前者按照专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地方性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后者采用国家环保部门有关规定。二者存在差异,如果二者协调不好,下级单位就无法操作,不知究竟听谁的。

(二)基层干部法制观念较为淡薄,造成损失浪费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干部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但是,有的干部的法治观念淡薄,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如有些工程项目施工按规定必须进行招投标,却由村干部说了算,工程造价高,质量差,群众意见强烈。又如有的领导干部

根据自己喜好,无视国家颁布的《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擅自“修正”规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三)管理人员不足,经验不够,操作不规范,难以保证农村工程项目质量 首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管理人员不足、编制不足。有的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职责不清,疲于应付,两种角色都不到位。如在农村道路建设,村镇建设管理服务站或县级公路管理部门,管理力量不足,不能抽调专门的人员对各镇村道路建设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和监督,主要以镇村自行组织负责管理、质量监督和验收,导致部分道路建设质量较差。其次,镇村建设管理人员一般对建设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不够,缺乏相应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难以体现,整体效益受到影响。

三、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制定和完善有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法规和政策,理顺机制,明确职责

1、确立一套相对完善规范的管理机制。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协调配合,确立一套相对完善规范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监督;发改委做好农村规划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财政局负责筹措配套资金,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局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各部门统一合作,全力配合,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要用机制和制度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建成一个,收效一个,建成一批,受益一片。

2、制定一套适合农村项目特点的管理办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 的各项工作内容要齐全,重要环节要把握,操作程序要规范,责任落实到位,考核奖罚分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明确标准,量化指标,标准的制定要在合理的基础上从高从严进行,不要在有限资金投入的过程中降低建设标准。

(二)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根据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科学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则。对不同村镇的地理位置、居住人口、村级经济、甚至文化背景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了解,科学地做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决策、实施办法,切不可搞“一刀切”,特别在确定经济补助方案、建设规模、范围甚至于建设地点等都应有所侧重,有所区别。规划一经批准,不作随意变动和调整。避免和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浪费,实现土地、人力、财政资源的效率最大化。

(三)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建设精品工程;强化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重点把握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1、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立项程序,对项目的选址、图纸设计、工程预算、投资计划等进行严格审核。

2、工程管理中的“六关”,即工程设计关、资金使用关、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质量关、工程验收关、决算审计关。

3、目管理推行“四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

4、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要跟上,建立到村到户的竣工验收档案。

(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

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财务、政务“三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五)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与服务并重的职能,建设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队伍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树立建立一个服务型机关和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的理念。要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统一认识,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勤做后续服务工作。通过干部培训、科学调配、激励稳定等办法和措施,着力解决镇乡干部队伍的素质不太适应、结构不太合理、激情不太高涨等问题,积极探索鼓励镇乡干部建功立业的导向机制,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参考文献:

1、漆向东,崔俊敏,赵翠红.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下载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录 摘要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参考文献3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今后一阶段,大丰市将紧密团结在胡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河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 (讨论稿)一、基本情况大河镇辖20个村,106个社,面积128.4平方公里,总户数全镇7956户 (其中农业户数5956户,21676人)。又耕地面积亩,田亩,地亩。二、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形势下我们干部应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担负着上传下达,具体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寨英镇认真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情况报告寨英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城西南部,梵净山东麓,距县城58公里。有土地面积20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原因、重要性) 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